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考语文范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jinshiyang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职高考语文范文(共含1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inshiya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职高考语文范文

篇1:中职语文

现代护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尊严,尊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现代护士应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可见,对护士的培养不应该只强调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还应该高度重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素质的锻造。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多元文化的冲击的今天,医疗卫生单位中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倾向,淡化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忽视了自己的道德修养,人文精神缺失。

这种不良倾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职卫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因此,中职卫校要明确语文教育对于医护人员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语文教育对于丰富职业卫校校园文化生活的必要性。

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实践“文化基础课为理论课服务,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并协同为培养目标服务”的职教目标,是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方向。

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人文素质的高要求,对中职卫校护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对中职卫校的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作出新的应对———以专业需求导向选择教材、设置课程内容;以创新互动型教学方法引导课堂学习;以职业化眼光设计课外语文活动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从“内因”入手,加强引导,端正学习态度

心理学表明:社会性需求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某种学习活动,使其对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表现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激起其探索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认真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专心致志,甚至废寝忘食的学习毅力,能够经受时间、寂寞、成功与失败等的考验,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取得学业成功”[1]。

可见,培养、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保证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中职生思想上普遍轻文重专,单纯地认为上职校只要全力学好专业课就行,把文化课放在了从属地位。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行动上的盲目性。

面对这种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在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通与学生讨论“中职为什么开设语文课”启发学生一个合格的护士应具备的“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优雅的风度”与语文的学习密切相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听说读写的四种应用能力与护理实践中优质服务之间的关系,当学生明确了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以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会得到普遍提高。

二、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2]。

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大纲要求与教材无法兼顾所有专业的现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专业资源,实现学科间内容的整合。

对护理专业来说,首先,要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让学生懂得保护生命、敬畏生命。

语文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以外研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为例,《敬畏自然》、《向芨芨草道歉》中对生命的赞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人生的感叹,都可以成为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的重要素材。

其次,要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要对工作、病人的生命承担责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如依托《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一诗中作者对祖国的大爱与责任等,教师可根据护理专业特点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在这种人文关怀中感受到自己的职业使命,培养职业情感。

再次,古典诗文的内容也可以用现代化的眼光去关照,进行某种职业性发掘,抹平时代鸿沟,也能在一些古文中发现新的意义。

如文言文《〈论语〉五则》,这五则语录都和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个人能力有关。

这样就可以把它们和职场上人际关系的处理这类热门话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度挖掘,让学生结合实际,积极思索,激发学习兴奋点,感到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

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中职生普遍在学习上缺乏耐性,单一的模式化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常有新鲜感,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学习兴趣。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

[3]我们通过多种课堂活动激活课堂气氛,如对于教材中需要背诵的篇目,先在各小组内指定负责人检查和记录组员的背诵情况,先内部进行PK,选出胜者参加班里的PK,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很大提高。

诗歌单元结束后,搞一个全班的诗歌朗诵会,做到全员参与,很多中职生以前很少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这样的锻炼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我价值。

四、改进学生语文成绩的考核方式

改变过去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制订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综合评价方案。

方案采用平时成绩(满分100分)的50%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满分100分)的5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其中平时成绩满分100分的评价内容包括:(1)课堂纪律占10%,由值周班干和教师课上及时登记和反馈,一次违纪扣2分,以此类推,违纪超过5次以上,这项成绩直接记为0,无任何违纪记录的,此项记满分。

(2)课堂提问占10%。

主要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和回答是否积极主动,只设定主动和被动之分,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只要是积极主动地提问、回答的,一次记2分,5次以上该项记满分,被动提问、回答的,一次只记1分。

(3)平时作业占70%。

每学期固定布置十次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包括课后练习题、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抄写、写作、读书笔记等。

根据字迹和内容的质量分为三个等级,质量好的,计满分7分,质量一般的,记5分,质量较差的,记3分。

欠交一次作业的,直接扣7分。

(4)校广播站或校刊投稿和各种比赛获奖占10%。

凡是向校广播站或校刊投稿被采纳的,一次记2分,5次该项直接记满分。

参加学校征文、演讲、朗诵、书写等比赛获奖的,不分等级,一次记5分,2次该项直接记满分。

这种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会相对综合、客观,避免考试评定的弊端,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让学生把注意力真正转移到语文能力的提高上,使成绩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杜绝“背多分”现象,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五、结合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

1.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语文组定期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内学习的知识在课外进行实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有时是在班级,有时是在全年级或者在全校。

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4]比如每年新生入学时开展的“文化知识大比拼”,策划和组织了学校每年九月定期开展的“说好普通话”主题活动月,活动的内容包括普通话培训的专题课、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汉字书写大赛、主题黑板报比赛、组织学生报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等。

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新增“求职信书写比赛”和一系列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项目。

语文组还利用利用学校周末开放多媒体的机会,组织学生观看教师推荐的中外经典电影,以写作“观影感”、“影评”和话题讨论等形式交流观影体验。

开放性的语文活动,是持续语文学习兴趣的源泉,这些活动将大大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2.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由于课时的限制,教材中用于课堂教学的篇目非常有限,因此要求学生在每个单元中任意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课后自读、自学,并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心得体会。

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了避免学生自读的盲目性,经常在教学中抓住机会,及时推荐。

为配合语文教学及时推荐优秀文章和读物。

如学习了舒婷的《致橡树》推荐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配合学校和社会重大活动及时推荐有关读物,向学生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如《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手册》;为发展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爱好及时推荐有关专业读物,推荐校本课外读物《中医历史人物》等。

此外,语文组还利用假期策划和组织了“读一本好书,做一次健康宣教,实施一个感恩行动”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填写活动记录表,并对活动的成果展开评比。

针对阅读活动列出书单,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和中外名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激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要求能熟记、背诵一些名篇名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以致用,对活动中上交的读书心得开展评比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3.通过学校的各种社团,开展相关的语文课外学习指导工作。

中职学校的各种社团和校刊,能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的创造舞台。

目前,我校每学期出版1期的《蓓蕾》和《窗口》校刊和学校广播站也是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

语文教师对校刊和广播站的工作都进行了相应的指导。

校刊上刊登的都是我校学生原创的优秀习作,校刊编辑工作中的版面设计、选稿、稿件修改等工作对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很有锻炼价值。

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园广播站投通讯稿,通过校园新闻的形式及时反映校园生活,个人通讯稿的录用量与语文平时成绩或班级中的操行量化分相挂钩,广播站每天开辟一定的时段,宣读一些短小的名家名篇及名人读书的小故事,不定期地挑选出部分学生参加征文比赛的获奖作品或课堂上的优秀习作进行全校朗读,以此激发我校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4.利用网络的途径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

近两年来,手机和互联网的便利已经成为中职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如何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来保持和深化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内化为长期自身发展的需求?教师尝试通过便捷的聊天工具QQ建立班级学生群,通过留言、论坛和群共享等方式使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语文学习的方法,随时解答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利用QQ空间布置课外阅读和写作的任务,鼓励学生以和摘录的形式收集自己在浏览网页信息时喜欢的文章和精彩片段,鼓励学生在QQ空间上发表自己的原创作品接受别人的评价,我们发现即使是写得不怎么出色的文章,也会在网络中得到同学或好友的“点赞”和鼓励,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习作中的许多亮点。

一些在老师眼里看起来不算好的文章,也会有不同的追随者去点赞和写上好评。

这与仅仅得到老师一个人的评价,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学生从中获得写作的信心,从而激发了写作的动力。

这样产生的写作动力是什么都不能比及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因此,时间一长,许多学生都感叹对写作又有了信心和兴趣。

作者:韦庆丽 单位:桂林市卫生学校

篇2:中职语文

新课改下,各式各样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角色定位更加清晰的过程中不断演绎着课堂的各种精彩。

然而,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尽管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的强制灌输依然存在,学生倾向接受式学习。

笔者认为,课改的关键在课堂,我们教师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改变并优化滞后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差异,注重教学反思,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需要,不断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下面,笔者就结合《边城》一课的教学,从如下三方面就中职语文教学的优化略作阐述,不正之处请同行予以批评指正。

一、丰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一张嘴、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教学手段,不言而喻,单调的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3:中职语文教学计划

一、专业课程名称:

语文

二、课程分析

本课程在专业中的性质、作用、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中职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各项素质及能力的分析):

1、本学期所兼三个班的学生普遍文化知识基础差,学生学习意识差,认识不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不再有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习消极应付,不求上进;上课不专心,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

2、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自卑情绪,而且自信心不足。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但是自尊心又很强,他们没有普高学生的学习目标,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尽管学校对学生也会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潜质、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但学生对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将来能做什么不清楚,对未来的目标很不明确。

3、学生自律意识不强,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常常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常常既压抑又敏感。再加上初中阶段是学生习惯于表现自己的时期,往往形成习惯,加以不再努力学习,因此把心思用在课堂的小动作上,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4、学生认知偏差。很多学生进入职中后,就存有学习马虎,得过且过,混个毕业文凭的念头,因此他们不愿意花过多的精力在学习上。

四、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2、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每一个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听、说普通话,并且能够写出通顺的、较好的文章。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各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正确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设计

1、阅读与欣赏48课时

2、应用文写作 12课时

3、口语交际12课时

4、综合实践8课时

六、教学方法及手段

1、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联系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并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篇4: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 金燕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环节。在语言的学习,思想的传达,文化的继承,文明的创造,都要通过阅读来实现。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笔者结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的内容,提出了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增强语文学习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职语文教学要担负起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就必须重视阅读教学。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明确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文化课程之一,它是具有基本工具性质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笔者结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的内容,提出了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增强语文学习效果的措施。

一、立足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古板、枯燥的讲解势必会让本已厌恶学习的学生更加痛苦。所以,中职语文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通过自己的参与去获取知识,以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少用理论说教,多动手动脑,注重与专业和能力培养相结合。例如,学习诗歌、散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跟着配乐朗诵几遍,使学生对诗文的语言和意境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当学生渐入佳境时,再对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讲解。学习文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及注解进行预习,要求理解文章大意。再让学生以故事接龙的形式复述情节,同组或同桌同学可以进行补充,然后进行评比。教学中,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高涨,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学生一旦拥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会刻苦钻研,以坚强的毅力完成学习任务。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组织开放性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课程标准所述的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生生之间的联系,使之学会交流、合作,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元互动的交往方式。通过语言、暗示、情绪感染、合作竞争、角色互换等交往活动,从而在交往中整合、归纳阅读材料,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批判的精神是未来时代所迫切需要的,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激发学生质疑,不是只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应注意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宝藏,善于启迪学生,在质疑研讨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做开放性的评价。例如,教学《雷雨》时,我先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分角色朗读。由于年代远,学生评委对同学的朗读评价捉摸不定,理由是对人物角色性格难以把握,于是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影片,揣摩话剧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接着再由学生分析文本,捕捉心弦的点点滴滴,推选出“最能触动你心弦的剧中人物”。学生中有推选周朴园、周萍的;有推选鲁大海、鲁侍萍的;还有推选繁漪和鲁贵的呢。于是我将选取相同剧中人物的同学组成一组,模仿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丁晓兵的颁奖词的写法,对话剧人物评价的探究成果以颁奖词的形式交流,既生动又贴切。学生给周朴园的颁奖词是:周朴园在爱情、亲情和利益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名利地位,可见其冷酷、自私、残忍和狡诈。有学生评委却提出点评:对周朴园的分析过于简单化,在当时的时代,周朴园是无奈的选择,更何况他对侍萍的爱有许多真爱的烙印。于是一场围绕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否出自真心的激烈争执展开了。我心中暗喜,顺势将两派人作了辩论的培训,然后又用一节课时间作了激烈的辩论。之后,各小组截取片段,进行了话剧表演展示大赛,根据学生表演的神态、动作、语言,评出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最佳表演团体奖,分别予以积极评价并作加分奖励。虽没有老师机械的灌输,生硬的说教,但这一系列的学生体验活动使学生对文本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把握更加全面深入了,做相关的阅读题目时,做题的速度相当快且准确率特别高。这得益于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相互碰撞中切磋提高。通过多种形式围绕文本的阅读评价方式,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包括朗读、写人物颁奖词、辩论赛、话剧展示等作多元化的'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又让激烈的竞争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提高了阅读学习的实效性。

三、与专业特色结合,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有一种特质,即时刻不忘自己姓“职”,始终用职业教育的战略眼光看待文本,关注学习主体。如何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这要求在语文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观念,在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师生交流、思维启发等方面多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在教材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凸显职业学校语文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比如,在应用文教学中尽量选用和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例文;在口语训练中训练的内容应和所学专业所要求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吻合;在考试中选取与学生所学专业接近的文字材料作为阅读理解材料等等,使学生理解中职学校每一种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语文虚、专业实”,“语文是花瓶”,“专业是饭碗的思想”。第三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演讲赛、作文比赛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尽可能去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之中的职业元素和专业因子,只有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教学突破口,从专业知识这一角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一文多教”“文同教异”和“各取所需”等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为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阅读训练中,通常对现行篇目体系进行增删及重新组合,依然保留教材中的名作名篇作为教学的重点,另外再增加一些与专业相联系的阅读训练篇目,如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语文课中,笔者在进行《项链》一文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探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还通过课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外国人的一些思想、习俗等,比如西餐的用餐礼仪和舞会礼仪等,让学生多了解外国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平时,笔者还寻找一些较为典型的国外名着让学生阅读,并让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这样,既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增加学习的信息量,又可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篇5: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中职教育要为社会输送专业型技术人才,因此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专业课最重要,专业课的重要性大过其他课程。

中职语文也不例外,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甚至学校也对语文不够重视,一再压缩语文课程量,腾出时间学习专业课。

语文是“为人的一生打底子的”,在任何学习时期,都在塑造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比专业知识更加重要的社会通行证。

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应激励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达到技能和素质双双提高的教学目的。

一、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可以发现多数中职生很少阅读课外书,没有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

部分学生会看一些言情武侠小说,或者是利用电脑、手机阅读网络小说,虽然这些小说有着丰富并且吸引人的情节,但并没有很多文学方面的研究价值,只能当做消遣、娱乐,没有起到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二、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的三个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具体实践中,我让学生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适时加以延伸。

如学完老舍的《我的母亲》,我让学生对比阅读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学完《我很重要》,我推荐学生阅读毕淑敏的《素面朝天》。

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课文与作者的理解。

我还鼓励学生将看到的课外文章还原成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让他们上讲台发言。

中职学生是有一定的课余时间的,我安排学生课后阅读一些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和阅读性较强的报纸。

这些课外阅读虽然在吸引人的程度上比不上网络玄幻言情小说,但没有古今名著那样枯燥无味,并且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人生哲学、社会经验,也可以从一些暖心的故事中得到心灵的滋养,让中职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直面人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学生做到了喜爱阅读,勤于阅读,就做好了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然而仅仅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可能并没有放在心上。

教师要把鼓励进一步提升为要求,比如可以适当减少语文课外作业的量,转而让学生每周上交一到两次本周课外阅读的心得和体会,把课外阅读作为中职语文的课后作业完成。

阅读带来的好处,学生只有切身体会才能感受到。

就像我小时不爱吃苦瓜,认为吃苦瓜和喝药有什么区别呢?相信很多人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想法。

但是,我家人却强迫我吃这种我那时认为难吃的食物,迫于压力我吃了几口,刚吃下的时候感觉苦口难咽,但吃后不久的那种回甘和清爽勾起了我还想要吃的念头,于是我便爱上了吃苦瓜。

语文阅读也一样,需要教师要求甚至强迫学生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度过“苦口难咽”的初始阶段,学生开始感受到阅读给其带来的“回甘”,主动想要尝试阅读,充分满足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高所需要的阅读量。

学生度过了“苦口难咽”的课外阅读阶段,便具备了一定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开始阅读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书籍。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分配给学生一些经典文学读物的课外阅读任务。

这些经典的作品通常理解起来生涩难懂,甚至有的还不是白话文,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

然而这些经典读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对应的影视资料。

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查阅并观看其影视资料帮助其理解读物,从而对名著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个学习任务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思维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假期不是漫无目的地过日子,而是在娱乐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三、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过程需要避免的误区

首先,不能让学生有自满的心理。

学习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永远不要因为自己手中有一滴水就以为拥有了整个海洋。

因此,学生在阅读方面有小小的成果时,可以为自己的努力骄傲,但是不能自满,不能觉得自己已经了解得足够多而放弃课外阅读。

教师要及时制止学生的自满心理,与学生心平气和地沟通,让学生发现自己还能做得更好并为之努力奋斗。

其次,在读物的选择上,要由易到难。

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阅读难以理解的书籍,这样的阅读学生体会不到书籍中蕴含的深意,无法起到实际作用。

课外阅读需要学生长年累月的坚持,短时间内学生可能没感觉到有什么作用,但它一直默默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行举止,终有一天学生通过对比会发现阅读在其身上产生的惊人的效果。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阅读能力一直都是成正比的。

学生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深度,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深入课外阅读,这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关键。

作者:李如娇 单位:福建省惠安职业中专学校

篇6: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质其实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至今,它作为一种有显著成效的新潮教学模式而被很多职业教育专家认可。

行动导向教学法包含了很多教学技术,例如角色扮演、项目教学、头脑风暴法,等等。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仅作为导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地、有目的性地开展学习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今后的职业活动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二、中职中技语文教学现状

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语文教学成效方面仍旧不尽如人意。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课上学到的仅仅只是皮毛,而且只有少部分同学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大部分同学在学习语文时仍旧比较被动,他们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

笔者认为应从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职中技语文教师存在的教学问题分析

1.陈旧的教学模式

我国自教育改革后一直推行新理念、新教学法,可是在中职中技院校里还是有很多教育理念落后的教师。

这些教师虽然响应了国家教育部、人社部的号召,但并没有真正进行实质性的教学转变,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

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再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再者,由于就读于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们成绩较为不理想,因此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语文本身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强调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和感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枯燥的教学方法,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强塞给学生,学生便会学得味同嚼蜡,无法提起语文学习情趣。

2.语文教学重点过于应试化

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语文教学大纲不同于普通高中,它除了更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技术水平和发展能力。

部分教师始终以传授知识点为主要的讲课方法,只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点是否系统、是否严密,考试能否写出严谨的答案,而忽略了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有关技能。

(二)中职中技学生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分析

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中职中技学生还是缺乏主动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他们通常是因为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才学习语文,而且中职学生对课外知识了解甚少。

据网上的数据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内心过于浮躁,并不太喜欢阅读课外作品,他们的阅读量很少且知识面很窄,缺失必要的文学素养,然而学习语文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多阅读,在优秀的文章里找到感悟,提高语言能力、写作水平,等等。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上的应用对策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同于往常的教学方法。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再以教师单向主导向学生授课,而是由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下面将分别举例,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到课上。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然后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分析教学内容,充分体会教学人物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比如在中职语文课堂上,会有很多故事情节性比较强的小说需要学生学习,角色扮演一直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例如重新编排剧本,分角色朗读,在课堂上演出,等等。

这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人际交往,提高社会能力。

例如,在学习《项链》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别扮演课文里人物的角色:玛蒂尔德、玛蒂尔德的丈夫、路瓦裁夫人和珠宝店的老板,让同学们进行课上表演。

通过这个短剧表演,无论是出演的同学们还是观看的同学们都会对文章人物的`性格变化一目了然,学生能够很直观地感受文章要表达出来的意思,即玛蒂尔德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导致自身虚荣心过于膨胀,害人害己。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章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学习项目,因此项目教学法也被称为模块教学法。

这个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教学活动的核心为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成一个项目实现技能与理论的整合,提高整体素养。

例如在学习《祝福》时,教师应给学生确定任务书,即让学生明了各自的学习任务。

首先,先给学生们分好小组,并分组安排任务,通过资源渠道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完成任务。

以某一组的任务为例,该组主要是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当第四组确定分工之后,学生们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有的同学会在文章寻找相关词句,有的记录,最后修改并汇总了祥林嫂遭受残酷压迫的惨痛经历。

为了交出最佳优化方案,学生们为了不因为自己拖小组后退而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

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仅培养他们阅读文章的能力,还锻炼他们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等方面的社会能力。

(三)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主要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一个话题,并给一定的时间如十分钟,然后由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在别人发言时应保持安静。

在短短时间里学生的头脑里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想法,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

以学习“写作”为例:当教师要求学生开展“建议书”的实用写作时,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1.将学生均衡地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进行分工,并做好讨论的记录准备。

2.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讨论话题”,然后画一个圆圈。

当讨论好的小组可以上台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比如本组想到的某一个人、某一首歌词、某一幅画甚至是由“这个话题”引出的小故事,等等。

3.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内容找出有关联的地方,然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重新调整思维,并依循教师给出的格式要求进行写作。

采用头脑风暴法,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尽可能不要太长,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来的思维才是最具有活力的。

(四)课文引导教学法

课文引导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但这些问题是用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较为适用于自读课文学习。

例如在学习《登高》时,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独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阅读课文,找出生词并予以解释。

2.根据手头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3.反复朗读诗歌并思考几个问题:首联颔联与颈联尾联的描述重点分别是什么?首联和颔联分别有哪些意象,营造的画面如何,表达的情绪情感如何?诗人所悲为何?仅仅只是悲秋吗?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完成这些任务,就会明确自己阅读文章的意义和应该如何进行阅读和理解。

(五)模拟教学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所使用的模拟教学法是模拟情境进行教学,即针对一个课题,安排学生模拟关于那个课题的任何小品、短剧等,让学生学会在该情境中如何运用语言技巧,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例如,在学习《守财奴》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环节,让学生们针对“抢夺梳妆匣”这一段进行情景模拟,并让同学们在表演者的表演中思考两个问题:葛朗台老头的动作细节透露出了他的哪些内心独白?葛朗台太太晕死过去后,葛朗台会作何反应?学生们会针对这两个问题认真阅读文章之后观看表演,从而给出一个有学生们自己的想法的结果。

篇7:中职语文论文

中职语文论文

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普遍认为中职语文教学耗时低效,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普遍存在。怎样改变当前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让中职语文成为学生乐学、老师爱教的一门基础学科?从教学方面来说,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实施赏识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相互激发与激励的状态下实施的教育。它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教育者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理念,其指向直对生命,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信任与尊重、理解与宽容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与外界的交流,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以及人际环境的改善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给学生创造一个温馨与幸福的环境。赏识教育就是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肯定学生的人格魅力,坚信侮一个学生都能成才,以赏识寻优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培育学生的自信,教会学生赏识自我,赏识他人,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

赏识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道德教育的延伸,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要求应运而生的。在赏识教育里,要以尊重为前提,把爱作为赏识教育的根源,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注重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进而给他们以鼓励信任。

二、赏识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背景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教学对象是文化素质日益降低的学生,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金坛市为例,公办普通高中文化类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00分,即使是金坛四中艺术特长生,他们的录取控制线也在450分以上。而笔者所在学校除对口单招班外,其他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多集中在300~400分数段,300分以下者也比比皆是,和普通高中的差距一目了然。这就造成了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的现象。就语文学科而言,具体表现为: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不少学生把日常用字写成错字或是别字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少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作文中能比较正确使用成语的学生少,多数学生的作文几乎都是口语化表达,且乱用词语,语法错误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个别学生甚至通篇都是病句。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都有一种“被强迫”的感觉,缺乏语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而本人学习目标不明确,基本上没有学习动力。因此,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违反课堂纪律也就不足为奇。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语文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与普通高中无实质差别,没有贴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外,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畅,一些教师对学生选取的是打压式的教学方法,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造成学与教都缺乏热情,最后陷入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怪圈。

三、赏识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一)中职学生身心和学习现状

从身心发育的特点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值青春发育的关键期,其心理发展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关键阶段,他们个性的可塑性很强。[2]自我意识开始进入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新阶段。他们自尊心强但承受挫折的能力特别差,他们的感情丰富,情绪容易波动。

从文化素质上说,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很多中职学生连最起码的拼音字母表都拼不出,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差,与人交际的能力很弱,他们普遍在语文学习上有障碍,而且堆积的问题比较多,受到的责难也多。这使得中职生普遍存在着一种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学习的失败者,上了中专就意味着被大学淘汰,被同龄人淘汰,也即将被社会淘汰。仿佛自己被抛入了遗忘的角落,处处低人一等,因而对前途感到希望渺茫,进而导致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不足,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在智力的发展上,他们虽然不及普通高中学生,但其认识水平和自我意识上都有了一定发展,情感体验上比同龄人丰富。他们渴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对生活有一定的激情。一些中职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会钻研很深,并对取得的成绩引以为豪。而一些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学生则在穿着打扮、不健康的行为等方面显示自己与他人不同之处,借此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以此寻找立足于群体的自信点和兴奋点。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施赏识教育的可行性

鉴于上述学生的实际状况,作为中职学校教师,急需寻找一种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教育方式。笔者认为,对中职生实施赏识教育,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抓住闪光点因势利导,具有现实意义。我们需要在教学策略上进一步改善,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努力发掘学生人格中每一个闪光点,对其好的行为多加肯定,调动其隐藏内心深处的道德情感,以促进其人文道德素养的发展。要用真诚的话语激励学生,重新点亮他们的希望之火,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重拾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一旦他们找到自己内心的支撑点,他们学习的动力就会不断提高。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会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赏识教育是将人类教育理论的优秀成果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独特的环境熏陶结合,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进而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最终职校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修养。[3]

因此,赏识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由此看来,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具有先天的有利条件。此外,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一般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对学生了解也相对较深,更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中职校语文教师大都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具有较高的人文综合素质,对学生更有说服力,更有机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因此,中职校语文教师有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从语文教学的内容来说,语文教学是追求真、体验善、感受美的乐园,语文教学的过程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而赏识教育就是要发现学生的美好与善良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职语文教学和赏识教育是契合的。

四、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关键不在课堂设置,不在教师知识水平及视听教具,而在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真诚、接受、理解。”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关心他,尊重他。教师温和的.声音和微笑的面孔都能带给学生积极信号,调动他们上课的情绪,会给语文教学课堂带来和谐的氛围。教师学生和谐的关系会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居高临下,是朋友,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探寻新颖的语文教学形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教学方法的选用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中职学校教师要尝试情景教学法,设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如开展一些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辩论演讲等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方法。如在学习苏教版中职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鲁迅先生的《药》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排练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自己对角色人物进行包装,包括化妆、道具等均由学生决定。教师要肯定他们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在表演中感受作品,体会故事人物内心的情感。这样,文章的思想内涵自然就能掌握,从而打破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艰涩难懂的看法。上课时要求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做到了然于胸。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怎样进行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加到语文实践中来。同时,还要注意,活动过程应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不能让基础差的同学感到任务太难而产生畏难情绪,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同学因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争取让所有学生都从实践活动中收益。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重点和交际技能,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性格孤僻、不爱交流的学生,对他们要热情,鼓励他们开口说话,耐心聆听他们阐述的问题答案,让学生在自然宽松的环境中把所学的东西掌握,变成自己的能力。

(三)成绩评定采用形成性评价手

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已经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与赏识教育背道而驰。实行赏识教育,应采用形成性评价手段来评价学生在校表现。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经验表明,经常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教学进程的信息,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使教学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就语文学科而言,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采取综合成绩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比例参考如下:平时作业占20%,课堂笔记占10%,期中考试10%,语文实践活动占20%,期末考试占40%.其中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是班级黑板报、广播稿等实际操作内容。

五、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多鼓励、少批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了解学生的优点,并加以客观真诚的赞美。学生内心的被接受、被认同的心理会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然而,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要本着客观真实的态度,如果只是一味的赞美取悦学生,会对学生造成一种老师伪善的感觉,从而影响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明辨是非,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千万不要只鼓励不批评,批评时应采取委婉的方式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二)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每一位学生采用赏识教育只是一个大的方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针对不同学生个体,采取不同的赏识态度和语言。如针对一些性格开朗、勇于表现的学生,在鼓励的前提下增添一些中肯的评价语言,谨防其在老师的表扬下骄傲自大、忘乎所以;对于一些性格内向,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否定词语,尽最大的力量调动这一部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三)注意区分与学生情感沟通和交流的场合。老师要注意与学生情感沟通和交流的场合。有的情感可以面向全体沟通,有些则应通过个别交流来解决。比如:有的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好,常受到老师的赞赏,若他偶尔犯错,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他感到没面子,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老师可采用课下沟通的方式,找其聊天,在聊天中提及他错误的所在,同时,给出正确的指导。这样,既纠正了他的错误,又顾及了他的面子,维持了他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海口:海南出版社,.

[3]曾文波。赏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原则[J].湖南教育,(11):55-57.

[4]崔学鸿。赏识教育初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篇8:中职语文论文

关于中职语文论文

一、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充分发挥积极的探究作用,有效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调动语文知识体系中的知识,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发展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中职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知识对自己的用处不大,他们只要学好专业课知识就行了,这种错误的想法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高。针对此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文教学和专业课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在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发展的同时,使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也不断获得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的改进,在结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情况对教学进行设计,使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语文思维。

(一)提高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记忆和掌握的语文知识只是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运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突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使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语文对自己的帮助和促进,使他们充满兴趣地探究欲望知识。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情况考虑,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使他们逐步建立起探究语文知识的信心,并在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对语文知识感兴趣。

(二)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才能有效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才能让教师从交流过程中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使课堂教学设计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进行灌输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当实时互动,融为一体,上课不应当只是埋头默念或者独自板书。师生应该一起来探讨和思索课程中的问题,在课堂上步调保持一致,通过积极探讨来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使他们能从多方面来分析语文知识,有效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教师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开展。

(三)多种教学情境激活学生语文思维

课堂上采用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已经显得陈旧。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运用,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声音和视觉的刺激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堂探究过程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加强语文学科和专业知识的联系,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能促进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发展和提高。

篇9:中职语文说课稿

大家好!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诗发展的高峰时期,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就是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登岳阳楼》唐诗两首。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登岳阳楼》这唐诗两首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拓展模块第四册第六单元(古诗单元)的第三课。唐诗两首都是写自古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的岳阳楼,同登岳阳楼,抒怀写志迥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亁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将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和人的轻快欢乐的心情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境界,极富有浪漫主义情怀。

《登岳阳》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诗人胸怀博大宽广,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

把内容同是登岳阳楼的两首诗放在同一课中,可领略别样情怀,领悟其各自不同的诗境和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

高二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诗歌的能力,但因为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的局限,对诗歌的赏析与感悟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不能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难以和作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基于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定本文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知诗人登岳阳楼所见之景色和诗人不同的境遇,体会其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2.朗读并背诵诗歌。

(二)能力目标:

1、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古诗阅读鉴赏能力。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三)情感目标:

感受李白、杜甫二人不同的遭遇,分别理解李白旷达的胸襟和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内容,把握关键语句,体会诗歌主题思想。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分析情景交融的写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2.对比两首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上的特点,学习古诗鉴赏的方法。

三、说学法教法

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而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评价讲述为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水平。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反复诵读、任务驱动法、讨论探究、练习巩固。

体现教师引导作用:问题设置、点拨引导、评价讲述。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分小组,搜集资料:

1、搜集岳阳楼的图片并归纳出图片中岳阳楼的特点。

2、搜集诗人李白、杜甫生平经历以及作品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并设计成名片样式。

3、反复朗诵,结合课文注解,了解诗意。

通过搜集达到让学生提前了解目的,也能很好的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效果做准备。

(二)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的《登岳阳楼》视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景物因感情的变换而呈现不同的特色。

(三)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我根据前面教法中分析,我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做到读前提要求,读中设问,读后谈反馈,紧扣教材本身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充分体味教学内容,尤其是情感和意境,体会其风格。

初析诗歌

1、分组初读、听读、仿读:学生通过三遍朗读,会读准字音,划分节奏,读懂字面意思,组与组朗读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初步感知两首诗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教师再从语音、语速、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简单评价、指导。在学生以基本掌握了课文朗读的轻重缓急后,然后再配音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2、研读。

研读的目的是使学生置身诗境,赏析情感。

(1)比较分析,鉴赏古诗。采取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鉴赏诗歌。(在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时,可按小组分别完成“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这三个方面中的一项。教师提前准备表格发给小组,课堂完成并展示。)通过讨论和练习,学生找出本文中的意象,如雁、山、月、病、孤舟等,体会意象之间对比效果,感悟其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2)描摹诗人形象。引导探讨诗人此时登楼的形象:我们所描绘的是李白杜甫在楼上看到的风景,而我们眼里,李白、杜甫也是风景之一。此时在楼上看风景的李白、杜甫是以何种姿态站在岳阳楼上,脸上又有什么表情呢?结合诗歌学生不难找出答案: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凭轩涕泗流。

(3)感受诗人情感及艺术风格。组与组探讨合作,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写作背景,展现课前所作的诗人名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字里行间无不显出李白登楼喜悦心情之高;《登月楼》设置问题:这涕泗中包含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经历进行分析。这部分中我给以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之间可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这涕泗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恋,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患,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其身世之悲,国家之痛,忧国忧民之情交织在一起,显得十分深沉蕴藉;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3、美读。至此,学生已完全融入情境,让学生高声自主诵读,把课堂气氛带入高潮。(让学生配音乐诵读或学生到手机上自找背景音乐朗读)

4、背诵全文。经过上面几个环节,学生应自然完成。

为了授学生以“渔”,在引导学生回顾诗歌赏析的课堂过程:吟诵——赏析方法——主题探讨——诗风。

(四)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并实践所学的鉴赏方法,在赏析两首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从宏观上领略诗人诗歌风格。朗读诗人同时期作的诗《早发白帝城》和《登高》,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五)作业:请课后朗读并鉴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从情和景的角度比较她与本文的不同之处。要求学生置身于诗境的鉴赏方法赏析孟浩然诗中的景和情。(从百度搜索原文及写作背景,完成之后发到班上的QQ群)

五、说板书设计

《唐诗两首》

六、说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又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做到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让学生正确掌握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既了解并运用诗歌赏析方法,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鉴赏能力。

在描摹诗人形象时,学生能入木三分的学着诗人登楼眺望洞庭湖,并能在讲台上大方的表演。

学生的课前准备充足,名片也做得很棒。

当然也有需改进的地方,在分工合作探讨从“形象”方面赏析诗歌时,刚开始学生有点不知从何下手,后通过学生建议和老师提示从诗歌意象出发感受意境,学生才完成了任务。

结束语

本文最后,我以别林斯基的一句话作结:“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以上是我一堂课的整体思路,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评委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篇10:中职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登岳阳楼》这唐诗两首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拓展模块第四册第六单元(古诗单元)的第三课。唐诗两首都是写自古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的岳阳楼,同登岳阳楼,抒怀写志迥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亁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将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和人的轻快欢乐的心情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境界,极富有浪漫主义情怀。

《登岳阳》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诗人胸怀博大宽广,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

把内容同是登岳阳楼的两首诗放在同一课中,可领略别样情怀,领悟其各自不同的诗境和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

高二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诗歌的能力,但因为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的局限,对诗歌的赏析与感悟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不能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难以和作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基于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定本文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知诗人登岳阳楼所见之景色和诗人不同的境遇,体会其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2.朗读并背诵诗歌。

(二)能力目标:

1、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古诗阅读鉴赏能力。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三)情感目标:

感受李白、杜甫二人不同的遭遇,分别理解李白旷达的胸襟和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内容,把握关键语句,体会诗歌主题思想。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分析情景交融的写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2.对比两首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上的特点,学习古诗鉴赏的方法。

三、说学法教法

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而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评价讲述为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水平。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反复诵读、任务驱动法、讨论探究、练习巩固。

体现教师引导作用:问题设置、点拨引导、评价讲述。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分小组,搜集资料:

1、搜集岳阳楼的图片并归纳出图片中岳阳楼的特点。

2、搜集诗人李白、杜甫生平经历以及作品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并设计成名片样式。

3、反复朗诵,结合课文注解,了解诗意。

通过搜集达到让学生提前了解目的,也能很好的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效果做准备。

(二)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的.《登岳阳楼》视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景物因感情的变换而呈现不同的特色。

(三)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我根据前面教法中分析,我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做到读前提要求,读中设问,读后谈反馈,紧扣教材本身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充分体味教学内容,尤其是情感和意境,体会其风格。

初析诗歌

1、分组初读、听读、仿读:学生通过三遍朗读,会读准字音,划分节奏,读懂字面意思,组与组朗读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初步感知两首诗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教师再从语音、语速、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简单评价、指导。在学生以基本掌握了课文朗读的轻重缓急后,然后再配音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2、研读。

研读的目的是使学生置身诗境,赏析情感。

(1)比较分析,鉴赏古诗。采取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鉴赏诗歌。(在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时,可按小组分别完成“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这三个方面中的一项。教师提前准备表格发给小组,课堂完成并展示。)通过讨论和练习,学生找出本文中的意象,如雁、山、月、病、孤舟等,体会意象之间对比效果,感悟其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2)描摹诗人形象。引导探讨诗人此时登楼的形象:我们所描绘的是李白杜甫在楼上看到的风景,而我们眼里,李白、杜甫也是风景之一。此时在楼上看风景的李白、杜甫是以何种姿态站在岳阳楼上,脸上又有什么表情呢?结合诗歌学生不难找出答案: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凭轩涕泗流。

(3)感受诗人情感及艺术风格。组与组探讨合作,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写作背景,展现课前所作的诗人名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字里行间无不显出李白登楼喜悦心情之高;

《登月楼》设置问题:这涕泗中包含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经历进行分析。这部分中我给以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之间可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这涕泗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恋,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患,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其身世之悲,国家之痛,忧国忧民之情交织在一起,显得十分深沉蕴藉;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3、美读。至此,学生已完全融入情境,让学生高声自主诵读,把课堂气氛带入高潮。(让学生配音乐诵读或学生到手机上自找背景音乐朗读)

4、背诵全文。经过上面几个环节,学生应自然完成。

为了授学生以“渔”,在引导学生回顾诗歌赏析的课堂过程:吟诵——赏析方法——主题探讨——诗风。

(四)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并实践所学的鉴赏方法,在赏析两首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从宏观上领略诗人诗歌风格。朗读诗人同时期作的诗《早发白帝城》和《登高》,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五)作业:请课后朗读并鉴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从情和景的角度比较她与本文的不同之处。要求学生置身于诗境的鉴赏方法赏析孟浩然诗中的景和情。(从百度搜索原文及写作背景,完成之后发到班上的QQ群)

五、说板书设计

《唐诗两首》

六、说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又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做到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让学生正确掌握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既了解并运用诗歌赏析方法,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鉴赏能力。

在描摹诗人形象时,学生能入木三分的学着诗人登楼眺望洞庭湖,并能在讲台上大方的表演。

学生的课前准备充足,名片也做得很棒。

当然也有需改进的地方,在分工合作探讨从“形象”方面赏析诗歌时,刚开始学生有点不知从何下手,后通过学生建议和老师提示从诗歌意象出发感受意境,学生才完成了任务。

结束语

本文最后,我以别林斯基的一句话作结:“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以上是我一堂课的整体思路,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评委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篇11:中职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豆腐颂》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并用心体会作者通过文本所抒发的情感。这个单元的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 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且都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豆腐颂》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形神兼备,文辞清丽朴实,作者把豆腐和中华民族历史久远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赋予豆腐丰富的人文内涵,表达了深厚浓郁的民族情感。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和托物言志的特点在这篇课文中尤为突出。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既是对前几篇散文学习效果的检测,又是对欣赏散文基本方法的归纳总结。

(二)教学目标定位

20xx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学习《豆腐颂》这篇课文,不只是要求学生把握文本中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所抒发的情感,真正理解豆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及本文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林海音

(2)了解豆腐特性及其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1)通过交流并讨论自学成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

(1)启迪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具备宽厚柔软的豆腐修养

(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重点的确立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自主找到散落课文各处的“形”,但对于“神”的把握有难度,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明确作者通过豆腐所颂扬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的突破

中职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启迪学生结合专业特点从文本中获得关于成人成才的启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必须的道德精神品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说教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将文本交给学生充分解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朗读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三、说学法

在说学法之前,我先说一下学情。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农村职校中职机电专业高二年级的学生,就本单元而言,学生已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故都的秋》、《富春江上》、《感悟珍珠港》、《废墟》这四篇散文,已基本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学生一般能说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但鉴赏散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篇课文不难理解,学生通过自读能找出课文具体选了哪些内容作为题材,并能够结合课文一些语句进行赏析,但学生抓表层容易,知本质难,他们所找出的课文选取的题材较零碎,以及这些题材在课文中起何作用学生不能把握。我所教班级不少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都较强,能发表个人观点的学生也占大多数。

根据本课自读课文的特性及学生特点,特确立如下学习方法:

1.自读法

设计依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故设计导学卡引导学生自学。

2.诵读法

设计依据:诵读是鉴赏散文绝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诵读感知内容,品味语言,能更好地体会作者通过颂扬豆腐所抒发的情感。

3.赏析法(圈划批注法)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内容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感悟,为课堂上交流做准备

4.质疑法

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5.讨论法

设计依据:讨论对于提高思辨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有重要作用,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了教授本课的整体思路:课前结合导学卡进行自学、课上学生交流讨论自学成果、教师归纳总结本文形散神不散及托物言志的特点、学生质疑师生互动、拓展延伸谈启示、布置作业。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很好地自学,我设计了导学卡引导学生自学。此设计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1)从学生主动建构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搜索等方法搜集作者林海音的相关信息,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知人论世,为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文主旨服务。

(2)大纲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和领会,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赏析,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所以导学卡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运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把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划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评价,这也是为课上交流做准备。

在学生已结合导学卡充分自学的前提下,课堂教学包括“直接导入”、“交流讨论”、“归纳总结”、“质疑互动”、“拓展延伸”五大环节。

(一)直接导入(1分钟)

由我们学校校训直接导入——先成人,后成才。

设计依据:这样导入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与成人成才之间的联系,学生带着悬念走进课堂,为实现本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二)师生互动,交流讨论自学成果(23分钟) 1.首先请学生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在学生概括之后老师用幻灯展示全部的内容要点。

设计依据:这样设计让学生意识到分析课文首先要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2.请学生上讲台交流文本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有异议,可当堂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点拨,发动同学讨论。

设计依据:中职语文教学要在实用性教学内容上花大力气,把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上讲台进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这种形式锻炼了学生当众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在学生就自己赏析的内容上讲台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适当地予以评价。

比如当有同学讲到豆腐做法时,肯定制作工艺的一丝不苟、严谨 比如有同学讲到豆腐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时,肯定为人要勤劳、认真刻苦

比如有同学提到麻婆豆腐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诚挚的情谊,肯定做生意要有情有义,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得到别人的帮助

比如有同学提到豆腐吸收众长,集美味于一身,自成一格,肯定为人也要取长补短,要有自己的个性

当有同学提到作家子敏的话时,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肯定为人要宽厚、宽

(三)学生上讲台交流结束后,老师进行总的点评,并借学生所说内容来揭示这篇散文的主旨。(2分钟)

作者写豆腐颂,不仅颂扬了豆腐的容易搭配、物美价廉、营养均衡、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借豆腐颂扬了勤劳、朴实、宽厚的品质。在散文当中,这也是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即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至此,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及托物言志的特点也水到渠成地被揭示出来。

(四)质疑互动、讨论(5分钟)

在学生上讲台交流完自学成果以及归纳出出本文的主旨以后,安排质疑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设计依据:学贵有疑,借助质疑这个平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后得到解决,将课堂自主学习推向高潮,也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充分解读文本,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共同解决了问题,才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五)拓展延伸谈启示(8分钟)

作为一个准社会人、准职业人,你从这篇课文当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课文内容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为人处世三方面来谈谈。)

比如:要博采众长,自成一格;要勤劳致富;要爱岗敬业;要诚心待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有所创新;从底层做起,有一技之长,实现职校生的自我价值等。

设计依据:职教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为所用并与将来的岗位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而应更多地结合学生的专业,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而服务。比如麻婆姑嫂生活在社会底层,在受生活打击后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创立了“麻婆豆腐”这一品牌。再如能持之以恒三更就起来磨豆腐的群体身上具有着吃苦耐劳的品质等。林海音眼中的豆腐修养为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了很多启示。

(六)板书设计

豆腐颂

林海音

特点(表)品质(里)先成人,后成人

容易搭配博采众长一技在手,终身不愁

营养均衡清正廉洁

物美价廉勤劳朴实

历史悠久宽厚平和

托物言志

形散神不散

板书设计的呈现,是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目标明确,结构完整,主旨清晰。

篇12:中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学生由初三转入中专,进入初中到中专的转折点。从中考情况分析,学生对教材比较重视,在识记方面成绩良好,对古代重要的诗文一般能加以背诵。能运用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仿写,作文中可以看出活用教材的痕迹。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基础,为中专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也有不少的学生基础太差,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无法掌握,更不能做到运用课内知识解决阅读问题;作文中心不定,甚至语言也不能做到通顺。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也会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其思想,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2)双基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能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具体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教材分析:

本中专学校引用的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语文必修(上册)。分为“学会学习”、“整体感知”、“领悟主旨”、“联系拓展”、“定向探究”五个部分。在中专教学计划里,语文是文化基础课,每个班级一星期只设有两节语文课,所以主要的授课内容是大纲里要求的导读课文和选学课文,其余的作为只能作为自主阅读的内容。

四、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学习新教材、新课标,明确课标对中专生的要求;认真钻研新教材,扎扎实实备好课,讲好课,充分发挥课内45分钟的效力,科学支配时间,注重教学效果。

(2)提高备课质量。对每一个单元所教授的每一篇课文,都要详细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基点、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灵活处理教材。

(3) 作文教学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基本完成教本上的“表达交流”训练。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重视自能作文,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多练笔,教师认真批阅。教师适当做做“下水作文”,以期评点学生作文时心态主动、亲切,真正挠到痒处。本期拟做大小作文3-5次,课外练笔若干。

(4)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积极开展周末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5)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6)明确职责,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备课。虚心听取学生的一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五、本期教学进度安排

1、阅读鉴赏(共26课时)

2、每一单元安排5-6课时。(自读课文以自读为主,以问题引导自读,以作业的形式来检查自读质量。教材中教读和自读课文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转换。教材处理可灵活采用单篇教学和单元教学相结合的办法)

3、表达交流写作训练安排4课时

把教材安排的“记叙和说明”、“议论”、“选用适当的文体表情达意”“利用已有的材料表情达意”“围绕既定的话题表情达意”整合为“文体”、“表情达意”两个主题来安排两次的写作训练。每次各安排1课时进行写作指导,1课时进行评讲,并展示优秀作品。

4、朗诵安排2课时

朗诵知识指导以及优秀朗诵作品欣赏安排1课时,布置搜集、交流、欣赏名家朗诵作品。

5、期中考试和期末复习安排4课时

期中考试安排2课时复习,2课时进行评讲试卷。期末考试前安排2课时梳理重点知识。

以上就是牛牛范文小编为你带来的中职语文教学计划的内容,谢谢你的阅读。

篇13:中职高考英语试题解题技巧

高考阅读理解信息匹配的 7 选 5 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从题型和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选项可分为:a.主旨概括句(文章整体内容)b.过渡性句子(文章结构)c.注释性句子(上下文逻辑意义)三类。其多余的两个干扰项也往往从这三方面进行设置,如主旨概括句或过于宽泛或以偏概全或偏离主题,过渡性句子不能反映文章的行文结构,注释性句子与上文脱节等。

一、题型分析

分析篇章结构,把握全篇文脉是阅读填空题解题的关键。分析文章的层次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分析整篇文章的层次,也就是段落,另一种是分析每一个段落内部的层次,也就是语篇层次。

语篇与段落是有区别的,语段是篇章结构的中间层次,是由句子到篇的一种过渡形式,段落是在某些语体(如记叙文、议论文)中比语段更大的意义单位,较小的段落可以只包括一个语段或一个句子,一般来说,一个段落通常由几个语段构成。构成语段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靠句际间意义的结合,二是靠句际间的关联词,逻辑性插入语来连接,在分析语段层次时,可以借助句际间的连接词语作出判断,但最主要的还是要真正体会句际间的意义关系,把握作者的思路,从语序上去发现断续点,理清层次,好文章的层次非常清晰,只有层层入手,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如下以 年高考英语辽宁卷为样题进行分析: 第二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 满分 10 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Taking good notes is a time-saving skill that will help you to become a batter student in several ways71 Second,your notes are excellent materials to refer to when you are studying for a test. Third, note-taking offers variety to your study time and helps you to hold your interest.

You will want to take notes during classroom discussions and while reading a textbook or doing research for a report.72 Whenever or however you take notes, keep in mind that note-taking is a selective process.73

The following methods may work best for you.

●Read the text quickly to find the main facts and ideas in it.

●Carefully read the text and watch for words that can show main points and supporting facts.

● Write your notes in your own words.

● 74

● Note any questions or ideas you may have about what was said or written.

As you take notes, you may want to use your own shorthand(速记). When you do, be sure that you understand

your symbols and that you use them all the time.75

A. Use words, not complete sentences.

B. There are three practical note-taking methods.

C. You must write your notes on separate paper.

D. Otherwise, you may not be able to read your notes later.

E. you will also want to develop your own method for taking notes.

F. That means you must first decide what is important enough to include in your notes.

G. First, the simple act of writing something down makes it easier for you to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it.

答案:GEFAD 分析:这篇文章整体分为四个段落层次,每个段落均由几个语段构成相对独立地语义单位,各段都围绕“Taking good notes”这样一个中心话题,形成了文章的线性结构。

第一段讲述的是做笔记是好学生在多方面的一项省时技巧,第二段讲述的是不管何时、用何种方法做笔记,都要有选择性的做记录,第三段讲述的是做笔记的最佳方法,第四段讲述的是要记住自己的速记符号,这就形成了文章的层次结构,这对下一步的做题有了明确的整体方向。

二、解题策略

1.理清句际间的关系

文章的内容是根据各层各段的大意有机地组合而成,各个层次,各个段落之间不管怎样错落有致,但它所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各句之间都有一定的语脉,从逻辑意义上来看,语段的句际关系可分为平列、顺序、层递、转折、总分、解释、因果等关系。构成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有时可以包含一种以上的句际关系。因此,理解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把握语脉,理清句际间的关系,进而理解语段或全文的内容。

2.找出句子之间的连接性的词语

文章的语句间的组合,除了从语句间的意义关系分析外,还可借助句子之间的连接性词语来把握,因为连接性词语能表明这个语段句与句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有:

承接关系(如 so, therefore, thus, hence,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 等)

平列关系(如first, second, third…;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rst, next, then…;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to begin with, to conclude 等)。如文中的选项 71,由 Second、Third 得知应选表示平列关系的句子 G.项。

转折关系(如 however,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still, though, yet, in spite of, at any rate, in any case, whoever,whatever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by contrast, in comparison, by comparison, conversely, otherwise 等)。比如选项 75,与前句构成了转折关系,故应选 D 项答案。

层递关系(如 also, further, furthermore, likewise, similarly, moreover, in addition, what’s more, too, either, neither,not…but…, not only…but also 等)。如 72 选项,与前句组合为层递关系,故应选包含 also 的 E.项句子。

解释关系,如 73 选项应选 F.选项,与 74 选项平等的,是一组祈示句,而非陈述句,故应选 A.项而非 B项。

三、实施步骤

对一个语段或语篇的分析,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通读全文对文章进行快速浏览,寻找主题句,抓住文章结构及文章的写作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开始与结束段落,尤其是文章的首段及末段末句,因为“开门见山”与“结尾总结”的写作方式为常见的写作方式,首段的末句一般是是全文的主题所在,说明本文将探讨哪些内容,并简要指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时甚至会以提纲的形式进行呈现。首段的末句对于快速掌握文章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它是文章的主题句,就可以使读者迅速明确文章情节将如何展开,并对文章的写作主题有了整体的了解。如果末句不是主题句,则需要继续寻找。这时,可以考虑文章的写作方式是否为“结尾总结”式,如两者均可排除,则需在文章中其他段落寻找主题句,但要注意,首段与末段的提示作用。

2.详读段落在短时间内,找出每段写作内容的关键词。明确各段的主题句或主旨大意。

文章正文部分通常分为若干小段落。各段落会根据整体文章写作主题展开,对文章主体进行的不同方面的描述。找出各个小段落中的关键词,明确其描述内容,为整体试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3.定位选项明确各备选选项的含义,抓住其关键词语,根据文章整体结构与具体内容,将选项填入文中,填写时尤为注意各选项中出现的句子衔接手段及句中的衔接标志词。

在定位选项时,要特别注意空格上下段的写作内容,以及空格上段尾句和下段首句的结构和意义。将所选项放入空白处,看看是否与上下文构成语义及逻辑上的直接关系,是否符合该处语境。能否承接前后的写作线索。使文章无论内容还是衔接上都能做到通顺。

4.通读复检将所选答案代入文中,再次通读全文,重点考查逻辑关系和关联结构。

在完成选项定位后,应通读全文,检查文章内容是否完整,语义是否连贯合理、各段落内容是否紧扣主题,语篇结构是否通顺连贯、具有一致性、合乎逻辑,写作思路是否清晰明了,格式以及用语是否恰当贴切,从而判断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对相近选项的对比分析,个别干扰项由于与某个正确选项的内容相近具有很强的干扰性,这时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甄别,排除干扰,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要特别注意,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定向前的选择,否则不要仓促更改。只要前两步投入了精力,动了脑筋,第一印象往往可信度很高。

5.确定排除研究多余选项,确定排除理由,最终确定答案。

延伸阅读

中职高考英语练习试题:完形填空

The rays of the sunlight shone on my grandmother’s face. For just a moment she closed her eyes as if 1 the sunlight to warm her entire body. When one’s 2 is approaching its end,I 3 that all the bitterness and the boring moments will become meaningless.

My grandmother opened her eyes 4 ,saying,“Don’t live your life without living it. I worked too hard. I 5 many things because I was trying to make a 6 tomorrow for my family. What is a good tomorrow if you 7 missing today?”

She closed her eyes once more as if allowing what she said to marinate (浸泡) within me. I realized that she was 8 her life as if she were a bystander. I knew that when my grandmother spoke those words to me,she was feeling 9 . Though we cannot change the past,we can 10 the future.

As a college graduate,I knew my grandmother was showing me another 11 tool to add to my defense against this sometimes harsh world.

That night,I slept the soundest sleep I ever had. A sense of 12 fell over me that I hadn’t felt in a long while. My 13 ,cares and concerns seemed weightless and were 14 by the words of my grandmother:“Don’t live your life without living it.”

I was 15 woken out of a sound sleep by my mother. Before she muttered the words through sobs and 16 ,I knew why she was 17 me.

Later that morning as I sat at the kitchen table,a single tear ran down my face. Through the window,a ray of sunlight 18 me inside out. I knew it was a hug from my grandmother. And I knew that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her 19 would reverberate (回响) in my thoughts. She had given me the best 20 I had ever had.

1.A.persuading B.ordering C.encouraging D.allowing

2.A.treatment B.life C.course D.term

3.A.remember B.joke C.imagine D.suggest

4.A.carefully B.finally C.slowly D.instantly

5.A.learned B.missed C.gained D.broke

6.A.better B.clearer C.busier D.longer

7.A.consider B.keep C.mind D.avoid

8.A.ending B.changing C.reviewing D.standing

9.A.happy B.anger C.sympathy D.regret

10.A.face B.have C.influence D.judge

11.A.heavy B.new C.expensive D.valuable

12.A.peace B.duty C.beauty D.right

13.A.worries B.satisfactions C.dangers D.surprises

14.A.sorted B.replaced C.recorded D.attracted

15.A.quickly B.luckily C.regularly D.suddenly

16.A.astonishment B.blames C.tears D.complaints

17.A.comforting B.teaching C.waking D.saving

18.A.turned B.warmed C.moved D.dried

19.A.promises B.words C.congratulations D.descriptions

20.A.advice B.method C.lecture D.chance

【语篇解读】

本文作者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好好地对待你的生活,它将会遗弃你。我们不能改变昨天,但我们能影响未来。

【答案及解析】

1.D 此时她闭上眼睛,听任(allowing)阳光温暖全身。下文中She closed her eyes once more as if allowing what she said to marinate (浸泡) within me.可作提示。

2.B 由下文I knew that for the rest of my life可知应选life。

3.C 当一个人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我认为(imagine)所有的痛苦和无聊的时刻将变得毫无意义。

4.C 祖母慢慢地(slowly)睁开了眼睛。

5.B 由上下文可知,祖母由于工作和家庭原因,自己错过(missed)的太多。

6.A 根据句意和下文What is a good tomorrow可知,祖母一直为了家人有更加美好的(better)明天而奋斗。

7.B 假如你总是错过今天,那怎么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呢?keep doing sth.意为“一直做某事”。

8.C 这时我意识到她在回顾(reviewing)她的一生。

9.D 由上文可知,祖母此时心中有些遗憾(regret)。

10.C 我们虽不能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影响未来。influence此处意为“影响”。

11.D 我意识到,面对这一有时极其残忍的世界,祖母又为我留了一件有价值的(valuable)工具。

12.A 由上文I slept the soundest sleep I ever had可知,作者内心的平静。a sense of peace平静的感觉。

13.A worries与其后的cares,concerns为近义词。

14.B 内心所有担心、顾虑变得无足轻重,这一切被祖母的话替代(replaced)。

15.D 由下文可知,我突然(suddenly)被母亲唤醒。

16.C 哭泣和眼泪并列,故选tears。

17.C 我知道母亲唤醒(waking)我的理由。

18.B 一缕阳光温暖了(warmed)我全身。

19.B 由上下文可知,是祖母的话不断地在内心深处回响。

20.A 祖母给我讲的话“Don’t live your life without living it.”是给我一生最好的 呢?应是教诲或建议。故选项A正确。

【疑难词汇解读】

1.harsh adj.严厉的,严酷的

He received a harsh punishment from his history teacher yesterday. 昨天他受到历史老师严厉的惩罚。

2.mutter v.轻声说话

He sat there shaking his head,muttering to himself.

他坐在那儿摇着头,小声地自言自语。

【长难句子分析】

When one’s life is approaching its end,I imagine that all the bitterness and the boring moments will become meaningless.

句子为复合句,When one’s life is approaching its end为时间状语从句,that all the bitterness and the boring moments will become meaningless为宾语从句。

句意:当一个人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我认为所有的痛苦和无聊的时刻将变得毫无意义。

篇14:中职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在这一年里,本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端正,工作认真负责。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时时约束自己,鞭策自己,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就本年度的工作小结如下:

本人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工作上,都积极追求进步,平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在思想上保持与时俱进。在业务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虚心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认真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理论书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工作上,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服从分配,顾全大局,不迟到,不早退,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一年来,我政治上不断锤炼自己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热爱教师职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心扑在工作上,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加强修养,积极参加学校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尊重领导,服从分配,团结同事,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实事求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在工作中,我深入实际,从每个学生入手,一有空我就常到班上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还采用了“一帮一”的方法,以优带差,营造一种互相学习,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 在教学中业务上不断超越自己,我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切实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在研究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写出优质教案,并在教案中突出教法和学法指导,讲课时能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不是以教案而教学,而是为教学而写教案。我还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个别辅导,防止出现差生,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作业及时批改,每次批改有分数和日期,鼓励学生及时完成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我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推进研究性学习,把教学过程从单向知识传授的过程转变为让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的生本教育,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方向来。切实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把学生获得学习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

本人在知识上不断充实自己,积极搞好业务学习和进修,探索教育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求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新模式,做到既能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结合语文教学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做到教书育人。与此同时,本人特别重视“差生”的转化工作,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启发诱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学无止境,教无尽头。在教学过程中常年不懈的钻研教材,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深化课堂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常教常新。提高学生语文的掌握理解能力客观评价素质,力争使每节课做到“新、活、实、真”。使师生在互动中曲径通幽加强沟通。此外,又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因材施教,在不断的改进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使学生自觉的参与,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使自己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加大科研力度,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教师要想适应学生,要想在教育教学上有所创新,就得不断地学习、充电。我在教学之余,通过观摩、听课、反思、汲取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缺点,找准提升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参加学校的业务学习,参加各级培训,力争达到现在的教育教学要求。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贯彻新课标运用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并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上是我过去的一学年里,在思想,工作,学习上所下的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加强自身政治学习、业务锤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开拓进取,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我相信自己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收获。

篇15: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

语文教学在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属基础课,起着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总以为只有专业科目才是重要的,语文是可有可无的。但就目前中专学生的语文水平看,实在不容乐观。一些中专毕业生连一份自荐书都写不好,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连写份通知都不会。这些严峻的现实引发我们对中专语言教学的深思。该如何解决当前中专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由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及不同的专业担负着培养本行业的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故而从学校的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到教职工的服务意识,都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语文教学备受冷落。从而导致学生也轻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由于没有可供具体参照的培养目标和升学压力,不少中专语文教师认为中专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只要专业课教师讲好就行了。教师的这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时的随心所欲,不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发挥想像,只要学生爱听,有趣味,能逗笑,评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原则,授课无深度。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专后,不少学生劲头锐减,语文作业草率应付。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专就无须再认真练习。因此,不愿动脑,怕写作文,导致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中职语文教学计划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中职学校语文说课稿

中职获奖语文教案

中职语文教师自我鉴定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中职语文教研计划

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中职

中职学校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中职高考语文范文(集锦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职高考语文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