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东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共含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毛孩子今天吃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山东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记者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山东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申报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项目通知》,今年项目申报将重点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无关的课题,一般不予立项。
通知要求,项目申报将重点围绕山东省已有的35种专业学位以及相关培养领域的研究生教育展开,以适应山东省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新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一步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关链接:
考研山东高校增加专业学位招生
与往年相比,山东高校在20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有多处变化值得关注,最大的变化就是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扩大,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纷纷增加了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数量。
按照教育部要求,自起,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管理类专业和少数目前不适宜应届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其他专业学位开始陆续面向当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
2011年,山东各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仍将扩大,考研可选择的专业学位硕士增加19种,达到了38种,包括金融、国际商务、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应用心理、警务、新闻与传播等。
同时,山东大学等高校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计划小幅增加,增加的计划多在专业学位硕士中,传统的学术型硕士招生数量基本没有变化。其中,山大将增加10个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包括会计、国际商务、应用统计、工程管理等;山师大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在原有6个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个专业,分别为国际商务、应用心理、工程硕士、旅游管理、新闻与传播、翻译;山财在原有的MBA、MPA两个专业学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金融、保险、会计、翻译、应用统计、国际商务、税务等7个专业学位;济南大学还未确定最后的招生计划,但表示肯定会增加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
◇中国大学网: 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 山东郑州大学大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开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局面。” 在日前举行的郑州大学首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申长雨校长为学校今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定下了基调。
一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大幕悄然拉开。未来五年内,郑州大学将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由目前的3000人达到6000人。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步入佳境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指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郑州大学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学位点达10个以上的高校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步入整体推进、制度创新、质量提高、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并重发展的研究生教育类型。
截至目前,郑大在10种专业学位研究生类别、26个领域内招收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无论是类别、层次还是规模在河南省均居首位。从层次结构上看,专业学位教育形成了以硕士层次为主,学士、博士层次为辅的结构体系;从类别结构上看,涵盖了法律、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传统职业领域,以及工程、工商管理、体育等现代职业领域,同时还发展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有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形成了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学位结构体系。十余年来,郑大专业学位教育累计招生人数近万人,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等已经成为品牌项目。
质量保障体系保驾护航
经过多年探索,郑州大学专业学位教育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而这正是郑大专业学位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招生环节,郑大加强了报考人员的资格审查,确保了生源质量。郑州大学各专业学位类别都成立了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从师资培训到教材与案例编写,从质量标准到检查评估等等,都发挥着重要的学术指导和协调作用。在培养环节,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指导性或者参考性培养方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质量监控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则,汇编了《郑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在学生管理、教学工作、双师评聘、论文答辩等方面制定了规范的制度。为扩大宣传、实现管理的信息化,郑大专门开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系统,建立了专业学位教育网站。
郑大十分重视对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规律的探索。在20郑州大学首次开展的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立项工作中,重点支持的5项课题中专业学位教育研究占3项。为加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郑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出版了研究生分类培养专辑,汇集了十几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研究生管理人员共计15篇论文,对研究生的分类培养进行了专题研讨,使得学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人才规格、学位标准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更加丰富、更加准确。
郑大各专业学位还十分注重开放式办学,在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双导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与行业、部门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共建创新实践基地29个,拟建基地73个,初步形成了培养单位和行业部门良性互动的培养模式。
暨学士后教师教育研讨会“圆满召开
1月16日上午,北师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成立仪式暨学士后教师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部分委员,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负责人等,共同见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的成立。
大会伊始,朱旭东教授宣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家试点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成立文件》,宣读完毕后,由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钟秉林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共同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进行揭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北师大教育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的期望,希望加强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在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率先闯出一条符合我国特色与专业学位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制度。同时,也对中心的组织顶层设计、结构调整、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监控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钟秉林教授在讲话中代表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的成立表示了热烈祝贺,指出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培养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发展、锐意改革的重大举措。钟秉林教授回顾了我国教育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探索前进的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现在仍然存在的一定问题,希望新成立的北师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能够继续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各项制度的改革,探索发展新模式,为创建国际一流教育学科做出新贡献。
随后,举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教育学部几位部领导为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进行了授牌。实习实践基地代表,以及教育学部的师生代表也分别做了发言。
成立大会结束后,紧接着进行“学士后教师教育研讨会”。教育学部副部长邓猛教授主持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教育学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的主报告。会专家就北京师范大学拟开展的.改革工作进行了深度探讨。
北师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的成立,是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角度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重大举措。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不可动摇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就业的去向说明,企业和社会才是最大的研究生“用户”,这与长期以来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为主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形成了鲜明反差。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匮乏,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也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如西部矿业集团、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等资源型企业,为推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出了贡献。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是其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这些企业随着自身的发展升级,从车间、分厂到上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缺口日益扩大,他们主动来学校设立奖学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并积极支持学校去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以求改善人才状况。经济社会转型期,各行各业所需应用型专门人才急剧增长,不远的将来,今天的农民工“用工荒”极可能演变为应用型专门人才之“人才荒”,制约我国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因此,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非权宜之计,决心不可动摇。
怀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含金量”,是需要我们扫除的思想障碍。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蕴藏在问题本身。首先,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现实需求是不行的。其次,学术学位衡量的是对问题原因解释的可信度,而专业学位考核的是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行度,后者素质要求往往更具综合性。如我校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刘世民,针对国内制造高强度、高密度、形状复杂的粉末冶金结构件用粉等技术难题进行攻关,主持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水雾化制粉生产线,获多项专利和国家科技成果奖。可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也是真学问。专业学位研究生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解决的是企业和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属国家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密切高校与企业和社会联系是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有效途径。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与实际用人需求的有效对接。也就是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依据均来自企业和社会。
为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亦应有所改变。当前我国不少高校师资仍以学术型教师为主,同时具有良好的企业和社会实践背景的少,这样的师资队伍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专业学位教育导向学术学位教育的经验模式。而美国许多高校大量聘请有工商业背景的教师极为正常和平常。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把有良好企业和职业背景的人吸纳到师资队伍中来,把大学教师“推”到企业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去。
◇中国大学网: 中南大学 黄伯云 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北林大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获悉,近几年,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
据悉,该校起招收全日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已经有18个专业学位招生类型及领域招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占研究生的.比例不断增加。20,该校学术型硕士生的招生比例由上年度的71.8%下降到65.2%。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占34.8%,达到440人。
据校长宋维明介绍,目前专业学位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突出表现对专业学位内涵认识不清,空间不足,专业学位师资队伍有待建设等方面。他强调,学校要把握国家专业学位发展总体布局,突出专业学位的行业特色和办学特色,从招生、培养到评价机制等全过程进行思考。
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步入快车道
从近日武汉大学召开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武大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学位点超过10个的高校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步入整体推进、健康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并重发展的'研究生教育类型。
据了解,截至目前,武大在13个专业学位类别、22个工程领域内招收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短短十余年间取得了长足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类别和领域不断拓展,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工程硕士录取人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招生单位第三、综合性大学第一,跃居全国招生单位第一。20起,该校全面铺开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
武大初步构建起一套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身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培养制度。包括:制定较为完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度,建立多个实践基地,重视课程和教材建设,大力推进案例教学等。我校4位工程硕士被评为“全国优秀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
另外,该校建立了较为健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制定了《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武汉大学关于在职临床医师申请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管理办法》等十余个文件,20设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处,实现专业学位招生、培养、学位的统筹管理。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探究论文
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发展的失衡
目前在我国所开设的多个专业学位中,硕博专业学位设置在数量上相差甚大,而且在不同专业学位中的招生数量也相差悬殊,呈现出了一种发展结构比例失调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在发展的功利主义取向上的问题;过度重视应用型学科而忽视基础性学科的问题。其中一些具有良好就业前景以及对工资预期较高的专业学位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而职业定位以及就业回报相对较差的一些专业学位发展较弱。对于硕士专业学位而言,发展比较良好,而博士学位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其他一些方面相比硕士学位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生源的不均衡分布以及生源的短缺
在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开展实施的20多年中,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其实也涵盖了学生生源等问题。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受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一些较好的高校来说,在招生方面的发展一直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相对于普通院校而言,其招生数量却显得尤其不足;现阶段,虽然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具体平均到每个院校中的生源数量却呈现出一种减少的趋势;学生数量的减少,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而对于学科的建设带来影响。
(三)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盲目照搬学术学位模式
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课程体系,几乎也都是直接沿用了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没能体现出专业学位实践性、实用性和差异性等优势,因此也就直接造成了人才培养灵活性、针对性及多样化等要求的缺失,使得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无法适应和满足不同地区的.人才规格需求。
二、推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
要实现专业学位教育的更好发展,首先就需要对市场调节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市场成为现阶段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有效调节器;针对我国开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情况复杂和时间短等问题,为了给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应当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持,实现在不同区域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差距的不断缩小,促使学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单位自主办学权的不断扩大,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实现专业学位合理发展的目标。
(二)转变观念从而拓宽生源渠道
生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专业学位蓬勃发展的瓶颈因素,为实现专业学位教育的更好发展,生源问题必须解决。在工作实践中,要有效借助现代传媒和网络媒体等多形式的宣传渠道进行宣传,促使社会公众对专业学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转变人们传统重“学”轻“术”的观念,从而达成扩大生源和循环发展的目的。
(三)建立一种良好的专业教育国际化观念
在当代高校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教育国际化的理念逐渐渗透到了教育的各个领域;伴随着国外一些办学机构的强势加入,在高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中,中外教育力量形成了一种激烈的竞争局面。所以,树立国际化的专业教育观念就显得尤为必要。对于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来说,必须要以国际职业环境这一大背景为前提,通过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强化来促使自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提升,推动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到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发展结构的失衡、学生生源问题以及教学模式等,这些问题也已经影响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实现其进一步的提升,采取相应的措施必不可少。目前,随着社会对高校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视,相信在各个机构共同努力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也必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天水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类别与招生专业领域
招生类别: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招生专业领域:学科教学(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化学、物理、历史、思政)和小学教育等9个学科领域(方向)。
招生人数:100人,最终以教育部下达的当年计划数为准。
二、培养目标
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具有优良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科专业发展能力的高层次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如果已获得专科毕业证书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9月1日),满足第(3)条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的,可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6)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后方可报考。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四、报名
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信息确认两个阶段。
1、时间:网上报名时间10月10日―31日,现场信息确认时间月10日―14日。考生网报成功后,应在规定时间到选定的报名地点进行信息确认、交费、照相,逾期不再补报。
2、地点:考生在网报时选择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
3、报名程序
(1)了解报名信息。年9月下旬,考生可以登录天水师范学院网页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了解报考专业的准确信息,记录相应的报考代码和名称。
(2)网上报名。2013年10月10日―31日。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选择现场报名点,填写报考信息。
(3)现场确认。时间为2013年11月10日―14日(以报名点公布的时间为准)。考生持毕业证、学位证和身份证(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身份证)到指定报名点确认报名信息、现场照相、交纳考试费用。
(4)考生自己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准考证并打印,时间为2013年12月25日―1月5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研招网查询考试信息,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打印《准考证》时须使用A4复印纸,《准考证》正反两面均不得涂改。
五、考试
1、初试
(1)初试时间。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时间为1月4日至1月5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2)初试科目。初试科目政治、外语、教育综合,以及相应学科教学论等,考试方式均为笔试。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报考我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体考试科目如下:
第一单元:101-思想政治理论(全国统考)
第二单元:204-英语二(全国统考)
第三单元:333-教育综合(学校自命题)
第四单元:83X-学科教学论-学科教学方向(学校自命题),详细科目见附件《天水师范学院2014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3)各统考科目的考试范围请参阅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考试大纲。自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范围见我校公布的考试大纲或参考书目。
2、复试
(1)复试时间:一般在2014年4月中下旬,复试名单、复试时间我校会在校园网上及时公布。
(2)复试内容:一般包括专业笔试和综合面试(课堂教学技能测试、英语听说测试)两部分,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3)复试比例及权重:实行差额复试。差额复试比例及初试、复试权重等由我校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情况在复试前确定。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复试时要进行本科主干课程的考查,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天水师范学院2014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5)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
无论何时发现弄虚作假者,学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六、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在复试中进行。考生来我校复试,需向我校研究生处提交如下材料:应届本科生提供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往届本科毕业生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有学位证书者一并提供)。
对于不符合报名条件或在报考时采取弄虚作假手段,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经发现,学校有权取消其复试、录取资格。
七、录取及优惠政策
1、学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根据考生的联考成绩(占总成绩6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40%),经复试和思想政治审核后,根据“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经教育部录取检查合格考生发给《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2、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初试成绩在各专业排名前10%(含10%)的考生减免50%学费;
3、报考我校并被我校录取的教育硕士可以申请“助学、助管、助研”三助岗位,获批“三助”岗位并履行相应义务的学生可享受学校提供的岗位津贴。
4、报考我校并被我校录取的教育硕士享受国家相关奖助政策。
八、体检
体检在复试和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复试、拟录取或录取资格。
九、学制学位
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将颁发教育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十、其它事项
1、以上信息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则以调整后的相关规定为准。
2、考生通讯地址用于学校寄发考生录取通知书等材料,必须保证在2014年8月前有效,请考生务必如实详细填写。因通讯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后果由考生自负。
3、考生应随时关注我校网页,有关招考信息均在网上予以公布。
4、学费按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
5、天水师范学院研究生处负责本次全日制教育硕士招生相关事宜。
十一、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739
通讯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天水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邮政编码:741000
联系部门:天水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办公地点:天水师范学院行政楼603、604室
联系电话:0938-8361412;传真0938-8362143
E-mail:yjsc@tsnc.edu.cn
网址:210.26.24.9/yjsc/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天水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关于研究生专业学位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研究生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mba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中国
您的学校背景:
要求字数:3000开题报告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
研究生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 目的与意义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出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意义如下:
对于分析和解决现阶段中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
四、 加工贸易特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五、 预期成果及创新:
六、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外文参考文献
[1] antràs,p.and costinot,a.XX.intermediated trad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26(3):1319-1374.
[2] dominiek salvatore,international economics(fifth edition),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5.
[3] long guoqia,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a new path of iudustrialization , china development press,XX.
[4] keiko ito & kyoji fukao ,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deepening and new trade patterns in japan , nber working papers 10209,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inc.,XX.
[5] holmes,thomas:“localization of industry and vertical disintegratio”,review of economic and statistics,vol.81,,pp.314-325.
[6]sturgeon t. how do we define value chains and production networks[z].id(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y, university of sussex)bulletin,XX,32(3).
[7] jian chen and b.m. flerisher.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vol.22,141-164,.
[8] gereffi,gary and miguel korzeninewicz(eds.): “ 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praeger:westport,ct,1999.
主要中文参考文献
[1] 邵祥林等.未来国际贸易的主流—— 加工贸易[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XX,(1).
[2] 王会欣,卫进东.我国加工贸易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XX.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加工贸易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XX,(11):2~64.
[4] 刘容欣.加工贸易想中西部的梯度转移[j].开 放 导 报 ,XX(5).
[5] 刘德学,苏桂富.中国加工贸易升级状况分析: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XX,(4).
[6] 黄晓玲.发展加工贸易与产业技术升级探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XX(1).
[7]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XX年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j].XX.
[8] 林燕.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d].西 南 财 经 大 学 ,XX.
[9] 徐进亮,耿伟,李贞.货物贸易新规程:进出口交易操作最新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XX.
[10] 王睿.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j].大经贸 ,XX(5).
[11] 郑佳宁.我国加工贸易对经济影响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XX(07).
[12] 龚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新探[j]. 国际贸易,XX,(10) .
[13] 王晶,曹菁轶.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XX(07).
[14] 廖晓淇.关于我国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若干看法[j]. 国际贸易,XX,(12) .
[15] 郭建宏.中国加工贸易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16] 张庆霖等.金融危机与东部地区产业升级[j].经济管理,XX,(01) .
[17] 黄菁,赖明勇.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j].云南:云南财经大学学 报,XX(05).
[18] 罗建兵.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国内价值链构建[j].当代财经,XX,(02).
[19] 周月波,等.重新审视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北方经贸,XX(02).
[20] 刘志彪.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国际代工模式与创新[j].南开经济研究,XX,(05) .
[21]何斯斐.“xx”期间,进一步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XX(10):24-27.
[22]张伟奎,王从洋.浅析我国加工贸易存在问题及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XX(6):117.
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20年累计招生25万人
纪念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过20年,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10月30日在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会议。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突出贡献奖同时颁出。
自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同年6月启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至今,20年来,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培养院校由最初的16所增至142所,招生专业领域和方向从7个方向拓展至9个领域、20个方向,不仅覆盖了基础教育各个学段、各科教师的培养,而且扩展到中等职业教育领域。2008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审议通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和试办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至此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截至目前,累计招生25万余人,授予学位人数超过15万人,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教育专业学位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类型之一,逐渐建立起系统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记者:柴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