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研究生报名数据公布 武汉大学列全国第一(共含6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andysyq”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研究生报名数据公布 武汉大学列全国第一
新华网武汉12月16日电 记者15日从武汉大学获悉,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数据统计日前公布,继去年之后,武汉大学以21368名报考人数再次位列全国第一。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分列第二和第三,两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分别为21189人和20445人。
去年居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前二位的'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报考人数就已经超过2万人,今年华中科技大学的报考人数也突破了2万。武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分析,本科生扩招,导致就业压力加大,是考研人数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学生期望到大城市工作和出国签证难度加大也导致了一些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
工商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律、企业管理、金融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外科学、内科学、英语言文学、会计学等专业成为今年报考热门的十大专业。(记者李鹏翔)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报名现场确认须知
一、现场确认时间、地点、确认对象:
(1)11月9日8:30-17:00,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大礼堂大厅,报考本校的本校应届生;
(2)11月10日8:30-17:00,武汉工程大学武昌校区校内体育馆,报考本校的所有考生;
(3)11月11-12日8:30-17:00,武汉工程大学武昌校区校内体育馆,本考点报考外校考生(会计硕士、审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报考本校考生;
有特殊情况未能在以上时间段现场确认的考生请于11月14日之前到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招毕办(二号教学楼2414)确认。
考生须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考生、网络教育学生应携带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应届本科生携带学生证;
二、注意事项
1.请考生根据报名日程调整好自己的工作安排,按时、本人亲自到报考点去缴费、照相,确认信息。不能用照片代替照相。未进行现场确认的则网上报名信息无效。
2.现场确认时必须持有在有效期内并可以用身份证阅读器读出信息的二代身份证进行报名确认。二代身份证无法读取或持临时身份证的考生,必须出示派出所出具的带照片并加盖骑缝章的身份证明或二代身份证已在办理中的证明,方可进行信息确认和电子照相。
按照总参谋部要求,军人在执行非军中事务时应使用二代身份证,军人报名考试时应出示二代身份证。军人考生尚未办理二代身份证的,需出示军级主管单位《未办理身份证军人报考20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证明》方可进行信息确认和电子照相。公函格式见附件
其他无二代身份证的`考生,一律不予进行信息确认。
已确认未采集二代证信息的考生请于12月25日之前到我校研究生处招毕办(2414)补采身份证信息,否则取消报名。考试时须凭二代身份证入场,没有二代身份证的不能进场考试。
4、学历证书(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考生、网络教育学生为毕业证,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为学生证)。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出具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认证报告原件交所报考单位,现场确认时未能提交认证报告的,原则上不得进行现场确认,不准考试。
(3)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必须在现场确认截止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毕业证上的落款日期必须在11月14日前。
5.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得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6.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文具费后,不再退还。
《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0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后,导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河南、江苏、北京、辽宁、黑龙江等地人数增幅分别达到15.2%、24.8%、20.8%、20.2%、18.6%。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01万,较177万,增长13.6%。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北京、江西报考人数占比达到13.1%、10.7%。在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高校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就业压力依然是影响考研人群报考的首要原因。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研究生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报录比持续走低。在、均低于3:1,达到2.8:1、2.9:1,报录比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考研的录取几率相应提升。
此外,考研弃考率居高不下,多地弃考率超过10%,20辽宁省弃考率达到12%,内蒙古弃考率达到13%。显然,高弃考率反映了考生的迷茫与盲目。
研究生报名选择院校依旧热衷于名校,数据显示,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报名人数居高不下。在全国研究生报名专业选择上,工商管理、会计、法律、金融选择较多,远超其他专业报名人数。在赴美留学的专业选择上商业、管理占比较高,接近30%,与国内如出一辙。
从年起,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留校限额取消,名校及优质专业推免生比例逐年攀升,大量国家重点专业学科推免生比例接近九成,甚至100%。2017年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学术型硕士推免生比例达87.5%,山东大学微生物学专业达88%,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推免生比例达到81%,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分子医学研究所、教育学院推免生比例达到100%。高校尤其是名校对于推免生普遍持积极态度,但与高校评价对立的是,近70%受调查学生对推免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未开考,就已经没有了机会,公平性受到影响。
在“双一流”建设影响下,高校学位授权点大幅调整,突出重点学科导向鲜明。日前教育部公布25个省市的175所高校主动撤销了576个学位点,其中绝大部分是985与211高校,地方院校屈指可数,显示出优秀大学在迅速收缩战线,试图聚焦资源争取双一流。浙江大学此次撤销学位点最多,高达34个,包括博士学位授权8个。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一个新的竞争领域和晴雨表。
推荐:
1、2017届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2017年MBA招生数据调查
3、2017年在职研究生报名人数创新高 各院校专业招生比例
4、2017年推免生院校专业所占比例调查报告
5、2017考研双一流发挥作用 学位点大幅调整
一 研究生报名人数止跌回升 录取分数线持续下降
1 考研报名人数反弹 部分省市大幅增长
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的下跌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177万人,比20增长7%,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如北京、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11.7%、11.12%。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严峻可能是导致此次报名人数出现反弹的重要原因。
图: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趋势
从近些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考研群体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从起,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下滑,保持多年的考研热持续两年“降温”。
如图所示,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76万,20下降至172万,到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增长比例也迅速下跌,并成为负数。
图:20到2015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变化
图:-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
1.1 全国多个省市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如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8.4%、11.7%、11.12%。
图: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报名趋势
2016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43420人,比2015年增加15448人,增幅约6.8%。这是北京市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后首次出现增长。
图:河北省硕士研究生报名趋势
2016年河北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90147人,比2015年增加7047人,增幅达8.4%,其中,报考专业硕士的考生共43060人,同比增长6.9%。
图: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报名趋势
2016年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70260人,比2015年增加7372人,增幅达11.7%。自2014年起,辽宁省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拐点”持续两年下降, 2016年则迎来大幅增长。
图: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报名趋势
2016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16039人,比2015年增加11617人,增幅达11.12%。
1.2 就业严峻催生考研大军 往届生比例增高
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从中国教育在线对硕士研究生报考初衷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受就业影响而选择考研的人数超过五成,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暂时不想就业都成为选择考研的重要初衷。
图: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收集数据统计,37665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群体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
另外,根据部分省市考试院已经公布的2016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数据,其生源结构中往届生占比持续增加。
图:北京地区应届生与往届生报考人数占比
图:辽宁地区应届生与往届生报考人数占比
图:湖北地区应届生与往届生报考人数占比
如图所示,北京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中,往届生比例占42%,已经接近一半,辽宁省往届考生占35%,湖北省占34%。
图:北京市历年考研应届生占比变化
图:河北省历年考研应届生占比变化
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在京发布《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报告》显示,70%的考生支持统筹规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
今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准确界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统一组织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这次改革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要促进在职研究生招考管理、培养过程的规范化。
《报告》还显示,受非全日制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新政影响,20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江苏、北京、辽宁等地的增幅均超过20%。
对于此项改革,70%的考生明确表示“支持”。在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张立迁看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统筹管理充分彰显出了当今研究生教育体系高质量趋势。研究生教育具有引领作用,带有高层次的天然本性,统筹管理要求根据研究生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依法归位的法定体现。
《报告》还显示,不少名校的`推免生比例逐年攀升,部分招生单位推免生的比例甚至已经超过教育部要求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的规定。
对此,中国教育在线专门进行了一项关于推免生政策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学生对于高校大量招录推免生持反对态度,支持者仅占25%。58%的考生认为推免制度会加剧报考专业竞争,25%的考生认为会加剧高校优质生源争夺,仅有7%的考生认为推免制能够提升研究生的生源水平。
相关链接: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4日开考。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受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的因素影响,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大幅增长。
据统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177万,比增加12.1万人,增幅7.3%,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后,预计增长率将达到17%至20%。江苏、北京、辽宁、黑龙江、江西等地人数增幅分别达到24.8%、20.8%、20.2%、18.6%、18.5%。在报名考生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北京、江西报考人数占比达到13.1%、10.7%。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考试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报录比持续走低,这意味着考研的录取几率相应提升。此外,考研弃考率居高不下,多地弃考率超过10%,20辽宁省弃考率达到12%,内蒙古弃考率达到1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迷茫与盲目。
在院校和专业选择方面,研究生报名依旧热衷于名校,工商管理、会计、法律、金融专业选择较多,远超其他专业报名人数。
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数据显示,受访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是想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此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影响较大,可以提高就业薪酬满意度。
“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的下跌后,XX年度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这是中国教育在线24日在京发布的《XX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所显示的。《报告》还显示,研究生招考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在计划报考的10个最热门专业中,7个是社科类专业;名校所招录的研究生中,推免生比例大幅度上升。
报名人数回升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考群体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从XX年起,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下降,保持多年的考研热持续两年“降温”。XX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76万,XX年下降至172万人,到XX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
《报告》显示,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介绍,统计显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超过170万,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8.4%、11.7%、11.12%。
XX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4.3万,比XX年增加15448人,增幅约6.8%。XX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16039,比XX年增加11617人,增幅达11.12%。
是什么导致今年考研人数的“突然反弹”?陈志文分析,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关,“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系统数据显示,3000余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人群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部分毕业生工作以后对薪酬的满意度较低而选择考研,提升自身水平、改变工作环境成为往届生考研的`重要原因,这也拉高了XX年整体考研人数。”陈志文说。
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
《报告》显示,全国普通高校理工类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明显高于社科类研究生,但实际上,理工类专业的报考情况并不乐观。
中国教育在线全国研究生志愿采集系统收集的32万条调查数据显示,社科类专业在研究生计划报考专业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最热门的十大考研专业中,仅管理学和经济学就占据约70%。
浙江大学XX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数据显示,经济学报考728人,录取86人,报录比为8.4:1,而工学报录比为4.9:1,理工类与社科类的报录比相差近2倍。中山大学XX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报录数据分析,教育学报考人数71人,录取8人,报录比为8.9:1;工学报考1083人,录取334人,报录比为3.2:1,各学科之间的录取比例极不平衡。
《报告》显示,过去3年,伴随研究生录取人数增长,报名人数下降,研究生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的趋势明显。
陈志文介绍,从教育部公布的《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型学位类)》可以看出,大约70%的学科门类单科(满分100)分数线为30多分,b类考生的复试分数线甚至更低。理学单科录取分数线近3年呈现急剧下滑的趋势,到XX年录取分数线已经跌落至36分。经管类专业一直是研究生报考热门、集中的学科,也是录取分数线较高的学科,然而单科录取分数线也没有脱离下降的趋势。从XX年到XX年,管理学单科分数线从55分降至46分,经济学单科分数线从55分降至45分。
名校“追逐”推免生
为了提高生源质量,推免生成为名校追逐的主要对象。
《报告》显示,“985”工程高校所录取的学生中,推免生比例大幅度上升。复旦大学XX年拟录取的推免生,占录取总人数的41%。中国人民大学XX年拟录取的推免生比XX年增长了17.6%。北京大学XX年拟接收推免人数2167人,占招生总规模4354人的49.77%,教育学院和个别跨学科门类推免生招生甚至占其总规模的100%,不再招收统考生。
名校保研生占据研究生录取半壁江山的同时,也加大了普通学生考入名校的难度。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收集数据统计,23%的学生反映,保研生比例的增加,加剧了报考名校、名专业的难度。
《报告》显示,各高校喜欢要推免生的原因,是因为推免生“整体底子好,能力强”,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学校对以分数为核心的录取制度的不满意。据陈志文介绍,从XX年起,研究生录取制度改革已经在部分高校进行了小范围试点,淡化分数评价,强调综合学术能力,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效果。
此外,研究生推免政策的放开让优秀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高校对优质生源的“争夺”也十分激烈。陈志文介绍,多数高校以高额奖、助学金,可申请专项经费资助科研、自主选择导师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生源。
★ 全国高考作文公布
★ 武汉大学 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