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假期小心儿童意外伤害(共含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海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假期小心儿童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死亡已经是导致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家是婴幼儿主要的活动空间,但是却处处潜藏着危险,想要避免意外伤害发生,事先预防就须父母多费心考量。 高层楼房逐年增多,有的'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儿童坠落事故有增多趋势。小儿好奇心强,喜欢爬高,有的父母没有防护意识,常常让其独自玩耍,还有的父母外出将小儿反锁房中,孩子由于恐惧由阳台或窗口翻出造成坠落。婴幼儿在家中还容易发生的意外伤害就是碰伤、撞伤,不管是客厅、厨房、楼梯、浴室,对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幼儿来说,处处都潜藏着危机。幼儿爬上沙发却不知道如何爬下沙发,扑通一声就滚了下来,若是小小的碰伤还好,但若是不小心撞到头,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 最易发生意外的地点
◆客厅桌角和地板
◆栏杆、楼梯注意设计
◆厨房、餐厅小心烫伤
◆不让幼儿单独在浴室
第一时间急救方式
当幼儿从高处跌落,父母一开始得先看跌倒的部份是不是有明显的外伤,接触的部位是否有红肿或是瘀伤的情形产生。
幼儿会不会因为撞击到头部,而造成脑震荡或是颅内出血?一般来说,发生脑震荡的机会相当低,父母应该先观察孩子是否有恶心或是呕吐的情形发生,意识是否清楚,先自行观察3~5天,发现不舒服的症状,再尽快将幼儿送医治疗。
溺水。家中有蹒跚学步的幼儿,洗手间要关门,马桶盖随时盖上;给孩子洗浴后,家长要及时清空浴盆或浴缸里的水;如果孩子会游泳,也要在水位低于头部的泳池区域游泳。一旦发现孩子溺水,要立刻呼救和报警。
跌落。窗户上应安装一定高度的栏杆,栏杆间距小于9厘米;窗边不要放桌子、凳子和沙发;保持地面干爽,浴室内装扶手,铺防滑垫;屋内有台阶的,也要安装扶手。
英国圣约翰急救中心和家庭医生协会建议,孩子若跌落受伤后,先用小毛巾包冰块冷敷10分钟,然后绑上绷带,将伤处抬高,让血流减缓,以减轻青肿和淤血的程度。
烫伤。尽量不用桌布,以防孩子拉扯桌布导致盛放热液的容器翻倒;给孩子洗澡时,应先放冷水,再放热水,使水温保持在38度左右;把家用强力清洁剂,如除污剂、碱水、浓硫酸等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以免被孩子误食或泼洒到皮肤上,导致化学性烧伤。
一旦出现上述意外,圣约翰急救中心和家庭医生协会建议,应迅速将孩子的受伤部位放到凉水中,至少冷却10分钟。然后将伤口附近的衣服脱掉或剪开,如果衣服和伤口粘在一起,不要动它,等医生处置。如果伤口面积比孩子的手掌还大,要用干净的保鲜膜或没有绒毛的布把伤口盖起来,马上送去医院。
中毒。成人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药;家中保持有一扇开启的窗,以防煤气中毒;药品和清洁剂等要远离孩子等。
英国专家指出,如果孩子误食了有毒物质,先叫救护车,在救护车到达之前,让孩子保持不动。如果有可能,找出他吃下了什么,并带一点到医院化验。不要强迫孩子呕吐,假如孩子本能地呕吐,要把呕吐物收集起来带到医院。假如孩子感到食道或口腔有烧灼感,可以让他喝点牛奶。
窒息。拿掉儿童床上的毛绒玩具等松软物品,床边最好不要挂玩具,如果要挂,绳子长度不宜超过17厘米;最好给孩子穿拉链衫,如果穿纽扣衫,要时常检查纽扣是否松动脱落;孩子吃东西时,要确保他们伸手可及的区域没有小颗粒物,如玩具部件、花生粒、葡萄等;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小颗粒食物,如硬糖、坚果、葡萄和爆米花等。
如果孩子发生窒息,家长可拍打孩子背部,让其尽量咳嗽。必要时,可将婴幼儿倒置拍打。此外,让孩子翻过身,仰面躺下,使头的位置低于整个身体。用两个指尖,向内并向上推孩子的胸骨,每3秒一次,每推一次都要看喉咙里是否有东西出来。对于大孩子,可让他站在身前,你把拳头放在他的腹部和最下面的肋骨之间,猛力向内并向上用力。如果喉咙里的东西还是不出来,再重复背部的拍打,以5次背部拍打和5次正面推动为一个单元,反复进行。3个单元后,如果还没有缓解,就叫救护车。在救护人员到达前,要不断地重复急救动作。
厨房安全。放在炉灶上的锅把手都要向内,热的食物和液体不要放在桌子边缘;做饭时不要抱着孩子;在厨房附近放一个灭火器,电话旁备有急救电话号码;煮食物时,不要让孩子无人看管等。
儿童意外伤害急救常识
1、咬伤
带孩子到郊外游玩时,容易出现被蜜蜂等昆虫蛰伤的情况。蜂蛰伤有时会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孩子会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甚至休克。一旦孩子被蛰,如果有刺残留在孩子皮肤内,先用镊子把刺拔出来,再用手挤出被蛰伤处的毒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清洗伤口。与此同时,应尽快送往医院。此外,现在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与其玩耍时也容易被抓伤或咬伤。6岁以下孩子身形小,一旦被猫狗咬伤,多为脸部和颈部,要尽快送往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前往医院前,小伤口可以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如果伤口过大,则不宜过度冲洗,防止引起大出血。
2、刺伤
被钉子、针等锐利的物品刺伤,一般会有少量血流出,因为伤口窄、深、细菌不易被排出,很容易引发炎症。在紧急处理刺伤伤口时,需要挤压伤口,流出一小点鲜血,同时细菌也会被排出。假如被刺伤,刺伤无论伤口多小,都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务必要及时就医,注射破伤风针。
如果木刺、竹刺等异物留滞在皮下,可用在异物所处的.皮肤部位放一块冰,使皮肤多少有些麻木,再用消毒过的针轻轻挑开皮肤,使异物暴露出来,用消过毒的镊子将异物夹出来。
如果导致刺伤的异物是玻璃碎片或是铁钉断在伤口里,应让宝宝马上停止活动,一定不要在家自行处理,而应赶紧去医院,通过手术清除。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流血更多甚至损害内脏、血管,神经。
3、跌伤
顽皮的孩子经常跑动、攀高,很容易摔伤。3—5岁的孩子,头部较大,自身平衡性又不好,摔破头部的案例极为多见。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玩耍时要精心。在床上装置护栏,不要让孩子爬高。如发生意外,视孩子摔伤部位进行护理,摔破头部应赶紧送往医院,家长不要堵住和擦拭从耳、鼻中流出的分泌物,以免脑积液回流会造成颅内感染。
4、扭伤
多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造成四肢关节或躯体部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的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情况。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
受伤后24小时内,最好冷敷不要用热敷,用冷毛巾包冰块冷敷20分钟,冷敷可以达到镇痛消肿的效果。受伤第2天后,父母可以改用热敷促进肿胀消退,也可帮宝宝揉揉受伤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用弹力绷带包扎扭伤部位,保护和固定受伤关节。把扭伤部位垫高。也可帮助减轻肿胀。
5、澡盆溺水
3厘米的水就能淹死一个孩子!”一点不假,3岁以下儿童因父母疏忽,自己在浴室里溺水身亡,排在儿童意外伤害致死原因的第五位。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看护者疏忽而造成。有的家长把孩子放在脸盘旁边,自己去别处拿毛巾,孩子一头栽进脸盆里,自己无法抬起头,意外就发生了。家长做好看护是一方面,一旦发生危险,应让孩子趴在床上,推挤孩子背部让水排出,必要时做人工呼吸。
6、骨折、脱臼
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即骨的断端已露出皮肤外;闭合性骨折是指皮肤完整无损,这类骨折经常出现,而且往往容易被忽略,延误治疗。
外伤后,父母可轻微碰触受伤的身体部位,一旦触摸会引起宝宝剧烈哭闹、拒绝触摸,表情异常痛苦,并且受伤的关节活动受限,受伤的身体部位出现肿胀,或有异常的折角、隆起、青紫、淤血等,可初步判断为有骨折。
一旦怀疑有骨折或脫臼,家长要尽量减少对受伤身体部位的移动,以免骨折、脫臼移位引起神经血管的损伤。有出血用消毒纱布压迫伤口止血,伤口用消毒纱布覆盖。就地取材,可以用硬木板片或杂志临时把骨折的两端固定好,以防进一步损伤。家长在做完这些紧急处理后,都要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医。
7、误食药品
孩子看到桌上摆着花花绿绿的药瓶,伸手够到并打开当糖豆吃进去的意外,经常发生。如果误服了安眠药、避孕药、抗风湿药等,可引起药物中毒;误服了灭鼠药,可造成死亡;误服了石碳酸,可造成口腔黏膜、喉、食管、胃部灼伤。发生意外后,要尽快给孩子喝大量的凉水,然后刺激其喉头,使其呕吐。同时要赶紧送医院,洗胃治疗。
8、烫伤烧伤
孩子可能会被热水、热粥、热汤等烫伤,也可能因碰倒煤炉等造成烧伤。一旦发生烫伤,要立即用凉水冲,使其降温。冬天穿的衣服多,不要将衣服扒开,要连同衣服一起在冷水龙头下冲洗,降温。再扒开衣服检查其烫伤程度,如果直接扒掉衣服,容易撕裂被烫伤的皮肤。所有动作要轻柔,同时要保持创面干净及水疱完整,创面要涂些烧伤药膏、抗菌素软膏,或用干净的布、衣服包裹伤处,转送医院。
9、切割伤(划伤)
切割伤最多发生在手部。首要处理是用局部直接压迫法止血,或捏住手指两侧止血。先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稳固而轻柔地压在伤口上至少5分钟,切勿经常将毛巾拿开查看伤口。5分钟后,若仍有出血,可以延长5分钟。95%的情况下,可依靠压力止血。如果15分钟后血还没止住,或伤口每隔片刻就有出血,可能伤及动脉血管,应立即送医。
血止住后,可用淡盐水和肥皂将伤口清洗干净,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再用消毒纱布或创可贴覆盖,最后用绷带包扎固定。
儿童乘车十大意外伤害
现在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出行,汽车代步应该算是很安全的,而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王立祥主任指出,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生理机能尚未完善,一旦乘车途中发生意外,大多数孩子不具备应变能力,很容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
意外一:紧急刹车惯性伤害当遇有急刹车时,儿童颈部极易受到过大的惯性冲力而造成伤害。儿童与成人相比,头部的比例大,致使颈部受力更大;尤其婴幼儿的骨骼更是十分脆弱,其颈部更易受到致命性伤害。家长对策:自驾车时,为孩子准备儿童专用的安全座椅或安全座垫可以有效预防急刹车的危害。
意外二:气囊弹出冲击伤害汽车前排座椅的安全气囊对成人来说是安全的保障,但对儿童来说却非常危险。因为儿童的肌肉骨骼较成年人脆弱得多,气囊张开时的冲击力足可导致儿童胸部肋骨骨折等险情的`发生。家长对策:儿童乘车不宜坐副驾驶位。
意外三:成人怀抱挤压伤害多数家长习惯抱着儿童乘车,殊不知,一个孩子在高速撞击事故当中,产生的冲力相当于一头大象的重量。此种情况下,家长非但不能作出反应保护好孩子,反倒可能对孩子产生挤压,严重者可致孩子内脏出血。家长对策:不要抱着孩子乘车,有条件的话,尽量让孩子自己坐。
意外四:误吸零食窒息伤害孩子乘车时间过长需进食食物时,不要提供孩子颗粒状食物。当车子行经不平的路段或紧急制动时,儿童食用果冻、糖果、小饼干等零食可能误吸入气道,引发气道梗阻窒息而危及生命。家长对策:可采取将孩子抱着倒置过来压肚子的急救法,通过冲击顶压,增高孩子的腹内压和胸内压,将吸入气道的食物挤出来。如果仍不能缓解,家长要赶紧将孩子送到附近的医院。
意外五:肢体外移刮碰伤害孩子自制力和控制力较差,当车窗开启时,不自觉将肢体伸出车外,易被路边树木栅栏刮碰,更为危险的是遭遇同向急驰而来的后方超车刮碰。家长对策:有儿童乘车时,不要随意开启车窗锁,或尽量不要让孩子坐在靠窗位置。
意外六:关启门窗夹击伤害车门开启时如果推不到定位,微微回弹的力很容易夹伤孩子的手指。电动窗的简易操作更可能导致玻璃窗夹伤手指甚至头颈部。家长对策:有儿童乘车的情况时,注意不要让孩子来开门窗,有这类需要时,尽量由家长代劳。
意外七:坚硬物品戳刺伤害孩子手中拿握棒棒糖、玩具枪刀等,一旦汽车变速或紧急刹车,器物极有可能戳伤孩子。家长对策:在车内只给孩子提供毛绒类玩具。
意外八:套用系带勒割伤害由于儿童身高还不够高,如直接使用汽车后座的成人适用的安全带,有可能会使安全带越过儿童的脖子,造成勒伤或割伤。出现交通事故时,儿童还有可能从安全带中被抛出去。家长对策:儿童和成人安全带是不配套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车内添置儿童专用的安全增高座垫,这样,孩子坐在专用座垫上,再系成人安全带就比较合适了。
意外九:空调废气中毒伤害冬夏季长时间开启空调会导致车内外空气不能对流,尤其是在汽车停止时,继续运转空调可使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聚集于车内;因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故在车内休息、睡眠时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家长对策:长时间行车途中如果发现孩子有精神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家长也要首先考虑到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同时立即开窗通风。
意外十:车门误开致命伤害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差,尤其在急速行驶过程中,如果孩子误开了车门,会将儿童抛出车外。家长对策:自驾车时,孩子坐后排椅要有家人看护,避免意外发生。
xx,男,学号xxxxxxxx,系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20xx级硕士研究生。
本人于20xx年x月xx日晚10点左右,在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公寓xx斋,在下楼时在楼梯拐弯处与一快速跑步上楼的同学发生意外身体碰撞,因躲避不急,本人右眼眼睑处受到该同学头部猛烈撞击,当场致使眼睑破裂,引发流血,遂立即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进行处理,经眼科急诊诊断为眼外伤及眼睑裂伤,伤口5mm,根据医生建议,为防止伤口溃脓,需要立即进行伤口缝合并进行后续的换药、拆线等治疗,后续在门诊眼科处完成换药和拆线等治疗。在北医三院治疗过程中费用包括挂号、诊疗、医药、检查、手术、换药等费用合计:263.64元人民币。
特此说明!
说明人:xx
说明人所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计研xx班
辅导员签名:xx
院章: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分散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在投保期间发生的人身意外伤亡事故提供保障,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已参加工伤保险的人员,仍可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第二条 公司应当将参加意外伤害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公司内公示。公司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意外事故发生,职工发生意外伤害时,公司应当采取措施使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第三条 公司应当按时缴纳人身意外保险费。公司缴纳60%保险费,职工个人缴纳40%保险费。 职工缴纳部分从缴纳当月员工工资中扣除。
第四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员工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后治疗结束2个工作日内提供相关资料交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负责后续理赔事宜。若因不按时上交资料或上交资料不全导致无法理赔员工自行承担。
第五条 员工离职人力资源部按员工出勤月份核算扣除相应公司缴纳保险款,财务室发放工资时扣除。
第八条 本制度自投保之日起执行。
第九条 《出险理赔流程》见附件1;
xx有限公司
20xx年x月x日
儿童意外伤害解救手册读后感
很没有创意的一个题目,但是就希望通过这样的题目方便自己未来能够查找和参考。当然,我最最希望的还是不要有查找和使用的那一天。几天前,拿到了新出的《宝贝世界》三月刊,“儿童意外伤害急救手册”的题目赫然的成为这一期的主题。简单的翻看后,无论是以妈妈的身份还是曾经专业的医学工作背景,都让我感觉这期的选题内容丰富而实用。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无独有偶,或者说是冥冥中早有安排。那天的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我习惯的打开1039交通台听着两位主持人轻松幽默的调侃和时而重要的路况信息。就在17:50分的时候,主持人开始播报一条消息:一位司机说车上有一位断了手指的孩子目前在复兴门,要赶往积水潭医院救治,可是这个时段是交通拥堵的高峰。于是在十几分钟内,所有的人们都在牵挂着这辆车子,大家出主意为了让引导的交警能够尽快找到这辆车子,大家出主意让双闪,很多人在等待找到这辆车的时候都更多的是在提供对孩子断指的紧急救助信息。医生背景的关系,我能够明确的感觉到两位支持人对大家提供的医学指导信息的不知所措,比如建议把断了的手指包扎,比如止血,比如如何安抚受伤的孩子。最后积水潭的一位主任连线告诉孩子的妈妈如何来处理这一段送往医院的路程,最后在连线中孩子在警车的引导下迅速的到达了积水潭医院,而且医生和急救室都严阵以待的等待着这位孩子的到来。尽管,我不知道后来孩子的手指如何了,但是那天路上开着车心情真的`很难平静,而且因为下午刚刚看了新刊中的儿童意外急救的文章,晚上就听到这样的事情,尤其是那么多好心人提供的好心信息但是并不完全正确或者有些必须是有培训经验的人才能做的信息中,心情很复杂。
给主编的读后感,本来是要写这一期的文章内容真的很精彩,真的很实用,但是经历那个晚上的不平静的小插曲后,我想强烈推荐大家看的是这个选题的49页上最后给大家的建议:“如果你完全想不起任何急救方式,那么马上飞奔去医院。”
根据我的经验给大家一点点的小建议吧:如果您的宝宝真的发生了意外,您的脑海里也有足够的知识来应对当时的场面,那么我唯一想对您说的是:请在按照书上指导做的时候手下不要留情。孩子都是娇嫩的,尤其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惨烈的哭声或者窒息时候的面如土色更是让您下不去手,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记住,任何复苏或者急救手法都是要过激一点的力量才可能起到效果,甚至是起死回生。
每个妈妈都不想看到宝宝发生任何意外,但是这本手册学习后一定要在心中再加一个词语:力量。
MSN(中国大学网)
★ 小心,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