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华大学成立地球系统科学系(共含5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iwa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今天成立,知名地理学者宫鹏教授成为首位系主任。
清华大学地学系的前身是成立于的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发表超过500篇SCI论文,包括《自然》及其子刊、《科学》、《美国科学院院报》及《柳叶刀》等顶级刊物文章21篇。11月,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系统的“千万核可扩展全球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论文获得了超级计算应用领域世界最高奖——“戈登·贝尔奖”。
据了解,新的地球系统科学系成立后,清华大学地学学科的发展将突破以往单圈层、孤立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特点的传统,以系统的、多圈层相互作用、定量化的观点去认识地球这一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围绕地球系统过程、地球系统模式、地球系统观测和全球变化经济学等领域探索新知,培养人才,教育大众。
截至目前,地学系有教师近30人,在读研究生约190人,拥有“生态学”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后,清华大学地学系计划每年招收“生态学”以及“大气科学”博士生和硕士生各20余名。
试用地球系统科学观解读印度洋地震海啸
20印度洋地震海啸是本世纪初全球发生的最为惨重的自然灾害.这次地震海啸涉及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甚至还有地外星球和月球的'作用,造成能量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与传递,说明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因此,对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必须采用地球系统科学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并用信息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科学观来研究和防御地震海啸.
作 者:吕林素 L(U) Linsu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 刊 名:地球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年,卷(期): 28(2) 分类号:P4 关键词:地球系统科学 地震海啸 印度洋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标准规范体系研究与应用
地球系统科学是地球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以地球系统及其整体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迫切需要大量多学科、多来源、多类型、综合性地学数据资源的支撑.针对这一需求,我国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设立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这一支撑条件.为了构建该支撑条件的标准规范环境,本文分析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特征,剖析了“研究型”数据对标准规范的需求,指出了其面临的3个关键问题.研究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的概念模式,根据定义的4条基本原则,分析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标准规范体系的定位,构建其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包括4个大类,即机制条例类、数据管理类、平台开发类、数据服务类,具体包括18项条例、办法、规范和技术标准.其中,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联盟章程、核心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数据分类标准是该体系中的`引领性、核心标准规范.经过近6年的研究和应用,目前该标准规范体系已经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总中心和13个分中心试用,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服务效果.未来,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标准规范将“向下”、“向上”两个方向继续发展.
作 者:王卷乐 孙九林 WANG Juanle SUN Jiuli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刊 名:地理科学进展 ISTIC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GEOGRAPHY 年,卷(期): 28(6) 分类号:P2 关键词:地球系统科学 数据共享 标准规范 条件平台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sharing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facility香港理大与清华大学成立语言科学中心
新华网香港10月13日电(记者张雅诗)香港理工大学13日宣布,该校与清华大学共同成立语言科学中心,两校将继续在语言科学等领域积极深化合作。香港理大10月13日至14日举办“第七届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并在会期内宣告成立“清华大学D香港理工大学语言科学中心”。中心旨在促进两所大学在研究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世界通用语、课堂用语以及特殊用途场合用语等方面的科研合作。
理大英文系教授及中心总监钱大卫教授表示,这一中心的'成立恰逢理大人文学院即将开设语言科学专业博士学位之际,不仅将有效保持并加强理大英文系在应用语言学研究等方面的原有优势,更将积极开拓其在语言科学研究中的新领域。
据介绍,新成立的语言科学中心将通过举办不同规模的国际研讨会、圆桌会议、小型讲座和工作坊等来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相关的合作项目。
此外,中心将分别在理大英文系及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设立专门办事机构,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以此有效协调双方地区性及合作性的各类活动。 中国大学网 (责任编辑:卜范龙)
早在四年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与龙沙意田创意文化产业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
“研究院主要职能是教学,培养学生,作为博士生以及博士后培养基地,研究中心主要是从事科研活动。”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向澎湃新闻解释,新成立的研究院预计在春秋两季招生,每名教授可招收1名博士。
柳斌杰说,在四种传播业态融合的时代,更要进行影视传播技术的创新,加大对技术层面的研究,人才培养不再仅仅围绕“文艺创作理论,技术型课程要占相当一部分”。
据清华大学介绍,上述研究院旨在利用清华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开发高新视听技术,培养面向国际的高端影视创作人才,推动影视传播与数字视听新媒体领域的学术研究,力求建设兼具理论高度和国际视野,并与前沿影视内容生产和传播行业保持密切关系的影视传播思想和实践体系,成为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艺术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会上,研究院还举行了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发展指导委员会顾问的聘任仪式和揭牌仪式,柳斌杰与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电影局局长童刚共同担任研究院发展指导委员会主席。
学术委员会委员由众多影视研究领域的知名人士“加持”。除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还有中国台湾知名电影人、影评人焦雄屏,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院长谢飞等人加入。
★ 清华大学党课考试
★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