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礼诚信的板报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洛艺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明礼诚信的板报(共含5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洛艺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明礼诚信的板报

篇1:明礼诚信的板报

关于明礼诚信的板报

明礼诚信的板报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呢?你是怎么样出这一方面的板报的?看看下面的明礼诚信的板报吧!

明礼诚信是公民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对于规范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道德行为,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般说来,“明礼”是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

中西方的诚信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诚信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诚信,即诚实守信,讲信用,守诺言,办实事。

文化内涵

两千多年前,至圣先贤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可见,明礼诚信早已被古人所重视、所推崇。

今天,在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中,明礼诚信又被列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足见其意义深远。

道德传承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

“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这些都是中国自古讲究礼仪、礼貌的代表言论。

的确,明礼是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而诚信则是人的内心状态。

“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诚于内而礼于外,是对明礼诚信的最佳诠释,明礼,只有表现了人内心的诚信本质,才不会流于虚伪的形式;诚信,只有通过明礼的外在形式,才能最恰当地表现出来。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准则,而明礼诚信正是其中之一。

“明礼”

《纲要》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即所谓的五句话、二十个字中,分解开来,实际包含着十个道德规范,其中有九个规范都是过去已有和常用的,“爱国”、“守法”、“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规范,确实不能说是这次制订《纲要》时新创造出来的。

在这十个道德规范中,唯独“明礼”是一个创新的规范,在以往的文献记载和日常使用中,很少见把“明礼”作为正式的道德规范来使用的。

仔细掂量,“明礼”作为创新的规范提出来,既是很有意义的,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又是合情合理的,贴切地、简明地综合概括了“礼”的多重含义。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

中国获得这样的美名,首先是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格外讲究“隆礼”。

这里的“礼”,既是指“礼仪”、“礼节”、“礼貌”,又是讲“礼让”、“中和”、“谦敬”。

从“礼仪”而言,孔子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论语·泰伯》)大意是说,君子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慢无礼;端正自己的神色态度,就可以使别人相信;谈话时注意言辞声调,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俗和错误言论。

《礼记》上还专门有这样的规定:“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意思是说,进入一个地区,先要问当地的法制禁令;进入一个国家,先要问该国的风俗习惯;进入别人家里,先要问主人有什么忌讳。

这些都是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中讲究“礼仪”、“礼节”、“礼貌”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言论。

从“礼让”而言,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大意是说,人生来都是有欲望的,有欲望而得不到满足就有追求,有追求而无限度就会造成争夺,有争夺就会造成社会 混乱,礼的作用,就是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限度,使人们相互礼让、安分守己,从而使社会和谐稳定。

荀子的这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礼治思想的代表,也是“礼让”思想最著名的言论之一。

中国“礼仪之邦”的美名,正是从讲究“礼仪”和“礼让”的文化传统中获得的。

而“文明古国”的美名,既是讲中国古代有灿烂的文化,更是强调中国是一个“隆礼重法”,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的国度。

在这个意义上看,“文明”和“礼仪”、“礼让”是密切相关的。

“文明”与粗俗、野蛮相对,而“礼仪”、“礼让”,正是表明人们彼此之间尊重、谦和与体谅的关系,也就如孔子所说的,“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今天,在我国公民道德的建设中,提出“明礼”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至少在形式上,是综合、概括了过去的“礼”所涉及的“礼仪”、“礼让”和“文明”的含义。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明礼”不仅是申明、倡明“礼”,而且是注重“礼”的实践。

作为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明礼”,主要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内容。

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礼仪”和“礼让”,包括重礼节和讲礼貌。

“礼仪”和“礼让”,应渗透到职业场所、公共场合和家庭生活中。

职业人员在处理与被服务对象的关系,处理与其他职业的关系时,“礼仪”和“礼让”是必不可少的职业道德的要求。

彬彬有礼,办事热情,服务周到,互相尊重,都会在基本的“礼仪”和起码的“礼让”中得到展示。

人们在公共场合,大到国际的交往、外交关系,小到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打交道,都要遵守起码的礼节,讲究起码的礼貌。

特别是在一些正式场合,如外交场合,还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礼仪”,穿着打扮,行为举止,都要做到得体、适宜。

公共场合的“礼仪”、“礼让”,包括“礼节”、“礼貌”,不仅事关个人的形象,而且常常关系到国家的国格,因此,决不能把“礼仪”、“礼让”、“礼节”、“礼貌”,通通斥为虚伪的繁文缛节而加以轻视。

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同样要讲究“礼仪”和“礼让”。

对年长者要孝敬,对同龄人要平等友善,对年幼者要慈爱,这些要求,都伴随着相应的“礼节”和“礼貌”。

荀子曾说,所谓“礼”,就是“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荀子·大略》),这些话对今天处理好家庭关系中的“礼”的关系,也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家庭生活中的“礼仪”、“礼让”还包括处理许多其他方面的关系,例如,怎么接待客人,客人来时应持什么礼节,客人走时应持什么礼节,等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比较重视这些细节的',如《礼记》中记载:“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礼记·曲礼上》)大意是说,与客人一起进门,在每一个门前都要请客人先进。

今天我们开展公民道德建设,重视家庭美德建设,也应当注重家居生活中这些礼节、礼貌中的细节问题,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这些生活细节中,养成懂礼节、讲礼貌的习惯,归根到底,是养成尊重他人、互相礼让的道德精神。

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

从这个角度看,“明礼”就不是一般地讲“礼仪”、“礼让”,不是专注于“礼”的倡明和践行,而是讲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这就是讲究《纲要》中强调的“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注重的是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的道德,要求每一个公民,自觉遵守在这些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道德规范。

《纲要》对“社会公德”具体规范的概括,继承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的表述,即“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包含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从“文明”、从“明礼”的角度去加以理解。

甚至包括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要求,都应当算做“明礼”的内在涵义。

“诚信”

把“明礼”与“诚信”放在一起组成“明礼诚信”,这不应理解为是偶然的、随意的,也不能理解为仅是为了朗朗上口。

“明礼”和“诚信”,确实具有内在的联系。

一般来说,“明礼”是人的行为的外在表现,“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

“明礼”只有表现了人内心“诚信”的本质,才不会流于虚伪的形式或繁文缛节;“诚信”只有通过“礼仪”、“礼让”的形式,才能够最恰当、最真实地表现出来。

《礼记》对“礼”有一个解释:“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记·礼器》)说明古人早就把“忠信”视为“礼”的本质。

“诚”于内而“礼”于外,是对“明礼”与“诚信”相互关系的最好的解说。

不“诚”,则无“礼”;无“礼”,则不“诚”。

确实应从这样的辩证关系中来把握“明礼”与“诚信”的内在联系。

“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方面。

《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易·乾·文言》)孔子讲“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这些都是古人关于“诚信”的代表性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大体上也是成立的,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诚”主要是讲诚实、诚恳;“信”主要是讲信用、信任。

“诚信”的含义,主要是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诚信”首先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指国家的统治者应取信于民,否则就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

孔子讲的是国家与民众的关系。

把孔子的话引申开来,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可以说是“无信不立”。

国“无信不立”,统治者“无信不立”,领导者“无信不立”,家庭“无信不立”,个人当然也是“无信不立”。

今天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要大力倡导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的美德。

“诚信”其次还是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突出强调“诚信”规范,无疑具有明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针对性。

我国自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成就巨大,世所瞩目。

但是,由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所未有的创举,遇到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在经济领域,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十分猖獗,不仅仅是一般的商品假冒伪劣现象严重,而且连统计、审计、财会和合同,也出现了严重的欺诈现象。

可以说,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已遍及当今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人民的生活为之受苦,企业的经营为之遭殃,国家的声誉为之败坏。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大声疾呼要以诚信为本,不但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而且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国务院专门颁布了整顿和治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法规,其中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靠法治和德治两手,从源头上根治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

这一系列举措的基本道理就在于,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的背后,本质上是“诚信”的危机。

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是把企业的经营效益和个人的收益寄托在“诚信”之上,而是豪赌在坑蒙拐骗之上,幻想在一夜之间通过不法和缺德的手段暴富。

因此,真正的治本之道,一要靠法律的严厉制裁,二要靠道德、靠“诚信”的教化,尤其要靠营造一个“诚信”才能致富,欺诈必定破产的社会道德和舆论氛围。

这样才能够使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从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道德准则,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从道德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篇2:明礼诚信演讲稿

记得着名的赫尔岑有句名言:“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如果大家都有教养,彬彬有礼,那么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就为期不远了。”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是我们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课。因此,我们一定要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明礼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标准,是法律的基础。明礼,即懂得礼仪,也就是讲文明礼貌。礼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为了维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而约定俗成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和社会进步的反映。每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外在的美,表现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高雅的气质;对一个民族而言,他是构成整个民族风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文明礼貌不仅给社会、他人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比如一句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废纸脏物,表面上看是小事,但往往会影响国家的形象、城市的形象、影响着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城市,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和信心;一个不讲文明礼貌的城市,设施再好,也难秩序井然。可见,文明礼貌表现的不仅是个人形象、城市形象、市民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同学们,时代的车轮已经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在现代社会中,人好比原子,唯有在相互关联中才有其生存的价值。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若要取得学业或事业的成功,若要生活的愉快、幸福,就要首先学会文明礼貌,学会与任何人,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乃至所有需要与自己交往的人友好相处,学会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个真正追求成功的人,一定十分懂得文明礼貌,注重塑造自己的人格,一定会在自己的学习、事业上下功夫,而不会在吃、穿上花费气力。尊重他人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爱心只有来源于对人的尊重,才能成为完善美好人格的真正力量。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将是你一生的财富。寻找生命的绿洲,保持健康的身体,树立高尚的道德,这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文明的主题。

学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园地,因为每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一切都会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会扩大到社会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之中。健全的人格是通过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中建立起来的。

一为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人的行为日久可以成为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日久可以成为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则往往决定他的前途。显然,这里所说的“习惯”、“性格”不是指诸如爱吃米饭还是爱吃馒头,好动还是好静这样的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人对学习,对事业,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和做法,是人的品格。

我们如果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要处处时时注意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地自觉地重复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好品格。

知识是文明礼貌的源泉,像高楼大厦的根基,文明礼貌是知识的缩影,是高楼大夏在地面上的外形,如果根基打不扎实,那么再漂亮的外形也只是风中残烛,摇摇欲坠.一个有知识的人,学到的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文明礼貌,如果一个高智商高学历的人,出言粗俗不堪,那只能证明他在跟知识耍手段,只是个名存实亡的知识人而已,所以我认为知识比文明礼貌更重要。

篇3:明礼诚信作文

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莎士比亚曾说过:诚实和明礼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可见明礼诚信对我们多重要。但何为明礼?又何为诚信?让我们先来听听两个小故事吧。

想必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四岁的孔融在吃梨时挑了个最小的,把最大的留给自己的长辈。小小年纪的孔融就懂得以礼待人、先人后己的道理,他体现出了中华传统美德的谦让与明礼,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

我们再来看看“一诺千金”的故事: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他一向说话算数,答应的事一定会做到,世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但他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获,反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他。一个人有诚信,自然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之,如果贪图一时的小便宜,而背弃了诚信,不仅会失去朋友,还会失去自己的声誉。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明礼诚信是公民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规范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道德行为,能够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如何做到明礼诚信呢?古人早已给出了答案“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忠信,是礼仪的根本;义理,是礼仪的条文,没有根本就不能制定,没有条文就无法执行。如果说明礼是人的外在表现,而诚信则是人的内在修养。诚于内而里于外,是对明礼诚信的最佳诠释。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我们更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做明礼诚信好少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明礼诚信的品质散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篇4:明礼诚信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记得著名的赫尔岑有句名言:“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如果大家都有教养,彬彬有礼,那么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就为期不远了。”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是我们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课。因此,我们一定要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明礼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标准,是法律的基础。明礼,即懂得礼仪,也就是讲文明礼貌。礼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为了维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而约定俗成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和社会进步的反映。每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外在的美,表现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高雅的气质;对一个民族而言,他是构成整个民族风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文明礼貌不仅给社会、他人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比如一句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废纸脏物,表面上看是小事,但往往会影响国家的形象、城市的形象、影响着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城市,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和信心;一个不讲文明礼貌的城市,设施再好,也难秩序井然。可见,文明礼貌表现的不仅是个人形象、城市形象、市民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同学们,时代的车轮已经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在现代社会中,人好比原子,唯有在相互关联中才有其生存的价值。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若要取得学业或事业的成功,若要生活的愉快、幸福,就要首先学会文明礼貌,学会与任何人,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乃至所有需要与自己交往的人友好相处,学会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个真正追求成功的人,一定十分懂得文明礼貌,注重塑造自己的人格,一定会在自己的学习、事业上下功夫,而不会在吃、穿上花费气力。尊重他人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爱心只有来源于对人的尊重,才能成为完善美好人格的真正力量。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将是你一生的财富。寻找生命的绿洲,保持健康的身体,树立高尚的道德,这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文明的主题。

学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园地,因为每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一切都会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会扩大到社会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之中。健全的人格是通过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中建立起来的。

一为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人的行为日久可以成为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日久可以成为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则往往决定他的前途。显然,这里所说的“习惯”、“性格”不是指诸如爱吃米饭还是爱吃馒头,好动还是好静这样的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人对学习,对事业,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和做法,是人的品格。

我们如果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要处处时时注意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地自觉地重复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好品格。

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小学生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小学生》。 金风送爽,桂子飘香,我们迎来了新学年、新学期,我们更迎来了祖**亲的生日,同学们,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我代表冠星小学的全体老师向你们号召:立志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小学生。

提起礼仪,每个人都并不陌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是一直奉行“忠、孝、仁、义、理、智、信”等社会公德的国家。到了现代,在我们的身边,你也总会看见那些谈吐文雅、举止谦和、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人。在我们的学校,在我们的班集体里,也有不少文明小标兵、小卫士。可是令人惋惜的是,有个别同学不注意个人修养,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有的课堂不遵守纪律,有的课间活动疯打、追逐;有的在整洁的地面上随地乱吐,乱扔;还有的在雪白的墙上,印上一个个不光彩的手印、脚印。这些行为与我们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多么的不和谐啊!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我们该怎样去做,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我们成为当之无愧的文明使者呢?

因此,我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你可以先从以下几点做起:

1、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遇到师长、来宾,主动敬礼问好;

2、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垃圾废物不乱扔,见到纸屑随时 捡起;

3、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和公用设施, 节约公用资源,;

4、上课时做到铃声响,课堂静,准备好,多思考;

5、课间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待人友善宽容,明礼诚信;

6、公共场合,轻声交谈;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人多拥挤, 注意谦让,保障畅通;

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种品格;你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会给你一个春天。你给别人一份温暖,别人会给你快乐无限。你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会给你敬重万千。你给别人一份真诚,别人会给你温馨的思念。

文明礼仪,于大,可立国,可安邦;于小, 可修身,可治校。无礼无以成人,无礼无以立校!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营造成一个宁静、有序、和谐的校园环境。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5:明礼诚信的名人名言

1) 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能得乎其中方为正道。——乔叟

2)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3) 注意,注意,世人啊!说老实话,做老实人,是一件危险的事。——莎士比亚

4) 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5)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

6) 欲当大事,须是笃实。(清·魏裔介)

7) 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佚名

8)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9) 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

10) 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与诚信同行。

11) 诚实的人必须对本人取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挚――爱默生

12) 老实是人生的命根子,是所有价值的基础――德莱塞

13) 诚实是一个人得以坚持的最高贵的货色――乔臾

14)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性命不再摇晃不定,天平即时稳稳地偏向一端。

15)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明礼诚信主题演讲稿

明礼诚信个人演讲稿

明礼讲诚信演讲稿

大学生明礼诚信的演讲稿

以德立身明礼诚信演讲稿

学生关于明礼诚信的演讲稿

明礼诚信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五一劳动节板报

教师节板报

板报怎么做

明礼诚信的板报(锦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明礼诚信的板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