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粤桂边城现代诗(共含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及川彻不是天才”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粤桂边城现代诗
1
我的家在一个桂东南的小城
与粤为邻
地表潮湿,植被茂盛
四平八稳的山像塞车一样
让雾气缠在这里
人们便倚山傍水而居
在山与山之间拣路而行
广东人什么东西都从这里拉走
唯独山与雾留下来
我们需要豆腐、青菜、咸萝卜作为家常菜
吃的是白花花的米饭
都很清淡因而我们说白话
我们的白话土音太重
孩子们平常都已经说广州话
开始我听起来很扭
现在慢慢习惯
我的家乡与高州接壤
鸡犬之声相闻
许多时候能在路上遇上亲戚
我们的鸡越过粤界
下完蛋又回来
从我们这里去高州城
半天能跑三个来回
到广州也不过几个小时
我去北京
通常先到广州白云机场
一天之内可到达全国最远的城市
广东的经济很发达
我的兄弟姐妹大部份在珠三角
乡亲们用广东的'汇单盖起成群的楼
我们这里已经算富
但全国许多人以为我们还很穷
我不服气外地的朋友来
我都让他们睁大眼看看
2
高州与我的家乡一水之隔
我在这条河的上游
在清嘉庆年间
高州有一帮才子与我的家乡才子
一比高低
三幅对联和五首诗赋至今仍然流传
现在两地的才子
枕着绵绵的黑山和飘柔的秀水
写诗或隔山击掌或隔水相悦
两广在这里以才气相连
每逢大节
我便去高州
在冼太庙上几柱香
三十年来我一直平平安安
南风徐来高州的炊烟和我们的雾气
把数不清的山和数不清的河
连成一片
整个地域歌舞升平
人们一直认为
江南以南山水至桂林为止
我却在岭南一隅笑
现在许多画家都想以桂林出名
我和高州的朋友说
“一群井蛙”
3
粤桂之间以此河为界
撑一叶竹排
我就自由自在地坐在粤桂的边界上
用白话唱歌
用水筒抽烟
篙子一回插在粤界一回插在桂边
看一看这边的村民
与那边的村民竟无两样
瘦瘦的诚信又精明
人们常为隔水的亲戚留着饭菜
炊烟升起的时候
我拿着酒杯大声呼喊
“来半斤米二”
两岸回应顿时满河酒香
我就这样无牵无挂地坐在粤桂边界上
这条河也不紧不慢不愠不火
摆脱竹遮榕罩
绕过无数的村庄和河湾
便汇入浩瀚的南海
自此以后
这条河便与日月为伴
数年未见回家
4
这里的山太矮
我扛着云梯
无论放在哪座山顶
也够不着蓝天
十二岁那年
我一口气翻越七七四十九座山
往高州寻找走失的牛群
从我们的清湾镇出发
走了两天两夜
在高州一个叫播阳的地方
截住了牛群浩浩荡荡的去路
现在我突然醒悟
这些牛向南一路狂奔
坚决得像永不长高的山
难道牛也有他们的追求
如果我们不日夜兼程
这些牛应该到了雷州
但肯定过不了海口
云梯再长无奈山太矮
不能依靠这些山向上攀登
将梯横亘在万重矮山之间吧
将牛群困在这里
然后我们从家乡出发
顺着梯子不用几个小时
即可越过高州
抵达广州
《漆》、5,《诗刊》下半月、7
粤桂飘香优秀音乐教案
《落水天》
通过学唱《落水天》,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
《旱天雷》
1、结合两个版本《旱天雷》的欣赏,感受广东音乐的特点,认识广东音乐中常用的乐器,知道广东音乐是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进而能逐步关注中华民族音乐,感悟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是源远流长,并在不断发展的。
欣赏《旱天雷》
(一) 完整欣赏广东音乐《旱天雷》
问题:你听到了哪几种民族乐器的音色?乐曲的情绪怎样?
(二) 学生回答
(三) 视唱乐曲的.主题,感受乐曲所表现的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
(四) 聆听弦乐四重奏《旱天雷》
说明:对比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旱天雷》,进一步感受广东音乐的特点,同时感悟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是源远流长,并在不断发展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自信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提高合唱能力。
教学重点
1、演唱学会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教学难点
1、能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2、注意声部间的和谐效果,结尾处的唱音尽力保持气息的支托。
活动与练习、欣赏、歌曲处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进教室后安定情绪,使之进入上课状态。师生问好。
二、课前练习
(一)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
(二)模击节奏
方法:让学生自练后再进行模击。
(三)按要求演唱下面的歌曲(内容略)
1、老师用轻柔、优美的声音将全曲唱一遍。
2、让学生谈一谈对这首歌曲的看法(通过欣赏老师演唱,你产生了什么联想,好象看到了什么景象?)
3、学生看谱唱词。
4、学生讨论对这首歌的情绪处理与力度处理。
5、引导学生分别用两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形式演唱,并感受歌曲意境,同时感受歌曲卡农的乐趣。
(四)组织学生欣赏《壮乡春早》
四、课堂小结,下课。
《粤桂飘香》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对唱的形式有表情地学会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2、能认真听赏二部合唱《槟榔树下摇网床》,感受歌曲情绪,并能分声部随乐轻声跟唱。
3、认识马骨胡这种乐器,同时认真听赏马骨胡齐奏《壮乡春早》,感受音乐的意境并描述。
教学设想
本堂课选取了《什么结子高又高》、《槟榔树下摇网床》、《壮乡春早》三个音乐材料,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广西地区的民间音乐风格。了解广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风土人情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教学难点 《槟榔树下摇网床》的二声部跟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壮乡春早》的音乐进入教室。
二、广西民谣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民谣,今天老师在这也让大家欣赏一首民谣谁来读一读?(学生用普通话朗读 。)
师:老师介绍这是一首广西民谣,并播放广西话的朗读。
三、广西印象
师:播放课件像学生介绍广西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广西文化的热爱,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四、《什么结子高又高》
1、“民歌之乡”与“刘三姐”。
2、介绍“对歌”。
3、学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4、整体学唱
(1)哼唱曲谱
(2)学唱歌词
(3)表演唱展示自己
五、《槟榔树下摇网床》
1、播放乐曲学生聆听。
2、学一学(注意双声部)。
3、唱一唱 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哼唱。
六、《壮乡春早》
1、壮乡的马骨胡 播放课件学生听看教师做介绍。
2、听赏《壮乡春早》 (完整听赏乐曲)师:听完整首乐曲你产生了哪些联想?你能个它取个名字么?(学生给乐曲起名并讲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听赏马骨胡齐奏《壮乡春早》的活动中,简单了解马骨胡,能够感受到乐曲的优美,并运用线条、语言等进行描述。
2、能认真听赏《槟榔树下摇网床》,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并轻声跟唱。
3、能与他人一起用一领众合或对歌的形式演唱《什么结子高又高》,并即兴创作歌词,与他人对歌。
教学设想本堂课是粤桂飘香的第二课时,安排了“走进广西”、“壮乡的乐器”、“壮乡的美景”等环节,首先认识广西的特色乐器马骨胡,在马骨胡演奏的《壮乡春早》中领略壮乡的美景。然后介绍壮族朴素的道德观,尊老爱幼,听赏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并轻声跟唱。
教学重点能与他人一起用一领众合或对歌的形式演唱《什么结子高又高》。
教学难点即兴创作歌词,与他人对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走进广西
1、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刘三姐”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刘三姐的家乡----广西,去了解哪儿的风土人情。
2、简介师: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与越南相邻,居住着大量的壮族朋友,全名叫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块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
二、壮乡的乐器
1、谈话
2、介绍
三、壮乡的美景
1、播放课件教师讲解介绍壮乡美景。听音乐看画面感受美景。
四、壮乡的民风
1、播放乐曲《槟榔树下摇网床》。生听
2、提问师:歌曲表现的是什么情景?(妈妈哄宝宝睡觉)
3、发声练习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妈妈哄宝宝。(生用“lu”发声,声音要轻柔)。
五、壮乡的歌谣
1、导入师 :我们了解壮族的乐器壮族的美景壮族人的爱,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壮族的歌谣。
2、介绍
3、听赏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4、跟唱
5、学唱歌曲
(1)唱曲。 跟伴奏唱。 师生合作唱曲。生生合作唱曲。
(2)唱词。轻声跟唱;男女声对唱;选出领唱的同学,男女声对歌。
6、对歌游戏
(1)导入游戏
(2)启发学生如何玩游戏更有意义。
(3)自由创作。
(4)进行对歌比赛。
(5)师小结。
六、结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广西,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能够真正地到广西去走一走、看一看!同学们,再见!
音乐课《粤桂飘香》优秀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介绍广东与广西的地方音乐,还有两首特色歌曲的学习。这个单元我设计了两个课时,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有几个方面还需要多多改进。
本单元我将刘三姐唱山歌这个内容作为了重头戏,也特意收集了很多有关广西山歌与刘三姐的资料,整个内容用课件贯通,同学们通过视觉上对广西的了解,开始对产生山歌有了兴趣。接着再通过看刘三姐唱山歌的视频,就对山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学唱上就容易了很多,但是唱好有是一回事了。
《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主要是音调太高,跟谱唱音高上有点困难,只能是老师采取降调唱的方式来让学生跟唱。这就影响了这个的歌唱效果,孩子们现在也是处于变声期,只要是以轻声清唱为主,这首歌欢快活泼,又属于原生态的歌曲,学生的情绪高涨,唱起来就喜欢喊唱了,在歌曲上做太多的.声音处理学生有觉得太呆板。六年级的歌唱教学还真的是个不容易,不能忽视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我还需要多向其他的老师请教,多钻研。
通过这一课给学生观看课外的有关资料的视频,发现大家都看的很认真,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内容的影响,这一点以后还是要多多的坚持,高年级的学生对音乐课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如何满足他们的要求,还是要做到备课到位,多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上好一堂课还在于常规中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特别是欣赏课要求学生能够静心的听赏,用心去感受音乐情绪,体会音乐的内涵。对于高年级的欣赏课要求掌握的知识要更加的全面,能不能让学生很好的吸收也是不容易的。教本上的欣赏制作也较简单,学生看多了动漫,对教材中简单的动画欣赏让孩子们得不到视觉上的满足,也影响了听赏的情景,老师在欣赏课中要费不少心思去充实欣赏课的内容,这一点我要好好的做好准备工作,为以后的欣赏课堂增加丰富的色彩让孩子们喜欢上听赏,喜欢上音乐课。
如何上好六年级的音乐课,还得从多方面去考虑他们的感受,随着升学压力越来越大,语文、数学课的压力也不小,对于音乐这种学科,给我的感觉是既不会很重视但也不能轻视,所以在常规纪律上没有语数课那么理想,老师上课多少是有些辛苦的。现在让孩子们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又能达成老师的教学目标,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粤琼桂罗非鱼产业考察及衢州罗非鱼产业发展的启示
本文阐述了粤琼桂三省罗非鱼产业的资源优势、产业规模、主要扶持措施和产业发展途径;提出发展衢州市罗非鱼产业的指导思想、主要措施、技术路线.为致力于发展这一优势产业的地区与单位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 者:刘奕秋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衢州,324002 刊 名:中国渔业经济 PKU英文刊名:CHINESE FISHERIES ECONOMICS 年,卷(期):2004 “”(3) 分类号:F326 关键词:产业发展 发展设想 罗非鱼★ 现代诗赏析
★ 现代诗摘抄
★ 情人节现代诗
★ 抒情诗现代诗
★ 现代诗摘抄
★ 爱情现代诗
★ 现代诗写景
★ 植树节现代诗
★ 边城,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