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忆长洲,忆长洲许浑,忆长洲的意思,忆长洲赏析(共含10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ishiweiyi2151”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忆长洲,忆长洲许浑,忆长洲的意思,忆长洲赏析 -诗词大全
忆长洲作者:许浑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香径小船通,菱歌绕故宫。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
荷叶桥边雨,芦花海上风。归心无处托,高枕画屏中。
长洲苑,长洲苑白居易,长洲苑的意思,长洲苑赏析 -诗词大全
长洲苑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春入长洲草又生,鹧鸪飞起少人行。
年深不辨娃宫处,夜夜苏台空月明。
长洲,长洲赵嘏,长洲的意思,长洲赏析 -诗词大全
长洲作者:赵嘏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扁舟殊不系,浩荡路才分。
范蠡湖中树,吴王苑外云。
悲心人望月,独夜雁离群。
明发还驱马,关城见日曛。
长洲怀古,长洲怀古刘沧,长洲怀古的意思,长洲怀古赏析 -诗词大全
长洲怀古作者:刘沧 朝代:唐 体裁:七律 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千年事往人何在,
半夜月明潮自来。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
停车日晚荐O藻,风静寒塘花正开。
长洲曲新词,长洲曲新词白居易,长洲曲新词的意思,长洲曲新词赏析 -白居易的诗
长洲曲新词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茂苑绮罗佳丽地,女湖桃李艳阳时。
心奴已死胡容老,后辈风流是阿谁?
长洲苑(吴,长洲苑(吴孙逖,长洲苑(吴的意思,长洲苑(吴赏析 -诗词大全
长洲苑(吴作者:孙逖 朝代:唐 吴王初鼎峙,羽猎骋雄才。辇道阊门出,军容茂苑来。
山从列嶂转,江自绕林回。剑骑缘汀入,旌门隔屿开。
合离纷若电,驰逐溢成雷。胜地虞人守,归舟汉女陪。
可怜夷漫处,犹在洞庭隈。山静吟猿父,城空应雉媒。
戎行委乔木,马迹尽黄埃。揽涕问遗老,繁华安在哉。
长洲览古,长洲览古徐凝,长洲览古的意思,长洲览古赏析 -诗词大全
长洲览古作者:徐凝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吴王上国长洲奢,翠黛寒江一道斜。
伤见摧残旧宫树,美人曾插九枝花。
赠长洲何主簿,赠长洲何主簿韩,赠长洲何主簿的意思,赠长洲何主簿赏析 -诗词大全
赠长洲何主簿作者:韩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挂席逐归流,依依望虎丘。残春过楚县,夜雨宿吴洲。
野寺吟诗入,溪桥折笋游。到官无一事,清静有诸侯。
桃源忆故人,桃源忆故人赵长卿,桃源忆故人的意思,桃源忆故人赏析 -诗词大全
桃源忆故人作者:赵长卿 朝代:宋 体裁:词 夜来一夜东风暖。春到桃腮柳眼。对景可堪肠断。强把愁眉展。花期惹起归期念。前事从头忖遍。凝想水遥山远。空结相思怨。
朝代:宋代
作者:潘阆
原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译文
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注释
①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平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②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③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④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⑤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月十五钱塘大潮,吴地少年善游水者数百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满花纹,手持大旗,争先恐后,迎着潮头,在万丈波涛中出没腾飞,做出各种姿势,旗帜却一点没有沾湿。
⑥向:朝着,面对
⑦红旗:红色的旗帜。
⑧觉:睡醒。
⑨尚:还(hái),仍然。
⑩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 “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创作背景
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到杭州。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以及宏伟,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作者简介
潘阆(?~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生平
潘阆(làng),为人疏狂放荡,一生颇富传奇色彩。早年在汴京讲堂巷开药铺。太平兴国七年(982),卢多逊为相时图谋立秦王赵廷美为帝,潘阆参预其谋。后卢多逊和秦王事败,潘阆受株连而遭追捕。潘阆假扮僧人逃进今山西省南部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一路辗转到杭州、会稽卖药为生。
至道元年(995),潘阆因宦官王继恩推荐,得到宋太宗的召见,赐进士及第,国子四门助教。因其过于狂妄,未几追还诏书。太宗驾崩之前,潘阆与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枢密赵镕、知制诰胡旦等谋立太祖之孙惟吉为帝。事败,真宗即位,将王继恩等人尽行诛窜。潘阆逃往舒州潜山寺。咸平初,入京被收系入狱,真宗过问逮捕审讯,不久获宽释,任滁州(今属安徽)参军。赴任滁州途中,潘阆写有《赴滁州散参军途中书事》诗:“微躯不杀谢天恩,容养疏慵世未闻。昔日已为闲助教,今朝又作散参军。高吟瘦马冲残雪,远看孤鸿入断云。到任也应无别事,愿将清俸买香焚。”
潘阆晚年遨游于大江南北,放怀湖山,最后死于泗上(今江苏省淮阴市一带)。道士冯德之迁其遗骨葬于杭州。集贤院钱易铭其墓云:“逍遥尝与道士冯德之居钱塘,约归骨于天柱山。大中祥符三年为泗州参军,卒于官舍。德之遂囊其骨归吴中,葬于洞霄宫之右。”今杭州城有“潘阆巷”。
潘阆与寇准、钱易、王禹偁、林逋、许洞等交游唱和,著《逍遥词》。
评价
潘阆诗才不俗,当时苏州才子许洞,恃才傲物,常把僧人、隐士一类不放在眼中,但《赠潘阆》一诗却说:“潘逍遥,平生才气如天高。仰天大笑无所惧,天公嗔尔口呶呶。罚教临老投补衲,归中条。我愿中条山神镇长在,驱雷叱电依前赶出这老怪。 ”
好事者以阆游浙江咏潮得名,以轻绡写其形容,谓之潘阆咏潮图。王禹偁《寄潘阆处士》描写他说:“烂醉狂歌出上都,秋风时节忆鲈鱼。江城卖药长将鹤,古寺看碑不下驴。一片野心云出岫,几茎吟发雪侵梳。算应冷笑文场客,岁岁求人荐《子虚》。”
魏野《赠潘阆》诗说:“昔贤放志多狂怪,若比今来总不如。从此华山图籍上,又添潘阆倒骑驴。”
黄静之在《酒泉子》词跋中云:“潘阆,谪仙人也,放怀湖山,随意吟咏。词翰飘洒,非俗子可仰望。”
太宗朝的翰林学士宋白写给潘阆的诗甚至说:“宋朝归圣主,潘阆是诗人”,简直视他为诗歌方面的国宝。潘阆有《叙吟》一诗,说自己:“高吟见太平,不耻老无成。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搜疑沧海竭,得恐鬼神惊。此外非头念,人间万事轻。”表明了对诗歌的执着,对诗才的自负,同时也表明他的创作是遵循贾岛以来的“苦吟”传统的。不过在他身上似乎传统的影响远不若个性的力量,他的诗风不像贾岛等诗僧以清奇僻苦为主,而是倾向于自然真率,闲逸疏放。
★ 梦忆梅花洲作文
★ 许魏洲《放》歌词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忆雪
★ 泊船瓜洲教案
★ 杨善洲观后感
★ 泊船瓜洲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