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共含11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hj7788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979年4月20日
(选自《双桅船》,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亲的歌。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习惯上,人们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这也是一切》、《暴风雨过去之后》这类作品称为舒婷诗歌的“高音区”。由于它们直接表达诗人的政治情绪与时代理想,因而获得较多的称誉与赞许。
光荣与自豪属于你--中国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光荣与自豪属于你--中国》!
从小有两个字让我们难忘,
这两个字,有青铜铭文的激扬,
有青花瓷的婉约,
有五千年的古老,
也有五千年的沧桑。
这两个字,只有笔直的横竖和刚劲有力的一点,却被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刻得方方正正,
这两个字就是--中国!
她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土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她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的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多少命运的颠簸;她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与从容不迫。
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5.12”这个地动山摇的数字。
永远不会忘记。因为那一天,我们的同胞--四川人民正在遭受着地震的摧残,一朵朵生命之花转瞬即逝。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一切,在黑暗中毁灭。数以万计的生命,在废墟下不见天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队刻不容缓的前往灾区,用双手擎起废墟,爱在这里拯救,不分夜昼,万众一心,为一个个四川同胞点燃生命之灯,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罢休!
年迈70的温总理在灾区东奔西走,探望受灾群众时,我们所有中华儿女都为之感动。
在抗震救灾一线的英雄们,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从死神手里抢回了无数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别人的生命奇迹。我离汶川随远隔千里,但已感受到了那热情的中国血,那沸腾的中国心,那被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所感动的神州大地。这一刻,我们承受着悲痛,却收获着感动,收获着坚强,收获着希望!这就是中国人,危难面前拧成一股绳,用爱搭起13亿的长城。灾难来临,万众一心,一起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众志成城,彰显了和谐中国的力量!让我们一起用新开辟一片天空,让我们用行动证明血浓于水的民族精神!我们都是中华儿女,都是同根同族的一家人!让我们一起呼喊:“中国加油!汶川加油!”
地震让我们举国痛哭,地震却也让中国人拉紧了彼此的手,坚定了民族复兴,共迎奥运的心。
20,历史选择了中国,世界注目着北京。经济繁荣、国运昌盛的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智慧和热情装点了全世界的美丽和梦想。从北京到香港,从主赛场到分赛场,鸟巢、水立方展示了我们办好奥运的决心,奥运火炬手,展示了全民参与奥运的热情。
这是一次绿色与美丽,文化与传统,公正与友爱的盛会。赛场上的奥运健儿更让我们真正领会了奥林匹克的精神。这精神带来了全世界心灵的净化和全世界的合音。虽然残酷的竞争融入了运动员太多的汗水、泪水和血水,但我希望圣火永不熄灭,希望全世界人民都处在祥和之中。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见证,我们把理想擦亮;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追逐,奥运见证,中国已展开腾飞的翅膀!
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是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的洪亮声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历史凝聚了宏伟,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这气势慷慨激昂,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辉煌的纪元,用苍劲的大手,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苦难的母亲,擦去满眼的泪花,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65个春秋,锦绣大地神采飞扬。65个春秋,江山如画诗意酣畅。65个春秋,贫油的国土拱起钢铁的脊梁,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65个春秋,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65个春秋,“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69个春秋,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69个春秋,人民驾驭改革的春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跨越我们的未来,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勃发出震惊世界的力量,光荣和自豪焕发出辉煌的容光。祖国啊,我为你自豪,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汇入历史的长河,永远在我的胸中激荡。祖国啊,我为你自豪,精彩神奇的土地上,又一次萌发了腾飞的希望,历史的巨笔将绘出你新世纪的辉煌!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正文: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湖南省益阳 天骄 C24 傅予看那东方!什么?看见了什么?对!一条巨龙!一条腾飞的巨龙!那,便是中国,我们的祖国―中国!五千年的岁月沧桑,雷鸣电闪,风雨交加。她依然健在于亚洲的原野上,虽然早已双鬓斑白。多少次的战争洗礼,刀光剑影,炮火连天。血,染透了华夏大地,往事,不堪回首;回首,不堪入目。祖国啊!我伟大的祖国!你用你强健的体魄,保卫了华夏子女们。长江,黄河是你的脉搏;五岳,黄山是你苍老而又美丽的面庞;台湾,海南是你掌上的两颗明珠;四海,五湖是你鲜红的血液;而伟大坚强,则是你那不败的灵魂。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们,更是你十三万万的孩子们。我们的生命是属于你的,我们因你而存在,我们为你而崛起,我们为了你的将来,时刻准备着!投稿:20xx-3-5 21:18:00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的真情;
2. 学习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
1. 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
2. 对诗中的我的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全诗,并通过上图书馆、上网等途径查找与四五运动相关的史实及关于朦胧诗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牵动人们的思绪走入遥远。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在咏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她虽然弱为女子,却没有回避历史责任。一个青年女子将个人质朴厚重的情感表达得撼人心房,激起无数人对祖国的加倍热爱。
二、关于诗人
舒婷,原名龚佩瑜,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1952年出生,初中毕业以后曾去插队,1972年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三、整体感知
1. 指定一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2.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齐读全诗。
(2)谈谈你初读此诗后的感受。(可谈谈诗歌的大致内容或作者流露的主要情感)
3. 请同学介绍自己查找的与本诗有关的史实,介绍相关背景。
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应该有着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体现在诗中的哪些字词上?
4. 自由诵读全诗,注意结合刚才所了解的时代(创作)背景把握文章,体味情感。
四、品味与探究
1. 分小组讨论: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明确: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之中。这四组意象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表现人民在贫穷落后面前没有失望,但希望仍很渺茫;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上了新生的起跑线上;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2. 如果把全诗的每一个小节都当成是一幅画的话,那么请你试着用简洁的语言给这几幅画取名。
3. 你认为诗中每一个小节后的──祖国啊蕴涵的感情是否一致?揣摩一下作者的感情,试着把握朗读的语气。
明确:读第一个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读第二个时,要在沉重中透露出点点希望;读第三个时,要充满希望;读第四个时,要竭尽力量表达。(至此,我们清晰地看到诗人抒写的思路,情绪由低沉而至高昂。)
4. 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什么关系?全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中的我,既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古老的中华民族;我既是祖国肌体的一部分,也是伟大祖国形象的代表。我与祖国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我有着献身祖国的热望。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
5. 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方法:(1)挑选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并由学生评价效果如何,学生听取意见后再朗读一遍。看效果如何,再请第二个学生朗读。后教师示范朗读第一小节。(2)按照此方法完成后三个小节的理解与朗读。
明确:教会学生在朗读前要注意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6. 配乐朗读全诗。
五、关于朦胧诗
1. 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关于朦胧诗的知识。
明确: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2. 谈谈本诗是否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
明确:舒婷的这首诗虽算不上很朦胧,但具有朦胧诗的基本特征,如重视诗人自我的内心表达,运用通感、意象、象征、隐喻等写法。
3. 拓展。
明确: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属于典型的朦胧诗。
六、结束语
自然界里不能没有花。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间不能没有诗,诗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让我们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泽、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 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诗歌中的意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熟读全诗;2. 回顾所学现代诗歌,找出和本文类似的诗歌及特点。3. 查阅有关舒婷的资料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准备:1. 有关舒婷的资料、本诗写作背景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录音材料或范读准备。
课时预计
1课时。
课 型
自主学习课。
学习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在唱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那质朴厚重的情感吧!
播放录音材料或教师配乐范读,导入学习情境。
二、初读感知
1. 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有什么感受?
2. 本诗和我们以前学的哪一首诗类似,你还能读出几句来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会需要星星/谁还会……”它们都是朦胧诗,构思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主题具有多义性。)
3. 文学作品的理解,需要我们走近作者,走入作者的那个时代。请你展示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及本诗写作背景,并简述你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同学间相互补充。
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初中毕业以后曾去插队,后回城当工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成诗却早在1976年“四五”之后的动荡时代,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三、诵读品味
(一)导读品味:让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那个年代,仔细品味诗歌的感情。
1. 教师播放音乐,营造气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自读。
2. 学生选其中的一节朗诵,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应用怎样的语调诵读?)其他学生点评,教师鼓励。
3. 诵读指导:
本诗先抑后扬,表达了诗人由低沉而至高亢的思想情绪,朗读中要注意把握这种节奏的变化,读出情感。
教师范读第一节(或放录音),问: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吗?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引导:
第一节,诗人使用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一方面要从其本身包含的内容来理解它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象的修饰语。这样,我们不难发现“矿灯”“路基”等,应该象征着祖国的工业,而“熏黑”“失修”等修饰语形容了祖国工业的衰败。同样,“水车”“稻穗”,应该象征祖国的农业,而“破旧的”“老”“干瘪”等修饰语又现出了祖国农业的落后贫穷。这一组意象加在一起,既指工农大众生活的艰难,又凸现了祖国经济的贫弱面貌。“淤滩上的驳船”与“历史的隧道里蜗行”相对,进一步象征了中华民族已经远离历史前进的轨道,裹足不前。此情此景,诗人感到犹如把纤绳勒进祖**亲肩膊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二)自主研读
1. 请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分组研读二、三、四节,小组成员间相互质疑、交流,做好记录,然后选一名同学全班交流,各个小组互相补充。(交流时采取读一节交流一节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仔细体会。)
教师引导:
第二节,诗人使用了“花朵”这一意象,它的出现带来了轻松与美的感受,但我们注意到它的修饰语时,感觉就不一样了,“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原来这“花朵”离我们很遥远,无从触摸。但“花朵”毕竟是“花朵”,它代表我们古老的祖国的希望。虽然有些微茫,但它存在着就会带给我们努力奋争的力量。因此这时诗人呼喊“──祖国啊!”,但那声音就不再是单纯的痛苦,而是在沉重中露出了点点的希望。读时语调较第一节稍高。
第三节,诗人使用了“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一系列的意象。依然按照我们的理解方式看这些意象,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祖国啊!”欣喜、兴奋、带有力量的呼喊。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
第四节,诗人借“乳房”一个意象,把祖国比拟为母亲,诗人自己则成了母亲翼下的一个渐趋成长的孩子。诗人与祖国唇齿相依的关系被揭示出来(“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我”将把“我”的一切奉献给祖**亲(“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前文叙写的痛苦将会在孩子的拼搏奋争中消失,那“飞天袖间”的“花朵”定会飘落大地,希望定会成为现实。“──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竭尽全力地呼喊,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读时要有情感地全力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2. 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着小声朗读。
3. 挑选学生配乐朗读全篇,师生共同点评。
四、合作探讨
1. 第一人称“我”贯穿全诗,能改成其他人称吗?试着用其他人称读其中一节,体会诗人这样写的用意并简要分析。(“我”究竟指谁?“我”和祖国是什么关系?)
期望效果:诗中的“我”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中华民族。这样写表达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2. 诗中“迷惘”“沉思”“沸腾”仅仅是诗人的情感历程吗?请结合中国的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期望效果: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综观历史,多少炎黄子孙为贫穷落后的祖国“迷惘”“沉思”,为新生的、腾飞的祖国而“沸腾”、奉献、牺牲。
3. 本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振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想法。
4. 自主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五、巩固拓展
1. 全班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2.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祖国”为话题写一首小诗或一篇短文,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阅读《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第四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1)既然“我”只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又如何能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样的表达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3分)
(2)本节文字主要采用了哪一种手法抒发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不矛盾。从个体上说,我是中国十亿人口中的一个,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1分)。但从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1分)。看似矛盾的内容背后,其实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1分)。
(2)直抒胸臆(1分)。先以“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来抒发与祖国融为一体的情感(1分);再以“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我”,抒发对祖**亲养育之情的感激(1分);最后以“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出强烈的献身之情(1分)。
“五十六个名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我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时,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亲爱的祖国。
亲爱的祖国啊,您拥有壮丽的河山,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山,有水,也有人文之美。华夏五岳的雄伟挺拔,黄山、庐山的奇松云雾,珠穆朗玛的高耸入云。台中峡谷的美不胜收是山之美景。长江黄河的气势磅礴,杭州西湖水平如镜,七十二家的千姿百态。九寨流水的如诗如画是水之名胜。西安秦俑的神色各异,万里长城的绵延起伏,敦煌石窟的精妙绝伦,乐山大佛的恢宏博大更是人文特色。山、水、人文相融,使祖国的美景誉满天下。
亲爱的祖国啊,您具备的顽强品质。20世纪初,落后的旧中国破碎不堪。外敌入侵,内部腐朽,中国跌入了低谷。可就在这时,红色主义在这里生根发芽。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艰苦的十四年抗战,三年内战,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是打不倒的!
亲爱的祖国啊,你有着美好的前景。改革开放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足粮善,经济飞速发展,拥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声誉,并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如今的中国已远非昔日可比,相信在将来,中国的前景会更美、更好!
亲爱的祖国啊,你是伟大的。无论是哪个方面,您都拥有着令人骄傲的资本。我觉得,雄姿英发的您,永远是一个世界强国!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
2、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赏析
3、体味诗歌的情感,表情朗读全诗
二、教法:朗诵赏析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生活中有两个词,说出来就让我们每一个人激动不已,一个是母亲,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对母亲我们有报答不完的恩情;一个是祖国,无论她是富有还是贫穷,她都是我们生长的一片乐土,我们有责任使她繁荣富强。在祖国贫困的时候,在一些人迷惘的时候,有些人去国外“享受”生活了,但更多的人却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决心以自己的双手,创建美好的祖国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诗人舒婷,去感受那激越的爱国情怀。请看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二、板书课题: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三、简单介绍作者:
舒婷,生于1952年福建泉州。原名龚瑜。中国当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致橡树》、《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神女峰》等。《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唱出了一曲心灵世界的歌。
四、学生自读全诗
1、找出诗中所用的意象
2、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把握朗诵的的节奏、语速及语调的变化。
诗人的感情的变化是通过诗的语言显现出来的,因此,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抓具体的语言,要做到三点:因文生义、因义探情、因情定调。
五、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朗诵第一节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明确:
所用的意象有: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明确:第一节作者回溯了祖国数百年的贫穷、落后的历史心情深沉而悲痛,读的时候要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表达这一沉痛的情感。特别是最后的“DD祖国呵”,要低沉,用降调。
生全体读。
在第一节中,作者极力写出了祖国的贫穷与悲哀,这是当时的现实的写照。那么,作者是不是因此而消沉了呢?在诗中有没有反映出积极的东西呢?
明确:作者看到了祖国的贫穷与悲哀,但作者并没有消沉。诗人顾城说过:“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求光明。”是的,在这首诗里,舒婷在贫困中也看到了祖国的不屈,看到了在灰暗的色调下压抑不住的活力和希望。祖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前进,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显得是那样的艰难: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在历史有隧洞里蜗行摸索,都是祖国不屈于现实的写照。这是祖国的希望所在,是我们建设美好的祖国的力量的泉源。朗诵的时候要低沉而不压抑,把作者的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
六、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齐读第一节。
七、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第二节。
明确:所用的意象:花朵
前两句是对第一节的总结,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本节是一个过渡,是一个内容上由写祖国的贫困到写的希望的一个过渡,也是诗人感情由深沉、悲痛转向高昂、激越的一个过渡。
在第一节暗示希望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揭示了希望的存在:是飞天袖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引导学生分析“未落到地面”的含义。
学生齐读第二节。注意:语调渐高,显示出看到希望后的激动。最后的“DD祖国呵”用平调读。
八、按以上方法分析三、四节,要求学生分读、合读。要感情充沛。
3、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
4、乳房
这两节感情高昂、激越,要特别注意读时给以充分的展现,在语速上要由慢而渐快。
九、全诗感情的变化也体现在用词的变化上,在写祖国的贫困悲哀时,作者用了色彩比较暗的词语,以后逐渐明朗、亮丽。提示深重注意并找出这些词。
十、分析诗中的“我”的形象
十一给学生3分钟时间,自读全诗,仔细体味诗的内涵,为下一步朗诵和背诵打基础。
十二、找学生朗诵全诗。
十三、总结:上下几千年,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独立完整,为了民族的繁荣富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2200多年前,一位老人披发行吟于江畔,他想以自己孱弱的肩膀,扛起岌岌可危的楚国的江山,当听到郢都被占时,他绝望了,毅然纵身投入江中,以身殉国。安史之乱时,也是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他担忧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吟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还有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诗人陆游,“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国破已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斯人已逝,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诗人舒婷,和她一起去感受那激情澎湃的爱国情怀。
师朗诵全诗。
我亲爱的祖国
我亲爱的祖**亲的生日大家想必都看了今年十月一日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上的阅兵式吧,这是我 们祖**亲六十岁的生日,在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上,威武的三军部队庄重的接受祖**亲的检阅。 作文网
他们每个部队都排成了一个方队, 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三军仪仗队,他们那整齐的军装,整齐的步伐,让人们感觉到我们中国军队的强大和雄壮,后面的部队分为四十五个方队,分四大种都让我们感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一是步兵,二是装甲战车,三是导弹和后勤还有雷达,通讯,四是空中梯队。步兵有陆军学员方队,步兵方队,特种兵方队,海军学员方队,水兵方队等等等等。装甲战车有99式坦克方队,96A式坦克方队,两栖突击车方队, 作文网
履带步战车方队,轮式步战车方队,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后面我就不说了。 这次的阅兵式真是太壮观了,让我不由的赞叹,我们的祖国真是太强大了,让我们为祖国祝福吧,我们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你,中国!》
当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当万里长城边迎来第一抹火红的太阳——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我想说不愿说,我也曾经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
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洲的东方,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
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长城——那道伤痕,记载了多少沧桑,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
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尽的情伤。
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沸腾着、奔涌着、无力不摧,昂着头向前,何等的自信和骄傲啊!
不必说,当时的祖国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不必说,我们的母亲一穷二白、千疮百孔;不必说,经历过多少风雨与雷电;不必说,遭遇过多少沼泽于泥泞……
无数的坎坷和挫折,磨练了我们顽强的意志;艰辛与灾难是对我们的洗礼与考验!英雄的中华儿女愈战愈勇、愈挫愈坚!
终于,踏尽山重水复!终于,迎来柳暗花明!
就在新中国成立的这65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真可谓一日千里。如今,改革开放为祖国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国的强大,香港和澳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由于祖国强大,全世界水电工程规模最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国的强大,第29届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祖国强大,“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得以成功发射,“神舟十号”的发射,更是显示了祖国科技的飞跃进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让我们用青春沸腾的热血去建设我们亲爱的祖国吧!相信,中华的少年一定能创造出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奇迹!
现在,我要真挚的道一声:我爱你,我亲爱的祖国!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张三六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从一个别致的角度吟唱祖**亲。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既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又热烈奔放、一往无前。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
(二)学法引导
朗读这首诗,首先要注意理解诗中“我”的形象内涵,理清“我”与祖国合二为一的关系。其次,对于诗歌中出现的众多意象,也需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并结合课外阅读舒婷其他的诗歌,以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三)审美鉴赏
平凡丰厚的意象美
这首诗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深情,在意象的选择上显得新颖、别致。诗人着力选取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如“破旧的老水车”表示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同样,“熏黑的矿灯”意在表示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两者相联系,不难理解诗人想以此意象来说明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不仅如此,诗人还连续用“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的驳船”等密集意象,组成一组意象群,再次凸现了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全诗共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
(四) 重点难点突破
1、诗中“我”这个形象应该怎样理解?具有怎样的具体内涵?
[析]此题表面上看是要分析诗中的一个形象,其实,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内涵,某种程度上说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有助于理解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这首诗中,“我是你……”或“我是……”的句式反复出现,强调了“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这个形象,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2、概括这首诗中出现的其他具体形象,分析这些形象的特点,作者通过这些形象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
[析]这道思考题,一方面是要读者领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再一次加深对诗歌要借形象抒情、言志、说理这个特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 这首诗中出现的其他具体形象有“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的驳船”。这些形象共同带有象征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作者通过这些形象,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结合全诗理解下列试句中加点的意象在诗中的具体象征义。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
(2)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析] 要理解诗人赋予这些物象的意义,就要结合生活体验,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和特征的指向性(修饰语)进行理解,如果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和生活体验,往往就难以理解了。
[参考答案] “水车”代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而“破旧的老水车”则表示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熏黑的矿灯”表示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两者相联系,此意象象征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4、舒婷的诗往往在委婉曲折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请联系诗的第一、二节加以体会。
[析]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写作目的,由于作者的差异,常常表现出千差万别的面目,这就是作者的创作个性,创作风格。但正因如此,文学才更显得魅力无限。
[参考答案] 例如第一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体现出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第二节中“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几行诗,写出了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两节诗,写祖国的过去,写的虽然是贫困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我国当代女诗人 。这首诗以
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 。
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疲惫( ) 干瘪( ) 胚( )芽 绯( )红
迷惘( ) 淤( )滩 簇( )新 蜗( )行
3、请将“老水车、驳船、矿灯、稻穗、路基”这几个形象、填入下列空缺处。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 ,是失修的 ;是淤滩上的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4、理解下面这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能力提高
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的第一和第三节,回答下列问题。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钎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1、简要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
2、两节诗分别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意象,进行对比的?
3、两节诗的最后一行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开放探究
阅读《致橡树》,回答问题。
致 像 树
舒 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我;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你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溯、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霓、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炫( )耀 痴( )情 慰藉( )
霹( )雳 流岚( ) 虹霓( )
2、诗中的橡树、木棉各自代表了什么?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4、试归纳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5、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诗,说说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