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让企业文化融入形象广告(共含3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坂田一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什么是形象广告
一般来说,企业形象广告就是企业向公众展示企业实力、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广告,通过同消费者和广告受众进行深层的交流,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产生对企业及其产品的信赖感,形象广告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展示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广告,比如白沙集团的“我心飞翔”的电视广告;二是公益广告;三是活动类广告,借助企业的某项活动,如周年庆典、赞助活动、会议展览、重要促销等来展示公司的形象。
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普通的产品或者品牌广告之中,往往在展示公司名称的时候,附带一句“广告语”,这句话是企业形象的集中体现,作用非常的重要,比如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摩托罗拉的“智慧演绎,无处不在”、宝洁公司的“宝洁公司、优质产品”、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等,最后这句话,就是对企业文化的展示。
诺基亚为什么说“科技以人为本”?
这句话是我们都知道的广告语,诺基亚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样一种“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呢?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诺基亚的成功靠的是什么。表面上看,是诺基亚抓住了时代机遇,但实际上,诺基亚的成功就在于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这是诺基亚及其历届CEO所共同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这个“人”,不仅指员工,还指顾客,诺基亚的科技非常先进,但是这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其次是这个“本”,说的是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优秀的售后服务等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行为。
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企业的形象广告要有企业文化,因为从顾客的角度来说,他们不仅关注产品的性能和服务,也非常渴望知道这家企业的文化是什么。一个不把员工当“人”来对待的企业,又怎么能把顾客当“人”呢?一个只顾赚钱,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又怎么能做到诚信经营呢?
企业文化还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都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白酒企业为什么总在低层次竞争?就因为没有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而这种文化本身就来源于企业文化,没有深厚的企业文化,怎能有深厚的品牌文化?
集中提炼核心理念,并转化为广告的语言
形象广告不要面面俱到企业的实力和规模,一定要有主题和点睛之笔,这就需要很好的提炼企业文化,并与品牌特征和企业定位相结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秉承的核心观念和做事原则,比如“以人为本”“顾客之上”“追求卓越”等。任何优秀的企业文化都不可能不重视顾客,关键是如何把这样的理念传达给顾客,让顾客感受到。
诺基亚的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海尔是“真诚”,菲利普是“追求更好”,但是他们并没有直接这么表述,而是用一种“广告的语言”,更能够引起顾客的共鸣,如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海尔的“真诚到永远”,菲利普的“让我们做得更好”。
联想标识中“科技创造自由”这句话,也反映了联想的企业文化,那就是以科技为基础,注重创造性,并且能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自由”,这句话深刻的体现了联想的企业价值观,并且用一种生动富有内涵的话加以表述,让人回味。
二、使命或宗旨。
在企业的形象广告中,为了展示企业实力和责任感,也可以用企业使命来传达企业的文化。
比如著名的惠普公司,他们的文化非常优秀,被称之为“惠普之道”。惠普文化里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崇尚科技,希望通过不断创新的科技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惠普标识中有个词叫做“invent”,就是“创造”的意思;另外,在其形象广告中,“惠普科技、成就梦想”这句话也放在非常醒目的位置,不但是为了打造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企业的文化。
汇丰银行的形象广告中“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的主题,也是对其企业文化的阐释,表明了自己全球视野和本土化的经营宗旨。SUN公司的标识下面有一句话“Wemakethenetwork.(我们做的是网络)”,明确了企业的宗旨,用来区别于微软公司,让人感觉到企业清晰的定位和过人的自信,
三、愿景和目标。
企业愿景和目标是企业对未来的展望,可以用来展示公司的远大理想和气魄,比如格兰仕的愿景是“成为全球名牌家电生产制造中心”,格兰仕在其标识上清楚的表明自己是“全球制造、专业品质”,这句话是其企业文化的核心代表,反映了企业的远大理想。
四、经营理念。
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企业的质量关、人才观、营销观、成本观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原则。企业选取哪些部分对顾客进行传达,取决于公司的企业和品牌定位,不能一概而论。
最近一直在电视中进行播放的红塔集团形象广告——“山高人为峰”,画面波澜壮阔,寓意颇深,可以说是红塔品牌和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既反映出红塔集团气吞山河的气魄,又反映出企业“以人为本”,人先于物的经营理念,同时,还体现出企业敢于直面困难、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是一则比较成功的形象广告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例子。
如何让企业文化融入形象广告?
企业文化在形象广告中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应该画龙点睛;不是可多可少,而是应该简练深刻;不是可深可浅,而是应该具有文化底蕴。形象广告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做到“画龙须点睛,润物细无声”。
一、企业文化在形象广告中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首先,企业文化要有点睛的作用。李宁公司的形象广告做得很有特色,那句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就是点睛之笔,让人耳目一新,这句话是其品牌特征、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有机融合。李宁公司的文化是致力于“通过专业化的高品质产品,传递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提倡“体育运动精神和进取精神”,崇尚“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李宁公司的“一切皆有可能”很好的展示了公司的文化。
但是很多企业的形象广告,就欠缺这样的点睛之笔,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白沙集团的形象广告,那句广告语“鹤舞银沙,我心飞翔”让人觉得象散文诗,没有从文化的角度进行阐释,缺乏深度,而且在杂志上投放的平面广告上,连一个字都没有,这又怎么能让大众了解白沙品牌和白沙文化呢?
另外,很多企业在做形象广告时,找不到主题,其实可以在企业文化中挖掘。比如我们刚才说到的价值观、愿景、经营理念等,关键是要综合这些思想,形成独特的表述,比如李宁公司的“一切皆有可能”,菲利普“让我们做的更好”,丰田公司“有山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二、企业文化在形象广告中要有“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形象广告中的企业文化,要讲求平衡,既要展示出企业的文化和实力,又要发人深省,语言真挚感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首先要志存高远。形象广告是公司向外界的一种展示和宣扬,一定要有气魄和胸怀,比如李宁公司“一切皆有可能”,奥迪汽车“突破科技、启迪未来”,联想集团“科技创造自由”。
其次要充满情感。情感是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最佳手段,只有让顾客感觉亲近,才能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比如海尔集团“真诚到永远”,明基电脑“享受快乐科技”,别克汽车“比你更关心你”,中国电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
最后要充满创意。这里的创意并不是说可以天马行空的任意表述,而是要依据企业文化和品牌特征。比如米其林轮胎“新一轮体验”,李宁公司“一切皆有可能”等。
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是文化管理,最高层次的营销是文化营销,如何将企业文化凝结在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的塑造中,需要企业管理者们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将文化、品牌和企业形象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通过文化的传播提升企业的价值。
韦华伟,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高级咨询师。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weihuawei@sohu.com
被称为“90后入职元年”,按常规入学就读时间计算,1990年出生的人在20作为应届生正式步入职场,“十二五”期间我国年均有700万左右大学生毕业,他们绝大多数出生在1990年代,成为职场的生力军和企业未来的接班人。以人才资源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时期,如何将企业文化工作融入到“90后”员工,让这一群体感受到“有尊严的工作,有笑容的生活”的企业愿景,使他们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将是企业管理面对的重要课题。
“90后”时代背景和性格特点
“90后”一代所处的时代是我国社会物质条件相对富足,国家地位日益上升并经历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后,开放性的社会环境逐渐成型,教育环境和多元文化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科技化、网络化迅速发展,深刻影响着“90后”一代的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90后”一代呈现出新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追求个人价值,有强烈的表现欲;追求平等和尊重,喜欢友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的沟通方式,厌恶传统的说教方式;追求物质享受和情感、创新的精神感受;敢于反抗,敢于质疑权威;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内心孤独,对压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韧性差,情绪稳定性差,相对缺乏对团队的忠诚感。渐趋成熟的“90后”登上社会舞台的中心,并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他们开始有所担当、有所坚守,也在诸多方面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
以创新管理让“90后”员工融入企业
文化的作用在于对企业发展、建设起指导意义,因此,其更需要管理、制度的支撑和保障,而管理上的小技巧也恰巧成为一个润滑剂。在对“90后”管理中,需要管理者创新管理模式,让“90后”快速融入企业,夯实企业文化的软实力。
以批判的精神引导“90后”员工准确定位。据调查,“90后”一代中,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实际工作与理想中的工作在心理上存在很大差距,从而产生失落、彷徨、迷茫等情绪,由此也产生频繁跳槽、长时间无法融入工作等现象。对此,企业管理者应以批判的精神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指出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90后”一代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增强团队意识,帮助他们融入公司团队,为其准确定位把握事业方向。
以包容的精神帮扶“90后”员工融入企业,
在对“90后”一代管理中,我们必须打破定势思维和惯性思维,改变对“90后”的固有看法,除了敢于批判他们的缺点外,要用一种更为欣赏和包容的心态来容纳这一群体,看到他们身上的亮点和潜质。准确把握和尊重每个人的优秀品质,充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使其为企业发展增添更多新鲜血液和活力。另外,通过科学的人格测评或评价中心技术,对“90后”员工进行胜任力评价,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将其放置适合的岗位上。
以爱心和情感为“90后”员工营造文化氛围。爱心和情感是管理文化的永恒,在对“90后”一代的管理中,管理者必须做到“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准确认识和把握“90后”员工心理需求,采取家长式的管理,融入更多的爱心和情感文化,让他们在企业中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用他们喜好的方式和他们交流、交往、沟通和管理,让他们在管理者身上找到认同感和亲近感,使其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尊严,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笑容。
以激励和表扬让“90后”员工更加务实创新。为了最大限度发挥“90后”员工的潜能,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90后”员工的需要,选择正确的激励方向,制定具有企业特点的激励措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在创新管理方式上,加大正向激励与外激励,正向激励可以让90后更加了解企业容纳他们的态度,外激励可以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自豪感和表现欲,这些积极的、肯定的激励模式将增强“90后”对企业以及企业其他员工的认同,这将为心理契约的达成增加砝码。
让原有的企业文化快速融入“90后”员工。在接纳“90后”员工后,不仅要重视企业规章制度、岗位知识等内容的培训,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训,灵活掌握培训方式,要让“90后”员工由被动接受企业文化变为主动融入企业文化,让他们更多的去体验,培育他们去发现企业文化中的可贵以及与他们价值追求的一致性。这样,由文化教化变为文化感知,变他人布道为本人悟道,从心里油然而生的认同,才是适合“90后”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结合“90后”员工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体系。“90后”虽然有些桀骜不驯,但他们身上也有闪光。“90后”一代更为大胆创新,不拘泥传统,不恪守陈规。他们既然选择了企业,说明企业愿景与他们自己的目标存在着交集,共同的心理契约不是不可达成,只是“90后”更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去实现。为此,企业文化不能只重传统,以不变应万变绝不是睿智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来调整企业文化的架构与理念、表现形式,改变原来企业文化的宣贯模式和培训路径,用一种更先进的体验式培训、情景式实践来感染“90后”的身心和感官,让企业文化与“90后”完全融合,也给予企业文化自身一个良好的成长机会,从而实现变则通、通则达。
“90后”时代背景和性格特点
“90后”一代所处的时代是我国社会物质条件相对富足,国家地位日益上升并经历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后,开放性的社会环境逐渐成型,教育环境和多元文化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科技化、网络化迅速发展,深刻影响着“90后”一代的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90后”一代呈现出新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追求个人价值,有强烈的表现欲;追求平等和尊重,喜欢友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的沟通方式,厌恶传统的说教方式;追求物质享受和情感、创新的精神感受;敢于反抗,敢于质疑权威;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内心孤独,对压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韧性差,情绪稳定性差,相对缺乏对团队的忠诚感。
渐趋成熟的“90后”登上社会舞台的中心,并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他们开始有所担当、有所坚守,也在诸多方面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
以创新管理让“90后”员工融入企业
文化的作用在于对企业发展、建设起指导意义,因此,其更需要管理、制度的支撑和保障,而管理上的小技巧也恰巧成为一个润滑剂。在对“90后”管理中,需要管理者创新管理模式,让“90后”快速融入企业,夯实企业文化的软实力。
● 以批判的精神引导“90后”员工准确定位。据调查,“90后”一代中,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实际工作与理想中的工作在心理上存在很大差距,从而产生失落、彷徨、迷茫等情绪,由此也产生频繁跳槽、长时间无法融入工作等现象。对此,企业管理者应以批判的精神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指出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90后”一代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增强团队意识,帮助他们融入公司团队,为其准确定位把握事业方向。
● 以包容的精神帮扶“90后”员工融入企业。在对“90后”一代管理中,我们必须打破定势思维和惯性思维,改变对“90后”的固有看法,除了敢于批判他们的缺点外,要用一种更为欣赏和包容的心态来容纳这一群体,看到他们身上的亮点和潜质。准确把握和尊重每个人的优秀品质,充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使其为企业发展增添更多新鲜血液和活力。另外,通过科学的人格测评或评价中心技术,对“90后”员工进行胜任力评价,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将其放置适合的岗位上。
● 以爱心和情感为“90后”员工营造文化氛围。爱心和情感是管理文化的永恒,在对“90后”一代的管理中,管理者必须做到“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准确认识和把握“90后”员工心理需求,采取家长式的管理,融入更多的爱心和情感文化,让他们在企业中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用他们喜好的方式和他们交流、交往、沟通和管理,让他们在管理者身上找到认同感和亲近感,使其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尊严,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笑容。
以激励和表扬让“90后”员工更加务实创新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90后”员工的潜能,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90后”员工的需要,选择正确的激励方向,制定具有企业特点的激励措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在创新管理方式上,加大正向激励与外激励,正向激励可以让90后更加了解企业容纳他们的态度,外激励可以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自豪感和表现欲,这些积极的、肯定的激励模式将增强“90后”对企业以及企业其他员工的认同,这将为心理契约的达成增加砝码。
● 让原有的企业文化快速融入“90后”员工。在接纳“90后”员工后,不仅要重视企业规章制度、岗位知识等内容的培训,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训,灵活掌握培训方式,要让“90后”员工由被动接受企业文化变为主动融入企业文化,让他们更多的去体验,培育他们去发现企业文化中的可贵以及与他们价值追求的一致性。这样,由文化教化变为文化感知,变他人布道为本人悟道,从心里油然而生的认同,才是适合“90后”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 结合“90后”员工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体系。“90后”虽然有些桀骜不驯,但他们身上也有很多的闪光点。“90后”一代更为大胆创新,不拘泥传统,不恪守陈规。他们既然选择了企业,说明企业愿景与他们自己的目标存在着交集,共同的心理契约不是不可达成,只是“90后”更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去实现。为此,企业文化不能只重传统,以不变应万变绝不是睿智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来调整企业文化的架构与理念、表现形式,改变原来企业文化的宣贯模式和培训路径,用一种更先进的体验式培训、情景式实践来感染“90后”的身心和感官,让企业文化与“90后”完全融合,也给予企业文化自身一个良好的成长机会,从而实现变则通、通则达的效果。
★ 融入月亮诗歌
★ 形象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