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别让青少年成了网络的奴隶(共含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地狱恶犬喵喵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别让青少年成了网络的奴隶
这是一种怎样的疯狂?网吧难道真的有不可抗拒的魔力?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桑标老师认为,青少年沉溺于网吧,首先与网络本身的特点有关.他用4个词概括了互联网的特点:丰富性、虚拟性、互动性和随意性.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喜欢幻想,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好奇心异常强烈,互联网的'出现正符合了青少年这种心理发展的特点.
作 者:李华 作者单位: 刊 名:人人健康 英文刊名:REN REN JIAN KANG 年,卷(期): “”(8) 分类号: 关键词:别让宝宝成了垃圾桶
所谓“垃圾食物”,即指“空热量食品”(含有高热量,却少有其它营养素的食品)。小朋友常常会被电视上的零食广告所吸引,而这些零食,大部份是含有高糖份、色素、香料的甜食类,如巧克力、糖果、汽水、可乐……等。小朋友吃多了,血糖会很快上升,影响食欲及正餐的摄取,久而久之,爱吃零食的小孩,会变得瘦弱、脸色苍白、胃肠不好,对健康的影响很大;而且,孩子一旦吃了零食又吃正餐,则很容易发胖。一至三岁的宝宝,其肠胃功能皆已发展健全,可吃的食物种类也非常广,若父母能在此阶段,训练自己的小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将对孩子以后的智力、体能发展,有很重大的影响。反之,若孩子不幸已有偏食的现象,父母最好能花点心思,适时地给予纠正。那么,到底一个幼儿的饮食该注意些什么?一、幼儿饮食指导原则
就零至一岁的宝宝而言,宝宝从出生至一岁,其基本营养,有赖于母奶或婴儿配方奶粉(或从6个月起转换成较大婴儿奶粉)的供应。除此之外,从宝宝4个月起至6个月,建议父母开始添加五谷根茎类(例如米粉、麦粉、稀饭……等)以及果汁蔬菜汁等。7至9个月则可开始添加肉类(例如蛋黄、猪肉泥、肝泥、鱼肉泥……等),其份量与次数随着月数而增加,至宝宝满一岁时,可以吃到每日一碗稀饭、一两肉、1/4碗青菜,以及一份水果,而奶量也随副食品的添加而减少到每日保持480cc至500cc即可。
副食品的添加,其目的有三:
1.铁质的补充。
2.让婴儿尝试其它种类的食物,以作为日后接受固体食物的准备。
3.营养的需求。
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忙碌或制备不便,而忽略了此重要的任务。
因此在一岁以前,小孩对外界的敌意较小,对各类食物亦较不会排斥,各类食物可在此期给予尝试,往后较不会造成有偏食的现象。在零岁之前的婴幼儿,父母较少会给予垃圾食物,但在一至三岁期间,由于幼儿的活动力增加,所需的营养相对提高,碍于幼儿胃容量小且用餐无法久的坐情况之下,父母必须在三餐之外,另添加一至三次的点心。点心的安排,以不影响正餐为原则,内容必须是营养卫生的食物,最好由父母自己制备,千万不要贪图方便,而采用市面上一些高热量、低营养的饼干、汽水等零食,以免养成宝宝吃零食的习惯。
零食与点心是不同的,市售的零食如巧克力、洋芋片、波乐多、蚕豆酥、虾片……等等,其糖份、油脂及盐份含量过高,并不是很好的点心来源,但完全不给零食吃,也不见得适当,因为对于上托儿所、幼稚园的小朋友,看到别人吃当然会想尝试,且这些零食亦是小孩对外沟通的讯息所在。故对于零食的给予,父母必须订出一套限量的原则,如一天吃一片口香糖,饭前不可喝可乐、汽水……等方法。
二、观察宝宝的饮食取向
幼儿对食物的喜好,常常与大人的预测不同,父母在供应餐点时,要记得一项重要工作--观察幼儿的摄食情形和对食物的反应,如果有拒绝食物的情形发生,应该在了解原因后,适当地调整食谱,以符合幼儿的口味。以下为食物调配原则:
1.选择新鲜食物。
2.注意食物颜色的搭配,幼儿对色彩十分敏感,食物的色泽会影响食欲。
3.食物的形状要经常加以变化,可利用市售之食物模型,提高幼儿进食的兴趣。
4.口味不要太浓,切忌以大人的口味来衡量食物的味道,免得养成小孩太重的口味。
5.食谱多变化。
6.绝对不要强迫幼儿进食。
三、养成宝宝进食的良好习惯
最后谈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在饮食方面,父母亲可在孩子一岁之后,开始训练幼儿自己吃的习惯,刚开始可先准备一张孩童专用的'餐桌椅,训练孩子吃饭时就该坐在餐桌椅上进食,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甚至吃一顿饭时,父母亲必须在后面跟着跑的现象。
另外,训练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在餐桌椅下铺些报纸,当喂食差不多之后,可让幼儿尝试自己喂食。可以想像的,刚开始一定会洒得到处都是,这时,请父母千万要有耐心,不要剥夺小孩学习的机会。随着日子的增加,您将会发现洒到外面的东西越来越少,如此的训练,更可提高小孩的独立能力,并可减轻家长的负担。
在其它方面,请父母以身作则,如:
1.养成饭前洗手、饮后漱口刷牙的习惯。
2.不边吃边看电视。
3.不随意将任何物品置入口中。掉落地上的东西不可食用。
4.爱惜食物不浪费。顺便教导您的小孩,以感谢的心来接受食物。
5.家人一起进食,增加亲子感情。
6.避免用餐时间责骂小孩,使进餐气氛愉快。
要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同时,父母也要不断地从与孩子的相处中学习,并且在各类幼教资讯、饮食知识中求得成长,这样才能带给您的小孩,一个最适合、最优良的人生。
别让宝宝成了垃圾桶
所谓“垃圾食物”,即指“空热量食品”(含有高热量,却少有其他营养素的食品)。小朋友常常会被电视上的零食广告所吸引,而这些零食,大部分是含有高糖分、色素、香料的甜食类,如巧克力、糖果、汽水、可乐等。小朋友吃多了,血糖会很快上升,影响食欲及正餐的摄取,久而久之,爱吃零食的小孩,会变得瘦弱、脸色苍白、胃肠不好,对健康的影响很大。一至三岁的宝宝,其肠胃功能皆已发育健全,可吃的食物种类也非常广,若父母能在此阶段,训练自己的小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将对孩子以后的智力、体能发展有很重大的影响。反之,若孩子不幸已有偏食的现象,父母最好能花点心思,适时地给予纠正。那么,到底一个幼儿的饮食该注意些什么?幼儿饮食指导原则
就零至一岁的宝宝而言,宝宝从出生至一岁,其基本营养,有赖于母奶或婴儿配方奶粉(或从6个月起转换成较大婴儿奶粉)的供应。除此之外,从宝宝4个月起至6个月,建议父母开始添加五谷根茎类(例如米粉、麦粉、稀饭等)以及果汁蔬菜汁等。7至9个月则可开始添加肉类(例如蛋黄、猪肉泥、肝泥、鱼肉泥等),其分量与次数随着月数而增加,至宝宝满一岁时,可以吃到每日一碗稀饭、一两肉、1/4碗蔬菜,以及一份水果,而奶量也随副食品的添加而减少到每日保持480cc至500cc即可。
因此在一岁以前,小孩对外界的敌意较小,对各类食物一般不会排斥,各类食物可在此期给予尝试,往后就不会造成有偏食的现象。在零岁之前的婴幼儿,父母较少会给予垃圾食物,但在一至三岁期间,由于幼儿的活动力增加,所需的营养相对提高,见于幼儿胃容量小等情况,父母必须在三餐之外,另添加一至三次的点心。点心的安排,以不影响正餐为原则,内容必须是营养卫生的食物,最好由父母自己制备,千万不要贪图方便,而采用市面上一些高热量、低营养的饼干、汽水等零食,以免养成宝宝吃零食的习惯。
观察宝宝的饮食取向
幼儿对食物的喜好,常常与大人的预测不同,父母在供应餐点时,要记得一项重要工作――观察幼儿的摄食情形和对食物的反应,如果有拒绝食物的情形发生,应该在了解原因后,适当地调整食谱,以符合幼儿的口味。以下为食物调配原则:
1.选择新鲜食物。
2.注意食物颜色的搭配,幼儿对色彩十分敏感,食物的色泽会影响食欲。
3.食物的.形状要经常加以变化,以提高幼儿进食的兴趣。
4.口味不要太浓,切忌以大人的口味来衡量食物的味道,免得养成小孩太重的口味。
5.食谱多变化。
6.绝对不要强迫幼儿进食。
养成宝宝进食的良好习惯
在饮食方面,父母亲可在孩子一岁之后,开始训练幼儿自己吃的习惯,刚开始可先准备一张孩童专用的餐桌椅,训练孩子吃饭时就该坐在餐桌椅上进食,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甚至吃饭时,父母亲在后面跟着跑的现象。
另外,训练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在餐桌椅下铺些报纸,当喂食差不多之后,可让幼儿尝试自己喂食。可以想像的,刚开始一定会撒得到处都是,这时,请父母千万要有耐心,不要剥夺小孩学习的机会。随着日子的增加,您将会发现撒到外面的东西越来越少,如此的训练,更可提高小孩的独立能力,并可减轻家长的负担。
别让诗歌成了鸡肋
现在读诗和写诗的人都不太多,包括在我们身边的人,也极少见有谁喜欢阅读“诗歌”。究其原因,不是因为“诗”不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而是“诗”从一开始就被“束缚”了。我会常常提及“束缚”,“束缚”诗的是什么?其实“作者”和“读者”都是无辜的,或许诗人与读者总难走进彼此。
当诗人的诗写的“过于隐晦和生涩的时候”,即使它是“营养丰富的大餐”,读者也不会领情。当然“诗”很难能够迎合“快餐文化”,久而久之,诗歌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或许诗歌的“肉”被诗人自己剥夺了,只剩下“骨”,现在“敲骨吸髓”的读者越来越少,诗自然被读者“边缘化”了。
蒲伋说:读者是没有错的,任何时候都是,尤其是现今社会,我们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素质都大幅度的'提升。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这对“诗歌”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期”,而且,这个“机遇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持续“利好”的。诗人如何让自己的诗歌不再成为“鸡肋”,而是把它精心制作成一碗“心灵鸡汤”这是尤为重要的。
在读者面前,我们是服务员和厨师一点不为过,“让顾客吃点好的”是理所当然的。作为“服务员”,我们需要了解“顾客”的喜好和充分相信他们的欣赏水平,要为他们推荐“精品菜肴”,那么首先应该有这道菜肴。而我们作为“厨师”需要精心烹饪,因为任何一道菜只有附上“厨师的思想”才算成功,而且能够让挑剔的顾客满意。
当我们还对“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这句话感慨时,不妨努力提升自我。只有自我“升华”了,讲述的故事才是有内容和生动的,而将这些故事展现出来。故事本身是有生命的,它会与读者交流,也会让读者知道,这是“诗人”“倾注了生命书写的诗歌”。
别让思想成了水议论文
前天晚上晚自习下课时,我们教室旁那窄窄的楼道,顿时成了人气极高的“热点地区”。要问这块地为什么火爆,源于一张“大字报”。
借着月光,上面的字迹被一一辨认:“今日听君一言,如同醍醐灌顶。附中得君一人,天朝复兴有望……”“咦?”我们有些惊奇。
事情是这样的:当天下午,我校王小麓校友来学校做演讲,演讲结束后,就是答学生问,回答完最后一题要离开时,突然A君跳上讲台,大喊:“请等一下!博士。我还有话要说……”王小麓校友很大度地听着。当他大声地阐述本人观点时,台下有人大喊:“我反对!”马上遭到迎头痛击:“闭嘴!”A君说完后,台下议论纷纷。没想到此事居然有如此大的反响,竟有支持者在A君必经的楼道里贴上了支持他的大字报。
针对此事,众说纷纭:有说附中思想开放的,有说A君自我炒作的,也有人说A君是个“托”的……姑且把这些抛到一边,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A君的勇气,不得不使我们折服——敢于吐露自己的思想,敢于质疑。这次之所以在他上台时同学们给予他掌声,原因想必就在此吧。但我觉得,他的一些行为似乎有些不妥。
首先,他冲上讲台的动作我就不是很认可。因为如果有问题,或者说猎奇问题,都可以在下课后再单独找主讲进行交流。而冲上讲台,固然是“威风无比”,但也很容易令主讲及台下一些想走的同学感到不悦——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尽量使周围的人感到愉快。
其次,他应该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语言。同王小麓校友的交流中,他的`语气就有些“冲”。或许这还不算一个很大的问题,毕竟人在激动时也顾不得那么多。更大的问题在于,他向反对自己观点的同学大喊“闭嘴”,这就非常失礼了。为什么不能用和缓的句子呢?别忘了,他之所以能说话,也是冲上台才得到的机会,有什么权利阻止别人呢?就算当时是在与主讲交谈,也不该贸然这么说!
通过这场**,我意识到:在与别人说话的过程中,礼貌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如果失礼了,再好的思想在别人心里也只是一盆水。
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企业人力资源陷入裁员、减薪的困境,事实上,金融危机并非困境背后唯一作用力,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问题也是重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彭剑峰认为,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在是机制变革、制度创新的最佳时机。
别让经济危机成了理由
现在企业人力资源面临来自两方面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外部的经济衰退使企业发展受阻;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很多问题,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企业仍然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人力资源效率下降、企业发展效率不高、缺乏技术、缺乏品牌,企业发展到今天,本来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只是金融危机的发生,让一些潜藏的问题集中爆发。企业要认识现在的人力资源问题,不应该光把问题推到外部,应该更多从自身寻找原因,很多问题不单是经济衰退所造成的,要看到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哪些地方不完善,否则即使企业渡过了危机,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成长的问题。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彭教授认为,第一还是要回归到基本面,企业全体要有危机意识,确定员工的信心,稳定核心人才队伍,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确实要保住员工的饭碗,不要轻易裁员。尤其要强调的是企业的“过冬领导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首先还是来自于企业的高层领导力。一个企业能不能渡过危机、渡过难关,关键要看企业家和领导团队有没有信心,有没有足够的领导力。经济衰退一来,领导团队就散了,丧失信心,没有凝聚力,遇到问题的时候企业家首先对未来的发展失去信心,没有自己的思路,怎么能领导企业度过严冬?
第二,现在恰恰需要强化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提高整个人力资源战略对环境的适应性。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各个层面都认识到人力资源战略重要性、对整个企业变革的支撑能力,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强化了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强化了人力资源与企业业务的统一性,也强化了对人力资源变革的管理,从这一点上来说对人力资源是有利的,企业应该把握这样的机会,
衰退期也是革新期
经济衰退给企业创造了一个“打破坛坛罐罐”的机会,可以重新建立规则,真正有智慧的企业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上升一个层次。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人力资源有效配制与效率指标的计算问题及某一个职务族效率指标如何衡量、如何计算、如何分析,探究效率低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次经济危机强化人力资源效率管理,真正实现人与组织之间的动态配制,提高人均效益。
过去,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先把人抓到手,现在开始要建立基于效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基于效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是:选对人,放在正确的岗位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人才对比要和企业的战略与业务对接;人员精简高效;致力于提高人均效率;要有前瞻性的人才规划;不再盲目用人、粗放式用人;过去的所谓“人海”战术要转向前瞻性的、精细化的、以提高人均效率为核心的人力资源体系。
人力资源 “过冬术”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如何“过冬”,彭教授认为,在选才上,不是不进,而是从盲目进人转向精准进人。对于有钱没人的企业更应该加大投入,不要错过人才储备的大好时机;在人才配置上,激活内部人才配置,激活存量,不要轻言裁员,裁员不是降低成本、保持利润的途径。不是说企业就不能裁员,对于确实不需要的人员、岗位,应根据相关法规、政策谨慎裁减,但要理性,员工和企业共渡难关可以为企业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激励方式上,关注非货币性激励,授权、发展机会、信任、未来预期收入等,采用长期激励、文化激励、非货币性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在绩效考评上,实行动态考评体制,经济危机时期外部环境不确定,年初定的指标可能年末无法完成,绩效考核指标就需要动态调整;在培训开发上,加大员工的“行动学习”,不是让员工简单地参加培训,而是让员工从岗位中寻找问题,群策群力,如丰田允许员工休假,休假过程中要求思考、研究公司所面临的问题。
经济动荡带来的精神创伤不可避免地会使员工的忠诚度和敬业度有所下降,如何真正在衰退时期发挥一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人力资源背后的权力、利益、能力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考评体系的创新、奖励制度的独特;权力分配体系的新颖;选拨系统的合理。
现在是可以获得稀缺人才的时期,企业应该从被动过冬转为主动出击,以精细化为标准,在留住现有的人才的同时,寻找与企业未来战略相关的核心人才。
千万别让宝宝成了垃圾桶
所谓“垃圾食物”,即指“空热量食品”(含有高热量,却少有其它营养素的食品)。小朋友常常会被电视上的零食广告所吸引,而这些零食,大部份是含有高糖份、色素、香料的甜食类,如巧克力、糖果、汽水、可乐……等。小朋友吃多了,血糖会很快上升,影响食欲及正餐的摄取,久而久之,爱吃零食的小孩,会变得瘦弱、脸色苍白、胃肠不好,对健康的影响很大;而且,孩子一旦吃了零食又吃正餐,则很容易发胖。
一至三岁的宝宝,其肠胃功能皆已发展健全,可吃的食物种类也非常广,若父母能在此阶段,训练自己的小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将对孩子以后的智力、体能发展,有很重大的影响。反之,若孩子不幸已有偏食的现象,父母最好能花点心思,适时地给予纠正。那么,到底一个幼儿的饮食该注意些什么?
一、幼儿饮食指导原则
就零至一岁的宝宝而言,宝宝从出生至一岁,其基本营养,有赖于母奶或婴儿配方奶粉(或从6个月起转换成较大婴儿奶粉)的供应。除此之外,从宝宝4个月起至6个月,建议父母开始添加五谷根茎类(例如米粉、麦粉、稀饭……等)以及果汁蔬菜汁等。7至9个月则可开始添加肉类(例如蛋黄、猪肉泥、肝泥、鱼肉泥……等),其份量与次数随着月数而增加,至宝宝满一岁时,可以吃到每日一碗稀饭、一两肉、1/4碗青菜,以及一份水果,而奶量也随副食品的添加而减少到每日保持480cc至500cc即可。
副食品的添加,其目的有三:
1.铁质的补充。
2.让婴儿尝试其它种类的食物,以作为日后接受固体食物的准备。
3.营养的需求。
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忙碌或制备不便,而忽略了此重要的任务。
因此在一岁以前,小孩对外界的敌意较小,对各类食物亦较不会排斥,各类食物可在此期给予尝试,往后较不会造成有偏食的现象。在零岁之前的婴幼儿,父母较少会给予垃圾食物,但在一至三岁期间,由于幼儿的活动力增加,所需的`营养相对提高,碍于幼儿胃容量小且用餐无法久的坐情况之下,父母必须在三餐之外,另添加一至三次的点心。点心的安排,以不影响正餐为原则,内容必须是营养卫生的食物,最好由父母自己制备,千万不要贪图方便,而采用市面上一些高热量、低营养的饼干、汽水等零食,以免养成宝宝吃零食的习惯。
零食与点心是不同的,市售的零食如巧克力、洋芋片、波乐多、蚕豆酥、虾片……等等,其糖份、油脂及盐份含量过高,并不是很好的点心来源,但完全不给零食吃,也不见得适当,因为对于上托儿所、幼稚园的小朋友,看到别人吃当然会想尝试,且这些零食亦是小孩对外沟通的讯息所在。故对于零食的给予,父母必须订出一套限量的原则,如一天吃一片口香糖,饭前不可喝可乐、汽水……等方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