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00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提琴奏鸣曲10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00字(共含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提琴奏鸣曲1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关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00字

篇1:关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00字

7月22日我与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大地数字影院,观看我期待已久的《唐山大地震》。因为听说很感人,妈妈事先准备了很多餐巾纸。

这部电影讲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横跨33年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时,一位母亲面临救儿子还是女儿的艰难选择,经过矛盾与痛苦的思想斗争,最终她选择了儿子。但她内心一直怀着对女儿的欠疚之情,33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女儿。而她女儿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因为母亲当时的无奈选择伤害了她,她心里一直恨着她妈妈,恨了整整33年。直到33年后,母女相见的一刹那,埋在彼此心中的爱与恨倾刻爆发、融化。

电影刻画了一位母亲对丈夫、对女儿的的愧疚,也让我看到了母爱的伟大。母亲孤身一人把儿子抚养成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对女儿、丈夫的牵挂更让人感动至深。由此可见母亲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艰难与痛苦。

7.6级地震的特效还原,给我触动更多的是对20“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记忆。。。。。。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生命转眼被无情吞噬,真情在那一刻得以诠释。

看着这部电影,大家禁不住都摧然泪下,都被它深深地感动了。影片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对生命的尊重。

篇2:《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00字

最近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当中有一句名言,也是片中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影片中,这句话是儿子方登在汶川大地震救援期间,向同乡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转述的。)当时我还没有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最近两天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前天早晨,我按惯例来到鱼缸前给金鱼喂食。只见其他金鱼争先恐后地抢食吃,唯独“红花”安安静静地侧身躺在水中。它死了。我看了这一幕十分痛心,与我生活了两年之久的“红花”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我。我的眼前浮现了“红花”那婀娜多姿的身影。

“红花”与我相处了很久,每天给它喂食,它就以美丽矫健的水中舞姿来致谢。它和其他鱼儿也相处得很融洽。我常常站在鱼缸旁与它说话交流,它也似懂非懂地昂起头来听。这也是对我最好的回报。想起这些,我欲哭无泪。我叫爸爸把“红花”用一个药瓶装了起来,并且在里面盛了一些它“家乡”(鱼缸)的水,把它埋在了楼下的草丛中。

昨天下午,我养的一只蝾螈也悄然离世。这只蝾螈比较小,最近又不吃东西,最终因为太瘦而死去了。虽然我与它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它毕竟也是一条生命。而且它一走,就只剩下一只蝾螈孤苦伶仃地生活。

痛失俩“伙伴”,我悲伤万分。我恨老天爷,恨他夺走了我两个“小伙伴”的生命;同时,我也感谢老天爷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当你拥有一样东西的时候,你不会去珍惜。因为你认为可以永远拥有它;当你失去这样东西时,你才会明白,失去的东西就不会再拥有。“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

篇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00字

电影是兴奋ji,能将心中的乌云一扫而去,电影是颗催泪弹,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落下眼泪;电影就像个朋友,在独自一人时,把心灵的空虚填满。

在看电影唐山大地震时,顿时,四周变得很寂静,只剩下电影中的对白与配乐。演员精湛的演出,搭配着忧伤的音乐,泪珠就从眼眶不停地滑落到脸颊,原本毫无波动的心,也因此而悸动。

唐山大地震讲述的是一个因地震使家人分离许久的故事。大地震后,唐山的房子无不倒塌,有一对姐弟也被压在其中,但母亲却只能选择就他们其中一个。“救弟弟!”当母亲百般挣扎地脱口而出时,泪水如大雨般倾泻而出,他们离开后,姐姐却大难不死,竟然存活了!二十年过去,姐弟都平安地长大了,在因缘际会下,他们一家人最后又重逢了,母亲不停地向姐姐道不是,也和她说那些年心灵的痛苦,真是感人啊!

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回想起当年四川大地震家破人亡的场景,让我看到亲人离散是如此的难受,更让我见识到了大自然的破坏力,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感动将永存在我心中。

电影是沉淀心灵的良药,它使我激昂的心平和,我也体会到平没有注意的小事物。看一部电影,就多了一分的感动,并使郁闷的心灵疗癒。

篇4:《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00字

今天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唐山大地震》这部票房很高的电影,导演是冯小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在1976年7月28日,有一家四口,他们住在唐山市。在这一天的晚上,人们在睡觉的时候,突然房子摇晃。爸爸被压死,妈妈逃了出来,和人们一起挖出了姐姐和弟弟。妈妈见姐姐纹丝不动,以为她死了,放声大哭。弟弟被救活了,但是他的一只手因为被石头压得太久而失去了,变成了残疾人。弟弟在学校读完高中,却考不上大学,去工作了。姐姐其实并没有死,而是被一对没有孩子的军人夫妇收养了。弟弟和姐姐都长大了,姐姐读完大学之后,嫁到美国。在汶川大地震后的救援中,和家人意外地团聚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了解到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十大灾难之一。大自然的力量是无限的,破坏起来威力无比。人们失去亲人的痛苦,令人同情。虽然灾难是令人痛苦的,但是灾后人们团结起来,还是可以让受灾的人们感到温暖的。

看这部电影,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希望大家有时间去看《唐山大地震》这部激动人心的电影。

篇5:《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今天我和一起去铜马国际影帝城看电影《唐山大地震》,一部催人泪下的悲情电影。

好奇,我们买了票,进了场,场内鸦雀无声,我想大家和我期待吧。电影开播了我死死地盯住屏幕,生怕精彩的每镜头。

1976年7月28日的夜晚,唐山发出了7.8级大地震,就短短23秒之内,房屋倒塌废墟,年轻的在瞬间失去丈夫的,还要面临两难————龙凤胎儿女被压在楼板下,但就的绝境下,无奈了。决定了家庭的命运,姐姐奇迹般地活了并被养父母养大,但她不愿去找自己的母亲,她恨母亲。

一汶川大地震,姐弟俩去救援,偶然相遇。姐姐亲眼目睹母亲是如何痛苦地为女儿截肢保命的情景,她才体会母亲当时的痛苦与无奈,并得知母亲这32年来生活在痛苦自责中。她自己错了......

电影结束了,脑海里地呈现出一幕幕地震的场面让人撕心裂肺,在大的灾难面前人得生命是脆弱,我们要爱惜生命,珍惜天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做有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美好。唐山大地震观后感500字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热】】

篇6: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国庆假期,我和妈妈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唐山大地震时悲惨的情景。电影讲叙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使唐山在23秒内变成一片废墟。那时,天崩地裂,惨不忍睹。电影着重写了一个四口的幸福家庭,在地震前幸福美满。地震时,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子女,不顾一切冲向即将倒塌的房屋,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母亲在两个孩子被压在了一块板下,只能救到一个孩子的艰难抉择下,迫不得已选择了牺牲姐姐救弟弟。这个决定让她背负了32年的情感包袱。直到母女相见。

这场地震震碎了千千万万个家庭。让24万多人民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灾难无情人有情。广大任命群众和解放军一起不顾自身安危、争分夺秒的抢救幸存生命。充分体现出军民一家亲,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灾难面前,我们想到的是自己的亲人。

汶川地震,姐姐、弟弟和各地志愿者一样不约而同的来到一线抢救幸存者。最终相认。血浓于水的亲情再一次体现。

我最喜欢电影里的一句话“亲人永远是亲人!”

亲人永远是亲人。我们要爱惜地球!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篇7: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商业煽情片,如果一部电影失去了真实,而又不是真实地记录历史,那么无论它拍摄的多么令人感动,那始终是一部煽情片。地震之后的救援细节在电影里没有,八六年的大学生就能在学校同居,汶川地震时候兄妹又能相聚,整个剧情假的真令人难以置信,就算编故事也要讲点专业吧。

我所知道的唐山大地震的一些情况是,地震是在凌晨3点42分发生的,而不是像电影里半夜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24万死亡人数在当时是“国家机密”,三年后的1979年才因为外部大量谣言而公布出来。

震后国际社会第一时间就要求给中国援助,但中国拒绝了所有的国际援助,丧失了进一步降低死亡人数的机遇。

当时的宣传是,不要国际资本主义的援助,坚强的唐山人民只要毛主席语录,据说念上一遍可充饥,念上二遍可疗伤;据说那时候全国各地衣物、粮食捐不多,倒是捐了很多毛主席语录,在地震后第一时间往灾区空投了大量毛主席语录进行救灾。

一场震级并不算百年强震的地震,伤亡人数却创造了世界震灾史的记录,电影明显回避了大地震“人祸”的因素,当时城镇建筑物质量非常差,大量危房旧房,一震就倒塌,造成了人员伤亡惨重。相比之下房屋建筑良好的日本发生过很多震级远远高于唐山的地震,却人员伤亡很少。

至于后面的剧情就更看不下去了,八六年姐姐上大学,住的宿舍竟然是四人一房,而且那时就能在学校同居,记得八三年刚严打完,我们九十年代上大学的时候校园女生宿舍都不能进男生,同居一旦被发现肯定双方一起开除,哪里会像现在这样。八十年代末期装的电话居然是按键式还带液晶显示屏,电话坏了居然换个电池就好。

这部电影整个就是一个拍马屁的电影,真正灾难的人祸没有一点反思,就知道歌功颂德,也难怪到现在中国地震死亡人数依然这么高,看看西方国际,7、8级地震一人未死的案例都多去了,这就是中国和外国的差距,一个不知道反思的国家,始终会在同一个地方摔跤。

篇8: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一直对《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很好奇,终于在这个周末,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认真地欣赏了这部影片。直至影片放映结束,我才察觉泪水早已挂满我的脸庞。“登啊,登啊”那撕心裂肺的呼喊仿佛就萦绕在我耳畔,心头,挥之不去。

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李元妮一家四口幸福地生活在唐山。那本来是很平常的一天,可是,地震来临了,短短的23秒,地陷了,屋塌了,李元妮的丈夫为了救她死了。而她,却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可是,面对两个至爱的生命,母亲怎能做出抉择呢?李元妮在痛苦中挣扎,如果可以,她宁可用自己的命去换孩子的命。最终,为了一个生命的存在,她无奈地说:“救弟弟。”就是“救弟弟”这句话在意外获救的姐姐心里却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姐姐方登活下来了,可她活得似一具行尸走肉,封闭,叛逆,充满仇恨。因为她怎么也无法接受妈妈将她抛弃的事实。

痛苦纠缠着方登,可事实上,更多的苦痛也折磨着她的母亲元妮。方登不知道,母亲在抉择时的心如刀割;方登不知道,母亲在失去女儿后的日思夜想;方登更不知道,每个祭奠日,母亲那一声声肝肠寸断的“登啊,登啊”。

天灾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可亲情却会一直伴随着我们,不离不弃。它不会因为空间的转移而改变,更不会因为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就像李元妮和方登时隔32年的相遇,所有的爱恨都化作两行清泪,默默地流淌。

亲情是一瓶陈年佳酿,经历的时间越久,越醇香四溢,因为那酒里只有一个字——爱。因为爱,李元妮救下了儿子;因为爱,李元妮固守他们的老宅;因为爱,方登解开了几十年的心结;因为爱……

让我们将这份爱永远珍藏在心底,用心关爱你爱的人,用心珍惜爱你的人。

篇9: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23秒、32年!”原本一切平静的唐山仅仅只有23秒就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建造一座城市要几十年才可建好,可是地震这个自然灾害可以在几十秒钟将这一切毁灭,这是令人多么恐惧的事呀!

故事主要讲了:唐山经历一场大地震,就在灾后救人的时候,当时的情景让一位母亲左右为难,她的孩子是龙凤胎,因为两个孩子被压在了同一块石板下,所以孩子只能救一个。最后,她选择了救弟弟,因此那位母亲一直认为姐姐死了。姐姐幸存下来了,一直很恨妈妈。就这样,时间过去了32年,姐姐对妈妈的恨持续了32年,直到32年后的一天姐姐和弟弟遇到了,一切的误会才解开了。

我看完电影后十分惊讶,也非常感动。惊讶的是仅仅23秒就让唐山变成一片血迹斑斑的废墟,死亡人数高达二十四万。感动的是一位母亲,就因为救人时没有救她的女儿而伤心,开始讨厌自己,这种想法持续了32年。32年里,每年姐姐的祭日,母亲都会向女儿诉说心中的内疚,无论弟弟如何劝说,母亲仍然为女儿祭奠,32年坚持不懈。这正是伟大的母爱啊!

有一句话说得好:灾难无情人有情。大地震后的几天,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姐姐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了,他们辛辛苦苦地养育了姐姐十几年,对她如亲生女儿一样。虽然她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我觉得他们胜似亲人。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无处不在的。亲情、友情,都足以证明人间处处有真爱!

《唐山大地震》中一句很经典的话: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是啊!真的没有了,生命碎了,谁又来帮你复活呢?仅仅23秒,一个转身,你说一句话的时间,就可以让二十四万人丧失生命!

我以后一定会珍惜好每一分、每一秒。绝不让时间白白浪费。

篇10:《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昨天下班一路狂奔,去电影院看了唐山大地震,跟朋友一起去的!

这个电影,很震撼,尤其是开始的地震场面,做的真的很好,感觉身临其境,尤其是徐帆的表演,真的是这个电影的亮点,她的母亲,演绎的太成功了!

具体情节我就不介绍了,大家自己去看吧,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首先,我哭了,在地震发生时候,徐帆的一双儿女在房间里睡觉,她和老公在外面,这个当妈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喊,孩子,然后疯了一样往家里跑,跑到家楼下,眼看着孩子站在楼上喊,妈,徐帆应了一句,来了,那两个字,我的眼泪哗哗的,那种心情,我现在一边码字,一边还在流泪,简直是感同身受,再说剧里的爸爸,眼看着徐帆要冲进去,一把把徐帆拉后面,自己冲了进去,房子就在那一瞬间倒了,孩子爸爸就被压底下了,徐帆上去救,结果又赶上了余震,彻底救不出来了,徐帆抬头大骂,老天爷你不是人,这时候影院里,我边上是个60多岁的老大爷,也哭了!再接着是徐帆听见邻居说孩子还在,赶紧去救孩子,结果又听见只能救一个,一个板子压了两个孩子,撬一头,压一个,只能救一个,徐帆跪在那,无助的,喃喃的说,两个都得救啊,两个都得救啊,我边上的邻居已经哭的泣不成声了,那种无助,真是表现的太好了,当最后选择救一个时候,邻居说了一句话,说,孩子还是生一个好,然后自己都笑了,算是缓解了一下 自己的心情!

后来是姐姐在死人堆里醒过来,就是现在电影海报的那个场景,很惨,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血!

因为电影跨度是32年,后来的情节就没那么紧张了,不过剩下的时间,我一直再想,为啥他要救儿子,而不是女儿,一直想到电影散场,我还没想明白,不过电影的最后,徐帆的女儿张静初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妈,我对不起你,我折磨了你32年,我现在才明白,那个是我弟弟,他能活着多好!

我注意了一下,来看电影的什么年龄的都有,像我边上60多岁的老大爷,是一家老小来看的,他一定是亲身经历了什么,因为他一边看,一边给边上的孙子讲解,而且也泣不成声!

总结,这是个不错的片子,推荐大家去影院看,但是别带孩子去,因为孩子太小,理解不了,感情丰富的必备两包纸巾!

篇11:《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对于《唐山大地震》的上映,期待已久。

22日晚间,走进了电影院。事先早已备好纸巾,然而,当幕尾王菲的《心经》响起时,纸巾完好无损,只任眼泪自然流淌,两颊留下清晰印记。

默默地离开电影院,走在深夜的大街上,久久不能消散的,是电影带给我的震撼。

记忆

76年地震的特效还原,触动更多的,是对“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记忆。

山崩地裂,房屋顷刻倒塌,生命转眼被无情吞噬,真情在危机中的释放……影片还原地震带来的视觉震动,不得不让我在那一刻,勾起亲历5.12的伤感与叹息。

记忆,是电影强加给我的一项符号,也是串联电影的一根主线。女儿因为那忘不掉的回忆,记恨母亲三十二年;母亲因地震中对丈夫、女儿愧疚的印记,守望废墟三十二年。

亲情

电影所彰显的人文关怀,让我数次动容。尤其是,剧中对“亲情”的刻画,让我增添了很多对父母、亲人的思念和愧疚。

剧中母亲抚养儿子所表现的坚毅,为完成自我救赎而坚守破房中的固执,触动我心灵的,是母爱的伟大;

养父在生活中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面对消失五年的女儿的牵挂以及留下的凄凉背影,折射出来的,是父爱的纯真;

养母临终前的嘱托,以及表现出来的坚韧,撞击我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亲情;

……

坚强

在电影中,无时无刻都表现出的,还有“坚强”。

母亲是坚强的,为完成对婆婆的承诺,为回馈对丈夫的感激,为省视对女儿的亏欠,用一生的担当,独自守望着心中的废墟;

养父是坚强的,支持女儿寻找亲人,默默忍受对女儿的思念与孤独;

儿子是坚强的,以残疾的身躯,始终想着为母亲分忧解难,开创着属于自己的事业;

女儿是坚强的,虽纠结于儿时的“忘不掉”,但始终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始终藏着感恩的心。

……

剧中的“他们”,都是坚强的。

或许,这部电影有一些不足,比如广告元素的植入等。但是,他能带给我们对人文主义的重新追索、对亲情的思考、对生命的尊重等等,已经足够了,不应过于吹毛求疵。

看《唐山大地震》,得到的并不是“形式”,颤动的不只是身体,而是灵魂……

篇12:《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昨天,我们一家人去看了《唐山大地震》,我受到了震撼。

主人公是一个家庭:由妈妈李元妮,爸爸方大强,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组成,在地震的前夕,许许多多的蜻蜓飞过,飞往遥远的城外,人们只是奇怪怎么有这么多的蜻蜓,并没有在意蜻蜓给人们的预兆。晚上,方登和方达睡在家里,他们的爸爸妈妈睡在卡车里。可是谁知道,就在7月28日的3时42分54秒,霎时,天崩地裂,天变成了紫色。

里氏7.8级地震开始了,地动山摇,开始的时候,墙上裂开了缝,并且越来越深,惊醒后的方登方达趴在窗户边使劲的喊他们的爸爸、妈妈,方大强把李元妮往旁边一拉,自己冲向摇摇欲坠的楼,随之,楼塌了,方大强被埋在下面。一会儿,地震停止了,再看看地上,血流成河,尸体成堆,废墟一片接着一片,那些躲过废墟的人们,身上的鲜血不断地流着,尸横片野,而且很多人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场面惨不忍睹。

找到了方大强,可是方大强已经离开人世了。大家又继续找,找到了方登和方达,弟弟方登在大声的喊妈妈,而姐姐因为没有力气喊,但是找了一块石头,不停地敲地。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姐弟俩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如果救姐姐那头,弟弟就凶多吉少;如果救弟弟,姐姐就凶多吉少,在方登和方达生与死的面前,李元妮选择了弟弟方达,救出方达后方达却成了残疾人,少了一只胳膊。姐姐方登在运尸车上醒了,被解放军认领为女儿,改名为王登。

32年后,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在国外的王登赶来帮助那些救援人员,王登看到了很多人都无家可归,而且很多妈妈都看到自己的孩子埋在地下,只能坐在一旁号啕大哭,哭的肝肠寸断,这些,激起了王等的回忆,她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后来,她听到了自己弟弟说的话,姐弟俩相认了,他们和李元妮团聚了。

唐山大地震让我知道了,地震让很多人妻离子散,地震拆散了很多人,让他们无家可归。

篇1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李元妮说;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我总是自以为,是一个行将成年的人,其实在我生活过的短短十六年光阴中,我可以说是毫无阅历,至少,我总是不懂得珍惜的含义,而这部电影却第一次让我懂得,珍惜拥有小盆里的蔬菜,鱼缸里的热带鱼,恩爱的夫妻,和睦而快乐的家庭,一切美好的事都可以随着大地小小的抖动一次身体而成为过眼云烟,在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后,我们可以指责老天的不公,痛惜失去的一切,可是在这一切牢牢握在我们手中时,我们可曾如此地珍视他们?

李元妮在片头给过女儿一个承诺,“明天,妈再给你买西红柿。”明天,一个多么平凡的字眼,我们的口中不也是有很多明天吗?——“今天太忙了,明天再回家看父母。” “今天累了,明天再做这些题。” “孩子,明天我再陪你玩。”,有时,我们确实是因为太累了,太忙了,把事情暂搁到了明天,可有时,我们是否是在“明天”真正解决了这些事,我们也许在明天来临时,以另一个理由将事情推到了更遥远的明天,然而我们可曾想过,我们其实就像是那只“明天再垒窝”的'小猴子,今日复明日,直到有一天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浇个猝不及防。

而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恰恰便是这个道理。人生就像一棵秋天的大树,看似枝繁叶茂,充实繁密,然而秋风一打,树上的叶子便随风飘零了,往往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一看,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我们往往太过熟悉,熟悉到我们总是天真的以为,他们永远都会陪在我们身边,不会消失,然而在灾难面前,人类永远是卑微而猝不及防的,自然界一点小小的变动,上帝一个小小的玩笑,都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往往这时,我们才知道失去事物的珍贵,因为没了,我们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很多人总是恐惧着世界末日的到来,然而恐惧又有何益,我们既然无力对抗自然,还不如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多学一些知识,多陪陪父母孩子。我们不是圣人神仙,不可能解决人生中每一个未了心愿,但我们至少可以,多珍惜一下身边的一切,不要等到一切都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00字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 观后感

看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800字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0

《唐山大地震》650字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50字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0周年

关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00字(精选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关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00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