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笠翁对韵有感(共含1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重阳二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笠翁对韵》是一本汇集了许多千古佳文的好书,它分为上卷和下卷。上卷从一东写到十五删,下卷则从一先写到十五咸,不论哪一个都让人过目不忘。
在这么多故事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铁面无私包青天”了。它讲述了宋朝包拯的故事。他屡破奇案、清正廉洁,很受皇上的重视,被封为都城开封府的府尹。而这里的地方官特别难当,因为皇权可以干预开封府的政事,皇亲国戚都聚集在这里,他们仗势欺人。但自从包拯来了以后,铁面无私,不畏强权。
一次,一位妇女带着儿女在门外击鼓喊冤,要控告驸马陈世美。原来,自陈世美当上驸马以后,不但不认妻儿,还要将母女三人害死。包拯并没有因为被告是驸马而放弃这个案子,反而更认真的收集证据。证据准备好后,就派人去捉拿驸马。朋友听说他要这么做,都来劝他,可包拯还是坚持审问。最后,在大量证据下,驸马只得认罪,被处死在包拯的铡刀下。
读了这本书后,我想起以前看到的《论语》,它同样汇聚了很多经典的词句。其中一句话令我铭记难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也。富贵不能使我贪图享乐,贫贱不能让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让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能叫大丈夫,而包拯不就是这样的大丈夫吗?
《笠翁对韵》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更让我明白了怎么样堂堂正正的做人。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暑假,我读了《查理九世》《苹果树上的外婆》《经典赏读本丰子恺》《笠翁对韵》《安全预防自救》我在这些书里面学到了不少的好词好句,其中让我觉得最有趣的书是《笠翁对韵》特别好。
故事的主名是上卷: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卷:一先、二箫、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这本经典诵读让我学到了很多相反的词,比如:天对地、雨对风、春对夏、喜对哀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这里面的有趣故事让我受到最大启发,无论是谁,长大一定要回报父母,因为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里面的一个个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古时候的事,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力量,也让我知道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自从跟着学而优肖老师读了《笠翁对韵》后,我总是不知不觉地吟诵起其中的一两段。其实我并没有刻意背诵,只是多读了几遍,没料想竟背了些下来。
不得不承认,此书确实朗朗上口,虽然有一些陌生字词,但有了注音、注解的帮助,也丝毫不影响阅读质量。有人说,《笠翁对韵》是训练儿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工具书,而我却认为此书是老少皆宜的,可以让大家领受中国历史文化,典故的熏陶,大有所益。
而我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泪弹斑竹,舜妃遗恨和湘江”让我看见了爱人之间深厚的情感;“黄盖能成赤壁捷”使我明白不能轻视、轻信别人的道理;“王裒青柏墓前枯”令我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一片孝心;“人传沧海几扬尘”让我感悟到世事千变万化的哲理……可谓是受益匪浅啊!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而我们却忘记了传承自己的文化。但现在,许多人意识到这一点,对传统文化逐渐重视。许多老师、家长会让孩子们读,背一些像《笠翁对韵》这样的国学启蒙书籍,但有些家长却不支持,认为让孩子太早学国学,弊大于利。因此,这个问题至今是大家议论的焦点。
前此日子在看手机时,无意间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能不能别再用“国学”毒害了孩子?我看见这个题日,吃了一惊,便怀着好奇与疑惑之心点了进去。我粗略地浏览了一遍,文章内容大致是作者对一些经典国学作品的批判,像《弟子规》、,《三字经》和“四书五经”,都无一幸免。记得最清楚的是作者对《弟子规》中《入则孝》一篇的批评,说什么“父母就一定是对的吗?”“应该敢于挑战权威”等话。不得不说,作者的话有一定道理,但他忽略了《弟子规》的本质:孝顺、礼仪、道德,而不是冒险与挑战!所以,我认为作者的话并无说服力,反而会引起读者的反驳。
你可能会说:这跟《签翁对韵》有关系吗?错了,当然有。同为国学,同是启蒙,尽管古今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但对待传统文化要有一种同样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国学,虽不求甚解,但也不能一味地死读、死背,更要会解理。
无论如何,自己的文化必须白己传承!这是我由《笠翁对韵》而感悟并展开联想到的事物。这本书将使我终身求益。
《笠翁对韵》这本文学名著是老师推荐给我们学习的这本书是由李渔撰写的,内容丰富,句子朗朗上口,响亮而富有节奏。读起来也十分和谐、不拗嘴,因此,其中有十几段我都背的可熟了!
《笠翁对韵》里基本都是对偶句,上下句互相照应,所以十分好记。虽然里面的语句十分好记,但如果你刚读过的话,是很难理解的。比如像我,看第一遍的时候糊里糊涂的,完全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即使看了注释也是一知半解,可是我每天早上都要看上两三遍,直到有一天,我再去看的时候脑子仿佛被仙人启发了一般,不知怎么就忽然明白了句子的意思。那时,我才真正理解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常挂在嘴边却不明白的名言。
读《笠翁对韵》,理解包含的意思是必须的,当然,欣赏优美的句子也不能忽视滴啦!一对对对偶句时而浓重、时而清淡,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犹如舞台上曼妙的舞姿、妙不可言。比如:“草迎金埒马,花醉玉楼人”“燕出帘边春寂寂,莺闻枕上漏珊珊”等等。
现在的孩子不是看着外国的卡通,就是吃着西方的餐饮,已经很少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希望更多的人能将中国灿烂的文化发扬光大!
今年暑假的时候学校开展了书香燕京活动――我爱古诗文。读古诗,研究国学已经是校园里必不可少的活动,其中《笠翁对韵》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国学经典书籍,书中有很多的'押韵短语和小故事。拿着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越看越觉得有趣。
《笠翁对韵》是清代著名诗人李渔按30个平声韵,用这个韵部的平声字组成了像诗一样的对句,作者为这本书费尽了心血。《笠翁对韵》的每一卷都有描写关于天气、人物、植物、动物的诗句。仔细阅读让我们懂得了不少名人的小故事,其中我最欣赏“十五删”中的小故事智永与“退笔冢”。故事主要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国浙江有一座很有名气的寺庙住着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憎――智永禅师。智永禅师晚年的时候,有一天正在指导一位小和尚练字,几位年轻的书生慕名来寺以求大师的墨宝,并请教写字的秘诀。智永笑着说:“赠字不难,但秘诀实在是没有,不过我可以奉送诸位四个字:“勤学苦练”,如能持之以恒,保你一生受用不尽。我学书法也是靠勤学苦练。众书生听后,并不相信,智永禅师便命小和尚打开后院门,带领他们去寺中的塔林,在一棵大树下,有一座高高的坟冢。书生们大惑不解,禅师指着坟冢说:“我习书一生,练字磨秃的笔头都在这里。书生们听了以后恍然大悟,他们回去以后,勤学苦练,不再求什么秘诀了。
通过这个小故事,使我真正明白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的含义了。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没有任何的捷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做到的,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勤学苦练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中国的国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都开始学汉语,写汉字,背古诗。而做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学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自己的经典文化呢!今后,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把中国的经典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中国的文化,热爱中国的经典国学。
去年寒假,按照学校的“课外寒假给力寒假生活”推荐书目要求,我阅读了《笠翁对韵》这本书。感觉这本书的内容像诗,又像歌,读起来很顺口。
爸爸给我讲解了这本书的来历:笠翁的名字叫李渔,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戏剧家,他按30个平声韵,用这个韵部的字组成了像诗一样的对句,所以读起来很顺口。它里面的那些对句里有天文、地理、花鸟、人物等,也有大量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有一字对、二子对、五子对,最多有十一子对。如果你想作诗词,它真的是一本好书,一本必读之书哦。
在读《笠翁对韵》时,可是我不太懂,通过爸爸的讲解,让我对书中的诗句有所了解,还让我知道了不少的古代的历史、神话、名人的故事、典故和俗语。比如“鸿雁传书”讲的是:西汉汉武帝时,汉武帝派大臣苏武出使匈奴,可是苏武却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又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的国王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里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帝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国王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了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信差”,当下即邮递员。“帛书”是我国古代写在丝织品上的书。
最后,我还有一个的感想就是:这本书上讲的全是文学诗句和全是近反义词的诗等,让我懂得了很多词语间联系。我相信:一定对我以后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
笠翁为这本书费尽了心血,但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样宝贵和经典的数,我一定要认真的多次去读,最好能把它们全背下来。
在我读过的古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笠翁对韵》中三肴(其一)里的一句话:“蔺廉有隙,终为刎颈生死交”。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将相之间的故事。文官蔺相如因为立了两次大功,成了比武官廉颇还要大的官,廉颇很生气,一直想找蔺相如的麻烦。有一次,廉颇坐着轿子和蔺相如相遇,蔺相如却主动避让了。
他对手下人说:“我并不是害怕他,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不能和他发生矛盾。”廉颇得知后,非常惭愧,就背着荆条主动到蔺相如的家里请罪。后来他们和好了,成为最好的朋友。读了这篇故事,我想:在生活中,如果我比别人做的好,可以主动帮助别人,让别人和我一样好。还有每个人的优点都不同,缺点也不同,应该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向他学习,做像蔺相如这样宽宏大量的人。
《笠翁对韵》是国学小书院丛书中的一本,是和《弟子规》、《三字经》齐名的国学类经典书籍,由清朝李渔撰写。它用对联的方式写出了从古至今的大事件,内容无所不包,并将众多文学典故穿插其中。虽然我刚开始不理解书中的内容,“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不断的诵读中,我开始慢慢领悟其中的道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我的文学修养。
现在我的`同龄人中许多人吃的是麦当劳、肯得基,穿的是耐克、阿迪达斯,看的是日本卡通,可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很少,反而是外国学者发出学习儒家思想的号召,这让我们中国人,尤其是我们青少年一代感到多么惭愧啊!
所以我们要多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它发扬光大!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现在我知道了,原来不少都出自《笠翁对韵》。笠翁是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的名号。写诗、词是一件不易之事,《笠翁对韵》把一些难点简化了,它话语简单、声调和谐、节奏明快。它那些对子里有天文、地理、花鸟、人物等,有大量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有一字对、二子对、五子对,最多有十一子对。如果你想作诗词,它真的是一本好书,一本必读之书。我还特别喜欢里面引用的故事。
有一个故事叫“李贺呕心”让我记忆犹新。李贺,我们都知道,是唐代大诗人,可又有几个人知道,他为了写诗,下了多大功夫呢?为了写好诗,能留给后代,吃了很多苦。即便生活困苦,他也坚持每天写诗,而不是三天打鱼,二天晒网。有了灵感马上写,没有灵感时也要写。为此他呕心沥血,加上时运不济,英年早逝(终年27岁)。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本书的《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的全订本。
《声律启蒙》是车万育的一本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书,书中按韵编排,每韵各有对文三则,每则有对语十对。
《笠翁对韵》是李渔仿照《声律启蒙》编写旨在指导作诗的韵书。书中按韵编排,每韵各有对文两则、三则、四则不等。
两书合称“对韵双壁”。
我朗读了《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后,学到了上平声中十五韵和下平声中十五韵,我想只有多次朗读后,才能体会到文中的韵味和声律。才能学到那些对仗。
古诗词的格律太难了,除了韵外,还要有平仄。虽然现代社会的现代诗几乎取代了古诗词,但必竟古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文化底涵。在空闲时读读,古为今用,对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毕竟还是大有好处的。
《笠翁对韵》读后感350字
题记:利用暑假,充分体味阅读的乐趣,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语言魅力,再发挥绘画、语言和想象能力,设计一副精美书签,成为一项美好的阅读体验。接下来,跟着我们的.古诗文书签,一起来重温阅读之美吧!
《笠翁对韵》每一篇里都有我喜欢的诗句,比如说《一东》里的“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霄吹断美人风;《二东》里的“金菡萏,玉芙蓉”,“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顶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这古代人说话是那么优美,犹如舞台上的优美舞姿。而且,古代人是那么的聪明,只需几个字就能概括一个故事。
其实,喜欢《笠翁对韵》的原因不只是它能让我去欣赏到优美的诗句,这本书还能让我从字里行间中学到很多知识,比如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题记:利用暑假,充分体味阅读的乐趣,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语言魅力,再发挥绘画、语言和想象能力,设计一副精美书签,成为一项美好的阅读体验。接下来,跟着我们的古诗文书签,一起来重温阅读之美吧!
《笠翁对韵》每一篇里都有我喜欢的诗句,比如说《一东》里的“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霄吹断美人风;《二东》里的“金菡萏,玉芙蓉”,“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顶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这古代人说话是那么优美,犹如舞台上的优美舞姿。而且,古代人是那么的聪明,只需几个字就能概括一个故事。
其实,喜欢《笠翁对韵》的原因不只是它能让我去欣赏到优美的诗句,这本书还能让我从字里行间中学到很多知识,比如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笠翁对韵》每一篇里都有我喜欢的诗句,尤其是《一东》里的“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二冬》里的“金菡萏,玉芙蓉”、“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原来古代人说话是那么的美,犹如舞台上的优美舞姿,一组对词就是一句念白,一付对子就是一段唱腔,妙不可言。
其实,喜欢《笠翁对韵》的原因不只是它能让我去欣赏到优美的诗句,这本书还能让我从字里行间中学到很多知识,比如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爸爸在书店给我买了一本《笠翁对韵》,《笠翁对韵》是和《弟子规》、《三字经》齐名的国学类经典书籍,由清朝李渔撰写。它用对联的方式写出了从古至今的大事件,内容无所不包,并将众多文学典故穿插其中。虽然我刚开始不理解书中的内容,“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不断的诵读中,我开始慢慢领悟其中的道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我的文学修养。
我觉得熟读《笠翁对韵》对我们遣词造句、作诗、对对子都有很大的帮助。要通晓中国文字韵律的精妙、优美,《笠翁对韵》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建议同学也来读读《笠翁对韵》吧!
在我读过的古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笠翁对韵》中三肴(其一)里的一句话:“蔺廉有隙,终为刎颈生死交”。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将相之间的故事。文官蔺相如因为立了两次大功,成了比武官廉颇还要大的官,廉颇很生气,一直想找蔺相如的麻烦。有一次,廉颇坐着轿子和蔺相如相遇,蔺相如却主动避让了。
他对手下人说:“我并不是害怕他,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不能和他发生矛盾。”廉颇得知后,非常惭愧,就背着荆条主动到蔺相如的家里请罪。后来他们和好了,成为最好的朋友。读了这篇故事,我想:在生活中,如果我比别人做的好,可以主动帮助别人,让别人和我一样好。还有每个人的优点都不同,缺点也不同,应该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向他学习,做像蔺相如这样宽宏大量的人。
上学期学习过一些对子,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现在我知道了,原来不少都出自《笠翁对韵》。笠翁是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的名号。写诗、词是一件不易之事,《笠翁对韵》把一些难点简化了,它话语简单、声调和谐、节奏明快。它那些对子里有天文、地理、花鸟、人物等,有大量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有一字对、二子对、五子对,最多有十一子对。如果你想作诗词,它真的是一本好书,一本必读之书。
我还特别喜欢里面引用的故事。有一个故事叫“李贺呕心”让我记忆犹新。李贺,我们都知道,是唐代大诗人,可又有几个人知道,他为了写诗,下了多大功夫呢?为了写好诗,能留给后代,吃了很多苦。即便生活困苦,他也坚持每天写诗,而不是三天打鱼,二天晒网。有了灵感马上写,没有灵感时也要写。为此他呕心沥血,加上时运不济,英年早逝(终年27岁)。真是让人感慨万千。看看现在,学习条件多好。为了学习只要你想的到,爸爸妈妈都能做的到。就说我吧,假期里想的最多的是能睡赖觉了,态度差极,羞死了。以后真得好好改改了。
我还特别喜欢里面引用的故事。有一个故事叫“李贺呕心”让我记忆犹新。李贺,我们都知道,是唐代大诗人,可又有几个人知道,他为了写诗,下了多大功夫呢?为了写好诗,能留给后代,吃了很多苦。即便生活困苦,他也坚持每天写诗。有了灵感马上写,没有灵感时也要写,为此他呕心沥血,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我在假期里想的最多的是能睡赖觉了,学习态度差极,羞死了。以后真得好好改改了,得向李贺学习才行。
读了《笠翁对韵》之后,让我感到古代人说话原来是那么的美,犹如舞台上的优美舞姿,一组对词就是一句念白,一付对子就是一段唱腔,妙不可言。在这些经典的熏陶下,一个人就会从内到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学习能力倍增。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啊!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读经诵典,让我受益匪浅。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每当读到《笠翁对韵》这些经典读本时,我心里就充满了宁静和诗意。
《笠翁对韵》作者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一本《笠翁对韵》写得绝妙,用对仗、用韵来组织词语,从单字对到双字对,直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在这本书中,还包含着许多知识,有古代历史、神话、名人的故事以及许多常见的典故及俗语。
我最喜欢书中这一句了--“贾岛诗狂,手拟敲门行处想;张颠草圣,头能濡墨写时酣”。这两句对韵引用的是这样两个故事:贾岛进京赶考,骑驴赋诗,做了“僧推月下门”的诗句,到底是“推”还是“敲”呢?于是用手作推敲的样子。张旭每次饮酒醉时就草书,挥笔大叫,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世上人称他为“张颠”,酒醒后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读了这两句,我一下子就认识了古代两位了不起的大人物,还知道了推敲的典故,你们说读这本书是不是增长很多知识啊。
书中还有许多诗词格律知识,如物色、无情、对反、隐如、飞白、标点、平仄、词义、双关等。我觉得这平仄就算有点难啦!平,代表拼音中一、二声,而仄,就是三、四声。既要讲声调,又要求顺口,古人写诗真不容易啊!不过,如果真将这本书读透了,明白了,那以后在写作文时用几句,肯定有人会说你文采飞扬呢。
同学们,多读经典吧,让我们与经典同行,在经典的熏陶下,变得知书达礼、心宽广;让我们胸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
★ 笠翁对韵教学总结
★ 读 有感
★ 读有感
★ 读简爱有感
★ 读《背影》有感
★ 读有感史记
★ 读《纸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