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桥流水的回忆优美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Junioryin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江南小桥流水的回忆优美散文(共含9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unioryi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江南小桥流水的回忆优美散文

篇1:江南小桥流水的回忆优美散文

江南小桥流水的回忆优美散文

外面一阵狂风后,就听见噼噼啪啪的雨水打在窗户的玻璃上,整个天空也变得暗淡下来。翻开书本,一篇《吴侬软语说苏州》让我又一次沉浸在江南小桥流水的回忆中来。

两年前,我和一群同学踏上南去的列车,一路欣喜地来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也许是当时书生意气太重,一到苏州就寻找起历史留下的痕迹,几十个人浩浩荡荡又分不清南北地先向太湖走去,结果太湖是找着了,其它就没什么收获了,接下来的日子因工作紧张就再也没有去成,经过2个月后,原来一起来的同学大部分都走了,后来则只剩我一人了,举目无亲的苏州,也曾想过离开,但终是没有走。离开的同学大部分是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又因这个地方消费较高只好离开。现在苏州全然不像历史中的苏州,虽有几分秀美留存,但更多的注入了现代人追求物质享受的理念,所以这座城里,除故意保留的文物外几乎和其它城市没有什么区别,非要说区别的话,我只能说这座城市干净,富有艺术美感,因为苏州经济发达,有实力打造这样一个城市。

但是无论怎么样,这座城市给了我最深的记忆。去苏州的第一年冬,我女友也来到了苏州,用她的话说是因为我在苏州,所以她也有机会观赏一下江南美景。她的到来,让我不再感到一个外乡人在异乡的无助与孤独,一座美丽的城市又怎么样,小桥流水,景色优美又怎么样全然不如一个在你需要鼓励与支持的时候,不顾一切站在你这边与你分担快乐与忧愁的人,人的心情愉悦了,美景才是美景,心情不愉快时美景反而更添烦闷。

女友也是西北内陆的孩子,所以她也没有见过江南如此秀丽的山山水水,喜悦之情是无以言表,也许是她的到来,她的好奇心也使我对苏州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每逢周未,我们总要去一些名胜古迹,因为对张继的那首诗念念不忘,所以先去的地方是寒山寺,寒山寺位于苏州市西则,现在几乎是淹没在高楼之中了,它的旁边就是名声赫赫的京杭大运河,如今的运河还是很繁忙,河上的船只络绎不绝,寒山寺就矗立在河的旁边,游人很多,但大部分是外地人和外国人,日本人居多,但当地人不肖一顾,问起原因竟说“看的久了也就没多大意思”这也应了“物以稀为贵”那句话。站在游客的角度,除了看看那几座古朴的寺庙外,真没有什么历史可观,即使有也被现今的利益取代了,无论如何我是无法想像一个失意的张继会在这样一个地方写出一首千古诗作,也许那个年代真的可以,但今天夜半的钟声会惊扰苏州人的美梦。

来苏州不去'“苏州园林”“不游太湖”就等于没有去过苏州,这是去过苏州的人经常给外人吹虚时说的一句话,的确,苏州园林建筑是中国园林史了重要的一笔,它以其曲径通幽, 亭台楼阁,假山流水为建园主体, 再用苍松翠柏,竹林苔障,林木花卉映衬,呈现出一副自然的图画,走在这些园林,真的不得不让人钦佩那些建设园林的大师们。从“拙政园”“网狮园”“狮子林”“沧浪亭”几乎都是一样的风格,但又略显不同。记得去“沧浪亭”那天时值春季最好的时节,一进园子就是满眼的绿色,一座假山将你的眼球全部吸引,真是开门见山的感觉,女友在那底下拍了好多照片,大部分是鲜花,因为现在里边人工种了很多漂亮的花,再穿过假山,看那一间又一间的古建筑,也许是文化修养不够,我怎么也没感受到归有光老先生在《沧浪亭记》里写到的那般光景,也许真是时过竟迁,如今它只是一个供人游乐的地方,没有人会 注意他曾经有多么沧桑,只因一时兴起罢了。

苏州还有好多古镇,如“木椟”“f直”“周庄”等,这些古镇都有一段各自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因为这些古老的故事,使它们今天才得以开发成为闻名的旅游胜地。

来苏州2年多,但我始终没有听懂过苏州话,苏州话不像北方语言偶尔还能听懂一两句,女友跟他们公司的当地人学了几句苏州话,但怎么说也没有当地人的味,真让人哭笑不得。苏州的弹唱也很有名,时常听的见,调子也很美,但一句也听不懂,当地同事开玩笑说,如果让你听懂了他就不叫苏州的评剧了。

因为内陆地区没有水的原因,所以我们去了太湖好多次,每次去的时节不一样,所以太湖之美的感受也不尽相同,现在有个叫太湖公园的地方,是近年来苏州市政府投大资开发的旅游景点之一,位于苏州吴中区西南方向,一到假日,富有的.苏州人就开始一家子开车来这里与大自然共享野餐了,那场面很宏大。去了多次太湖,但只有一次是在水上漂的,一是胆小,不习水性。二是湖面上风大,船漂在上面汉鸭子们晕船。关于游太湖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游太湖记》没想到在全公司的刊物上还被发表。

苏州也有山,这里之所以美,我认为是山水的亲密组合,再加上天公做美,气候也很好,从而也蕴育了江南人的聪明,勤奋,以致于苏州人在祖祖辈辈的经营下成为天下闻名的城市。

苏州的灵岩山,上方山,穹窿山现今都是旅游者的好去处,只可惜我还有两山没有去成就离开了苏州。

当然了,我们在苏州的记忆远不至这些,也许这些苍白的文字还是不足以表达心中的那些情感,但至少是一种倾诉,而真正要留下的再过也会记得。今日,我以一个外乡人的身份在另一个外乡回忆起了在这座曾经留下欢笑与眼泪的城市,几多感慨,几多怀念。有时候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游子,千山万水任我寻访。而有的时候我真希望是某个城市里一棵高高的大树,微笑着看那忙碌的人们最终消失在夜色里。然而我真正地做了一个行者,每天都在路上,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也许沿途我的确看到了太多太多的美景,但我依然得不到心灵的慰籍。有人说走在路上人本来就迷茫,因为沿途的风景太会吸引人的眼球,只有不太会注意风景时,也许会发现另一种美的存在。

但无论如何,我感谢苏州这座城市给我的心灵冲击。

篇2:小桥流水优美散文

小桥流水优美散文

我自小生长在乡村,且还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对于乡村自然风光也是有着一定免疫力的。开始我以为除了程阳桥,马鞍侗寨就没有什么可吸引我的了,来到这儿后,我才发现我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古朴的风雨桥,古老的水车,泛黑的木楼,悠扬的打更声,巍峨的鼓楼,美丽的蓝染,精细的刺绣……这里的一切,都是看得见、听得见的,它们就是唯美诗句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来到马鞍侗寨不得不看的就是风雨桥,这其中又以程阳桥最为有名。这些风雨桥,包含着侗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相传风雨桥是为了纪念一条救回被螃蟹精带走的年轻妻子,并帮助她和丈夫重聚的'花龙而修建的,所以它也成了年轻男女约会的场所。

吃过晚饭,我和同学一起出来看风雨桥的夜景。

在昏黄的灯光下,风雨桥变得更加古朴静谧,它静静地立在那儿,仿佛在悠悠地对着人们述说古老的故事。有人看了一圈,走了一圈,就回去了,我与其他几个同学依旧在桥上走走看看。

程阳桥附近有七八架水车,在“咯吱咯吱”地转着。转动的水车将河里的水抽上来,一部分流入稻田,一部分通过竹筒又回到水车中,成为水车的动力。水车悠悠转着,像架摩天轮。

第二天清晨,我们又来到桥边,看到这些水车依旧不停地转动着。清晨的马鞍寨特别宁静,天气微凉,有淡淡的雾,偶尔传来的一两声洪亮鸡鸣,将这份安详与寂静生生划破。

这些水车似乎与昨天很不一样。我依旧与大家一起看,一起走,突然听到“嗯呃——嗯呃呃——”

的声音,原来是其中一架水车发出的。

难道只有在清晨的宁静中,才能听到水车的低吟?

这是水车在唱着古老的歌谣,还是在讲述着过往的故事与传说?那天籁般的声音钻入我的耳朵,进入我的脑海,好像有人在说:“来吧,来吧,到我这儿来吧,让我将一切讲给你听,让我把时间的记忆告诉你。”我仿佛与这些水车相识已久,而那美妙的乐曲是对我最诚挚的召唤。

渐渐地,周围的一切声音都消失了,世界只剩下水车的吟唱声,那是母亲的摇篮曲,是朋友的呼唤,是恋人的呢喃……我依依不舍地离声音远去。我们走了,还会有无数的人来来去去,它们会将故事告诉别人吗?那些故事中会有一个我吗?

我们住在一栋六层木楼里,只要有人在楼上走动,楼下的人就能听得清清楚楚。这儿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一黑,寨子就安静下来了,连狗的叫声也没有,只剩打更的声音在寨子的夜空里飘荡。

我问打更的大叔喊的是什么,他说是让大家防火。因为这里都是木楼,所以最重要的是防火,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喊一遍,如果有事还要多喊几次,寨子开会也是用敲锣喊话的方式来通知大家。

侗寨的店铺里有不少刺绣品和蓝染布,这两样都是侗寨特色。在一家店里,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织布,一双灵巧的手熟练地操作着,那洁白的布匹在黑色的织布机中特别显眼。我走过去,好奇地看着那位妇女织布,梭子从这头穿到那头,再压一压,线就紧密地排在一起,这样来回穿梭无数次,才能纺成一匹布。

织布妇女说这些布都是她织的,而且她们不但自己织布还自己染布。她指着一个放在织布机旁边的大木桶说,那就是染色用的缸,我侧过头去看了看,木桶的边缘果然有一些蓝色,应该是染色的时候留下的。以前我只在电视上看过织布,或只见过仅供参观的织布机而已,而现在,这古老的织布机、来回穿梭的梭子、木质的大染缸、一点点变长的布匹,就那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面前,组合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生动活泼的画面!

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让我有一种家的感觉,可是这却是一个不得不离开的“家”。当我们吃完最后的油茶,登上车时,一种离家的惆怅开始袭上我的心头……

篇3:回忆优美散文

回忆优美散文

流年像风一样过去,留下的只有那一抹的记忆。

那是我十六七岁的时候,那个年代好像很穷,有三十年之久了,大街上的车少之又少,偶而的驶过一辆大拖拉机,小孩们都会跑着追着看,觉得好奇。

记得那年冬天,妈妈三婶家的小姨结婚,妈妈让我去随礼,送亲,我高兴地打扮一番,抹得脸上粉粉嫩嫩的,记得当时擦的是秋月牌子的粉,还描了眉,抹了红红的'口红,年轻时非常爱美。

到了三姥家,才知道,还得坐火车,因小姨的婆家在抚榆县,陶家召的小村庄。我们先坐上了大舅的大马车,一路冻得和送亲的姐妹们抱成一团,终于癫癫嗒嗒一呲一滑地到了德惠火车站,不瞒你说,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美得满脸是笑看着窗外,一闪一过的枯枝干叶,和白茫茫的雪地。

不一会,火车到站了,和送亲的队伍下了车的我被眼前的人群惊呆了,来了好多的男女老少,还有新郎竟披着个像被面一样的红绿大布,帽子上还两边插着两串小红花,像上古的新郎一样。我们这结婚没见过这样的。下了火车又要坐上马车赶五六里路才能到小姨的婆家,一共来了三辆大马车,我和新娘也就是小姨坐一辆车。

没上车之前有人给小姨带满花的头上盖上了一件翻毛的大衣,马车眼看到村中了,已快到新郎家了,忽然马竟毛了,疯了一样乱跑,过了新郎家一直向前狂奔,我在车里面抱着小姨,二舅家的姐姐坐的靠外面从马车上摔下去了,陆续的有人被甩下去了。我吓坏了,新郎也在这辆车上,我紧紧搂着小姨的腰,小姨搂着新郎的腰,所有的亲朋已全站在新人的家门前,全吓得不知怎么办。跑了近一里地,也许马跑累了,终于它在赶车的大老板又打又拽中停了下来。我吓坏了,为什么要来这么远的地方送亲,万一出了事怎么办,当时真的又后悔又害怕。

停下了的马被牵着返回新郎家,我下了车赶紧去看甩下车的二舅家的姐姐,她摔得浑身又是土又是雪的,皮鞋跟也掉了一个,一瘸一拐地和我们进了屋。当时真的觉得太可怕了,万一摔坏了哪是不是冤,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挺后怕的,也很好笑,我们这帮娘家人当时个个都很狼狈,脸上的粉也白擦了,都吓掉了一地。

这次真的太惊险了,当天还没回来,在那住了一宿,第二天又坐马车,送到车站,上了火车到站后,又坐马车回到了三姥家。当时还想小姨为什么找这么远的婆家,真的太远了。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变化太大了,马车基本看不见了。结婚的车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多,全是轿车,又安全又体面。不管离多远的都能联系上,处朋友结婚。

这次的经历恐怕别人再也不会遇见了,马车也少之又少了,比当年看大拖拉机还难了,偶而有小毛驴车过了一个,收破烂的,马真的少了许多。私家车代替了马。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三十几年了,但它也是我人生经历中的一站。是我第一次坐上了火车,第一次看见不一样的风俗,第一次知道人生的路上处处有风险。人生处处会经历风浪,但一切都会过去,在回首往事时,现在倒觉得那经历也很甜……

篇4:那年江南优美散文

那年江南优美散文

什么是真正的王者?就是即使没有任何耀眼的光环,在如云似雨的高手中,依然能够找到那个独一无二的他……

周杰伦,就是这样一位音乐才子。每每令我们苦苦期待,但又每每在期待后让我们为之眼前一亮。一首浑然天成的《青花瓷》,便把我们从都市男女的恋爱分手如何伤感失落陈词滥调的口水歌中解脱出来,领入只有他才能创造出来的那个江南,那个世界……

它宛如一幅泼墨壮美的山水画,云淡风轻的相思挥霍了千年的等待,铅华洗尽的岁月里晕开了无奈的痛楚。原来,它真的可以凄美了离别。原来,它真的可以诗化了悲哀。

JAY含蓄清淡的唱腔,朦胧中有一种纤细的忧伤。那如花美眷,那似水流年,就像京剧中的青衣,唱着别人的前尘后事,舞着自己的滚滚红尘。它一如既往,在歌曲中,他总是会以一个孤独的角度出现,守望着,描绘着追忆着,如同美文中最精致最华丽的描写,会将每一处最打动人的细节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实在是想不出一个精辟的词语来形容JAY的曲风,我只能苍白地说一句,那独特的曲风充满着东方的朦胧与诗意,再配上方文山既典雅而又大气的词,华丽精致。每一句歌词中的意象,那些江南的意象,都巧妙地被词作者赋予了特殊的感情:“月色被打捞起,掩盖了结局”,仿佛我们就可以看到,水汽氤氲的江南,如牡丹般初妆的伊人,笑靥如花似含苞待放,如炊烟般一缕飘散,可望而不可及……

天呈现那样的青色,似乎是在等待烟雨的降临。而他也在等待着伊人,那个男子,为心爱的人在青花瓷瓶底,书写下前朝隶书的飘逸。他们在等,等漫天的烟雨迎接出炉的'雨过天晴。仿佛我们的遇见,相逢却似曾相识,未曾相识已相思。恰好是你,恰好是我,所以我们一起烧出这段不敢遗忘的秘密。惊鸿一瞥的叹息,浅吟低唱的蔓延开来。曲曲折折,磕磕绊绊,它却以温情的蛮横姿态,一路杀进我心里,千回万转的衷愁,荡气回肠的淡定。

那跃然瓶底的锦鳞,是他隐藏于烧窑中千年的惦记,细腻如绣花针。他与她的邂逅,正如芭蕉上的骤雨,门环上的铜绿,在那年的江南小镇,在那水汽氤氲的江南。

最后,她被那墨色深深隐去,你被宿命所抽离。在含蓄的宣纸上,润着姹紫嫣红的牡丹,而我的素布方帕上,染着美伦美奂的回忆。然后用这些薄薄供养于心底有落寞,不胜唏嘘……

最爱还是青花瓷,它就像是诉说着多年前藏在江南水乡里水灵灵的故事,过客般云淡风轻,却如涓涓细流,清水出芙蓉,不染纤尘……在这一刻音乐,文学,文化似乎融为一体,为我们展现了一首古典韵味的凄凉故事,不得不令人感动万分!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的笑意……

篇5:江南烟雨优美散文

江南烟雨优美散文

小时候,读马致远的小令,觉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分明是一幅画,烟水江南的画,既有唐宋遗风,也有明清韵味。那是学生时代,思想单纯,常为遥远的江南气息所感染,也不知梦游了多少回。零距离接触江南,一直是我的向往。

时值孟春,绍兴正是满目春光,迷蒙若烟的雨,散散淡淡,渲染得水村山郭的江南如宣纸上淋漓的水墨,无言地调动人眼道不明白的喜悦,乌蓬船也似乎游在那画的留白处,船娘的身影隐约可见。江南的雨、江南的女子、黑瓦白墙人家、水巷、石拱桥倒映在云上的影子,触目皆是,一派温温柔柔的古典,明明秀秀的诗意联韵。

走动中,见溪水穿巷幽幽飘来,再淡淡地飘了去,细语低吟如同吴侬软语,江南的气息似乎可以熏得人醉。见惯了云贵高原雄峻跌宕的崇山,听惯了高瀑滚雷、大河惊涛的声音,越觉得江南的水恬静得犹如大家闺秀,含蓄几分灵性几分妩媚。此时,读对面人家拾级下来亲近流水的女子,读她登船摇橹,远去一巷烟雨,而为读者抛下一支江南水调的浪漫,恍若处身一个完美的梦境。

走在江南的土地上,我无时不在为每一点发现感动着,尤其是在沈园这样纯粹的江南意境里,追寻遐思宋朝词家陆游和唐琬凄婉的爱情,雨绪水烟,柳滴竹泻,参差错落的亭、轩、楼台,无一不在诉说着难言的怅惘。水的灵性影响了这方土地上的人物,尤其多出文人,而文人染指的爱情,因为情愫透着水的柔性,难免要演绎出一段缠绵悱恻来。一对有情人相爱又相离也就罢了,偏偏老天又让他们在沈园邂逅相见,一阕《钗头凤》题在壁间,字里行间流露的蚀骨凄冷,和着一滴一滴无语空弹的泪血,铺陈出沈园千年遗憾。“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更何况“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凡是有过一段情感波折的人,读此感伤无奈之句,谁不惹起旧情唏嘘不已。其实古人已经走远了,留下的诗与词却成了后人凭吊古老爱情的墓志铭。

三味书屋的气息,最初是读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觉的,书屋摆设的桌椅,梅花鹿与孔子的画像,后园里的腊梅与海棠,宛如记忆中一幅长卷。远距离接触使人有种寻梦的冲动,零距离触摸时,那古老的唯美意境,似乎又被现实的审美意识抽象了。百草园已失去了旧日的气息,我体味不到,但依然可以从鲁迅的.文字读出来。“多有趣,一下课,便在乱石堆里翻找蛐蛐,斑毛虫‘扑’地一声,恐怕是人间最美的事情了。”这样的事情已经久远,它们就藏在岁月的夹缝里,时光也不能把它们消逝。

从百草园走出来,总有一团涌动的气息,仿佛鲁迅笔下的人物都鲜活着,闰土、孔乙己、祥林嫂、阿Q、讨茴香豆的孩子,他们永远在这块土地走动,那憨厚、那落魄、那笑、那询问灵魂的声音,使得这块土地永远流露着一种文化的意味。

烟雨写意,桨声咿呀,使风细柳斜的江南又多了几分飘逸与空灵。天、水、云、桥、雨、伞,独立成景,又浑然一体,可以让人走进去回忆,走进去咂摸,走进去感动。他们唤醒了我因久居城市而闭锁的心灵,我听到那花骨朵绽开的声音。

细腻的、清幽的、缠绵的江南烟雨,远远近近地变换着古老的江南,够我一生一世回味啊。

篇6:江南第一关优美散文

江南第一关优美散文

山海关,雁门关都在北方,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北方的关隘在史册上耸峙,名闻遐尔。殊不知,南方也有关,南方的关隘多藏于青山秀水之中,“养在深闺人未识”,安徽绩溪城西的“江南第一关”便是。

出绩溪城西至伏岭镇下车,抬头便是一道高山屏障,山色青黛,疑是黑云压城。沿溪行,过石桥入山口,便是古道石阶,两山夹一水,溪中多柳叶状斑纹鱼招摇,怪石也呈涌动态势,大者如茅屋,如卧牛,小者如鸡卵,如珠玉,草丛里时有四脚蛇,分赤绿蓝三种。我们都脱了鞋袜涉溪而行,或卧于石上,大喊一声听回音不绝,看两岸青山上,火似的映山红,就忘了自己是什么东西了。古栈道在石崖上开凿,下临深渊上悬危岩,远远地看,犹似仙人在山崖上狠抽一鞭留下的鞭痕。一级一级往上登,将军岩,姐妹石,一路上危崖不断。石上时有瀑布挂帘,又有雨燕筑巢,巢皆筑于石缝之中,当为奇妙一景。

山渐渐深了,栈道也步步险峻,转过一片摇摇欲坠的危岩,抬头就见巨石架成的关门,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石上刻有“江南第一关”与“徽杭锁钥”。“徽杭锁钥”是真的,这关隘对一山之隔的徽州与杭州来说,既是一把闭关的锁头,又是一把开关的`钥匙,当年徽商由此进进出出,山道上马帮,挑夫运载宣纸、徽墨、山货透迤不绝。一九三四年,寻淮州率红军四千余人由浙赣过关入境北上抗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也曾率部由此入徽,千军万马在古栈道上蜿蜒,让人沧桑在胸豪气顿生。如今只有零星农人挑竹笋、茶叶出山,背米、盐、布匹入山。一老妪告诉我深山里逍遥乡是绩溪最远的一个乡,山里只出产竹木山货,一切生活物资均由此下山采购。我想他们世世代代与世隔绝却不迁出深山,可见深山里另有诱人之处,比如自由自在,清静无为,与世无争,也算是一处桃花源吧,这都是中国人传统生存方式,怪不得叫逍遥乡呢,实在是逍遥。

过了关门,往上攀登,可是栈道迢迢,似无尽头。据说再行十里,攀过清凉峰可达浙江境内,惜天色已晚,我们只得打道回府。当晚我们吃上了从山上采回的笋与蕨,果然是爽口的野风味,像刚刚游过的江南第一关,令人回味。

篇7:江南的优美散文

江南

文/凉望欢迎交流

笔墨丹青凝于画,才子佳人意朦胧。忆江南,最是风景怡人处,江南才人尽此出。素衣不俗无粉黛,一阙宋词,一杯老酒,谁人解读?月 华下飘洒,缎带随风摇曳,我跨千年穿越,只为寻觅,找寻那穿行在古道巷陌中的足迹。那红尘烟雨的江南,已在韶华的飘香中穿越千年。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年屈子,汨罗江的殒命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浩浩荡荡的起始。政坛失利并没有掩埋掉他的滔滔才 华,高歌绽放生命之花。他的文字,随汨罗江滚滚而去,于千年间的悠悠岁月里沉淀,经久流深。一袭长衫手持剑,我站在汨罗江畔;喟叹, 英姿天妒,在风声里迷茫,在滚滚的江水中怅然,那高傲的《天问》久久回荡。且吴且越如水江南,那梦中的痴痴呓语,惊醒了多年前的骚客 。力拔山兮的项羽,誓死不过江东,那慷慨壮歌在乌江两岸千年传唱;“楚调齐揭,心寒彻、塞雁怆月。唯难舍、虞腰弱柳,乌骓情烈。”一曲满江红 道尽多少沧桑。英姿年少破城皖,倾城恋歌千年传 :一曲《长河吟》挥手点将台, 茫茫烟波,那素衣白雪的才子佳人矗立在岁月的庭院,他 们,在对月抚琴,煮茶吟唱。

江南,山水沉淀千年。古道热肠,血染江湖的侠客豪情,依稀在夕阳的晚风中回响。烟雨朦胧中飘荡,石板青街难以忘却:那墨客文人瘦 马之上,驮着厚重的书卷,赋词几阙,高歌几曲,于古道驿站旁的风景中流连忘返。天上叠巘红嵯峨,酒中倒卧南山绿;漫天红云浸染苍穹, 醉酒后的南山一片翠绿,这一切都像是从中国的山水写意的极品,意境、美景都是那么出奇!

细数着江南四季那些桥段,卧波长桥,守在轮回的渡口;捧一杯淡淡的香茗,自酌浅饮,境外之物化为缕缕青烟,相约散去。清风明月, 听那阁楼深闺的女子在拨弄琴瑟,吴音缭绕,我也跟着哼上几句。一袭长衫,醉酒一壶;乌蓬船内自酌浅饮感受着这份恬然。一夜长风一席沉 醉,呢喃细语又叙几对?那绵绵的细雨飘着,纠缠不断;顺着屋檐滴落,打过窗棂;轩窗外的芭蕉树上滴滴嗒嗒。青石板街的雨,似是商议好 的汇到一起流成了小溪。那断桥飞落的.柔雪,浅唱着唯美的情节;冰河古阙,一片银装世界。明艳鲜红的花,她们守候在碧波粼粼的河畔;静静的守望着文人墨客穿梭的两岸。

六朝古都纸醉金迷的奢华,终是随着落花去了 。听风看雨知心柔,提笔作画浅情深;夕阳西下寻常家,小桥流水最惬意。远离了那纸醉金迷的奢华,回归田园;一蓑烟雨竹杖芒鞋的悠然豁达,笑看繁华。试听渔古道情,感知岁月的冗沉;从此煮茶吟诗,与伊人相携白首,生死契阔。那田园巷陌之间,依然苍翠浩淼;那阑珊的灯火下,月色依旧清澈......

历史的黄沙在滚滚红尘中,尘烟飞溅,一次次飞扬,一次次沉淀:千年之后的我,也效仿古人,一袭长衫再次来到江南。有人说,江南是水乡;有人说,江南是酒乡;而我却觉得这如诗如画的江南,以这些词语还远远难以描摹。江南,她似一个女子,轻舞飞扬;她如一位剑客,侠骨柔肠浪迹天涯:江南,她的内涵经千年沉淀,汩汩流淌。

江南,我走过雨巷

想起了诗中姑娘

你拽着我衣裳

躲进花纸伞

滴湿的青衫

忘记了,你是否像丁香

是否是曾经的那位姑娘

江南,江阴大桥上

依旧滚滚的是江水

变的是颜色

变的是形状

带着我的丁香姑娘

驱车离开了江南

水乡,酒香

篇8:江南的优美散文

恋江南

此生,我愿披一蓑烟雨,在乌篷船的摇橹声中踏影叠梦,日日,挥毫为江南泼墨写意,夜夜,在悠扬的古筝曲中梦回江南。

——题记(文:雨袂独舞)

每到夜色降临,我总想独自乘一叶梦的扁舟,静静漂游于青石铺就的街巷旁,感受江南的柔情,倾听江南的声音。

在烟波桨声里,江南的那一缕暗香,不断袅袅而来。想起江南,我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那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我想,也许,在江南某个生长绿苔的地方,一直都有我前世遗留的梦,所以,这辈子我才那么痴恋江南。今生,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走不出江南的烟雨,即使我身在江南外,心,也永远留在了江南。

古今多少诗篇都描绘不尽江南青山绿水的妖娆风姿,和江南章台朱户,水榭亭阁,黛瓦白墙,飞檐镂窗,长街曲巷的古朴风情。江南的美,美在烟雨旖旎,美在建筑纯朴。

江南,她不施粉黛,却还是那么秀丽迷人。总感觉,江南是一块与世隔绝的净土,尘世间的一切喧嚣和快节奏皆与她无染。

江南的雨,轻盈空灵,似雾似烟,如梦如幻,它为江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雨中的江南是那么有韵,又是那么让人琢磨不透。那江南的雨哦,点点滴滴,都上心头。

其实,无论怎样的颜色,怎样的线条,都勾勒不出江南烟雨的那种诗意和迷蒙。如果你在江南的烟雨中泛舟,就不难体会到“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意画境。

走进水墨江南,轻轻撩开那烟雨的帘幔,我看到了“卧船听雨眠”的悠闲,看到了二十四桥上吹箫人的惆怅,看到了在水一方的伊人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清晰地听见了那独具韵味的苏州评弹,也听见了江枫渔火边的软声呓语……

依稀中,一曲《江南烟雨》把半梦半醒的我送进了廋西湖边,于是,忍不住幻想,我横一支长笛,依在石桥上,有人遥相抚筝,与我应和。那一首《长相思》哦,润湿了桃花,一朵,一朵,又一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看!江南女子,温婉如玉,笑靥如花。都说江南的女子是水做的,她们的心思细腻而含蓄,重重叠叠,千回百转。

当美丽的江南女子莲步轻移,走在柔柔的春风里时,我想,一定有很多路过的男子不希望自己是江南客,他们一定很想与自己心仪的她在梦里你侬我侬,痴缠千年。

江南,如一幅婉约唯美的水墨山水画,她的所有景物,所有流光似乎都能牵住匆匆过客那驿动的心,她散发出的温情与缠绵会让人不舍离去。

我做过无数的梦,梦里,我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江南。江南的韵律和江南的景色,始终婉转萦绕在我的梦中。

我好想,划一叶兰舟,悄然隐进藕花深处,撷一片花的嫣红,和着风声,轻声吟唱江南的古老与灵动;我好想扶着四月的杨柳,聆听从水乡半开的窗户间流淌出来的丝竹管弦之音,默默期待着心中莲花的开落;我好想擎一把油纸伞,化身为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女子,拾起雨巷青石之梦,踏着雨的旋律,在濛濛烟雨中幽幽远去……

此生,我愿用雨丝把桨声烟影里的炊烟人家的风俗人情,以及那白墙黛瓦,亭台水榭的故事串联成诗行,然后,夜夜枕着入眠。

江南,一份诗意,一份朦胧,一份婉约,一份柔媚,让人只一眼就永生难忘。

蝶恋花,我恋江南。如果可以,我真的想笼一帘烟雨,卧在水之湄,枕着被春风染绿的柳岸,做我一生的烟雨江南梦;如果可以,我真的想撑一支梦的长篙,遍游江南,再等待一场美丽的杏花雨。

耳边,一曲柔美的《青花瓷》反复响起……

看!我神往的江南啊,在篙动水声中,渐近,渐明。

篇9:烟雨江南短篇优美散文

烟雨江南短篇优美散文

连日来的阴霾天气令我无所适从,苏州果然还是一晴难觅啊。很怀念老家的艳阳,虽然仅仅是冬天里微不足道的热光,没有太多温度,但至少有阳光普渡的日子,我们欣然接受干燥的洗礼。而苏州所有的只是秋雨赋予它独有的湿冷。直觉告诉我有台风入侵了,福建果然又成为其任意妄为的前沿阵地。苏州只是受了些许影响,雨也下得淅淅沥沥,如果不起风的话,我倒不会觉得冷。细雨如烟,洒落姑苏寂寞的大街。

而姑苏城外,基本上是看不到什么景致了,这样的天气出门显然对于我这个深居旱地多年的男人显得不够聪明。江南本应如此,否则怎么会有烟雨楼一说呢?呵呵,反正已经很不爽了,倒不如去找寻一下所谓的烟雨江南吧,至少不会让我觉得更沉闷了。

一趟车,搥了好久好久,久到思绪里依稀残存影剧院的孤独,独墅湖的静谧,其实桃花坞已经过了。虎丘不远了,路牌告诉我已是虎埠桥。烟雨依旧,天色暗了。所幸我所乘坐的'公交待我不薄,它的终点站是虎丘。虽然寂寞无重数,但总比迷路要好得多,这种天气对我那要命的方位感,绝对是个不小的考验。

终于到了我的目的地,和想象有所不同的事物出现了,我本以为和周庄没什么两样呢,也以为是后人借东坡矫作,我想我错了,为了验证我初判的错误,我还是努力去转了。在石板路上淋着细雨,一步一步慢慢的回归到我的节奏,一切表现的平平淡淡,我仿佛找到了一种归属感,这不就是我梦中希冀的江南么?江南不应该就是这样么?细长的里弄,两边很有特色古代建筑:酒肆,茶庄,赌坊,青楼,无一不展现古色古香,古风古韵,即便是今天它们早已不再是当初的风貌,不再行使当初的功能,便看见影子,也是值得的。雨渐渐稀疏,小得如细丝,不,应该是细如烟了,天色虽然完全黢黑,但是透过那些茶楼酒肆的红灯笼,还是可以一览古城所具有的典型风貌的。东坡曾说过,来苏州不来虎丘乃憾事矣!不过我的初衷仅仅是为了访古,简单的说也就是采风吧,我没有遗憾了。

江南所有的只是她的细腻和井然,不同于北地的粗犷和杂乱。我怀疑我被江南深深的引诱着,慢慢地试着接受她所有的浸润。雨停了,留下的是黑夜里那光洁的虎丘古地,带走的是我对此行的深深的满足。

江南采莲优美散文

早春的江南-回忆散文

山村小桥流水散文

回忆战友优美散文

优美散文《江南的雨》

江南烟雨的优美散文

水墨梦乡,江南有你优美散文

回忆中的曾经优美散文

雨天的回忆优美散文欣赏

醉江南散文

江南小桥流水的回忆优美散文(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江南小桥流水的回忆优美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