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梦的抒情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alfly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故乡梦的抒情散文(共含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alfl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故乡梦的抒情散文

篇1:故乡梦的抒情散文

故乡梦的抒情散文

怀念故土

天宇深邃而辽远。乡亲们吆喝牲畜的声音,如童年的牧鞭,远远地,敲打我的思念。

故土难离呵,多少年来,我常常在受伤的时候独自呓语:故乡,我的温暖,我的热爱。又是一个多雨的夏天,被雨水淋湿的记忆里,庄稼、牛羊、犁铧、炊烟……纷纷走入柔软而温馨的怀念。

许多情形,被岁月淘洗得越来越清晰。母亲坐在村口的老榕树下,遥望儿子假日归去;父亲走在崎岖的山道,带儿子去熟悉进山的路口;田间、地头,每一锄耕耘都流淌着爱的汗滴;珍惜、保重,每一声叮咛都道出情的可贵。所有这些,都在故土埋下了不泯的记忆。

呵,故乡,无论飞得多远多高,我都是一只风筝,长长的'思念的线永远在你手中。

山村黄昏

在黑暗隐溺万物之前,村庄脚下的小河依然涌动着欲望,奔腾着欢笑着嬉闹着跑向远方。枯树的枝丫上落满了早栖的山鸟。

轻盈的风,在大山翻折的皱纹里行走,在我湿漉漉的感情里行走,将祖祖辈辈生衍袅袅的炊烟,萦绕其间。

像太阳一样灿烂的故事,从小河的源头,漂向天外。我在小河的流向里窥望岁月,站在黄昏脚下,守望山村的早晨。

过程,已很陈旧。一辈子辛勤劳作的乡亲,踩着黄昏的牛脚窝匆匆行走在日子上。其实,我的思恋很多,我的梦想很多,就在黄昏里,生命中有一股热血在涌动,像冰川下燃烧的火苗,像地层里翻滚的岩浆,凄苦而壮烈。

生活是一首抒情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这首抒情诗里的一个章节。黄昏蔓延着、啃噬着岁月,我的生命从这里走向深远。

河滩之梦

躺在松软的河滩上,让鹭鸟张开的双翅扇起幻想的风,悠远了我的情思。

河滩的梦是潮湿而辽远的,似生命的探寻无边无际。我的思想随流水游弋在未来里。

河水淌着一幅动感十足的风景。一群野鸭,在河流的转弯处,啄食着生命之源。

风姑娘轻悠悠的,将我的梦想传递到心灵深处,点燃了理想之灯。此时太阳正旺,是正午。我躺在故乡的河滩上,听见了家乡的牛哞。牛哞大地,唤醒亘古的乡村,在时光深处悄悄走着。

一朵白云掠过头顶,用轻柔的纱幔,装饰着迷人的河滩之梦。多少希望的种子即将萌芽!

乡亲,乡情

我在边地小城里整理诗集的时候,乡亲们在故乡整理黄土。我播种文字,乡亲们耕种庄稼。

是文字鼓舞着乡亲们的精神,又是庄稼养活了我的诗歌。从小,乡亲们就为我演播粮食的由来。

我握笔的手总是异常激动,然而激动的笔端,所有形容词总是很消瘦。乡亲们粗糙的手掌,总是把农家生锈的日子打磨得晶亮。他们一生的内容,以沟壑一般甲骨文的形状雕刻在那张淳朴的脸上。

每每想起这些熟悉的情形,我便感到自己清贫如洗。融融乡情,总在我孤独时将我的满腹惆怅淹没。

乡亲、乡情,始终在我记忆深处交织成一座祥和的家园,让飘零在异乡憨厚的游子宁静地活着。

篇2:富饶的故乡,逝去的梦抒情散文

富饶的故乡,逝去的梦抒情散文

喜欢喝果汁,喜欢他那五彩缤纷的色彩,那是对童年的回忆;喜欢喝咖啡,喜欢他那苦涩留香的味道,那是对生活的诠释;喜欢喝碳酸饮料,喜欢他那充斥口鼻的气体,那是对青春的注解;而我,却独爱那一汪清泉,甜甜的泉水,清凉,清凉,那是对故乡的眷念。

我的故乡依山傍水,记忆中金色的'麦穗和如镜的碧波总是那么和谐地小憩在夕阳下。

小时候,我总爱光着脚丫奔跑在田垄上,追逐着蝴蝶与蜻蜓。有时候,也会趴在水沟边,去寻找那梦中常常出现的小蝌蚪,又或者跟着去河边洗衣服的妈妈,顺带着去玩玩水,将脚放在水中,总有鱼儿亲昵地前来嬉戏,惊起一片水花。

故乡最美的时候就是秋天。放学后,时不时地去田里捡麦穗,再回到家时,天色渐暗了,家家户户做饭的声音带着饭菜的香味直扑而来,那时整个村子上空都会笼罩着一种独特的气味,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只属于故乡的气味!

故乡,这个美丽的小地方,他那矮矮的小平房,随处可见的稻草堆,门前的砖垛,泥泞的石子路。总是不由得出现在梦中,故乡,我的故乡!

后来,因为爸妈的原因,我离开相处了8年的小平房,稻草堆,石子路。

去年国庆,我回到了久违的故乡,心中泛起了一阵失落。门前的小树不见了,那可供我爬的小树不见了!奶奶说马路拓宽了;再也见不到成片成片的金黄色,原来好多土地都被买去盖了房子;找不到那台生了锈的拖拉机,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没有亲切感的小轿车。

后来我才发现,再也闻不到那烧柴火的气味,再也没有机会去水沟里抓蝌蚪,再也找不到和鱼儿嬉戏的地方,再也不能。灶子变成了天然气,水沟变成了管道,河里漂浮着大量的水葫芦,越来越高的楼房,平台的马路,还有墙角那口被遗忘的水井。我惊慌了,记忆中的“炊烟袅袅”去哪了?

故乡变得越来越富饶,楼之高,路之宽,用具之先进。

可是,我那个亲切可爱的故乡怎么在这些改变中不见了呢?

篇3:梦回故乡-抒情散文

梦回故乡-抒情散文

梦回故乡_抒情散文

我从异国他乡归来,踏着满心喜悦,携着满腹心思。一路上,我神采飞扬,浮想联翩。回想艰难的求学之路,如今带着丰硕的成果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水土,准备用自己奋斗的结晶来建设我的家乡。

当我走在家乡的道路上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只见昔日泥泞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马路;层层递进的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曾经条条发出恶臭的河流,也变成了清澈的人工湖。

不仅仅是家乡的`模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人们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国农民了。他们一改昔日的疲惫辛劳,旧貌换新颜。这时的家乡已是一个高科技信息的世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多媒体信息电脑。可以足不出户的的进行物资交流。只要轻轻的点击电脑的功能键,你想要的东西就可以如愿以偿地得到;如果你喜欢体育新闻,只要点击“体育专栏”就可以在体育的世界里畅通无阻的遨游。

家乡的变化使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为它的变化早已超出我的想象。我希望不久的将来,我的家乡能插上腾飞之翼,从而以更新的面目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篇4:梦回故乡抒情散文

梦回故乡抒情散文

昨夜梦见了回故乡,整个夜晚仿佛都在跋涉爬山涉水,走过村村落落,经过沟沟坎坎,但到梦醒时分,依然没有看到故乡的影子。

故乡仿佛已经离我很遥远了,除了每年有那么一两次在某些表格上填上出生地以外,几乎与故乡没有什么牵连了。

故乡在儿时的记忆里,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家园。那里有清澈的、仿佛永远都流不尽的河水,有悠闲散步、长着灰白色羽毛的鸭子,有绿油油、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有长着一头茂密绿头发露出粉红色屁股的大萝卜,有挨着墙角在太阳下眯着眼睛抽着烟袋、慢悠悠讲着古老神话的老爷爷……

记得刚随母亲去县城上学的时候,每到假期我都嚷着要回老家,但大人们都忙,没有人腾出时间送我回去。后来,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一个人兴奋地就像刚刚见过外面世界的小毛驴,骑着车子莽莽撞撞地回了故乡。满脑子瑰丽的色彩,在见到故乡的那一刻,像被击碎的彩色玻璃球,苍白地洒满一地,无法收拾。

昔日那碧波荡漾的河水已经干涸,裸露出灰褐色的`河床,河底的污泥与灰白色的塑料袋、肮脏的布条、凌乱的鸭毛混合在一起,腐烂的气味夹杂着鸭粪污浊的气息不得不让人掩鼻。那一望无际的麦田哟,竟然变得如此的狭小,仿佛还没有体育场的跑道辽阔。满满的阳光透过屋角落到一片片空地上,显得更加空荡,村庄里几乎没有什么人,大家都忙着进城去打工挣钱去了,有谁还会懒懒地蹲在这一地的阳光里?

从老家回来之后,我仿佛大病一场,蔫蔫的,好长时间打不起精神。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在干涸的河流面前,像被风卷起的鸭毛随风撕扯而去。后来也回过几次故乡,每次去只是去看望老家的叔叔,对于故乡的境况,我却是不敢再看的,它像一个伤疤,永远地存在我的心里。

“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农村了,人人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谁还靠着地吃食?”每次离开故乡,父亲都会用一双大手摩擦着膝盖,深深地感叹道。

我希望我的父老乡亲能够富裕起来,但我心中却总是那么的伤感。再后来,我离开县城,连县城都很少回去了,就更别说故乡了。

可是,昨夜,我却梦到故乡。我是那么渴望回到故乡,梦中的渴望像纹出的字深深地刻在我的脑皮层,我仿佛又看到故乡的河载着银子般的水在阳光下缓缓地涌向没有尽头的天际,我仿佛又变成了多年前的那个小姑娘,在开满鲜花的原野上跳跃奔跑……

篇5:梦里故乡抒情散文

梦里故乡抒情散文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是的,我曾经远离故乡,去寻找心中的梦想,每每想家时,这首歌就在耳边回旋,低吟。故乡,是游子的根啊,无论我们飞得多高,多远,心里都有一缕乡愁,成为灵魂深处的绝唱。

那一年深秋,和良人刚订好婚,便要求带我去沪上,因他已在那从业多年。父母再三商量,同意了,因总有一天,要离开的。那个下午,本来,说好要走的。吃好饭,先是哥哥找良人谈话,叮咛他好好照顾我。后是老爸,他们避开我,谈了很久,出来时,老爸竟然眼眶是红的。是的,老爸,哭了,当着良人的面。平日的老爸,是多么严肃一个人,从来没见他那么脆弱过。再不要说母亲,从头到尾,都在抹眼泪。那天下午,终不能成行。良人说,不忍心啊,可怜父母心……

第二天启程,天刚蒙蒙亮,母亲忙前,忙后,清点我的日用品,衣物,烧早饭给我们吃。该走了,父亲和母亲一同送到村口,良人一再说别送了,才停下脚步。深秋,清晨的风,已感到寒凉了。走了一段路,回头,看父亲,母亲,还迎着寒风站在村口,心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此后,父母,站在村口送我的一幕,常常的在梦里出现。

刚至沪上,一切都是陌生的,当地人说话,也听不懂。白天,良人去上班,一个人呆在屋子里,真是无聊。沪上,那天空,常常是阴着的,难得有一天有阳光,想晒晒太阳,竟寻不到,可晒太阳的地。这里的房子一个挨着一个,只有过道里,才有几缕阳光,而且一晃就没了。想念故乡,那灿烂的阳光。家乡,到了秋冬农闲,上午,邻居们,就会三三俩俩聚在一起,在哪家东山墙墙根下,或坐或蹲着,闲话家常。男人们边抽烟,边说话,女人们,手中做着女红,在一旁微笑地听着。小孩们,在周围,追逐,嬉戏,一幅闲闲的农家图。

沪上,秋天,经常的'下雨。可那雨声,怎么听,也不如家乡的亲切。我是一个内心非常细腻的人,听雨,要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感受雨的意境,而心生喜欢。沪上的雨,落在水泥地上,声音噼啪,一点都不柔和。故乡,那雨,落在树叶上,落在泥土地上,听来是淅淅沥沥的,有时下细雨,真是润物细无声。在家里坐着,从空气里弥漫的,清新芳草味,雨打湿泥土味,才感觉到了,哦,下雨了,一切都是那么静。秋天,晚饭后,若下雨,常常的和母亲搬张椅子坐在一起,看门外的小雨,不紧不慢地下着。那时光是安静的,有时靠在母亲怀里,默默的听雨,一会就困了,想睡觉,母亲的怀抱总是那么温暖舒适。

都市里,夜晚霓虹闪烁。看着那些迷幻般的灯火,迷失了方向,因找不到那柔柔的月色,月色下藏着我多少的记忆啊。三岁时,记得,夏天的,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和母亲坐在凉床上乘凉。忽然听得放鞭炮声,一会一群人抬着一张单架到近前。原来隔壁的婶子生小孩回来了。开心的我啊,马上从凉床上溜下来,连鞋也顾不得穿,跟着跑,边跑,还边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哇,婶婶家的宝宝头好大啊。”引得大人们哄堂大笑,原来我错把婶婶的头,当宝宝的头。哎,这句话,就成了我的典故,以后的日子,经常有人拿这句话取笑我。

可是我才不在乎呢,我感兴趣的是婶婶家的宝宝们。婶婶当时生了双胞胎,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经常跑去看宝宝们喝奶,打嗝,拉屎,摸摸小脸,喜欢到不行。盼着他(她)们尽快长大,和我玩耍。渐渐地,可以跟在我后面喊妹妹姐了。小学,初中,只要是有月亮的夜晚,我和大小双,还有村里其他的小伙伴们就会在月亮地里疯玩。或捉迷藏,或丢手帕,或割韭菜,好不开心啊!童年,少女时期,那些个有趣的事,都是在月色下度过的。

此后,我去沪上,大小双随后也到浙江某个城市。我们离开故乡第一个春节,大家都回来了。记得那天,下着好大的雪,一大早,我还睡在床上,阿宝,一阵风就跑来,一下拉着我的手说:妹妹姐,我好想你啊……“说着,就哭了。哥哥还在一边笑着说:”想不到你们的感情这么好。“哥哥哪里能理解,我们这些离开故乡的孩子的心里感受。自我们离开故乡那一刻起,我们已告别了童年、少年那无忧无虑的生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那些美好的记忆,只能在梦里去追寻。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远离故乡时,每每想家,就会听这首歌。乡野长大的孩子,那一缕乡愁,是傍晚,炊烟袅袅的村庄。是母亲,一声声唤儿回家吃饭声。是儿时,小伙伴们一张张笑脸,是村外,那一湾小溪,是那空旷的原野地,是亲切的乡音。多少次,这些个场景,在远离故乡的游子们,梦里出现,魂系,根系着故乡情啊。

篇6:抒情散文唯美的故乡梦读边城

抒情散文唯美的故乡梦读边城

最近的雾霾天让人呼吸难受。出了门,看什么都是朦朦胧胧的,反倒是让这孤寂的冬天有了别样的韵味。朱光潜先生说过距离产生美,仔细体会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远处秃秃的山在这白灰的雾霾中若隐若现,近处枯干的杨柳如简笔画一般的线条比起晴空朗日的分明也更能引起人的遐想,朦胧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雾霾天景色虽好,终是不利健康的,只好躲在屋里读书了。最近又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沈先生的文笔让我佩服,边城茶峒的人情风光也是让我感慨系之,心向往之。边城茶峒的美正如这雾里看花般的仙境。谈《边城》,当然不得不说说沈从文先生。最初读完《边城》,我一直以为写《边城》的沈先生是位中老年人。后来了解到,写完《边城》的时候他才32岁,着实吃惊不小。

沈先生是湘西人,世代从军,祖父曾为贵州总督,可谓是系出名门。沈先生十四岁参军,后来到北京写了《边城》。虽身处都市,却总脱却不了身上的那股乡土气。

关于《边城》,沈先生说过,他对于农人与士兵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何止是农人与士兵,沈先生笔下的一切湘西人物都唯美的.无以言表。

我不知道当初沈先生写《边城》的动机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身处都市对于故乡的怀恋吧,就像阎连科对耙耧山脉的怀恋,就像马尔克斯即使身在欧洲也断不了的对马孔多小镇的那份牵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看东西的时候,并不是近了才看的清楚,也不是近了才产生美感,身在其中,反倒如苏东坡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往往,有了距离才会产生美,正如朱光潜先生的美学理论所言。沈先生和湘西故乡的距离有多远呢?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地理上的距离,身处与湘西迥异的大都市,那种差别感会像八月的钱塘潮水般涌上心头,使人不得不有所触动。再一个就是时间上的距离,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当时并不重大刻意的东西会比那些郑重其事的仪式更触动我们,比如我们不经意间抓拍的瞬间,常常比我们刻意摆姿势或者是与某位名人的严肃的合影更让我们感动。因为往往无意识的东西才是深埋在我们心底的真正能够触动我们的东西。我想,沈先生正是因了与湘西的距离才写出了《边城》。沈先生的夫人曾问过他,湘西真的如他笔下的那样吗?沈先生的回答更妙,你觉得美不美呢?边城已经不是一个实在的地理空间的存在,而是沈先生心中的理想国。边城之于沈从文,正如桃花源之于五柳先生,还如地坛之于史铁生。史铁生说过,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我想,沈先生也可以说,我已不在边城,边城在我。湘西之于沈先生,正如地坛之于史铁生,已经是一个精神的家园。

读完《边城》,再看一下沈从文友人的一些关于沈先生的回忆,我们可以感觉到沈先生是一个与世无争的的人,冲淡,圆融,颇有几分靖节先生的气质,沈先生晚年的照片也是如此,圆脸,无须,慈眉善目,似乎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解。但我要说,这远非真实。老子说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我想,沈先生正是以这样至柔的姿态来驰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如果说那个时代的进步作家都在用笔战斗,沈从文可以说是拿枪战斗过的作家,堪称作家中的传奇。沈从文曾经说过,他亲眼看到过总共有五千人被杀。对于流血与死亡,我想没有哪个作家有他的体会那么深刻。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有了这些传奇的经历,或许沈从文对生命的理解比一般作家要深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不是厌世,不然他写不出如仙境般的桃花源。同样,沈先生没有如鲁迅先生那般用笔战斗也不是苟且于乱世,边城茶峒正是他给我们描绘的他心中的桃花源。

读完沈先生写的《边城》后记,我对先生说的本书的目的是支持民族的复兴大业感到难以理解。了解到沈先生的经历以后,我又豁然开朗了。看惯了生死的沈先生,并没有麻木,反倒是以一种释然的心态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正如写《桃花源记》的陶渊明,凭的是一种“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彻悟。时代纷乱,都市繁华,都阻挡不住内心对美好纯真的向往。边城唯美纯洁,如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人人可享,但又不属于谁,这才是至善大美。边城美的不容玷污,乡村的纯美是与都市的污浊格格不入的。从书中的一句话可以看得出,“兄弟二人在这方面是不至于动刀的,但也不作兴有“情人奉让”,如大都市懦怯男子爱与仇面对时做出的可笑行为。”这也正是沈先生对都市的态度。沈先生写作《边城》的目的,正是要以这种不容玷污的唯美纯洁来反衬当时社会的堕落,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纯真的伟大过往的怀念,为了给当时动荡的国家的人民一点安慰,给我们的民族一点希望。我想,这也是放下枪,拿起笔的沈从文写作本书的初衷所在。

在《想念地坛》一文中,史铁生告诉人们不要去地坛找他。我想,我们也不要读了《边城》就去湘西寻找茶峒,希望在那里遇到翠翠,不要如武陵渔人那般愚蠢地去寻找桃花源。边城应该是我们心中一个唯美的梦。梦虽朦胧,如这雾霾一般,但我们更应当向往朦胧背后的唯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边城。边城应该在我们心中。

篇7:故乡啊,故乡抒情散文

故乡啊,故乡抒情散文

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一座四季分明的滨海城市。这里,春天风和日丽,繁花似海;夏天满目葱翠,凉爽宜人;秋天碧空如洗,果蔬飘香;冬天山海飘雪,素裹银装。分明而均匀的季节画卷,拼出了一个多棱多彩的靓丽故乡。

航标塔下那片洋行、商号、酒肆、教堂、民居、洋房以及使领馆,那些日渐落寞的老房子,仿佛年高有德的长者伫立于喧嚣一侧,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从1861年开埠以来曾经的那些纷繁迷乱和风云旧梦。

而今,现代化了的清初“千户所”早已掸去了历史的尘埃。站在南山之巅远眺,日新月异的城市如同一只张开双翼的鹏鸟,傲然飞翔在蓝天碧海之间。此时,你会觉得天很高,云很低,城市很近,尘嚣很远……

故乡美,美在澄澈。你看,这里的天是澄澈的,这里的海是澄澈的,这里的风是澄澈的,就连这里的人,目光和微笑都饱含着透明的澄澈——透着云淡风轻,透着丰饶富足,透着从容淡定,透着自信与成熟。

故乡东、西、北三面临海。顺着海岸线望过去,山岛竦峙,烟波浩渺。无论春夏秋冬,只要循着海平面梭巡,总会有一些美景让人惊喜,总会有一种辽阔让人神怡,总会有一缕凉爽的风,把浮躁的心绪轻轻抚平。

故乡有山,不高却起伏有致。南北、东西数条隧道,让隔山相望的.亲友没有距离。登高远望,可以看到满山遍野的苍翠,海天一色的湛蓝,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更高更远的碧天白云,以及旖旎秀美的田园……

除了这些令人赞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色,这里的地下还埋藏着储量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的黄金宝藏。就连海市蜃楼的美景奇观也会为城市增光添彩。难怪来自五洲四海的宾朋会由衷的赞叹:上苍真是太偏爱这里了!

是啊,苍天的确是太眷顾这个地方了!如九泉有知,曾于儿时在这里居住过八年的冰心老人,亲眼目睹着保存完好的故居和秋实累累的柿子树,看着这里一天一个样的沧桑巨变,又该发出怎样的感慨写出怎样的文字啊!

“蓬莱士女勤劳做,繁荣生活即神仙”。这里是八仙过海的地方,是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战场,是地雷战的故乡,还是中国邮政的起点,更是朴实善良的半岛人民打造自己未来幸福生活的沃野。我丝毫也不怀疑这里的明天会更精彩,更迷人!

篇8:故乡啊故乡抒情散文

故乡啊故乡抒情散文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块安放童年的地方,叫做故乡,生我们养我们落叶总要归根的地方。不论是富饶、美丽,还是贫瘠、落后,她都是我们的故乡。这块地方也许不算很大,但却是穷其一生我们也走不出的地方,母亲的目光总是最深的牵畔。

少年时代,我们懵懂无知,出外求学,都或多或少的都抱怨过她,抱怨过父亲,抱怨过母亲。尤其是出生在农村,又是偏远的地域。物质上的贫困,生活的艰辛、苦痛,给年少的心灵蒙上阴影带来过创伤。可是当后来我们一点点成长起来的时候,却发现,风霜之中,雨雪之下,我们由脆弱变得坚强,变得成熟、稳重,学会了感恩。

成年之后,我们开始像鸟儿一样飞离故土的巢穴,那个我们一直既爱又恨爱恨交织理不出是爱多还是恨多的巢。我们开始经营自己的鸟巢,小心翼翼的经营着自己的爱情,成家立业。当我们也为人父、为母亲,身出异地,困在不接地气的高楼里,有一天我们突然明白,一直有一种爱情在心中,她叫做乡愁。乡愁也是我们的爱情。

最初,在我们的脑海里“故乡的概念”只是一个等同于家的'地方,可以具体到乡、镇,那个村,那个营,那个寨,那个洼,那个岗。也是我们冷了、饿了、哭了,想到了娘亲,想到了爹爹,想到了这是唯一的一个可以真正意义上庇护我们的温馨的港湾。

小时候,总有一双大大的温暖的手牵着我们,牵着我们走在故乡的土地上,走过坑坑洼洼,走过高高的土岗。长满青草的路途上,踩出一大一小的脚印,是那么的清晰,是那么的柔软,散发泥土的气息,带着洇湿的水迹,就这样,把孩提时代的时光一寸一寸的记录在心板上。只是到后来,在凄凄的暗夜里,在香烟缭绕的孤独里,那些脚印都化成了瘦痩的笔直的诗行,诗行的空隙里噙满我们热切的泪水,装满我们不尽的思量。

出门在外的日子,事事都并不是那么的顺心。困顿的光阴里,我们还是第一反应想到了家乡,想到给远在故土起早贪黑的爹娘,想给他们去个电话,即使不说什么,唠个家常,心里也会觉得很舒畅,有了温暖现实的冰冷和再次拼搏向前的力量。

“月光那么的亮堂。”这是家乡人抬头望月时总爱念叨的一句话。小时候,这句话总在耳边徐徐响起。那时候,所有的小伙伴,我们追着赶着闹着,跟着月亮,在夏季的庭院,在收割过后月光如水一样的打谷场,在四野唧唧的虫鸣声中,享受着童年窘困之中也倒安然的时光。 “月亮走,我也走。”小时候的我们不谙世事,天真、烂漫,记忆里的月光总是那么的皎洁无瑕,那么的纯然明亮,与我们依守,是那么的亲近。只是到后来,不知怎么,突然间我们就散了。散了,散在江南江北的冷风里,独自的漂流、闯荡,努力打拚。

年少时的我们总有一个武侠梦,崇拜弹剑江湖。可后来才知道,一个人的江湖,很邈远,很诗意,却有无限的苍凉。我们开始明白什么是生活。在城市里努力拼搏,恣睢为生计。在霓虹的交相辉映之下,月光不再是当初的月光,能碰见满天月色凉如水的时日,恐怕只能是一己的奢望。

记得打工者毛小军写过:母亲老了,扶墙走路,已踏不出脚步声。我一直念念不忘这只有三句话的朴实无华的诗句。我也一直被这只有三句话的诗句感动着,被其中的真情打动。每次读之,鼻翼总有涩涩的酸楚。想到了故土,想到了秋风中母亲,想到了像母亲一样的亲邻,想到他们秋风中越走越薄的身影。 秋风中的故土,有些微凉。收割后的田野,显得是那样的寂静,安详之中有难以掩饰的伤楚。近处的瓦房,树木掩映着,不成排,散落着,很有些孤零。记忆中,一年四季不论春夏秋冬,母亲,父亲总是忙碌着,一个家里,一个家外。

早年,说到家,谈到故乡,是一个纯粹的地域名词。成年后,才慢慢的感觉到,故乡和家,已经在岁月的深处悄悄升华,上升到精神领域,成为苦难中灵魂的救赎。没有故乡的日子里,我们的灵魂只能漂泊着的,无可皈依。走在回家的路上,哪怕是真的回不去了,但有了方向,我们就可以成功逃脱城市的冰冷和麻木,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才会真正的体悟到尘世之中,人在旅途的幸福。

故乡别恋抒情散文

故乡的枣树抒情散文

故乡老屋母亲抒情散文

故乡的秋天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追梦

梦经典抒情散文

故乡的一些风景抒情散文

故乡的那条河抒情散文

故乡还是我的故乡抒情散文

追梦席慕蓉抒情散文

故乡梦的抒情散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故乡梦的抒情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