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家庭教育故事(共含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河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寓言故事从来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你知道关于大班家庭教育故事的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家庭教育故事.供大家分享。
“琪琪,你快来!我带你去看个好东西!”小博士拉上琪琪,就往自行车棚那边跑去。
“什么好东西啊?”琪琪边跑边问。
“到了你就知道了!”
来到自行车棚旁边,小博士伸手一指:“哝,你看,两只小白兔!是管理员侯爷爷养的,可爱吧?”
“哇!好可爱呀!”琪琪最喜欢小动物了,她蹲到笼子前,说:“真想抱抱你们。”
小博士说:“抱是抱不成,你倒是可以喂喂它们。你等等,那边有侯爷爷给它准备的菜叶,我去拿点儿来。”
说完,小博士就跑开了,去拿菜叶。可是,当他拿着一大把菜叶回来的时候,却看到,琪琪正盯着小兔子,默默地流眼泪呢。小博士急忙把菜叶放到一边,蹲下来,关切地问:“琪琪,你怎么了?怎么哭了?是不是兔子咬你了?咬哪了?快给我看看!”
“没有啦。”琪琪回过神来,回答道:“我,我是想起了我家养的那只小花兔子了…”
“啊!”小博士恍然大悟道:“是那只生病死掉了的兔子——花朵!哎呀,我真不应该带你来看兔子。”
俩人正说这话,忽然,妙妙来了,她也来看小兔子了。
“你俩也在这儿呀。看我给兔兔带了好多菜叶呢!”妙妙一边说,一边提着一大袋菜叶跑了过来:“哎?琪琪你怎么了?怎么哭了?是不是肖博欺负你了?你…”妙妙瞪着眼睛质问起小博士。
“不不不不是我,”小博士急忙解释:“她是看见这小兔子,触景生情,我怎么可能欺负她呢。”
“什么叫触景生情?你快解释清楚!”妙妙搂着琪琪的肩膀,对小博士说。
“触景生情,就是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琪琪看到小白兔,想起了她以前养的那只小花朵了,就哭了。怪我怪我,不该带她来看兔子。”
“花朵?以前那只小兔子?”妙妙问:“好啦琪琪,别哭了,啊。”
可是琪琪哪里停得下来呢,她一边拿起菜叶喂给小兔,一边抽泣着说:“我想花朵了。呜…”
“哎,这可怎么办。”妙妙发愁地说:“小博士,你赶紧想办法,哄哄她啊。”
小博士皱起眉头,忽然一拍大腿,也“哇哇哇”地假装哭了起来。
琪琪懵了,问:“你是怎么了啊小博士?”
“我,我也触景生情了啊!我想起了我去年辛辛苦苦种的黄瓜,昨天被我妈炒着吃掉了!哇哇哇…”
琪琪白了小博士一眼,说:“你讨厌。黄瓜种了本来就是为了吃的好不好,再说了,触景生情得有景啊,你看见什么了让你想起黄瓜?”
小博士却一边假装抹眼泪,一边指着兔子笼说;“怎么没有景,你看,小兔子正在吃黄瓜呢!哇哇哇!我的黄瓜啊……”
琪琪被小博士逗得,扑哧一声笑了,她揉着眼睛说:“好了好了,我不哭了。你也赶紧停吧啊。”
妙妙说:“对对对,你俩啊都别哭了,等会儿别人不知道,还以为我把你俩惹哭了呢!”
“哈哈哈…”
琪琪擦干了眼泪,和两个好朋友笑做一团,一起喂起了可爱的小兔子。
金秋9月,学校和幼儿园都已经开学了,小博士也回到了幼儿园。开学真好啊,每天都能和那么多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小博士兴奋极了,太过兴奋,以至于每天的午睡时间,他都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又要睡觉,我睡不着。干嘛要睡午觉呢,简直是浪费时间!不行,我得出去玩儿!”
小博士躺在幼儿园的小床上,他翻了个身,望向门口。嘿!老师坐的那张椅子是空的!老师不在!
小博士的心里咚咚咚地打起了鼓,他试探着坐起来一点儿,这下能看到这个休息室了:太棒了!老师真的不在!哈哈,可以溜出去玩了!
小博士爬下床,自己穿好了鞋子,蹑手蹑脚地往休息室门口走去,他脑子里正在思考着:该溜去哪玩儿呢?
可惜,就在他刚刚走出门,来到走廊里的时候,他吓得呆住了,因为,老师确实不在屋子里——她就在屋子门口的走廊里!
这下可完蛋了,被老师抓了个正着,再想回去肯定是来不及了,想想怎么应付吧。
“肖博同学,”老师蹲了下来,轻声问道:“你要去哪儿啊?”
“我,我,我只是,”该怎么回答呢?小博士没了主意,只好硬着头皮说:“我想上厕所!”
“哦,那快去吧……哎?不对啊,我记得你上床前才去过厕所啊。”
“啊……对啊,所以,我是,想去看看我的手绢是不是掉在厕所了。”小博士胡乱回答道。
“哦,可是你口袋里那是什么啊?”
该死!手绢就在口袋里,还露出了一个角,一下子就被细心的老师给发现了。
“老师,”小博士红着脸说:“对不起。其实我是睡不着,想,想去玩儿一会。我,我错了。”
“睡不着?”老师说:“睡不着也得躺着啊,怎么能乱跑呢。在集体里,可一定要遵守纪律呀。”
“嗯…可是…”,小博士小声辩解道:“可是我不想滥竽充数啊。”
老师听了,吃了一惊,她说:“你说什么?滥竽充数?肖博,老师知道你会的成语不少呢,可是这回,你是不是有点用词不当啊?你知道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吗?”
“我当然知道啊,”小博士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就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凑数嘛。”
“那,成语典故你也知道吗?”老师看小博士解释得头头是道,就接着考他道。
“当然知道啦,”小博士起劲儿地说起来:“说古时候,齐国的国网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就组了一支 300人的乐队听合奏。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但他觉得有机可乘,就混进乐队,不出声,光摆样子,享受着和其他乐手一样的优厚待遇。可是不久后,齐宣王去世,新王即位。新王不爱听合奏,爱听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老师,我说的对不?”
“嗯,讲的很对。可是这跟睡午觉又有什么关系呢?”老师说。
“当然有关系了,”小博士一本正经地回答:“不会吹竽的混在乐队中假吹,不会唱歌的混在合唱团里假唱,这些都是滥竽充数吧,我是睡不着觉的混在休息室里假睡,不也是滥竽充数么。”
老师被小博士逗得噗嗤一声笑了,然后,却又赶紧板起脸来,对小博士说:“算你说的有道理。那你就别再滥竽充数了,赶紧上床躺好,眼睛闭起来,不准胡思乱想,用不了太久,就能真的睡着了。”
小博士吐吐舌头,赶紧一溜烟儿似的跑进房间,趴回床上,乖乖地睡觉去了。
鹅妈妈非常羡慕天鹅,它们会飞,还有优雅的脖颈,雪白的羽毛,多美呀!
不多久,鹅妈妈生了一只鹅宝宝,鹅妈妈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当鹅宝宝刚学会走路,鹅妈妈就开始教它飞翔,每天如此。
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不论鹅妈妈怎样教,鹅宝宝就是学不会,鹅妈妈生气的时候就会说:“你呀你!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哟!”
这天,鹅妈妈依旧教鹅宝宝飞翔的本领,这时候,一只老猴子路过看见了,疑惑的问:“如果我还没有老眼昏花,我想您二位应该是鹅而不是天鹅吧?”
鹅妈妈点了点头,老猴子惊讶的说:“既然不是天鹅,为什么要学习飞翔呢?”
鹅妈妈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对老猴子一说,老猴子摇了摇头,对鹅妈妈说:“你们虽然有翅膀,但是没有飞翔的功能,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啊!”
鹅妈妈听了老猴子的一席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春天到了,桃树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满了漂亮的花朵。小桃树说:“不知道是谁帮我松的土,让我的叶子长得这么好,花开的这么美。”
一只小蝴蝶飞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小蝴蝶,是你帮我松的土吧?”
小蝴蝶说:不是不是“我不会松土,我只会传播花粉。”小蝴蝶再见,小桃树再见。
一只小蜜蜂飞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小蜜蜂,是你帮我松的土吧?”
小蜜蜂说:不是不是“我不会松土,我只会采蜜。”小蜜蜂再见,小桃树再见。
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啄木鸟,是你帮我松的土吧?”
啄木鸟说:不是不是“我不会松土,我只会捉害虫。”啄木鸟再见,小桃树再见。
一只大象慢吞吞的走了过来,小桃树说:“谢谢你,大象,是你帮我松的土吧?”
大象说:不是不是“我不会松土,我只会浇水。”大象再见,小桃树再见。
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跑了过来,小桃树说:“谢谢你,小白兔,是你帮我松的土吧?”
小白兔说:不是不是“我不会松土,我只会拔草。”小白兔再见,小桃树再见。一条小蚯蚓慢慢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不声不响地站在一旁。
小桃树说:“谢谢你,小蚯蚓,原来是你帮我松的土。”
蚯蚓小声地说:“不用谢,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说完话小蚯蚓又扭动着身体慢慢地钻进了泥土里。
科学道理:蚯蚓松土帮助植物生长。
家庭教育故事
面试
有个年轻人去参加一家公司的招聘面试,
面试地点在该公司大楼一楼。很快的,这年轻人便回答了主试人提出的所有问题。最后,主试人让他去10楼的老总办公室进行最后的`面试,还关照地说:“很抱歉,我们这栋楼的电梯今天坏了,所以只好辛苦你从楼梯上去了。”
年轻人爬到七楼。在楼梯的转角处,他看见一个头发花白、一身勤杂工穿着的老人,正手提水桶吃力地也在上楼……他就上去接过了老人手中的水桶,说:“来,大爷,我来替你提吧,
”“可是,我一直要提到十五楼,不影响你办事吗?”老人说。“没事,”年轻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可以给你提到那儿后在办自己的事。”
就这样,年轻人提着水桶,与那老人一前一后地上着楼,到了10楼的时候,后边的那个老人突然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说:“小伙子,祝贺你,你已经被本公司正式录用了,我就是公司的老总”,老人继续说,“别人都对我视而不见,所以我实在无法了解他们的为人,而你却以你的爱心,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心是一个人从幼年时起就应当具有的,否则,会失去许许多多通向成功的机会。
启示:一个人是否有爱心,是能否有发展前途的基础。
现代诗人、社会活动家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确实,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晚年得子,自然喜爱万分,但他爱子不溺子,教子有方,为周海婴日后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是文化革命的闯将。因他擅写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有人就认为他一脸正气,为人严肃,缺少人情味。其实,鲁迅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宽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且看他1932年一首题为《答客俏》的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这首诗用“於菟”即老虎也懂得爱子作比喻,说明英雄豪杰也应懂得怜家爱子,从而生动地表达了鲁迅热爱孩子的深厚感情。
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喜结良缘。1929年9月,生下一个儿子,此时鲁迅已年近半百。夫妇俩人喜孜孜地为孩子起名,起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才决定叫“海婴”。
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呢?鲁迅说:“因为是在上海生的,是个婴儿。这名字读起来颇悦耳,字也通俗,却绝不会雷同。译成别国文字也简便,而且古时候的男人也有用婴字的。如果他大起来不高兴这名字,随便改过也可以。横竖我自己也是另起名字的。这个暂时用用也还好。”
鲁迅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每天深夜12时至凌晨2时,他一定要轻轻上楼,察看海婴的睡眠情况。如果小家伙把棉被蹬飞了,就细心替他盖好。孩子睡足之后,他就逗孩子玩。孩子倦了,就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哼着催眠曲,用轻柔动听的儿歌,把海婴送进梦乡。海婴病了,鲁迅更是彻夜守护。正如许广平所说的:“他是尽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担那可能范围里的为父之责的。”
海婴渐渐长大了,鲁迅就有选择地带他去看电影。凡是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及世界风光类的影片,鲁迅常常带他去观看。一次,吃晚饭时,海婴听说饮誉世界的“海京伯”马戏团到上海演出,高兴得手舞足蹈。但鲁迅考虑到马戏团大多为猛兽表演,且在深夜临睡前,怕海婴受到惊吓,终于没有带他去看。海婴为此嚎啕大哭了一场。父亲知道海婴很难过,第二天便耐心地对他说明了原因,答应别找机会,白天陪他去看。鲁迅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午后同广平携海婴去海京伯兽苑。” 这件事给海婴印象很深,以后每提及此事,海婴就动情地说:“父亲对我如此真心的爱,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
鲁迅不仅喜爱孩子,而且理解孩子,重视教育孩子。他曾经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这样写道:“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亮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他把儿童看作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竭力反对两种因袭的错误教育方法:一种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非打即骂,使得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思想愚钝,目光呆滞,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其实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另一种是娇生惯养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儿童在家里成了“小霸王”要什么给什么,待到将来走到社会,“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鲁迅提倡,对儿童要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懂得他们的兴趣和喜好。他曾经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有一天,鲁迅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桌上摆了一盘鱼丸子,海婴面前也放了一小碟,他好动,先夹了一个尝尝,觉得味道不新鲜,就嚷菜坏了。大家从大盘中拣来尝了尝,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是孩子瞎嚷,就不去理他。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拣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赶紧吐了出来。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鲁迅认为,对儿童要循循善诱,教给他们文化知识,使他们明辨事理。儿童天真活泼,喜欢游戏,有爱美的天性,大人要注意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他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鲁迅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
有一天,海婴问鲁迅:“爸爸,侬是谁养出来的?”
“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
“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到从前,最早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
“这追索到物种起源的问题,鲁迅便告诉他是从子——单细胞——来的。但是海婴还是刨根问底:“没有子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问题不是几句话可以回答得了的,而且也不是五六岁的孩子所能理解的。但为了不使孩子失望,鲁迅还是耐心地告诉他:“等你大一点读书了,先生会告诉你的。”
“不做空头文学家”
鲁迅是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和文章闻名中外,但他对自己的孩子,不是硬性要求他继承父业,而是“顺其自然”,并告诫孩子“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曾经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就是从孩子摆弄玩具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引导,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促使其健康成材的。
鲁迅发现海婴从小对理工知识有兴趣,便给海婴买来一套木工工具的玩具。小海婴捧如至宝,常常用它敲敲打打,那认真的神态,俨然像一个小工程师在盖房子。鲁迅还常常带海婴到郊外去玩,欣赏清清的河水,鲜艳的野花,嫩绿的庄稼,追逐漂亮的蝴蝶,捕捉有趣的昆虫。野外的新鲜空气,滋润着海婴稚嫩的心田。
一次,鲁迅好友瞿秋白(当时化名何凝),送海婴一套苏联儿童玩具,这是一种类似积木的铁制玩具,有上百个金属零件,可以组装出各种各样的玩意儿,小到简单的翘翘板,大到复杂的起重机、飞机等。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在玩具盒上用娟秀的笔体,写明一共有多少零件,如何玩法。鲁迅和许广平慎重地对小海婴说:“这是何叔叔、何叔母从苏联带给你的,你可要格外爱惜。”小海婴迷上了“积铁”,一玩就是半天。他由玩“积铁”开始,迷上了理工技术,小小年纪,就能拆钟、修锁、装矿石收音机了。
一句话改变学生命运:
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就这么一句普通的话,却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那句话,并给予他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住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
在此后的40多年间,罗尔斯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为了纽约州的州长。
宽容的力量: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关于孩子拿别人东西怎么办这个问题,相信很多爸妈都碰到。但很多爸妈却不知如何来处理这个问题。你会担心孩子走上歪路而严厉呵斥吗?如果孩子告诉你这个秘密了,你会保守吗?当孩子拿别人东西要怎么办?
当孩子拿了别人东西 你会保守秘密吗?当孩子拿了别人东西 你会保守秘密吗?
故事回放:飞机模型不见了
4岁的多多,和一群小朋友玩游戏。他很快被小朋友的一个飞机小模型吸引了,玩了一会儿趁大家不注意就偷偷揣起来了。孩子们发现模型不见了,很着急地找。多多看到这些特别纠结、特别难受,实在忍不住跟妈妈“坦白”了,说自己拿了飞机模型。妈妈沉默了一下。
试着这样做 :帮孩子保守秘密
多多妈妈看着不知所措的孩子,问:“多多,因为飞机模式找不到了,小朋友都没办法玩了,可怎么办啊?帮大家一起找找吧。”妈妈一本正经地找,然后一直观察多多,多多开始在自己书包周围走动,没过一会儿,他就从书包里拿出了飞机模型。妈妈不动声色接过,在多多耳边说:“我很喜欢现在的你,敢于承担责任,可是你要想一想,这个东西是小朋友带来大家一起玩得,如果你拿走了,大家还会和你一起玩吗?我知道你后悔了,这是我们俩的秘密,不会让第三个人知道。” 说完,妈妈告诉小朋友,多多找到了模型,大家可以继续开心地玩了。
知道:年幼孩子不会区分你我
多数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是出于喜欢与好奇的心理,他们看到别人的“好”东西,自己也想拥有一个,看一看、玩一玩,有时他们只是“借用”一下,玩过以后也会悄悄归还。年幼的孩子是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有主人的,不知道这样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他觉得自己需要的话,就去拿,完全没有一个所有权的概念。
反思: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拿别人东西?
1.不可以对孩子大发雷霆,大声责怪他 “偷”别人的东西。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在与孩子交谈是也绝不可使用“偷”这个字,只能说拿后带走了等。
2.在教育孩子时,采用情景想象法。比如让孩子想象自己最心爱的橡皮被别人拿走了,自己会有怎样的心情和想法?如果你拿走的正是别人最心爱的呢?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让孩子明白别人丢了心爱的东西会和自己一样难过,拿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烦恼和痛苦。
3.孩子认识错误后,主动把东西还回去。在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家长千万不可因顾及自己的面子对孩子说句到此为止,下不为例的话就算了,一定要带着孩子主动把东西还回去。
小编点评
爸妈既不要把这一问题看得过轻,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事了,而不对孩子加以教育;也不能把这一问题视为洪水猛兽,把孩子说成是小偷。也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可以拿来占为己有,要玩或者要用时得经过他人同意, 这是一个傲礼貌的孩子肯定能做到的事。
教育孩子不要轻视别人
向孩子讲一个《老鹰和屎壳郎》的故事,作者是古罗马哲学家里米齐乌斯。
一只老鹰追逐一只兔子,想吃掉他。兔子眼看自我走投无路、孤立无援时,突然望见了一只屎壳郎。兔子求屎壳郎帮帮他,救救他。屎壳郎答应帮忙他,保护他。
这时候,老鹰已追到跟前。屎壳郎对他说:“请别伤害兔子一根毫毛,因为他是我的仆人。”可是,屎壳郎看上去那么渺小,老鹰才不把他放在眼里呢。老鹰掐死了兔子,并当着屎壳郎的面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屎壳郎是不会忘记这一耻辱的,他一心在等待着老鹰筑巢。不久,当他发现了老鹰的巢,并看到老鹰把他的蛋放在里面后,便悄悄飞进去,把老鹰的蛋推到鹰巢的边沿上,使它落到地上摔破了。
老鹰悲愤交集,他飞到天空上,来到天神的宝座前,请求天神给他带给一个能安心筑巢、平安孵蛋的地方。天神说:“等你再孵蛋的时候,你能够把蛋放在我的怀抱里孵化。因为你是我的飞鸟,所以我理应好好照料你。”
于是,事情如此这般地发生了。
可是,当那屎壳郎了解了真情后,便立刻团了一只粪蛋,然后带着粪蛋飞到天空上,来到天神面前,把粪蛋丢进了他的怀抱。天神发现了这个脏东西,想把它抖搂掉,可是他忘了怀里还有老鹰的蛋;于是把它们连同那团粪蛋一块儿抖掉了。结果,老鹰的蛋又全都打碎了。
轻视别人的人都必将受到别人的报复。
鹅卵石与钻石
“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
这是当教师的所听到的孩子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遇到这种状况,我们不妨给孩子讲这样一个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明白神就要出现了,所以,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神出现了,神开始说话了:“你们沿途要多拣拾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十分欢乐,但也会十分后悔。”
说完,神就不见了。牧民们感到十分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好处的事。可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可是,他们还是各自拣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褡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日放进马褡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转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后悔极了,后悔没有拣拾更多的鹅卵石。
此刻我们觉得没用的知识,就像鹅卵石,将来有可能变为无尽的财富。
★ 大班语言故事
★ 家庭教育名言
★ 家庭教育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