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子辞谢更宅》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共含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un2fa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晏子辞谢更宅》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①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kǎi)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②!”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窃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是时也公繁于刑有鬻踊③者。故对曰:“踊贵而屦贱。”公愀然改容。公为是省于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注]
①湫(jiǎo),低湿。②爽垲:敞亮干燥。③君之先臣容焉:我的先人曾在这里住过。
④里旅:当地的群众。⑤鬻踊:卖假脚。⑥愀然:凄伤的样子。
译文:
齐景公想给(相国)晏子调换住房,说:“你的住房靠近集市,低湿、狭窄、吵闹、到处尘土飞扬,没法子居住,请你换到敞亮干燥的住处去。“晏子辞谢说:“君王您的先臣--我的'先人在这里住过,我不配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够好的了。况且我住处靠近集市,早晚都能买到要买的东西,这是对小人有利的事,怎敢麻烦地方上的群众(为我盖新房)呢!“齐景公笑道:“您靠近市场,了解物品的贵贱吗?“晏子回答说:“我私下里想省点钱,怎么能不知道呢!“景公说:“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呢?“这时期正是齐景公滥用刑法的时期。(尤其是刖刑),集市上有卖假脚的。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子便宜。“齐景公听了,心里凄伤,出现了怜悯之情。齐景公为这件事减少了用刑。仁义之人的话,它的利益广博啊!晏子一句话,齐侯就减少了刑罚。
晏子辞谢更宅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①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kǎi)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②!”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窃利之,敢不识乎?” 公曰:“何贵何贱?”是时也公繁于刑有鬻踊③者。故对曰:“踊贵而屦贱。”公愀然改容。公为是省于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注]
①湫(jiǎo)低湿。
②爽垲:敞亮干燥。
③君之先臣容焉:我的先人曾在这里住过。
④里旅:当地的群众。
⑤鬻踊:卖假脚。
⑥愀然:凄伤的样子。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景公欲更晏子之宅 ②湫隘嚣尘
③既窃利之 ④踊贵而屦贱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公为是省于刑
A.为其来也(《晏子使楚》) B.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C.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D.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是 时 也 公 繁 于 刑 有 鬻 踊 者
3.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
⑵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4.晏子回答景公的问题时说“踊贵而屦贱”的用意是什么?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晏子这个人物的看法。(2 分)
参考答案
1. ⑴ (4分)
①更:更换 ②隘:狭窄
③窃:私下 ④屦:鞋
⑵B (2分)
2. (2分)
是 时 也/ 公 繁 于 刑/ 有 鬻 踊 者
3.⑴我不配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够好的了。(2分)
⑵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2分)
4.晏子的用意是借此机会劝谏景公不能乱施刑罚。 (1 分)
晏子是一个不怕权贵,为百姓谋福址,对君主忠心讷谏,指出君主过错的忠臣。(1 分)(或晏子虽居高官却不谋私利,而是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精神品质。)
参考译文:
齐景公想给(相国)晏子调换住房,说:“你的住房靠近集市,低湿、狭窄、吵闹、到处尘土飞扬,没法子居住,请你换到敞亮干燥的住处去。“晏子辞谢说:“君王您的先臣--我的先人在这里住过,我不配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够好的了。况且我住处靠近集市,早晚都能买到要买的东西,这是对小人有利的事,怎敢麻烦地方上的群众(为我盖新房)呢!“齐景公笑道:“您靠近市场,了解物品的贵贱吗?“晏子回答说:“我私下里想省点钱,怎么能不知道呢!“景公说:“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呢?“这时期正是齐景公滥用刑法的时期。(尤其是刖刑),集市上有卖假脚的。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子便宜。“齐景公听了,心里凄伤,出现了怜悯之情。齐景公为这件事减少了用刑。仁义之人的话,它的利益广博啊!晏子一句话,齐侯就减少了刑罚。
启示
晏子辞谢更宅,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接近群众,了解苍生的生存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国君提供治国建议,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切实身体力行自己所一贯秉承的节俭为民的治国方针。故事体现了晏子虽居高官却不谋私利,而是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精神品质。
文言文《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齐景公)
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 :此为虚词,表多次。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 大衣。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裘:皮衣 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闻:听 命 ;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
18 、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 、善:好的
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朝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
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