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姥姥的剪纸读书笔记(共含16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今晚不熬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本节课,我上课的整体是思路:以一颗平淡之心、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做好对学生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的引领,让语文学习与生活融合,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这一课,“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就能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首先,对课文的导入,我以很简单、朴实语言走进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作者的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其次,抓住剪纸发出的“刷刷”声音来统领课文的生字词教学。查字典的本领,特别是对语境中字词意思的把握,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近段时间,在我们明星教师培训中导师们都强调了要重视第一课时的生字词教学,最近在各类教学大赛中,老师们在课堂上老老实实地指导学生查字典,以培养学生对语境中字词意思的把握能力,因此我重点指导了“爽”的书写及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还让学生对“驮”字书写时该注意些什么,进行了指导。
接着,以一个体现“长文短教的教学思路”来进行课文教学。我向学生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书上哪些地方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来统领课文第1―6自然段的教学。又以一个词语“熟能生巧”对课文的4-6自然段进行探究,做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教学中以学生多种多样的“读”,来体悟姥姥在各时各地的“剪”,体现出“人文就在语文中”的和谐融通。还结合学生的生活中的体验,回忆学过的俗语、谚语来说说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理解。
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有些地方我做得不到位:1、“啧啧赞叹”一词的教学时,学生读不出那种口语化的赞叹,我没有进行模仿性的示范,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2、当学生在向我汇报“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句子时,为了顺着我自己的教学思路,我打断了学生的发言,遏制了学生表现的欲望,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处理问题时要学会一些尊重学生的技巧。3、在即将下课时向学生总结“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本人的疏忽,如果能将“熟能生巧,才能做到技艺高超”来课末点题,那这节课就完整了。
姥姥的剪纸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也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文章写得活泼生动,蕴含一着作者对姥姥的喜一爱一与思念。
刘广祥老师在上这一课时,解读文本之深之细让人折服。通过两个“普普通通”突出姥姥剪纸材料很简单,与“无所不能”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中发现了什么?从而明白了猫与虎之间,公鸡与母鸡是相似的动物又有细微的区别,这样更能体现姥姥的技艺高超。并引导学生仿写出“剪鸭像鸭,剪鹅像鹅。剪只孔雀能开屏,剪只凤凰飞上天。”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
李老师的教学富有机智,注重学生对文本的体悟。在他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用一个“拴”字表达了姥姥对“我”的疼一爱一,学生通过深入研讨课文中的句子,以情传情。这样学生就深刻体会到姥姥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才会让“不管我走多远,走多久……”的顺理成章。
李老师的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一爱一,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在暑假的一个星期天,我读了《姥姥的剪纸》这一篇文章。读完后使我感受颇深。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姥姥剪纸的高超以及作者与姥姥在一起的快乐和回忆,表明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作者的亲情,流露出作者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姥姥从小就给作者剪可爱、漂亮、栩栩如生的纸画,一直到现在,还是坚持给作者剪纸。作者从最后几句告诉了我们,作者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姥姥的剪纸。无论在哪里,脑海里只要浮现出小时候姥姥给自己剪纸的画面,耳边就仿佛听见姥姥剪纸的声音。作者到现在都念念不忘读完文章后我觉得姥姥心灵手巧,技术高超。慈祥,广结善缘,乐于助人,有求必应,她的剪纸生动逼真,非常优秀,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姥姥的剪纸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的手巧来自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不懈。在这篇文章也使我认识到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并且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第12课,姥姥的剪纸:大平原拖着的小屯里”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了解了《姥姥的剪纸》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小兔”的剪纸,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勤劳又善良,常常用剪纸表达对“我”的爱,也说明“我”对姥姥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我的姥姥。我的姥姥今年应该过八十了,,一双沾满泥水的破鞋子,一身带有补丁的旧衣裳,这时她平时的装束。从她那张爬满了岁月印记的脸上,可以想象出她年轻时有多么美:一头乌黑的秀发,长长的睫毛,水灵的大眼睛,红润的脸色。
在我这个在城市里生活过的人眼里,姥姥虽然是一个“土包子” ,连大字也不识一个,但是她为人善良,缝纫水平超一流。小时候,姥姥常常用针和线让我手舞足蹈。春天,布谷鸟在树上鸣叫,姥姥早就在为我织毛衣了;夏天,知了扯着嗓子大叫,姥姥已经缝好了小肚兜;秋天,蝈蝈悲伤地为落叶唱歌,姥姥却还在缝大衣;冬天,小动物还在美梦中,姥姥正在给我试穿刚做好的新棉袄。还有小时候各式各样的棉被、毯子,都是姥姥一针一线,给我做出来的。
我的姥姥是一个极平凡的农民,我的姥姥是一个缝纫能手,我的姥姥和《姥姥的剪纸》里的姥姥一样,都很疼爱自己的外孙女。
“咔嚓,咔嚓,咔嚓……”回忆起那丝丝清爽的剪纸声,似乎……那熟悉的脸庞,充满爱意的目光,又浮现在我眼前。瞧瞧,还是那忠厚的老牛,还是那活泼的兔子!儿时的回忆,一点点被“挤”出来。那个背影,没错!是姥姥呀!看,她挥动着剪刀,翻动着普普通通的彩纸,几下,一幅秀气的《喜鹊登枝》诞生了!咦?那个目瞪口呆的小男孩是谁?不就是我吗?只见那小脑瓜子一转,迅速蹦上床,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眼睛,让她摸黑剪。结果呢,自是令我大吃一惊。
慢慢回忆着。烈日下,是谁在给庄稼浇水,累的满头大汗?是姥姥;而在那清凉的树荫下抱着大西瓜享受的人却是我。昏暗的灯光下,又是谁在给我纳鞋底?是姥姥;反之,在床上呼呼大睡的人还是我……先到这儿,我的眼框里早已蓄满泪花儿,美好的回忆顿时让我格外轻松……
“大平原托着小屯里,左邻右舍得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我正大声地读着第12课《姥姥的剪纸》,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了。文中可爱,天真、调皮的小孙子总使我想起我那活泼,还被人称为“调皮蛋”的弟弟,还有那和蔼可亲、广结善缘、无所不能的姥姥,总令我想起那双粗糙的大手,那张敦厚的脸,他就是我最爱的外公。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我声情并茂地读着,虽然外公没有高超的剪纸技艺,但他一下地干活,也毫不逊色,一点也不亚于奶奶,什么锄地、施肥、播种,洋洋精通。干了了,干活什么的,早已熟能生巧,他设计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专用方法,还把干活的效率大大提高,成为二酉村远近闻名的“种田专家”。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有求必应,多像我的外公,他研制的那套方法,有很多人想知道,便跑过来问,外公便毫不犹豫地说了出来,我问他为什么,他却说,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嘛!对呀,外公的胸怀宽阔,我真心地佩服他。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的身心入境的神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我服了”。哈,那个小朋友真调皮,太像我的弟弟了,还记得那次,我正在看书,看的入迷了,完全不知道弟弟早已悄悄地来到我的身后,他用双手死死地捂住我的眼睛,我忽然眼前一黑,他笑了起来,我听见他的笑声,猜到是弟弟,他松开了手,哈,真的是他,我猜对了。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笑了噢!姥姥生肖属牛我想了想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读了这么多,我不得不佩服姥姥丰富的想像力和小孙子天真、可爱的性格,姥姥把自己比作牛,把孙子比作兔,巧妙地把生肖和剪纸揉合在一起,织成了祖孙之间浓浓亲情的情感寄托,使我感动地痛哭流涕,潸然泪下、热泪盈眶。
“从那时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只要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终于读完了,小孙子越长越大,姥姥依然不断地剪纸,牛与兔子饱含了祖孙之间浓浓的感情。剪纸不光指的是姥姥的技艺,更是姥姥与祖孙情感联结的桥梁,是寄托着姥姥与孙子情感的载体。
读着这篇课文,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我却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一种唯美的气氛,大概是祖孙之间的亲情感染了我吧,让亲情永驻心间,让爱充满人间。这样,世界才会更加美好呀!
让爱永驻我们的心田!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约20xx,创造辉煌的未来!和我一起憧憬自己美好的明天。
读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使我感受颇深,这篇课文讲述了姥姥剪纸的高超以及作者与姥姥在一起时的快乐和回忆,表明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作者的浓浓亲情,流露出作者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这篇课文使我认识到,姥姥的剪纸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的手巧来自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不懈。在我们的学习上,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
昨天,我们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一篇课文,我深受感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竟然如此的手巧,可以剪出一个个生龙活虎、讨人喜爱的剪纸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这篇课文总共分为三段,第一段写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说都可以。第二段写姥姥在小作者的百般刁难下仍可以剪出和平常一样漂亮的剪纸。第三段写密云多雨的先天,姥姥怕小作者跑到河里去洗澡,用剪纸迷住了我。
这位作者的姥姥可真是一个广结善缘、吃苦耐劳的人,这篇文章小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来描写姥姥的剪纸,虽然没有小作者写的好,可是也差不多。这篇文章主要写姥姥用自己神奇的手来帮助他人造福一方,比如姥姥用剪纸把小作者迷住就是怕小作者出什么意外,不让我去河里洗澡。还写姥姥的剪纸出人入化,深得人心,惹得左邻右舍啧啧赞叹姥姥那只长了眼睛的手,可是姥姥总是谦虚的说熟能生巧罢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姥姥的剪纸》讲述了一位作者的姥姥和作者之间发生的事情,姥姥的剪纸技艺非常高超,用两个普普通通可以看出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中国的古老技艺有很多:刺绣、风筝、年画、皮影,而每一项技艺都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当我读到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时,我不禁想起了我那慈祥的姥姥,虽然她没有高超的剪纸技艺,但她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民教师。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学生来我们家请教姥姥,每次姥姥都来热心的为他们解答,邻里乡亲都十分和睦,每当提起姥姥时,人人都竖起大拇指。
而姥姥对我的好,那就更不用说了。只要半夜三更听到一点声音,就立马起床来检查我的房间,看看我有没有感冒、咳嗽,为我盖好被子,烧菜只烧我喜欢吃的,常常夹菜给我吃。
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并不是因为姥姥的天赋,而是因为姥姥经常剪,所以熟能生巧。姥姥几乎时时刻刻再剪,除了干活便是剪纸。显然,在她手里剪出的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剪刀也已成为姥姥生活中的一部分。姥姥剪纸显然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所以她使用剪刀越发灵活,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剪刀剪出美丽的图案。
这篇课文也使我认识到,姥姥的剪纸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的手巧来自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不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何尝不是呢?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并且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做任何事都会很成功。
《姥姥的剪纸》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也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文章写得活泼生动,蕴含着作者对姥姥的喜爱与思念。
刘广祥老师在上这一课时,解读文本之深之细让人折服。通过两个普普通通突出姥姥剪纸材料很简单,与无所不能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中发现了什么?从而明白了猫与虎之间,公鸡与母鸡是相似的动物又有细微的区别,这样更能体现姥姥的技艺高超。并引导学生仿写出剪鸭像鸭,剪鹅像鹅。剪只孔雀能开屏,剪只凤凰飞上天。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
李老师的教学富有机智,注重学生对文本的体悟。在他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用一个拴字表达了姥姥对我的疼爱,学生通过深入研讨课文中的句子,以情传情。这样学生就深刻体会到姥姥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才会让不管我走多远,走多久的顺理成章。
李老师的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出作者有声有色的童年,读出作者有声有色的心境和梦境,读出自己有声有色的童年。
2、品味文本语言,锤炼语感,感受姥姥剪纸艺术的神奇和浓浓的祖孙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作者有声有色的童年,走进作者有声有色的心境和梦境,体会到姥姥的剪纸将拴住我的一生以及作者对童年、姥姥的依恋之情。
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体验、批注等方法感知文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录:
一、走进自己有声有色的童年世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童年。
师:是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童年》。(板书:童年)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当你听到这首歌曲,看到童年这两个字,你会想起什么呢?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划船。
生: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因为我小时候是奶奶把我带大的。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给我讲故事。
生:我想起了和爸爸一起去河里游泳。
……
二、走进作者有声有色的童年世界。
师:童年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作者名叫笑源,他的童年是和姥姥一起度过的,他的姥姥有一手剪纸的绝活,所以,伴随他童年生活的是——一齐读课题。
生:姥姥的剪纸。
师:姥姥的剪纸,能读得再亲切一些吗?
生:姥姥的剪纸。
师:剪纸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想欣赏一下姥姥的剪纸吗?
生:想!
师:(点击课件)
师:笑源伴随着姥姥的这些剪纸慢慢长大,后来他上了小学、中学、大学,离姥姥越来越远,但他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常常想起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们一起看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一齐读。(点击课件)
生:(齐)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师:为什么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呢?我会梦见什么呢?(点击课件出示)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就梦见了 ,梦见了 ,梦见了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1至12小节,想想看笑源会梦见什么,他的梦中有什么。
生:浏览课文并思考。
师:我们交流一下,谁来说?
生:我会梦见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
师:是呀,这是我看惯也记牢了的,怎么会忘记呢?
生:我会梦见大平原托着的小屯。
师:这小屯对作者而言这么重要吗?
生:这小屯是他的家乡,这儿留下了他童年的欢乐。
师:是呀,这小屯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曾经多少次梦回故园寻找童年的欢乐!
生:我会梦见人们对姥姥的啧啧赞叹。
师:这句话在课文的第二小节,(点击课件),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一小节,边读边体会,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应该读好?
生:我认为“普普通通”一词应该读好,从这个词可以看出姥姥剪纸的工具和材料是非常简单的,
生:我补充一句,这个词更能看出姥姥剪纸的平中见奇。
生:我认为“无所不能”应该读好,这个词说明姥姥什么都能剪。
师:只要生活中有的姥姥都能剪,体会的真好,谁还想说?
生:我认为人们对姥姥赞叹的一句应该读好。
师:你来读一读。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如果把这句话读成一个字那是什么字?
生:神。
师:(板书:神)谁来再读这句话,读出一个“神”字。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姥姥剪的母鸡真的会下蛋吗?公鸡真的会打鸣吗?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谁用夸张的语气读好这句话。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自然段,读出一个“神”字。
生:(齐)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我会梦见姥姥的剪纸,会梦见姥姥神奇的剪纸艺术。我还会梦见什么呢?
生:我会梦见姥姥剪喜鹊登枝这件事。
师:我怎样让姥姥剪喜鹊登枝呢?
生:我死死的捂着姥姥的眼睛让姥姥剪喜鹊登枝。
师:小孙子死死地捂着姥姥的眼睛让姥姥剪喜鹊登枝,这是多么温馨、多么有趣的一幕啊,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谁来读一读课文第四小节。
生: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能把姥姥的双眼捂得再紧一些吗?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注意这里有一个语气词,嗬,后面是感叹号,表达什么意思?
生:惊叹!
生:赞叹!
生:佩服!
师:我们一起读这句话,读出我的惊叹!赞叹!佩服!
生:(齐)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我服了,可还耍赖。你耍过赖吗?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句话中吗?如果我就是文中的姥姥,你冲着我耍赖。
生: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他强调的是“看了”,谁再来冲着我耍赖。
生: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他强调的是“偷着”,你们一起冲着我耍赖。
生:(齐)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接读)“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同学们,你们从姥姥剪喜鹊登枝这件事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
生:我看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是因为熟能生巧。
生:我看出了姥姥对我的疼爱,这是一位慈祥的姥姥!
师:我会梦见捂着姥姥的眼睛让姥姥剪喜鹊登枝。在作者的童年记忆中还有一些剪纸是无论何时也不会忘记的,是哪些剪纸呢?
生:老牛和小兔。
师:(点击课件)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中描写老牛和小兔的文字,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你能读出什么?看出什么?
生:(轻声读)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师:你读出了什么?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兔子很快乐,老牛很辛劳。
生:我看出兔子就是我,老牛就是姥姥。
生:我体会到姥姥对我的爱。
师:这是一些多么奇妙的文字呀!它让我们读出了一种爱,品出了一片情,这就叫舐犊情深!老师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读着读着,竟然想到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些画面,竟然在这段文字中找到了童年的自己。你们来试试看,请闭上眼睛。(范读这些句子)睁开眼睛,你想到了哪些画面?你找到童年的自己了吗?
生: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她整天操劳却不让我做任何事情,只让我一心学习!
师:你体会到了妈妈的辛劳和为你的付出,难能可贵!
生:我觉得我就是文中快乐的小兔子,有爸爸妈妈的呵护和关爱,我很幸福!
生:我想起了爸爸每天接送我上学还要上班真得很辛苦!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快乐时光,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师:同学们,你们说姥姥仅仅是在剪纸吗?不是,她是在用剪纸向我传递着爱,传递着浓浓的祖孙情啊!你们说笑源的童年生活怎么样?
生:很幸福!
生:很快乐!
生:很甜蜜!
师:是呀,是姥姥用剪刀为我剪出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童年。(板书:有声有色)
三、走进作者有声有色的心境和梦境
师: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可是人总要长大,我再也不可能回到童年,不可能永远待在姥姥的身边。(音乐响起,范读)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请同学们看姥姥给我寄来的这一幅剪纸,一齐读一读。
生: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师: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
生:牵挂!
生:期待!
生:无言的爱!
……
师:当作者看着这一幅姥姥寄来的剪纸,你的内心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充盈着什么呢?
生:对姥姥的思念!
生:对姥姥的感激!
生:甜蜜和温馨!
生: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味!
生:内心充满着力量!
师:(点击课件)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谁来读一下。
生: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请注意这个红颜色的“拴”字,(板书:拴)姥姥用什么拴住我?
生:剪纸。
生:爱!
师:栓了我多久?
生:一个夏天。
生:整个童年。
生:我的一生。
师:(点击课件)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写下自己的体会。
生:写体会。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阅读体会。
生: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就会想到姥姥对我的呵护和期待,想起童年的快乐时光,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都不会忘记,姥姥的剪纸将拴住我一辈子。
生:现在我长大了,姥姥的剪纸虽然拴不住我的肉体,但却永远拴住我的心,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对我的牵挂!
生:只要想起姥姥的剪纸,我就会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想起姥姥的勤劳、善良和对我的爱,我的心境和梦境就会变得有声有色,就会充满着力量,这是值得我一辈子珍藏的财富!
……
师:是呀,姥姥的剪纸将伴随作者一生,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将伴随着作者的一生,姥姥的爱将伴随着作者的一生!姥姥的牵挂和期待将伴随着作者的一生姥姥的剪刀剪出的是我有声有色的人生,让“我”的人生永远有声有色!(板书:人生)
一、说教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⑴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⑵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从文字中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浓浓的亲情,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从而让学生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一些重点句子。
四、习惯养成训练点:
培养学生勤于观察、乐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这节课我采用导读法、谈话法,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悟、批、谈,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观赏剪纸,导入教学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的特点,体味祖孙情深三、总结课文,传递恩情。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界,力争让学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姥姥的剪纸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从字里行间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姥姥的剪纸教案教学设计精品第二课时
一、 教学1-3自然段。
1.作者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他立刻就会回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姥姥剪的窗花。书上哪几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1-3自然段。)
2.指名读:“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知道什么是“小屯”吗?这个开头写得很有特色,特色在哪里?
(由远到近地写。从大平原到小屯到左邻右舍最后到窗子,一步一步缩进,像电影镜头推进一样,最后定格在窗户上。)
这种写法,让你感受到什么?一个“都”字,还让你感觉到什么?
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带着自豪的赞叹的开心的温馨的心情读读。
3.这是作者对姥姥的赞叹,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谁来读读?
出示:“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指导有韵律地、有节奏地赞叹一番。)
4.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5.听着乡亲们的啧啧赞叹,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乡亲们对姥姥的这些啧啧赞叹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指点板书上的“有声有色”。)
二、教学4-12自然段。
1.更让作者难以忘怀的是当他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就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喜鹊登枝”的窗花的事;当他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就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的事。当作者这样想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2.默读课文中描写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反复地在心中读上几遍,让心绪随着波浪荡漾开去。
3.交流朗读: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师点拨理解。
(1)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你能把“我”的调皮劲儿读出来吗?
我的“刁难”手段就是——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再紧点儿?
(2) “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耍赖过吗?你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话中去吗?如果我是文中的姥姥,你冲着我耍赖。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
(3)“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姥姥的剪纸》课文内容分享
可能是我好久没回乡了吧,最近老是梦到姥姥,梦到她慈祥的面容和温和的话语。然而姥姥去年就去世了,我是再也不可能真的听到她的话看到她的样子了。
但我还是决定还乡一趟,去她坟前烧点纸,和她说点心里话,具说这样我就可以不再梦到她了。再说我的母亲也近六十了,我应该常回去看看的。
回乡不难,一个下午就到家了。本来回家是为了看母亲,可话题最多的则是姥姥,母亲也时刻想着她的母亲呢。说到深夜,我们把姥姥生前的诸多的好处都说遍了,最后说到了她的本事。母亲说我们是一代不如一代呀,你姥姥可是粗细都干得来,细到绣花剪纸,大到打场收割,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的。我愧然,是的,到我和姐两个,我们的被子还要母亲夏日专门来拆洗。
姥姥别的技艺没什么值得大说的,因为老一代的人为了当时的生计多是会做这些事的,只是姥姥心灵手巧,比别人做得好些。只是剪纸则基本上她的独技了。
姥姥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是被当成小姐养的,自然练得一手好针线活和其他的细工活,比如剪纸等。只是后来嫁给了我的穷姥爷,才不得不放下手中绣花针走向田间地头,男子一样的干活,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她的巧手只能用来缝补旧衣服了。所以,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根本不知道姥姥会剪纸,只知道她的衣服做的很好,引得好多人夸赞。
初知姥姥会剪纸是十年前的事。当时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又有了闲暇可以做些消遣的东西了。恰时表妹在家办了个幼儿园,乡里物质少,正愁不知怎样表示对优秀儿童的奖励,姥姥一时心起,说我做大红花给他们吧,以前都是奖大红花的。就这样,她人家又拿起了记忆中的技艺,做出了好看的大红花,又不知怎么地剪出了漂亮的窗花,一时引得表妹大喜过望,连家长也赞不绝口,至于孩子们更是把得来的大红花挂在身上,剪纸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向人表现着自己的优秀。
表妹的幼儿园办了两年,姥姥给孩子们剪了两年,虽说逝八十岁的人了,可她在剪纸时是开心的,时不时从嘴里哼出往昔的歌谣,细问时她则会羞了脸不理你。想来那是她少女时代的美好记忆吧。我们不得而知,只要她老人家高兴,随她唱好了。只是对于她的剪纸技术,表妹是想学来的。姥姥也愿教,但不久表妹就离乡出来打拼自己的生活了,姥姥没说什么,只是每天时不时地还剪些小狗小猫打发时间。
我见过姥姥的一些剪纸,真的是活灵活现,还自创了一些剪法,使剪纸的内容更丰富更现代。当时我也动过要学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后来也离了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被穿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地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又过了几天,姥姥醒了过来,我又离开了家。时不时打电话给家里人,得到的答复也是身体很好。但我知道姥姥再不能剪纸了,也不能自己自己走动,她已快九十了,她的身体不再听从她的使唤了。
最后一次见姥姥是去年夏天,她在我家住,当时她还基本上能自理,头脸也清楚,我跟她说,姥姥,你好好活着,我们还等着给您过百年大寿呢。她和蔼地笑了,说,自己活着老是连累人,还不如死了。我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很无赖地说,那不行,我还要向你学剪纸呢。姥姥没说什么,她知道我不过是说说而已。姥姥的一生都是在为别人劳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就是我们几个晚辈给她买双不起眼的鞋子,她也会说上一大堆话,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真的为她做了什么大事一样。
中秋前,我本来打算回家给姥姥过生日的,还没动身就传来了姥姥去世的消息。我当时以为听错了,可弟弟的话再次证明是真的。我再次不知所措地赶回家,这次我一进姥姥家口,就听到了哭声,我没有哭,还是径直走到姥姥的屋里,这次我看到是一具棺材。我泪流满面,姥姥没能等到我们给她过生日就走了。
前几天回乡的第二天我和妈妈去了姥姥的坟前,一堆不大的黄土隔着姥姥和她所有亲人的。这次我没有哭,妈妈哭了,她是姥姥唯一的女儿,如今,妈妈再也没有娘了。我也没有劝妈妈,哭一哭也许她会好受一点吧。我拿出一大包冥钱点燃了,看着它们成了黑色,被风吹到了远处。那天不是鬼节,不知道姥姥能否收到我们的一点所谓孝心呢。
也许姥姥没有成鬼吧,像她那样的人应该上天堂的,而且在姥姥的木棺盖上时,我分明看到了姥脸上的一丝笑容,好像有什么好的地方等她去看呢。
读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使我感受 颇深,这篇课文讲述了姥姥剪纸的高超以及作者与姥姥在一起时的快乐和回忆,表明了 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作者的浓浓亲情,流露出作者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而且,姥姥剪纸的传情永远地牵着作者的心,让祖孙两人都有太多的回忆和快乐.姥姥还日夜不停的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慈祥,广结善缘,乐于助人,有求必应, 她的剪纸生动逼真,非常优秀,让人挑不出毛病。
姥姥几乎时时刻刻再剪,除了干活便是剪纸。显然,在她手里剪出的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剪刀也已成为姥姥生活中的一部分。姥姥剪纸显然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所以她使用剪刀越发灵活,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剪刀剪出美丽的图案。
这篇课文也使我认识到,姥姥的剪纸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的手巧来自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不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何尝不是呢?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并且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做任何事都会很成功!
★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
★ 剪纸作文
★ 剪纸教案
★ 剪纸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