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寒节气是几月几日(共含7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angw130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寒节气是几月几日
月05日,星期二,冬月廿二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季冬时节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由于气温很低,小麦、果树、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冻寒。
小寒是什么意思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小寒节气吃什么
1、小寒节气吃什么: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都暖乎乎。因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上来说,糯米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2、小寒节气吃什么: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更适合自己的体质。
3、小寒节气吃什么:羊肉
“小寒”时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候,人们很容易被风寒侵袭,抵御严寒最快速有效的办法不是一件棉衣,而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羊肉是温热食物中性价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点当归、山药、胡萝卜一起煮,加上大葱和生姜调味,建议每周吃一次,不但不会上火,还可以暖暖地过个冬天。
以“当归生姜”为主要原料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非常适合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较为严重的白领一族;而有严重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的人群,则适合进补“羊肾红参粥”,有益气壮阳的作用。
4、小寒节气吃什么:菜饭
小寒节气,老南京讲究吃菜饭,其来源估计与天冷进补有关系。所谓菜饭就是青菜和米饭一起翻炒,加入咸肉、香肠、火腿、板鸭丁。其中矮脚黄、板鸭都是南京的着名特产,极具南京特色。
这些在今日看似平常之物,过去则是家庭条件较富裕的人们才能享用的,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家是舍不得加肉的,会往菜饭里埋一勺猪油,那时候平时饭菜没有多少油水,因此“猪油拌饭”吃起来格外香。
5、小寒节气吃什么: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6、小寒节气吃什么:鸡汤
老南京还有逢“九”吃一只鸡、每天一个鸡蛋的进补习惯,所以小寒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鸡汤和鸡蛋。据说,鸡骨鸡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营养成分大多会溶入汤中,极易于人体吸收,是冬季补气补血的进补佳品,钙质也多。
母鸡炖汤,搭配点养生材料会更好。家里有什么就放点什么,红枣、莲子、枸杞、桂圆等等的,也可搭配香菇、山药、虫草花,或者干贝、海米都行,味道都鲜美平和。小火慢慢煲煮2-3个小时,然后将上面的油脂撇去,鸡去骨拆肉,直接吃喝,做火锅汤底,或者早晨用鸡汤煮面都不错的。
小寒节气是什么时候
2021年1月5日,11:23:17,星期二,冬月廿二
小寒,太阳到达黄经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小寒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冬至是北半球太阳光斜射最厉害的时候,太阳光的直射点虽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直射点仍然位于南半球,我国大部地区白天的热量收入还是顶不住夜间向外放热的散失,所以温度就会继续降低,直到收入和放出的热量趋于相等为止。这类似于一天中最高温度不是出现在中午而是在下午2点左右的原因。
小寒是什么意思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小寒节气风俗
1、喝腊八粥
腊八节一般是在小寒和大寒的两个节气之间,所以有了小寒和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吃腊八粥最初是为了庆祝丰收,一直流传到现在。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0:“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2、南京:吃菜饭
古代的时候,南京人对小寒有一些重视,但随着时代的不断改变,现已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的时候,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其实是不一样的,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而且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以和腊八粥相媲美。
3、熬膏方
到了小寒时节的时候,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的时候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4、羊肉汤
很多人平常的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些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的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的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的时候,那么很多人就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小寒是几月几日
公历:201月5日
阴历:农历丙申年,辛丑月,壬辰日(腊月初八)
小 寒
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小寒节气
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g”,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大寒。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小寒时节谚语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但寒冷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这往往预示大寒要冷,广西群众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谚语。
根据小寒的冷暖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不少。如“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等。
根据小寒节气阴雨(雪)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有:“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
群众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了小寒大寒与小暑大暑的天气对应关系。如湖南省的“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山东省的“小寒无雨,小暑必旱”等。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年小寒是几月几日
2.2017年小寒是哪一天
3.2017大寒节气是几月几日
4.数九天气是从那算起的
5.大雪节气介绍(英文)
6.大寒是什么意思 大寒节气的简介
7.小寒时节谚语大全
20小寒是1月6日,农历十一月(大)廿七,星期三。
小寒是什么意思及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养生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食物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猪肝、猪肚、火腿、狗肉、鸡肉、羊乳、鹅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淡菜、蚶、酒等。特别要提出的是,小寒时节正是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
01月05日星期二
小寒节气:
寒未深,雪未大
每年公历1月5日至1月7日之间,太阳位代到达黄经285度,为小寒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因小寒后几日才是冬季最冷的三九天气,又因小寒与夏季的小署相对应,故名“小”而“寒”。
小寒十五天又分为三候,古时专门有物候谚语:“一候雁北向,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鸣”。谚语以禽类的栖息变化,来对应小寒节气的气象变化。“一候雁北向”,古人认为候鸟中的雁,习性是顺阳气而迁移的,此时阳气已动,因此,雁就开始自南而北,飞回故乡;“二候鹊始巢”,鹊就是喜鹊,鹊喜,‘口性,二候时,喜鹊感到阳气异动,便开始搭窝筑巢,准备孕育第二代;“三候锥始雄”,雄是鸣叫的意思,到此时,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因而发出长长鸣叫。
按农历月份排列,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倒数第二个节气,但按公历来,它又是每年第一个节气。小寒前后,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及寒潮冷锋,频频浸袭中原大地,气候十分恶劣。谚语说“热在只伏,冷在三九”,而这个“只九”。就居于小寒节气之间。1月此在许多地方,许多年份,小寒节气远比人寒节气还要冷。冷到f}·么地步,谚语有最好的描述“街上走走,金钱丢手”。连钱都拿不住了。其冷可知。
小寒气候
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1975年冬,气温最低的节气竟是大雪。
在北方,如北京,小寒的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我国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0℃以毛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真是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45度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以下,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
我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南方地区冬暖显著,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不多见。
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吃;华南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生产,也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橘,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5℃,华南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
大寒是什么意思?
大寒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月20日或21日,一般是我国气候最冷的时候。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大寒天气怎么样?
雨雪、大风、低温
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大寒节气的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
雨量增加、防寒防冻
常年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
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这时期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相当冷时期,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大寒过后还会冷
大寒过后温度还会下降。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四个节气,也是冬天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温度到达了全年的最低时期,北方地区常常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而南方地区也已经进入了全年温度最低的时候了。
大寒节气有哪些谚语?
1、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解析: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2、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解析: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3、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
解析:“大寒”当天的天气曾经是农业的重要指标。只要这一天吹起北风,并且让天气变得寒冷,就表示来年会丰收,相反,如果这一天是吹南风而且天气暖和,则代表来年作物会歉收;如果遇到当天下起雨来,来年的天气就可能会不太正常,进而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4、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大寒节气当天,如果是刮南风,换句话说就是大寒节气当天比较的暖和,那么在正月份的时候就很寒冷,就连农村所养的土狗都因为天气寒冷而不愿意出门。农村的老人都说,在过年的时候冷不冷,只需看大寒节气当天暖不暖就知道了。如果大寒当天比较暖和,则在春节期间会比较寒冷。在农村里还有很多类似的农谚,比如“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等,这些农谚都表明了,如果在大寒节气的天气暖湿,那在阳历二三月份的时候会出现低温阴雨的天气,而这显然对春耕是不利的。
5、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大寒、小寒节气的时候,天气如果比较寒冷,那就表示在来年开春之后,天气升温比较早。虽然用现代的科学解释不清楚,但这也是农谚的厉害之处,其都是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小寒、大寒比较寒冷,来年的收成也往往不错,反之小寒大寒不冷,那来年收成就会受影响,有农谚“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6、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这是在湖南地区流传的一句农谚,其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其意思是说在小寒和大寒节气期间,如果没有降一场雪,那表示在来年小暑、大暑节气期间,降水会比较少,极有可能出现很严重的旱情。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现在南方降雪很少了,所以这句农谚的准确性也不太高了。
7、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意思很简单,是说小寒没有大寒节气的时候天气寒冷,而到了大寒节气之后,天气也就开始回暖了。大寒作为24节气中最后一个,其后面就是立春了。根据农谚“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来看,大寒节气在四九期间,过完也就是五九了,老话说“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头”,立春一般是在五九最后一天,或者是六九第一天,所以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慢慢变暖和了。根据往年的气象资料来看,一般到了2月中旬,暖和天气增多,只是时而出现一些阴冷低温天,等到3月中旬也就开始真正暖和起来了。
大寒节气有哪些谚语?
1、大寒大寒,防风御寒
2、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3、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4、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5、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6、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7、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8、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9、小寒不寒寒大寒
10、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
大寒节气期间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
2016大寒时间:2016年1月20日 23:27 - 2016年2月4日 17:46
2016大寒是几月几日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2016大寒阴历:农历 2015年十二月十一
大寒节气由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
大寒节气习俗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