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五年级优秀观后感(共含14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ia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唐山大地震》五年级优秀观后感
今天晚上,我们准备去电影院看《唐山大地震》。一吃完晚饭,我们就迫不及待的要去看《唐山大地震》。等了好一段时间,终于出发了。
车子飞快的行驶着,两边的景物急速倒退着。我真希望我现在不是坐在车子的椅子上,而是踩着火箭的舱壁啊!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到了电影院。
到了电影院里面,我们进了观看《唐山大地震》的房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便坐下看电影了。我们一进来时就看到了屏幕中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坐和他们的爸爸坐在车上,男孩叫方达,女孩叫方登,车外还飞舞着许多蜻蜓。
地震在电影开始不久就发生了,地震时所有的画面都十分的触动人心。地震发生时,我感到整个电影院也震动起来。房屋出现无数条裂缝,在瞬间倒塌。地面也出现了大裂缝。在外面的父母不顾性命得回去救还在家中的孩子,有些孩子早已哭成一片,哭喊着妈妈;懂事的,有的逃了出来,有的'从窗户中跳下来,还没落地,就被无数块巨石给砸到了地上。地震过后,整个唐山都变了个样,到处都是废墟,没有一丝生机。
这部电影的许多画面多催人泪下。还表达出了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电影中还有第二次地震,在第一次地震中幸存下来的人们都加入了救人的行列。他们的感恩之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古人曾经也说过一句话:滴水之恩,必当涌泉之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十分重要。
方达和方登的妈妈在地震之后常会说一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所以,趁现在我们还拥有,学会珍惜一切,哪怕是一点一滴,也同样值得珍惜。不要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开始后悔,到那时,你再后悔也没用了。
希望大家也去看一看这部电影。
画面的以无数飞舞的蜻蜓开始,出现了地震的前兆。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其乐融融。但是在地震的那一刻,方大强为了怕元妮受伤,拉过了前去救孩子的她,结果被压在了废墟之下。元妮抉择一双儿女的生死(一块石板同时压着了方达和方登,敲一头必伤另一头),结果元妮选择了救弟弟。这一句话深深刺痛了压在石板下的方登,她恨母亲,以至于她从死人堆里爬出后,跟着领养自己的养父母离开了唐山。元妮与差点被奶奶带走的方达相依为命。方登、方达,长大,上学,结婚,生子。最后在汶川地震的灾区相遇,方登终于在32年后,见到了自己痛恨了三十几年的母亲,在看到母亲用三十几年来赎罪,方登终于原谅了母亲,后悔自己当初的任性。
此片感人的画面很多,几度让我落泪。
乡亲问元妮救谁的画面
方登和方达同时压在了石板下时,乡亲问元妮救谁,元妮一直强调的是“两个都救啊”。在乡亲的最后追问下,以至于快要离开时,元妮才说“救弟弟”,并不是她不爱方登,或许她只是想为她的男人,把生命给了她的男人,留下最后一柱香火。她从下决定的那一刻,也就决定今生为女儿赎罪,在救出方登方达时,她最先抱的不是奄奄一息的方达,而是“已死去”的女儿,她在向她道歉,求她原谅。
方达从车上下来与母亲拥抱的画面
丈夫、女儿的逝去,让元妮元气大伤,留下了唯一的儿子,在方达的奶奶和姑姑前来寻要时,她开始的拒绝是舍不得孩子,最后的放手也是爱孩子,她怕自己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与儿子的分离,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在载着儿子的汽车离开时,她甚至都有些绝望了。就如同方达的姑姑所说“真的是要了元妮的命”还好,方达奶奶最后的放手,让这一家人又能在一起了。
方登与母亲相见的画面
当方达在门外对母亲说:”妈,姐回来了。”我以为不论是母亲还是方登都会一开门便相拥而泣,我甚至都有些失望导演的编排。当我再次观看此片时,才知导演的用意深刻:在那一刻,她们的心情是那么的复杂,想见却不敢见,几十年的相隔,母亲早以为与女儿阴阳两隔;女儿因为母亲的那一句“救弟弟”,恨了母亲几十年,那恨又怎能在一瞬间消灭殆尽?母亲为女儿准备几十年前没能给女儿的西红柿,原来她一直都记得。母亲跪下求女儿谅解,那一刻,她终于有机会亲自求得女儿的原谅。母亲对女儿的爱,用一辈子的悔恨来表达。
人物分析:
母亲(元妮):一个坚强而伟大的母亲
在丈夫,女儿逝去后,独自抚养独臂的儿子,她本可以接受婆婆的请求,儿子的邀请,爱慕者的追求,但是她拒绝了。她不是不懂得如何去享受,只是她想用一辈子来感谢,用一辈子来偿还,用一辈子来赎罪,感谢婆婆的`帮助,偿还欠丈夫给自己的命,赎欠女儿的罪。
“如果我要活的花红柳绿的,就更对不起你们了。”这个世界,谁没有过孤单,谁没有过寂寞,谁没有过困苦,但是能不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了寂寞,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考验。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生者比逝者更痛苦。
她不是不爱女儿,一开始她是两个孩子都想救的。可是现实不允许她那样,她要为方家保住命脉,为丈夫续一柱香火,补偿欠丈夫的命,她不得不那样决定。尽管她知道,“九泉之下”的女儿会埋怨自己。所以,从她下决定的那一刻,她就决定一生清苦,用一生来偿还女儿。 12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方登:一个倔强而任性的女儿
“救弟弟”,这一句话,在她心里深深地扎了根,随时都会在耳边响起,以至于她总是做噩梦,特别是听到有关唐山,有关地震的时候。
“救弟弟”,这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她幼小的心灵,所以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时,她选择沉默,被养父母领养时,她也是默默无闻,因为她想离开,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养母不止一次的误会时,她选择逃避,她知道养母自私的爱。报考杭州医学院,在两个暑假都不回家,是她不想让养母再怀疑,( )不想让养父母在为她争吵。在怀杨志的孩子后,她本可以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选择人流,但是她没有。她是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她比任何人都珍视生命,所以她选择离开那个不想为她负责的男人。
在几年单独抚养孩子时,她虽一个人有过困苦,有过挫折,但是她仍一个人扛了过来。直到快要结婚时,才回到养父的身边。她像她的亲身母亲和养母一样的坚强和倔强。
在看到四川地震时,她回忆起那个几乎纠缠她一生的噩梦,她要去解开心中的包袱。在灾区,她看到地震中的那位母亲,为了不让其他人受伤,忍痛锯断了女儿的腿。在女儿送去医院时,母亲哭喊着去寻找女儿的腿。她想起当年自己的母亲也是如此。她终于知道没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女儿。这种残忍的爱,虽然会伤了女儿的心,但是母亲会一直陪伴在女儿的身边,愿意用一生来偿还女儿。
或许是冥冥注定,在灾区,方登遇到了自己的亲弟弟。在与母亲相见后,她看到了母亲为自己准备的西红柿;在家里,她感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墓地,她看到母亲每年给自己买的新课本......几十年未见,她与母亲,未有一丝的生疏。她终于理解了母亲当年的决定,她看到也听到母亲三十几年的付出,用尽三十几年来偿还欠她的债。她才知道自己错了,她不该如此折磨自己的亲生母亲,那是她的亲弟弟,她为自己的亲弟弟付出生命是值得的。
在看到电影名字时,我以为导演会用几个有代表的家庭来描述地震的惨烈及影响程度。后来,在看完整部电影后,我才觉得用一家来代万家的表达方式,用点来概面的缩影的叙事形式,跟能表现出平凡的人生受地震的影响。一家尚且如此,那万家,万万家不也是如此吗?
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们
致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
《唐山大地震》优秀观后感
在前几天日本发生大地震之后,作为一个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人,我对灾区人民表示同情,同时,也对他们这种精神表示敬佩,励志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恰好,去年出品的《唐山大地震》我还没有看过,于是今晚就抽时间去重温那段难忘的日子。
首先说唐山地震,个人认为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同三年自然灾害一样,人为因素起了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因素。尽管已经预测到了唐山一带可能发生强烈地震,但是还是由于那个时代所富有的某些因素,未能够成功发布地震预报,导致伤亡惨重。事后,又由于时代富有的其他因素,不接受国际上的救援,而且是号召大家发挥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精神,伤亡进一步增加。比起汶川地震,除了在经济物质上的条件好一些减少了伤亡,时代主流思想的变化以及震后对待国外救援态度的'变化,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确实是在大步向前进的。
这部电影讲诉了一家四口,夫妻和姐弟,地震中父亲先去世,用自己的命换回来母亲的命,由于姐弟俩都被同一块预制板压着,在被救援人员问及先救哪一个的时候,尽管母亲坚持两个都要救,但是时间以及当时的情形决定了只能在两者当中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我相信我们每个人漫长的人生岁月都会遇到,建议多看一下哈佛大学公开课程:公平:如何做是好),母亲选择了救弟弟,励志电影《励志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这句话被姐姐牢牢的记在了心里。随着姐弟俩被挖出,母亲以为姐姐已经死了,就带着弟弟离开。哪知道姐姐在尸体堆里面醒来,遇上了救援的解放军夫妇,并被收养。在高考前一次回唐山的机会,肄业后的很多机会她都没有回唐山寻找亲人,因为即使她的父母回着,在她心里,也已经死了。(励志电影 )姐姐大学期间,因为跟男友在处理怀孕的问题上有分歧,就退学了,一个人坚强的选择了对面未来的生活,因为这一次她要保住她腹中的生命。直到汶川08年大地震,她和弟弟同时不约而同的赶到四川进行救助,终于32年没有见的亲人中最终见面了。在汶川地震中,她看见一位母亲因为就不出女儿而选择锯断女儿的腿抱住女儿的生命,并且选择了宁愿让女儿恨她一辈子的决定,此时,她有点理解她的母亲当年的选择了。
跟随弟弟回到唐山的家,看到墙上挂着的自己儿时的遗像,看到桌上摆着自己小时候爱吃的洗干净的西红柿,她知道母亲没有忘记她,母亲跪下的这句对不起,让她理解了母亲当初的选择也是多么痛苦,来到母亲为她买的墓地,看到深埋在里面的自己小时候的书包和课本,这一刻,她终于释怀了,她悔恨自己对母亲太残忍,折磨了母亲32年,她本来可以早早的就去唐山找亲人,她一直没去,让母亲抱着歉意的生活了32年。今天,她已经对母亲冰释前嫌,母亲心里坍塌的房子又再次被建立了起来。
地震后,母亲辛苦抚育弟弟成长,再也没有嫁人,23秒的地震,她却用了整整32年来还。这种超越一切的伟大力量,叫做母爱!
唐山大地震优秀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里面的内容很感动,开始围绕的'是一个家庭发展的,在一个晚上人们入睡了,地震悄悄来了,把每个地方搞得一团糟,把所有人吓得失魂落魄。把房子一块块压在人们身上。其中有一块大石板压在两个孩子身上,救援队的叔叔对那两个孩子的妈妈说:“只能救一个。”母亲坚决救两个叔叔说:“女儿在东边,儿子在西边,挠东边压西边,挠西边压东边。”最后母亲含着泪痛苦决定救儿子,那时姐姐也听见了,最后儿子救出来了,姐姐也救了出来,母亲以为姐姐死了就放在他爸爸身边,爸爸为了救姐弟俩跑进去被压死了。但姐姐神奇的醒来了她却失去了家人的信息。过了好几年了,姐姐长大了在她几次寻找下,她找到了家人。虽然故事的结局很完美,但许多因为地震失去了亲人变成了孤儿。
我真希望这些灾难不要在地球上再发生了,这样人们才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今天我和一起去铜马国际影帝城看电影《唐山大地震》,一部催人泪下的悲情电影。
好奇,我们买了票,进了场,场内鸦雀无声,我想大家和我期待吧。电影开播了我死死地盯住屏幕,生怕精彩的每镜头。
1976年7月28日的夜晚,唐山发出了7.8级大地震,就短短23秒之内,房屋倒塌废墟,年轻的在瞬间失去丈夫的,还要面临两难————龙凤胎儿女被压在楼板下,但就的绝境下,无奈了。决定了家庭的命运,姐姐奇迹般地活了并被养父母养大,但她不愿去找自己的母亲,她恨母亲。
一汶川大地震,姐弟俩去救援,偶然相遇。姐姐亲眼目睹母亲是如何痛苦地为女儿截肢保命的情景,她才体会母亲当时的痛苦与无奈,并得知母亲这32年来生活在痛苦自责中。她自己错了......
电影结束了,脑海里地呈现出一幕幕地震的场面让人撕心裂肺,在大的灾难面前人得生命是脆弱,我们要爱惜生命,珍惜天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做有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美好。唐山大地震观后感500字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热】】
国庆假期,我和妈妈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唐山大地震时悲惨的情景。电影讲叙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使唐山在23秒内变成一片废墟。那时,天崩地裂,惨不忍睹。电影着重写了一个四口的幸福家庭,在地震前幸福美满。地震时,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子女,不顾一切冲向即将倒塌的房屋,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母亲在两个孩子被压在了一块板下,只能救到一个孩子的艰难抉择下,迫不得已选择了牺牲姐姐救弟弟。这个决定让她背负了32年的情感包袱。直到母女相见。
这场地震震碎了千千万万个家庭。让24万多人民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灾难无情人有情。广大任命群众和解放军一起不顾自身安危、争分夺秒的抢救幸存生命。充分体现出军民一家亲,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灾难面前,我们想到的是自己的亲人。
汶川地震,姐姐、弟弟和各地志愿者一样不约而同的来到一线抢救幸存者。最终相认。血浓于水的亲情再一次体现。
我最喜欢电影里的一句话“亲人永远是亲人!”
亲人永远是亲人。我们要爱惜地球!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商业煽情片,如果一部电影失去了真实,而又不是真实地记录历史,那么无论它拍摄的多么令人感动,那始终是一部煽情片。地震之后的救援细节在电影里没有,八六年的大学生就能在学校同居,汶川地震时候兄妹又能相聚,整个剧情假的真令人难以置信,就算编故事也要讲点专业吧。
我所知道的唐山大地震的一些情况是,地震是在凌晨3点42分发生的,而不是像电影里半夜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24万死亡人数在当时是“国家机密”,三年后的1979年才因为外部大量谣言而公布出来。
震后国际社会第一时间就要求给中国援助,但中国拒绝了所有的国际援助,丧失了进一步降低死亡人数的机遇。
当时的宣传是,不要国际资本主义的援助,坚强的唐山人民只要毛主席语录,据说念上一遍可充饥,念上二遍可疗伤;据说那时候全国各地衣物、粮食捐不多,倒是捐了很多毛主席语录,在地震后第一时间往灾区空投了大量毛主席语录进行救灾。
一场震级并不算百年强震的地震,伤亡人数却创造了世界震灾史的记录,电影明显回避了大地震“人祸”的因素,当时城镇建筑物质量非常差,大量危房旧房,一震就倒塌,造成了人员伤亡惨重。相比之下房屋建筑良好的日本发生过很多震级远远高于唐山的地震,却人员伤亡很少。
至于后面的剧情就更看不下去了,八六年姐姐上大学,住的宿舍竟然是四人一房,而且那时就能在学校同居,记得八三年刚严打完,我们九十年代上大学的时候校园女生宿舍都不能进男生,同居一旦被发现肯定双方一起开除,哪里会像现在这样。八十年代末期装的电话居然是按键式还带液晶显示屏,电话坏了居然换个电池就好。
这部电影整个就是一个拍马屁的电影,真正灾难的人祸没有一点反思,就知道歌功颂德,也难怪到现在中国地震死亡人数依然这么高,看看西方国际,7、8级地震一人未死的案例都多去了,这就是中国和外国的差距,一个不知道反思的国家,始终会在同一个地方摔跤。
一直对《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很好奇,终于在这个周末,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认真地欣赏了这部影片。直至影片放映结束,我才察觉泪水早已挂满我的脸庞。“登啊,登啊”那撕心裂肺的呼喊仿佛就萦绕在我耳畔,心头,挥之不去。
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李元妮一家四口幸福地生活在唐山。那本来是很平常的一天,可是,地震来临了,短短的23秒,地陷了,屋塌了,李元妮的丈夫为了救她死了。而她,却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可是,面对两个至爱的生命,母亲怎能做出抉择呢?李元妮在痛苦中挣扎,如果可以,她宁可用自己的命去换孩子的命。最终,为了一个生命的存在,她无奈地说:“救弟弟。”就是“救弟弟”这句话在意外获救的姐姐心里却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姐姐方登活下来了,可她活得似一具行尸走肉,封闭,叛逆,充满仇恨。因为她怎么也无法接受妈妈将她抛弃的事实。
痛苦纠缠着方登,可事实上,更多的苦痛也折磨着她的母亲元妮。方登不知道,母亲在抉择时的心如刀割;方登不知道,母亲在失去女儿后的日思夜想;方登更不知道,每个祭奠日,母亲那一声声肝肠寸断的“登啊,登啊”。
天灾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可亲情却会一直伴随着我们,不离不弃。它不会因为空间的转移而改变,更不会因为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就像李元妮和方登时隔32年的相遇,所有的爱恨都化作两行清泪,默默地流淌。
亲情是一瓶陈年佳酿,经历的时间越久,越醇香四溢,因为那酒里只有一个字——爱。因为爱,李元妮救下了儿子;因为爱,李元妮固守他们的老宅;因为爱,方登解开了几十年的心结;因为爱……
让我们将这份爱永远珍藏在心底,用心关爱你爱的人,用心珍惜爱你的人。
“23秒、32年!”原本一切平静的唐山仅仅只有23秒就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建造一座城市要几十年才可建好,可是地震这个自然灾害可以在几十秒钟将这一切毁灭,这是令人多么恐惧的事呀!
故事主要讲了:唐山经历一场大地震,就在灾后救人的时候,当时的情景让一位母亲左右为难,她的孩子是龙凤胎,因为两个孩子被压在了同一块石板下,所以孩子只能救一个。最后,她选择了救弟弟,因此那位母亲一直认为姐姐死了。姐姐幸存下来了,一直很恨妈妈。就这样,时间过去了32年,姐姐对妈妈的恨持续了32年,直到32年后的一天姐姐和弟弟遇到了,一切的误会才解开了。
我看完电影后十分惊讶,也非常感动。惊讶的是仅仅23秒就让唐山变成一片血迹斑斑的废墟,死亡人数高达二十四万。感动的是一位母亲,就因为救人时没有救她的女儿而伤心,开始讨厌自己,这种想法持续了32年。32年里,每年姐姐的祭日,母亲都会向女儿诉说心中的内疚,无论弟弟如何劝说,母亲仍然为女儿祭奠,32年坚持不懈。这正是伟大的母爱啊!
有一句话说得好:灾难无情人有情。大地震后的几天,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姐姐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了,他们辛辛苦苦地养育了姐姐十几年,对她如亲生女儿一样。虽然她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我觉得他们胜似亲人。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无处不在的。亲情、友情,都足以证明人间处处有真爱!
《唐山大地震》中一句很经典的话: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是啊!真的没有了,生命碎了,谁又来帮你复活呢?仅仅23秒,一个转身,你说一句话的时间,就可以让二十四万人丧失生命!
我以后一定会珍惜好每一分、每一秒。绝不让时间白白浪费。
昨天下班一路狂奔,去电影院看了唐山大地震,跟朋友一起去的!
这个电影,很震撼,尤其是开始的地震场面,做的真的很好,感觉身临其境,尤其是徐帆的表演,真的是这个电影的亮点,她的母亲,演绎的太成功了!
具体情节我就不介绍了,大家自己去看吧,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首先,我哭了,在地震发生时候,徐帆的一双儿女在房间里睡觉,她和老公在外面,这个当妈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喊,孩子,然后疯了一样往家里跑,跑到家楼下,眼看着孩子站在楼上喊,妈,徐帆应了一句,来了,那两个字,我的眼泪哗哗的,那种心情,我现在一边码字,一边还在流泪,简直是感同身受,再说剧里的爸爸,眼看着徐帆要冲进去,一把把徐帆拉后面,自己冲了进去,房子就在那一瞬间倒了,孩子爸爸就被压底下了,徐帆上去救,结果又赶上了余震,彻底救不出来了,徐帆抬头大骂,老天爷你不是人,这时候影院里,我边上是个60多岁的老大爷,也哭了!再接着是徐帆听见邻居说孩子还在,赶紧去救孩子,结果又听见只能救一个,一个板子压了两个孩子,撬一头,压一个,只能救一个,徐帆跪在那,无助的,喃喃的说,两个都得救啊,两个都得救啊,我边上的邻居已经哭的泣不成声了,那种无助,真是表现的太好了,当最后选择救一个时候,邻居说了一句话,说,孩子还是生一个好,然后自己都笑了,算是缓解了一下 自己的心情!
后来是姐姐在死人堆里醒过来,就是现在电影海报的那个场景,很惨,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血!
因为电影跨度是32年,后来的情节就没那么紧张了,不过剩下的时间,我一直再想,为啥他要救儿子,而不是女儿,一直想到电影散场,我还没想明白,不过电影的最后,徐帆的女儿张静初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妈,我对不起你,我折磨了你32年,我现在才明白,那个是我弟弟,他能活着多好!
我注意了一下,来看电影的什么年龄的都有,像我边上60多岁的老大爷,是一家老小来看的,他一定是亲身经历了什么,因为他一边看,一边给边上的孙子讲解,而且也泣不成声!
总结,这是个不错的片子,推荐大家去影院看,但是别带孩子去,因为孩子太小,理解不了,感情丰富的必备两包纸巾!
对于《唐山大地震》的上映,期待已久。
22日晚间,走进了电影院。事先早已备好纸巾,然而,当幕尾王菲的《心经》响起时,纸巾完好无损,只任眼泪自然流淌,两颊留下清晰印记。
默默地离开电影院,走在深夜的大街上,久久不能消散的,是电影带给我的震撼。
记忆
76年地震的特效还原,触动更多的,是对“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记忆。
山崩地裂,房屋顷刻倒塌,生命转眼被无情吞噬,真情在危机中的释放……影片还原地震带来的视觉震动,不得不让我在那一刻,勾起亲历5.12的伤感与叹息。
记忆,是电影强加给我的一项符号,也是串联电影的一根主线。女儿因为那忘不掉的回忆,记恨母亲三十二年;母亲因地震中对丈夫、女儿愧疚的印记,守望废墟三十二年。
亲情
电影所彰显的人文关怀,让我数次动容。尤其是,剧中对“亲情”的刻画,让我增添了很多对父母、亲人的思念和愧疚。
剧中母亲抚养儿子所表现的坚毅,为完成自我救赎而坚守破房中的固执,触动我心灵的,是母爱的伟大;
养父在生活中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面对消失五年的女儿的牵挂以及留下的凄凉背影,折射出来的,是父爱的纯真;
养母临终前的嘱托,以及表现出来的坚韧,撞击我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亲情;
……
坚强
在电影中,无时无刻都表现出的,还有“坚强”。
母亲是坚强的,为完成对婆婆的承诺,为回馈对丈夫的感激,为省视对女儿的亏欠,用一生的担当,独自守望着心中的废墟;
养父是坚强的,支持女儿寻找亲人,默默忍受对女儿的思念与孤独;
儿子是坚强的,以残疾的身躯,始终想着为母亲分忧解难,开创着属于自己的事业;
女儿是坚强的,虽纠结于儿时的“忘不掉”,但始终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始终藏着感恩的心。
……
剧中的“他们”,都是坚强的。
或许,这部电影有一些不足,比如广告元素的植入等。但是,他能带给我们对人文主义的重新追索、对亲情的思考、对生命的尊重等等,已经足够了,不应过于吹毛求疵。
看《唐山大地震》,得到的并不是“形式”,颤动的不只是身体,而是灵魂……
昨天,我们一家人去看了《唐山大地震》,我受到了震撼。
主人公是一个家庭:由妈妈李元妮,爸爸方大强,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组成,在地震的前夕,许许多多的蜻蜓飞过,飞往遥远的城外,人们只是奇怪怎么有这么多的蜻蜓,并没有在意蜻蜓给人们的预兆。晚上,方登和方达睡在家里,他们的爸爸妈妈睡在卡车里。可是谁知道,就在7月28日的3时42分54秒,霎时,天崩地裂,天变成了紫色。
里氏7.8级地震开始了,地动山摇,开始的时候,墙上裂开了缝,并且越来越深,惊醒后的方登方达趴在窗户边使劲的喊他们的爸爸、妈妈,方大强把李元妮往旁边一拉,自己冲向摇摇欲坠的楼,随之,楼塌了,方大强被埋在下面。一会儿,地震停止了,再看看地上,血流成河,尸体成堆,废墟一片接着一片,那些躲过废墟的人们,身上的鲜血不断地流着,尸横片野,而且很多人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场面惨不忍睹。
找到了方大强,可是方大强已经离开人世了。大家又继续找,找到了方登和方达,弟弟方登在大声的喊妈妈,而姐姐因为没有力气喊,但是找了一块石头,不停地敲地。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姐弟俩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如果救姐姐那头,弟弟就凶多吉少;如果救弟弟,姐姐就凶多吉少,在方登和方达生与死的面前,李元妮选择了弟弟方达,救出方达后方达却成了残疾人,少了一只胳膊。姐姐方登在运尸车上醒了,被解放军认领为女儿,改名为王登。
32年后,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在国外的王登赶来帮助那些救援人员,王登看到了很多人都无家可归,而且很多妈妈都看到自己的孩子埋在地下,只能坐在一旁号啕大哭,哭的肝肠寸断,这些,激起了王等的回忆,她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后来,她听到了自己弟弟说的话,姐弟俩相认了,他们和李元妮团聚了。
唐山大地震让我知道了,地震让很多人妻离子散,地震拆散了很多人,让他们无家可归。
李元妮说;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我总是自以为,是一个行将成年的人,其实在我生活过的短短十六年光阴中,我可以说是毫无阅历,至少,我总是不懂得珍惜的含义,而这部电影却第一次让我懂得,珍惜拥有小盆里的蔬菜,鱼缸里的热带鱼,恩爱的夫妻,和睦而快乐的家庭,一切美好的事都可以随着大地小小的抖动一次身体而成为过眼云烟,在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后,我们可以指责老天的不公,痛惜失去的一切,可是在这一切牢牢握在我们手中时,我们可曾如此地珍视他们?
李元妮在片头给过女儿一个承诺,“明天,妈再给你买西红柿。”明天,一个多么平凡的字眼,我们的口中不也是有很多明天吗?——“今天太忙了,明天再回家看父母。” “今天累了,明天再做这些题。” “孩子,明天我再陪你玩。”,有时,我们确实是因为太累了,太忙了,把事情暂搁到了明天,可有时,我们是否是在“明天”真正解决了这些事,我们也许在明天来临时,以另一个理由将事情推到了更遥远的明天,然而我们可曾想过,我们其实就像是那只“明天再垒窝”的'小猴子,今日复明日,直到有一天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浇个猝不及防。
而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恰恰便是这个道理。人生就像一棵秋天的大树,看似枝繁叶茂,充实繁密,然而秋风一打,树上的叶子便随风飘零了,往往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一看,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我们往往太过熟悉,熟悉到我们总是天真的以为,他们永远都会陪在我们身边,不会消失,然而在灾难面前,人类永远是卑微而猝不及防的,自然界一点小小的变动,上帝一个小小的玩笑,都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往往这时,我们才知道失去事物的珍贵,因为没了,我们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很多人总是恐惧着世界末日的到来,然而恐惧又有何益,我们既然无力对抗自然,还不如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多学一些知识,多陪陪父母孩子。我们不是圣人神仙,不可能解决人生中每一个未了心愿,但我们至少可以,多珍惜一下身边的一切,不要等到一切都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暑假之际,新闻热播关于《唐山大地震》的票房、精彩片段和影评,并称之为“20xx年最感动的电影”。我半信半疑,它真的那么感人吗?我按捺不住好奇心,于是用自己所有的积蓄换来了唐山大地震的影票。
这部电影围绕着亲情,讲述了原本幸福的一家五口,在唐山大地震时,父亲身亡,母亲只能救一个孩子。当她面临着如此艰难的抉择时,母亲救了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姐姐方登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她奇迹般活了下来,被解放军收养了。而母亲却多年如一日地惦记着女儿,认为自己对女儿亏欠很多。方登一直没有原谅母亲,她怨恨母亲当年抛弃她。直到汶川大地震,她被废墟上的母亲的一举一动所深深感动。于是,她理解了自己的母亲,并彻底地原谅她。
看完这部电影,我眼睛湿润了,心弦为之颤动……这部电影催人泪下的原因,并不是什么惊心夺魄的传奇故事,而是人间最美好的亲情。让我倍受感动的是,奶奶无情地留下媳妇在唐山生活,硬要带余震后仅有一个胳膊的孙子走。当老太太在车上,看见小孙子哭哭啼啼要妈妈时,当老太太看见媳妇失去儿子痛不欲生时,她的心软了,把孙子留在了媳妇身边。看见母子相拥的情景时,我留下了心酸的眼泪……观众还没从刚才的感动中回味过来,就又陷入了另一场感动之中。当母亲扑通地跪在地上向女儿道歉时,我的心紧紧揪在一起,眼泪随之流下。这是多么浓厚的亲情啊!母女久别重逢的一幕,母爱的伟大再次激荡我的心头。是啊,我们应该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做人要知足常乐,一家人温馨地生活,不就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吗?
有的人为了财富,错过了亲情,他们整日数着钞票,却数不出真正的快乐。难道这样的人生也美满吗?一家人在饭后团聚在一起闲聊,充满了欢声笑语,比起他们,不知幸福多了!我们要珍惜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不要对父母的爱不屑一顾,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做人要知恩图报,孝顺父母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机会。若错过了,就后悔莫及!
《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发自内心的震撼。我明白了很多,从今开始,一定要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个亲人,努力吧! 简评: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家园可以摧毁,骨肉可以分离,而真情却无法动摇。
★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