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欣赏刘克庄的《沁园春、梦挚友》(共含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子妮”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沁园春》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赋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代北,剑客奇才。饮酣鼻息如雷,谁信被晨鸡催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岂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四顾,慷慨生哀。
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克庄的一首著名的词作《沁园春》,词中用了较多的典故,以慷慨的心情激愤悲壮地抒发了自己杀敌报国之志、对投降派的偏安苟且给予了无情痛斥和鞭挞。表达了自己欲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满怀豪情。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阳人。曾因在《吟梅花》中用“东君谬掌花权炳,却忌孤高不主张”得罪了当局和权贵们,而被废十余年,后又被起用。他极推崇辛弃疾,是辛派中的重要人物。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要务,反应民生之作,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因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由于对方孚若气节(方曾使金,以大义凛然,不屈于强势而闻名,曾著有《南冠萃稿》)、诗词酬唱相敬佩而友好,在方孚若和生前刘克庄常常和他在一起吟赋、饮酒、相聚。这首词,就是在梦见和方孚若在一起豪饮时的情景吟出的。这首词作于南宋理宗淳祜三年(1243),这时,方孚若已故世,词中所刻画的,只不过是一个梦境。
前阙起句,从相逢的欢畅开始,到置办菜肴,从开怀畅饮,到兴致高盎,相互赞许,表现了豪爽兴奋的情绪。“何处相逢”的设问,牵出了“宝钗楼”和“铜雀台”,那种相逢的感觉,似乎像在秦都咸阳的宝钗楼和曹孟德曾欲想登上的铜雀台的情形一样,令人高兴振奋。其实,汉武帝所建宝钗楼在今陕西咸阳一带,曹操所建铜雀台在今河南临漳,两处皆在大江之北,此时已沦入异族之手,自然无法登临赏看。“东溟鲸脍”、和“西极龙媒”也就是渲染气氛,代表美食佳味,并非实物,至多不过是鱼肉和马肉而已。只不过是借以表现逸兴豪情和英雄气慨罢了。“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与“车千乘,载燕南代北,剑客奇才”都是所谓“惺惺相惜”的相互仰慕、尊崇、赞许,尊崇心情的表达。借当年汉帝也许曾登宝钗楼和曹操意欲登铜雀台借以表达心迹,那是何等的气势啊?曹孟德甚至要将二乔(大乔是孙策的夫人,小乔是周瑜的.妻子,皆为当时的美人)置于铜雀台上,与之欢愉。可见方刘两人是已经到了极为兴奋的程度,也说明了两人情谊之深。这里,思友的强烈情绪烘托出作者的图谋作为观念,既开拓了词的意境,又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当然后来是喝醉了。下阕,就是醉睡醒来的嗟呀、感怀、慨叹。本来睡得很深很沉。“鼻息如雷”可见是多么地香甜。但是,被长啼的晨鸡惊醒。捧颈仰视,往着窗棂的曦光,想到了光阴的逝去,旧友已夭殁,但自己仍旧是功名未立,已经到了垂老之际。那种失落、悲愤、焦虑,油然而起。想到“卫青不死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认为如果李广生在汉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又算得了什么呢,还有什么可值得称奇的哪?言外之意也有虽然李广曾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闻名天下。但他枉有战功,却未得封侯,很有不平之感。更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的遗憾。感慨自己的一生就要过去,但是还没有建功立业。只好披衣起床,觉得凄凉孤寂,于是更加怀念那已逝诗友、知音、酒伴,无奈何也只好在感慨中心生哀伤和思恋。和上阕的“余子谁堪共酒杯?”及“车千乘,载燕南代北,剑客奇才。”形成了紧密的呼应。
综上所述,上阕借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掌故,以“天下英雄”自诩,也是对挚友方孚若的评价。他希望能有“千辆大车,迎接这些燕南赵北的剑侠奇才,共同谋划收复北方的失地大计。这里点出“载燕南代北,剑客奇才”那样宏伟场面的出现,是要实现自己的高远抱负。但晨鸡无情地摧毁了迷梦,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与“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同的遗憾。方孚若虽已逝去,但才学不凡。他自己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南宋从高宗到末帝赵昺被陆秀夫抱怀投海一共九帝),但仕途坎坷,数度被贬,“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便成了他强烈的愿望。在国家板荡、祖国危急存亡之秋,他期望着“挽失地以回归,兴家国而强邦”是难能可贵的,但面对腐朽的王朝,无奈也只有“披衣起,在“凄凉四顾”中,而“慷慨生哀”了。
值得提出的是,本词用典较多。“登宝钗楼”、“赋铜雀台”、“东溟鲸脍”、“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曹”、“车千乘,载燕南代北,剑客奇才”、“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具是含典的词句,很值得玩味。如“东溟鲸脍”可涉庄子《逍遥游》之“北溟有鱼”,“西极龙媒”可涉《史记·大宛列传》,“载燕南代北,剑客奇才”可涉《史记平原君列传》、《史记、孟尝君列传》,“谁信被晨鸡轻唤回”涉“祖逖”、“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涉《史记、李将军列传》等,可根据情况适当地体会。
除此之外,版本问题也要说一说。如“登孔雀台”亦作“等孔雀坛”,“使君与曹”,亦作“使君与操”,“万户侯岂足道哉?”也作“万户侯何足道哉?”,“饮酣画鼓如雷”,亦作“酒酣鼻息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亦作“谁信被晨鸡催唤回”,这是因版本的不同或音异造成的,不要产生错觉。
作者: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沁园春梦孚若翻译:
我们在何处相逢?一同游览成阳的宝钗楼,又登上了曹操所建的铜雀台。把厨师唤出来,让他把东海鲸鱼切成细片;把马夫叫出来,让他牵来西域的宝马。天下的英雄,除了你我二人,还有谁配与我们饮酒抒情。我们准备千辆马车,网罗大江南北的侠士奇才!
畅饮之后,酣然大醉,耳边响起了如雷的画鼓声。谁料想,美梦被雄鸡的轻啼声惊醒。感慨自己的一生就要过去,但是还没有建立功名。难道非要等到书生老后,建功立业的`时机才会到来。如果威名赫赫的李广将军,可以遇到珍惜人才的高祖皇帝刘邦,区区一个万户侯又算什么!披上衣服起床,只觉得凄凉孤寂,于是更加怀念亡友,在感慨中心生哀伤。
沁园春梦孚若字词解释:
[1]孚(fú)若:方孚若,名信儒,福建莆田人,以使金不屈著名。著作有《南冠萃稿》等。
[2]宝钗楼:汉武帝时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
[3]铜雀台:曹操时建,故址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
[4]斫(zhuó):用刀砍。
[5]东溟(míng):东海
[6]脍(kuài):切细的肉块。
[7]圉(yǔ)人:养马的官。
[8]西极:指西域,古时名马多来自西域。龙媒:骏马名。
[9]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称呼。这里指刘备。操:曹操。
[10]余子:其他人。
[11]乘(shèng):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12]燕(yān)南赵北:指今河北山西一带。
[13]剑客:指剑术和武艺出众者。
[14]画鼓:一作“鼻息”。画,鼓上文饰。
[15]谁信:谁想,谁料。
[16]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
[17]万户侯:《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闻名天下。他虽有战功,却未得封侯。
沁园春梦孚若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理宗淳祜三年(1243),因梦已故世21年的挚友方孚若而作。
沁园春梦孚若赏析:
上片是叙述梦中的景象和他同朋友方信孺的胸襟抱负;但是,作者对于南宋小朝廷那种求和屈辱的政策之不满,已洋溢在纸墨之上,语气在含蓄之中闪烁着尖刻的讽刺。南宋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和方信孺都没有到过。但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两个地方,意在表示两人平日都没有忘怀北国河山,两地名胜于是很自然就在他二人的梦中出现了。“唤厨人斫就”四句,写出梦境里的浪漫性。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情境,这段描写在虚构之中还可看出一点真实的影子。这里着力写出梦中人的豪情胜概,写法上很有点浪漫主义气派;又因为是写梦境,所以使人不觉得是过分夸张失实。借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掌故,是以“天下英雄”自许,又是对挚友方孚若的论评。作者希望能够有千辆大车,迎接这些燕南赵北的剑侠奇才,共同收复北方的失地。这里点出“燕南赵北”,又回应了上文的“登宝钗楼”和“访铜雀台”,使人了然知道作者“登”与“访”的用意,并不只是看望一下祖国北部河山。所以在文字结构上,又是彼此呼应,正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其首又应。足见作者行文的细密。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北方的豪杰之士了。
词的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梦境值得留恋,但实际生活的境遇却如此残酷无情。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有的无奈叹息,但决不是绝望悲鸣。在刘克庄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已处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历尽波折,他曾四次被罢官,因此,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他的诗词在中常有流露。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作者在表现思想矛盾、表达一贯的爱国感情时,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这三句话基本上引用《汉书・李将军列传》的原文,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汉书》原文稍加点改,用在词中,显得自然妥贴,同时赋予这个典故新的含意。时局是如此危急,国家处在多事之秋,正该起用李广这样的名将;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贤才能臣根本就是报国无门,这怎能不叫人“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呢?这首词下片抒发的正是作者这种真情实感。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下片描写以实为主,跟上片恰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拳拳君国”和“志在有为”的气慨,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个人资料: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县人,初为靖安主薄,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应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有《后村先生大全集》。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相关推荐:
苦寒行 刘克庄 翻译
落梅_落梅 刘克庄
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阅读答案及赏析
沁园春 梦孚若
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辆,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这首长调是作者追怀亡友孚若之作。 方孚若名信孺,是作者的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韩侂胄伐金失败以后,曾奉命使金,谈判媾和条件,驳回金人的苛刻要求,“自春至秋,使金三往反,以口舌折强敌”(《宋史》本传)。金帅以囚或杀相威胁,他始终不屈,置生死于度外。
(1)这首词脉络清楚,请概括作者的思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这句化用了谁的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冯煦在《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上阕写作者梦见与方孚若相逢之后,一同游赏“宝钗楼”和“铜雀台”, 意气飞扬;接着写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得不面对残酷无情的现实;最后写作者起床后倍感凄凉。
(2)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 把曹操和刘备比方孚苦和作者自己意气飞扬,不可一世的气概;也反映了作者痛感济世无人的情感。
(3)除了贯穿全词的诗人伤时忧国、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上阕诗人还梦想自己能像刘备、曹操一样,是英雄豪杰,身居要职,事业上大展宏图,在网罗天下四方的“剑客奇才” ;下阕中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象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
赏析:
《沁园春·梦孚若》是南宋刘克庄所作。这首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借助梦境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上片以虚为主,下片以写实为主,对比强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以及报国无门的愤愤之情。
上片是叙述梦中的景象和他同朋友方信孺的胸襟抱负;但是,作者对于南宋小朝廷那种求和屈辱的政策之不满,已洋溢在纸墨之上,语气在含蓄之中闪烁着尖刻的讽刺。南宋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和方信孺都没有到过。但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两个地方,意在表示两人平日都没有忘怀北国河山,两地名胜于是很自然就在他二人的梦中出现了。“唤厨人斫就”四句,写出梦境里的浪漫性。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情境,这段描写在虚构之中还可看出一点真实的影子。这里着力写出梦中人的豪情胜概,写法上很有点浪漫主义气派;又因为是写梦境,所以使人不觉得是过分夸张失实。借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掌故,是以“天下英雄”自许,又是对挚友方孚若的论评。作者希望能够有千辆大车,迎接这些燕南赵北的'剑侠奇才,共同收复北方的失地。这里点出“燕南赵北”,又回应了上文的“登宝钗楼”和“访铜雀台”,使人了然知道作者“登”与“访”的用意,并不只是看望一下祖国北部河山。所以在文字结构上,又是彼此呼应,正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其首又应。足见作者行文的细密。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北方的豪杰之士了。
词的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梦境值得留恋,但实际生活的境遇却如此残酷无情。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有的无奈叹息,但决不是绝望悲鸣。在刘克庄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已处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历尽波折,他曾四次被罢官,因此,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他的诗词在中常有流露。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作者在表现思想矛盾、表达一贯的爱国感情时,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这三句话基本上引用《汉书·李将军列传》的原文,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汉书》原文稍加点改,用在词中,显得自然妥贴,同时赋予这个典故新的含意。时局是如此危急,国家处在多事之秋,正该起用李广这样的名将;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贤才能臣根本就是报国无门,这怎能不叫人“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呢?这首词下片抒发的正是作者这种真情实感。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下片描写以实为主,跟上片恰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拳拳君国”和“志在有为”的气慨,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梦境写思念的友人,将那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方孚若名信孺,是作者的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韩侂胃伐金失败以后,曾奉命使金,谈判媾和条件,驳回金人的苛刻要求,“自春至秋,使金三往反,以口舌折强敌”(《宋史》本传)。金帅以囚或杀相威胁,他始终不屈,置生死于度外。此词应系悼念之作。
词的上片写的是梦境。这是一场意气飞扬的'美梦。
作者梦见与方孚若相逢之后,一同游赏“宝钗楼”和“铜雀台”,吃的是用东海的大鱼切成薄片的“鲸脍”,乘的是产自西北地区的骏马“龙媒”。他们则象刘备、曹操一样,是英雄豪杰,在网罗天下四方的“剑客奇才”,数量之多须用上千辆车子装载。作者笔下展现的图景,正是封建社会中的志士仁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身居要职,事业上大展宏图,可谓志得意满。
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情境。将宝钗楼,铜雀台、长鲸天马等入词,但并非实物;作者和方孚若在政治上的作为,自然无法同刘备、曹操相提并论。但是,作者的这类描写还是有一定生活依据的。据《宋史》及作者所撰墓志铭记载,方孚若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尤好交游名士,所至从者如云。闭户累年,家无担石,而食客充户。这段描写在虚构之中还可看出一点真实的影子。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
词的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梦境值得留恋,但实际生活的境遇却如此残酷无情:“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有的无奈叹息,但决不是绝望悲鸣。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象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在刘克庄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已处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历尽波折,他曾四次被罢官,因此,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他的诗词在中常有流露。这首词下片抒发的正是作者这种真情实感。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下片描写以实为主,跟上片恰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在表现思想矛盾、表达一贯的爱国感情时,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词中写道:“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基本上引用《汉书。李将军列传》的原文,在《汉书》中,汉文帝对李广说的话是:“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汉书》原文稍加点改,用在词中,显得自然妥贴,同时赋予这个典故新的含意。时局是如此危急,国家处在多事之秋,正该起用李广这样的名将;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贤才能臣根本就是报国无门,这怎能不叫人“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呢?冯煦在《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这首词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拳拳君国”和“志在有为”的气慨,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慨。
刘克庄《沁园春》赏析
沁园春
【宋】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 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解析】
这是一首写与好友梦中相会的词。由于两人志向远大、性格豪爽,所以梦境亦非常人可比,他们相逢在中原,登临汉代的宝钗楼、游览曹魏的铜雀台,吃的是东海长鲸之肉,乘的.是西极天马龙媒。他俩以曹操、刘备一流英雄自许,结交的都是些燕南赵北的剑客奇才。正当他们在梦在遨游、一展豪杰情怀时,晨鸡报晓。打扰词的人梦,然而现实与梦境中反差太大,不禁使词人黯然泪下。
沁园春,沁园春刘克庄,沁园春的意思,沁园春赏析 -诗词大全
沁园春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 体裁:词 我梦见君,戴飞霞冠,著宫锦袍。与牧之高会,齐山诗酒,谪仙同载,采石风涛。万卷星罗,千篇电扫,肯学穷儿事楚骚。掀髯啸,有鱼龙鼓舞,狐兔悲嗥。英雄埋没蓬蒿。谁摸索当年刘与曹。叹事机易失,功名难偶,诛茅西崦,种秫东皋。栅有鸡豚,庭无羔雁,道是先生索价高。人间窄,待相期海上,共摘蟠桃。
沁园春,沁园春刘克庄,沁园春的意思,沁园春赏析 -诗词大全
沁园春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 体裁:词 帝赐玄圭,臣妾潘衡,奴隶侯璋。因封还除目,见_鬼质,窜涂贽卷,取怨奇章。肯比寒儒,自夸秘宝,十袭庭寸许香。下岩石,要朝朝磨试,不论闲忙。何须狗监揄扬。这衡尺曾经圣手量。纵埋之地下,居然光怪,栖之梁上,亦恐偷将。蓬户无人,花村有犬,添几重茅覆野堂。交游少,约文房四友,泛浩摩苍。
沁园春,沁园春刘克庄,沁园春的意思,沁园春赏析 -诗词大全
沁园春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 体裁:词 华发萧萧,归碧鸡坊,出金马门。把一枝色笔,掷还郭璞,些儿残锦,回乞天孙。永免朝参,更无宣锁,送老三家水竹村。休休也,任巫阳来下,未易招魂。茅檐安得庖阍。倩便了沽来酒满樽。叹角巾东路,吾寻初服,上书北阙,子漫危言。漏院霜靴,火城雪辔,得似先生败絮温。安危事,付布衣融泰,鼎足膺蕃。
沁园春,沁园春刘克庄,沁园春的意思,沁园春赏析 -诗词大全
沁园春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 体裁:词 岁暮天寒,一剑飘然,幅巾布裘。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拍天鲸浸,笑傲中流。畴昔奇君,紫髯铁面,生子当如孙仲谋。争知道,向中年犹未,建节封侯。南来万里何求。因感慨桥公成远游。叹名姬骏马,都成昨梦,只鸡斗酒,谁吊新丘。天地无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麽休。平生客,独羊昙一个,洒泪西州。
★ 《梦》诗歌欣赏
★ 江南梦美文欣赏
★ 庄生晓梦迷蝴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