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实习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結野君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煤矿地质实习(共含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結野君”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煤矿地质实习

篇1:煤矿地质实习

煤矿地质实习

课 程

专 业

指 导 名 称: 煤矿地质学 班 级: 采矿。。班 名: 。。。。。 号: 003471 老 师: 樊行昭等老师

日 期: 6月27日

引言

通过对煤矿地质学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关于地质,煤的成因,开采等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在学期末,在樊行昭等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煤矿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我们从明向校区出发,在车上我一直想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之间结合,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辨别地质现象,心情十分激动。

一、 实习的性质、目的、任务

1、 性质

《煤矿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集合了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煤矿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而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能够让同学们将《煤矿地质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加深同学们对地质学的认识,培养个同学们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目的

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通过野外实践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构造,对所见的地形地貌进行判别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掌握一些地质学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

3 任务

○1认识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培养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 ○2学会判别地质构造,了解一些地质划分方法

○3了解煤矿地质工作的任务、方法、内容、特点

二、 实习内容

1、 太原西山西铭矿 ―七里沟野外教学路线

时间:.6.24 天气:阴

行走路线:学校→西山煤电集团→斜坡→西铭矿→七里沟→原路返回

观测内容:太原西山C-P标准剖面(观察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煤层自燃;沉积岩的野外认识)

NO.1

点位:西铭矿食堂大烟囱以北50米,电车道旁。

点性:C2b/O2f接触关系以及C2b下段―铁铝岩段的岩性、岩相特征。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特征:新老地层平行接触产状一致,但其间存在明显的剥蚀面,表明沉积或长或短有间断,地层或多或少有缺失,剥蚀面上有底砾岩。它表明地壳发生了上升(剥蚀)、下降(沉积)的过程。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运动的性质和时代,是划分地层、建立地层顺序的重要依据;同时,剥蚀面是地质发展阶段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个软弱带,成矿带,并且还是储油储水的良好场所。上覆地层C2b平行不整合于O2灰岩之上,根据沉积特征分为两段:下部―铁铝岩段,上部―畔沟段。铁铝岩段主要由红褐色、褐黄色的铁铝岩、浅灰白色的铝土岩、灰中带红色的铝土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粘土矿组成。此段基本没有化石,至少说没有标准的海生生物化。

NO.2

点位:仓库后边。

点性:本溪组C2b上段―畔沟段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本段厚度16米。主要是一套由海陆交互相的砂岩、页岩、粉砂岩、煤层和灰岩组成的岩系,因为其中既有海生的、又有陆生的动植物化石,故称海陆交互相地层;且其中含煤,又叫煤系地层。畔沟段自下而上有灰岩三层,且每一层灰岩下都有一层煤,这是太原西山月门沟煤系地层的特点。畔沟段煤层大多不可采。动植物化石有脉羊齿、类、腕足类、牙形刺等。沉积环境为沙坝―潮坪沉积。

No.3

点位:机房背后西侧山坡上。

点性: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晋祠段的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太原组C3t分为三段,晋祠段、毛儿沟段、东大窑段,

厚度100米左右。晋祠段因晋祠砂岩发育而得名,厚20米。本段岩性特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砂页岩、薄煤层和灰岩组成。

标志层是指煤系地层中那些岩性特殊、层位稳定、分布普遍、易于识别的煤岩层。其作用在于划分和对比地层。吴家峪灰岩L0

的下部化石带。沉积环境为潮坪沉积,滨岸、海滨环境。

No.4

点位:位于No.3以西30米处。

点性:太原组毛儿沟段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从西铭砂岩起,顶界止于七里沟砂岩K2底面,厚度40―50

米,因毛儿沟灰岩发育而得名。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齿刺;腕足类有网格长身贝属、戟贝、棘刺贝、太原府网格长身贝、巴甫洛夫唱贝等;植物化石有卵脉羊齿、镰脉羊齿等。毛儿沟段底界西铭砂岩,为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泥质胶结,其层面上有波痕构造,波峰较缓,不对称,系干涉波痕,由两个方向的波浪叠加造成。

No.5

点位:七里沟煤窑废弃坑口北侧。

点性:庙沟灰岩L1、岩性特征。

内容:庙沟灰岩L1厚度2米,黑灰色、致密块状,含丰富的

8#丈五煤,是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

灰岩沉积环境为―潮坪。

总结:O2峰峰组 C2本溪组 下段:铁铝岩段;上段:畔沟段 C3太原组 下段:晋祠段;中段:毛儿沟段;上段:东大窑段 P1S山西组 P1x下石盒子组 P2S上石盒子组 P2sh石千峰组。

主要标志层:晋祠砂岩K1、吴家峪灰岩L0、西铭砂岩K2、庙沟灰岩L1、毛儿沟灰岩L2、斜道灰岩L3、七里沟砂岩K3、东大窑灰岩L4、北岔沟砂岩K4。

(二)、晋祠野外路线教学

踏勘路线:学校―晋祠宾馆―名仙沟―太原基准地震台―晋祠公园―返回

观测内容:矿物、沉积岩岩性、构造、太原基准地震台等

No.1

点位:距明仙沟沟口950m。

点性:构造点―向斜褶曲

描述:组成向斜褶曲的岩层是奥陶纪石灰岩,从剖面上看,岩层向下弯曲,称为向斜构造;向斜两侧岩层倾角不等,SE一翼岩层倾角较缓,NW一翼岩层倾角较陡,故又称其为不对称向斜(见明贤沟向斜示意剖面图)。

明贤沟向斜示意剖面图

剖面方向:348.9度

NO.2

点位 :距№1 点向沟内 200m

点性 :构造点

内容 :节理是野外最常见的一种断裂构造现象,常成群出现。当岩石受力超过其强度极限时,便产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者称为节理。按节理发生时的力学性质可分

为:张节理和剪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节理的研究对找矿、找水及工程地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也是矿液运移和沉淀的重要场所。

NO.3

点位 :距№2 点向沟内 300m

点性 :岩石、测产状

内容 :石灰岩及地质罗盘的使用

在这个点上,老师系统的给我们讲解了石灰岩的成因、分类

1. 石灰岩

颜色为深灰色,中厚层状。主要成分为方解石,遇冷稀盐酸剧烈泡沸。层理构造。按其结构特征可划分为碎屑石灰岩类、晶粒石灰岩类与生物礁石灰岩类。

1碎屑石灰岩类按碎屑物的不同,又分为内碎屑石灰岩、○

生物屑石灰岩、鲕粒石灰岩、球粒石灰岩、团块石灰岩等类型。

2晶粒石灰岩类按晶体粒径又分为粗晶(粒径>2mm)石灰○

岩、中晶(粒径 2~0.063mm)石灰岩、细晶(粒径 0.063~0.03mm)

石灰岩、微晶(粒径<0.03mm)石灰岩等类型。

3生物礁石灰岩类具有原地生长的生物骨架结构,多为块○

状,无层理,厚度大于同期沉积物。按造礁生物不同,生物礁石灰岩类又分为珊瑚礁石灰岩、海绵礁石灰岩、层孔虫礁石灰岩等类型。用途可作为建筑材料、制作水泥、烧石灰等。该石灰岩位于古生界奥陶系中统地层中,距今大约 4.4―5亿年。当时该区属于浅海带,地表水把大量的 Ca(HCO3)2 化学成分的物质不断带入海中,当达到一定浓度时,便产生 CaCO3 沉淀形成石灰岩。

2、地质罗盘的使用

(1) 常规磁罗盘的使用

1测岩层走向:把罗盘的长边紧贴岩层面并使罗盘长○

的水准气泡居中,待磁针静止后,读磁北针所指度盘上的刻度即得岩层的走向。因走向是两个方向延长的,故可测得两个相反的方向,二者相差1800。

2测岩层倾向:把罗盘的短边紧贴岩层面并使罗盘的○

水准气泡居中,待磁针静止后,读磁北针所指刻度盘上的刻度即得岩层倾向。因走向和倾向相互垂直,故二者读书相差900。

3测岩层倾角:把罗盘长边紧贴岩层面上的倾斜线直○

立放置,拨动底盘背面的半圆形金属片使倾斜仪上的柱状水准气泡居中,读倾斜仪中间线所指的倾斜角度盘刻度数即得岩层倾角。

(2)数字地质罗盘:Android 数字地质罗盘界面简洁、按

钮清晰、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占用手机内存少等优势,是一款非常实用的软件

NO.4

点位 :距№3 点向沟内 700m

点性 :地层接触关系、矿物、岩石

内容 :平行不整合面 铝土矿、褐铁矿 陆源沉积岩

1平行不整合面 :在华北地台,形成了奥陶系中统地层之后,○

发生了地壳运动。使华北地台整体抬升,成为陆地,遭受剥蚀长达 1.5 亿年之久,没有接受沉积,直到中石炭世,地壳又开始整体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形成了石炭系本溪组及其上的地层。致使华北地区古生界地层中缺失了:奥陶系上统O3、志留系S、泥盆系D 、石炭系下统C1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与奥陶系中统O2f二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本溪组C2b最底层沉积了“山西式铁矿”,往上依次为 G层铝土矿、铝土质页岩、砂岩、石灰岩和薄煤层。

2褐铁矿 :褐铁矿的化学式近似表达为 Fe2O3・nH2O。褐铁矿○

并非一独立矿物种,它是一种细分散机械混合物。主要由纤铁矿(FeOOH)、水纤铁矿(FeOOH・nH 20)、针铁矿(FeOOH),水针铁矿(FeOOH・nH2O)四种铁的氢氧化物和铝土矿、赤铁矿、高岭石、石英等杂质混合而成。常呈结核状、肾状、钟乳状、皮壳状、土

状、疏松多孔状等。褐至褐黄色,条痕黄褐色。摩氏硬度 1-4、相对密度变化较大。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可用于铁矿石,亦可做染料。

3铝土矿 :铝土矿的化学式近似表达为 Al2O3・nH2O。它并非○

一独立矿物种,也是一种细分散机械混合物。主要由一水硬铝石(AlOOH)、一水软铝石(AlOOH),三水铝石(AlOH3 )四种铁的氢氧化物和褐铁矿、赤铁矿、高岭石、石英等杂质混合而成。形态多数为块状和土状,有时可见鲕状或豆状。颜色常见灰白色,也有褐红色等,条痕白色。硬度 1-3,光泽暗淡,相对密度

2.5~3.5g/cm3。是用于炼铝的最主要原料,制造人造刚玉、矾土水泥、耐火材料的原料其成因有两种:一是由胶体沉积而成,一是由富铝的火成岩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分解的残留产物。此处的铝土岩是在浅海带中因 Al2O3胶体被破坏之后沉积而成。

NO.5

点位 :太原基准地震台

点性 :地质作用

内容 :地震作用

由于管理限制,我们没能进入地震台,老师和同学在地震台门口为我们系统的讲解了地震作用地震是构造运动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它是岩石圈内积聚的能量骤然释放而引发的大地震颤。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三类。其中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 90%以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尤其是大地震都是构造运动引发的。构造地震具有活动频繁、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和延续时间较长等特点,是地震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地壳局部的快速颤动过程中的孕震、发震和余震的全部过程称为地震作用。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2、 东山野外教学路线

时间:2015.6.25 天气:阴

行走路线:学校→杨家峪→东山煤矿→小窑头→大窑头→307 国道小花园休闲处→沿公路返回观察→返回

观测内容:陷落柱、褶皱构造、断层、化石等。

NO.1

点位 :东山 307 国道小花园休闲处沿公路向下 200m 点性 :构造点

内容 :正断层

该断层出露在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段畔沟段中,断层面倾角

左右,比较陡立。断层两盘分别能看到三层黑色煤线。断层上盘相对下降,并可看到有牵引褶曲现象,断层下盘相对上升,断距约4.5m。

倾向33°42’ 倾角65.6° 走向299°47’

No2

点位:观测点1沿公路前行约300m处。

点性:沉积岩

内容:砂岩透镜体

NO.3

点位:No2向下50米

点性:陷落柱

内容:陷落柱一侧产状的变化形成宽缓背斜

此处有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地层中有一层黑色煤线和上面的灰白色泥岩出露。这套地层明显向上弯曲形成一个宽缓的背斜构造。该背斜是由于前方的大型的150m的陷落柱向下塌陷,牵引岩层弯曲造成的。

NO.4

点位 : №3 点向下 70m

点性 :陷落柱

内容 :陷落柱体及陷落柱内特征

NO.5

点位 : №4 点向下 70m

点性 :陷落柱

内容 :陷落柱另一侧特征

此处可看到陷落柱与围岩的接触面特征。陷落柱塌陷角度达70,陷落柱体内为破碎的岩石碎块,大小不一,棱角明显,岩性围岩

的地层层序正常。在靠近陷落柱的'附近,岩层产状明显变化。

NO.6

点位:307国道纪念碑平台上

点性:陷落柱、构造点

内容:第二个陷落柱及大窑头背斜

1.陷落柱

在平台对面的盘山公路剖面上能看到一个直径大约为60m的陷落柱,呈现上小下大的椎体。陷落柱两侧层序正常,陷落柱内岩性混杂,杂乱无章,沿途可看到该陷落柱另一侧的特征。

2.大窑头背斜

在西北公路剖面上可以看到出露地层为奥陶系石灰岩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地层,在剖面上,岩层为向上拱起的状态,背斜西翼较缓,东翼较陡,为不对称背斜

NO.7

点位:307 国道老路大窑头背斜核部

点性:构造点

内容:大窑头背斜核部特征,平行不整合面

这里可以看到大窑头背斜的核部,地层明显向上弯曲形成背斜。斜背最下部出露的地层为奥陶系中统的青灰色石灰岩,其上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褐红色、褐黄色山西式铁矿,再

向上为灰白色致密坚硬的G 层铝土矿,最上边为灰白色铝土质泥岩。

该背斜核部还可看到一个重要的地质现象,即平行不整合面

NO.8

点性:陷落柱

内容:陷落柱塌陷至地表形成漏斗形盆状凹陷

陷落柱出露地表后,常呈现盆状凹陷区。凹陷区岩层层序遭到破坏,而其周围岩层层序正常,岩层产状稍向凹陷中心倾斜。由于岩层松软极易塌陷,陷落柱体呈现上大下小的漏斗状,柱面与水平面夹角约在45度左右。

NO.9

点位:No.8点向下100m公路边

点性:构造点

内容:叠瓦状构造

该点明显可看到公路对面山坡上地层不连续,被两条逆断层切断,这种断层的组合形式叫做叠瓦状构造。

NO.10

点位:No.9向下200m公路边

点性:沉积岩构造

内容:结核

该点可看到在本溪组上部灰白色泥岩中发育有大量的菱铁矿结核。结核呈现红褐色,大小不等,最大者可达20cm。新鲜结核敲打破碎后,可看到新鲜面呈现灰黑色,是典型的菱铁矿结

核。属于原生结核。

NO.11

点位:俪通厂岔沟

点性:构造点

内容:断层

1.阶梯状构造

在沟口可观察到三条小断距正断层,断层面产状一致,断距分别在十余厘米到30cm。

2 .正断层

该点可观察到一大型正断层,断层上盘为石炭系本溪组底部地层,断层下盘为奥陶系峰峰组地层,断距估计在100 多m

NO.12

点位:石柱沟废弃耐火砖窑向上400m

点性:化石点

内容:海相化石

此处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毛儿沟段,包括石齐凹灰岩(相当于西山的斜道灰岩)、砂岩、页岩、煤层等,其中

石齐凹灰岩中含有种类众多的动物化石,动物化石主要有:腕足类、珊瑚类、类、苔藓虫、双壳类等。

(四)参观地球科学馆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始建于 年 5 月,是为迎接太原理工大学百年校庆,地球科学与工 程系全体老师利用地质系原有地质标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建设而成。地科馆位于太原理工大学 虎峪校区图书馆一层,面积 400 余平方米。布设有地球形成与地质作用、地层古生物、矿物、岩石、矿产、地下水、地质灾害、南极等展区。是一个集科普、教学研究的综合性展馆。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里陈列的大量的动植物化石,动植物标本,以及丰富的矿物,岩石。除此之外还有我们地质年代发展史以及南极考察站和全国能源分布图等。最后老师还给我们放映了有关极地考察站的影片。

三、收获,体会感想,意见和建议

在实习期间,特别感谢樊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不仅悉心讲解每一个问题,并且还一直提醒同学们认真听讲和在野外的安全问题,老师真的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经过两天的实习,通过老师的讲解,我觉得课本要和实践结合才会收获更多。在本次实习中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问题的把握不全面,对课本的细节内容容易混淆。实习过程中我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比开始对地质现象的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

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也提高了我们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希望以后会有更多野外实习的机会来充实自己。最后再次感谢几位老师在实习期间的悉心照顾!

张宗福 2015.6.27

篇2: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

姓 名:

学 校:

专 业:

班 级:

一、实习目的

通过在白龙煤矿综二队10#下-3121工作面的实习,使我对综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业标准、安全管理和作业组织,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xx年6月26日至20xx年7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综二队

五、实习内容:

一、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 自然属性

一、地里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

地理位置:白龙矿平峒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白龙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111°42′,北纬36°36′--36°31′。企业性质为省属国有企业,隶属于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形地貌:白龙井田地势西高东低向汾河河谷倾斜,汾河属黄河水系,自北向南流经井田东侧,井田内几条较大的沟谷也由西向东汇集汾河,井田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最高地形标高837米,最低地形标高540米。

交通情况:白龙矿距汾河东岸的南同蒲铁路霍州站4公里,有铁路专用线与南同蒲铁路圣佛站接轨,与南同蒲铁路相平行的还有大(同)—运(城)公路和霍(州)—侯(马)一级公路,交通便利。

二、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

井田地质情况:白龙井田位于吕梁山和霍山两个隆起带之间,西南部出露煤系的基底——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东北依次零星出露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下二迭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太原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岩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于上述各不同时期的地层之上。太原组主要含煤5层,至上而下有6#、9#、10#、10#下、11#煤。

井田构造:井田南部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北部地层走向为北北西至北北东,向东倾斜,地层倾角10°左右。中部F9、F24、F28断层之间局部地层倾角较大,在25°-28°左右。断层是井田内主要构造,包括井田边界断层在内共见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45条。地面观察和钻孔控制以及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褶曲有5个,即贾垣背斜、牛腰向斜、后马岭背斜、燕南庄向斜、郑家庄背斜。白龙矿井柱状陷落十分发育,生产中已揭露柱状陷落532个。井田内无岩浆岩。

三、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

主要可采煤层情况:平峒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10#、11#煤层。6#、9#、10#下平均厚度在0.7米,局部可采煤层暂不可开采。主要可采煤层特征如下:

10#煤层是个独立的单一煤层。煤层厚度为0.8-3.0米,平均厚度为1.84米,含夹石1-2层。10#煤煤岩类型以条带状镜煤、亮煤质和木质、丝炭质的亮煤为主。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10#煤原煤含硫较高,范围也广,平均值为3.7%,属高硫煤。

11#煤层厚度为1.58-3.19米,平均厚度为2.34米,含夹石1-3层,结构比较复杂。11#煤则为连续的条状全亮的镜煤质和半亮的丝炭木质暗煤质的亮煤。本区的变质程度属于II阶段。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煤中硫、磷含量,各煤层差别较大。11#煤原煤硫分含量在0.36-1.46%,平均0.82%,有个别高达2.59-2.38%之间,属低硫煤到中硫煤。

四、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

本井田含水层大体划分为5套,自上而下为:第四系砂砾岩层孔隙潜水中等含水层、第三系泥灰岩砂砾岩层裂隙承压中等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层裂隙弱含水层、石炭系石灰岩裂隙溶隙承压极弱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层裂隙溶洞承压强含水层。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山西组K8砂岩、太原组K2灰岩和奥陶系O2含水层,O2水的静水位标高区为+520m,矿井生产水平+525,在静水位以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根据矿井采掘布置及开采情况,结合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平硐正常涌水量80m3/h,最大涌水量180m3/h。

第二节 矿井建设情况

一、设计时间及单位

白龙煤矿是我国同罗马尼亚两国政府以补偿贸易形式合作开发霍西煤田的项目之一,是中罗合资的第一座大型矿井。1981年11月,由罗马尼亚彼德罗山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1983年5月国家计委、煤炭部在太原组织山西煤炭设计院等单位,对罗方提供的初步设计进行了技术审查。

二、立项、批准时间及单位,建设期及投产期,设计生产能力,原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

1984年1月3日国家计委以计签字(1984)003号文批准白龙矿井的初步设计,设计能力120万吨/年[平硐60万吨/年、斜井60万吨/年(现已关闭)],服务年限44年。1985年6月15日由白龙建井工程处施工,正式开工建设。

三、技术改造、改扩建矿井设计能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

1983年9月原霍县大沟、柏木沟两个地方煤矿接受后进行改扩建,1985年6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矿井1988年12月23日投产。

第三节 煤矿生产现状

一、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水平、采区划分

矿井采用平峒开拓,集中工业广场的生产方式。现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525一个生产水平,主要开采10#煤层。

矿井目前3个井口,其中工业广场内布置平峒1个井口,平峒承担525水平的进风,二号风井为回风井,一号风井为进风井。具体如下:

矿井不存在下山开采、剃头开采。

采掘工艺

采、掘、开采用“三·八”制作业,交叉班检修,全部实现正规循环,从达到均衡生产的目的,每班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岗位、定时间的工种岗位责任制,合理进行劳动组织。

采煤工艺为综采:采煤→拉架→移溜

开掘工艺:

1、炮掘:准备工作→打眼→瓦检→装药→洒水→瓦检→放炮→瓦检→临时支护→洒水→装渣运输→永久支护

2、综掘: 准备工作→破、装煤→临时支护→支护

实现正规循环为目的的劳动组织中工作面最多人数,在各队采掘开作业规程中均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机电主要系统

白龙平硐井上、下变电所均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地面有一座35KV变电站,一趟电源引自李雅庄矸石电厂35KV变电所;另一趟引自圣佛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安设两台主变压器,型号为SFZ-16000/35。从35KV变电站分别向平峒2#风井主风机、井下和地面变电所供电。35KV变电站降压至6KV供地面2#、3#、6#、平峒整流室变电所用电。平峒2趟供电线路由35KV变电站沿575水平运输大巷到一采区变电所,再从一采变电所103#、104#高开引出双回路,沿525轨道巷到三采区变电所供采掘开以及辅助系统用电。其中3#、6#变电所供电地面生产和生活用电。目前井下共有3个变电所,为平峒一采区1#变电所、三采区1#、2#变电所,电源引自地面35KV变电站6823、6824、6812、6819柜,担负平峒生产供电。

平峒主通机设在地面2#风井,电源从35KV变电站沿山体架空线2×185 mm2铝芯钢绞线,长度2.8Km,到2#风井地面变电所专供平峒主通风机。

二、通风系统:

白龙煤矿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1#风井和平硐为进行井,2#风井为回风井,风井安装两套同功率主扇,其型号为FBCDZ-8-№27,功率为电机功率2×450Kw,主扇叶片角度为142220,排风量5706m3/min,负压3600Pa,等积孔为1.82m2。井下所有分区都实现独立通风,可满足矿井生产供风需求。

二、10﹟下-3121掘进工作面

第一章 地质概况

一、概况:

10﹟下-312工作面位于平峒525皮带巷前进方向右翼,其东北部以+520m静止水位为界,北为10﹟下-314工作面采空区,西南部以525皮带巷保安柱为界,本工作面顺槽长750—820m,地面无任何建筑设施。地面标高:+755m—+835.4m;煤层底板标高+520m— +558m;盖山厚度:245m—292m。

二﹑煤层情况:

10﹟下-312工作面回采10﹟下煤,10﹟下煤层厚度2.2m~3.0m,均厚2.6m。煤层倾角4°~14°,顶板为灰色泥岩,厚1.5m,块状,易冒落。老顶为灰白色细砂岩,厚6~8m。煤层地板为灰色泥岩,厚2.5m。具体见顶底板岩性柱状图。(见附图1)

三、煤质情况:

本工作面10﹟下煤层为1/3JM,煤质光泽为半亮型.

Mad(%):1.03 Ad(%):28.6 Vdaf(%):30.9

Std(%):0.64 Qgrd(kcal/kg)7942

四、地质构造情况

从本工作面邻近揭露的地质构造情况,推测在本工作面正巷、副巷及切巷将遇落差为H=0.5~3m断层约10条,其走向为N15°~14°E,倾向NW.在10﹟下-3121巷口前195m和320m处将分别遇No82、No89无炭柱,以上无炭柱内充填有砂岩及泥岩碎屑,胶结松散。当掘进以上各构造位置工作面煤层及顶板破碎,给顶板生产造成困难。

五﹑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简单,主要水源为煤层上部砂岩裂隙水,局部低洼处有淋水,预计涌水量为Q正=10m3/h,最大涌水量50m3/h。

六、影响掘进的其他地质情况:

10﹟下-3121工作面瓦斯相对涌出量一般为1.75m3/t,绝对涌出量为2.35m3/min,属低瓦斯;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性指数为32.78,属Ⅱ类自燃。

本工作面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探水放时,要严格贯彻执行《10#下-3121探水放设计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巷道用途及工程量

一、 巷道用途及工程量:

第二节 巷道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

第三节 工程施工安排

1、先自525皮带巷10-3111巷口正对面施工10﹟下-3121联巷,开口平走10m后,以坡度13°2′52″下山追煤,见煤后,沿煤层顶板向前施工10m。工程量为60m。

2、先施工10﹟下-3121联巷,待10﹟下-3121联巷下山追到煤,沿煤层顶板施工10m后右拐以(巷道内帮)方位角224°18′29″施工10﹟下-3121巷,右拐平走5m,再以坡度10°47′53″上山施工20m后,再平走15m与525皮带巷贯通。贯通后,将原10-3111联巷密闭后,再以方位角44°18′29″施工10﹟下-3121巷。工程量为750—820m。

3、10﹟下-312切巷沿10﹟下煤顶板施工,工程量为55-120m。

第四节 矿压观测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锚杆巷道每50m建立一个监测站,在顶板上安装一组顶板离层检测仪和液压枕,对顶板进行监测。要求验收员每班汇报监测数据,并填写上验收表,每天汇总报生产科监测组分析顶板情况。每施工50m打眼分析直接顶顶板岩性。

第三章 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第一节 巷道断面

一、巷道特征表

二、 巷道断面特征说明书:

三、 工作面巷道断面图:见(附图3-1,附图3-2,附图3-3, 附图3-4)。

第二节 临时支护

一、临时支护形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综掘锚杆、架棚巷道临时支护采用两根π梁前探临时支护或两根钢管前探临时支护,或采用ZLJ-10/21机载临时支护。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炮掘锚杆、架棚巷道临时支护采用两根π梁前探临时支护或两根钢管前探临时支护。

二、材料规格及数量(炮掘)

1、前探梁专用π梁:宽×高×长=105mm×90mm×3600mm

前探专用钢管:3寸钢管套2.5寸钢管,长度6000mm。

2、前探梁专用吊盒

锚杆巷道采用四寸法兰盘螺丝固定而成,共需法兰盘四个。

架棚巷道用两个框架用螺柱联接为一个双盒,共需双盒四个。

3、前探梁专用板梁

前探梁专用板梁采用规格为:长×厚×宽=2200mm×50mm×200mm,各需12块。

4、构木、木楔若干。

三、前探梁支护操作:

1、锚杆支护时,在紧靠工作面迎头第一排和第四排(锚杆排距为0.8m)的锚杆上,用前探吊环固定两钢管,两钢管间距1.7m随着工作面向前掘进并将前探梁端头顶在煤〈岩〉壁上,并用专用板梁、构木构紧背实。

2、架棚支护时,在紧靠工作面迎头第一架和第三架(架棚排距为1.0m)的棚梁上,采用前探梁专用吊盒把前探π梁固定好,两π梁间距1.7m,随着工作面向前掘进,将前探π梁及时移至工作面煤〈岩〉壁上,并用专用板梁构紧背实。

3、巷道开口采用短掘短支,开口6米后采用前探临时支护,上、下山巷道不能采用临时支护时,必须采用短掘短支。

4、在掘进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循环后,采用永久支护前,必须立即将前探梁前移。严禁在空顶下作业。操作如下:

①备齐所需质量合格的支护材料,摆放到位。

②前移前探π梁或钢管时,先进行敲帮问顶,处理活矸危岩。

③把棚梁或联好的金属网、桁架(在金属网下面)放到前探π梁或钢管上,并摆放在支护规定的排距位置。

④人工前移前探π梁或钢管,顶到迎头煤壁上,并对金属网、桁架或棚梁进行修正。

⑤把金属网固定、拉紧后,用专用板梁、构木构紧背实。

⑥在前探梁临时支护有效的情况下进行永久支护。

四、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

1、综掘最大、最小控顶距

锚杆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4m;

架棚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2m。

2、炮掘最大、最小控顶距

锚杆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4m;

架棚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 最小控顶距为0.2m。

第三节 永久支护

一、永久支护形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永久支护形式为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如顶板破碎、有淋水或过构造时,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二、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

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参数见附表

三、金属棚支护:

当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顶板破碎﹑有淋水及过构造时,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方可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1、10﹟下-3121巷采用3.22m×3.0m金属梯形棚支护,其棚距1.0m,柱窝深200mm,采用1.2m木背板梁花背,盘帮构顶。

2、金属棚采用11#矿用“工”字钢加工制作,棚子的接口、挡板、垫片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采用金属棚支护时,每架撑木为六根,两个梁头各一根,棚腿距上口1m、2m处各一根。

第四章 掘进方式

第一节 中腰线标定

1、开口掘进时,地测科按工作面设计图及时标定中腰线,并有醒目标记,队组严格按线施工。

2、巷道拐弯时,地测科提前20m(炮掘)或50m(机掘)下达通知书。

3、地测科给定中腰线时,要在顶板上打眼,将木塞打入眼中背牢,将线钉在木塞上。

4、过构造(1米以上断层及陷落柱)时,应标定腰线。

5、激光仪使用过程中,由验收员每班进行核实,确保中线正确使用。如发现激光仪中线偏离,及时通知地测科进行调校。

第二节 施工方法

一、施工方法:

10#下-3121工作面开口及过构造时,采用钻爆法,采用炮掘的方式进行掘进,开口内前10m采用开小炮配合人工扩刷的方式进行掘进。具备上综掘条件时,采用综掘机掘进。全部采用掘支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二、工艺流程:

(一)综掘工艺:

综掘工艺流程图:

交接班检查(延长皮带、质量检查)→机组进刀割煤装煤→退机停机→敲帮问顶→支设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开机清理浮煤→机组进刀割煤进入下一循环

(二)炮掘工艺:

炮掘工艺流程图:

准备工作→ 打眼→ 瓦检→ 装药→ 洒水→ 瓦检

↑ ↓

永久支护←装渣运输←洒水←临时支护←瓦检←放炮

三、综掘正规作业循环图表

四、炮掘正规作业循环图表

五、施工机具

1、煤巷掘进时,采用MZ—1.5G型湿式煤电钻打眼,使用2台,备用1台, FD-10风动锚头,使用2台,备用1台,1.5m麻花钻杆配用∮43mm两翼钻头。

2、岩巷掘进时,采用风钻打眼,六棱钻杆配一字钎头。

3﹑顶部安装锚杆时,采用MQT—85型风动打眼机,钻杆使用配套的锚杆专用钻杆,钻头为∮28mm两翼岩石钻头。

4、机掘采用EBJ-120TP型综掘机施工。

六、装运设备的选择

①综掘时:

EBJ-120TP综掘机 ;SPJ﹣1000皮带运输机

②炮掘时:

P-60B耙煤机 ;SGW﹣40T刮板运输机;SPJ﹣800皮带运输机

第四节 作业方式及施工操作技术要求

作业方式:

采用“四班”制。综掘每个班循环三次,循环进度0.8m,原班循环进度7.2m,正规循环率80%。炮掘每班循环两次,循环进度1.6m,原班循环进度4.8m,正规循环率80%。

第五章 运输方式及管理

第一节 运输方式及运输线路

一、运输方式和设备型号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综掘时采用BEJ-120TP综掘机(开口时,采用P-60B耙煤机)装渣,经SPJ-1000皮带作业线转采区皮带。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炮掘时采用P-60B耙煤机装渣经SPJ-800皮带作业线(开口时,联巷贯通前采用SGW-40T刮板输送机)转采区皮带。

二、运输系统:

1、10﹟下-3121巷材料及设备和行人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工作面(10﹟下-3121联巷贯通后)。

地面→575大巷 →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工作面。

2、10﹟下-3121联巷材料及设备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 →10﹟下-3121联巷工作面。

3、10﹟下-312切巷材料及设备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 →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工作面。

4、10﹟下-3121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

5、10﹟下-312联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

6、10﹟下-312切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10﹟下-3121联巷贯通后)

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3111巷→10-3111巷溜煤眼→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575大巷→地面

三、 运输系统图:见(附图7、附图8)

第六章 通风管理

第一节 通风计算

一、通风方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

二、配风量计算

(1)按照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100×0.15×1.5

=22.5m3/min

式中:Q掘——单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最大绝对涌出量。瓦斯最大绝对涌出量取0.15m3/min;

K掘通——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参考值可取1.5-2,取1.5。

(2)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需要风量:

每人供风≮4m3/min

Q掘>4N

>4×17

>68m3/min

式中:N——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取17人。

(3)按风速要求对工作面风量进行计算:

煤巷掘进最低风量 Q煤掘>15S掘m3/min

式中:S掘——掘进工作面为煤巷,实际断面(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为9.10m2,10﹟下-312联巷为10.89m2,当计算最低风速时取10.89m2,当计算最高风速时取9.10m2。

最低风速

Q煤掘>15×10.89

>163.35m3/min

最高风速

Q煤掘﹤240×9.10

﹤2184m3/min

根据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不低于163.35m3/min,选用2×15kw高效对旋局部通风机,其额定吸风量为280m3/min,符合实际供风需求。

(4)局扇安装地点配风量计算:

Q扇= Q吸+15S=280+15×9.10=416.5m3/min

式中: Q吸——局扇实际吸风量,10﹟下-3121掘进工作面使用2×15kw风机可满足掘进风量需求,取280m3/min;

15——安设局部通风机的巷道中的风量,除了满足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而外,还应保证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的风速岩巷不小于0.15m/s、煤巷和半煤巷不小于0.25m/s;巷道为煤巷,风速取0.25 m/s。

S——局扇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的巷道断面,取9.10m2。

三、局部通风系统:

1、10﹟下-3121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

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

地面 10﹟下-3121局扇 1#进风井

→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2、10﹟下-312联巷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地面→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10-3111溜煤眼→10-3111局扇→10﹟下-3121联巷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3、10﹟下-312切巷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地面→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10﹟下-3121局扇→10﹟下-312切巷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通风系统图:见附图9

第七章 机电管理

第一节 设备配备表

第二节 供电系统

一、变压器的选择

1、综掘机变压器的选择

式中:Sb:变压器的计算容量,KVA

Pe:综掘机额定功率,203+203KW

cosφ:综掘机额定功率因数,0.7

∴综掘机变压器选用KSBGZY-500/6/1140移变,能够满足要求。

2、皮带机、刮板机、煤电钻、水泵、变压器选择

式中:

cosφ取0.7

∴皮带机、水泵、刮板机、煤电钻变压器选用KSBGZY-400/6/660V移变能满足要求。

3、局扇变压器的选择

式中:Sb:变压器的计算容量,KVA

Pe:局扇额定功率,15×2KW

cosφ:局扇额定功率因数取0.7

∴局扇变压器选用KSBGZY-200/6/660移变,能够满足要求。

4、电缆的选择

已知:各种矿缆长时允许负荷电流

①综掘机电源线,选用3×70+1×10mm2电缆供电。

②从三采一号配电点到10下-3121皮带机头馈电采用3×70+1×25mm2电缆。

③水泵电缆选用3×50+1×10mm2。

④局扇电缆选用3×16+1×6mm2。

一、 供电系统图(见附图)

第八章 劳动组织

第一节 综掘劳动组织

一、 劳动组织图表:

全队所需人员=圆班人数÷出勤率+队干=53÷85%+4=67(人)

二、循环图表:

1、循环进度及班循环次数

2、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第二节 炮掘劳动组织

一、 劳动组织图表:

全队所需人员=圆班人数÷出勤率+队干=49÷85%+4=62(人)

二、循环图表

循环进度及班循环次数

第九章 避灾路线

当井下顶板、瓦斯、煤尘、水、火灾害事故发生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情况如实汇报,不能凭主关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1、避灾原则:

安全员、带班长沉着、冷静,组织职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发展,并向调度室、安全值班室及时汇报。情况危急时,组织职工以最快的速度撤向进风巷,逆风流撤向地面。以最快的速度,最近的路线撤向地面。

2、发生水灾时的避灾路线:

10﹟下-3121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10﹟下-312联巷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10﹟下-312切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3、避灾路线附图

三、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现场实习,使我更加了解了矿井采矿作业流程,特别是掘进作业的工艺流程、施工组织、通风供电避灾要求和劳动组织等实际工作,能够让我深刻领会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应用,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应用和实践书本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3:煤矿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一 实习目的和任务

1.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野外实践,进一步巩固、充实地质学基础知识,开阔眼界,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 2. 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以地球科学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加深理解地学知识,启迪科学思维。

3. 初步培养学生在野外实践中准确、全面的获取第一手地质资料,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4. 体验煤矿地质工作的特点,了解煤矿地质工作的内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工作的事业心,树立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二 实习内容

1.观察基础地质现象,如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地下水作用及褶曲、断裂、陷落柱等现象;

2.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观测、描述岩层露头;

3.认识地层的新老关系、层序、地层的接触关系;认识主要煤层和煤系主要标志层;

4.学会采集岩石和化石标本

三 实习队建制

队长:樊行昭 徐平副队长:汪振宇 冀相宇 韦振超 付伟 队员:采矿09级全体同学

四 实习地

太原西山西铭矿(6月27日 雨)

踏勘路线:学校→南寒→斜坡→西铭矿→七里沟→骆驼脖沟→原路返回 观测内容:太原西山月门沟煤系。

No.1

点位:西铭矿食堂大烟囱以北50米,电车道旁。

点性:C2b/O2f接触关系以及C2b第一段的岩性、岩相特征。

内容:回顾华北古生代地层特征。中奥陶世后,华北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成为陆地,遭受剥蚀,历经大约1.5亿年,致使缺失地层O3、S、D、C1,直到中石炭世才又复下沉,再度接受新的沉积。

O2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致密状石灰岩夹白云岩和薄层泥灰岩,顶部夹有两层石膏层,含动物化石头足类珠角石。由于长期风化剥蚀,顶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非常明显,与上覆地层C2b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特征:新老地层平行接触产状一致,但其间存在明显的剥蚀面,表明沉积或长或短有间断,地层或多或少有缺失,剥蚀面上有底砾岩。它表明地壳发生了上升(剥蚀)、下降(沉积)的过程。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运动的性质和时代,是划分地层、建立地层顺序的重要依据;同时,剥蚀面是地质发展阶段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个软弱带,成矿带,并且还是储油储水的良好场所。

上覆地层C2b平行不整合于O2灰岩之上,根据沉积特征分为两段:下部—铁铝岩段,6—8米;上部—畔沟段,16米。铁铝岩段主要由红褐色、褐黄色的铁铝岩、浅灰白色的铝土岩、灰中带红色的铝土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粘土矿组成。

铁铝岩工业类型叫“山西式铁矿”,即褐铁矿。黄褐色,多孔状、块状或土状,硬度随含铁量多少而有所变化,2—5,含铁量较低。

铝土岩灰白色,鲕状、豆状结构,能否成为工业矿床,需看Al2O3的含量,若大于40%,即为铝土矿;或者铝硅比值大于2.6,称为“G层铝土矿”。

沉积环境为滨海相、泻湖相,由于风化林滤作用,使Fe2O3、Al2O3富集起来,因其胶体带电,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于是沉积下来,鲕状、豆状结构是受到波浪、潮汐的影响所致。

此段基本没有化石,至少说没有标准的海生生物化石。

点位:食堂对面,仓库后边。

点性:本溪组C2b的上部—畔沟段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本段厚度16米。主要是一套由海陆交互相的砂岩、页岩、粉砂岩、煤层和灰岩组成的岩系,因为其中既有海生的、又有陆生的动植物化石,故称海陆交互相;且其中含煤,又叫煤系地层。畔沟段自下而上有灰岩三层,且每一层灰岩下都有一层煤,这是太原西山月门沟煤系地层的特点。畔沟段煤层大多不可采。动植物化石有脉羊齿、蜓类、腕足类、牙形刺等。沉积环境为沙坝—潮坪沉积。

No.3

点位:机房背后西侧山坡上。

点性:上石炭统太原组C3t晋祠段的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太原组C3t分为三段,晋祠段、毛儿沟段、东大窑段,厚度100米左右。晋祠段因晋祠砂岩发育而得名,厚20米,起于晋祠砂岩底面,止于西铭砂岩底面,整合接触于本溪组之上。本段岩性特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砂页岩、薄煤层和灰岩组成。晋祠砂岩是由石英、岩屑和火山凝灰物质组成,旧称“晋祠杂砂岩”,为一标志层,代号K1。

标志层是指煤系地层中那些岩性特殊、层位稳定、分布普遍、易于识别的煤岩层。其作用在于划分和对比地层。

吴家峪灰岩L0灰色,藕节状,其中含大量的蜓类化石—麦粒蜓,是太原组的下部化石带。

沉积环境为潮坪沉积,滨岸、海滨环境。

篇4: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章:概况

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实习,勘探工作目的是:

(1)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奥陶统、晚奥陶统、中石炭统和晚奥陶统的岩层构造、岩性、岩层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以及各个地层中所伴随的矿产、褶皱类型、断层情况以及从晚奥陶统到中石炭统的过渡岩层各种性质等;(2)了解煤矿的基本情况、基本地形。了解煤矿生产中各种机械的用途及注意事项、煤的分类及运输方式、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标准等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初期可以尽快的熟悉各种情况避免各种错误;

二:勘探任务,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是:

(1)观察各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体等其他情况;

(2)观察奥陶纪石灰岩的颜色、光泽、解理、化石的种类及其含量、断层等其他情况;

(3)对断层做素描图、描述其擦痕的状况;

(4)观察晚奥陶统与中石炭统的假整和面及其过渡岩层的风化程度、颜色、岩性、化石种类及其数量等其他情况;

(5)观察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层的岩层特点、砂岩的颜色、解理及砂岩岩层中所包含的矿产、石灰岩的颜色、解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化石的种类及其数量等;

(8)观察煤矿的地形、了解煤矿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观察各种机器的特点,了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9)了解煤矿的开采情况、煤的种类、煤的储存和运输等。

三:交通状况

缝山针公园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园西边是村庄,公园前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公园内是海相沉积的中、晚石炭统石灰岩。

红砂岭位于的缝山针的公园西方,焦作影视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视路从南面跨过,上白作乡公路从南至北穿过此地区,交通便利,有盘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铁矿和其他的一些废弃的铁矿矿井。

西张庄位于焦作市区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从山下到山上路矿稍差,山顶上有硫磺矿和用黏土烧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厂。

焦煤集团珠春矿位于焦作矿区西南部,东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晋高速在矿区西部穿过,焦克公路在矿区北部通过,有矿区铁路专线与焦柳、正太干线连接。

四:天气情况

12月11日雾,、小雪,12月12日下午天晴、12月13日天气晴朗,有风、12月19日天气晴朗、无风。

五:水文地质情况

(1)在缝山针公园内无固定水系,小寺河和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本地区,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降雨并排泄山洪,有时会发生小规模的山体滑坡,山下有一小塘,含水量不多,为景观用水。地层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第八层、二层石灰岩、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

(2)在红沙岭未见到明显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仅有东西走向的群英干渠,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多渗入地下。

(3)在西张庄没有发现明显的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

(4):焦煤集团珠春矿矿区内无固定水系,没有河流湖塘,仅有两条季节性洪沟自北而南从矿区西部和中部穿过,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降雨并排泻山洪。

六:地形地貌,(1)缝山针公园为山前冲积平原,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辅以轻微褶曲,褶曲构造不甚明显主要表现为走向方向上的挤压现象,有单斜地垒构造,中部有一正断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地表被第四系黄土所覆盖北部地面主要为中奥陶统、晚奥陶统形成的的石灰岩山脉,区内地层走向se~ne倾向ne,倾角一般5~10度,局部达大约30度左右,山势陡峭,高度在200米左右。

(2)红沙岭主要为中石炭统本溪组的石灰岩形成的山脉,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区内多断层、褶曲,山势稍缓,有明显的铝黏土层与石灰岩的交替带,高度在300米左右。

(3)西张庄主要为上石炭统太原组的石灰岩和铝黏土层形成的山体,山势较陡,有明显的铝黏土层与石灰岩的交替带,地层构造以断层、褶曲为主,褶曲发育明显,主要为走向方向上的挤压现象,形成了一系列的宽缓褶曲,地层倾角约为10~30度,山体高度在50米左右。

(4)珠春矿井田位于太行山南麓,北距太行山约五千米。地貌形态为山前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海拔为+156m,东部海拔为+124m,地势较平坦。地表全被第四系黄土层覆盖

(1)缝山针公园内未发现矿井,周围有中型煤矿和已经采空、废弃的巷道,现在开采的煤层为e2煤,因其煤层埋藏深度较大无小煤矿,其南面有正在施工的南水北调工程。

(2)红沙岭有正在生产的小铁矿,生产情况比较简陋,为人工开cai

(3)西张庄的在西张庄上奥陶统的第7层石灰岩上部的山顶有正在生产器皿的小型工厂和已经废弃的生产黄铁矿的矿井,从外表上可以看出此矿井为一个小规模的矿井。

我们所到的地区的岩层多为晚古生代的石炭纪的中石炭世,早石炭世以及早古生代的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奥陶世

早古生代始于6亿年前的寒武纪初到4亿年前的志留纪末,延续约2亿年。这个时代世以个海洋占优势的时代,特别是奥陶纪为地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侵时期之一,华北地块在寒武纪至早奥陶世世地壳缓慢下降接受趁机的时期,普遍以发育以滨海浅海相碳酸盐为主的地层,中晚奥套世级地壳普遍上升。遭受剥蚀。缺失沉积从震旦纪到至留纪。华北地区经历了上升(海退,遭受剥蚀)下降(海侵,接受沉积)在上升(海退,遭受剥蚀)3个阶段,反映了一个巨大的地壳升降和海侵旋回。华北地块以北的天山-兴安地区和以南的昆仑-秦岭及祁连山地区滇西地区,均为地壳活动带。其中祁连山最为典型。至留纪末期加里东运动使地层全部折皱隆起,并有演讲活动,下古生界全部遭受编制,形成加里东褶皱带。从早古生始生物进入大发展的时期。早古生代海洋占主导地位,形成了稳定,广阔,连续的前海环境,世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繁盛时期。先后出现了许多门类。奥陶纪世在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的鼎盛时期。以碗组类笔石和头足类的直角石珠角石为代表。植物方面,早古生代海生藻类非常繁盛,为石煤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末期出现了陆生裸厥植物。

晚古生代始于4亿年前的泥盆纪初期至2.3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延续约1.7亿年是从海洋向陆地转化的重要发展阶段。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是陆地范围开始扩大,至晚古生代,特别是从石炭纪到二叠纪,经过海西运动陆地范围进一步扩大。华北地块自中晚奥陶世,至留纪,泥盆纪和早石炭世的长期风化剥蚀至晚石炭世时才中心下降接受沉积上石炭统直接覆盖于奥陶统侵蚀面上。华北地区由于经历了约1.4亿年的风化剥蚀,地形平坦,却与准平原化。华北地块古生代成煤期主要时晚石炭世和早二叠时的早期,形成了包括上石炭统太远组和下二叠统下不山西组的含煤地层,南部还包括下二叠统上不下石合子和上二叠统上石合子组。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时我国重要的含煤地层

其他矿石赤铁矿:完好的晶体少见常呈致密的块状,肾装结合,结晶的赤铁矿为铁黑色至钢灰色,隐晶的赤铁矿为暗红色。半金属制土块光泽不透明无节理,摩式硬度5.5~6.5,相对密度4.9~5.3无磁性。

石膏:晶体常为板状集合块状,粒状,纤维状,纯净的石膏无色透明含杂质时呈灰黄色,玻璃光泽,节理面呈珍珠光泽有一组完全节理,薄片有挠性。

黄铁矿:晶体常呈立方体集合体常呈致密块状侵染状和结合状颜色为浅铜黄色表面常有黄褐色条纹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节理,断口参差状,

石英:晶体常呈六方柱状集合体常呈晶簇状,致密块状,无色透明着称为水晶常因含杂质出现不同的色调,晶面金属光泽断口油脂光泽,无节理,断口贝壳状。

高岭石:晶体极细小,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六方形,鳞片状,常为疏松鳞片状致密细粒状,土状集合体,质纯者白色。常用含杂质而带各种色嗲,土块光泽摩式硬度2~2.5,相对硬度2.60~2.63干燥时有吸水性,遇潮后有可塑性其土块状具有粗擦感,易用手捏碎。

篇5: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章:概况

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实习,勘探工作目的是:

(1)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奥陶统、晚奥陶统、中石炭统和晚奥陶统的岩层构造、岩性、岩层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以及各个地层中所伴随的矿产、褶皱类型、断层情况以及从晚奥陶统到中石炭统的过渡岩层各种性质等;(2)了解煤矿的基本情况、基本地形。了解煤矿生产中各种机械的用途及注意事项、煤的分类及运输方式、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标准等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初期可以尽快的熟悉各种情况避免各种错误;

二:勘探任务,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是:

(1)观察各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体等其他情况;

(2)观察奥陶纪石灰岩的颜色、光泽、解理、化石的种类及其含量、断层等其他情况;

(3)对断层做素描图、描述其擦痕的状况;

(4)观察晚奥陶统与中石炭统的假整和面及其过渡岩层的风化程度、颜色、岩性、化石种类及其数量等其他情况;

(5)观察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层的岩层特点、砂岩的颜色、解理及砂岩岩层中所包含的矿产、石灰岩的颜色、解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化石的种类及其数量等;

(6)观察上石炭统的黏土层、石灰岩层的特点、岩层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含水情况、矿产种类及其数量;(7)观察上石炭统的砂岩、泥岩、黏土层的特点、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

(8)观察煤矿的地形、了解煤矿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观察各种机器的特点,了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9)了解煤矿的开采情况、煤的种类、煤的储存和运输等。

三:交通状况

缝山针公园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园西边是村庄,公园前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公园内是海相沉积的中、晚石炭统石灰岩。

红砂岭位于的缝山针的公园西方,焦作影视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视路从南面跨过,上白作乡公路从南至北穿过此地区,交通便利,有盘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铁矿和其他的一些废弃的铁矿矿井。

西张庄位于焦作市区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从山下到山上路矿稍差,山顶上有硫磺矿和用黏土烧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厂。

焦煤集团珠春矿位于焦作矿区西南部,东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晋高速在矿区西部穿过,焦克公路在矿区北部通过,有矿区铁路专线与焦柳、正太干线连接。

四:天气情况

12月11日雾,、小雪,12月12日下午天晴、12月13日天气晴朗,有风、12月19日天气晴朗、无风。

五:水文地质情况

篇6: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章:概况

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实习,勘探工作目的是:

(1)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奥陶统、晚奥陶统、中石炭统和晚奥陶统的岩层构造、岩性、岩层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以及各个地层中所伴随的矿产、褶皱类型、断层情况以及从晚奥陶统到中石炭统的过渡岩层各种性质等;(2)了解煤矿的基本情况、基本地形。了解煤矿生产中各种机械的用途及注意事项、煤的分类及运输方式、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标准等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初期可以尽快的熟悉各种情况避免各种错误;

二:勘探任务,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是:

(1)观察各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体等其他情况;

(2)观察奥陶纪石灰岩的颜色、光泽、解理、化石的种类及其含量、断层等其他情况;

(3)对断层做素描图、描述其擦痕的状况;

(4)观察晚奥陶统与中石炭统的假整和面及其过渡岩层的风化程度、颜色、岩性、化石种类及其数量等其他情况;

(5)观察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层的.岩层特点、砂岩的颜色、解理及砂岩岩层中所包含的矿产、石灰岩的颜色、解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化石的种类及其数量等;

(6)观察上石炭统的黏土层、石灰岩层的特点、岩层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含水情况、矿产种类及其数量;(7)观察上石炭统的砂岩、泥岩、黏土层的特点、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

(8)观察煤矿的地形、了解煤矿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观察各种机器的特点,了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9)了解煤矿的开采情况、煤的种类、煤的储存和运输等。

三:交通状况

缝山针公园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园西边是村庄,公园前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公园内是海相沉积的中、晚石炭统石灰岩。

红砂岭位于的缝山针的公园西方,焦作影视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视路从南面跨过,上白作乡公路从南至北穿过此地区,交通便利,有盘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铁矿和其他的一些废弃的铁矿矿井。

西张庄位于焦作市区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从山下到山上路矿稍差,山顶上有硫磺矿和用黏土烧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厂。

焦煤集团珠春矿位于焦作矿区西南部,东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晋高速在矿区西部穿过,焦克公路在矿区北部通过,有矿区铁路专线与焦柳、正太干线连接。

四:天气情况

12月11日雾,、小雪,12月12日下午天晴、12月13日天气晴朗,有风、12月19日天气晴朗、无风。

五:水文地质情况

(1)在缝山针公园内无固定水系,小寺河和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本地区,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降雨并排泄山洪,有时会发生小规模的山体滑坡,山下有一小塘,含水量不多,为景观用水。地层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第八层、二层石灰岩、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

(2)在红沙岭未见到明显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仅有东西走向的群英干渠,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多渗入地下。

(3)在西张庄没有发现明显的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

篇7: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章:概况

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实习,勘探工作目的是:

(1)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奥陶统、晚奥陶统、中石炭统和晚奥陶统的岩层构造、岩性、岩层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以及各个地层中所伴随的矿产、褶皱类型、断层情况以及从晚奥陶统到中石炭统的过渡岩层各种性质等;(2)了解煤矿的基本情况、基本地形,了解煤矿生产中各种机械的用途及注意事项、煤的分类及运输方式、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标准等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初期可以尽快的熟悉各种情况避免各种错误;

二:勘探任务,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是:

(1)观察各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体等其他情况;

(2)观察奥陶纪石灰岩的颜色、光泽、解理、化石的种类及其含量、断层等其他情况;

(3)对断层做素描图、描述其擦痕的状况;

(4)观察晚奥陶统与中石炭统的假整和面及其过渡岩层的风化程度、颜色、岩性、化石种类及其数量等其他情况;

(5)观察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层的岩层特点、砂岩的颜色、解理及砂岩岩层中所包含的矿产、石灰岩的颜色、解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化石的种类及其数量等;

(6)观察上石炭统的黏土层、石灰岩层的特点、岩层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含水情况、矿产种类及其数量;(7)观察上石炭统的砂岩、泥岩、黏土层的特点、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shixi.yjbys.com/

(8)观察煤矿的地形、了解煤矿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观察各种机器的特点,了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9)了解煤矿的开采情况、煤的种类、煤的储存和运输等。

三:交通状况

缝山针公园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园西边是村庄,公园前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公园内是海相沉积的中、晚石炭统石灰岩。

红砂岭位于的缝山针的公园西方,焦作影视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视路从南面跨过,上白作乡公路从南至北穿过此地区,交通便利,有盘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铁矿和其他的一些废弃的铁矿矿井。

西张庄位于焦作市区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从山下到山上路矿稍差,山顶上有硫磺矿和用黏土烧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厂。

焦煤集团珠春矿位于焦作矿区西南部,东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晋高速在矿区西部穿过,焦克公路在矿区北部通过,有矿区铁路专线与焦柳、正太干线连接。

四:天气情况

12月11日雾,、小雪,12月12日下午天晴、12月13日天气晴朗,有风、12月19日天气晴朗、无风。

五:水文地质情况

(1)在缝山针公园内无固定水系,小寺河和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本地区,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降雨并排泄山洪,有时会发生小规模的山体滑坡,山下有一小塘,含水量不多,为景观用水。地层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第八层、二层石灰岩、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

(2)在红沙岭未见到明显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仅有东西走向的群英干渠,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多渗入地下。

(3)在西张庄没有发现明显的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

(4):焦煤集团珠春矿矿区内无固定水系,没有河流湖塘,仅有两条季节性洪沟自北而南从矿区西部和中部穿过,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降雨并排泻山洪。

六:地形地貌,(1)缝山针公园为山前冲积平原,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辅以轻微褶曲,褶曲构造不甚明显主要表现为走向方向上的挤压现象,有单斜地垒构造,中部有一正断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地表被第四系黄土所覆盖北部地面主要为中奥陶统、晚奥陶统形成的的石灰岩山脉,区内地层走向se~ne倾向ne,倾角一般5~10度,局部达大约30度左右,山势陡峭,高度在200米左右。

(2)红沙岭主要为中石炭统本溪组的石灰岩形成的山脉,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区内多断层、褶曲,山势稍缓,有明显的铝黏土层与石灰岩的交替带,高度在300米左右。

(3)西张庄主要为上石炭统太原组的石灰岩和铝黏土层形成的山体,山势较陡,有明显的铝黏土层与石灰岩的交替带,地层构造以断层、褶曲为主,褶曲发育明显,主要为走向方向上的挤压现象,形成了一系列的宽缓褶曲,地层倾角约为10~30度,山体高度在50米左右。

(4)珠春矿井田位于太行山南麓,北距太行山约五千米,

地貌形态为山前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海拔为+156m,东部海拔为+124m,地势较平坦。地表全被第四系黄土层覆盖

七:矿井生产情况。shixi.yjbys.com/

(1)缝山针公园内未发现矿井,周围有中型煤矿和已经采空、废弃的巷道,现在开采的煤层为e2煤,因其煤层埋藏深度较大无小煤矿,其南面有正在施工的南水北调工程。

(2)红沙岭有正在生产的小铁矿,生产情况比较简陋,为人工开cai

(3)西张庄的在西张庄上奥陶统的第7层石灰岩上部的山顶有正在生产器皿的小型工厂和已经废弃的生产黄铁矿的矿井,从外表上可以看出此矿井为一个小规模的矿井。

我们所到的地区的岩层多为晚古生代的石炭纪的中石炭世,早石炭世以及早古生代的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奥陶世

早古生代始于6亿年前的寒武纪初到4亿年前的志留纪末,延续约2亿年。这个时代世以个海洋占优势的时代,特别是奥陶纪为地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侵时期之一,华北地块在寒武纪至早奥陶世世地壳缓慢下降接受趁机的时期,普遍以发育以滨海浅海相碳酸盐为主的地层,中晚奥套世级地壳普遍上升。遭受剥蚀。缺失沉积从震旦纪到至留纪。华北地区经历了上升(海退,遭受剥蚀)下降(海侵,接受沉积)在上升(海退,遭受剥蚀)3个阶段,反映了一个巨大的地壳升降和海侵旋回。华北地块以北的天山-兴安地区和以南的昆仑-秦岭及祁连山地区滇西地区,均为地壳活动带。其中祁连山最为典型。至留纪末期加里东运动使地层全部折皱隆起,并有演讲活动,下古生界全部遭受编制,形成加里东褶皱带。从早古生****始生物进入大发展的时期。早古生代海洋占主导地位,形成了稳定,广阔,连续的前海环境,世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繁盛时期。先后出现了许多门类。奥陶纪世在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的鼎盛时期。以碗组类笔石和头足类的直角石珠角石为代表。植物方面,早古生代海生藻类非常繁盛,为石煤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末期出现了陆生裸厥植物。

晚古生代始于4亿年前的泥盆纪初期至2.3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延续约1.7亿年是从海洋向陆地转化的重要发展阶段。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是陆地范围开始扩大,至晚古生代,特别是从石炭纪到二叠纪,经过海西运动陆地范围进一步扩大。华北地块自中晚奥陶世,至留纪,泥盆纪和早石炭世的长期风化剥蚀至晚石炭世时才中心下降接受沉积上石炭统直接覆盖于奥陶统侵蚀面上。华北地区由于经历了约1.4亿年的风化剥蚀,地形平坦,却与准平原化。华北地块古生代成煤期主要时晚石炭世和早二叠时的早期,形成了包括上石炭统太远组和下二叠统下不山西组的含煤地层,南部还包括下二叠统上不下石合子和上二叠统上石合子组。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时我国重要的含煤地层

构造缝山针地区总体为背斜向斜相间的褶皱构造,就是指岩层岩体在地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岐状弯曲。褶皱在地壳中分布广泛,系统各异。规模大小相差悬殊大者延伸几十至几百米,小者可在受标本上见到甚至表现为显微构造。褶皱岩层中的以个弯曲称为摺曲,他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摺曲的基本形式分为2种即背斜和向斜,背斜世岩层向上的弯拱的曲折核部是老岩层两侧世新岩层且对称重复出现两翼岩层倾斜方向一般相反。向斜世岩层向下的弯拱的曲折,核部是新岩层两侧是老岩层且对称重复出现两翼岩层倾斜方向一般相对倾斜。红沙领出的背斜核部为粘土两翼为石灰岩。缝山针第三个观察点以及西张庄多为断层即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后发生破裂,在力的继续作用下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的规模大小不一,其形态和类型繁多分布较广对煤矿设计和生产都有很大影响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分类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逆断层。两盘岩块沿水平方向相对平移的断层称为平移断层我们在缝山针和西张庄所见断层均为正断层shixi.yjbys.com/

其他矿石赤铁矿:完好的晶体少见常呈致密的块状,肾装结合,结晶的赤铁矿为铁黑色至钢灰色,隐晶的赤铁矿为暗红色。半金属制土块光泽不透明无节理,摩式硬度5.5~6.5,相对密度4.9~5.3无磁性。

石膏:晶体常为板状集合块状,粒状,纤维状,纯净的石膏无色透明含杂质时呈灰黄色,玻璃光泽,节理面呈珍珠光泽有一组完全节理,薄片有挠性。

黄铁矿:晶体常呈立方体集合体常呈致密块状侵染状和结合状颜色为浅铜黄色表面常有黄褐色条纹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节理,断口参差状,

石英:晶体常呈六方柱状集合体常呈晶簇状,致密块状,无色透明着称为水晶常因含杂质出现不同的色调,晶面金属光泽断口油脂光泽,无节理,断口贝壳状。

高岭石:晶体极细小,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六方形,鳞片状,常为疏松鳞片状致密细粒状,土状集合体,质纯者白色。常用含杂质而带各种色嗲,土块光泽摩式硬度2~2.5,相对硬度2.60~2.63干燥时有吸水性,遇潮后有可塑性其土块状具有粗擦感,易用手捏碎。

相关文章:煤矿专业毕业生实习鉴定、煤矿顶岗实习总结、煤矿实习总结、煤矿采掘专业实习报告、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编写地质类实习报告、地质专业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篇8:煤矿地质技术员述职报告

煤矿地质技术员述职报告

一、了解所分管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范围。煤的结构和变化规律,并且掌握矿井地质规程的有关规定。

二、经常深入井下收集地质与水文资料。

三、按要求及时进行井下探煤厚工作,绘制各掘进巷道的纵、剖面图,并进行地质素描。

四、整理收集地质资料,及时填入地质台帐卡,并填绘图纸,做到原始资料、地质台帐、地质图纸一致,质量达标准化规定与要求。

五、参与编写工作面(采、掘)地质说明书。

六、协同有关人员编制水平和全矿整体地质报告工作。

七、在生产过程中,有重大地质构造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共同研究解决。

八、按规程要求,编录好井上下钻孔地质资料。

九、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

篇9:某煤矿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某煤矿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结合矿山开采及拟建工程特征,预测矿山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对评价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并划分出地质环境影响等级分区.

作 者:夏志国 XIA Zhi-guo  作者单位:广东省物料实验检测中心,广州,510080 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2(2) 分类号:X196 关键词:地质环境   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   环境预测  

篇10:某煤矿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某煤矿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根据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结合矿山开采及拟建工程特征,预测矿山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对评价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并划分出地质环境影响等级分区.作 者:夏志国    XIA Zhi-guo  作者单位:广东省物料实验检测中心,广州,510080 期 刊: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10, 12(2) 分类号:X196 关键词:地质环境    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    环境预测   

应届毕业生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心得

地质实习总结

地质实习自我鉴定

煤矿实习报告

煤矿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参考文献

连云港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200字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实习(合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煤矿地质实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