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米线怎么吃?过桥米线的做法(共含7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客观旁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米线是传统的食品,不同地方的出品都各具特色,过桥米线汤烫味美,肉片鲜嫩,口味清香,别具风味,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材料:
米线、母鸡半只、光老鸭半只、猪脊肉、嫩鸡脯肉、猪筒子骨、乌鱼肉、豆腐皮、韭莱、葱、芝麻油、猪油或鸡鸭油、芝麻辣椒油、精盐、胡椒粉、芫荽。
做法:
1、将鸡鸭、猪骨洗净,一起入开水锅中略焯,滤去血污,然后入锅加水,煮2-3小时,至汤呈乳白色时,捞出鸡鸭,取汤备用;
2、分别将生鸡脯肉、猪脊肉、乌鱼肉切成薄片放在盘中,乌鱼肉用沸水稍煮后取出装盘;
3、豆腐皮用冷水浸软切丝,在沸水中烫2分钟后,泡在冷水中待用,韭菜洗净,用沸水煮熟,葱头、芫荽用水洗净,切成0.5厘米长的小段,分别盛在小盘中;
4、拿深的大碗,放入20克鸡鸭肉,并将锅中滚汤舀入碗内,加入各种配料,如盐、胡椒粉、芝麻油、猪油或鸡鸭油、芝麻辣椒油,使碗内保持较高的温度;汤菜上桌后,先将鸡肉、猪肉、鱼片生片依次放入碗内,用筷子轻轻搅动即可烫熟,再将韭菜放入汤中,加葱花、芫荽,接着把米线陆续放入汤中,也可边烫边吃,各种肉片和韭菜可蘸着作料吃。
简单介绍几种米线:
1、大锅肠旺米线
大锅米线放以无数配料,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
2、豆花米线
将米线焯水后放在一个土花碗里,然后往里头舀进一大勺豆花,再依次放上所有调料即可。
3、凉米线
米线煮法很多,又可凉拌而食,称凉米线,在云南十分风行。
4、卤米线
米线指的是将米线焯水以后,拌以卤汁、卤料。
为了过一个愉快的暑假,我早早的把作业写完了,准备开始我的云南之旅。
7月22日下午,我们乘飞机到达昆明,一下飞机,我就感觉与濮阳不一样,空气十分清新,天空特别的蓝,使人格外的舒服,偶尔刮来的风非常凉爽,好像濮阳的秋天一样……
听爸爸说昆明有一种非常有名的美食叫过桥米线。关于过桥米线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从前,云南蒙自县有一个书生,常常因为读书而忘记回家吃饭,他的妻子十分心疼,有一次,他的妻子思忖之余把家中的的老母鸡杀了,用砂锅炖好了,给丈夫送去。当妻子回来收拾碗筷的时候,发现丈夫还是没吃,就准备拿回家热热,当她拿起砂锅时,发现砂锅中的食物并没有凉,原来是砂锅传热慢,再加上汤的表面有一层鸡油,等于在汤上面又加了一个盖子,这样就起到了保温的作用。从此以后妻子就以这种方法保温,并放入一些米、蔬菜、肉片,后来慢慢就变成了今天的米线,并且成了大家都特别喜欢的美食,因为妻子每次送米线都要经过一座桥,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过桥米线”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爸爸就带着我和妈妈七绕八拐的去找昆明过桥米线老店之一—“建新园”。瞧,那门口拍着常常的对的就是“建新园”咯。进去一看,人还真多,居然没有座位,我和妈妈就负责找座位,爸爸去排队买米线,正好有一家人吃完了,所以很顺利我们也有座位了,又过了没多久,米线就端上来了,两个大碗,四个小碟子。一个大碗里装的是煮好的米线,另一大碗里装的是热乎乎、香喷喷的鸡汤,四个小碟子里分别发着牛肉片、猪肉片、鸭块、青菜和豆腐皮。先把牛肉片、猪肉片放进汤碗里烫熟,再把鸭块、青菜、豆腐皮和调料倒进汤碗里,最后把米线倒进汤碗里搅拌均匀,雪白的米线,淡红色的肉片,绿油油的青菜,油光闪闪的汤,看着就想吃,迫不及待地夹起两根米线塞到嘴里,嗯,爽滑可口,就是有点烫。肉片很嫩,味道鲜美。我一口气就吃下了大半碗。
云南的过桥米线真是名不虚传,那真是色、香、味美呀!下次再去云南,我一定还要去尝尝。
云南,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一个被高山绿树围绕的地方,来到这样一个如此美妙的地方,一定要品尝当地的美食--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集中了云南丰富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享有盛名。
过桥米线是云南特有的食品,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了,此种食品猪辅合一,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以特有的滋嫩、鲜香、清爽适口、富于营养而著称。现在的过桥米线是有四部分组成:一是汤料覆盖有一层滚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盐;三是主料,有生的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以及用水过五成熟的猪腰片、肚头片、水发鱿鱼片;辅料有来过的豌豆尖、韭菜,及芫荽、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氽过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烫过的米线,鸡封油面,汤汁滚烫,但但不冒热气。吃完之后,浑身暖和。
至于过桥米线,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传说云南蒙自县有一书身,很英俊,很聪明,但喜游玩,不愿下功夫读书。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夫妻之间,感情很深,但妻子对书身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一日,妻对书生道:“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闻妻言,书生深感羞愧,便在湖南筑一书斋,独居苦读,妻也与生分忧,逐日三餐均送到书斋晌生。日久,书生学业大进,但也日渐瘦弱,妻看在眼里,很是心疼,思进补之,一日,宰鸡煨汤,,切肉片,备米线,准备给书生送早餐。儿子年幼,戏将肉片置汤中,书生妻子怒斥儿子的恶作剧,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香,大喜,即携缸提篮,送向书斋。
妻子因操劳过度,晕倒在南湖桥上,书生闻讯赶来,见妻子已醒,汤和米线均完好,汤面为浮油所罩,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以手掌捂汤盖,灼热烫手,大感奇怪,详文妻子制作始末,妻子一一详道。良久书生说道,此膳可为过桥米线。书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这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从此,过桥米线不胫而走,竟成云南明膳。
在云南,米线可谓风靡全省,遍及城乡,是家喻户晓的美食。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每个地区食物的风味不同,每个人的口味也不同。从宴会的正餐大菜到街头的风味小吃,都是美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众多的美味佳肴中,我独爱云南的过桥米线。
第一次吃过桥米线是很偶然的。那天,我跟妈妈逛街,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午饭时间。我们碰巧经过一家刚开业的云南过桥米线店。推开店门,香喷喷的鸡汤味便扑鼻而来,虽然不是正常的就餐时间,但是洁净、宽敞的店堂里还是有不少客人在品尝美味。
点餐、等待之后,当服务员把热气腾腾的、漂着金黄鸡油的一大碗浓汤和各种菜品及烫熟的米线放到桌子上时,我立刻食欲大增。我迫不及待地按照服务员的指导,先将肉片、火腿片、鹌鹑等主料倒入浓汤,然后将蔬菜、葱花、香菜等作料倒进汤里,最后再将雪白的米线放入其中,并用筷子轻轻地在汤里搅拌。此时,浓郁而扑鼻的鸡汤香味不断地刺激着我的味觉,看着浓汤里漂浮着的薄如蝉翼的白色肉片和红红的火腿片,以及整块白皮粉肉的鸡腿、翠绿的葱段,还有黄白相间的鹌鹑蛋。哇,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小吃已经完美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我轻轻地尝了一口,一时间,肉的鲜嫩、米线的清香以及鸡汤的鲜美一下溢满我的口中,天下怎么会有这么美味的东西啊?简直难以置信!我一口接一口不停地吃着,最后要不是因为肚子实在装不下了,否则我还真想把那碗鸡汤喝个底朝天。
品尝之后,我问妈妈:“这么好吃的东西是谁发明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啊?”妈妈笑着给我讲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清朝时,云南蒙自县城外有一个湖心小岛,有一个秀才为求安静,在小岛上苦读诗书,他的一日三餐都要靠妻子过桥送来。可是,因路途遥远,每次饭菜送过来都变凉了。妻子为此焦虑不已。有一天,妻子做了丈夫最爱吃的鸡汤和米线,为了方便携带,鸡汤和煮熟的米线是分开的,而在送去的途中,妻子因为过度劳累而晕倒在小桥边。等到秀才寻来并唤醒妻子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装鸡汤的瓦罐还是热的。原来,鸡汤上那一层厚厚的油阻止了热量的散失。从此,妻子每天依法炮制,秀才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读书也更加用心,终于考上了状元。因此,后人就把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米线叫“过桥米线”,并因此衍生出了“秀才米线”、“状元米线”、“牛肉米线”等许多品种。由于汤烫味鲜、肉片细嫩、米粉清香等特点,所以成为云南地区别具一格的风味美食。
听了妈妈的介绍,我对过桥米线更加情有独钟了,因为它不仅味美,还书写了一个爱的奇迹!
过桥米线可以称得上是云南第一美味了。虽然它的名号没有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的烤鸭那么闻名,但是,它绝对不比它们的味道逊色。
过桥米线不仅味道鲜美,而且相貌也美得无与伦比。当你把米线、肉、菜、佐料等倒进盛满高汤的大碗里后,请看:红、黄、绿、白、蓝……五彩缤纷!令人垂涎三尺!不过,最诱人的还是那碗高汤,晶莹剔透,让人不禁想尝一口。可是,如果这样做,你可就“上当受骗”了,会被烫伤的!哎呀,可真是“美味外表下的欺骗”啊! 吃米线时,也挺讲究的。要先把米线倒进去,然后才是肉类、蔬菜,注意,最后才倒佐料哦!大功告成以后,就可以品尝了。品尝的时候,还要用筷子把大碗里的食材挑进小碗里,这样才可以吃。一闻,喷香扑面而来。吃进嘴里,顺滑爽口、鲜香无比! 有一次,我去吃过桥米线,到了餐馆,发现那里已经座无隙地,只好怀着遗憾的心情离开了餐馆。第二次,为了能吃到过桥米线,我早早地去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吃到了过桥米线。 不过,过桥米线为什么不叫做状元米线、科举米线,偏偏要叫做过桥米线呢?说起来啊,这里面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相传,在100多年前,有一名书生,他为了考上科举,就到城外的一个小亭子里攻读诗书。他的妻子是一名温柔贤惠的女子。每天,她都给丈夫送去可口的饭菜。可是,丈夫由于读书读的废寝忘食,所以当他吃的时候,饭菜都凉了。妻子见丈夫越渐消瘦,便炖了一锅鸡汤给丈夫送去。到丈夫吃的时候,鸡汤却还没凉。妻子便灵机一动,第二天,妻子送了一锅鸡汤,一碗米线,到那时,再把米线倒进鸡汤里。书生直夸妻子聪明贤惠。后来,书生金榜题名,当问及心得时,他笑称是因为吃了妻子的米线。由于书生的妻子每天送米线的时候,都要经过一座小桥,人们便把这种米线称之为“过桥米线”。
吃过桥米线作文
吃过桥米线作文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 邹昕迪
我从小就喜欢吃米线。只要看到卖米线的商铺,就会缠着爸爸妈妈一定买一份给我吃。今天,我可是足足地过了一把“米线瘾”。
傍晚,爸爸妈妈带我到火车站对面著名的“云南过桥米线店”吃米线。我们走到门前,一位身穿傣族服装的服务员将我们迎进门。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云南的风味小吃会传到咱们徐州来呢?”妈妈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且是一种充满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我高兴地说:“那咱们今天就享受一下云南过桥米线的文化吧!”
我们找了一个空桌子坐下,点了三碗最经典的过桥米线。过了大约10分钟,一位服务员把三大碗高汤放在桌子上,汤上漂着油花,星星点点的,很是诱人。另一位服务员端来了一大堆小碟子,层层叠叠,碟子里面放着火腿片、鱼片、虾、香菜……我数了数,每一份米线配有9小碟配菜呢。最后,服务员为我们每人端上来一碗凉的米线。
我趁着高汤还热乎着,赶紧先把肉片倒进汤里,再把所有的'配菜放进汤里,最后把米线放进去,每一步都让我感到很新奇,接着我用筷子在汤里面充分搅拌。不一会儿,红通通的生肉变成了白色,其他的菜也全都熟了。汤里飘着玉带似的米线和五颜六色的配菜,真让人垂涎三尺啊!我用筷子挑起一根米线,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刚一碰到嘴唇,米线就顺着舌头滑进了嘴里,我轻轻地咬了一下,米线特别有嚼劲,感觉它都要在嘴里跳起来了!我又用筷子挑起一缕米线放进嘴里,顿时感觉嘴里充满了肉的香气,再用勺子舀了一勺汤,啊,真好喝!汤里包含了各种配菜的香味,喝下去真是太满足了。
很快,一大碗米线就被我一扫而光。看着空空如也的碗,真想再吃一些啊!因为我今天不光吃了美味的米线,还感受到了米线的文化。
那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品美食。我正犹豫着品什么美食好,脑海里就蹦出了上次吃过的云南过桥米线,它的味道真让人难以忘怀。于是,我央求妈妈带我再去吃一回过桥米线。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店里,找了一个角落坐下,点了一份番茄肥牛过桥米线和一些其他小吃。不一会儿,菜上来了,有洁白无瑕、饱满润泽的米线和朱红色的番茄高汤,还有很多配菜:鹌鹑蛋、豆腐皮、豌豆、肥牛、黑木耳、香肠片等。我们把米线和配菜都倒进高汤里,盖上盖子。等了约三分钟,我掀开盖子后便觉香气四溢,米线虽然很烫,却不冒热气,真是太神奇了!妈妈告诉我说这是过桥米线的特点之一。这时,我的口水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不顾什么绅士风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鲜嫩柔滑的米线在我的舌头上滚来滚去,我还没来得及咀嚼,米线就已滑入了我的喉咙。润滑的肥牛,带着一种触电般的麻辣;粉嘟嘟的香肠片甜中带着微辣;滑滑嫩嫩的黑木耳鲜香爽口……我一口气就把这一大碗米线给消灭了!
过桥米线真是令人大饱口福、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