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蜗角之战哲理故事(共含5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活力满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蜗角之战哲理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与齐国结成同盟。两国的君王都签了协议:互相帮助、共进共退,得天下后共分疆土。
可是没过多长时间,齐国违背了协议,背叛了魏国,这使魏王特别愤怒,要派刺客去刺杀背信弃义的齐王。魏国将军公孙衍听到刺杀齐王的消息,为魏国感到羞耻,就去进见魏王。
公孙衍说:“大王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王,却用一般老百姓复仇的办法刺杀齐王,这实在是太不光彩了,同时也说明魏国无能。我作为魏国的将军,愿意统率20万甲士,替大王攻打齐国。俘虏它的人民,牵来它的牛马,使齐王发怒,心火烧到后背,然后攻下他的国都。在亡国出逃的时候,鞭打齐王的后背,打断他的脊梁。”
魏王同意了公孙衍的建议。一场大战就要爆发了,可是相国惠施不主张同齐国开战。他请来贤士戴晋人劝说魏王。
戴晋人见到魏王后,对魏王说:“有一种小动物名叫蜗牛,大王您知道吗?”
魏王回答说:“是的,寡人当然知道。”
于是,戴晋人就给魏王讲了一个名为“蜗角之战”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家建立在蜗牛的左角上,叫做触氏国;还有一个国家建立在蜗牛的右角上,叫做蛮氏国。
这两个国家,为了争夺地盘,扩大领土,经常劳民伤财,发生流血战争。每次战争都要留下几万具尸体,受伤的、被俘的,更是不计其数。胜利的'一方,乘胜追击;失败的一方,拼命逃跑。胜利的一方往往要用十五天的时间,才能高奏凯歌,得胜还朝。
魏王听后说:“哎,这估计是你虚构的故事吧?”
戴晋人说:“不,这不是我虚构出来的,请让我为大王证实这些话吧,大王想想,上下四方会有止境吗?”
魏王说:“这还用说吗?当然无穷无尽了。”
戴晋人说:“大王您应该知道,驰骋想像到无穷无尽的天地之间,再回头想想所能到达的地方,不是小到可有可无的程度了吗?”
魏王不禁点头称是。
戴晋人说:“在能够到达的地方有个魏国,魏国有个大梁,大梁城里有个大王。大王和蜗角上的蛮氏有区别吗?”
魏王说:“没有区别。”
戴晋人告辞后,魏王情绪低落,若有所失,没过多久就取消了对齐国的讨伐战争。
人生哲理:讽刺了战国时期互相征战的不义战争,也说明各国君王同浩瀚的宇宙相比,极其渺小。
哲理故事: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
秦朝末年,天下纷乱,军阀为了不同的利益相互混战,其中,项羽的破釜沉舟巨鹿大战至今让人们引以传诵。
当时,赵王歇被秦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请求楚怀王救援。而秦军强大,几乎没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楚怀王封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先派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做先锋,渡过湾水,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率领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做饭的锅碗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部凿沉,连营帐都烧了,并对将士们说:“咱们这次打仗,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把秦兵打退。”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秦军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越打越勇。一个人抵得上十个秦兵,十个就可以抵上一百。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秦军首领王离,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被瓦解了。
哲理点拨: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凡事怕危险而畏首畏尾,则永无出人头地之日。唯有将自身的安全置之度外,勇于面对现实,方能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探马再次及时报告了曹操大军回撤的消息,只有一支大约五千人的军队在后面继续追赶,领头的将军据说是夏侯敦。
刘备心中一阵欣喜,毕竟身经百战,他略微思索,就想出了一个破敌的主意。他知道前面不远处有一座豫山,豫山右边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森林,名叫安林。两者之间的高坡,名叫博望坡,博望坡侧的道路极为狭窄,这样的地势,采用火攻可能会有效果。
他当即下令:“将辎重全部扔掉,甲胄扔掉一部分,轻装赶路。”
传令兵勒转马就走,刘备又赶忙叫住他:“就说本将军有破敌良策,敌兵很少,不足为惧。大家严格听从部曲号令,违令者立斩不赦。”
夏侯敦追上来的时候,只见满地的鼓吹、戈矛、甲胄、锣鼓等军中用具。他想,刘备这竖子虽然骁勇,但究竟统辖的是刘表拨给他的乌合之众,没有见惯阵仗。这次斩获刘备,我夏侯敦的威名恐怕要暴涨,刘备毕竟久负盛名,趁着这个战胜之威,得斩掉几个敢于笑话他的人。自从在初平四年征讨吕布时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以来,军中就一直有人称呼他为“盲夏侯”,据说连主公的儿子曹植和身边那些著名的文士们在邺城西园里一起谈笑时,也这么叫他,他只有干生气。治不了曹植,杀几个其他的人解气也是可以的,他最讨厌那些鼓唇摇舌的文人了,自己在前方打仗,他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嘴巴却比毒蛇还毒,他恨不能把他们杀个精光,或者干脆请求主公颁令,以后有人敢提到“盲夏侯”三个字,全部腰斩。这样的请求很奇怪,他想,但也许主公会破例答应。这天下就是由强者主宰的,只要主公愿意,颁布什么法令都可以。
博望坡之战
“夏侯将军,”李典劝道,“刘备久经战阵,狡猾多端,抛弃辎重甲胄,恐怕有诈,而且前面道路狭窄,草木幽深,万一有伏兵,我们就会全军覆没,不如先派探马察看一番,再作计较。”
夏侯敦不屑道:“李将军胆怯吗?刘备率领一群乌合之众,本想偷袭宛县,听见我们发兵,吓得转身就跑,哪里会有什么诈?你如果胆怯,就率步兵在后,我自率骑兵追击。”
李典摇头道:“主公派我辅佐将军,就是知道将军勇悍有余,却容易冲动,请将军三思。”
夏侯敦长笑道:“阵前勇悍,总强于胆怯。你不必说了。”他转身吩咐侍卫,“快去传令,随我来。”说着纵马提矛,向博望坡上奔去。两千马队跟着他,闪电般冲进了安林之中。
安林中一片静谧,夕阳照在豫山和安林之上,铺上了一层金光,到处是一片自然宁静的气氛。夏侯敦开始隐隐觉得有些不对,他想下令回师,又怕被李典笑话。再一想,刘备仅有三千人,就算有诡计,也未必能占多大便宜。正是犹豫不决之际,突然鼓声大震,数不清的旌旗从豫山上升了起来,紧接着,山上如梦幻一般,涌起了大队士卒,每个人手指都挽着强弩。这下夏侯敦再也无法安慰自己了,心里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还没来得及说话,突然只听见四面都是喊声,同时弓弦声乱糟糟地响成一片,乱箭如飞虻般从山上飞扑而下。
好在他身边的贴身侍卫手脚快,蜂拥而上,盾牌手像铁桶一样,围住了夏侯敦。夏侯敦强压住惊慌,大吼道:“刘备竖子,不过就是这点花招罢了,传令下去,向树林方向撤退,等他们箭矢射尽,我们围住山头,困死他们。”
安林笔直的树木密密麻麻,在林子里走路,随时都会撞上树,何况奔逃?在夏侯敦的命令下,曹军士卒们跌跌撞撞地纷纷跑向安林深处躲避,徒卒还好一些,骑兵尤其不适合在林间活动,不时有马匹被树林枝蔓绊倒,士卒从马上栽下。虽然离山头越远,箭矢离他们的距离也越远,但在林中奔驰的不便,更让曹军大为狼狈。
刘备的步兵强弩手分批伫立山坡之上,轮流向夏侯敦的马队射击。夏侯敦大吼道:“全部下马,盾牌手向前,挡住箭矢。弓弩手在后回射,长矛手殿后。”
他的话音刚落,安林的另一边突然呼的一声,一团团大火球从林子另一面滚来。霎时间,火光笼罩了曹兵。浓烟冲天而起,林子里不断响起士卒们的哀号
今天我读了《官渡之战》的故事,深深地为袁绍的兵败感到可惜,十万大军、粮草充足,却败给了当时实力不如他的曹操,仔细品读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要太骄傲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明白:为什么袁军那么强大,人力足,财力足,粮食也足,为什么被曹操这么一点点兵打败了呢?原来一切都是因为袁绍太骄傲了,不听大臣劝说,独自进攻,结果导致曹操胜利。而他失败的原因只有两个字--骄傲,要是他不那么骄傲,那天下还不一定是谁的呢,历史也有可能因此发生大变化。一切都是由于骄傲。
回想起来,我以前也有骄傲的时候,三年级下册的时候,期末考试成绩发布下来,我都不敢相信我自己的眼睛,天哪,99。5分,这可是我有史以来考的最高的一次分数了!于是我到处跟同学们炫耀,结果下学期期末考,我的语文分数只有可怜的90分,这时候,上学期被我嘲笑的小刘走过来,问:“你考几分啊,我考了95分!”我当时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早知道就别那么骄傲了。
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能成为明日更好的自己!
以前读书的时候对官渡之战的印象就是历史老师说的,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在三国时期,有三场这样的著名战役,其余两场分别为夷陵之战、赤壁之战。
我印象最深就是小学老师说的田丰的故事。
这是袁绍的其中一个谋士,在袁绍征战时曾提出计谋,被袁绍否决并且打入监狱。
当曹操大败袁绍时,监狱里的人告诉田丰,事实和田丰当初预计的一样时,认为田丰要被重用了。
田丰却很沮丧,因为田丰知道袁绍并不想表面的宽厚仁慈,反而会因此想杀了田丰以免被人取笑。
结果就和田丰预料的一样,逢纪趁机加害田丰,向袁绍进言,袁绍果然很快下令诛杀了田丰。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在于袁绍刚愎自用,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才能有限。
虽然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但是不懂得善用人才,对正直的、有远谋的意见不能采纳。
相反,曹操的兵力不足当时袁绍的十分之一,所有人都不看好曹操。
在战胜袁绍后,,曹操也在感叹,如果当初袁绍愿意听从田丰的计谋,那结果就可能是另外一个了。
官渡之战还有一个著名的小故事就是青梅煮酒。
董承受刘协指示和刘备密谋刺杀曹操,刘备答应了。
在一次与曹操进餐的时候,曹操不经意说天下英雄就只剩下你和我了,袁绍只是不入流的鼠辈。
刘备以为消息败露,手中的筷子吓得掉了落地。这事恰好响了一声雷。
刘备借机伪装成是怕雷声,所以才吓得掉了筷子。
曹操哈哈大笑,认为大丈夫岂会怕雷声?于是就认为刘备没有资格和他争夺天下,就放过了刘备。
曹操求贤若渴,许攸原来是袁绍的人,因为逮捕了许攸的家人后,许攸就怒而出逃,投奔曹操。
曹操是光着脚就出来迎接许攸。也就发生了一个著名的小故事。
许攸问曹操,粮食还剩下多少。曹操说一年。
许攸很生气,说你如果想赢就必须对我说实话。曹操又改口说只够半年。
许攸说,看来你并没有想要信任我,我要走了。曹操连忙拉住,在许攸耳边轻轻的说,勉强只够支撑一个月。
许攸这才点头,提出计谋,烧毁袁绍的粮食,不出三天,袁绍的军队就会不战而败。
★ 哲理故事感悟
★ 等价交换哲理故事
★ 哲理故事:平等
★ 哲理故事-长篇
★ 礼物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