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彩虹吸蜜鹦鹉的简介 彩虹吸蜜鹦鹉的产地(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风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彩虹吸蜜鹦鹉的简介 彩虹吸蜜鹦鹉的产地
彩虹吸蜜鹦鹉的简介
彩虹吸蜜鹦鹉(学名:Trichoglossushaematodus)共有21个亚种,体长25-30厘米,羽色鲜艳。体重120-130克。嘴为桔红色,脚为蓝灰色。头顶、下颌及脸颊部为深蓝色。枕部和颈上部有紫褐色和黄绿色的环带。背部、翅膀和尾羽为绿色。胸部为红色,并具有黑色的带状块斑,腹部、两胁为暗绿色,并有红色横斑,尾下覆羽为黄色。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常成群啁啾尖叫,叫声嘈杂。栖息在低地森林、开阔林地和公园中,以花粉和花蜜为食,也吃种子、果实和昆虫。成对或集群活动。活泼好动,从一个树丛飞到另一个树丛。飞行呈直线,速度快。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
彩虹吸蜜鹦鹉体长25-30厘米,体重120-130克。羽色鲜艳,随亚种分布而不同,嘴为桔红色,脚为蓝灰色。头顶、下颌及脸颊部为深蓝色。枕部和颈上部有紫褐色和黄绿色的环带。背部、翅膀和尾羽为绿色。胸部为红色,并具有黑色的带状块斑,腹部、两胁为暗绿色,并有红色横斑,尾下覆羽为黄色。
彩虹吸蜜鹦鹉的产地
彩虹吸蜜鹦鹉栖息于针叶林、阔叶林、温带树林、雨林、稀树森林、林缘。低地森林、公园和庭院等地。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尼,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东帝汶,瓦努阿图。
彩虹吸蜜鹦鹉不迁徙,多成对或集群活动,活泼好动,叫声嘈杂。飞行呈直线,速度快。主要食物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芽、花蜜等为食,特别是苹果、梨以及刚灌浆而未成熟的玉米、高粱等,偶尔也吃一些昆虫。与此相适应的是,它的肌胃也比较小,而且非肌肉质。到了开花季节,彩虹吸蜜鹦鹉便从这一个树丛飞到另一个树丛,从这一个地区飞到另一个地区,能够象生活在南美洲的蜂鸟那样传播花粉。它的舌尖部布满了刷子状的突起,完全适应吸食花粉、花蜜及柔软多汁的果实的生活。为了寻找食物,往往长途跋涉,有时也会光临人家附近的果树或花园中采取花蜜。
彩虹吸蜜鹦鹉在野外生活多数是成对或集群活动的,人工饲养的话也需要注意不要破坏他们本身的生活习性。彩虹吸蜜鹦鹉活泼好动,叫声嘈杂,为了能够找寻食物,他们也会去果树或花园中采取花蜜为食。
作为宠物鸟,彩虹吸蜜鹦鹉是相当受欢迎和普遍的吸蜜鹦鹉,彩虹吸蜜生性非常活泼爱玩,不仅需要比较宽广的空间,一成不变缺乏刺激的生活也会让它们觉得索然无味,因此饲主最好准备一个足够的空间,在摆上许多它们喜欢的玩具(例如铃铛),让好动的鹦鹉不至于感觉无聊。
彩虹吸蜜鹦鹉非常聪明,学习能力相当强,很容易就能够学会许多小把戏或是小技巧,语言能力不错,很快便能够学习些字汇和句子,也能够了解饲主的指令,是非常灵巧聪慧的宠物鸟;彩虹吸蜜对饲主相当忠诚,手养的幼鸟个性相当温驯友善,会接纳家庭中的任何成员,即使是陌生人也可以和他们互动的很好,成年的鸟大部分都会有仅认一位饲主的倾向,因此在幼鸟时期多让他们接触不同的家族成员,学习社会化便相当重要。
吸蜜鹦鹉顾名思义是靠过时、吸蜜为食的,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彩虹吸蜜鹦鹉的饲养会比较麻烦一点,鸟友们可以喂食果实、柏树籽,偶尔也可以喂食昆虫、面包虫为食。
彩虹吸蜜鹦鹉饲养较为困难。它们的嘴较为尖硬,喜欢啃咬,善于攀缘。饲养笼具应选用金属笼,笼具大小为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50厘米。也可用金属栖架饲养,栖杠宜用硬木或金属杆制作,食水罐用瓷制品或金属制品为宜。要特别注意卫生,食罐、水罐每天要清洗,笼子的沙土每周更换1~2次,室内和笼具要经常消毒。
彩虹吸蜜鹦鹉的价格
吸蜜鹦鹉价格一般是1000~人民币不等,颜色鲜艳且活泼好动,互动性强,饲养简单,只是初期(幼鸟期)饲养时需要喂养专门的吸蜜鹦鹉奶粉(真是那个贵啊),后期(成鸟)要多吃些什么滋养丸啥啥的,贵碍此鹦鹉超爱吃水果(苹果、梨),但切记不能让它吃太多,会腹泄的,水果可以作为训练时的奖励。个人认为养吸蜜最好用站架,便于观赏,也便于各种训练与互动。至于训练,我认为倒是不必要,吸密傻傻的(在养了那么多后的无力感),不过训练最基本的“No”,“yes”、趴手、叼小东西倒也是可以的。这我就不用多说了,网上的方法有很多。彩虹吸蜜鹦鹉观赏性强,宠物性好,粘人,适合初养,且爱干净,不会喷屎,但叫声嘈杂,不分时刻,这点要注意。
作为宠物鸟,彩虹吸蜜鹦鹉是相当受欢迎和普遍的吸蜜鹦鹉,彩虹吸蜜生性非常活泼爱玩,不仅需要比较宽广的空间,一成不变缺乏刺激的生活也会让它们觉得索然无味,因此饲主最好准备一个足够的空间,在摆上许多它们喜欢的玩具(例如铃铛),让好动的鹦鹉不至于感觉无聊。
红色吸蜜鹦鹉产地 红色吸蜜鹦鹉简介
红色吸蜜鹦鹉简介
红色吸蜜鹦鹉(学名:Eosbornea)有2个亚种,羽色鲜艳,头部和颈部完全红色,飞羽为黑色和蓝色,耳羽有时覆盖蓝色,虹膜褐色。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也吃昆虫。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活动于潮湿的原始森林、红树林沼泽区、近海岸的林地和椰子种植园。成对或集小群活动,偶尔聚集50只以上的大群。分布于印尼诸岛和布鲁岛。
红色吸蜜鹦鹉身长28~31厘米,体重170克,寿命。是Eos属的吸蜜鹦鹉中黑色和蓝色斑点最少的种类。成鸟头部和颈部完全红色。初级飞羽为黑色,次级和三级飞羽蓝色。所有的尾巴羽毛红褐色。虹膜红色,腿灰色。幼鸟比它们的父母羽色暗。主要飞羽蓝灰色。耳羽有时覆盖蓝色。肛周和腿有渗透的小蓝点。腹部的羽毛常常镶有深蓝色的边缘。虹膜褐色。
红色吸蜜鹦鹉的产地
红色吸蜜鹦鹉活动于潮湿的原始森林、红树林沼泽区、近海岸的林地、椰子种植园,被遗弃的花园和红树林,海拔900米至1250米的丘陵地等地区,在布鲁岛可达1800米的高度。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常常集一大群吵杂地出现在分散的村庄和农场附近,数量虽然因为遭人为捕捉作为买卖而下降,但是在当地是常见的鸟类。
成对或集小群活动,偶尔聚集50只以上的大群。经常在各小岛间飞越活动,在空中快速飞行时,会嘈杂的鸣叫并拍打自己的翅膀,很容易观察到。白天在成荫的绿树间休息时,大部分时间用于梳理羽毛打扮。这种做法是为了加强对配偶的吸引力。头部和颈部优先打理。用自己的喙将鸟的羽毛弄得光滑整洁。合作伙伴间彼此梳理自己够不到的部位。以植物为主要食物,吃桃金娘科和珊瑚属刺桐树的花蜜和花粉,也吃昆虫。
喋喋吸蜜鹦鹉的简介 喋喋吸蜜鹦鹉的产地
喋喋吸蜜鹦鹉的简介
喋喋吸蜜鹦鹉(学名:Loriusgarrulus)羽色鲜艳,鸟体为红色,肩膀为暗红色,许多鸟的背后有着像披风般不同程度的黄色羽毛;大腿和翅膀为绿色。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分布于印尼。
喋喋吸蜜鹦鹉身长30厘米,体重180-250克。鸟体为红色,肩膀为暗红色,许多鸟的背后有着像披风般不同程度的黄色羽毛;大腿和翅膀为绿色;翅膀弯曲的地方和翅膀内侧覆羽为黄色,有一条很宽的玫瑰红色条状羽毛横越过内侧的飞行羽;尾羽红色,尖端绿色;蜡膜灰色,鸟喙橘红色,虹膜黄棕色到桔红色。幼鸟的鸟喙和虹膜颜色较深,需要6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体色。
喋喋吸蜜鹦鹉的产地
喋喋吸蜜鹦鹉是印尼的特有种,分布于印尼北部的马鲁古,摩罗泰,哈马黑拉岛,半夏,巴灿,奥比,并可能卡萨罗托和奥伯莱特。在苏拉威西岛北部的桑岛也有其踪迹。
主要的栖息地是高地的森林地区,是林冠树种中,从海平面到105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中最常见的。在人类居住的低地至海拔1300米的地区都有其踪迹。生活在成熟的次生林,耕地周边,偶尔也造访椰子种植园和花园。
喋喋吸蜜鹦鹉在原栖息地是常见的鹦鹉,也是一般印尼家庭中最常见的宠物鸟之一,因人为盗捕已使数量锐减;大多成对活动,飞行时会发出尖锐吵杂的叫声,可能有季节性迁徙的行为,繁殖期约在1月间;笼养鸟十分活泼与吵杂,很快可适应新环境及主人,喜爱洗澡,它们对其他种类有攻击性,不宜与其它种类一起混养,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
黑顶吸蜜鹦鹉的简介 黑顶吸蜜鹦鹉的产地
黑顶吸蜜鹦鹉的简介
黑顶吸蜜鹦鹉(学名:Loriuslory)羽色鲜艳,顶部具黑色帽,具红色的头和身体,绿色翅膀。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喜爱栖息在森林及其边缘带,沼泽林地、开阔的林地及低丘陵地区。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黑顶吸蜜鹦鹉共有七个亚种,依亚种不同体长约30-33厘米,体重200-260克。顶部具黑色帽,具红色的头和身体,绿色翅膀,翼下覆羽黄色,蓝色腿,翕与腹部有宽纹,亚种颜色差别很大,但都有红头和身体及绿色翅膀。鸟喙粉红色,虹膜黑色。
黑顶吸蜜鹦鹉的产地
黑顶吸蜜鹦鹉分布广阔,包含了印尼新几内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岛的滨海地区及一些小岛上,内陆较少,从印尼新几内亚的艾利安爪哇开始,包括威吉欧岛、巴坦塔岛、沙拉瓦第岛、密苏岛等西巴布亚群岛,还有吉文克湾的拜克群岛、亚本岛、密欧斯努岛等一直往东分布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东部。
黑顶吸蜜鹦鹉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儿,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较多且鲜艳,因此黑顶吸蜜鹦鹉受到不少人的喜爱。黑顶吸蜜鹦鹉最为明显也最为人知的一个特征就是它们的头顶是黑色的,就好像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一样。从食性上来看,其他一些鹦鹉可能都会以植物种子等为食,但黑顶吸蜜鹦鹉却非如此,它们的食物主要为花蜜、花粉及果实。
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是野生黑顶吸蜜鹦鹉的主要分布地。不过由于拥有美丽的外表和不错的说话能力,黑顶吸蜜鹦鹉也成为不少人会饲养的宠物。想要饲养好黑顶吸蜜鹦鹉,主人必须足够细心且有十分的耐心,因为照顾黑顶吸蜜鹦鹉可能并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简单。
彩绘锥尾鹦鹉的产地 彩绘锥尾鹦鹉的简介
彩绘锥尾鹦鹉的简介
彩绘锥尾鹦鹉(学名:Pyrrhurapicta)共有9种亚种,依照不同亚种身长分别为20至22厘米。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鸟喙上方弯曲的部分有一条细窄的暗棕红色;眼睛周围以及脸颊为红棕色,脸颊下方带有蓝色;前额、头顶为蓝色;头部后方以及颈部为暗棕色;主要栖息于森林、森林的边缘地带、和连接开阔乡村的地区;通常在600米左右的高度活动;以水果、浆果、坚果、花朵、种子、植被、昆虫以及其幼虫为食;偶尔也会吃水塘表面的水藻。分布于委内瑞拉、巴西、圭亚那和苏里南等地。
彩绘锥尾鹦鹉依不同亚种体长20-22厘米,体重54-7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鸟喙上方弯曲的部分有一条细窄的暗棕红色;眼睛周围以及脸颊为红棕色,脸颊下方带有蓝色;前额、头顶为蓝色;头部后方以及颈部为暗棕色;耳羽为棕白色;颈部两侧、喉咙以及胸部上方为棕灰色,往下渐渐变为绿色,胸部的每片羽毛均带有白色到暗黄色不等的滚边,前胸的羽毛看起来为荷叶状;颈部弯曲的地方有蓝色分布;下腹部、背部下方以及尾巴上方的覆羽为红棕色。翅膀弯曲的地方为红色;翅膀的主要覆羽以及外侧的飞行羽为蓝色;尾巴上方为绿底并带有红棕色;眼睛外围有一圈暗灰色,裸皮白色,鸟喙为暗灰色,虹膜为棕色。
彩绘锥尾鹦鹉的产地
彩绘锥尾鹦鹉分布在中美洲的巴拿马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圭亚那到秘鲁的东部,还有苏利南、盖亚那、哥伦比亚、厄瓜多、亚马逊盆地等地区。
大部分栖息于海拔600-2000m的森林或森林边缘地区中,通常成对或一小群一起活动,偶尔在树上觅食时或取食土块时会聚集较大的族群,有时会与金翅鹦哥(Golden-wingedParakeet)或珍珠锥尾鹦鹉(PearlyConure)聚集在一起,时常至水源地饮水、沐浴,还会吃水边富含矿物质的土壤,除了哥伦比亚及巴拿马的亚种族群在当地还不算少外,许多其它的亚种数量已经很少了,有的甚至有滨临绝种的危机,但在鹦鹉养殖里奇亚种的分辨与注重并不明确。
彩绘锥尾鹦鹉在繁殖季通常会组成5到12只的小群体,偶尔会聚集比较庞大的数量于觅食的树林间以及泥土河岸;会和当地另外一种小型的鹦鹉金翅斑鹦哥以及同一属中的珍珠锥尾鹦鹉一起集结行动;偏好在浓密、高大的树林间活动,个性很好动,并不会一直停留在同一个枝干上休息,时常更换休息的枝头;平时非常明显易见,因为它们相当吵杂;但当其静止不动的时候,在林间则相当难以发现它们的踪迹;对鸟会紧密的一起行动,追逐嬉戏;喜欢玩水的彩绘锥尾鹦鹉会定期前往水源处洗澡嬉戏,也会固定前往雨林区蕴含丰富矿物质的泥土河岸进食泥土补充矿物质,在泥土河岸觅食的时候会相当谨慎小心,其他的时候则并不会那样警戒;如果受到惊吓会整群飞起并且伴随刺耳不满的大叫声;在飞行的时候相当吵杂,会发出刺耳的鸣叫。彩绘锥尾鹦鹉主要以水果、浆果、坚果、花朵、种子、植被、昆虫以及其幼虫为食;偶尔也会吃水塘表面的水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