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她的桂花树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丑鱼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母亲和她的桂花树(共含6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丑鱼”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母亲和她的桂花树

篇1:母亲和她的桂花树

母亲和她的桂花树

我家的院子里有两颗桂花树,据说是母亲与父亲结婚那年从外婆家移植过来的。母亲总是对她的桂花树呵护备至。

桂花树,高大粗壮,长势喜人,造形可爱。整个形状就像一把张开碧绿色的伞,远远望去,真像绿叶的宝塔、翠叶的世界。桂花树的叶子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不留一点缝隙,绿得发亮,显示出勃勃生机。

中秋前后,是桂花盛开的时节。它总似有约,如期而至。那一簇簇、一团团,散发着幽香,开满枝头,飘悠云天。仔细一看,花是黄色的,花瓣只有米粒这么大,花蕊是淡淡的黄色,那五片柔嫩的花瓣就像是用玉石精心雕刻出来的一样小巧玲珑,缀满整棵树;远远的望去,好像闪着黄色的明星,又像点着黄色的街灯;那繁星云集的花朵,如金似玉般地镶嵌在绿叶中。桂花的香味真是无法形容:它香如香熏,却比香熏要香得清纯;它香似香水,却少了香水那份俗气;它香的沁人心脾,令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浓郁的花香中,回味无穷,心旷神怡。

每年采摘桂花时母亲很是辛苦。因为桂花孕蕾期较长,桂花的开放期(从始花到谢花)一般只有5-6天。为了能有上等的桂花为我们做桂花糕,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采摘桂花。采集下来后再去烘干——桂花必须烘干才能留住香味,晒干的桂花是没有香味的。此时,母亲总是一整天一整天都在忙碌,但母亲看上去却很是高兴。

桂花不仅好看、好闻,它的用途也不少。它经过加工可以制造成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酒、桂花酥……桂花糖和桂花酥可谓是甜品中的佳肴。

做桂花糕是母亲的拿手绝活!每年过年,母亲都会亲自为我们做上香甜可口的桂花糕。每当母亲把桂花糕端出来时,我们都会发出惊人的高呼:“我们最爱的桂花糕!母亲的桂花糕!”此时的母亲也总会露出幸福的笑容,她也仿佛也年轻了许多似的'。

桂花虽然没有玫瑰的香粉迷人,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没有菊花的傲霜立雪,但我喜欢它的香,它的绿,它的生机勃勃;我爱它的浓,它的淡,它的朴素,以及它那随风散发的拳拳的爱意、浓浓的情亲……

篇2: 母亲和她的胸针美文

母亲和她的胸针美文

母亲节又到了,我想和大家讲一讲母亲和她的胸针的故事。我的母亲生前很爱美,她喜欢漂亮的衣裳,喜欢装饰物胸针,喜欢各种花色的丝巾,喜欢所有美的事物。在我整理她遗物的时候,我发现妈妈的衣服很多,有穿过的,也有没穿过的,有花衬衣,也有很多正装。那个年代最时兴西装,我的母亲的每一个西装上都别着一枚精致而不奢华的胸针,这正好衬托了她优雅大方的气质。

熟识母亲的人都被她的健谈善良所感染,熟识母亲的人都说母亲是个有潜力的好人。是的,母亲遇到困难从来不低头,总是想方设法的平安度过;母亲也从来不做亏欠别人的事,她宁可自我吃亏也不会在别人嘴里烙下话柄。她从来不跟别人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在别人激动冲动时,给足别人充足的颜面,当别人的气烟消云散、心平气和时,她会再去跟别人沟通交流。这样下来,凡是跟母亲接触过的人,都很佩服母亲的大度和为人!很多人说母亲很能干,工作和家庭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就像个女汉子。其实,母亲很有小女人情结,她喜欢逛街,喜欢购物,喜欢给我买东西,也喜欢给自我买东西。她的审美观极好,她是我穿衣打扮的参谋,如今,离开了她我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无助的飘摇。

,母亲被病魔无情的夺走了生命,我的心也在瞬间被抽空。在收拾母亲遗物的时候,我把一枚枚精致的胸针轻轻摘下,放进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留作念想。这些胸针大都是我和母亲一齐买的,也有我上大学的时候从济南给母亲买回来的。母亲按照风格、颜色把他们安排在了自我的西装上,然后穿给我看,直到我说漂亮才算过关。如今,这些胸针还闪闪发光,却孤独的躺在了首饰盒里,离开了心爱的主人,带着那些未完成的使命。我刻意留下了它们,就像留下母亲最后的温柔。看着这些胸针,或艳色惊人,或柔美恬静,或雅致低调,或熠熠生辉,我就会想起母亲,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都在眼前,都在心中,但是母亲却与我天地之隔。[由整理]

首饰盒里有两枚玫瑰花样式的胸针,花瓣中心是一颗白色亮钻。记得当时我们还为买紫色还是买金色犹豫。之后还是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两枚一同买下,一枚被安置在了白色西装上,一枚被安置在墨绿色的`西装上,白色的亮钻闪闪的让整个西装都熠熠发光,母亲是个优雅的女人,穿上西装的母亲更加光彩照人。这是一株梅花的胸针,黑色的枝干,黄色的梅花形亮钻点缀其间,在朴素的外衣上佩戴更显清新淡雅,脱俗非凡。这枚是一朵金色的百合,叶子下点缀着两颗璀璨的小钻,就像妈妈的眼睛,晶莹透亮。还有这只形状别致的胸针,是我从远方给母亲带回来的,那时候只明白母亲喜欢胸针,没想搭配什么的,看到漂亮的就会拿下,所以此刻说起来就觉得很骄傲,至少我是想着母亲的,我是懂母亲的。母亲常说美丽取决于细节,胸针,看似可有可无,但无则寡淡,有则生辉。她爱美却不奢侈,穿衣打扮总是大方得体。

母亲离开我已经三年多的时光了,但是我却感觉你从未走远,就在我的身边,好想你温柔的眼神,好想你宽厚的臂弯,好想好想你。每次打开首饰盒,我都会把你的胸针收入掌心,好想好想,就像与你牵手;好想好想,就像拥你入怀。我的母亲,我没有一天不再想你,在每个属于母亲的节日,我都会更加想念你。

篇3:作文:母亲和她的绿园

母亲不养花草,只爱在大杂院里属自家使用的空处种些丝瓜、苦瓜、吊瓜、豆角之类。母亲出身农家,喜爱乡间绿色,又熟知瓜菜园艺,但多半也是为减轻生活的艰难——父亲早逝,哥哥刚上班,母亲卖线,我上小学——而节省菜金。母亲买来菜籽,自己挖坑立竿,登着木凳绑棚架。我问母亲:“什么时候种呀?我帮您。”母亲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早了晚了都不行。”我递母亲一段麻绳,问:“为什么不行呢?”“谷雨一过雨水多,绿棵才长得快呀。干什么都要正当时。”母亲忙着綑扎,一边说:“你现在上学,就正当时,脑子好。我上学就晚了。”

说是“晚了”,其实母亲想学文化。那时城里街道办夜校,推广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扫除文盲。有个宣传歌曲:“祁建华创造了速成识字法,解救了千百万不识字的人······”母亲年过半百,但也进了识字班,隔天晚上学习。课本很便宜,不收学杂费,老师尽义务。母亲没事就捧出课本来读。记得有两天晚上没电,母亲凑近蜡烛,摊开课本,右手指点着,两眼眯缝着,极认真地念:“天-安-门-的-红-墙-好-鲜-艳······”有时忘了就问我或哥哥,叹道:“老了,过了正当时了!”然而母亲还是读下去,学下去。有一回,母亲叫我看她读课文。一课接一课,没读错,还很流利。当时母亲读得很兴奋,很快活。那必定是一种乐趣,一种幸福。赵孟頫的`《读书乐》,开篇便道“山光照阶水绕廊”。赵大家的悠闲之乐,却不比这进取之乐。后来我找一张旧报纸,让母亲试读。她居然生字不多,能基本通读下来。母亲笑道:“没想到,老了老了倒会念报了!”说着,抹了眼角的泪花。那时我家订不起报纸,母亲把那张报读遍了,有生字就问我或哥哥,自叹“过了正当时了。记性差,忘性大。”母亲的读书声如今仍在耳畔,那认真的模样,仍在眼前。然而人已辞世多年,唯有虚幻伴我,偶似真切再现,醒来却是一梦。

母亲搭架、点种之后,就浇水,松土,拔草。我时而帮忙,问母亲:“怎么还没长出来呀?”母亲告我:“你细看,那小绿点点就是。”啊,真是!它们弱小得可怜,但在黑土里,却绿得鲜亮可爱。快长啊!母亲说:“要是天时好,人手勤,你看着吧,它们一天一个样。人勤地不懒啊。”真的,这些小绿点不久就变成了绿芽、绿棵,继而伸出手臂,抓住竹竿,竟攀缘向上了。到夏天,秧蔓爬满竹架,荫蔽过道,绿满天棚。瓜、豆之外,还有几棵青椒、茄子。唯有向日葵拔地挺立,超群望日,竟以草本之体比木质之身,独成一品。明黄、藕【合】、浅紫、雪白的花舒展花瓣,笑盈盈的,享受天地的精华,也承受它的风霜。在母亲营造的绿园里,生命演绎着多样色彩和各自的性格,却同构一个世界。

母亲有时站在绿棚下看绿。丝瓜垂下硕长的身躯,吊瓜则体重坠蔓。母亲拿碎布条拧绳兜住吊瓜,再用细绳上拉,绳结竹棚,吊瓜就吊而不落。苦瓜之初小而绿,待到长大,渐成金红。母亲叫它金瓜。鲜瓜菜多多,母亲就送邻居一些。同院小孩有偷摘金瓜的。母亲看见,并不喝斥,反自摘两个给孩子:“给。拿着玩吧。别咬,苦。你要,就跟我说,别自己拿。”这小孩的妈姓董,我呼之董大娘。母亲与她有些嫌隙。一天,母亲正修整瓜菜,董大娘端着一大盆洗衣脏水,想倒在院外的地沟里。她走了几步就端不动了,只好放下盆,大喊她儿子:“金蛋——”喊了几声,“金蛋”没影。她正愁苦,母亲过去,二话没说,端起大盆,噔噔噔噔一气走到院外,倒了脏水。董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两人前嫌,从此冰消,睦邻亲和。共居在院里的几家,那时日子多不宽裕,各自品嚐着生活的五味,却同构了和谐。

后来读《聊斋》,序言有“豆棚瓜架雨如丝”等句。如丝之雨未曾见,但有一次我放学回来,于毛毛雨中在院门外望院里,那绿园的雾影,正醉在烟雨里,氤氲濛濛如梦幻。然而夏夜的瓜棚下,又有另一番景致。蔓叶探过上半窗口,窥视窗内。窗内灯光射出,照得窗口的叶蔓或明或暗,明绿暗绿相映,光影错落。繁星点点,夜空高远,唯有窗口那蔓叶围簇的灯光,亮着静谧和温馨。细听,窗里有极轻微的嗡响,是读书之后的母亲在夜绩。那时家里清贫,母亲给一家工厂纺石棉线,添補家用。我常在纺线声里入睡,夜半在纺线声里醒来。有时母亲抽一袋旱烟,驱赶睡意,继续摇纺,直到睏乏得实在撑不住,才睡下。多年后我想,那窗口灯光里的蔓叶必定也听见,甚至看见了窗里那位老母亲的辛劳、进取和善良。她和窗外绿园里的生命一样,承受着风皴霜裂,更不知有多少秋冬。这些往事并非过眼云烟,而是深烙在我的脑际,成为暗淡又清晰的图画了,看时就在眼前。

篇4:母亲和她心爱的花猫作文

母亲和她心爱的花猫作文

父亲丢下母亲走了,母亲变得孑然一身,现在她也不养猪羊鸡狗了,但她还留养她心爱的花猫,花猫是母亲的伴儿,花猫是她说话的“人”。

她不愿离开故土,不愿离开她几十年的旧巢,不愿离开父亲的魂灵,她不适应城市的繁杂喧闹,不愿到我们子女家,她恋在农村和花猫一起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

花猫知道母亲孤单,吃饭的时候,花猫蹬着桌边,吃着母亲的剩食;母亲睡觉的时候,花猫躺着床边,陪着母亲睡眠;母亲下田的时候,花猫随到田边,陪着母亲劳作。

花猫因为吃了死老鼠,它病了,不吃不喝不睡,整日整夜的喊叫。这可急坏了母亲,她找来兽医为它治疗,买来花猫最爱吃的东西。经过母亲的精心伺候,花猫转危为安,恢复了往日嬉闹的心情。

花猫只是不能说话,但它懂得和人的情感,逮到老鼠的时候,她第一时间把老鼠衔到母亲的面前,以示功劳;宁静的夜晚,它竖起耳朵谛听屋外的每一声动静,让母亲睡得香甜。门锁了,不得出去,它会轻轻的跳过窗户,不打扰母亲的好梦。

母亲病了,白天也卧在床上,花猫看到母亲整日没动锅盆,闻不到厨屋菜香,它就知道母亲病了,她躺在母亲的身旁,一刻不离开母亲。它跑得邻居家喊叫,告诉邻居母亲的情况。

邻居电话告诉我母亲病了的'消息,我一刻没停留的赶到家里,母亲已经昏昏迷迷,我锁好家门,带上母亲到了县医院,医生说母亲是脑梗,需要住院治疗。母亲在县医院昏迷中住了近两个月,在她神志完全清醒的时候,她忽然想起了家中的花猫,她害怕着花饿死了。

出院了,母亲急促的赶回家,一眼想见到她心爱的花猫,母亲刚刚踏进庄头,花猫可能听到母亲的声音,可能感知到母亲的回来,它迎到了庄头,绕着母亲的腿来去的挨缠,几乎说出话来,“你在哪里?咋那么长时间不回家?”母亲忙着和庄户人招呼,可能没有看到花猫在身边,在母亲看到花猫的时候,发现花猫瘦了很多,母亲不禁潸然泪下,母亲心疼的抱起花猫,不住的抚摸花猫的头颈,捧上花猫最爱吃的小鱼干。

邻居告诉我们,花猫没有离开我家,始终等着它的主人。白天会出去找点吃的,晚上一直转悠在屋前屋后,守着母亲的家门,夜深的时候会听到它凄凉的“猫咪”声音。

子女不在身边,各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只有这花猫和她着伴,陪她度过寂寞的时光,给她寄予了快乐和安慰。

篇5:母亲和她的那片地散文

母亲和她的那片地散文

母亲离开家乡的时候她还很年轻。不过经历了一九六零年的身体很虚弱。从我出生到学会走路,她基本都是躺在床上。后来父亲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方法:当归炖老母鸡。鸡的鲜味被中药的苦涩代替,母亲皱着眉头只当是又一次回味了过去苦涩的生活滋味。后来身体果真渐渐好了许多。虽然还是有些羸弱,但终究有力气下地走动了。母亲个子很高,瘦弱单薄的被一股风就能吹倒,尽管这样她还是不愿闲待着家里。

母亲在农副公司打零工;在铁路上和工人们一道修铁路;但她不满足,把目光放到了门前乃至远处野草遍地的荒山上。

家中除了父亲工作在外,个头高高低低参差不齐的兄妹几人便由母亲率领着在荒山野地里开辟田地。那时小站的住户很多,我们家种地也算是一种创举。最初,开挖出一片地出来很不容易的。浇水不便,土质也不好,坚硬还缺乏营养,有的地方石头沙子多还需要换土。也许这个地方根本就成为不了地。每天,天不亮,母亲就拿着铁锨出去了,我和哥哥们往往也是一骨碌翻身相继跟在母亲的身后。我那时只能干一些只拔拔草,捡捡地里石头等小活。家里有一辆独轮小推车,母亲和哥哥们用它把一车车粪运到地里头。干活不怕就怕拉粪了,又臭又恶心,我们捂着鼻子躲在一边。母亲见“队伍”军心涣散便打趣道:粮食就是粪土变得,地全靠粪土养呢。

母亲身体还没有彻底恢复好,累的腰弯的像只虾米,只能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蚂蚁啃树似的。我们几个孩子也正长身体,母亲也不舍得来用。说起来,母亲年轻时脾气很好,对我们很少发火和约束。却没有一个跟着不好好地劳动的。

头一年地里基本没有什么收成,蔬菜们长得无精打采,和家中最小的我一样蔫头耷脑。地里的粪便不经过发酵使不上多大地劲还会烧死庄稼;屋后有一条小河,有空就但几挑水倒进地里头;母亲又瘦又高肩膀没肉压的直皱眉头,可有多少桶水倒入地里还不等看见就没了影子;母亲只能用水瓢一瓢一瓢地灌溉。一切都白费了,母亲望着地望着我们一脸尴尬。母亲曾答应我们地里头会结出好多好吃的蔬菜。

第二年地里的情形有所好转。甜甜的玉米棒子,饱满的葵花盘子,还有很有气势的'麦浪都让我们兴高采烈。邻居家孩子几次趁家里没人就跳到院子里,摘葵花,掰玉米。母亲知道了反倒不生气,她让我们送些去说,别翻墙了扭着脚怎么办,想吃明年和我们一起种呗。到了来年,果然孩子们来帮忙了,我们的劲头也足了。

地和人一样,好好的相待它也会回报你。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

不久我们要随着父亲迁居别处了,母亲最舍不得她的地,她有事没事便到地里头走几圈,像是在和它们告别,最后送与邻居们时,母亲喋喋不休千叮咛万嘱咐如同是把孩子放到别人家不放心那样。

还好,新居的处所一样有大片空闲场所而不被人用。母亲很自信地操起了老本行。我们不知道这个地方因种地给母亲带来的伤痛却比种地本身还要深。

这里土质好,有水源,所以好多人也在开辟菜园。可她们没有见过还有这样勤劳的人吧!母亲将自己成为了一个农人那样,专心用功。开挖的地多而且比任何一家人都种的好。蔬菜水灵灵,像花朵一样可爱;麦穗鼓鼓地挺着胸脯像等着检阅的士兵那样齐刷刷,谁人看了不眼热。于是母亲碰上了难事,浇水排不上队。这里用自来水灌溉。每一家都有一截黑皮管子。我们家是新来的,没有这种东西。所以等着浇一次地很难。母亲很要强,她想用老办法来挑水灌溉,可是杯水车薪,土地干燥地像是咧着无数张嘴。有时终于轮上了,母亲却忙的团团转,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的人像是在故意捣乱。那边不是洗菜就是接水还不肯安好水龙头与水管子的接头,任水四处白白地流;这边更气人,明明我家正浇着呢,却瞅着没人看便把水管硬拽到她家地里头;谁让用人家一截黑皮管子呢,母亲只能好言相求。为了浇水母亲常常惹一肚子的气。夜里没有人挑水洗衣的,水流通畅,地浇的很透很实在。但是对于家属们来说,晚上没有几个愿意受那份罪的。春寒料峭,夜凉如水,何况住户分散又没有什么路灯等照明设备,漆黑一片的深夜是最恐怖的。没有办法,母亲只好咬着牙把浇地“最好时间”应承下来。

我们几个孩子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个个有事,已经不能替家里做什么了。只知道天明母亲领着家里的那条名叫黑子的狗疲惫地回到家。地里不但喝足了水,家里大大小小的缸里盆里都接满了水,母亲在这一夜里忙的已经是顾不得害怕和寒冷了。有时候逢了星期天,母亲便答应我晚上给她作伴。我们盖着条被子躺在麦草垛上,母亲却不许我说话,她说说话声会招来不洁的东西。我们静静地听着潺潺的流水声,看着满天诡异的星星,脸上被寒风吹拂的冰凉发木。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已经睡着的,一睁眼看见母亲的影子还在地梗上徘徊。我问母亲为啥不睡一会呢,母亲说哪敢睡啊,睡着了人家的水管子被偷走怎么办。当时的一截黑皮水管比任何一种东西都贵重,丢了都没地方去买。

不久有一对陌生的夫妇找到了父母。他们从外省迁来的,没有地方住看上了我家的一片菜地。令我们不解的是空闲的地方依旧是很多,只不过是坑洼不平需要好好修理平整一下罢了,而那家人宁愿到百家碰壁也懒得自己动手。我记得我们那片长势很好的菜地当初也是一个大坑。当年推粪土的小推车又用上了排场,可是我们懒惰很多,再也不肯下苦力气。母亲用好话哄,买来糖果给我们吃,最后实在不行就拿着扫帚把去我们的懒病。终于坑填平了,和以前的方法一样,先用粪捂一年,慢慢就成了一片好地。母亲把地看成金子一样珍贵,但看到他们焦急无奈的样子便答应了。我们兄妹几人背地里常常埋怨母亲发傻,母亲说谁还没有个难事啊。

我们让出了地而且还帮着他们把房子盖好。谁知新邻居一切安顿好后,收起了谦卑。他们经常来借东借西,一天不如意便摔了冷脸找我们的茬,并且冲到菜地里任意摘菜,地里头糟蹋的像是冲进了一只野牛。原本想处一个好邻居,没成想到成了冤家。母亲又气又无奈却示意我们惹不起躲着走。有一天他们借口我家的树挡住了他家的风水。母亲便不由分说上去折了小树;又一次家里浇地,他们非要说水冲了他家的院墙,我们上前去分辨,这时家里养的那条黑狗一改平时温和的脾气,发疯似的跑到了他家一通乱咬……邻居气呼呼跑来说,狗咬伤了他们的鸡。母亲没有责打黑子,也没有说任何的话就把钱赔给了邻居。

母亲爱劳动,喜欢种地最后怕生是非便做出决定说,搬家吧。就这样再次搬家,我们搬到了楼上就再也不用种地了。在走过的那段岁月里,母亲给我们的印象是深刻的。她没有文化不懂得说教,可她的朴实善良与勤劳却深深地刻在了我们脑海印在我们的心里。

篇6:母亲和她的三座房子散文

母亲和她的三座房子散文

母亲个子不高,微胖,黝黑的脸上记录了大半辈子生活的辛劳。

闲聊时母亲和我说过她这一辈子共经历了三次自家盖房子,透过她那略显干涩的眼睛我能够体会到每一次的艰辛与不易。

第一次盖房子母亲还是孩子,跟在大人后面一边做事一边玩。我的几个舅舅和姨娘,大一点的就帮着做事,小一点的就像我母亲一样把我外公外婆交代的事情当做玩耍。母亲说对那次盖房子的印象并不深刻,唯一记得的就是盖房子的那段日子每天都可以吃到肉以及房子盖好了之后再也不用四个小孩挤一张床了。母亲说完脸上不自觉的流露出了笑容,可能是回忆起了那段艰苦的日子中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在家的乐趣。

母亲说第二次盖房子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时候,她说那段日子很难挨。说完这两句话我发现她原本干涩的眼睛已经有点湿润了。

那个时候我一岁还不到,母亲就用一床小被子把我裹起来,然后再用绳子把被子系起来背在身后,我不解的问她为什么不把我放在床上睡觉。母亲这个时候紧邹的眉头稍稍舒展开来,说我小时候特别难带,一会看不见她就会哭个不停,那个时候也没有人帮她带(我爷爷一共有三个儿子,而我爸爸是我爷爷最不喜欢的一个),只能走到哪把我背到哪,还要做一些杂活,并且要给工人们做饭。

听母亲说着那段生活,虽然对此没有一点记忆,但是我能够体会母亲当时的心情以及现在和我说这些往事的心情。

第二次盖得三间平房住了有二十年,村里面家家户户都开始盖新的房子了,母亲也觉得当时住的老房子已经破旧,夏天暴雨来的时候有的地方还会漏雨,父亲经常要上去修补。因此母亲决定在2011年的.时候重新盖房子。我的意思还是盖三间式的房子,因为我现在在外地上学,以后工作也不一定在家,住的并不多,在装修上面多花点心思。而母亲坚持她的想法,她觉得她和父亲两个人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了,总要精彩地留下点什么。于是按照母亲的意思就盖成了现在的模样,四个房间、一个客厅、一个书房、一个厢房(共两间,前面是储藏间,后面是厨房),一个卫生间。当时盖房子的时候,我在南京上学,偶尔回去看看。等房子正式盖好的时候,我回家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我知道这一块块堆砌而上的不是砖块,而是母亲和父亲的血汗。而我所看见的也不仅仅是房子,而是老两口对于自己这半辈子的一个总结。远远望去,红瓦白墙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事母亲日渐明显的颧骨和多年不见的尖下巴。

上次元旦回去,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饭,我和父亲喝了点酒,我开玩笑的问着母亲,后悔盖这么大的房子么?母亲却笑了起来:“我还嫌小呢,等你以后有了儿子,在这几间屋子里面跑不开。”看着母亲脸上皱纹的沟壑越来越深,我的视线再次模糊了。

他和她散文

桂花树栽培方法

4年级桂花树作文

我家的桂花树_

桂花树作文500字

桂花树三年级作文

介绍桂花树作文

我和她初一作文

我和她初中作文

他和她作文500字

母亲和她的桂花树(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母亲和她的桂花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