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塞下曲(结束浮云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人亻壬火旺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边塞诗——《塞下曲(结束浮云骏)》(共含5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人亻壬火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边塞诗——《塞下曲(结束浮云骏)》

篇1:边塞诗——《塞下曲(结束浮云骏)》

《塞下曲(结束浮云骏)》原文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塞下曲(结束浮云骏)》作者简介

高适 (700—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篇2:《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作者:唐·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篇3:《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开篇二句,诗人就将一个装束齐备,身跨战马,疾驰如飞的勇士形象突兀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诗歌一开始就具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显得奇警迅猛。三、四句再从“天子怒”,“将军雄”两方面予以渲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战国策·魏策》),其威力可想而知。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皇帝灭敌的怒威和发布的征讨命令。这样,勇士的赴敌就更正义凛然。再加上“将军”的雄武,愈发增加了胜利的信心和立功的热望。开始四句,痛快豪壮,层层蓄势,将勇士的形象渲染得气势如虹,这样就使下文“快战”场面的出现水到渠成。

“万鼓雷殷地”以下八句,将主人公赴敌过程的细节一概省略,直写战阵的壮阔,同时加以生动的夸张和想象,渲染大战的激烈和唐军的英勇。且看:万鼓齐鸣,犹如惊雷震天动地;千军万马,红旗飞扬,恰似烈火借助风威。战士们精诚贯日月,使其留驻空中;“阵云”冲山岳,群峰为之晃动。在这样骁勇的军队面前,没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二句,连用二个典故(“太白”为将星,旄头为胡星,这里分别代指唐军和敌人。见《史记·天官书》),但语极精炼。以一“酣”(痛快)一“罢”写战斗过程,以一“高”一“空”的对比写战斗结果,大有楚霸王项羽东城快战之雄风。其高屋建瓴之势,将唐朝将士们无可比拟的声威,战斗中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渲染得恰如其分。文势至此,陡然收住,而折入对主人公心胸的袒露,与起首相呼应。

自“万里不惜死”以下八句,感情突破陡立的闸门,冲天而起,再奋逸响。因参战的主人公的理想是到金戈铁马的战场上去建立功勋,是以“万里不惜死”以得到“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的封赏。因此,他为这撼天动地的战斗场面所鼓舞,为自己能建功立业、凯旋受赏而欣喜若狂。自然,皓首穷经、老于牖下的书生生活,他是不屑一顾的,因而以“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这样的豪语,将主人公安边定远的壮志、豪放不羁的精神,如狂飙勃发般地倾泻出来。

高适喜欢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抒情,但并非言之无物的空喊大叫,以至于“流入叫嚣”。而是以饱含感情的语言,率直地表现诗人的深刻感受。以充实的思想内容,强大的感情激流去冲击读者的心灵。诗中汹涌奔腾的感情,如峰峦迭起,又一气贯注,毫无衰减,如骏马驻坡,不可羁勒,直至卷起连天高潮。真不知诗人胸中有几多“江河之水”耶!

与豪放的感情相适应,是语言的遒健,想象的瑰奇和飞动。诗中的“浮云骏”、“天子怒”、“将军雄”、“阵云匝”、“兵气冲”、“大笑向文士”等语句不仅孔武有力,而且具有瑰伟的姿态和飞动的灵魂,使抽象的感情变得十分生动具体。同时,全诗选用易于表达乐观豪放之情的乐韵,亦增加了诗歌的奔放之势。

《塞下曲·结束浮云骏》作者介绍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高适的诗全集栏目。

高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待集》。

《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繁体对照

卷211_2塞下曲高這

結束浮雲駿,翩翩出從戎。

且憑天子怒,複倚將軍雄。

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

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

青海陣雲匝,黑山兵氣沖。

戰酣太白高,戰罷旄頭空。

萬裏不惜死,壹朝得成功。

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大笑向文士,壹經何足窮。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篇4:《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1、作于从军哥舒翰幕府期间。塞下曲:新乐府杂题。

2、结束:装束,指备马。浮云:良马名。

3、天子怒:皇帝威怒的军令。《诗·大雅·常武》:“王奋厥武,如震如怒。”

4、殷:雷声,语出《诗·召南·殷其雷》。雷殷地:形容鼓声震地。

5、火:指旗红如火。

6、“日轮”句:用鲁阳公事。

7、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东北部。唐时临吐蕃东北边境。

8、黑山:即杀武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百里。为唐代北方边塞。

9、太白:即金星。

10、旄头(máo tóu):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1、明光宫:汉宫名。据《三辅黄图》,甘泉宫、北宫中皆有明光宫。此泛指朝廷宫殿。

12、一经:《易》、《诗》、《书》、《春秋》、《礼》五经中的一种。汉代五经各立博士,其解释繁琐,耗尽毕生精力,只能读通一经,故有“皓首穷经”之说。唐代取士有“明经”一科,“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新唐书·选举志》)。此处穷经泛指读书仕进。

篇5:边塞诗——《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塞下曲其一》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塞下曲其一》原文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其一》注释

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弧:旗名。

独立: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塞下曲其一》赏析

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本诗描写了勇猛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领动员出征时的威武和雄壮声势。诗的首句描写边塞将军身佩宝箭的威武气概,金仆姑是宝箭之名,借以显示将军的非凡气度。次句写练兵场上竖着的饰有燕尾形飘带的帅旗。《左传》:“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这里引用“蝥弧”之典,象征着军中士气的高涨,生动地衬托了将军的八面威风,使将军形象栩栩如生。第三句写将军下令出征。“独立”—词,显示了将军威武屹立的气势。末句写万千战士一呼百应的壮盛气势。“千营”形容士军之盛壮。“共一呼”写出了战士们的万众一心、共同赴敌的决心和浩大声势,这“一呼”大有声震山岳的雄威气势。

《塞下曲其一》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唐代诗人,字允言,唐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边塞诗——《塞下曲》

塞下曲 李白

边塞诗——《从军行》

四季浮云作文

唐骏语录

塞下曲教学反思

王维的边塞诗

李白的边塞诗

塞下曲赏析 王昌龄

唐诗《塞下曲·其一》

边塞诗——《塞下曲(结束浮云骏)》(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边塞诗——《塞下曲(结束浮云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