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的翻译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椰浆饭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的翻译赏析(共含7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椰浆饭”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的翻译赏析

篇1: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翻译及赏析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翻译及赏析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许浑。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

【前言】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七言律诗。该诗写身在润州的诗人对留居长安、洛阳亲友的思念之情。首二句记叙昔日同游的往事;三、四句是对世事变迁曲无可奈何;五、六句是诗人远居江头的无聊之举,心意暗淡、功业消退的想法笼罩在诗人心头,看不到诗人奋发进取的思想火花;末二句点明诗人的诗人的愁绪。

【注释】

①京口:唐时润州治所在京口,即今镇江市。

②京洛:洛阳。

③吴门:苏州的别称。

④烟月:烟花三月,泛指春景。

⑤并:依,傍。

⑥云北去:友人远去。

⑦浮沈:亦作“浮沉”,喻升降、盛衰、得失。

⑧青山暮:山间迟暮,天色已晚。

⑨碧树秋:树逢秋时,叶落枝疏。

⑩凤城:指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

【翻译】

那年烟花三月,我们一起游吴门,那年深秋时节,火红的枫叶,雪白的芦花又将客舟照映。北去的云,合又分,分又合,分和有定,东流的水,涨又落,落又涨,起伏无心。且聊饮一杯,细细品味,壶空时青山已薄暮色,更修书一封,慢慢等待,书回时碧树也不再青。你我相思,各在何处,为何总不得相见,相见时是在京都洛阳,还是在京口江滨。

【赏析】

首联叙事。核心是“昔同游”三字,“吴门烟月”点明“同游”之处:苏州的风景区。“枫叶芦花并客舟”则描绘“同游”的具体景象。“客舟”出行乃“同游”之事,“枫叶芦花”是“同游”之景。诗人通过“并”字,把“事”与“景”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秋江月夜泛舟的的画面:月明星稀,清风徐来,远处烟云轻绕,近处水明山净,一叶小舟划开满江月影,逐碧波而漂流。岸旁,枫叶流丹,水边,芦花翻白。以舟、水之动态与枫叶、芦花之静态结合、映衬;并以月夜作为背景,把“吴门烟月”描绘得色彩艳丽,形象鲜明。舟中诗人及其亲友,自然也一同陶醉在月光碧水、枫叶芦花的大好秋色之中。然而这种乐趣已是昔日之往事。

京口、京洛天阔地遥,远隔千里,向往之情只能寄寓于回忆之中。于是便引起诗人一叹:“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上句就仰视所见设喻,说白云飘然北去,正如人生不定,离台有期;下句从俯视所见设喻,说青水悠悠东流,恰似世事浮沉,难以自料。诗人把俯仰所见之自然景象,信手拈来,化为形象,以“北去”、“东流”暗切亲友和自己的所在,并以慨叹语气出之。抽象的意念与具体形象和谐统一,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分离而兴起的人生感慨,情也随之深沉起来。

颈联回笔反拨,落到今日之“京口”,乃全诗构思的起点诗。上句写诗人的孤独无友。孤独无友,故需借酒消愁,然樽空酒尽,却只见青山隐隐,暮蔼沉沉。“尽”字写酒已完而愁未消,“青山暮”则以暗淡的景象渲染气氛,蕴含着“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怀。下句写诗人的离群索居。离群索居,故曾寄诗书以致意,然“千里书回”,带来的依然是不能相见的信息。于是秋风中摇颤的“碧树”,便成为注目的对象,诗人愁肠百结的意绪,依附于萧瑟清冷的景象,宛转而出。这一联,笔随情转,情从景出,以对仗工稳的律句,抒写诗人坐对青山、秋树而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惑。就手法来看,仍是以景写情然而,然而,昔日同游既不可再,他时同游又恐难期的愁怅,却使本来美好秀丽的`“青山”、“碧树”,足可消愁解闷的饮酒、“回书”,各自向其本来意义的反面转化,不但与自联同游欢愉的场面、心境形成鲜明对照,且能在写景叙事中,加一倍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是一组概括性强且极富感染力的句子。

最后两句乃全诗结穴处。“相思不相见”正是全诗中心,加上“何处”化为设问句,挑开一笔;使语势宛转,文气疏宕,最后用“凤城宫阙”与“楚江头”平列并举,分别点明“不相见”的两处。就章法结构而言,今日异地分居与首联昔日同游呼应,使颈联之“北去”、“东流”喻意显豁,并点明颔联感伤愁怅的缘由,归结全文。从诗的构思来看,诗人一念飞驰,情牵两地,使平地而起的“宫阙”和高楼遥遥相对,给人可供眺望的印象。然千里相隔,云天杳杳,只能使这收摄于同一幅画面中的景象,仅存于想象之中,思情回环,含蓄隽永,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

篇2: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的翻译赏析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的翻译赏析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许浑。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

【前言】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七言律诗。该诗写身在润州的诗人对留居长安、洛阳亲友的思念之情。首二句记叙昔日同游的往事;三、四句是对世事变迁曲无可奈何;五、六句是诗人远居江头的无聊之举,心意暗淡、功业消退的想法笼罩在诗人心头,看不到诗人奋发进取的思想火花;末二句点明诗人的诗人的愁绪。

【注释】

①京口:唐时润州治所在京口,即今镇江市。

②京洛:洛阳。

③吴门:苏州的别称。

④烟月:烟花三月,泛指春景。

⑤并:依,傍。

⑥云北去:友人远去。

⑦浮沉:亦作“浮沉”,喻升降、盛衰、得失。

⑧青山暮:山间迟暮,天色已晚。

⑨碧树秋:树逢秋时,叶落枝疏。

⑩凤城:指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

【翻译】

那年烟花三月,我们一起游吴门,那年深秋时节,火红的枫叶,雪白的芦花又将客舟照映。北去的云,合又分,分又合,分和有定,东流的水,涨又落,落又涨,起伏无心。且聊饮一杯,细细品味,壶空时青山已薄暮色,更修书一封,慢慢等待,书回时碧树也不再青。你我相思,各在何处,为何总不得相见,相见时是在京都洛阳,还是在京口江滨。

【赏析】

首联叙事。核心是“昔同游”三字,“吴门烟月”点明“同游”之处:苏州的风景区。“枫叶芦花并客舟”则描绘“同游”的具体景象。“客舟”出行乃“同游”之事,“枫叶芦花”是“同游”之景。诗人通过“并”字,把“事”与“景”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秋江月夜泛舟的的`画面:月明星稀,清风徐来,远处烟云轻绕,近处水明山净,一叶小舟划开满江月影,逐碧波而漂流。岸旁,枫叶流丹,水边,芦花翻白。以舟、水之动态与枫叶、芦花之静态结合、映衬;并以月夜作为背景,把“吴门烟月”描绘得色彩艳丽,形象鲜明。舟中诗人及其亲友,自然也一同陶醉在月光碧水、枫叶芦花的大好秋色之中。然而这种乐趣已是昔日之往事。

京口、京洛天阔地遥,远隔千里,向往之情只能寄寓于回忆之中。于是便引起诗人一叹:“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上句就仰视所见设喻,说白云飘然北去,正如人生不定,离台有期;下句从俯视所见设喻,说青水悠悠东流,恰似世事浮沉,难以自料。诗人把俯仰所见之自然景象,信手拈来,化为形象,以“北去”、“东流”暗切亲友和自己的所在,并以慨叹语气出之。抽象的意念与具体形象和谐统一,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分离而兴起的人生感慨,情也随之深沉起来。

颈联回笔反拨,落到今日之“京口”,乃全诗构思的起点诗。上句写诗人的孤独无友。孤独无友,故需借酒消愁,然樽空酒尽,却只见青山隐隐,暮蔼沉沉。“尽”字写酒已完而愁未消,“青山暮”则以暗淡的景象渲染气氛,蕴含着“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怀。下句写诗人的离群索居。离群索居,故曾寄诗书以致意,然“千里书回”,带来的依然是不能相见的信息。于是秋风中摇颤的“碧树”,便成为注目的对象,诗人愁肠百结的意绪,依附于萧瑟清冷的景象,宛转而出。这一联,笔随情转,情从景出,以对仗工稳的律句,抒写诗人坐对青山、秋树而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惑。就手法来看,仍是以景写情然而,然而,昔日同游既不可再,他时同游又恐难期的愁怅,却使本来美好秀丽的“青山”、“碧树”,足可消愁解闷的饮酒、“回书”,各自向其本来意义的反面转化,不但与自联同游欢愉的场面、心境形成鲜明对照,且能在写景叙事中,加一倍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是一组概括性强且极富感染力的句子。

最后两句乃全诗结穴处。“相思不相见”正是全诗中心,加上“何处”化为设问句,挑开一笔;使语势宛转,文气疏宕,最后用“凤城宫阙”与“楚江头”平列并举,分别点明“不相见”的两处。就章法结构而言,今日异地分居与首联昔日同游呼应,使颈联之“北去”、“东流”喻意显豁,并点明颔联感伤愁怅的缘由,归结全文。从诗的构思来看,诗人一念飞驰,情牵两地,使平地而起的“宫阙”和高楼遥遥相对,给人可供眺望的印象。然千里相隔,云天杳杳,只能使这收摄于同一幅画面中的景象,仅存于想象之中,思情回环,含蓄隽永,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

篇3: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许浑,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的意思,京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许浑,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的意思,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赏析 -诗词大全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作者:许浑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聚散有期云北去,

浮沈无计水东流。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

篇4:寄淮南友人翻译赏析

寄淮南友人翻译赏析

《寄淮南友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芳洲。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前言】

《寄淮南友人》由诗人李白写于盛唐时期,主要表达李白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国、重新开始书剑飘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

【注释】

①红颜:年轻人红润的脸色。杜甫诗:“红颜白面花映肉。”

②春岁:指天宝七年春,与白毫子游历八公山

③金门诏:金门,汉宫门。这里指代朝廷。金门诏,即皇帝诏书

【翻译】

都市里的那个红颜知己为我而悲伤,我正青春年少,游谒四海,栖息在芳洲。等不到金门的诏书,空持宝剑海内周游。海上的乌云迷失了驿道,江上明月也落下故乡的高楼。如今又来淮南作客,因为遇到幽静高洁的桂树而淹留。

【赏析】

这首五言律《寄淮南友人》可视为《白毫子歌》的姊妹篇。李白在八公山中寻仙不遇,但在淮南盘游的日子,却给他留下美好的记忆。他对友人说,他有幸做了一回淮南客人,并饱览了八公山胜景仙迹,对满山桂花飘香尤为叹赏,因以盘桓日久而忘归。

在这首诗中,李白透出了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国、重新开始书剑飘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首句“红颜怨归国,春岁歇芳洲”,是个倒装句,说他春天去淮畔芳洲游憩归来后,自己才感到一种失落与隐怨。何以如此?“不得金门诏,空持宝剑游”。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诗人虽向往自由自在的山川游历,却并未断绝仕途之念的矛盾心态:他热烈地追求自由与超脱,同时又希望重新得到大唐天子的重用。他仿佛对友人说,我又开始云游天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即为这次游踪的.记录与传照,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整齐美观,音律和谐。诗的末尾又回到春天作客淮上的乐事上来,一个“忽”字,很传神地反映了诗人行踪飘零的羁旅生涯。一个因字,表现诗人本放浪不羁,却因八公山中生机勃发的满眼桂树而难以自已的浪漫情怀。

篇5: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翻译赏析

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翻译赏析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贾岛。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前言】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此诗是贾岛在与朋友聚会园林中即兴所至,描写的是清明时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无奈的心态。

【注释】

①胜:优美的

②杜草:即杜若

【翻译】

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吹动着柳絮飞扬,清明乞新火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杜若开出了很长,文章想起了两位贤人。什么时候能够命驾,在落花前饮着酒。

【赏析】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此诗是诗人在与朋友聚会园林中即兴所至,诗文大概的意思就是描述了清明时节的情景,清明这一天,诗人和几个好友一起在园林当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柳絮随风飞扬,清明乞新火过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下阙诗文表达的`就是对于两位好朋友的寄语,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希望和祝愿。通篇读下来,不难发现,欢乐的小聚会中,不免透露出了诗人朋友目前不堪的处境,略略的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无奈的心情。

篇6:韩琮《晚春江晴寄友人》全诗翻译赏析

韩琮《晚春江晴寄友人》全诗翻译赏析

《晚春江晴寄友人》是唐代诗人韩琮的作品。此诗以写景为主,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全诗四句,前三句重笔状景,畅快明丽,景中之情悠然轻远;最后一句收笔言情,情中之景则更富有色彩,情景交融,自然和谐。

晚春江晴寄友人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释

⑴绮(qǐ):本义是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漂亮、华丽、精美。

⑵春青河畔草:一作“青青河畔草”。

译文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鉴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五。下面是安徽大学文学院术研究带头人、安徽大学古籍整理汉语言文字研究所顾问马君骅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情,就从中生发出来。

首句炼在“低”字。在生活中可观察到,日低时才见晚霞,日愈落下,霞的位置亦愈低,就是“落霞”。一个“低”字写出此刻晚日沉沉,含山欲坠;落霞经晚日的金光从下面映射,更显得色彩斑斓,极为绮丽。晚日与绮霞,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次句“远”字传神。青山一抹,宛如美人画眉的翠黛。这一美景,全从“远”字得来。近处看山,便非这种色调。

第三句“青”字最见匠心。这里“春”下单着一个“青”字,别有韵味。这个“青”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同一杼轴。王安石的“绿”,由“过、到、入、满”等经几次涂改方始得来,足见锤炼的功力。韩琮在此炼得“青”字,早于王安石几百年,应该说是“先得我心”。正是这个“青”字使全句飞动起来,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青”字给人们带来信息。

全诗着力点最终落在末句“望”字上。“望”字承前启后,肩负着双重任务。前三句的景是在诗人一望中摄取的。由望景联想到望乡,望乡自不免怀旧,所以诗题不仅标出“晚春江晴”,而且缀以“寄友人”。然而诗人为什么不说“正是望乡时”,偏说“不是望乡时”?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诗人故意不直陈,而以反意出之。正如辛弃疾在《丑奴儿》下片中所说的:“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词不言愁而愁益深,此诗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

全诗四句,有景有情,前三句重笔状景,景是明丽的,景中的情是轻松的。末一句收笔言情,情是惆怅的,情中的景则是迷惘的。诗中除晚日、远山都与乡情相关外,见春草而动乡情更多见于骚客吟咏,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都是。韩琮此诗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斯言可于这首小诗中得到默契。

篇7:《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翻译赏析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翻译赏析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前言】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作者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在洛阳县丞时的僚友。

【注释】

①巩:今河南巩县。洛:洛水。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河南府巩县:“黄河,西自偃师县界流入。洛水,东经洛口,即升谷,北对琅鄂渚入河,谓之洛口。”这里的巩洛,即是指巩县洛河注入黄河处。

②豁:大洞,此指两山交界处的深谷。大河:指黄河。

③依微:依稀,因距离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④乱流:指众多的河流。

⑤伊岸:伊水畔。《水经注·伊水》:“伊水出南阳县西蔓渠山,又东北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

⑥此句系化鲍照诗《日落望江寄荀丞》:“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推其感物情,则知游子心。”

⑦洛桥:洛阳洛河上之天津桥。游宦侣:在外地作官的朋友。

⑧扁舟:小船。《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舟,虚而遨游者也。”

【翻译】

两岸青山夹着洛水,船顺水向东航行,东南方向的山谷开阔,洛水与黄河相通。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霁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

【鉴赏】

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离开长安赴任,经洛阳,舟行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这诗便是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任洛阳县丞时的僚友。

诗人顺洛水向东北航行,两岸青山不绝,渐渐地,东南方向的高山深谷多了起来,而船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驶入黄河了。于是诗人纵目四望黄河景物。这是秋天的傍晚,滚滚黄河与天相连,天边隐约可见稀疏的树木在寒气中枯落。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亮忽暗地闪烁不定。那种清廓的`景象,使他想起了几年前在伊水边看到的那个孤零零的村落,自经安史之乱,残破萧条已甚。往事不堪回首,而眼前雨霁晴展,北风劲吹,只见空中有一只孤雁向南飞去。此刻,诗人的心情如何?他告诉洛阳的僚友们说,他的心情就像《庄子·列御寇》中说的那样:“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觉得自己既非能干的巧者,也不是聪明的智者,而是一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无所作为,无可忧虑,就象这大河上的船,随波逐流,听任自然,奉命到滁州做官而已。这是感伤语,苦涩情。他的僚友们会理解他的无奈的忧伤,不言的衷曲。

唐德宗从公元780年(建中元年)即位以来,朝政每况愈下,内外交困,国库空虚,赋税滥征,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韦应物了解这一切,为之深深忧虑,然而无能为力。此次虽获一州之任,亦是荣升之遇,有可作为之机,但他懂得前途充满矛盾和困难。因此只能徒具巧者之才,空怀智者之忧,而自认无能,无奈而无求。也许他的洛阳僚友曾给他以期望和鼓励,增添了他的激动和不安,所以他在离别洛阳之后,心情一直不平静,而这黄河秋天傍晚的景象更引起他深深的感触,使他无限伤慨地写下这首诗寄给朋友们。

这诗写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兴会标举,传神写意。洛水途中,诗人仿佛在赏景,实则心不在焉,沉于思虑。黄河的开阔景象,似乎惊觉了诗人,使他豁然开通,眺望起来。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却使他更为无奈而忧伤。遥望前景,萧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显示出人民经历过多么深重的灾难;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济世于无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觉得自己终究是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济世之情,奋斗之志,都难以实现。这就是此诗的景中情,画外意。

闲居司马光翻译赏析

寄友人,寄友人王安石,寄友人的意思,寄友人赏析

寓居寄友人,寓居寄友人刘沧,寓居寄友人的意思,寓居寄友人赏析

秋暮寄友人,秋暮寄友人贾岛,秋暮寄友人的意思,秋暮寄友人赏析

书怀寄友人,书怀寄友人沈颜,书怀寄友人的意思,书怀寄友人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赏析

《寄穆侍御出幽州》翻译赏析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翻译赏析

闲居,闲居张祜,闲居的意思,闲居赏析

夜雨寄北翻译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的翻译赏析(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的翻译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