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鬼节传统的由来(共含3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henqi13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国鬼节传统的由来
说起中元节(鬼节)的由来,自古以来就有两个说法,而这两种说法都源自佛教。
第一种说法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农 历 7月 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种说法是,相传地藏菩萨,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孩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时至今日,我们也无法判断哪种说法是真,哪种说法是假。不过既然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我们只要照着规矩去做一些应节的事情就好啦!
中国四大鬼节由来
鬼节(三月三)是几月几号:4月2日星期三
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鬼节(清明)是几月几号:204月5日
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清明既然是鬼节,清明上坟祭扫,既要拜祭祖先,又要防止鬼祟的侵扰。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书载“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
鬼节(中元节)是几月几号:年8月10日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从前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筹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长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取得短期的浪荡,享受世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鬼节(寒衣节)是几月几号:2014年11月22日
十月的鬼节,又称寒衣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三月清明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至于农历十月初一的鬼节之所以要送寒衣,是因为由生者而联想到死者,农历十月已进入孟冬,人人需要御寒加衣,鬼自然也需添衣御寒。
外国人什么时候过鬼节
西方鬼节(万圣节)是什么时候 10月31号
“鬼节”是万圣节的前夕。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欧洲西部土着民族凯尔特人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风俗习惯。早在罗马帝国西征以前,凯尔特人便生息繁衍在英伦三岛和法国等地。他们相信在每年10月31日这一天,死人的灵魂就要从坟墓里钻出来。因此在这天晚上要制作美味佳肴,等待死去的亲人的鬼魂前来看望享用,同时又在旷野的商丘上燃起篝火,用明亮温暖的火焰招来善鬼,驱走恶魔。他们自己也身披兽皮,面带面具,打扮成鬼怪模样,围着篝火歌舞,尽情欢乐,直到深夜。这便是“鬼节”的原始形式。
[2014鬼节是几月几号?中国四大鬼节由来]
清明节习俗是指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的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阳历4月4-5日。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20xx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扫墓祭祖
清明节中国历,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 中国春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