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叫你一声宝贝,生日快乐散文(共含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gdhgh”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叫你一声宝贝,生日快乐散文
叫你一声宝贝,生日快乐散文
谨以此文,送给我的宝贝侄女——艳玲。在你的生日即将到来的这个日子里,姑姑祝我最亲爱的大宝贝:生日快乐!岁岁平安!幸福永远!
————题记!
一直忙忙碌碌于生活与工作中,差点再次错过你的生日,如果我没记错,你的生日,应该是这个周六吧。凝眸着桌面上的台历,这个美丽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唯恐因为月底紧张的工作再一次把你的生日遗忘,所以提前为你写下这些淡淡的文字,只想真诚的跟你说声:艳玲,我亲爱的宝贝,生日快乐!
弹指一挥间,当年那个身穿小布衣,头发散乱的黄毛丫头,如今成长为一位亭亭玉立,娉婷婀娜的大姑娘,从“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一个小女生,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学历的大学生。然而,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在我的记忆中,你,还一如当年那个总是跟着我屁股后面转的黄毛丫头,在我心里,永远是那个没长大的小女孩儿。
听,微微的'夜风细碎地吹拂着你成长的那条小路;看,弯弯地月亮多像你那张漂亮圆圆的脸。宝贝,从你“呱呱”落地,姑姑在襁褓里便看到了那个满脸胎发,一脸湿漉的你。你的到来,让初为人父人母你的爸妈脸上,总是荡起一波又一波幸福的光晕,让这个第一次做姑姑的我,高兴得好几天睡不安稳。
你出生在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这个季节。不过,你出生的那天,没有下雪,你是从明媚的阳光中降临而来的。当你妈妈经过一天一夜的疼痛后,终于把你平安带到了这个尘世。那一刻,你注定就是一位阳光女孩儿;当你爸爸把你从血糊糊的胎盘里剥落出来,小心翼翼把你捧在手上,揣在怀里。从此,你就成为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奶掌心里的那枚明珠。
依稀记得,那时的我,还在上学。有一天放学回家(也就是十二年前的今天),听你的么奶奶(我的母亲)跟我说,町兰,你嫂子生了,生个漂亮的闺女。我高兴得合不扰嘴,赶紧丢下书包,拔腿往你家跑去。跑到你妈妈生你的房门口时,我只能巴着眼睛站在门品静静地凝望,凝望躺在被褥中跟你妈妈一起睡觉的你。那眼睛里,分明有几丝懦弱,又有几丝惊喜。
老家的风俗,一般刚生完小孩子的房间,生人都不能进去,怕口袋里带有废铁废铜或者钥匙,把好不容易发出来的母乳带走了。所以在你么奶奶的再三叮嘱下,我就只能在门口远远地观望着你。或许你知道姑姑在门口站得太累了,没多久,你便“哇哇”地大哭起来。
我吓得慌忙跑去厨房,拼命叫着你的奶奶(我的大伯母),伯母,快点,宝宝哭了,宝宝哭了。因为你妈妈产下你后,身体一直很虚弱。所以奶奶跌跌撞撞走进你的被褥,把你抱到门口,扒开包裹着你的襁褓让我瞧,还一叠连声说,不哭不哭,姑姑放学看小宝贝来了。
我就那样一脸好奇地看着襁褓中呱呱哭泣的你,用手指轻轻拔弄着你那湿漉漉的小脸蛋。那毛茸茸的脸庞上,镶嵌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那样子,真是可爱极了。好想伸手抱抱你,可奶奶害怕我抱不动,只让我看了一会儿便放到床上去了。恋恋不舍地转身回到了家,我告诉你的么奶奶说:“妈妈,伯母家的小可爱好乖,以后每天放学我都去看她,好吗?”你的么奶奶跟我说:“行啊,等她满月了,天天绑到你背上,让你背个够。”
后来,每天放学回家,我总是会偷偷地跑到你们家的房门口看你一眼,然后才开始回家写作业。日子一天天辗转,终于挨到你满月了。那天一大早,好象是星期天,我没去学校念书,吃完早饭就跑到你家去了。你妈妈用一根长长的红色布绑带把你绑到我背上。我欣喜若狂背着你在堂屋里转了几个圈,虽然有点吃力,可我却开心得笑个不停。你张着四肢,扭动着小脑袋,在我背上安静地睡了一个香甜的大觉。
从这以后,只要有一点时间,我便在你家跟你一起玩,不是背着你,就是抱着你。从小你长得眉目清秀,只要碰触到你脸颊边的两小酒窝,你都会“咯咯”地笑个不停。不管在哪里,只要看到我,你都会扑腾着两只小手让我抱。你的童年,有姑姑伴你成长的烙印;姑姑的青春,你伴着姑姑一起见证。
还记得吗?宝贝,如今大人孩子唤你的乳名——-艳玲,都是姑姑帮你起的。
日子如水般地流逝着,后来你妈妈有了弟弟,我一如当年对你一样,背着弟弟长大。你们俩姐弟,是姑姑一辈子最最疼爱的宝贝。你们的成长,姑姑可是倾尽所有。小时候家里穷,只要有好吃的,有好玩的,总少不了你跟弟弟一份。对待你们,就象对我现在自己的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宝贝,虽然我不是你的父母,可是姑姑把你们一直当作是自己的孩子。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你日渐长大,姑姑也告别了懵懵懂懂的青春,辍学以后,姑姑便随着南下的人流,独自人一人在外漂泊,对你们的关心与照顾日渐减少。但对你们的爱,一刻也没有停止。亦如现在,我还一如当年地爱着你,爱着你们。我的宝贝们,你们永远是姑姑这一辈子最亲的挂念,永远是我最疼爱的宝贝。
再后来,姑姑出嫁了,有了属于自己的家,长年再外漂泊,你们再也很少见到姑姑,我们的联系也婉转少了许多。再见你,是的暑假,高考结束的你,如愿以偿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你相约带着我的女儿,你的馨儿妹妹到姑姑所在的这座城市打暑假工。当我跟你姑父去车站接你们的时候,那些年依稀的记忆在我脑海铺天盖地地袭来。当年那个若我女儿般大小的姑娘如今成长亭亭玉立的女生,搂着你跟妹妹,姑姑泪如泉涌。
一个暑期,姑姑在幸福甜蜜中度了过来。白天,你跟姑姑工作在同一城市;晚上下班回家,你跟姑姑一起买菜做饭;晚上睡觉,你跟姑姑,还有妹妹睡到同一张床上。我象个孩子般地跟你们一起玩耍,嬉戏,捉迷藏,那段日子,是姑姑一生中最难磨灭的印记;那段日子,是姑姑这些年记忆最深刻的天伦之乐。
年前,因为姑姑家喜迁新房,你跟奶奶还有你的爸爸妈妈、弟弟弟媳为姑姑见证了一次隆重的乔迁之喜。那一天,你在姑姑家帮姑姑忙里忙外,端茶倒水,招呼络绎不绝来往的客人。谢谢你,我亲爱的宝贝,我疼爱的娘家人,你们对我的关心与照顾我会一辈子铭记于心底。相信我,以后的日子我会慢慢来回报你,回报你们。
值此这个你的生日即将来临之际,从没为你写过文字的姑姑,将这些年对你所有爱,凝聚成一腔满满的祝福:艳玲,叫你一声宝贝,祝你生日快乐,健康幸福!记得,在外求学的你,学会照顾自己,懂得洁身自好,天寒记得添衣保暖,做姑姑眼里永远乖巧懂事的乖乖女。
嫂子,让我叫你一声亲娘散文
嫂子是哥哥的妻子,三十几年来,我一直把她看作母亲。
哥哥却不是亲哥哥,而是没有一点血缘姻亲的两性旁人。只是按乡亲辈,我该叫他一声哥哥。
我六岁那年,母亲得了不治之症,弥留之际,把幼小的儿女托付给邻里亲如骨肉的兄嫂。从此,兄嫂把三个没有娘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儿一样照料,他们家儿女有的,我们兄妹必也有份。
每年过年,嫂子必定打发哥哥送来过年的东西:几斤肉,一捆粉条,几块煎好的豆腐。这些东西对那时的农家新年来说,已经算是丰厚的了。那是,我的父亲是无力承办的。为母亲治病欠下的债,一直到我们长大才还清的。
而我喜欢的,是过年时的新衣服,新鞋子。嫂子是我们村里有名的巧手,她自己剪裁,自己缝制,过年穿出来,小伙伴们没有不眼馋的。有时嫂子自己用彩线织成的小方格粗布,有时在村里的供销社扯几尺花洋布。嫂子做的衣服很合身,不像别人做的,肥肥大大,只为能多穿几年。嫂子说反正我穿小了可以给妹妹穿。尤其是那小花绒的棉鞋,暖和又舒服,比市面上卖的都好看。一直到现在,我都非常留恋。
从小到大,我们兄妹从来没像别人家没娘的孩子穿的破破烂烂,更别提我们过年时的新衣服有多么新了。而且,一直以来,连布料都是嫂子拿出来的。那时,父亲连喂饱几张小嘴都是很艰难的。
那时年岁小,没想过嫂子一年做那么多活儿,要耗费多大精力。白天她要去队上挣工分,所有的活儿得晚上做。而她自己也有三个儿女,还有一个不太会做针线活儿的`妯娌。妯娌家也有两个孩子。现在想起来,真不知道嫂子有没有睡过一个整宿觉,更无法统计她那双手到底做过多少活计。
多少年来,父亲不止一次的嘱咐,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你哥哥你嫂子,以后不孝顺我也得孝顺他们,好人哪!其实,根本不用父亲的嘱咐,这么多年来,我早已把嫂子当作了亲娘。更难忘当年母亲病重时,嫂子不止一次地输血给母亲。忘不了那年我得阑尾炎输液,嫂子打发她的大女儿一直守了我整整七天,并提来了一篮子鸡蛋,不知嫂子积攒了多少天。
逢年过节,我领孩子们回娘家,总要到嫂子家去的。我把那儿当作自己的家,就连嫂子家的媳妇也把我当作是嫁出去的闺女,每次我一进家,她就会说:“姐姐回来了,我去买肉,晌午包饺子。”她知道我爱吃饺子。
说起两家的称呼,是有些混乱。按说我的孩子们该叫他们一声妗子才对,可我总觉得别扭,因为从我心里面早已把兄嫂当作了自己的父母。所以孩子们一学说话,我就让他们管嫂子叫姥姥。
说句心里话,回嫂子这边的家,比回父亲那边感觉还好。娘家没娘,没有那一份温馨与热闹。所以回娘家时,我更愿回嫂子家。
嫂子,有句话,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不好意思说出口。真的,嫂子,让我叫你一声--亲娘!
乌志哥,让我再叫你一声哥散文
前段时间,惊悉乌志哥在上海辞世,噩耗传来,让我不禁愕然。真不敢相信,一个热情爽朗之人,一个天底下难得的好人,竟然会如此轻易的离去。
想起认识他以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不觉触动笔端,总想记下点什么。
十岁那年,我和父亲到吉水堂姐家里做客,吃过早饭,我们父子二人就抄近路步行回家。我们走过葛山,越过将军山,快到施家边的时候,我又渴又累,实在是走不动了,父亲说,再坚持会儿,我们到乌志哥那里去休息会再走。我们来到施家边供销社门口,一个大约四十出头的男人热情地迎了过来。仔细看时,却见他身材结实硬朗,一副四方脸白里透红,短寸平头乌黑发亮,满脸带着微笑。他老远就向着我父亲喊了一声“店叔公”,几乎同时父亲也叫了一声“乌志”。原来他就是父亲常常提起的“乌志哥”。乌志本名叫庄经志,是我的本家族人(都是广东揭西上砂庄氏后裔),他比我的父亲还大几岁,但论起辈分来却比我还低一辈,为了尊重,我就叫他“乌志哥”。
乌志哥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住处,又是泡茶,又是做饭,甚至还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询问我的学习情况。他那标准的揭西客家方言,又风趣,又幽默,逗得我哈哈大笑。我家居住地邱陂乡那边的客家话倾向于五华口音(我妈就是五华客家人),结果我的揭西客家话说得也就不那么地道,有点走调了,志哥喜欢学我说话,弄得我很不好意思。然后他又很严肃的说,一个人不管到了哪里,家乡祖宗不可忘,而最不可忘的,就是家乡话。他说了很多,我却似懂非懂,只顾点头称是。
后来,我就经常看见他了,因为他常来我家这边学习一种占卜之术。
我家临村有个剃头匠,我们叫他胡贵伯,剃头手艺如何我记不太清楚了,但“卜童子”(一种卜问鬼神的方法)的技巧却是远近皆知。据说他神体附身,能够卜神问鬼,许多乡人家里有大灾小难都卜问于他,甚是灵验。我的父亲和志哥都笃信这种卜术,于是我家也就成了据点,只要哪家有不顺心的事情,或者牛走丢了,或者老人孩子生病了,或者做事情遇到麻烦了,他们都会到我家会聚,卜上一卦,问个吉凶。志哥和我的父亲一左一右,就好像两个大护法,我的父亲帮着做记录,乌志哥就专门烧草纸和倒茶水。我看他一边撕开草纸一边烧,那种严肃,那种认真,那种虔诚,似乎他烧去的是别人的痛苦,迎来的是自己的新生。胡贵伯“卜童子”就像唱客家山歌,婉转曲折,优美动听,据说神灵要说的话就是通过他的口传唱出来的。我总是怀疑他是否真的看见了鬼神,然而我又不敢多问,生怕他们又说出“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话来。只是听大人们说,啊,太神奇了,太灵验了,就像真的一般。听乡人们讲,确实有好多灾病被他们治好了,特别是一些小孩子受了惊吓,他们如此这般一弄,第二天果真就好了。为了帮助乡人解除痛苦,他们往往不辞辛劳,熬到半夜,却从来不收别人一分钱。那时候,乌志哥在葛山供销社上班,距离我家很远,为了占卜行善,常常踏着星光而来,披着晨雾而去,那双陈旧的黄军靴不知磨破了多少回。
听我的父亲说,乌志哥原来有个好工作,他曾经是个列车乘警,可是为了家庭的安定和孩子的前程,他毅然要求转业,到地方供销社当个普通售货员。
82年,我在吉水中学读高中。有一天,我在教学大楼边上玩,突然看见学校大门口站着一个人,手里拿着个大茶缸,看起来好像是乌志哥。他来学校干什么呢?我觉得奇怪,就走了过去。原来他是在等女儿,是来给女儿送菜的。接着便看见初中部那边跑过来一个漂亮的女孩,洋溢着青春的笑脸上似乎含有乌志哥的印记,女孩接过那个装菜的大茶缸,和乌志哥还说了几句悄悄话,就欢快的蹦进了教室。后来好多次,我都碰到他送菜送衣,但他每次都是站在学校大门口等待。我问为什么不直接送到教室去,他总是笑着说,要女儿自己过来拿,送到教室不太妥当。女儿与前妻生活,为了改善她的学习生活条件,他买纸买笔,送菜送衣,冬去春来,从不间断。如山的父爱,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乌志哥满怀爱心,同时也是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爱打抱不平,每见身边不平之事,说到恶人恶事,就怒目圆睁,手指关节嘎嘎作响,牙齿也咬得吱吱有声,那寸短之发更是根根竖起,令人生畏。而正因如此,他经常不被别人所理解,说他性格怪异,说他难于合群,有时甚至因此而得罪人,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羁绊。他后来被调到吉水麻纺厂工作,就常常受到排挤和刁难。我曾经到麻纺厂探望几次,每当说到现实中的不公,他就怒发冲冠,两眼射出刺人的寒光。而现实中不平之事太多,怒过之后,更多的还是无奈。
退休后,他随儿子到上海颐养天年,但乐善好施,济贫济弱的性格却依然不改。93年暑假,我到深圳探亲,在龙华他堂弟家里巧遇。原来,他通过自学掌握了些草药偏方之类,会治一些疑难杂症,虽已花甲之年,却常常上山采药,亲自泡制,然后坐着飞机往返于深沪之间,帮助民间那些需要的患者,济人危困,乐此不彼。深圳是个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高楼林立,歌舞升平,然而窗口城市也并非什么地方都可以做窗口,那里也有许多平民窟,也有许多失业者,也有许多贫困的.打工族,他们的伤痛病苦还享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他们还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好心的乌志哥,携带他的草药,走家串户,成了医治病痛的天使。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似乎总想用自己一双平凡之手抚平人间之疮痍。然世间之苦难多矣,又岂是他一双凡手所能抚平?
去年春上,他曾回家小住两天,我陪同一起到乌江渔梁他的家里。这时的他虽年近八旬,寸短平头早已花白,而那副四方脸却依然白里透红,那双大眼睛更加锐利,似乎能洞察世间一切。他一点也不显得老态,走村串巷,步履轻松,胜过年轻人。他还是那么健谈,话锋机智而锐利,就和年轻时一样。而好善乐施,为人祈福的性格也一点没变。
不意这次见面竟成永诀,唉,人世间之变化何其快也!
如今,斯人已逝,一切都化作了永恒的记忆。他的仙逝,让世间又少了一个热情慷慨、乐善好施的好人,少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少了一双欲抚平人间疮痍而不得的平凡之手。然他的善心善德,将在乡里得到更为广泛的播扬。
20XX.12.23
就让我也随大家叫你一声姐姐吧散文
叶落东南梦合欢,犹言独自莫凭栏。
湖中未必沉西子,海底如何窃玉盘。
但见神舟才二度,可知锦瑟已无端。
蟾宫再别纷飞雪,始觉人间是广寒。
是的,为遵你生前之嘱,迄今为止,我只曾不道名姓,唯将千言万语勉为化入上面的诗中,并略隐你的生平在内。
我知道,写此文,绝对要有重温痛不欲生之滋味的勇气。
是你,曾一直热忱地给了我追求真情的鼓励,那是最无私的祝福。如今,虽不敢说已然得到,但却知道,我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正是吾爱,给了我下笔的勇气。
吾爱是我此生最好的缘分,而你是我今世最大的福分。
尊重你的遗愿,我不是要写悼文,而是由衷地想表达对你的感激。
无论,你魂留人间,身在天国。
曾经,你的离去,让我不能再感觉到任何美好,以致不愿再有私人的爱。除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此生,是你第一个让我感到过撕心裂肺的痛。那一刻,我浑然意识不到天地的存在。恍惚之间,便已失去对这繁华尘世的依恋,因为我实在怕自己再以任何形式爱上的美好,会重复如此无尽的短暂。我宁信人间不复存在,也不愿是你已不在人间。
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香消玉殒后,很多人为之葬花于流水,而我没有花可献给你,因为这世间没有一朵花美能及你。惟有在心底,重温与沉迷于曾经并已化成永恒的默契。你知道的,似我这样的人,其实早该同海子那般,告别自己不稀罕再进入的时代。然我明白,此绝非你所愿,我虽不成器,但依然要,心不负你。
你因何离开这失去你将黯然太多的人间,没有给大家答案。尽管我是少有的幸得与你亲近者,也不清楚,其实这已不重要。你让大家不要为你写悼文,是不想我们再一次伤痛,博爱犹如生前。
生前,你总是那么爱我们,并鼓励我们勇敢地去爱。可叹世上,谁能似你一般对每一个人都真诚如斯?吾爱不禁为之惋惜道,太美的东西总不长久。很多时候的确如此。但我想,不能长久的是躯体,而你已像诗一样永远活在了大家心中,与月同恒。
回想当初,我们一起写诗发文,互相切磋。你视我为一字之师,我将你视作如你网名一样美好的佳人。诚然,我们是十分纯洁的交情,而也会被网友拿来打趣。你是那么的洒脱开朗,在文字中活出了真正的自己。至于生老病死非人力所能左右,我知道,你不说,是始终想把最美好的自己留给大家。
你能赢得那么多可谓到了不计其数之人的爱,完全是你用真情交心来的。而在骨子里,我们都有着最彻底莫名的痴迷。你可以全然不倦地回复每一个人的评论与留言,生生独力带火了网上的一片情感天地,却仍不曾放弃寻觅,能彻底地懂得你。我珍藏着同你的记忆,却做了一件你必以为痴且懂得其故的事。虽深知你素来都不在乎格式韵律,我却耗费所谓最宝贵的时间,执著地独自校订完了全四十卷的钦定词谱,近乎是完成了一件痴人说梦的.事。有诗友说我此举件功德无量,其实我的初衷根本没多么高尚,这只是我以另一种形式,在与天国的你沟通。
相信默契犹存,即使阴阳相隔。你想必是会心地嗔道,这家伙还是故意与我针锋相对地固执着,真是唯恐我会忘了他不成!
我不太喜欢凑热闹,但习惯于在小圈子里活跃,所以去某地完全是因为你,亦唯你总会在我冷清的博客里留下殷勤的足迹。也曾对吾爱戏言,如果当初我够八卦与你多调调情的话,一定可以让自己也大大出名。可我们都知道,这不是我的性格。因为于我而言,你的垂青远胜过世间的任何虚荣,尽管这从始至终都与爱情无关。然而,依然真情无价。所以,我希望看到此文的读者也不必去猜你是谁。
你的声音,简直如梦一般的美妙,曾经能够听到,就是你对我最大的成全。同你交往的日子里,对一切都不会有“绝望”二字,而你在走前,依然要我们永怀希望。你与我们彼此的不舍,都非穷尽所有文字能言。堪可告慰你的是,我如今总算,可以也不辜负你对大家的遗愿,因为我终于并已经勇敢地去爱着一个人了。
写下此文,非为祭奠,而是接受和感激你的祝愿。就让所有的美好和怀念永埋心间,我,我们都会如你祝福的那样勇敢地去寻找自己的真爱,不离不弃地与之相爱!
最后,依然不哭。我只想,莫问谁年长,就让我也随真心爱着你的大家,也代吾爱,最亲切地叫你一声:“姐姐!”
★ 一声叹息散文
★ 宝贝优秀散文
★ 生日快乐经典散文
★ 生日快乐的散文
★ 祖国生日快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