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南蓝印花布梦散文随笔(共含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粘皮带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江南蓝印花布梦散文随笔
说到江南的蓝印花布可谓是世界闻名,是极具江南特色的尤物。
如果说它是穿在身上的青花瓷也不为过,关于蓝印花布还有一个传说;江南的蓝印花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们看到后却很喜欢,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后来他俩就专门从事把布染成黄色,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个草上,此后,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染成了蓝布,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为了蓝印花布的祖师爷。
蓝印花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们看到后却很喜欢,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后来他俩就专门从事把布染成黄色,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个草上,此后,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染成了蓝布,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为了蓝印花布的祖师爷。
蓝印花布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水乡的气息,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绝。乌镇则是江南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据资料记载,乌镇的宏源泰染坊始创于宋元年间,原址是在乌镇的南栅。
清光储迁址于现在的乌镇东栅景区,系当时蓝印花布的制作基地,现在也算是蓝印花布的文化传播地之一了。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步”、“浇花布”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
这种染料,是从一种叫蓼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植物染料,用现代的话来说,很环保。
用植物染料印染的蓝印花布,耐洗耐晒,坚实牢固,色性也稳定,不易掉色。纹形更有越洗越明的特点。
蓝底白花,加上吉祥的图腾,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乌镇的小巷里,最让我们这些上海人喜爱的,也就是挂满蓝印花布的小店了。乌镇东栅老街有一个作坊区,那里有一家印染蓝印花布的作坊。人们在那里进行印染蓝印花布的表演。游客可以在那里参观,也可以在那里参与印染,亲自体会制作蓝印花布的艰难过程和其中的乐趣。蓝印花布的图案来自民间,反映了我们江南老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他们的审美情趣。
蓝印花布,江南最普通的布料,贯穿了江南女孩子的一生呢,它们是江南女孩子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是谁穿着蓝印花布织成的衣裳,撑一把油纸伞,穿过戴望舒的雨巷,去寻觅江南多情的'繁华旧梦……
蓝与白本是生命的基本色调,蓝印花布总是有意无意问合着某种生命意识或者说是生命文化。“春为青阳,谓万物生也。”在我国古代,青色以春天、生命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被赋予了生命复苏、万物繁衍的象征意义。加上在古代服饰制度对于色彩的限制使“青衣蓝衫”成为平民阶层的象征,而这种平民化的特质正是蓝印花布在民间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棉花的白,蓝草的蓝原本就是大自然的颜色,也许蓝印花布上的蓝白正是大自然有意为之,也许是古人无意间的选择,才把蓝天白云用在蓝印花布上,无论如何这种色调充分体现了东方人本有的淳朴、和谐的审美理念。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云”,“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代诗人对色彩的描绘也显示出蓝白色调审美准则的由来已久。与蓝印花布殊途同归的还有青花瓷,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奇葩。色彩是可视可感的具体美感形式。古人选择靛蓝为蓝印花布的主色。不仅仅出于物质条件的限定,其主要原因是美在靛蓝,这是蓝印花布的感性审美特征。现代人同样具备尚青蓝情结,所以蓝白基调的传承符合现代精神。蓝印花布具有1300多年历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历史上流传时间之久,普及面之广,影响之深,是其它染织艺术无法相比的。对它的研究、继承、探索、挖掘将会使优秀的民间文化和智慧在今天的艺术领域里大放光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深信,经过岁月的淘洗,饱含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历史底蕴的蓝印花布一定会焕发出更迷人的魅力……
江南梦的散文随笔
江南,一个念起便缱绻许多情思的名字,痴缠的余韵在唇齿间久久缭绕,浅浅的,却简单的便醉了心神。
印象里,江南的年岁应该是清浅的,日子应该是缓慢的,就如同洒在湖面的月光,皎洁轻柔,一丝一缕,都恰到好处的描绘了静好安然。
当年,戴望舒在一首《雨巷》的轻缓述说里,漫不经意的便将缠绵的心意勾起,让多少文人骚客深深的恋上了那个淡淡忧郁的地方,希冀往返在那古典的青石巷道,能邂逅一位撑着油纸伞,着一袭素色旗袍的秀美女子。我也亦然,仅仅是一首诗的光阴,自此,那些遐思便都和江南有关。江南,成了一个徘徊在梦里的地方。那里人来人往,白色的杏花开遍院墙,带着些许雨雾的惆怅。
如今,和它是距离最近的时候,鼻翼间仿佛嗅到了那份独有的气息。不远处,默立着几处人家,几座简单的石桥连接着居所,一切是那么的熟悉鲜明。只是,当我真正走进它时,江南,会是何种的模样?会像寒山寺的'钟吗?萧索还是繁华?是像杭州的断桥?是否常年有柳丝招摇呢?还是像苏州的雕刻?精致还是粗犷?会像扬州的油菜花吗?又是否会开满山岗和田野?那么,是像周庄吧,江南水乡——周庄。
周庄,真实的触摸着它的气息,我知道,我终于步入江南的梦里。
此时,这里没有迷蒙细雨,但微暖的阳光和时有时无的轻风,也带了江南特有的气息。行走在这颇具年代感的街道,熙攘的人群和两侧独具特色的小店,无一不诉说着这里的独特和祥和。江南的水应当是静的,但这里的水却也是鲜活的。它养育着周庄的世代子民,周庄的人们也固执的守着它,延续着它千年古老的文化,彼此在岁月更迭里,不离不弃,于是,穿流在街巷间的水啊,也便有了俗世烟火的人情。斑驳的白墙,古朴的黛瓦,精致的小桥,微漾的流水,简单的摇船和船上渡娘清灵的歌声,那些写在文字里,刻在书画间的一切,都迷离在了这片水乡。
随意的由着心情行走,偶然的一个转角处,有着一家小小的庭院,简单的栅栏里栽种着花木,一侧的空地上一张木桌随意安放,几架椅子斜斜的绕在周围。桌上是一壶新沏的阿婆茶,热气蒸腾,几个杯子搁在一起,瓜子、柑橘散乱的搁置,几个人围坐在一起,面朝着屋侧的水流,晒着暖阳,在划桨声里闲话家常。
日子悠悠的过,时光轻轻的走,在江南这个小镇里静静的安逸,在周庄的流水里舒缓安好。
穿梭在周庄错落的小巷里,不去在意是否会迷失,只单单为一份简单的情怀。
途中,侧目处皆是临水而立的房屋,站在石桥上,顺水而望,木制的格子窗依次凌空开在水上,褐色的窗体略带斑驳,水中折射着光波,微微晃动间,映在灰白色的桥体。刹那间,恍若时空交错,一幕幕都带着千年前的气息——那段熟悉的吆喝,那位兀自清饮的茶客,那投射在行人身上的光影,熟悉而古老。突兀的,仅是那沧桑的砖墙,和石桥缝间半枯的草木。
参差错落的今昔,让这处古镇温柔的沉淀着岁月的慈悲。任意一处巷落驻足,都鲜明着江南的色调。临窗而坐,入目的是黑白,偶有行人亮丽的颜色几度点缀其间,单薄却不单调,只有一种感觉萦绕心头:它,就应该是这样的,恰好,合适。
江南梦,梦周庄,斜晖烟色里,流水相送,是一场无言的别离。
江南遗梦散文随笔美文欣赏
游子思江南,梦中常呼唤。
西湖春常在,江南美空叹。
家乡在云端,记忆洒柳岸。
一别经年后,能不忆江南?
——香月吟
【西湖春·暖风·初遇】
乍暖还寒春风起,西湖边,人影稀。柳儿吐嫩枝,芳草伸腰肢。西施浣纱遇范蠡,白蛇游春逢许仙。梦幻般的江南流淌的是千年春光曲,阿娜多姿的西湖充满了太多神秘的气息。红尘中,有对脚印曾多次亲吻过柳树边的泥土,有对身影曾数次造访过断桥的栏杆;有双纤纤细手在遗憾中曾多情的抚摸过温柔的西湖圣水。柳浪闻莺,牵手留影;柳堤竹溪,倾诉爱语;花港小径牵手行,三潭印月留佳影,西冷桥边抚柳枝,牡丹亭旁对诗吟。我的可人儿啊,西湖之春,暖风频吹,悠悠的荡漾在我的心中。想起你来,微微的抬首,静静的看着,湖水依旧,依旧。呵呵,那是我与君的江南梦!
油纸伞,移碎步,看西湖之水天上舞。落在身上,喜在心上,细看伞边珍珠淌。细雨不湿衣,细语才暖心。烟花三月,草长莺飞,是谁把我的魂魄牵往这瑰丽的水域。花伞双手握,一人出只手,君左我右。伞下避雨,爱听心语,头靠君肩,沐浴爱语。幽巷藏爱,君心我心,四目相视时,有多少期许,能不心悸!一夜春风多飘逸,沾衣不湿桃花雨,悠长的纤丝细雨如琴弦般的挂在眼前,是谁拨动了我的心弦,让我逐风追香随花舞,让我在梦幻般的幸福中穿行!心中已是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当感谢这吹面不寒的杨柳暖风青睐!
【西湖夏·幽雨·幸福】
小桥流水,白墙青瓦,柳袅烟斜,荷叶田田。水清鱼聊天,桥弯人入水。君不说我美,只言我从诗中走来,带着一缕栀子花香,微风吹拂头发象飘逸的柳丝。我们乘一棹柳叶方舟,顺水而行,裙裾飘,扫水面,穿行在烟雨之中,用浆声轻轻的拍打着岁月流逝的日子。草儿青青,柳儿弯弯,梦中江南;雨儿丝丝,巷儿悠悠,醉在江南。依偎在草香迷人的情侣椅上,融入在小桥流水的风光画里;流连在亭秀花香的园林美景中,吟诗作画,与鸟谈天,水中读月。暂短的分别也会留下长长的相思:短信催开莲花羞,情书飞来玫瑰秀;电话煲开笑脸娴,幽梦遗落江南甜。谁不爱江南?几多烟雨,几多娇媚,几多流水,几多柔情。我是君心中娇姣的江南女子,在君的赞美声中,化作丁香般朦胧淡雅的仙味,深深的在君的心中烙下了不灭的印记。
斟满一杯相思的红酒,朱唇微启,轻醉微醺,疑为江南梦中泪。依稀伟岸影,明眸莲子心,令人陶醉。弯弯的月儿,淡淡的愁绪,把几分烟雨,几分流水,全都赋予了江南的女子。让君永远走不出袅娜的水乡,走不出缠绵的雨巷,走不出柳丝的缠绕,走不出旗袍的映像。把盏轻哼,无心理韵,任曲跑调。世人都言江南好,唯有君知晓。
【西湖秋·夕陽·伤痛】
天高云清秋水长,西湖边,风约凉。残荷影凝伤,沉鱼浣枯叶,夕陽照斜影。那溶溶的陽光透过树叶,把光撕成碎片撒满湖面,零乱,微凉。西风起,一池碎片闪耀着奇光异彩,随风而动,凄美,心颤:那不是光的碎片在晃动,那是我遗落的文字片片,那是我纷飞的文思残段,那是我揪心的爱语心曲。它被秋风扫荡落水,还残留着点点墨香,点点彷徨,随风绞得细碎。伊人不在,沉鱼千年,谁来收留它?文字散落网中,几番挣扎,几多耕耘,几处飘香?今日梦中又见西湖水,夕陽里,想起了你。微微的抬首,静静的看着,婆娑的.泪水暗暗的淌。波光粼粼的湖水依旧,依旧。只是文字伤痛,破碎了的是回不去的故乡,常梦见的是江南的山水,还有那个不太寒冷,但令我感到太伤心的冬季!
【西湖冬·白雪·离家】
西湖雪,刺眼又惨白。青白色的光线让人感到敬畏。移碎步,不忍心,轻轻踩下去,一种玉碎的感觉传到心中,伴随着惊人的清脆声,象在斯裂我的心。断桥盖白雪,曲院残荷白;花港小径通竹楼,三潭印月楼外楼;踏雪寻梅在灵峰,雷峰塔上望西湖,一片茫茫白。
背着行囊,告别家乡,数着一片一片的雪花慢慢的飘然而下。你的泪,我心碎,违心只言无所谓,一挥手,只叹下一辈。一点一点的移动沉重的脚步,一点一点的放弃心中的眷恋,一点一点的割舍缠绵的情丝,一点一点的挪动伤心的缘由,一点一点的拒绝醉心的借口。背起行囊,自傲逞强,远走他乡。告诉我的爹娘,我要去四方流浪,忘记他的模样……
【西湖美·梦中·遗落】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灵动飘逸的小桥流水装在游子的心中,令人心旷神怡,能不忆江南?江南的窈窕淑女行走在惆怅婉约的烟雨中,令人醉心荡魄,能不思江南?江南旖旎的诗章流传了上下几千年还飘香,令人爱不释手,能不梦江南?江南的爹娘倚在门边望穿了双眼盼游子归,令人有口难言,能不想江南?
★ 江南梦美文欣赏
★ 美丽的花布
★ 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