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影心得(共含9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uang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在《海上钢琴师》中,朱赛普叙述了一个凄美故事。“1900”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他是维吉尼亚号上的一名弃婴,由该船上的工人丹尼抚养长大。在他很小的时候,养父丹尼就离世了。在养父离世后的一个夜晚,他被美妙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维吉尼亚号的演奏厅。此后不久,优美的琴声阵阵从演奏间传来,船上的乘客因好奇循声而往,发现竟是1900正在用钢琴演奏。不过,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的琴技是从何学来的,仿佛这些音乐就存在他的血液之中。自此,他成为了维吉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年纪渐增,他的琴技与天赋也远播于外,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一步。
影片所塑造的不是1900一个人,而是以小见大,通过塑造1900这个人物来展现二十世纪初这个新世纪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城市是工业文明和人类无限欲望的象征,而轮船则象征着一片充满理想的“净土”,但轮船是漂泊不定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其实是渺茫的,在欲望地刺激下,大多数人会奔向那片充满物质的“陆地”。影片中众多人纷纷踏上去往美国的轮船,去追求那工业化的生活方式来满足自己所有的欲望。在众人看到自由女神像时都欢呼雀跃地呼喊着“American”时,唯独1900一个人俯视着那群人,凸显出了他的独特性。而1900也曾彷徨,当他准备下船时,他看到了无尽头的城市,满眼喧嚣的城市让他迷茫恐惧,没有尽头的城市既是工业文明和物质社会的象征,也是人类欲望的不断延伸,1900站在台阶上,满眼全是现代世界的喧闹,没有艺术,没有音乐。相比之下,轮船这个小小的世界,更能给他“家”的感觉,让他在这有限的空间里保持初心,无所谓欲望,更好地追求精神的自由,去坚守自己的钢琴梦。
在《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中,导演以迈克斯旁观者的身份将这个悲剧的故事缓缓叙述给观众,给观众真实感代入感。导演通过塑造1900这个追求精神自由而抗拒现实物质世界的人物形象,来向观众传达一种在用生命来坚守内心纯真的情感,而他最后的悲情抉择实则是他对整个现代社会的拒绝。《海上钢琴师》强调了对精神领域的追求与精神上自由的把握,在有限的时空中让自我的梦想和心灵获取完全的自由,唤起了人们对人生和生活的深思,让人们重新去窥探自己深藏已久的真实灵魂。
我从来不相信这世上有什么天才,可是当我知道这部影片是个事实并且看了它之后,我才发现这世界上原来是有天才的。他有一个特别怪的名字——1900.
在19,有一艘轮船在海上漂流着,这里分为三层:第一层是vip间;第二层是平民间;第三层是贫民间。有一天贫民间的一个黑人丹尼偷偷溜进了vip间,发现了一个婴儿,上面写着雷蒙,他发现没人要他就将他抱回了自己家,他的一群伙伴给它起名,可就是取不出一个像人的名字,丹尼突然想出一个名字:丹尼雷蒙1900,为了叫他方便一点,大家都喊他1900.
随着一天一天的过去,他已经不知不觉得在海上度过了8年,他从未离开过船,有一天丹尼教1900认字,当1900问妈妈是个什么东西时,丹尼一时间回答不上来就说了个“马”1900真的就相信了,但这种温馨的时刻并不是那么的长久,再一次做苦工时,丹尼不幸的被棒槌砸中,直至死亡。在这个时候1900伤心欲绝,于是他不知不觉摸上了钢琴,在这里他可以放飞自己无限的烦恼。于是他不自觉地弹起了钢琴,没有任何古板的约束,自由的弹,当时的人们肯定在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所有的人都被这莫名的音乐吸引了过来,想探一探究竟到底是谁能够弹出这等优美曲子,就因为这他在整艘船上出名了。后来他遇上了一个晕船的伙计名叫曼克斯,于是他与曼克斯交上了朋友,在满克斯知道了他的琴技如此的好之后,曼克斯想让他离开这艘破船,跟他一起去闯荡外面一番世界,可1900却不想,因为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艘船。
他的琴技简直太出名了,甚至轰动了整个音乐界,使得爵士乐的鼻祖向他宣战,刚开始这鼻祖拿了一根烟放在钢琴上就开始弹了起来。他弹了一首足够难的曲子,弹完之后鼻祖将烟头举起来竟还没烧完,接下来该1900了,可是1900对这场比赛了名与利并不在乎,就随意的弹了一首简单的曲子,使得爵士乐的鼻祖感到自己被羞辱了,于是他又弹了一个难度更大的音乐,使得自己无比得自豪。1900在第二轮也按着他的曲子仔细的弹了一遍,似乎比鼻祖的音乐更加好听。这次可把鼻祖气急了,狗急都要跳墙更何况他。这次他可是把看家本领都是使了出来。他的这一举动,真正的将1900惹烦了,他向曼克斯借了一根烟,点着。放在钢琴上并对着鼻祖说:“这是你逼我的”,他开始弹琴了,那速度越来越快,当场将所有人震惊的动弹不得,甚至连刚抽上烟的中年人将烟头掉进了自己裆里面都毫不知情。弹完之后,这根烟头好像是刚刚点着的一样,还以为烟已经息了,当他把烟头拿着点着了钢琴时,顿时全场震惊,于是他拿着烟,慢慢走向了正呆若木鸡的鼻祖的跟前,将烟塞进了他嘴巴里。
当这一事件过后,他更加出名了。当他正在谈一首做买卖的音乐时,窗外走来了一名女性正在对着这面窗户照镜子时,他还以为是在看自己,于是他对她萌发了一种好感,他想把这首音乐送给她,可是总是当他们还差最后一步时,上帝却无情的将他们分开,一次是意外,两次是巧合,那第三次就是天注定了。于是1900觉得自己和她已经不可能了。
当他将要想离开这艘船,刚走到半路,他发现城市是看不到尽头的,而自己的钢琴才是最完美的生活,他又决定远离这些城市。
在这部影片中我觉得:1900就是自然,鼻祖就是人类。人类是要依赖自然的,自然也要有人类才会有生气。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自由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然而这个小插曲却能够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透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我的追求,他有自我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max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欢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可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可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吹着康恩牌小号的max也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他引导着我们进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着1900传奇的一身,新的出发,他用他的小号成功的在船上谋得了职位,晕船让他偶遇了1900,最终的卖小号让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让他跟1900有牵扯不断的联系。
有时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为吸引我们眼球的一个卖点,正是因为天才的陨落才让我们感到扼腕叹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没有理解专业训练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乐。这个在影片中仍然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因为导演的没有直接点出我们才能更加的迷恋这个弹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赛又一个成为我们了解他技艺的媒介,与钢琴大师的比试,虽然一开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发展走向,可是令我惊叹的是影片中的演员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将钢琴演奏的如此之极致,或许是作为一个钢琴的外行人来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场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一段也十分紧张,会让看的人一时喘可是起来,似乎到处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围一种从两个比赛者身上散发出来逼人的气场,他们那时候是强大的,个性是1900的表现,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轮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个影片也是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发生的人们因踏上陆地而兴奋,而他电影的主人公1900却选取永远的留在船上,等着时间流逝等着船渐渐老化,等着人们渐渐遗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静静的消失,就像他静静的躲藏在废弃的游轮中等待毁灭,在油轮中成长,在游轮中度过他的欢乐时光,海是寂静的又是波涛汹涌的,他是属于大海的,辗转于各个国家,却从未离开船一步,那最漫长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间的停顿,陆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可是就像中国的浮萍一样,离开了船离开了海他就没有了根,在期间也有动摇是不是他的胆量不够,没有人清楚,也没有人会理解,在影片的开始他了句话是从他的
1.看完海上钢琴师,深深留在我脑海中的一个词是“immense”无限的,深深困惑我的问题是,我会怎么度过这一生。地球是圆的,城市的边缘是城市,城市的边缘是明天的城市,绕一下,又是下一天的城市,看起来无穷无尽,但我们知道它也会有终止的一天,人的生命和地球的生命一样,就像船头到船尾,是有限的,生命这样设计,设计出限度,大概是希望我们做出选择,选择好我们要在这有限的时光里走哪一条路,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慢慢的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的,只是大多数人都患了严重的拖延症,不敢或者已经不愿去实践,不敢迈出第一步。如果说人生就从船头走到船尾,最终,有的人虽得善终却心怀遗憾,因为他从未迈出一步,有的人戛然而止于开始或路上甚至船尾之前,还有的人迷失了方向,兜兜转转,还是在原地。其实我觉得这部影片中的1900是勇敢的,他很清楚他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在全世界都劝他下船的时候坚定自我,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属于他的船尾,不在那城市中,而在他所生所长的这艘船,这片海以及那些音符,纷杂的城市可能会让他迷失自我。那么我们也一样,你是否有了想走的路,却迫于自己给自己找的各种借口,反而同那条路渐行渐远了呢?抑或是,你还在寻找属于你的路?总有一天我们必须选择,留在船上,还是上岸。
2.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海上钢琴师观看心得怎么写8
大家都对科学实验有一定的认识,它的目的是为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般地是控制住一些条件使之存在,而使另一些条件不存在,然后判断结果与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海上钢琴师》不失为一次人生的实验,最大的条件就是没有父母,不在陆地生活,看看这样的情况下人究竟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子。
教育的实验——灵性教育
观众都对1900在小时候突然就会谈钢琴,能准确说出娱乐大厅里的一些人的性格、情绪、行为特点,此人刚刚发生的及将要发生的事情等等,感到非常惊讶。虽说电影是虚构的,但我们都会亲见或听说身边一些类似的例子,尤其大家观察婴幼儿,发现他(她)们常常会做出一些让人惊讶的行动或说一些让人意想不到话,这些行为、话语首先让人感觉就是超越婴幼儿实际的成熟年龄,并且行动与话语往往还很有智慧。婴幼儿究是什么?身心特点如何?对人类来说还是一个谜,有些观点认为婴幼儿的那些超人的表象背后有一种身心上的灵性,如何看待、对待,或者教育当中如何培养这种灵性成为一个话题。我们来考察一下发生在1990身上的教育,全船人肯定是爱这个孩子的,但大家又各忙其事,因此1900没有一个固定的老师,也不会有所谓的教学计划、教育目地、教育目标等等,他也不需要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竞争等等,虽然有船员们“会按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来教养”,但整个过程来讲是善意和宽松的。除了早期1900被教一些识文断字,还有必要的思维步骤要求,如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收养1900的Danny要求他把词语联结起来形成更全面的意义,其他之外一切都是自由的。我想1900就是通过漫画书刊来获得陆地生活的印象和判断的,他也一定与人们交流过他的看法,但那样的教育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以幽默对待,也不需要刻意纠正他,或者纠正也是一种没有压力没有嘲笑的纠正。总之这样的教育环境保留了1900的灵性。需要指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儿童开始按成人的要求背词、学琴、做算术题等等的时候,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理性教育,并且我们往往假定儿童是一张白纸,是没有任何经验与感受的,一切都由教师按严格的技能程序来教授。因此好的教育应该是灵性不失,渐进一些理性,可能我们现实的教育是灵性全毁而理性未建。
伦理与心理实验――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或许是作家与导演想探寻或追求混沌初开时,人最初的那种纯静、纯真、纯粹的道德和心理境界是什么样子。并认为人的灵性与纯粹的道德是同一的,正象其他沙龙朋友所表达的那样,1900没有名利的感觉与思想,不知什么是竞争、争取等,总之一切世俗人所有的自私、贪梦、虚荣、算计等皆无。然而作家与导演又想告诉人们熊掌与鱼不可兼得,这样的环境又培养了1900与世俗无法相容,无法用自己的心灵解释这个世界,人最大恐惧来源于对事物不能解释,因此1900宁愿随船一起焚毁也不愿下船。在“嘭”的爆炸声中,1900回归了本初(有说人来自于大海)。作家与导演也完成了的悲剧构思(美的事物被毁掉)。实验结束了,但结果却让人生疑。从而作家与导演发出了对人类的追问:“人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
1900出生在船上,也从来没有下过船,虽然它有无数个机会能这样做。直到最后这艘退役的老船即将用6吨半的炸药被炸掉时,他也没有选择下船,虽然max尝试过劝说。“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尽头。无穷无尽,麻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走上舷梯一切都很好,我穿上你送我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帅气,对于下船毫无疑问,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你能体会吗?那些我看不清的东西。在那延绵不断的城市中,我能看见一切,可就是看不见尽头,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尽头正是我所未见。比如说这个钢琴,琴键有开始,也有终结。傻瓜也知道只有88个键,它们是有限的,在这88个琴键上你能弹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我就喜欢这样,我也只能这样生存,但你们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着无数个琴键的钢琴,没有尽头。可琴键是无穷的,我又该怎么演奏呢?我只能说我坐错了的方,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钢琴,老天啊!你有没有看见那些街道,成千上万的街道。怎样才能从中选一个,选一个女人,选一栋房子。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选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选一种自己的活法。沉重的世界压在你的肩头,黑漆漆的看不到头,要你离开这里,到那个陌生而有无穷的世界里。你难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过大的船。我不能下船!”1900在弗尼吉亚号爆炸的前夕,拒绝了max的劝说,说出了上面的话。我们从中也许能领会出他拒绝下船的原因。这不能简单的用怯懦来定义。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它不但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也穿插了许多出色的曲子,实在是我们不能错过的一杯佳酿。
最后我只想说:每个人都要走一条自己坚定了的路。就算是粉身碎骨。
海上钢琴师观看心得怎么写5
有人说,别人的故事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有别人的影子。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我至今所生活的中,我读懂了很多故事,也错过了很多故事,也无缘很多故事。抛开这生活不说,至少在股市发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实而幸福着的。而那些过往,或许是我们见过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记忆。
也许在故事中,他们在旅行,他们在工作,他们在聚会,他们在前进他们在驻足,而现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类,仔细发现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随风远去,不再重来,即使它正在向我驶来,而我却沉默不语,毫无行动。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这些感悟,都蜂拥而至,或许许多人更侧重与1900对于钢琴的执着与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却是拿短暂而不连续却又令人至今难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始终让我难以忘怀,在1900下定决心终于开始追逐新生活,决定下船时,1900这样问康杰,你会来看我吗。当然,你会把我介绍给孩子的母亲,还邀请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带着甜品,一瓶酒,你会说我太客气了,然后你领着我参观你的家,外形像条船,等你妻子烧好了烤鸡,我们围着桌子坐下,我会称赞她的厨艺惊人,她会告诉我你平时总是唠叨我。
或许他们相遇的时间的时间并不长,但彼此的感情却足够坚固,也足够深。人总说知音难遇,或许那个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尽头,或许就在咫尺,只是等着我们去发掘,去体会。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报废的船舱里,将挚友的琴声用流声机放遍整个角落,怀念所有从前的相见,回忆着从前的林林种种,也包括对他的思念。
最终一句,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打破了报废旧船舱里的宁静,也触动我的心。
有时我们也会因为周遭环境的变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对事物有了重新的定义和认识。但是那些生活中你认为珍贵的东西希望千万不要放弃,类似于友情,也许我们早已长大,真正懂我们的同龄人又有几个,不必在乎那么多,好好把握现在,可以去寻觅,好好地珍惜,保持以前,继续向前,始终如一,从中体会那最初的美好。
其实,在一个月前我就已经把电影下载到电脑里了,一直是没机会看,所谓没机会不是没时间,因为看这种电影,必须一气呵成地看完,还得心无杂念,心无旁骛。这边厢满脑子都是明天该买那只股票抄底,那边厢还要跟着伟大的钢琴师在海上颠沛流离,如此的私心杂念绝对是对一部好电影的大不敬。所以等来等去,我决定今晚观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艺电影的片长都不短,几乎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这让我很是受用,谁叫我是文艺片的粉丝呢。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他弹钢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钢琴师甚至是伟大钢琴家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弹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热闹的都为之折服。然而,钢琴师1900对大海的热爱,准确地说是对他一生也没有离开过的那艘船的痴迷,远远胜过其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钢琴。电影的最后演的是,在那一艘即将被销毁的大船上,海上钢琴师1900万般投入地,非常的忘我地,上下摇动手指对着空气弹琴,看到这里我唏嘘不已。
这真的是一部文艺的不能再文艺的电影了。
电影讲的就是一个人的宿命,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当一个人的生命被一样事物决定了的时候,这个人也许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爱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来决定,也许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满这样的荒.唐。
生命被决定,在这部电影看来是美丽的。
也许,我是无法评判剧中人的幸或不幸。不过,我倒宁愿看到电影这样的结尾:海上钢琴师1900跟随着他的钢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于最后的生与死,不在我关心的范畴之内。
时隔20__年,“弗吉尼亚号”重新响起航行的汽笛,“1900”再次手抚琴键开始了他的永恒表演。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在11月17日全国公映的第3日,票房逆袭到了冠军位置,这部“21岁”的老片在技术修复后重新焕发出光彩,其经典魅力得以充分证明。
作为《海上钢琴师》首席营销平台,淘票票也在今年连续推广《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何以为家》、《徒手攀岩》等奥斯卡获奖(提名)影片之后,再次将一部影史经典推荐给中国观众,为电影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优质外片内容。
《海上钢琴师》这部于首映的影片,此次国内上映,在登上淘票票平台后开分即达到9.6分,收获了超过45万的想看人数,目前累计票房已破5100万元。不少淘票票用户留下评论道:“哭晕在了电影院,这辈子看过的最好的电影”、“这是我为数不多愿意‘N的n次方’次重温的影片,难得有4K修复”。
作为一手缔造《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此次特地为中国观众写了一封亲笔信并录制问候视频。他在视频中表示,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海上钢琴师》可以进入中国的电影院和中国观众见面,是给了电影第二次生命,他感到非常的幸福。“谢谢你们,在20多年后赋予我的电影新的生命。非常感激!”
在这个周末,除了去影院重温《海上钢琴师》带来的感动,影迷们还可以借助淘票票“爱艺之城”平台,去回顾更多的影史经典影片。在《海上钢琴师》重映之际,“爱艺之城”向影迷们推荐了20__年20部高清修复片单,在优酷平台上提供了包括《人鬼情未了》、《闻香识女人》、《霸王别姬》等影史杰作,带影迷走入“爱艺之城”,重拾经典记忆。
今年8月,淘票票联合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简称“全国艺联”)推出了“爱艺之城”,旨在为喜爱艺术电影的影迷打造一个独特的线上社区,为用户提供电影资讯、社区交流,以及包括周边产品、参与官方活动在内的用户权益。“爱艺之城”将盘活存量全国艺联用户,并利用大数据精准触达更大范围目标人群,推广、普及艺术电影,打造全国最大的艺术电影社区。
影片背景:《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于19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该片4K修复版于20__年11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1920__年,美国工业革命爆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来往欧美大陆的客货运量急剧增长,出现了许多巨型游轮,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有些人就在游轮上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比如在这一艘游轮上,老水手丹尼发现的,被遗弃在餐厅里的钢琴上的这名男婴。
丹尼收养了男婴,并给他取名为“1900”。在丹尼的陪伴下,“1900”在游轮底仓的铲煤房度过了八岁前的时光。
直至一次意外致使老丹尼去世……葬礼上,仿佛命中注定般,“1900”第一次听到了音乐。
此后,“1900”便愈发被游轮餐厅中的钢琴所吸引……
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走近钢琴,坐上琴凳,触摸琴键,指尖不自觉的跳跃起来……
随后众人便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1900”对钢琴无师自通的掌握堪称上帝的恩赐。
从此游轮上多了一位少年钢琴师,无论是上等仓的餐厅还是下等仓的候船室,“1900”鼓舞人心的演奏总能引得众人欢呼。
然而纵使经常活在聚光灯下,总耐不住每每曲终人散后,“1900”便会沉浸在深深的孤单里……
直到有一天,游轮遇上了风雨,他看到了新来的小号手因晕船在餐厅里呕吐……
“1900”用钢琴拯救了他,他后来一生的好朋友托尼,让音符踏着海浪的节拍起舞,用音乐的悠扬化解波涛的摇晃。
二人的搭档演出让游轮更加多彩多姿,随着游轮来往于世界“1900”的也声名远播……后来竟引得发明了爵士乐的钢琴家莫顿造访,要与“1900”一较高下。
第一回合,莫顿用一支香烟的时间精准的演奏了他赖以成名的爵士乐,一曲终了,掌声雷动,而“1900”却认为音乐不是决斗的武器,淡淡的弹了一首《平安夜》,这种态度却令莫顿更加不满。
第二回合,莫顿弹奏了另一首更广为流传的曲子,“1900”由于被莫顿的演奏所感动便还原了莫顿的曲子,这真令人们称奇……当然,现场模仿本人的演奏更令莫顿愤怒。
第三回合,莫顿用一首速度极快的曲子炫技,希望将“1900”一举击败,不料这反而激起了“1900”的自尊心——武器化了的音乐已经违背了音乐的意义、伤害了音乐的尊严,“1900”以一首数倍速度于莫顿的曲子回敬之,曲罢,观众还惊呆在刚才的旋律里……
“1900”用因快速颤抖而过度发热的琴弦点燃了香烟,塞进了莫顿的嘴里,反应过来的人群开始沸腾,“1900”成为了超越钢琴大师的存在。
然而此后,“1900”的生活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他依然在游轮上做着钢琴师,弹奏着伴随他一生的两架钢琴。
依然,无论是在餐厅为上等仓的贵宾、还是在候船室为下等仓的普通客人,都以同样的热情弹奏着一曲曲由心而生的乐章。
哪怕有一天,他有了录制唱片、改变命运的机会……哪怕有一天,他有了走下游轮、寻找他心爱的姑娘的理由……
他依然选择留下,留在这艘游轮上,留在这个他从小到大都不曾离开过的地方。
哪怕后来,这艘游轮因报废而被爆破,“1900”的选择依然是——和游轮一起葬身海底。
而他一生中使用过的那两台钢琴,便被乐器商家回收,关于这两台钢琴的故事,除了“1900”的挚友托尼,便再没有人知道了……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自然再难见到“1900”弹奏了一生的那两台钢琴……而经典,却总会在历史的偶然里延续……
现在,如果你想亲身体验穿越120__年而来的——
“1900”那样的两架古董钢琴——
初看完影片之后,唯一的感受是孤独,透彻心扉的孤独。他来到这个世界还未来得及张开眼看父母一眼就被遗弃于邮轮之上,幸运的是被豪放的锅炉工丹尼收养,并给他起了个长而古怪的名字——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于是,1900在这艘邮轮的传奇故事缓缓拉开了序幕,他渐渐开始融入这个世界,一种叫音乐的东西触动了他的心弦。然而奈何造化弄人,几年内再度成为孤儿的他终于获得了他一生不会抛弃,也不会抛弃于他的钢琴。此后,他伴随着邮轮在世界游历却从未下过维吉尼亚号半步。期间面对着名利的诱惑,外界的挑衅,哪怕一段从未结束,也从未开始的的爱情也只是让他心潮更澎湃了些,挣扎更剧烈了些,他还是选择了大海,还是选择了那台伴其一生的钢琴。在一声巨响中,他消失了,永远地消失在海上,永远地消失在每一个观影者的眼泪中。
也许有人会讲,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这是一种懦弱的态度,这是一种逃避的借口。但我们清晰的看到他随着钢琴在海浪起伏摇摆的船舱内肆意滑行,听着他为心爱的姑娘弹奏出海上钢琴师的内心独白,用“fuck the regulation”轻轻地回答了船长的指责……这些画面无一不告诉我们,他不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他生活于他自己构建的灵性殿堂,那个殿堂无人可攀。他不属于任何一种生活,他被上帝隐秘的藏起,被海洋保管,被一个多情的导演,用戏剧把他的所有一一遮盖……
暗自思忖,其实我们才是孤独的大多数吧。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藏在那座海上浮城中,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孤独的活着,然后死去。而我们呢?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们都仿佛一个座离岛,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逃避所不喜欢的一切。我们所栖居的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渐渐地,生活,让我们疏远了亲情;功利,让我们世俗了友情;欲望,让我们背叛了爱情,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可扪心自问,这一切的情感的告别换来的真的是我们曾经梦想过的真正的幸福么?
后来渐渐明白了为何1900终其一生也不愿走下弗吉尼亚号半步,因为我们的陆地就是他的海洋,无人愿意一生漂泊。我们这些“陆地”上的人,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漫长。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是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和挚友在毕业之际把酒言欢;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许下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誓言;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望着刚来到世间的你满脸尽是疼爱……会想起那些曾无数次温暖过你的点点滴滴,然后默默告诉自己 ,这是很长、很好的一生。
正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陆地”上,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与残酷,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或许,我们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花花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巨大钢琴上,演绎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篇华美乐章。
★ 海上钢琴师评价
★ 海上钢琴师台词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 海上钢琴师影评
★ 海上钢琴师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