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亲子交流范文(共含11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菲语朱涛”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亲子交流系列
第一课、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白掌握营造家庭心理氛围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家长理解营造家庭心理氛围的方法。
教学过程:
有良好的心理氛围的家庭,一般表现为夫妻关系和谐,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对孩子给予真诚和理智的爱,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融洽,志趣相投,态度和善,思想活跃,心理相容,反映出互爱的高尚情调和积极向上的气息。
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1、影响孩子的认知。在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中,孩子的学习不受干扰,宽松的学习空间能使孩子的思维顺畅,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究;父母的经常关心、启发和各种形式的激励,会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影响孩子的情感。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音容笑貌、亲切话语所创造的对孩子充满爱的氛围,会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心情舒畅地感受父母关爱的幸福。日久天长,孩子会以同样的爱心回报父母,这会使他的情感世界不断地丰富。
3、影响孩子的品质。孩子长期置身于某种道德氛围中,可能产生与家庭同样的道德心理。这是因为孩子小,知识少,缺乏道德评价能力,往往服从父母的权威,以父母的判断为自己的判断,并在道德情感的推动下,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表现出一定的品德行为。另外,父母是否以身作则,对形成孩子的品德具有更直观的心理意义。
4、影响孩子的健康。长期生活在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心情愉快,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喜欢交际,他们的自身器官发育和新陈代谢良好,生活休息有序,加之适度的体育锻炼,体质会不断增强。相反,长期生活在不良家庭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往往会过度焦虑、心情压抑、自我封闭、思维不灵活,影响身体发育。
为了您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们: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吧。
教学反思:
第二课、和孩子共同面对挫折
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们明白培养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挫折。
教学过程:
“妈妈,这是我的成绩单”,亮亮怯怯地递过成绩单。
“才考80分,刚上一年级就考这点分,人家都考100分,90分就是不及格!”妈妈圆睁着双眼,大声训斥着。
“这么简单的题也会错,真是个糊徐虫!”爸爸一把把亮亮推到一边。亮亮吓得哭了起来。孩子失败的时候是培养孩子勇气和抗挫能力的最佳时机,好多家长却白白丢掉了教育机会,把孩子的失败变成了孩子的灾难。
同样是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的做法如果不一样,结果也会迥然不同。小雨闷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妈妈问:“你是不是没考好呀?”“嗯,我没得双百。得了双百老师要给发奖,我没得奖。”小雨小声嘟囔着,紧张地看着妈妈。“没考双百,心里很难过,不但不能得奖,还怕老师、同学笑话,怕妈妈骂你,是吧。”小雨被妈妈说中了,变得轻松起来,他双手接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你怎么知道?”妈妈把小雨楼在怀里,边说边抚摸着小雨的发,“没事的,你刚上一年级,以后考试多着呢,下次再力。”“妈妈,你真是我的好妈妈。你为什么不骂我?妈妈,我下次一定好好考!”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不仅要给他提供受挫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受挫,而且还要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让他从挫折的痛苦中解脱、振作起来,有信心重新开始生活。这就要求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要有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能力,其次才是寻求解决的办法。和孩子交谈时,认真、耐心地听取,让孩子感到你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如果用家长的权威,以咄咄逼人的架势堵住孩子的嘴,孩子就会把委屈和痛苦憋在肚子里,这样每一次挫折都会增加他的自卑感。无论对错,我们都不要急于打断,指手画脚地评头论足,否则孩子会因为担心受到批评和攻击而中止谈话,把自己封闭起来。理解是爱的语言,父母的爱会温暖孩子受挫的心,他会从中汲取力量,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 教学反思:
第三课、尊重孩子的天性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白引导孩子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2.引导学生家长掌握引导孩子学习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是很重要的,会促进孩子完整人格的形成。我们可以根据家庭生活的规律,从家庭生活的琐事做起,从小处着手,可以获得巨大收效。孩子的思维是单项的,而正是靠了众多的单项思维,使其不断地丰富认识,积累经验,产生智慧。这对孩子日后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家长会常常在孩子的口袋里发现几颗小石子,几张揉皱了的画片。他们会对你说:“这个石子像小猫,这个石子多像娃娃呀。这些带花纹的石子一定是雨花石。突然有一天,孩子带回了一株小草,他学着大人的`样子把小草种在了花盆里,并且给它浇水,弄得满手满身的泥,甚至把屋子也弄脏了。此时作为家长,不应横加干涉或阻拦,或干脆将这些东西统统扔进垃圾箱。聪明的家长,会参与其中。我们不妨也找些石子、图片,并将这些石子和图片组成新的图形。它们可以是小房子,也可能是一个公园,如果有目的根据一个童话故事拼起来的图形,那就再好不过了。另外我们还可以找些真正的雨花石.与一般石子进行比较。我们还可以与孩子一同观看种左花盆里的草。长此以往,我们会发现孩子更加留意和关心身边的物和事情。他们会对季节变化敏感,会对自然生态发生兴趣,等等。
在孩子生长过程中,学习固然十分重要,但孩子的生活中只有学习,而缺少其它的内容,不觉得过于单调而乏味吗?这种单调而乏味的生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出些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比如:厌学、易怒、感情脆弱、多攻击性。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了认知能力,没有成就感,没有上进心,对身边的人和事情,都表现出极端的冷漠。在孩子最初人格的形成时期,就已经种下了不良因子。所以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对这些事情的热爱,正是对生活的最初发现,也正是他们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的开端。我们强调这种好的开端,会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同样有一个好的开端。
教学反思:
第四课、怎样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白掌握加强交流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家长掌握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强;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愿父母干涉他们的行为;内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诉家长等等。要想获得两代人之间自然、亲密的关系,就需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沟通
1、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散步、游玩等。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谈话才能渐入佳境,至于平时连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的家长,就不要太期望孩子会与你畅所欲言了。
2、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父母与孩子谈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谈话主题,也要考究语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训”,而“多读书才能实现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当今儿童的语言特点,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话多不灵。建议父母的话要简练,准确,能带些风趣幽默更好。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的话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么,家长的话就成了没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4、多鼓励、少批评。这个社会因为人多,竞争也厉害,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也高。这样,家长与子女的对话就难免批评多于鼓励,强调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与别的孩子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等待。其实这一比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只有使孩子丧失处信,产生自卑和自弃感。倒是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励上进心。
5家长需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因此,建议家长诸一点有关书刊,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利于为两供之间的沟通提供科学性的指导,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教学反思:
亲子电话交流
又是上下午班,一直持续到晚上11:30才能回家。
又打电话回去问侯那一对父女。
“喂,喂……”那边听到一个男中音的声音。
我故作矜持,没接话。
“喂喂喂的。没说‘你好!’不理你!”
“喂,你好,靓女……”
“不是靓女,是靓妈。我宝贝在干啥?”
“宝贝在写文章哩!”,“标题是《单车之旅》。”
“哦,语气还挺喜悦平和的嘛!做得不错!”
“宝贝表现好时,喜悦,不好时也得平和地接纳哦,这样才显得你德行高呀!”
“是,是,老公还得改进!”
“宝贝,没空,我一会才打过来呀?”
“来了,来了,妈妈”思烨来了。
……
“妈妈,你觉得生活怎么样样?”
“生活,就是有时苦,有时乐,有时兴奋,有时繁忙——”我一时还被问住了说。
“妈妈,‘生活是兴奋的'。’用词不当。”思烨批评说。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酸、甜、苦、辣。每种味道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幸福!”
思烨一口气说了上面这么多,然后说“妈妈,祝你幸福快乐!”
接着,听到“吧唧”(飞吻)一声挂线了。留下我在电话那头发呆。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
你们好!
我是三年级五班xx同学的家长。对于学校近期开展的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活动让我学到很多,所以说我很荣幸、非常感谢学校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能和大家交流学习。
我女儿很喜欢读书,特别是课外书,她都很喜欢,也很吸引她,家里只要有她没读完的书,她就会不分时间把它读完,还经常讲给我听,我知道她希望和我一起分享阅读的感想,但我很少陪她读书,对于书中的内容知道的不多,只是她讲给我听。自从参加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以后,我学到很多,同样也对女儿有点歉意。我现在尽量多抽出时间和女儿一起读书、交流。特别是学校推荐的《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这四本书,都特别好,孩子一边看一边说书太好了,太感人了。
当她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时,书中所描述的海伦凯勒在学习道路上一段真实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带给我女儿无数次的感动,书中描述了在沙利文老师的爱护和引导下,海伦凯勒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孩子,是一位老师默默无闻的陪伴成就了海伦凯勒未来的人生道路。
女儿读完这本书后说:“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我知道,她读懂了。书给孩子带来的力量是无穷的,那就让我们多抽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读好书!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爱上阅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并能终生受益。
谢谢大家!
每天跟宝宝进行亲子游戏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比如跟宝宝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大笑。但有的时候,要想达到促进宝宝大脑发育还需要爸爸妈妈们想到更多的亲子游戏。一起看看吧!
1、眼神的交流
在这个游戏中,家长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当可爱的宝宝睁开双眼时,你要用温柔地眼神凝视她。要知道,婴儿很早就可以认出别人的脸,所以每次当当他看着你的时候,都会让宝宝对你的记忆更深刻。
2、呀呀儿语
当父母跟婴儿进行言语交流的时候,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张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小脸,但也要给宝宝和大人说话的机会。很快,宝宝就会找到跟大人交流的感觉,时不时的插入进来。
3、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在婴儿成长阶段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所以妈妈们尽可能地用母乳哺喂宝宝。妈妈一边哺乳一边给宝宝哼唱儿歌,跟宝宝轻声交谈,温柔地抚摸他的头发,这样可以增进母子关系.
4、吐舌头
有实验表明,新生儿出生2天的时候,就能模仿大人简单的面部表情。所以家长可以跟宝宝做吐舌头的动作,宝宝会很开心。
5、照镜子
镜子对于宝宝是个很新奇的事物,妈妈把宝宝抱到镜子前,让宝宝对着镜子看自己。起初,他会觉得自己看到了另外一个可爱的小朋友,他会非常愿意冲着“他”摆手和微笑。
6、呵痒痒
培养幽默感首先要让宝宝笑。家长可以和宝宝玩一些比如“呵痒痒”等小游戏,可以激发起宝宝的兴趣和积极性。
7、感觉差异
父母可以把两幅较为相似的画放在宝宝的旁边,比如,其中一幅画中有棵树,而另一幅中没有,宝宝会不觉得去看,去寻找其中的不同。这可以帮助宝宝今后的识字和阅读能力。
8、共同分享
家长带宝宝到外边玩的时候,不时地跟他说你所看到的东西,比如说,“看,那是一只小狗!”、“好大的一棵树啊!”、“宝贝,有没有听到铃声了吗?”让宝宝更多的去接触到外界食物。
1.小班亲子游戏设计
2.关于游戏的教案设计
3.中班角色游戏设计
4.关于亲子活动设计方案【精选】
5.如何成为游戏原画设计师?
6.幼儿园游戏设计
7.中班角色游戏教案设计
8.幼儿中秋主题游戏设计
9.数字游戏设计教案
10.游戏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各位家长一起分享亲子共读的感受与体会,同时也非常感谢老师们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前面家长们的精彩发言让我深受启发。“亲子共读”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因为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它能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中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从家长而言,亲子共读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桥梁,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书,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让家长和孩子贴的更近,彼此间没有隔阂,象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在此,我把我与孩子“亲子共读”的感想总结一下,与大家共勉!
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让孩子自己选择她最爱看的一类书籍,她爱看什么,就让她看什么,即便你认为那本书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也不要以自己的选择强加于孩子,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你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强加于孩子,否则,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叛逆心里,那还谈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我每次给孩子买书,都问问她买什么样的,或喜欢什么样的,让她通过电脑看看,自己进行选择。这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买到孩子喜欢的书,孩子爱不释手。
二、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亲子共读
我一直坚持与孩子一起读绘本,每天晚上总是和孩子捧着各类绘本书一起畅游在书香中,有时还会陪她演一演读过的绘本。在陪女儿读书的日子里,我们不仅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快乐,更感受到读书给孩子带来的丰厚知识。她对于一些词语的运用会让你感叹半天,她的语言叙述能力让我对她在幼儿园的一天了如指掌,这都归功于读绘本,日积月累所得。女儿在一天天的长大,知识在一天天的积累,这正是每个做父母的所期待的。现在女儿已养成了每晚睡前必读书的习惯。有时时间太晚了就催她说:“我们快点洗刷睡觉。”她会更正道“还要读书呢!”你如果不陪她读会儿,她会嘀咕半天,既耽误睡觉,还惹她不高兴,所以,现在晚上即使时间再晚,也要陪她读会儿书,每每看到女儿听完故事那个满足劲儿,我就想读书能让孩子高高兴兴的睡觉,何乐不为?
现在女儿识字不多,读绘本只能是做家长的事,我读,她看图,我觉得这也不错,能从分发挥她的想象力,说不定能给上小学以后的看图说话打一个基础呢?所以也没有强迫她认字,能认多少算多少。但小孩的记忆力好,读过的绘本,她能很快的看着图复述下来,所以,当我累了不想讲故事的时候,就会让女儿讲给我听,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亲子共读的方法。
当然我们的阅读的时间不仅仅限于家里,新华书店也是我们常去的地方,书店里有各种各样的书,孩子可以随意找自己喜欢的书,没看过的书,这样会在不知不觉间增加孩子的知识。现在星期天,只要不出去玩,女儿就会自己要求去书店看会书,临走还得买上两本才行,可惜咱日照的书店条件太简陋,蹲着给女儿读绘本,一小会儿腿就麻了,即使这样,也得坚持一两个小时。
三、要积极参与各种亲子游戏
除了陪女儿读绘本,还同女儿做各种亲子游戏,通过同女儿下象棋、跳棋、五子棋,用棋和女儿交流,通过玩棋来营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在家里她会把她的所有玩具摆一圈开超市、开医院、开饭店,而我们必须充当各种角色配合她的游戏,以此来满足她的角色愿望,既让孩子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欢乐,也让家长体会到参与交流的幸福。亲子阅读、亲子活动能为父母创造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不仅孩子受益,家长也受惠。让孩子在阅读中快乐中成长,使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借此机会祝愿老师、家长:
工作顺利,心想事成,笑口常开!
谢谢大家!
有一名小学生对好朋友说:“我想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理解我。 我从来没跟任何人说过心里话。”相信许多家长听了这句话都会感到有些心寒,如果说我们的家长不为孩子付出,不想理解他们,真是冤枉死了他们!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的家长不仅勤奋工作,周到地赡养老人,还视孩子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孩子产生了心理困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真是愿意用生命去交换孩子的觉醒。可成年人也有着许多困惑和巨大的痛苦,很多家长焦虑地问我:“孩子不肯跟我说心里话怎么办?”
从孩子的角度看他们的烦恼:世界上没有人理解自己;从家长的角度看他们的烦恼:孩子不对自己说心里话,有一颗为孩子无限付出的心却面对孩子的困惑无能为力,从而痛苦、焦虑达到极点。
所以,“沟通不畅”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交流的最大阻碍。我们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出现问题,比如厌学、早恋、网瘾等等,该怎么解决?可是,孩子的心理困惑和烦恼该怎么解决?许多家长却很少想到。
现在有许多孩子只要一提学习,马上变成苦瓜脸,非常痛苦。而我们很多家长就是弄不懂学习这么重要,为什么孩子却会痛苦?家长总是教育子女:“不学习你长大就要饭去!不学习能有以后的发展吗?”所以孩子厌学就是个性上的胸无大志,没出息,是品质上的懦弱、无能和愚蠢的表现。所以家长更多的是用榜样来鼓励,用物质来刺激,实在不行就开始指责和棒打了,但是目前很多事实说明,这种“黄油加大棒”的做法收效甚微。
心理学认为厌学的孩子对待学习有一个痛苦的神经链,他们一想到学习,就会感到痛苦,这是一个心理学现象,慢慢地孩子一想到学习,就想起父母的狰狞面目,就想到自己毫无价值,丢人现眼,所以就出现了痛苦的感觉……
人的一个主要的心理特点是:追求快乐,逃离痛苦,成年人和孩子都是如此。不是所有孩子都厌学,爱学习的孩子,肯定是从学习中感觉到快乐,而厌学的孩子肯定是感到学习痛苦。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做阳光男孩儿或阳光女孩儿,这才是每位家长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儿问刚退休的姥姥:我什么时候退休呢?因为她的爸爸妈妈已经给她安排了繁重的钢琴、舞蹈和学前班里的许多功课,让她感到非常疲惫。
有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女性,她孝敬公婆,工作非常勤奋,在亲戚朋友看来她是个要强的女人,是模范儿媳妇。但是,她对待孩子却秉承“不打不成才”的信条。她没有被生活和工作的艰辛所打倒,但是,16岁儿子的离家出走却让她真正的束手无策了。这说明我们在很多地方为孩子“建立”了一条又一条痛苦的“神经链”,孩子越来越无法忍受,小的时候可能会隐忍,大了之后就会选择逃避。所以,作为家长,在许多事情上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决定。这样,孩子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做那些稍感“痛苦”的事情了。
今天,是亲子日记写够100篇以上的家长和同学们,来到学校,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到了两点,家长会开始了,先是两位校长开始了演讲,等他们演讲完以后,又给家长们颁发了奖状,又和家长们合影留影纪念,家长们又开始了演讲,然后家长讲的头头是道。然后开着我的演讲了,我心情很兴奋,毕竟只有我一个学生代表。我演讲完毕以后,陈老师便开始了询问大家有没有教育孩子遇到到的问题,大家提出的问题,都被陈老师一一的解决啦。到了最后,这个会结束啦。但是还有很多家长在那里。跟陈老师一起讨论。
今天下午场亲子日记分享会,我因工作没法参加,也想让家人都参与其中来,让家人也体会到教育孩子不光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全家都参与的,共同努力的事情,所以让姥姥陪着孩子去参加了。下班回到家孩子给我了一张奖状,很兴奋地说:“妈妈,这是老师发给你的奖励!”我很意外,怎么也没想到我会给到奖励,看到奖状心情是激动的。孩子还说:“老师还讲了家长最经常说五句话,比如你真笨,你去死等”。我问她:“那我经常说你们那句?”孩子说一句都没有。我不自觉的笑了,没想到在孩子心中我还算一个不怎么坏的妈妈。
亲子交流需要体谅的教育心得
别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刺探军情,试图得到什么并以此来咋呼。也别让孩子觉得你是在拷问他。孩子实在不想说就算了,特别是一些不光彩的事,他不愿意提,你也没必要去硬要他自揭伤疤。
跟大儿子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吃着吃着,大儿子故意打了个很大的'嗝儿,当然不雅,我立刻瞪了他一眼,他旁边的同学马上告状说大儿子有一次因为这个被罚掉了十分钟自由活动时间。朋友的妈妈立刻问他:你被罚过吗?同学回答:罚过,三次。
孩子们跑掉后,我和同学的妈妈都笑起来:孩子们平时回家可从来没透露过这样的信息!
教师发现的问题,一定已经处理了――偶尔剥夺孩子十分钟的玩耍让他在教室里自己看书,闭门思过,也不是一件坏事――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那么,至少暂时就还不是问题,你更不用去操心。见到孩子,因此也没必要去盘问。除非他自己憋不住了要说。
孩子在幼儿园跟其他孩子疯玩,结果摔倒被撞破了嘴唇,被其他孩子嘲笑了,回来很沮丧。此时,如果你指责他:告诉过你不要去疯跑的,看吧!他只会觉得更糟糕。拉他过来,听他讲发生了什么,问他还痛不痛,才是爱,才会让孩子下次吃亏倒霉遇上麻烦事了之后,还是愿意告诉你。
喜欢火上浇油的父母,今后一定少不了引起孩子反感甚至争吵的机会。
如何与孩子交流?居高临下的说教或是一厢情愿的喋喋不休?这都不可取。反而,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温馨的拥抱,甚至只是点点头、微微笑都能胜过千言万语。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要吝惜你们的神态和动作,在用语言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辅之以热情的、充满爱的非语言沟通方式,让孩子全方位地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和鼓励。
非语言在沟通中影响巨大
我们知道,人与人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依据研究分析,在日常的沟通中,一般人以为影响力最大的是用词遣字(语言内容),其实仅达到7%的效果。和语言相对的非语言信息,其影响力却高达93%,其中55%是通过眼神、表情、姿势、手势、动作等身体语言来表露,38%的影响力是由语气(音调)表现出来。因此,在整个沟通中,非语言沟通就成为影响信息传达的最重要因素。
人们在潜意识层面或刻意的意识下,凭借各种眼神、表情、姿势、动作与声调等身体语言,传达出千百种可能自己都压抑不住或自己都不甚明了的情绪化信息。所以眼神、表情、姿势、动作与声调等,都被归纳为非语言沟通的要素。
重视和孩子间的非语言沟通
“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经常抱抱我;如果你们爱我,就经常亲亲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陪陪我……”正如这首歌传达的孩子们的简单心思,爱,并不一定要说出口,抱抱、亲亲、陪陪都是孩子希望你和她沟通的方式,这便是爱的语言,一种非语言沟通方式。
一位知名的教育专家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会用爱的语言教育孩子,不如给孩子一个关爱的眼神;如果你会用关爱的眼神教育孩子,不如给孩子一个爱的微笑;如果你会用爱的微笑教育孩子,不如给孩子一个爱的拥抱。”教育孩子时,你除了有意识地用语言与孩子交往,还应该重视与孩子之间的非语言沟通,学会通过目光、表情、服饰、姿态等非语言行为与孩子交往。
亲子交流中的那些非语言方式:
1、抚摸。满足孩子\肌肤饥渴\的心理需求。
2、拥抱。给孩子更多安全感和温暖。
3、亲吻。让孩子感受到你开心和快乐。
4、握手。传递你坚定的力量。
5、点头。传递认可和鼓励。
6、微笑。传递默许和包容。
7、眼神。表明你是默许、支持,反对。
8、表情。传递你内在的态度。
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汇报交流家长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
你们好!
我是三年级五班xx同学的家长。对于学校近期开展的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活动让我学到很多,所以说我很荣幸、非常感谢学校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能和大家交流学习。
我女儿很喜欢读书,特别是课外书,她都很喜欢,也很吸引她,家里只要有她没读完的书,她就会不分时间把它读完,还经常讲给我听,我知道她希望和我一起分享阅读的感想,但我很少陪她读书,对于书中的内容知道的不多,只是她讲给我听。自从参加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以后,我学到很多,同样也对女儿有点歉意。我现在尽量多抽出时间和女儿一起读书、交流。特别是学校推荐的《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这四本书,都特别好,孩子一边看一边说书太好了,太感人了。
当她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时,书中所描述的海伦凯勒在学习道路上一段真实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带给我女儿无数次的感动,书中描述了在沙利文老师的爱护和引导下,海伦凯勒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孩子,是一位老师默默无闻的陪伴成就了海伦凯勒未来的人生道路。
女儿读完这本书后说:“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我知道,她读懂了。书给孩子带来的力量是无穷的,那就让我们多抽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读好书!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爱上阅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并能终生受益。
谢谢大家!
★ 交流发言稿
★ 交流讲话稿
★ 交流发言
★ 交流策划书
★ 汇报交流
★ 交流汇报
★ 亲子 评语
★ 亲子心得
★ 亲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