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延安保育院观后感(共含13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双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日子。为了能够让孩子了解这段历史,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延安,近距离的感受延安的风土人情,用心去体会那段历史,去感受延安精神。
清晨,我们乘坐大巴车来到延安,这里的天气比较凉爽,我们去了著名的枣园、杨家岭等红色圣地,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故居,观看了《延安保育院》舞剧。这场歌舞剧让我感触颇多。进入剧场,当炮火声响起,瞬间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第一幕在战火中孩子的妈妈牺牲了,孩子得救了,被送到保育院。第二幕是院长和保育员们用浓浓的爱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就像天上的星星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就这样,孩子的心结被打开了。第三幕是局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院长接到上级指示,保育院所有人员必须立即转移。就在转移当天,又有一个孩子被送到保育院,可保育院再也没有能力多带走一个孩子,院长妈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就在这时,院长的孩子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我留下”孩子稚嫩的声音让我潸然泪下。第四幕是在转移的过程中,院长妈妈为救落水的孩子,被滔滔河水卷走,这时,他和保育院的孩子们声嘶力竭的喊出了内心深藏已久的妈妈。
落幕了,我们又回到了幸福生活。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是许许多多像保育院院长、保育员和在战中中牺牲的无名英雄们,用无私的大爱唤醒了新中国黎明的曙光。红色的土地从此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伟大的延安精神引领者我们继续向前。
今天早上是被巨大的雷声所惊醒的,西安下很大的雨,一扫前几日闷热的感觉,因此可以静下心来回忆“五一”那次甜蜜的延安保育院旅程,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期末复习考试的严厉,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拖到了今天。下面我就把那几天的行程做一个大概的介绍:
我们那次旅行从西安出发,直奔延安,玩了三天,第一天就去了大剧院观看了《延安保育院》舞剧票我们是在网上买的,刚来到门口,向里面看去,瞬间有一种穿越了一样的感觉,仿佛自己来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门口的礼仪小姐也热情的'过来向我讲解延安保育院的历史以及剧场的展示,剧场十分气派,舞台看起来是采用国际先进水平制作的,在观看的时候无论是声音还是视觉效果都十分清晰、逼真
正式的演出到了中午了,所有的座位都被坐满了,空无一席,舞台的展示效果是非常不错,演出刚开始是回家,那些因战争被收留的孩子在这里幸福生活。第二幕是成长,院长和保育员们帮助孩子打开心结,保育院浓浓的爱滋润每一位孩子的心,就像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第三幕是转移,局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上级指示,保育院所有人员必须立即转移。第四幕是东渡,宏远面对着滔滔河水,他和同伴们声嘶力竭的喊出了内心深藏已久的妈妈,生命永远地消失了,但许许多多像放羊老人、保育院院长和保育员一样前赴后继的无名英雄们,却用无私的大爱唤醒了新中国黎明的曙光。红色的土地从此闪耀出不朽的光辉,伟大的延安精神引领者无数的后来者奋勇前行。
(三)
上周六,我们一家到圣地大剧院看了一部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整部剧长达75分钟,分为四幕:回家、成长、转移和东渡。
序幕一开始,惨烈的战斗吸引了观众。在悲惨的音乐下,母亲在战斗中牺牲,给孩子留下的只有一顶血淋淋的军帽;在回家篇中,孩子跟着部队来到了延安保育院,那里是烈士后代生活的地方。孩子们也来到了共产党温暖的怀抱里;到了成长和转移篇中,孩子们在保育院快乐成长。毛主席给他们题词“要学习,爱玩耍”作为舞台背景。突然,院长接到情报,孩子们必须转移。可人力有限,不能带走所有的孩子。院长的女儿主动要求留在放羊爷爷家中。后来,放羊爷爷又为了保护她而牺牲了;最后一幕,在东渡期间,院长为了救落水的孩子,被波涛汹涌的黄河吞噬了。
看完这部红色革命舞台话剧,我们一家人深深地被战火年代的孩子们的勇敢所感动了,我们还感受到了延安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延安保育院》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更让我们感受到它的伟大。作为祖国的未来的下一代,我们要牢记毛主席的话:“好好玩耍,好好学习,健康成长,为人民服务。”
高一10班 殷亚楠
幸福,是母亲温柔的爱;幸福,是父亲坚强的身躯;幸福,是孩子的活泼善良;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圆满的家庭……
1947年,延安保育院的几十个孩子离开了亲生父母,由保育员带领从延安炮火中撤退。旅长肖汉平接到上级命令,把营中教导员李楠从前线调来,派她和警卫员丁大勇保护这些孩子去解放区。孩子们都有着不同的身世: 东来的父母在前线打仗,亮亮的父母相继牺牲……仅有14岁的湘竹与老红军罗桂田,妇女赵玉霞担起了保育员的工作。李楠是不愿当保育员的,曾经的痛苦经历也让她无法敞开心去爱孩子……
但是李楠在看到了肖旅长对孩子的爱,得知亮亮母亲阵亡后,她的内心深受感触。罗桂田像父亲一样开导她,消除了她内心的隐痛后她终于明白了孩子最无辜。最后,在表彰保育员的大会上,孩子们叫李楠为妈妈。亮亮有了肖汉平爸爸和李楠妈妈,其他孩子也找到了各自的家。
在这个特殊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大家庭里,孩子们在罗爷爷,赵阿姨,小湘竹姐姐等人的照料与教导下,他们知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谦让……保育员们为了护送孩子不辞辛苦,前前后后,上上下下跑来跑去却没有一丝怨言。
印象最深的一部分便是赵玉霞为了不让行走的一行人暴露,忍着痛去捂自己唯一的儿子,孩子最后都休克了,差点再也醒不来……她不仅是一个人的母亲,更是所有保育院孩子的母亲,她是伟大的,无私的……
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孩子们都能乖巧懂事。而在如今社会,有些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皇帝,需要父母亲供着,捧着。不懂得心疼父母,只知道一味的吃喝享乐。和电影中的孩子对比起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有父母的疼爱,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我们又怎能够不好好学习,成天惹父母生气呢?
电影虽短,但却意味深长。从今以后我们要懂得知足,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毕竟我们还有这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家。
作者:殷亚楠,女,生于 年 1月,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人,现为延长县中学高一十班的一名优秀学生。为人朴实大方,性格开朗向上。闲暇时喜欢阅读书籍,热爱文学,经常和朋友探讨交流优秀作品,在校创作的文章多次获得嘉奖。
生命的摇篮
坐在偌大的剧院里等候节目的开场,等待的过程中周围同事谈论这两天参观梁家河、枣园、杨家岭等革命纪念旧址的感受,革命先辈工作生活的.地方是如此的简朴、艰苦。剧院里,不断有成队的人进来,不一会剧院就座无虚席。
灯光渐渐暗下来,观众把视线投向舞台。舞台上有黑影在游,微光慢慢洒向黑影,渐渐的画面清晰了,是我们的革命战士在舞动。崎岖不平的地面,他们像飞翔的鸟儿一样自由的舒展身体。突然,飞机轰鸣,炸弹坠落,爆炸声淹没了整个剧场,座椅跟着在颤抖,战士们一个个倒在地上,没有一个活着。音乐的节奏加快,我的心突突的跳,整颗心都悬在半空焦急的盼着奇迹,脑子里不停的询问战士们怎么不找地方躲起来,为什么全都倒下了,为什么敌人的飞机来的这么突然……“醒醒吧,孩子,当时的战争有多残酷,战士们生活的艰苦程度令我们难以想象,更不要说敌人的装备强过我们多少倍,一个声音仿佛在耳边响起”.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可是我还是希望奇迹可以发生。是的,奇迹真的发生了,在倒下的战士中,()有一个孩子,一个被妈妈身躯保护着的孩子活了下来,这是生命的希望,这是革命的顽强。孩子来到了延安保育院,只带着妈妈的一顶帽子陪伴他。内心的伤痛让孩子不愿意融入集体,是保育院的同志们用妈妈般的爱温暖着孩子,呵护着这颗稚嫩的心灵,渐渐地孩子内心的伤痛被无私的革命母爱抚平。
前线战火连天,硝烟弥漫,我们的战士临死前渴望亲眼看到自己从没谋面的女儿,亲手抚摸下孩子的脸颊,亲耳听见孩子叫他一声“爸爸”.多么平凡朴素的愿望,然而在战乱的年代,对于革命战士来说又是多么奢望的愿望啊。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周围同志擦眼泪的动作频频,革命战士是在用生命保卫着新中国的阵地,保卫着祖国的孩子,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为的就是革命的胜利。,我知道身为党员的大家此刻恨不得冲上去拿起机枪扫射敌人,拿起手榴弹扔向敌人的心脏,为我们的战士添一把力。
突然战火来袭,保育院的孩子们必须转移,但是新送来的孩子超过保育院同志的最大转移量。路途艰险,为确保孩子们能安全转移就必须留下一个孩子寄养在老乡家里。可是孩子们都还小,这一去还不知道能不能再回来,留下谁呢,谁又忍心把一个孩子留下呢。内心极度痛苦的挣扎下,院长决定把自己的孩子留下来。都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身为母亲谁不希望孩子跟着自己,能够天天照顾她,疼爱她,护她周全、健康、平安。留下自己的孩子,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革命精神才可以做得到,尽管心如刀绞但她必须扛起保育院孩子转移的任务。院长甚至连痛苦的时间都没有,她必须坚强,尽管她刚刚失去了丈夫。
剧院出奇的安静,没有一点杂音,好像偌大的剧院只有舞台上的英雄。飞机的轰鸣声、炸弹的坠落声、爆炸声响彻剧院,舞台上战士们倒下又有新的战士站起来。革命的旗帜屹立不倒,革命的力量如黄河般汇聚壮大,波涛汹涌,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孩子们的童年,在那样的年代里,这是多么感人的信念和理想。正是因为这种革命党人的崇高理想,先辈们凭着小米加步枪,凭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战胜了敌人的飞机大炮,这是历史的传奇,也是历史的必然,胜利是属于人民的,是属于新中国的。
节目结束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泪痕留在每一位同志的脸上,我知道这是革命的眼泪,这是延安精神的眼泪。
谢立新
看完《延安保育院》,我坐在位子上站不起来,久久不能自拔。
1937年,希望的种子在爱的呵护与召唤中奔向了革命的圣地延安,毛泽东亲自题词“好生保育儿童”、“好好学习,好好玩耍”.
局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保育院所有人员必须立即转移。就在转移当天,又有一个孩子被送到保育院,可保育院再也没有能力多带走一个孩子,院长妈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就在这时,院长的孩子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我留下”孩子稚嫩的声音像刀一样刺入我的胸膛,我喘不过气来,眼泪哗哗留下,抽噎不止,我哽咽了许久。在转移的过程中,院长妈妈为救落水的孩子,被滔滔河水卷走,保育院的孩子们声嘶力竭的喊出;妈妈…
此时此刻,我想说点什么,可再也说不出了,只有视线模糊。
院长、孩子把生让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究竟为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留给你、我不尽的思考。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延安岁月用留下的清晰记忆,镌刻了生命的不朽誓言
那个时代许多人向往延安的根本原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他们想要自由!
生命在这片土地,绽放出的是生命和人性化的万丈光芒;展现出的是一种生命的永恒之态。
其实并不是我们缺少幸福,只是幸福需要一个对照。曾经被保育院安全转移抵达西柏坡的孩子们,在时光的穿梭中慢慢变成了半百垂旬的老人,与当年亲身经历了那段岁月的老人们的真实合影,交汇出一幅意味深长的画面。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红色延安精神,将随着孩子们幸福的笑声代代相传。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延安,是我心中久仰的圣地。一直以来,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假期,学校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去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黄河壶口瀑布、--始皇--等。黄土地、黄皮肤、黄河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荡荡,想我中华泱泱大国,幅员辽阔。观--始皇兵马俑,几千年前我们的前辈们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值得我们学习!
为了加深我们对-的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单位策划了这次参观延安革命胜地的红色之旅。
久居张家口,享受于舒适的生活,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窑洞的时候一定觉得很希奇,可是久居于窑洞的那些老区人民啊,却受到地理状况等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饱受缺水之苦。据说,延安住窑洞的百姓,一年到头竟然只能洗一次澡,这着实让我们瞠目结舌——老区人民生活之艰苦深深地楸动着我们每一位的心!
我们,参观的非常多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革命先辈,总是怕投身革命的时间不够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这样就可以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去工作。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而我们的革命先辈,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正是他们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宝塔山到枣园,杨家岭,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我将把这次“红色旅游”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工作和学习当中。翼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的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我们到达了活动革命圣地延安。次日早晨开始,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枣园和杨家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大家再次感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党员们肃立在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步炮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听到了当年的战火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中国革命的历史在党员们心头又一次打下了的深深烙印: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永远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在枣园、杨家岭等当年中共中央所在地旧址,我们在导游的解说下重温历史,深刻地体会到了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伟大意义。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却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是在这延安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是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骆驼精神”是我党对任弼时同志道德品质和光辉人格的形象比喻,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极为漫长的路,没有休息,只有工作,没有任何要求,只有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负着重担向前。任弼时是我党的优秀代表,他体现着延安时期人民特有的品质和美德,是延安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延安路则是“骆驼”踩出来的。这些“骆驼”同人民一道,共同背负着民族解放的重担,艰难地前行。
经过几天的参观学习,大家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是我们争取胜利的法宝。在回家路上,党员们表示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立足认真学习科学知识,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带到生活当中,做好党员的模范先进带头作用,把延安精神传播到每个同学当中,洒满整个校园。特别是联系我们《思想道德休养与法律基础》课本中需要弘扬的革命精神,怎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特别是大学生的精神主体中植入我们党的精神养料,怎么样去更多地通过教学途径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把这些革命精神转化成时代的进取拼搏精神,从而让我们的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给与了我们一个非常生动的榜样。
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这一共产党人的传家宝,用延安精神补钙加油,就要立足本职,积极践行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自觉做到“五官端正”。
官德要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做官要作表率,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捍卫者。做官必须做事,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能立志做大官,要始终把“为民”作为为政之要,把“务实”作为为政之基。做官更要干净,领导干部要想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必须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一身干净。做官先要做人,要始终牢记德是为人之根,诚是为人之本,和是为人之基,善是为人之径。
官风要正。作为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改作风、正衣冠,谨言慎行,以良好的官风,带动整个政风民风的好转。慎始,谨防“第一次”。慎微,谨防小恶积大恶。慎言,坚持用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慎好,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绝不能恣情放纵。慎欲,谨防纵欲无度。慎权,谨防滥用权力。慎独,谨防自我放纵。慎友,谨防被朋友拉下水。
“官”念要新。作为人大干部,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要站准定位,把人大工作摆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总目标中来定位和思考。要把住原则,确保人大工作创新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在现行法律框架内进行,在服务大局前提下进行。要突出重点,着力在推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上求提升,在改进代表工作和加强自身建设上求突破。
官绩要显。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眼长远,学会用全面、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坚持实干为先,增强一线意识,在精神上保持一线状态,在工作上保持一线作为,在实践中发挥一线作用。
官声要好。领导干部面对矛盾和问题,要敢下决心、较真碰硬;面对急难险重,要勇挑重担、敢于担当。要勤于“做事”,靠干正事、干实事、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和老百姓期盼的事赢得群众的认可。要有懂团结的智慧、会团结的本事、真团结的境界,把“一班人”的力量凝聚起来、能量释放出来。要慎始敬终、始终如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多少年了,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近日,外服党委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去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几天下来,感慨多多,一言难尽!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泽东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秦始皇陵等。黄土地、黄皮肤、黄河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荡荡,想我中华泱泱大国,幅员辽阔。观秦始皇兵马俑,几千年前我们的前辈们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可谓世界之最,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延安,是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延安,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也是全国亿万人民向往的地方。四月九日,我们要去熟悉的延安参观学习。可这次去延安却与往常去延安的心情有着天壤之别。
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们便穿着校服来到学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同学们的笑声,一张张兴奋的笑脸像早春的桃花。
六点钟,我们准时出发了,车队浩浩荡荡开出校门,尤如一条长龙,这壮观的气势吸引了许多路人的目光。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去把延安精神追寻。
到了延安,我们先来到了革命纪念馆。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那高大、雄伟的铜像。面对伟人的铜像,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同学们怀着对伟人的崇敬和爱戴,举行了庄严的纪念仪式:出旗、献花篮、诗朗颂、宣誓。接着,我们参观革命纪念馆,走进大厅,最醒目的就是那红色的地板,代表“血”的颜色;天花板上有十三枚五角星,代表中国革命在延安十三年的艰苦历程。随着人群,我们来到里面,一进门就是中共中央在陕北十三年活动路线示意图,旁边是陈列在玻璃框中的旧书籍、大刀、红军穿过的鞋、戴过的帽子等等,看到这里,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红军展转陕北时敌人围追堵截的情景,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革命先烈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场面……
参观完革命纪念馆,我们又去了四·八烈士陵园。在烈士墓前,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向烈士敬献了花圈,我们班同学向烈士庄严献词,全体同学宣誓: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接下来,我们分别在枣园和杨家岭参观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毛泽东、周恩来等几位伟人的旧居。
一天的参观结束了,我的心头沉甸甸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革命战争年代那些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流血牺牲的场面,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煤油灯下辛勤工作等一幅幅画面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们不能愧对那些革命先烈,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长大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车队载着我们出发了,我们一路欢歌,一路笑语,驶向学校,驶向家园,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0xx年10月22日,我们国培初中语文培训班的13名国培学员在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领导的安排下,来到了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附中参加影子培训学习。紧张而又充实的影子培训学习一晃就结束了。回想这一个月,我也真心的感谢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附中的领导和老师对我们学员的热情关怀和照顾,使我们这一个月来的每一天都有新收获,每天都在感知、感悟、感谢中得到充实。特别要感谢张晓玲老师,在她的虚心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对新课标教学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现将影子培训情况作以小结:
一、学校安排了有经验的骨干老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对口到个人。
在培训学习中,我们和指导老师张老师一块儿,就教材解读、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研修。从学习课标、了解教材体系、通读整册教材到细读本节教学内容;从明确教学目标、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到具体安排哪种教法、学法;使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缩短和填补了理论指导和现实教学中的差距和矛盾。
张老师还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与我一起分享。她耐心的指导我如何写好课后反思,指导我如何备写导学案,经过一个月的培养和指导,我在教学方法、备课、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
二、参与研修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通过研修学习,我认识到在语文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这里的教师几乎每节课都采用集体备课,每节课都有课后研讨,她们认为知识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教师只起引导和帮助作用。因此,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他们在课堂上还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思考的状态。从而使我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有效的课堂。
通过研修学习,我认识到语文教师应重视锤炼教学语言。教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主要靠语言来实现。我发现,这里的教在教学中,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就能避免讲师课堂,使师生产生共鸣,就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进而打动学生的心。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有激情、有鼓动性。 通过和老师们一段时间的深层接触后,我才知道,他们的教学艺术从何而来,是时间,是精神,更是同事之间的互帮互促,更是他们的自我反思;她们的教学质量从何而来,是辛勤,是耐心,是无怨无悔的奉献。这里的老师工作量很大,班额也很大,工作时间又长,加上批改作业、辅导、备教案等,几乎没有一分钟闲时间,但他们依旧勤勤恳恳,细致认真,从不马虎。反思自己,我不觉汗颜。
回顾这一个月的培训学习,我在收获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回到工作岗位后,我要向这里的老师们学习,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把此次学到的知识,了解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合理地带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去,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力得到提升。
★ 延安学习心得
★ 保卫延安读后感
★ 延安心得工作
★ 延安韵致作文
★ 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 延安红色旅游作文
★ 保卫延安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