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诗的“活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我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杨万里诗的“活法”(共含5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魂”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杨万里诗的“活法”

篇1:杨万里诗的“活法”

杨万里诗的“活法”

杨万里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十分推崇黄、陈等人,并摆脱了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世称“诚斋体”。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理学家、诗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早年学习江西诗派,推崇黄、陈等人,而后师从王安石,最后又转学晚唐诗,形成了“活泼自然、轻松诙谐”的诗风,后人称之为“诚斋体”。现代宋诗研究的泰斗钱钟书认为“活法”是宋诗创作的主要方法,其中对杨万里诗中“活法的运用有着很高的评价,对江西诗派的诗风起着继承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于“活法”的提法,最早见于江西诗派成员吕本忠的《夏均父集序》:“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幻莫测,而又不背规矩也。是道者,改有法而无定法。”[1](P485)这里所指的“活法”,其核心在于“变”,亦可称“变法”,至于怎么“变”就需要一个“规矩”去约束,可以围绕着这个规矩去变,可以有多种的变化,但是不能破坏逾越过这个规矩,大概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讲的“万变不离其宗”。

杨万里所创作的诗正是“活法”的典型,与之同时文学家周必大曾在《次韵杨廷秀待制寄题朱氏涣然书院》中写到:“诚斋万事悟活法,诲人有功如利涉。”张t则更加形象的评价杨万里的活法“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诗人刘克庄则称:“后来诚斋出,真得所谓活法,所谓流转圆美如弹丸者,恨吕紫微公(本中)不及见耳。”杨万里虽推崇江西诗派,但其摒弃了江西诗派恪守陈规、引经据典,以瘦硬奇拗为诗的弊端,形成了活泼自然、新鲜诙谐而自成一格的“诚斋体”。

钱钟书在其有关评述宋诗的巨著《谈艺录》中对杨万里及其诗作进行过论述:“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善写生;放翁如画图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未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2](P118)此段评论钱先生将杨万里的诗与陆游的诗做了比较,二人都从属于江西诗派,在诗歌创作理论上都遵从黄庭坚所倡导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创作理论,陆游诗过分的崇韩学杜,钻研字句,导致诗句拖沓繁复,有抄袭之嫌。而杨万里与陆游不同,诚斋虽师江西之法,但是他意识到江西诗派的因为过度的钻研字句,典故连篇导致诗歌呆板不化,失去了诗歌本应有的神韵和意义,杨万里意识到诗歌创作不能只在前人的诗歌创作中钻研字句,墨守成规,只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陈出新,才能使诗歌充满生气。如《春晴怀好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该诗描写了故园的春天景象及故园海棠的姿态,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气力,其中“只欠翠纱红映肉”一句就是由苏轼的诗句“翠袖卷纱红映肉”一句转化而来,诗句即继承了江西诗派承袭古风的优良传统,且在运用上恰到好处,没有臃肿拖沓之感,反而显得生机勃勃。

“诚斋体”最大的特性就是活泼灵动,反对并矫正了僵硬的宋代诗风,诚斋诗立意十分新颖,他的诗作描写的对象囊括了大自然的各种事物,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可以成为诚斋诗里具有灵动特性的主角,他以自己的语言把自然界的实物描绘的活灵活现,富有生机。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该诗描绘了夏日午后的悠闲的画面,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绿荫能映衬到纱窗之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情绪无聊,闲着没事悠然地看孩童们戏捉飘飞在空中的柳絮。该诗描写的画面生动、形象,富有童趣。同样,该诗在遣词造句上也颇费心思,钱钟书先生在其所著的《宋诗选注》中品评这首诗时这样写到:“这受诗里的‘留’字‘分’字都精致而不费力,参看杨炎正《诉衷情》词:‘露珠点点欲团霜,分冷与纱窗。’第四句参看白居易的《前日<别柳枝>绝句,梦得继和,又复戏答》:‘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有人指摘这首诗说:“‘梅子留酸’、‘芭蕉分绿’已是初夏风景,安得复有柳花可捉乎?”(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九)可备一说。韩《幽窗》已有‘齿软越梅酸’。” [3](P165)钱先生的一番品评更是说明了诚斋诗里同样也是活用前人之诗句,更是品评了该诗中的“留”、“分”字“都精致而不费力”,通过“留”和“分”把自然界“死”的植物写活了,赋予了自然物充沛的生命力。

《宋诗选注》收录了诚斋的另外一首诗《五月初二日苦热》,钱先生指出“‘人言长江无六月’这句北宋初就有(《五灯会元》卷十一怀语录引),参看洪适《渔家傲》词:六月长江无暑气”(全宋词卷一百三十四)[3](P168)这是常人的说法,说明大家都认为长江里很凉快,就等于没有了夏天,可杨万里却说“我言长江无六月”这正是应了钱先生所注“人皆言之,我不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此语正是说明杨万里诗的“活法”。

荷花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吟咏的对象,有很多描写荷花文学作品,杨万里同样也有关于很多描写荷花的诗词,最著名的当属那首非常著名、妇孺皆知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展现给我们的同样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这首诗虽短小,但十分精致,荷池、泉眼、荷花、蜻蜓等意象交相呼应宛如一幅精彩绝伦的水墨画,诗的首句描写涓涓细流的泉水,从源头流出,却没有任何声响,一个“惜”字用的更加精妙,好像泉眼就像这细流的母亲一样,爱惜着这股细细的细流,怜惜的舍不得多流出一点,使泉眼变得灵动起来,变得有趣且富有人性;二句本写树阴在柔和的细风里,遮住水面,这是自然界极为平常的现象,可在诗人笔下,一个“爱”字就使景物活了起来,好像是树阴有意用他的阴凉庇着小池,避免小池的水因蒸发而干涸,这样就更加富有人情味;诗的最后两句,更是以更细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描写河池中的一朵荷花及停在荷花上的蜻蜓,一朵小小的.荷花正要跃跃欲试的冒出头来,显示出盎然的生命力和活力,但在这生长的嫩叶上,早就有一只蜻蜓停在上面,他似乎要抢在小荷的前面更早的享受春天、领略春光,“才露”、“早有”两词更是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稍纵即逝的景物。诗人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意趣的特定场景,把自然界极为平常的景物描写成联系紧密的、和谐的统一体,全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通俗晓畅,该诗正是“诚斋体”活法运用的代表之作。诚斋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将景物描写的惟妙惟肖,生动活泼。

结语

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杨万里不仅继承了江西诗派以往作诗中遣词造句的优良传统,他还在自己实际的诗歌创作中对诗歌进行了创新,运用独特的“活法”使诗歌“活”了起来,生动了起来,同样杨万里诗的“活法”艺术也使当时以形式主义为主流的、僵硬生涩的南宋诗风有了明显的改观,杨万里的“活法”是对诗法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同时对后世诗坛也起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篇2:杨万里的诗全集

关于杨万里的诗全集

杨万里的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诗不可估计的,留给我们丰富的精神财富。

1、《夜雨》

幽人睡正熟,不知江雨来。

惊风飒然起,声若山岳摧。

起坐不复寐,万感集老怀。

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

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

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

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

即今踰知命,已先十年衰。

不知後此者,壮心肯更回。

旧学日蔬芜,书册久尘埃。

圣处与天似,而我老相催。

坐念慨未已,东窗晨光开。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念奴娇》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

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

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

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

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

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

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4、《水调歌头》

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

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

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

酿作一杯春。泛以东篱菊,

寿以漆园椿。

对西风,吹鬓雪,炷香云。

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门。

看即金花紫诰,并举莆常两国,

册命太夫人。

三点台星上,一点老人星。

5、《忆秦娥》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

春归了。

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

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

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6、《好事近》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7、《偶成》

珍禽饮盆池,将扇扑窗户。

一声惊得飞,再声惊不去。

8、《寄陆务观》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9、《新柳》

辇路金丝半欲垂,外间玉爪未渠开。

上林柳色休多忆,更趁春风看一回。

10、《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11、《晚风》

晚风不许监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12、《晓出净慈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篇3:杨万里的诗

1、《舟中排闷》

江流一直还一曲,淮山一起还一伏。

江流不肯放人行,淮山只管留人宿。

老夫一出缘秋凉,半涂秋热难禁当。

却借楼船须流下,逆风五日殊未央。

老夫平生行此世,不自为政听天地。

只今未肯放归程,安知天意非奇事。

平生爱诵謪仙诗,百诵不熟良独痴。

舟中一日诵一首,诵得遍时应得归。

2、《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至》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踰灩澦到峨眉。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老夫蚤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

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

3、《梨》

挂冠大谷肯于时,飣坐风流特地奇。

骨里馨香衣不隔,胸中水雪齿偏知。

卖浆碎捣琼为汁,解甲方怜玉作肌。

老子醉来浑谢客,见渠倒屣只嫌迟。

4、《柳絮》

寒勒花迟却速残,暖将絮过忽吹还。

雪翻霁日光风急,球衮回廊曲榭闲。

万里云天皆去处,群飞踪迹恣中间。

道渠催得春阑著,春不缘渠独不阑。

5、《雨夜》

岁晚能无感,诗成只独哦。

萤光寒欲淡,秋雨暮偏多。

伴老贫无恙,留愁酒肯麽。

吟虫将落叶,为我拍还歌。

6、《泊平江百花洲》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7、《钓台》

钓石三千丈,将何作钓丝。

肯离山水窟,去作帝王师。

小范真同味,玄英也并祠。

老夫归已晚,莫遣客星知。

8、《听雨》

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

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9、《虞丞相挽词三首》

其一

负荷偏宜重,经纶别有源。

雪山真将相,赤壁弃乾坤。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

世无生仲达,好手未须论。

其二

保奭方为左,希文自请西。

不劳三尺剑,已办一丸泥。

已矣归黄壤,伤哉梦白鸡。

清风谁作诵,何石不天齐?

其三

一老堂堂日,诸贤得得来。

但令元气壮,患不寒尘开。

名大天难著,人亡首忍回。

东风好西去,吹泪到泉台。

10、《舟过谢潭三首》

其一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

其二

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

其三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篇4:杨万里的诗

1、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宋杨万里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宋杨万里

3、落红满路无人惜,踏作花泥透脚香—— 宋杨万里

4、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

5、大波一跳入半天,粉碎银山成雪片—— 宋杨万里

6、岭上芭蕉雪打死,霜雪打死还有心—— 宋杨万里

7、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宋杨万里

8、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宋杨万里

9、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拨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宋杨万里

10、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宋杨万里

1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

12、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宋杨万里

13、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14、精华在笔端,咫只匠心难—— 宋杨万里

篇5:杨万里的诗全集

1、《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客亦无来。

更无短计销长日,且遶栏干一百回。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水调歌头》

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

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

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

酿作一杯春。泛以东篱菊,

寿以漆园椿。

对西风,吹鬓雪,炷香云。

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门。

看即金花紫诰,并举莆常两国,

册命太夫人。

三点台星上,一点老人星。

4、《念奴娇》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

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

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

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

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

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

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5、《忆秦娥》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

春归了。

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

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

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6、《好事近》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7、《偶成》

珍禽饮盆池,将扇扑窗户。

一声惊得飞,再声惊不去。

8、《寄陆务观》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9、《新柳》

辇路金丝半欲垂,外间玉爪未渠开。

上林柳色休多忆,更趁春风看一回。

10、《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11、《晚风》

晚风不许监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12、《夜雨》

幽人睡正熟,不知江雨来。

惊风飒然起,声若山岳摧。

起坐不复寐,万感集老怀。

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

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

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

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

即今踰知命,已先十年衰。

不知後此者,壮心肯更回。

旧学日蔬芜,书册久尘埃。

圣处与天似,而我老相催。

坐念慨未已,东窗晨光开。

13、《武陵春》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着鵕鸃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14、《戏笔》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15、《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6、《新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7、《昭君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18、《春晴怀故园海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19、《明发房溪二首》

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

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

赏析

其一

(1)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答:“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2)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其二

(1)第一、二两句写出了路边梅花的什么特点?答:第一、二两句写出了路边梅花美好而寂寞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将梅花人格化了,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山梅寂寞开无主,多么希望有人欣赏啊!于是,她故意压枝条拂人脸面。这样,一个多情而又无人赏的幽谷佳人形象便展现出来。诗人借山梅表达自己能在官场发挥才干的希望。

杨万里的诗全集

杨万里的诗一年级

杨万里的诗选读

小学生学过杨万里的诗

杨万里写荷叶的诗

杨万里的诗有哪些?

杨万里的诗被称作什么

杨万里的诗闻莺

杨万里写的诗有哪些

杨万里写过的诗有哪些

杨万里诗的“活法”(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杨万里诗的“活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