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10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XLee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10篇)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10篇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篇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多读故事。了解祖国的发展史,学习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这个寒假我看了很多故事,最难忘的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江……我被红军战士那种吃苦耐劳,百折不屈的精神震撼到了。今天我要分享的《半条被子》的故事看上去是红军长征中非常普通的事,但是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变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爱民情怀。

《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在1934年红军长征时期,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长征途经汝城时,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徐解秀家境贫寒,只有一张用楠竹钉成的床架,床上铺着一层稻草和一张破席,盖着的是一堆烂棉絮和一件旧蓑衣。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没有,三位女红军在行军中丢弃了行装,只带着一条棉被,她们同徐解秀母子一起五个人横盖着这条被子挤在床上睡觉,徐解秀的丈夫朱兰方则在外屋为女红军放哨。她们同吃同住,共同劳动,大家相处的像一家人一样。

三天后,三位女红军随部队长征出发,临走时,她们要将唯一的被子留给徐解秀一家,徐解秀说什么也不肯接受,推来推去,争执不下,于是一位女红军找来一把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三位女红军对她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敌人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生活。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会来看您,到时候一定要送您一条完整的新棉被。”徐解秀颤抖着双手接过这半条被子……

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一床被子、一粒药都是那么的珍贵!我被红军战士的奉献精神深深的打动。“半条被子”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射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

去年,疫情爆发,无数的白衣战士、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纷纷坚守在抗疫一线。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携手战胜病魔,中国人民以最短的时间控制了疫情扩散,恢复正常生活。不也是延续了这种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吗?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历尽千辛万苦,是什么支撑着她们走下去?作为小学生,也许我还不完全了解那段历史,但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延续这种甘于奉献,乐于分享的优良品质。

在和平年代,虽然已经实现小康生活,但还是有少量的山村地区物资贫乏,那里的孩子不能像我一样在宽敞的教室和图书馆学习,所以每学期的捐赠活动,不管是书籍,还是生活用品我都积极参与。在路上看见老人的橘子撒了一地,我毫不犹豫的帮忙捡起来。看见落单的小朋友摔跤了,我扶他起来,陪着他等待家人来接他回家……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是我现在能做到的。今后我依然会牢记使命,发扬革命精神,做一个心中有爱,阳光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篇2)

《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位战士执行引开敌人的任务。任务成功之后,五位战士来到了两条路的中间,一条是撤离的路线,一条是上作 文 吧Www.ZuoWen8.coM儿狼牙山悬崖的道路,这两条路一条通向生存,一条通向死亡,为了使敌人不发现正在撤离的老百姓,他们毅然决然的登上了狼牙山,敌人发现他们以后,追了上来,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敌人,他们的子弹发出一阵阵愤怒的吼叫,射进敌人身体。子弹打完后,他们用石块去还击敌人,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坚持到底,最后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义无反顾的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五位壮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如果没有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没有现在繁荣富强的祖国。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栋梁。我们一定会勤奋学习,肩负起祖国的重任,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多做一份贡献。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篇3)

当我读完《十大元帅》这一本书的时候,里面十位红色将帅的影子已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其中最让我感触最大的是里面其中一位元帅——朱德爷爷,我非常敬重他。他小时候生活坚苦,但他的父母为了让他长大成才,于是送他去上学,朱德爷爷不怕艰苦,每天坚持看书,在他的努力下,成功以名列第20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学堂。长大后参军,在南昌、三河坝等战役指挥中都取得了胜利,也因此成为十大元帅中的一员。

在那个前所未有,风起云涌的时代,在那个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时代,这十名元帅,他们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们是那个年代的骄傲,也是我们新中国的英雄!我们生活在新时代,应该好好努力学习,克服困难,时刻做好准备,做时代的栋梁之才!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篇4)

我阅读的故事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的英雄故事。刘胡兰,女,生于1932年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

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抗日儿童团,和伙伴们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召集民兵去前线,刘胡兰也要去。部队营长劝她,可她说”战士们不怕死,我是女民兵,也不怕。“到了前线,刘胡兰给士兵包扎伤口,而且还帮战士们运送弹药。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我不禁感叹她的勇气与耐力。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好妇救会秘书,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经受了严峻考验于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并没有比我们大多少,可她吃过的苦比我们多得多。

1947年1月12月,刘胡兰被国民党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从容的躺在了敌人的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下了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她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相较之下,我们现在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在共产党的庇护下,和平且美好,也都是这些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更应当心怀感恩的对待生活,像刘胡兰同志一样:坚定信念,努力字习,用知识来奉献给祖国。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篇5)

在这个愉快的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其中就有一本名叫《小兵张嘎》的经典抗战书籍。

在我看来,《小兵张嘎》就是一本描述抗日战争时代那些伟大英雄的红色书籍。年纪小小的张嘎,为人活泼聪明,经常讨人欢喜,鬼不灵村里的人都叫他小嘎子。由于奶奶被可恶的日本鬼子残害,所以嘎子心里一直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为奶奶报仇雪恨。

那时的小嘎子和我们差不多大,却十分的坚强。区部队转移要走100多里路,他都从不喊苦,非常有骨气,而且一点都不畏惧日本鬼子。他机智、巧妙地和敌人作斗争,与他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激烈战斗。小嘎子勇敢、正义、和他那颗善良的`心打动了我,他虽然是一个孩子,但是却十分让人敬佩。 最后,在他的帮助下,区部队顺利地解放了鬼不灵,小嘎子也走上了一条八路军之路,还获得了一把真正属于自己的枪。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嘎子一样,有一颗正义的心,不能够什么都放任不管。这种金色的品质或许在一些大人的身上都得不到体现。 小嘎子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小兵张嘎》使我受益匪浅,小嘎子是我们的榜样,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平且将这份精神传承出去,长大了为国家出一份力!

揭开历史的伤痛,是为了不再有那些惨绝人性的事情发生,还原事实的真相。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篇6)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红色少年的故事》就是一本讲述一群少年好汉的故事书。一口吻读完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故事后,令我心潮磅礴,久久不能安静。

”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每当耳畔响起这首喜闻乐见精美感人的儿童歌曲时,就让我们悼念起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里,一户贫困的人家,有一个小小的放牛娃,他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大家伙叫他二小。1943年,抗日战斗最严格残暴的阶段,日本鬼子履行了”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在村子里烧杀抢夺,作威作福,滥杀无辜,无所不为。二小家的茅屋被鬼子炸毁了,二小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目击了鬼子的残酷行动,激发了二小对日本鬼子刻骨铭心的冤仇,形容的成语。

只有共产党才干救中国。二小满怀着对共产党的酷爱,加入了儿童团,随着老师跟连长学了很多常识,他晓得只有把鬼子赶出中国,能力过上好日子,建设本人漂亮的家园。

一个阴沉的上午 ,二小正在河边放牛,鬼子又来村庄里涤荡,到处寻找八路军的踪影。二小想起了连长的话,心血来潮,佯装出很惧怕的样子,带着鬼子走进了八路军的潜伏圈。鬼子们被毁灭了,而我们英勇的小豪杰王二小却献出了可贵而幼小的性命。

读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涯是多少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写着英勇,又记载着艰苦;既喷射着光辉,也不失有悲壮。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篇7)

这天,我读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有王朴的故事,有刘胡兰的故事,有董存瑞的故事......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1929年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而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还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走到山口时迷了路。他们望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让他带路。王二小先装着听话的样貌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声,敌人明白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此刻,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此刻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词作家、曲作家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来纪念他。

读后我想到了王二小为了保护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牺牲了自己保护了别人。他能够不保护躲藏的乡亲们,他也能够不牺牲自己,但他没有,他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再想想我们,不用保护别人,也不用牺牲自己,在这种好的环境下,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想想别人再想想自己,其实我们也能够做到的,但我们不努力,只要努力也能够做到。

从此刻起,我们应珍惜此刻拥有的一切,在这完美的环境里发奋读书,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完美。同时,祝福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强国之首,不再受其他国家欺负。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篇8)

《红色故事》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族小英雄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的,那就是王二小。

有一次,王二小在山上放牛,伪装成放牛的小孩,其实是在站岗放哨。突然,从远方走过来一支敌人的队伍,王二小立刻放倒了消息树,然后钻在敌人的前方不远处装成放牛郎。敌人一眼瞧见了王二小,王二小却假装没看见,转过身去继续放牛。领头的人跑过去逮住王二小的衣领,大声地说:“你知不知道八路在哪里?”王二小犹豫了一会儿,奶声奶气地说:“我知道他们在哪。”敌人很高兴,说:“只要你带我们去找八路,皇军就把这块金手表送给你。”王二小接过手表,用牙齿咬了咬。“金的!”“那好,我就带你们去吧!跟我来。”

王二小在路上几经周折,一会拐弯,一会下坡,一会上坡。敌人们被王二小弄的筋疲力尽。最后,王二小将他们带到一个山谷前,敌人的领头一脚把王二小踹开“这不是八路军营,你敢骗皇军。”几声枪声之后,我军赶来了,敌人的呻吟声,我军的叫喊声,喊杀声顿时充满整个山谷。

虽然,在这长战斗中,王二小光荣地牺牲了,可是,他成了个小英雄,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篇9)

本假期我读了《红岩》一书,是我的感受是:中国人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这本书主要讲了:1948年,重庆正处在国民党统治中最为黑暗的一刻。共产党员为了配合工人运动,江姐、许云峰、成岗等共产党员便为其他工人传递革命的消息。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后,虽然有些共产党员英勇牺牲,也有一些无耻的叛徒,但是共产党员仍然取的.了最终的胜利,迎来了胜利的朝阳。

在我看到江姐面对敌人似的心声: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一直是钢铁。看到这里,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我们的前辈和共产党员用钢铁般的意志让敌人输的一败涂地。同样,在今天的我们也应该如此,要用钢铁般的意志去面对困难,不退缩、不畏惧。

我曾经还看过《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和《红日》等抗日战争的书,最令我感动的还是中国人的钢铁般的意志——不退缩、无畏惧、迎难而上。

我们中国人拥有像钢铁般的意志,拥有着不可估量的潜能。我们既然有幸成为一名中国人,那么我们就应该珍惜我们今天的幸运,像我们的前辈那样,像英勇献身的共产党员那样,练就自己的意志,为祖国尽一份应有的力量。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篇10)

我想《小兵张嘎》这个电视剧或书很多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看过。

我特别羡慕里面的小嘎子,他为了救奶奶和老钟叔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老钟叔,他特别喜欢老钟叔给他做的那把木头枪具,可是现在老钟叔受难了,你说小嘎子能袖手旁观吗?当老钟叔被枪毙的那一刻,小嘎子的心不知已经自责了多长时间。但是再自责也没用,从此小嘎子为了给奶奶和老钟叔报仇,他不知进行了多大的努力,终于有一天,小嘎子告别了队长,自己提着心,抱着胆走进了鬼子的司令部,.我想他当时就在想,我一定要给奶奶和老钟叔报仇。

记得一次在剿灭敌人的战争上小嘎子夺下了一支枪具,他很喜欢这只枪具,可是在缴枪的.时候,他故意的把枪具留下了,可是到最后他还是恋恋不舍的把枪具交给了队长,仁慈的队长决定把枪具送给他,当小嘎子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好像都乐开了花,最后队长决定让小嘎子成为正式的八路通信员。

在战胜日本人的时候小嘎子在奶奶和老钟叔的坟前说了这样一句话:“奶奶,老钟叔,我给你们报仇了!

看着小嘎子远去的背影,我由衷的要向他说一句,嘎子你最棒!

红色故事读后感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

红色小故事读后感

2023红色故事读后感

学生红色故事读后感10篇

红色革命故事读后感10篇

红色故事读后感范文10篇

红色故事读后感500字10篇

初中生红色故事读后感10篇

红色伟人故事读后感10篇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10篇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10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