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无问西东》影片观看心得(共含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uangtaiyou”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演员演技
几位主角在影片中发挥比较正常,当时是冲着章子怡去看的电影,《无问西东》里面的章子怡依旧清新明丽,眼神清澈,有青春气息。
黄晓明在跟校长说,“我有人要照顾”的时候,露出霸道总裁的招牌耍帅笑容,我有点慌,好在后面画风和影片比较吻合,没有跑偏,不过感觉晓明哥略显沧桑,缺了点青春气息。
陈楚生和王力宏的表演有点出人意料。陈楚生有种内敛儒雅的风度,还有些书卷气,和当时的知识分子形象颇为吻合。
王力宏的表现让我圈粉,上次看他的电影还是《色戒》中的愣头青爱国学生,这次饰演富家子弟,内敛有涵养,善良有爱,王力宏身上有种干净、青春的气质,和沈光耀的形象重合。个人认为真正的富家子弟就该是这样子,不因外物判断人的价值,有自己的追求,坚守本心,有家国情怀。
影片中的几个配角很出彩。
祖峰高度还原了梅贻琦,我翻书查资料,看到两张梅贻琦的照片,才意识到祖峰演绎得有多好。外形气质完美贴合,筹建学校时候的惊鸿一瞥,其神情和举止跟照片上如出一辙。
米雪饰演的沈母,雍容大度,很有大家风范。她来看望沈光耀的那段戏,谆谆教导、轻拭泪痕的模样,将沈母的拳拳爱子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虽然爱子心切,但得知儿子牺牲后,仍记得挽留送信的双胞胎喝碗茶,有种大家的自持和风度。
饰演师母刘淑芬的郑铮也很impressive,那种经受家庭冷暴力,婚姻不幸福女人的怨毒和冷漠全在她脸上,看看她脸上的表情,你就知道什么叫生无可恋。
掌掴王敏佳、怂恿众人打王敏佳的场景,她表现很出彩,缺爱女人的怨毒、疯狂和歇斯底里,被她演得丝丝入扣。
最后发现王敏佳真的死了,她吓得丢了魂,跌跌撞撞往回走,那种陷入绝境的感觉她演得很到位。查资料才发现,她居然饰演过87版《红楼梦》中的鸳鸯,年轻时候挺漂亮呢。
综上,《无问西东》是部不错的电影,非常值得看,影片中传递的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反复扪心自问。譬如,我们对自己真实吗?是否能坚持初心?评判一个人是否不受外物的影响?除去吃喝玩乐、打游戏,我们的人生是否还需要其他东西来充实下?现在的日子能让你获得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吗?如果看完这部电影,能够引发你某些思考,那我觉得这部电影也值了。
作者:Gloria
公众号:Gloria的焕新笔记
电影《不问西东》里吴岭澜、沈光耀、陈鹏、张果果四个时代的年轻人,在最好的年纪迎来了最残酷的考验,并成就了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尤其是沈光耀自愿参与了最残酷的战争,用战火中的热血生命写出了他的精彩。他以往和他的教官一样坚信: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我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同样,每个...员都要守住的,正是对党和人民的真心,对党的事业的真心,这决不是背口号的空话,而是要用一生坚守、奉行的初心。
和平环境更考验党员干部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挑战,更考验着党员干部的为民初心。应对市场经济的物物交换原则,以及无处不在的金钱价值观,这些都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考验着每个党员干部,稍有不慎就会跌入利益的陷阱。现今的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其实丝毫不逊于战争年代的考验。党员干部能不能在新时代的考验面前,更好地站稳脚跟,坚守当初入党时的初心,向战火中现身的革命先烈一样守牢初心,更是一种直接的考验。
坚持住对党那份发自心底的真心。...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特殊的材料就包含着那份发自心底的真心,包含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在内心拷问,应对生与死的考验,我们是否能够像沈光耀那样,奔赴一场劫难,却像去赴一场盛宴,能不能够在新时代的每项工作中,都能始终坚持对党的事业的那份真心,努力在自我的岗位上,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共同为推动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落地实施而努力,共同凝聚在党的周围,构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用自我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不断添砖加瓦,奋斗一生。
不问西东只问初心是否永驻心间。在心中播撒一片信念的种子不难,难在一生坚守这种梦想信念。踏上新时代的长征路,把完美的蓝图变为现实,需要的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长期的坚守。面向新时代,党员干部也需要不问东西,只问初心,要能够扛得住各种利益的诱惑,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能够始终坚守住梦想信念,守住入党时的那份初心,经常照照焦裕禄、谷文昌、廖俊波等先进人物的镜子,守牢积极向上的初心,搞清楚底线在哪里,红线在哪里,真正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利益的考验,让入党时的那份初心永远留在心间,像《无问西东》里的四个年轻人一样,守住初心、践行初心。
看完影片《无问西东》,在感慨四个不同时代背景下,几位年轻人面对人生的迷茫,选择积极进取、正义奉献精神的人生态度的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现代时期的张果果,在为奶粉公司做提案期间认识了弱势群体——四胞胎的父母。在面对广告职场斗争、圆滑、表里不一潜规则时,他也曾犹豫不决,但最终选择了不参与世俗,直面内心的软弱,帮助四胞胎父母度过眼前的困境。
陈鹏、王敏佳、李想,是初中同学,因无意中看到老师被师母虐待、殴打而义愤填膺,写信警告师母,结果王敏佳被批斗殴打,李想为了支边名额选择明哲保身,陈鹏对已毁容的王敏佳不离不弃。
抗战时期的沈光耀,原本去云南读书,在经历逃避空难后毅然违背了母亲的意愿选择当兵,最终成了一名优秀的空军战士,曾多次冒险为战乱中的孩子空投食物。最后在与日军战机激烈的斗争中与敌人同归于尽。谱写出一曲英雄赞歌!
民国时期的吴岭澜,文科成绩名列榜首,物理成绩却非常差,老师劝他转专业,他迷茫不决,因为最优秀的人都在学习实科。老师的一席话让他陷入了沉思,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吴岭澜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之中,只知道学习书本知识,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没有想过前进的方向、目标和方法。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和什么人在一起,从而忽略了真实的自我。
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返观自已,在泰威这几年来,在传统文化氛围之中,在学习比工作更重要的理念下,同样是年轻一代的我们,何曾思索过生命的意义?四个不同时代:现代,抗战,民国。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年轻人积极进取,嫉恶扬善,奋发图强的精神,诠释着生命的意义,让年轻的生命之花绚烂绽放!
当今新时代背景下的我们,面对着日益腾飞的经济,飞速发展的科技,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年轻的我们,应该怎样来升华我们生命的价值?是随波逐流,还是勇敢面对?
“无问西东”平凡而又充满激励的影题,是在向我们诠释生命的价值吗?同样是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样是生命之花绚烂开放的年轻时代,有人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各项技艺,充实自我,时刻准备着为新时代的发展施展自我!有人庸庸碌碌,沉溺于追求各种感官刺激而吃喝玩乐,挥霍着自己年轻的生命。
“无问西东”时刻提醒着我们,不管别人怎么样,自己一定要坚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前进路上,不要忘记对生命的思索,找准目标,冷静地面对时局的发展。在时代激荡的高速发展中,让年轻的生命,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活力!
机缘巧合之下去看《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买票之前还在犹豫要不要换个外国片,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电影方面我一直“崇洋媚外”。但网上对《无问西东》的评价两极化现象十分严重,我认为有必要去实践一番,最终决心去观看。庆幸没有被习惯所驱使,于我而言,这是一部令人满意甚至充满惊喜的国产片。
情节无需赘述,影片从现代开始到现代结束,四个首尾牵连的故事,时间背景贯穿近一个世纪,伴随着从清华学堂、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的演变历程,反映出身处不同时代的大学学子对于理想、现实、人生、命运的叩问。电影的主题大可戏称为“清华大学的宣传片”,细节处也可拣出很多论点:小到职场规则、爱情婚姻,大到大学精神、家国情怀。由此可见导演很有野心,想用两个小时讲完一个世纪,后果可想而知:混乱的时间线、仓促的剧情、详略不当的内容设置被很多人诟病。但总的来说还是瑕不掩瑜的。这种感觉就像此时的我迫切想分享给大家很多感悟、很多困惑、很多看法、很多愿望,却磕磕巴巴,捉襟见肘。所以我决定不那么追求宏大和完整,反正铺天盖地的影评已经差不多把我能说的各种情怀都分析烂了,我来说一说电影里很多令人意味深长的小细节。
1.“现在的人真坏,你在外边工作要小心啊!”
“现在的人真坏,你在外边工作要小心啊!”这是张果果的妈妈抱怨饺子店在瘦肉馅里加肥肉时对张果果的叮嘱,其实张果果早就感受到了世间百态、人性复杂。先是卑鄙的甩锅上司David害的张果果丢了工作,接着是秘书Susan的质疑,同事Robert对于救助四胞胎事件的看似善意劝阻、对于联手扳倒竞争对手David的试探和建议…但是负面的环境并没有让他畏缩、没有让他被同化,他有内心的坚持和担当。
因为厌恶奸诈,他毫不犹豫将肉馅扔进垃圾桶;把领带放在物品柜里,却把酒放在奖杯底下,说明他认真负责,不慕虚名;本来可以对四胞胎事件撒手不管却仍时刻关心,随叫随到;清华毕业的高材生为了给四胞胎取名却去求助不学无术、装神弄鬼的测字先生;就算知道四胞胎的家属可能会得寸进尺却没有放弃过提供帮助…所以,面对Robert的试探和Susan的怀疑,张果果回答道:“你猜。”最后告诉企图上位的Robert:“我觉得我和你们不同。”的确,这里的不同可能不仅仅是别人都有高大上的英文名但他没有,而是能够保持真心、匡扶正义、无畏于世俗、予弱者以同情。
2. “人就不可以变吗?人为什么不可以变?”
“当初…人就不可以变吗?人为什么不可以变?为什么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变,这件事就不能变?”这是许伯常质问妻子刘淑芬的话。许和刘青梅竹马,刘供许读完大学,许发誓要对刘一辈子好。许成为了中学教师后却不愿和刘结婚,刘以死相逼方得偿所愿,但婚后许对刘冷淡如陌生人,从未笑颜相对,刘变得暴躁易怒,整日对丈夫拳脚相加。长期压抑的婚姻生活最终引爆了批斗王佳敏事件,也导致了刘淑芬的跳井自杀。
我看电影时恰好旁边坐着一对中年夫妇,放映这段的时候我真有种荒谬可笑的恐惧感:生怕身边这对夫妇突然大声争吵起来…幸好并未发生。网上对于这两个电影人物少有评价,可能是怕被冠以“直男癌”或者“女权主义泛滥”的名号。其实,人是可以变,甚至非变不可,但对于认清自己的真实内心、有所坚持的责任担当这点来说,人还是不要变比较好,否则,如同电影告诉我们的,可能会出人命。
3.“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电影里这副对联出现在征招飞行员的高台上,据说也是黄埔军校的门联。
沈光耀家境优渥,但选择到西南联大读书,沈家鼓励从文却禁止入武,观其家训便知:“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故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抗战开始,空军军官在招飞时的一番慷慨激昂之词让沈光耀动了参军之心,但沈父闻讯病重,沈母赶来泣求,沈光耀无奈答应放弃从军。但日军飞机的一场空袭,夺走了很多百姓的生命,其中也有沈光耀朝夕相处的朋友、伙伴,望着浮尸满地、哀鸿遍野,他选择向母亲食言。飞行训练的日子里,沈光耀会在战友异样的目光中囤积食物,会在归航时绕路给难民孩子投递食物,飞机的轰鸣和晃动的机翼对孩子们来说就是存活于乱世的希望。
但和大部分电影剧情一样,英雄都会以某种壮烈的方式告别,一次激烈的空战中,战友纷纷阵亡,沈光耀对战友说声“回家”,驾着残机撞向敌舰,同归于尽。事后,沈母收到的是沈光耀的同学专程送来的笔记本,一页一页记载着他在大学的点点滴滴:读书笔记、校园生活、战后惨状…最后只有一句“妈妈对不起”。沈光耀的同学也要去参军,沈母给他们端来沈光耀最爱喝的冰糖莲子汤,莲子,怜子矣。最后定格在沈母驻足凝望的画面中,身后一进门联上书:“三代五将护国定疆清史留正气,六韬三略擅用筹边御旨赞英豪。”
整部影片,王力宏所饰演的沈光耀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文人风骨,武人英烈,为子之孝,为友之义,为国之忠,为人之仁。如那个军官所言: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还有太多的细节令人深思:陈鹏掉的头发、他和王佳敏的爱情,吴岭澜领悟到的“真实”,老教授写下的“静坐听雨”,残疾的牧师教孩子们唱歌等等等等,以及影片最后的彩蛋,那些和清华有关的仁人志士。写得太罗嗦,不想再一一细数。
有人总能在一百二十分钟的电影里找到一千两百处不满,有的人说衔接生硬,有的人说又臭又长,有的人说过度矫情,有的人说强行尴尬,有的人酸捧清华的臭脚…这些可能都对,但我总觉得可悲,大概是因为明明有那么多美好的精神和感情,人们却总是想从花丛里找出粪便,然后捏出来向所有人证明。不过,好像也不能批判他们什么,毕竟他们都有起英文名的权利。
每次看完一些令人生感触的东西,我都会愧疚几分钟,今天好像愧疚地格外长久。希望自己能够更积极上进一些,永远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 无问西东观后感
★ 无问西东 台词
★ 无问西东台词
★ 无问西东影评
★ 无问西东台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