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以花的姿态活着散文(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yu”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以花的姿态活着散文
梅琳打电话给我,说她准备结婚了,我特别高兴,为她终于开始新的生活。
五年前的梅琳不是这样的,那时她刚做完乳腺癌手术,老公和她离婚,仿佛一夜间她的世界全部坍塌了,要不是还有年幼的女儿,她不知道活着还有何意义。在那段时间,她的电话不停地打来,我知道她有一肚子的委屈要说,可是,她不知道,当我一遍遍听她说着关于癌症、离婚的事情,我有多么的烦躁,情绪有多么的低落和悲伤。但是我还是一遍遍对她说:你已经好了,所有人都知道你好了。我确实认为她已经好了,她发现的那么早,虽然失去了乳房,那又有什么关系,何况还有女儿啊。可是她还是一遍遍说着她的不幸和悲伤。现在她终于找到自己的幸福,人也变得朝气、美丽,其实想想那时天并没有塌下来,也许现在还是新的从新获得。
芳姨六十七岁了,退休以后在社区工作。她不缺钱花,儿女们都有工作且事业有成,然而,她每天都精神饱满地做着这份工作,那种热情许多年轻人都赶不上。出门的时候她都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她喜欢穿红色的衣服。
有一次,我正坐在被堵在半路的车里,看见她从对面走来,可能是等不了,下车走路吧。她就穿一件红色的紧身薄毛衣,外加一件浅驼色的绒毛坎肩,紧身黑色打底裤套一条红格折叠小短裙,一双黑色中跟靴子。远远看去,一个靓丽的小女孩,我是不敢这样穿的,觉得那是小女孩的装扮。她没觉得那么扎眼,泰然自若信心满满地走着、车里的朋友都知道她说:看她今天穿的比她女儿还艳。我们一起目送她的背影好远,身材很好,从背后根本看不出年龄。收回目光我就在想,这难道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吗?如果朝阳是活力、是奔放、是激情,那么夕阳就是淡定、从容、厚重,而且依然霞光满天绚丽缤纷。谁说老了就不可以美丽,以花的姿态活着,无论何时何地。
我家楼下有一对中年的夫妻,以烤红薯为生,男的个子不高戴一副深度眼镜,女的'个子也不高还很胖。夏季的傍晚,当我独自一人去散步的时候,总会看见两人牵着手散步,女的爱穿一条长裙,她矮胖的身材实在不适合这样穿,但我感觉的到她是精心装扮过的,因为她还画了淡淡的妆,脸上带着知足开心的笑容。在那么多散步逛街的人群中,有那么多穿着漂亮得体的年轻的、不年轻的人,而我每次看到他们都有那么多的感动,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地位的卑微而随便的生活,依然认真美丽的过好每一天。
想想自己,身边的很多人,很多时候是那么的随便,觉得每天都一样,无须那么认真,有时衣衫不整就出门了,有时为丁点小事就哀伤忧愁。
上帝是公平的,为你关闭一扇窗,就会为你打开一扇门。有钱的时候我们未必幸福,幸福的时候未必有钱;住在高楼里未必快乐,住在低矮的平房里未必没有笑声。
一辈子很短,既然以花的模样而来,就以花的姿态活着吧!
是花都要开放,哪怕开在山野里、荆棘丛中,没有谁看的见,但是蓝天看的见,阳光看的见,大地看的见,自己看的见啊!所以,以花的姿态活着吧,不管青年、中年、老年,不管逆境顺境。
女人一生都是花,以花的姿态活着,无须人观赏,最后还要以花的姿态凋零。
活着的姿态优美散文
人们应该知道,天下的万物都是在向上生长,都在不遗余力地抢占阳光雨露,以期能得到阳光雨露的厚爱而生长的更好,让自身占有更大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这是勿庸置疑的一件事。从人的个体生存及成长的过程来说,人所处的生存状态和生物所处的生长环境,成长状态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根本上的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想保有一种积极的,努力奋发向上的生活姿态是每个人在生存的过程中,如何在生活的进程中持有的一种基本的生命姿态,也就是活着的姿态。
这就是人们常常在口头中提到的,人只要活着,就要活出的一种姿态。
故此,我便觉得以上所说的那种活着的姿态,那种向上的姿态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活着的姿态,是最基本的生活姿态。于是便常常异想天开地尝试着,尝试着要活出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与大众反向的,一种向下的活着的姿态,一种努力向下而活着的生命姿态来。
我曾经非常认真、细致地观察过耕地里麦子的生长过程,也曾经很细心地探究过马根草的生长变化,它们给了我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
麦子在它的成长过程中,叶片是把锯口锋利的双刃剑,麦针是尖锐的,它的一生总是那么地咄咄逼人,它的思想总是那么地尖酸刻薄而锋芒毕露,就是等到它完全成熟了的.时候,也丝毫不减一路走过来的脾性,依旧是浑身长刺,从不示弱。
马根草的生长状态与麦子的生长状态比较起来,就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势了。马根草虽说也很难摆脱世俗的羁绊和媚俗的习气,总想着探出头来与别人去挤占阳光雨露,但是,它的力量太渺小了,总是很无奈地被别的植物压迫在生活的最底层,贴地而生,贴地而长,一生中很难说有吐气扬眉,让自己能风风光光地站出来骄傲一把的时候。虽然它的形体是倒伏的的,它活着的姿态是向下的,但是,它的骨节是坚硬的,虽断亦钢,总能在特殊的环境下顽强生存,在艰苦的状态中活出自己的风格,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属于它自己的方式,这是独一无二,难能可贵的。
我曾经非常钦羡麦子活着的姿态,做一把生命中的双刃剑去剖开生活,活出自己的姿态,最终,我清楚地知道那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因为那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于是,我转而向马根草看齐,感受它的生活状态,学习它活着的姿态,以期指导自己人生的未来。
不管马根草倒伏在哪里,也不管马根草全身的骨节被斩断成了多少截,它只要一星半点的雨露滋润,便能从每一处骨节处长出生命的根须,还原生命的本真现象。纵然是贴地而生伏地而长,哪怕是陷身在阴暗的角落找不见阳光,它亦能以一种自我的姿态,顾自伸展出韧力十足的根须,肆意地去触摸和紧扎在生活的土壤上,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以向下的姿态,自由地生长。
因此,我并不奢求更多的阳光来照耀我,更不奢求有无尽的雨露来滋润我,我只需要脚下的这片土地,因为有了她,我便就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我不敢奢求向上生长,去和别人挤占阳光,我宁愿以一种向下的姿态,去亲蜜接触和扎根属于自己的土壤,快乐生长。
我不会因为总想着要逃离俗世红尘而去寻觅和蹲守在某一间禅房,因为禅房只能封闭住自己的身体,却封锁不了日夜不停运转的思想。就像庙里的佛教徒不信佛一般,身在庙里而心在外头。我要做一个佛在心中,身在行走的行者,以一种无修无为,匍匐而行的行者的姿态,淡然了此残生。
这就是我要活着的一种姿态,活着的姿态!
一声闷雷划破了寂静。紧接着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此时,我正往嘴里扒饭。听见窗外雨滴的声音,我急忙放下筷子,向窗外看去。我望着楼下花廊上的那盆杜鹃花,只见雨水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无情地没过杜鹃的花瓣,一点一滴,沉重而有力。我喃喃自语道:“哎,看来这杜鹃是熬不过今晚了。”
清明节后,这盆杜鹃花就被楼下的一位女主人带到了这里。这里一直养着许多花草,都是各户主人养的。或许是他们的悉心照料,它们活得长久。仙人掌天天被暖暖的阳光照耀着,它便懒洋洋地向阳光照射的方向睡去。自然,这傲然挺立的杜鹃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注视着那鲜艳明亮的花瓣,目光停留在枝间。这似乎是山头随处可见的映山红,到了这里,便如此惹眼。这杜鹃确实是美,它美的随性、自然,只含着最朴素的色彩。它也从不像那盆仙人掌,它总是那么有精神,不曾向着阳光睡去。
雨终于止了,第二天天明,我去看了那盆杜鹃,杜鹃一副垂败的姿态,花盆旁几朵枯萎的花、残碎的叶,让人感到凄美。
“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原来这一句是形容这样的景象啊!
说来也怪,从那天起,天也不再下雨了,又回到了往常的日子,那些洒满阳光的日子。
可是,当阳光再一次洒向那盆杜鹃时,它却动容了。一夜之间,它重新被唤起,又再次的绽放。那个清晨,当我看到它那花瓣疯狂地在枝头燃烧时,我竟感动得许久说不出话来。谁也不知道它是何时苏醒过来的,只知道在我们眼前的,是花儿那骄傲的姿态。
它又回来了啊!
它向着阳光,展现了自己最美的姿态。花儿不断蔓延,瞬间就涨红了脸,仰天高歌。
花的姿态,仿佛只在一瞬。可就在那一瞬,花的一生也完整了,因为它已经拥有了最美的姿态。
那人生的姿态是不是也会如此?会不会也经过困苦的洗礼,而绽放出人生中最美的姿态呢?
这儿一从,哪儿一簇,一朵朵花密密麻麻地一个挨着一个,似乎在争抢着什么一样,又好像在躲着对方一般,反正有种说不出的甜蜜。跟着人们投来的目光,花朵恰似读懂了那眼神,在耀眼的阳光下更努力地释放着与众不同的美丽,使目光也随之越来越强烈,和花儿共同努力,在阳光下衬托出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夜晚,一朵朵又好像有颇感觉一般,与周围的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舒展了笑,慢慢闭上眼睛迎接新的一天。这时,花朵是那样团结,大花给小花唱“摇篮曲”,小花给叶子盖好被子,就如温馨的一家人似的。
NO、1“孤独”等待天荒地老
说它孤独吧,其实它并不孤独,因为有绿叶“相依为命”;说它不孤独吧,也不对,因为它永远只有一个孤零零一株矗立着。
它就是这样常年站在那儿,春天开花冬天凋谢,没人会去关注它,没人会去照料它,谁也说不上来它叫什么,只知道它的花瓣如初一的新月一般,颜色也是月亮的那种暗黄。
它曾拥有过可傲的青春,在晚霞下,鲜明极了,也许就是对大自然的讴歌吧!
在生命释放出来时,灿烂得令人目眩,绚丽得自然而然,可而后便萎落飘零了,它也只有这样一个结局——“孤独”走上衰老的归宿——一个悲惨的结局。
NO、2分享的快乐
德国地任何一条街。无论是大马路,还是羊肠小道,都可以看见花的身影。你不禁会说:“那花不是都给别人看了吗。”没错,这便是花儿分享的快乐,行人懂、驻足停留地风儿懂、陶醉中的云儿懂、种花的主人懂、乐在其中的花儿更懂……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坐在家中,只能欣赏到花儿的脊梁,但走在街上却能享受家家户户的花香——这是花主的心态;养在家中,只能守候这一点有限空间的“景色”,而种在阳台上,既可以开阔视野,又可以让行人都来欣赏自己——这是花的心态。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所以分享,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NO、3陷进了蜜缸里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终于乘风来到这里。
山上都砸开了锅,桃树、杏树、梨树虽然都刚睡醒,可开花起来一点儿都不含糊。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小姑娘的脸蛋,黄的像蜜,都带着香味。蜜蜂与蝴蝶的消息可真灵通,一起来,成百上千的蜜蜂就围得花朵水泄不通。蜜蜂就如同陷进了蜜缸里一般,合不拢嘴了。
NO、4被雨冲了凉水澡
雨稀溜溜疏疏地斜织着,像牛毛,像银针,像烟丝,像流星,给人一种湿润而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感觉。被雨淋过,树叶儿绿得油光油光,草青得直逼你的眼,花艳得是人赞不绝口。乡间地小路旁,花儿被雨冲了一个凉水澡后,变得焕然一新,就好比传上了一件新花衣一般,那样不同凡响,那样耳目一新。
雨慢慢静默下来,花儿也随之静默下来,烘托出一种庄严而祥和的景色。
花的姿态可是千奇百怪的,想了解更多吗?那就去多留心观察观察吧!
活着像花一样散文
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可是,我始终没哟找到答案。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朵已经凋谢的花一样,被空气蒸腾干了所有水分,剩下的只是一具没有思想的肉一体。
和往常一样,走出教室的时候,我已满身疲惫。一阵风迎面吹来,竟然让我感受到了一些清爽。当我抬起头,想辨别出这阵风是从哪儿吹来的时候,一朵淡淡的紫色从我的眼前划过,带着些许不舍又带着几分执着,就那样落了下来,一低头才发现,几乎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话的存在,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一片蓬勃,还有的依然凋谢。
一
对那些蓬蓬勃勃的樱花,我实在是喜欢不起来,许是因为狭隘民族主义的缘故吧。每次看到枝头的堆积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在东洋的某个国度,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而一想到那个民族,我又会想起那些历史的画面,想起我们的这个国度永远的伤痕。于是,对于那朵朵的娇一艳,我打心眼里面拒绝,一直以来都是这样。
学校的樱花是嫁接的,根本是一颗樱桃树,在人力的作用下,这棵樱桃树就成了一个产业头车尾的怪胎——一棵树上面,半边樱桃,半边樱花,樱桃花硬着早春的寒意开放的时候,属于樱花的那边却是死一般的沉睡,因为他们拒绝早春的寒冷;而每年樱桃花开过,枝头上出现细小的青色果粒的时候,樱花才姗姗来迟。
仿佛是在一一夜之间,樱花都开了,它们挨挨挤挤的,争先恐后的,向人们炫耀着自己的存在。每次面对那树樱花的时候,大家都会禁不住地发出一声赞叹:“好美!”可是,每次我经过那棵树的时候,我的心里都会特别的疼,特别我看到绽放的樱花旁边的樱桃树的时候,这种疼痛更是上升到了极致。
曾几何时,我们都赞叹着樱桃花白一里一透一红的娇一艳;曾几何时,,我们都称道樱桃果酸中带甜的美味。可是,当它的花谢了,果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却被我们遗忘,每个走过他的身边的人,都会称赞着由它滋养出来的美丽,完全忽略了它存在,而且,这种美丽的是在掠夺了它的身体养分的基础上才绽放的。这和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是多么的相似。
每次在树下驻足,我的目光始终没有偏离樱桃树的那边,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的缘故。而是,想用心聆听樱桃树的话语,面对着这种近在咫尺的掠夺,它没有办法向我们人一样反抗,但是,我一直相信在它的内心深处,对这种生存的现状,未必是那么乐意的吧,恐怕在意自己的方式在抗争着吧。
一直用自己的思维来衡量樱桃树的思维,每年春天来临,属于樱桃花的那边怒放,而属于樱花的那边依旧沉睡的时候,我都在心里暗暗窃喜,这掠夺者终于死了,由樱桃树的根一部输上来的营养从此可以专属于它了。
可是,每一年我都失望了,樱桃树不仅没有丝毫埋怨,年复一年,它都选择先开花,先用自己的身体去测量空气的温度,而后用自己的语言,告诉身边的樱花什么时间可以开放,什么时间应该沉睡,因此,当属于樱桃树的那边挂满青色的果粒的时候,樱花都在迎风怒放,这似乎成了一种规律。
再一次站在那棵树下,正好有风拂过,那些妖艳的樱花们就更加轻浮起来,扭一动着自己的身躯,卖弄着风骚。可是当我把视线转向属于樱桃的那边的时候,我发现那些青色的果粒们,也随着樱花们扭一动的节奏,微微点头。我忽的明白,樱桃树从来没有拒绝身边的樱花,而是从它们被嫁接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生命就早已融为了一体。对于樱桃树来说,身边的樱花的存在,不是侵略者,而是可是将自己的绽放的生命延续的一种途径。当温度慢慢上升,自己的美丽逐渐凋谢的时候,何不用另一种更加艳丽的方式,来完成自己在这个季节最后的绽放呢?
也许,在花的世界里,没有国籍的概念,有的只是属于生命最初的美丽。也许,一直以来,是我强行把自己的思维加在了花的身上。
再抬头,才发现,那朵朵樱花,没有了妖艳的姿态,有的只是绽放的.生命的力。
二
教室的前面,是一个不大的花坛,每到春天,五颜六色的花竞相开放,让这个山村初中,凭空增加了几分活力,而在花坛里面,让我记住,不是清高的玉兰,不是娇一艳的山茶,而是几棵矮小的不起眼的紫色花。一棵矮矮的树,当叶子还没有开始长出的时候,花就先开了,一朵朵紧紧凑在一起,整个枝头都是花的样子,小小的花一瓣,迎风摇曳着,空气中充满着淡淡的香味,闭上眼睛,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一片紫色,带着几分梦幻的迷一离。
问过很多人,他们都不知道花的名字,可是,尽管我们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可是每年四月来临的时候,他都不会计较我们的无知,还是一如既往地开放。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朵花为什么而开放,是因为宿命的约定,还是因为一种生命本源的力量,或许都是,又或许都不是。因为,我们毕竟不是花,没有办法读懂花的内心。很多时候,我们装模作样地欣赏着花的美丽的时候,大声评价着它们的外形的时候,弄不好花就在一旁窃笑,在他们看来,开花就是开花,有什么可以论的,又有什么可评价的。
在高达的玉兰面前,那些紫色的花显得是如此矮小,因为矮小,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只注意到了它们旁边的玉兰的美丽,可是那些花们都是大度的,从来没有因为我们的忽略,而不展现自己的美丽。每年四月来临的时候,它们不仅开了,而且开的密密麻麻的,整个枝头都是那梦一般的紫色。
花是紫色,刚长出来的叶子也是紫色的,当玉兰花慢慢凋谢,山茶花还没有完全绽放的时候,整个花坛里面,就只剩下了这几株紫色,显得格格不入,可是,它们不管这些,始终就那样的紫色着,偶尔随风起舞,偶尔一动不动,遇到雨天,它们也会掉下一些紫色的瓣,可是,雨停之后,你会发现,那些枝头的紫色,似乎并没有减少多少。
刘亮程在《对一朵花微笑》描述了各种花不同的美,不同的笑,顺着他的思路想下去,那么我眼前的这些我不知道名字的紫色花朵的笑,都只能叫作莞尔。这些紫色的花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天生丽质。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的蕊掩藏的很深,就如同青春期的少女一般。我们明明知道她们有心事,可是你却无法知道,那些心事到底是什么。
看着眼前的紫色小花,不由想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那个美丽女子翠翠,这些花们和翠翠没什么两样,风日里生养着,没有太多呵护,没有太多关爱,可是到了该绽放的时候,它们依旧努力地绽放着自己的美,昭示着自己的存在,不管这种存在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人理解,它们只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那就是绽放。
隐约中,仿佛听到了它们的低语,那是对来年的约定。“明年我们还要这样开放”,它们如是说。
我快速地逃离,因为那一瞬间我发现了自己的渺小——因为很多年前,我走就丢失了像它们一样的简单的只求绽放的勇气。
三
花是雌性,一位朋友这样说过,而且他还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这一观点。他说,体态娇一小的花,是弱不禁风的小家碧玉;大胆绽放的花,是明艳惊人的大家闺秀;迎霜傲雪的花,是外冷内热的清高女子……
他是没有见过泡桐的,我相信,因为,只要他见过泡桐以后,就再也不会说出类似的话了,试想想,高达十几米的树干上,没有枝丫,只有到达顶端,才把自己所有的枝丫蔓延开来,形成一顶巨大的伞,无论刮风下雨,都那样直直地站着,像一位哨兵一般,守候着身后的土地。
“喜光,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对黏重瘠薄土壤有较强适应性。幼年生长极快,是速生树种。”百度里面如此介绍泡桐,对这一点,我深表同意,因为在我老家的门前,也曾经有过两个高大的泡桐树,不过短短十几年时间,它们都已经长到需要两个人才能抱住了,可是这些年来,没有任何人照顾过它,它仿佛就是自己那样长大的。
每年春天来临,所有花都开始开放的时候,泡桐也不甘寂寞,争先恐后地将自己浅紫色的瓣展开来。可是因为太高的缘故,如果你在它的跟前,你是无法欣赏到它的全貌的。只有站得远远的,才能感受到泡桐花的风姿。在高高的树的顶端,一片紫色的云就那样漂浮着,一动不动,如果站的再远一点,并且把树干忽略掉的话,你就会感到那片紫色正向你飘过来,紫色的中间,似乎还有着仙人的存在。
说句实话,那些灌木,那些一辈子都长不了多高的树,它们所开放的花确实是雌性,因为在它们的身上,给我们展现的更多是阴柔。可是泡桐树却不是这样,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它们也开花,可是那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内容,,他们更多的精力,都用来向着天空进发。只有长到了一定的高度,只有自己的身躯足够魁梧,它们才把开花当做自己生命的全部内容。
毫无置疑,泡桐树是树中的佼佼者,他们的高度,是很多树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我不知道在他们那样的高度,弯下腰俯视别的树木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是嘲讽,还是怜悯,也许都有,也许都没有。因为身躯的高度,所以在我看来,在所有能够开花的树的当中,他们是真正的伟男子,是真丈夫。
之所以把泡桐花定义为雄性,除了它们身躯高大的缘故之外,还有很多:泡桐的花的开放是在一一夜之间完成的,某一天,当你推开窗子的时候,你才发现,泡桐花已经开了,额米有给你打招呼,它就那样开了; 大多数的花在凋谢的时候都是轻柔的,带着些许不舍,带着几丝缠一绵,一个瓣一个瓣地慢慢飘落,可是泡桐花不,它们说落就落,而且是整朵花都落了下来,绝不脱离带水……
因为各种缘故,这个世界赋予了男性太多内涵,要稳重,要沉着,我想,这也是当初朋友说花都是雌性的缘故吧。可是,那些高大魁梧的泡桐树,都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和泡桐树一样充满陽刚之气的男人,为什么不能像泡桐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呢?何况,很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就让我们,像泡桐一样,绽放自己最美的花朵吧!
四
很多时候,我们给自己的行为增添了太多的功利色彩,每一样付出都想得到相应的汇报,可是那些花们,它们的开放又有多少是为了结果呢?
基督教说,上帝制造了人,可是最终又远离了我们,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失去了,在伊甸园里,我们依旧赤身裸一体的那种单纯,在尘世中,我们沾染了太多的欲|望,我们的生活,有了太多功利的味道。
每一个孩子都是单纯的,就像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随着成长,我们在自己的心灵上面胡乱涂抹,可是等到我们自己反省过来的时候才发现,那些东西再也清洗不掉了,于是,我们失去了回到天堂的资格,我们只能在这人间沉一沦。
何不,像花一样,就那样绽放,没有任何功利的绽放,也许,那是天堂真正的样子。
以舒心的姿态生活的散文
泡上一杯淡茶,迎合着音乐的跌宕,伫立在阳台看漫天星象,也许我并不知道最亮的一颗星在何时会泯灭于这唯美星空,但能想到的是它失去最亮的包裹后会不会绝望于这浩瀚的银河系?会不会再有勇气于明晚同时同地点亮自己,让世人处万里之远再赌它今日的光辉?感慨下,我泯一口泡开的茶,终意识到再美的瞬间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刻画成这一刻的回忆,在顺着茶水下咽的同时惋惜着,忘记了这茶的清淡是那么润口,这动听的音乐是那么舒心。
生活本是在无常中欣赏和感悟,又时常在这般夜幕美景下怅惘抒怀,古之圣贤再到今世凡人,绝不会困于有常而束缚自己。一口清茶不足以令我畅想高谈一切,人活至此也没有权利谈及人生,但我也有过在最安静的时候想过很多,然后痛苦很久。因此,便常会在夜幕美景顿失之际,告诫自己要以舒心的姿态生活。
或许人渐渐成长才真正会体会羊有跪乳乌鸦反哺之情,在这混沌模糊可以迷失人本性的社会中亲情可以让人们感受良久的温暖,坚守操行,无愧天地。处故乡之远,时念高堂,寄一份想念,虽不至涔涔落泪,也可宽慰自己不失为人子之份。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会让你捉不住儿时依偎在高堂膝下的欢快,在未来不能孰知的情境下,我愿惜时常回家看看,个中心中滋味独自品嚼,只求心中无憾,以慰舒心。
羊左之交是诠释友情最好的典故,可是谁又能在他此生的际遇中遇见这等令人潸然泪下的永恒情谊?我不会强求如此,只是在交往的这一切额度中,会始终秉持自己的投入,不求利息回报。长久的不联系,不是说明我与你的情谊暗淡,只要是走进我生活的人,我都在温柔的关注,但求你安好!
莎翁笔下的烂漫爱情话剧,着实不慎了解,诸如那般梁祝的凄美爱情,更不曾涉及。有的人会感慨青春没有一场值得铭记的`爱情,然而我不是这群人当中的一份子,当然不会感慨,更不会觉得遗憾。生活理念的不同终归会造成思想的不归一,对于拥有爱情的身边人,我总会由衷的赞美,不曾有过虚假。
当最后一口清茶入咽,,已有凉意,体会不出清香了,淡雅的音乐已停止沁人心脾的节奏感,现实还是回归了平静,我依然希望明天还会看到今晚的这颗闪亮的星,以舒心的姿态生活。
以一种天涯的姿态的散文
深秋的天气,越发浓重,紫槐的叶片飘起一层鬼魅的黄色,在街头以一种天涯的姿态直立着。石榴的叶片也向往这种色彩,只是掺加了些许的红色,榆叶梅的叶子更紫了,紫得略显悲壮。
秋,以诗意的步伐,带着呼吸和心跳,可以说前赴后继,可以说义无反顾,是真的来了还是真的要走了?
阳光长长的影子,柳树收紧了自己的身体,它最先感知了春的新绿,也最先感知生命的凋零,世界对谁都是公平的,人和植物一样。只是人比植物麻木一些,当人类的步伐变得不再平稳的时候,清苦和灾难也就如约而至,奇怪吗?
面对天空,面对神奇的自然,面对这一座城市,面对阳光灿烂的早晨,我竟无法面对自己,在秋色的掩护下,我内疚了,我萎缩了,我胆怯了。
风,在我的耳边,长出了翅膀。故乡在我的心田上长出了黄色,五谷的花香,还有乡亲的笑脸,露珠的光还在,家乡的炊烟像一只蝴蝶,在我眼前浮现时,我依旧像个孤苦无依的孩子,回头望时,满眼是田野里的荒草还有老娘佝偻的身影。
记不清多少次,一个人沿着河边,依着一棵老柳树,安静地远眺着霓虹灯下的高楼大夏,铅灰色的苍穹,人是灰的`,云是灰的,马路边的树是灰的,思想是灰的,念头也是灰的了。
寂寞,蔓延,沿着河水奔流,丝丝缕缕,悠悠怨怨。内心挤压的愤懑缓缓燃烧,汹涌起来。
写下的是殇,我选择了沉默做我的生命,随着秋的厚重,我用中年的苍白和虚无, 把故乡老下去的故事整编成册,我是故乡里的一棵树,迎风立着,开不开花,对我是无所谓的。
自居以诗意的姿态散文
盛夏的江南夜,路边静默伫立的街灯,暖黄的灯光一如旧日,倾斜成一袭幽媚的平静。夜已渐深,偶有寂寥的行人匆匆地走过,灯光把那影子拖得多长,我站在这样高的地方,都感知得到那人行走时颤动的足音。
那些暖黄的光,有隐约的一片偷偷溜进我的屋子。古红的窗棂将这一片暖黄切割成或菱或方的残片,添了一抹清愁,洒在了我的心上。
喜欢孤独,因为它需要资本,亦因为它不同于寂寞;喜欢寂静的夜,一个人安然地守着,孤独但颇有意境。沉浸于一茶,一曲,一卷旧书中,然后拼凑成一缕幽思心曲,镌刻在记忆的深处。
常常守着这样的夜,一个人静静地感知时光的流逝,如果够意净心清,还能真切地听得到时光流逝的声音,看得见它渐行渐远的背影。
有人言:“时间仍在,是我们在飞逝。”蓦地在那瞬对自己听到时光流逝的声音而心生疑惑,到底,流逝的是时间本身,还是属于我自己的青春年华?
是呵,太阳照常升起,月色依旧撩人,时光仍在,昼夜更迭如旧,寒暑轮转亦如旧。时间即使会流逝,它又会轮转着回来,一分不多,一分也不少。只是,昨日的自己已经成为了记忆,不可能与今日重复。即便相隔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却也如梦幻般,伸手不可触及。一如此时,于这午夜凝神冥想,等再忆起,我便把此时的我轻放在了今日的末梢上。今日亦会成为了明日的过去,而我,再回会不来了。
原来,时间会缓缓着逝去,我也会缓缓着逝去。
窗台前的玻璃细颈瓶里,有一枝绿色,清香浮溢,被柔光涂抹后,透出些许雅致古韵。
这是旧年冬月寻得的一株无名的小盆栽,开一朵白色的小花,就一朵。花凋零萎谢后,这叶眷恋我,我亦眷恋它,便被留了下来。
谁说绿叶只是用来衬托花儿的?那一片片的绿色上,分明有绰约的美姿摇曳,不亚于任何一朵绽放中的花儿。
与文字痴缠的女子,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忧愁,尤其像我这种天生喜静喜独处的女子。宁愿守着一份安然恬淡,沉浸在文字里孤独地舞蹈,亦不愿在灯红酒绿里寂寞地高歌;宁愿执着一份痴缠,游弋在段落章回,字里行间,看那单一的墨色,亦不愿在姹紫嫣红的红尘中穿梭,寻求一掬七彩色;宁愿用纤细的笔记叙描摹下素日里的琐碎,把那满腹的心事都放在文字里唏嘘,亦不愿把点点滴滴的心语孜孜不倦地说与他人听。
这般,在他人眼中,或许真的成了孤独而漠然的人。
而我,却把这自喻为——诗意的生活。
读过一首名为《诗意的生活》的诗:把生活当成诗/可以过的很惬意/不必在乎得失/不必计利益/就当是偶尔的停顿/可以增加韵律/如果把诗当成生活/那就不现实了这不是1+1=2/和2=1+1的简单运算/没有诗的心情/单纯当诗是生活/不免会有一些不足/生活可以是柔软/可以是严肃的/可以是温和的/可以是充满宁静的幸福
一直深爱着这首诗,因为它所表叙的.意义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面对生活,把生活当诗,可以过得柔软宁静而祥和。但不会空乏地把诗当做生活,而活在虚无的飘渺里。
意境充沛下才能创作出有声有韵有味的诗来。要想把生活过得如诗般惬意,必定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与善于创造意境的心。
每一天的太阳升起,都似是诗的题,涵盖了整篇的内涵。太阳对于人生亦是,每见到一次日出,说明我们还健康地活着,更要感恩地面对生活。
在一天里,遇到或欣喜或悲愤的事情,犹如诗的起伏,平之后有仄,扬之后有抑一样,都会轮换着充盈这一天的诗篇。
一日已逝,夜阑人静时,把一日的疲惫轻轻展开,用诗的意境温柔梳理,好让自己在下一次太阳升起时更加坦然地接受一切。
别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
我不是诗人,但是我有诗的意境,有诗那样柔软的心。也不会写诗,但愿意把生活当诗,用诗意的情感走过属于自己的日子。
用诗的意境与情感去审视所有的风景,哪怕是一盏昏黄的路灯,一个寂寥的行人;一片普通的灯光;一卷古旧的书;一曲舒缓的古典音乐;一杯普通的清茗;一株花谢后余下的残叶;一份游离的丝绪,于我眼里,都充盈着迷人的诗意气息,都散发着醉人的诗意芬芳。
然后,展开纸笺,执笔,把这些景象与思绪编缀成或长或短的文字,送给此时的自己,加深未来的忆念。
那些文字,都是真实的内心写照,我在用诗意的方式记录下心灵的成长轨迹。
那些文字,不可算诗,便无音节韵脚,亦无章句意象,有的,许是一抹诗意的感伤,抑或诗意的柔媚。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诗意的心情,来做诗意的事情。
自居,做一个与文字痴缠的女子;自居,做一个温婉如花的女子;自居,保持以诗意的姿态。
怜幽写于旧岁仲夏
★ 忙碌的姿态散文
★ 活着真好散文
★ 救花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