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小报的资料(共含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给我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三年级数学小报资料
三年级数学小报
三年级数学小报资料一:数学的起源
数学,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另外,还有个较狭隘且技术性的意义――“数学研究”。即使在其语源内,其形容词意义凡与学习有关的,亦会被用来指数学的。
在中国古代,数学叫作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是六艺之一(六艺中称为“数”)。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
三年级数学小报资料二:数学谜语
1、两牛打架 (数学名词)――对顶角
2、三十分(数学名词)――三角
3、再见吧,妈妈(数学名词) ―――分母
4、大同小异(数学名词)――近似值
5、1、2、3、4、5(成语)――屈指可数
6、1000×10=10000(成语)――成千上万
7、周而复始 (数学名词)―――循环小数.
8、考试不作弊 (数学名词)――真分数
9、五四三二一( 数学名词)――倒数
10、一元钱. (数学名词)――百分数
三年级数学小报资料三:数学格言
1、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外尔(Weil)
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哈尔默斯(P.R.Halmos )
3、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希尔伯特(Hilbert )
4、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 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Gauss)
5、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 ――高斯(Gauss)
6、数学比喻: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号称“悖论之父”,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他曾讲过一句名言:“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要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的圆周比小圆圈的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学习”。
7、 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
8、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
9、会用数学公式,并不说明你会数学。
10、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想学数学就不要想玩游戏――你以为你做到了,其实你的数学水平并没有和你通关的能力一起变高――其实可以时刻记住:学数学是你玩“生活”这个大游戏玩的更好!
三年级数学小报资料四: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lai)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数星星
一天晚上,小白兔美美站在阳台上玩,她看到星星在乌黑的夜晚里眨着明亮的眼睛,把夜晚装扮的非常美丽。她想要数星星但是星星太多了就叫了他的朋友;莎莎,小猫,和花花松鼠,和她一起数星星,她们数呀,数呀,终于数完了;可是谁也不知道总共是多少颗、这时刚好森林数学家长颈鹿走了过来。她们问长颈鹿怎么算出总共是多少颗星星?长颈鹿分析了一会儿,就问莎莎数了几颗,莎莎想了想说:“嗯,我数了5652颗星星!”我数了7584颗,花花也说道!“我和莎莎数的一样多”!美美说。长颈鹿说:“既然你们都知道自己数了多少我就帮你们算一下吧!”长颈鹿说:5652×2=11304颗,这是美美和莎莎数的,11304+7584=18888颗是总共多少颗!长颈鹿兴奋的说:“啊,”我们把星星都数完了,它们有18888颗,三个快乐的小伙伴又兴奋又高兴地叫道!站在旁边的长颈鹿听见她们这样说就不对了,于是就对她们说:“天上的星星有无数颗,你们数的只是你们这一片的星星!”“哦”!她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通过这件事,三个小伙伴明白一个道理,她们知道自己就是“井底之蛙”只看到自己那一片天,其实天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我们都看不到,需要我们更多的去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种 钱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在小的时候,兔妈妈给她讲《阿凡提的故事》
当小兔子听到阿凡提种下16个金子变成32个金子时,便打起了小算盘:如果自己种下一元钱就会变成两元钱,种下两元钱就.......嘻嘻,这下发财了!这事不能让妈妈知道,小兔子还没听完就骗妈妈说:“妈妈我想上厕所。”
不等妈妈回答,小兔子拿起一元钱就冲出房门到院子里,找到一个花盆,把钱埋了进去......
妈妈见小兔子迟迟没有回去,就到院子里来找小兔子了。小兔子把自己的秘密得意扬扬的说了出去,妈妈听了,笑着说:“来让我看看发芽了没有。”说着将钱挖了出来。小兔子一看,怎么还是一元钱?妈妈说:“故事还没有讲完,你就急着出来了,原来是种钱来了!”
妈妈又将半个故事将给小兔子听。哈哈,原来阿凡提种金子是为了对付大财主而想出的计谋哇!
三年级数学学习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6人。绝大部分学生家蒲塘、鲁村等行政村,有水部分学生家离学校较远。根据上学年成绩检测情况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教,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数学很重要,学生都知道,但他们绝大部分知道的仅仅是数学对考试的重要,即对升学的重要性。所以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并不是对数学本身产生了兴趣,而是在老师、家长的说教与压力下被动的学习,有小部分是在与同学的成绩排名竞争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欲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是考试的机器,要么是知识的重复者、累积者,然后没有自己的创造力,很少的人能成为数学的爱好者,更不用说成为数学家了。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兴趣,才能使人主动的去学、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我认为,数学本身对人的吸引力才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新的精神源泉。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本身的内在吸引力吸引学生愿学,乐学呢?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的重大作用,了解数学的本原,才能激发心灵深处求知的欲望。
一、了解数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
数学从它萌芽之日起,就表现出解决因人类实际需要而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功效。商业、航海、历法计算、桥梁、寺庙、宫殿的建造、武器的制造等等,然后数学往往能对所有这些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最突出的是,人类历史上先后共有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其主体技术都与数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18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其主体技术是蒸汽机,纺织机等的发明,它们的设计涉及对运动与变化的计算,而这只有在微积分发明后才有可能;第二次产业革命始于19世纪60年代,前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发电机,电动机为主体技术,后一阶段以电气通信为主体技术。这些技术当然是依靠了电磁理论的发展,而电磁理论的研究是与数学分析的应用分不开的,如法国数学家泊松,安培等人运用微积分奠定了电磁作用的数学基础。数学王子高斯不仅对电磁理论卓有贡献,而且他本人就是电报装置的发明者;至于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则是麦克斯韦从数学上预报了电磁波的存在,正如麦克斯韦本人指出的那样:倘若没有格林,高斯等数学家提出的位势理论,然后没有偏微分方程这个数学工具,他是不可能建立电磁学说的。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主要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使用、原子能的利用以及空间技术、生产自动化等。现代计算机都是以数学家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为基础设计制造的,且在计算机发展史上每一个重要关头,都记载着数学家们不可磨灭的贡献;原子能的释放,首先是由于爱因斯坦利用数学工具导出的著名公式E=mc2揭示出质能转化的可能性。
美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过程中吸收了一批数学家参与,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就是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基地)的主要科学顾问之一,然后另一位美籍波兰数学家乌拉姆也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为美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成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在前苏联为了发展核计划与空间计划,也充分动员了数学家,如属于莫斯科数学学派的'凯尔迪什、著名泛函分析专家盖尔范德、数学物理方程专家吉洪诺夫等在其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至于自动化技术,其发展受到了数学家维纳、庞特里亚金等创立的控制论的深刻影响。概率与数理统计使人们从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而只要能建立数学模型,我们便可以进行各种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气象预报、人口预报、经济增长预报、分析药物疗效等;股市的涨跌没办法预报,就是因为现在还没有人能建立模拟股市的数学模型(我们学生能不能在未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期待着)。
二、了解数学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影响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探索精神,这种精神的两个要素,即对理性(真理)与完美的追求,千百年来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教育方式以及世界观、艺术观等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历次重大的思想革命中,由于其不可抗拒的逻辑说服力和无可争辩的计算精确性,数学往往成为解放思想的决定性武器。以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宗教的斗争为例,哥白尼“日心说”是向宗教中世纪传统思想的宣战,但日心说长期受到教会势力的抵制,为此布鲁诺被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然后伽利略被宗教裁判所判罪而终身软禁。只有在牛顿用最新数学工具―――微积分和严密的数学推理从动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推演出太阳系的运动之后,日心说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被世人所接受。19世纪初,然后英国的亚当斯和法国的勒维烈根据太阳系学说提供的数据,从数学上推算出一颗未知行星的存在并预报了它在太空中的位置;德国天文学家加勒于1846年9月23日在亚当斯、勒维烈所指出的位置只差一度之处找到了这颗新星―――海王星,哥白尼学说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总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让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然后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趣味数学故事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搞笑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方数,有35个头;从下方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明白《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有趣的数学题
小明去钓鱼,但却不知道去鱼塘的路怎么走,他在路上遇到张三,李四和王五三个人,于是便向他们问路,谁知三个人各有各的说法,而且,他们又叮嘱小明不要相信别人的话。 张三说:李四在说谎 李四说:王五在说谎
王五说:张三,李四都在说谎!
三人中有一人说的是真话,请问三个人中到底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呢?
答案:张三说假话,王五说假话而李四是说真话。
数学教育名言
1、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外尔(Weil)
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哈尔默斯(P.R.Halmos )
3、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希尔伯特(Hilbert )
4、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 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Gauss)
5、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 ——高斯(Gauss)
6、数学比喻: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号称“悖论之父”,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他曾讲过一句名言:“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要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的圆周比小圆圈的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学习”。
7、 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
8、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
9、会用数学公式,并不说明你会数学。
10、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想学数学就不要想玩游戏——你以为你做到了,其实你的数学水平并没有和你通关的能力一起变高——其实可以时刻记住:学数学是你玩“生活”这个大游戏玩的更好!
数学趣味小知识
1、阿拉伯数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现在,阿拉伯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
2、奇妙的圆形
圆形,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是很奇妙的圆形。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在兽牙、砾石和石珠上钻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圆。以后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当人们开始纺线,又制出了圆形的石纺缍或陶纺缍。
古代人还发现圆的木头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就把几段圆木垫在大树、大石头下面滚着走,这样当然比扛着走省劲得多。大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盘。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们将圆的木盘固定在木架下,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会作圆,但不一定就懂得圆的性质。古代埃及人就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图形。一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圆周率,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数,也是圆周与直径的比值。《周髀算经》上有说“径一周三”,把圆周率看成3,这只是一个近似值。美索不达来亚人在作第一个轮子的时候,也只知道圆周率是3。魏晋时期的刘徽于公元263年给《九章算术》作注,他发现“径一周三”只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于是他创立了割圆术,认为圆内接正多连形边数无限增加时,周长就越逼近圆周长。他算到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圆周率,π= 3927/1250。刘徽已经把极限的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之中,这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的成就。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计算基础上继续进行推算,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精确值,他还用两个分数值来表示圆周率:22/7称为约率,355/113称为密率。
直到1000年后的十六世纪的欧洲,德国人鄂图(公元1573年)和安托尼兹才得到这个数值。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圆周率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一千万以上了。
一次竟赛中,小东的语文成绩和自然成绩加起来是197分,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加起来是199分,数学成绩和自然成绩加起来是196分。小东哪一科成绩最高?小东的各科成绩分别是多少?
根据题目所给的三个已知条件不难看出是语文分数最高,如何求出三科的成绩各是多少分呢?
可用“整体思路”进行思考,因为这道题是属于已知“甲乙两数之和、乙丙两数之和、丙又与甲数之和”而求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的“回环”问题。
解题时先将三个两两之和加起来得到三科的“两两总成绩”(每科的成绩都计算了两次),接着除以2得到三科的(一次)总成绩,然后用这个总成绩减去语文自然总分得数学分、减去语文数学总分得自然分、减去自然数学总分得语文分。
分步列式解答如下:
1、三科总分:(197+199+196)÷2=…=296(分)
2、三科成绩分别是:语文296-196=100(分)、自然296-199=97(分)、数学296-197=99(分)。
【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资料二:小学智力题(ABCDE所代表的省份}】
对地理非常感兴趣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研究地图。其中的一个同学在地图上标上了标号A、B、C、D、E,让其他的同学说出他所标的地方都是哪些城市。
甲说:B是陕西。E是甘肃;
乙说:B是湖北,D是山东;
丙说:A是山东,E是吉林;
丁说:C是湖北,D是吉林;
戊说:B是甘肃,C是陕西。
这五个人每人只答对了一个省,并且每个编号只有一个人答对。你知道ABCDE分别是哪几个省吗?
答案:
假设甲说的第一句话正确,那么B是陕西,戊的第一句话就是错误的`,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就不符合条件。甲说的第二句话正确。那么E就是甘肃。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同理便可推出A是山东,B是湖北,C是陕西,D是吉林,E是甘肃。
过路智力题之该走哪条路
个人站在岔道口,分别通向A国和B国,这两个国家的人非常奇怪,A国的人总是说实话,B国的人总是说谎话。路口站着一个A国人和一个B国人:甲和乙,但是不知道他们真正的身份,现在那个人要去B国,但不知道应该走哪条路,需要问这两个人。只许问一句。他是怎么判断该走那条路的?
答案:
如果甲是A国人,说的是真话,问甲:“如果我问乙哪条路是安全之路,他会指哪条路?”他指出的乙说的路就是错误的,另一条路就是正确的。
答案2:如果甲是B国人,说的是假话同样的问题问甲,因为乙说真话,甲会和乙的答案相反,那么另一条路就是正确的。
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康扥尔(Cantor)
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扥尔(Cantor)
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希尔伯特(Hilbert)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P.R.Halmos
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Hilbert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哲学家也要学数学,因为他必须跳出浩如烟海的万变现象而抓住真正的实质。……又因为这是使灵魂过渡到真理和永存的捷径。---柏拉图
高斯(数学王子)说:“数学是科学之王”
★ 国庆节小报资料
★ 读书小报的资料
★ 小学节日小报资料
★ 读书小报资料内容
★ 春节数学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