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1000字(共含12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at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看到《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这个书名的时候,不禁有些感慨,终究是连林清玄也不能免俗啊。“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被用烂了无数次。不说网络,书名类似的都有不少,什么《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之类的。
一句话能触动这么多人的心弦,大抵是有它超凡脱俗之处的,只可惜我们见得多了,有些审美疲劳了而已,所以忘记了。多么希望多年以后,自己到了另一个地方,也许凡是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仅仅是美丽的诱惑。
抛却一份不成熟的懵懂无知,收获一颗质朴而温暖的心,同时也等到一份落地生根的缘分,那仿佛是遇见最初的自己。实际上,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真正的出处应该是苏轼的词““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经过当代人的加工变得似乎有了点别样的味道,但我更喜欢苏词的醇厚。
与其他林的散文集不同的是,这本散文集前几章都是他谈论亲情,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谈论母亲在萤火下的面庞,父亲从乡间带来的蔬菜种子,路边小店飘出的歌声……
可能是因为年纪尚浅,家乡的一切还历历在目,可能是因为可以随时回到那个土生土长的地方,也可能是阅历不足,所以我对家乡那个偏安一隅的南方小城没有太多的念想。也许我刚刚走出,依旧少年,心也少年,我并不想过多地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希望只是希望,今日离去,他日还能与故乡在青山绿水处重聚,父母依旧在,黄昏岁月不减当年。老年人常说“落叶归根”,那不是回故乡安度晚年等死的意思,而是莫忘本。每一片树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本来之处,落叶犹且如此。树上的新芽当然更不能忘记了。
“只有我才知道隔着湿雾的芦苇,我是怎样目送着你渐渐远去...”暗恋,或许是年少时最纯真、最美好的回忆。因为爱你,所以疏远:因为爱你,所以也不曾靠近..
但总有那么一群人,被世间情物所困,却也失去了自己。为物所困的朋友,爱玉如痴,宁愿节食缩衣、三餐不继,住在破旧的房子里,也要收藏那一块心心念念的价值不菲的玉;为情执迷的女人,虽他人已儿女成群,自己却永远停留在与初恋的回忆里,犹犹豫豫、辗转不定,终是荒废了自己的最好的年华。
他们被束缚在自我以为的所爱里,而后来,却处境堪怜,过着自己并不觉得快乐的人生。当爱变成了牵绊,所有的一切,更如失衡的天秤般,浑浑噩噩,不知所以..
林先生说:“大多数人舍不得咬破那个茧,所以见不到真正的自我,真正的天空。”然而,当我们有一丝丝的觉醒,咬破那层层包裹的茧,那么一切,便有所依附。
感谢我的钟爱之物,如果没有你,我可能不会知道为了自我所爱,我能坚持那么久的日子。感谢我的深爱之人,你陪我走过青葱岁月,懵懂年华,那么在以后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将去做自己。
终于,好多年前如锥子一般刻我们心底的感情,成了沉睡在悠悠岁月里永远的记忆。放下不是背弃,更是一种尊重生活的方式。
愿我和你都能携着记忆里留下的回声,从久久回荡的声音里,找到启示与智慧,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是林清玄经典散文集,甄选林清玄极致美文。选篇包括《白雪少年》《鸳鸯香炉》等经久流传的典藏篇目,也包含高考阅读试题《红心番薯》等经典作品,还有入选各地试卷的《枯萎的桃花心木》《生命的化妆》等篇目。
在书中,他谈论亲情,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母亲在萤火下的面庞,父亲从乡间带来的蔬菜种子,路边小店飘出的歌声,都让他从中汲取绵密的温柔力量。
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枯萎的桃花心木》是说有一个人给一片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总是隔几天才来,并且是来的天数也不固定,每次浇水的量不一定,来的时间上也不一定。如果树苗枯萎了,种树人下次来的时候还会带几株补种。
起初以为种树偷懒,而偷懒的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苗枯萎了呢?后来以为种树人忙,又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容?
作者非常好奇,就忍不住问了浇水人几个疑惑的问题。种树人说了一番话,意思是说:树木要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如果能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
如果每天定时定量的浇水,树苗养成依赖的心。一旦停止浇水,树苗枯萎的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由树想到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考验。因为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知觉。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最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生命的法则不可能那么固定、那么完美,因为固定和完美的法则,就会养成机械式的状态,机械式的状态正是通向枯萎、通向死亡之路。
想到自己,曾经安心于安逸的生活状态中,得过且过,固定的生活模式,上班,回家,休闲,娱乐,丢了自己的爱好,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常常耿耿于怀。随之而来的是烦恼,焦虑,带来了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那种对未来的恐惧是一种生命的枯萎。直到儿子青春期的叛逆,敲醒了我,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找回力量,在不惑之年努力生长。
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
我们都在人生的单行道上孑然独行,或许受苦,或许疲惫,但爱的微光总在记忆的最初,纵使太阳和星月都冷了,也有一股温柔的力量,从故乡的群山间超拔而出,温暖你心。
愿远行人都看到最美的风景,
愿归来者终等到最暖的灯火。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其实最先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名字。
双11那天闲来无事在淘宝上逛。便邂逅了这本书,名字真的很美,毫不犹豫就买了,至于书中写的什么内容,或是作者,我亦是半点都不了解,可能这就是眼缘吧。本以为讲述的人生哲理,教人处事之理,却在浅读之后发现这本书写的是作者的少年往事,令我有些惊讶,也有些惊喜。谁写的是生活琐事,却将这些是描写得如此有生命力如此有感染力,将人生哲理藏在生活琐事中,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智慧所在。
林清玄的散文,挺有一番高级鸡汤的,因为这辆本就处于低迷状态的我,像得到宝物一样。这本如此小清新带着满满,质朴,乡土情结,连我那契入低谷的心也有那么一点平复和回声,也许是文字的力量,也就是那些其中情怀,正中以内心某一部分的柔弱反正无论怎样,人生需要的不就是刚刚好的情绪与刚刚好的生活吗嘛,喜欢就好。
那些少年时记忆参加与挥之不去的父亲和母亲,那些萦绕你午夜梦回,决定你最初审美与牵绊的故乡,那些千百回转,肝肠寸断罪难逃,过的不是情欲与别离那些无论贫穷富裕都逃不过喜怒哀乐。称怨仇的人生那些回忆也好淡,所以把整本书处处可以体现出林清玄的乡土情结与佛教禅宗思想。那些童年,少年,农村生活的美好。家庭父母的温馨和睦,邻里间的亲密无间,甚至那些孕育大自然万物的土地,都与大都是钢筋混凝土的冷漠疏离,形成强烈反差生活。琐屑平凡之事,在其诗意的慧眼下颇具佛学哲理。对林清玄不甚了解佛学禅宗,更是知之甚少,但仅仅从文字下,看一个人内心的话,此人肯定是一位心思颇为敏感,纯真,并且心底善良之人。常常写书之人会比常人更能感受到平常生活中深刻细腻的情感,感情充沛度与饱和度更高,否则那些习以为常的风吹草动也引不起内心的波澜。
如果阅读对于人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应该就像兴趣,能够给你带来的所有意义一样,包含有许多维度与内容也带给你许多情感与认知体验,但其实无论怎样,最终就个人而言,阅读是让人舒心的一件愿你如书名一般,愿你无论走向何处,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林清玄的字里行间,洋洋洒洒的向我们吐露了几十段往事,每一段都令人耳目一新,内心不由得抒发赞叹:青春年少,正是繁华。
岁月的变迁就像一根裂开的吸管,对着高度发达的社会,拼命吮吸,但最后填饱我们的只有那阵给人带来怦然心动的遗风,时光匆匆,归来的还会是那个少年嘛?
回想起林清玄在书中描绘了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不由得内心一颤,想起自己心中的那份不可舍弃的故乡情。
“河上小桥,杨柳轻轻摆,稚嫩孩童开怀笑;想吃水饺,想吃元宵,奶奶做的菜有种怀念的味道”,十六岁的珍妮在《故乡游》中唱尽了对故乡的思念,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又何尝唱的尽?月色朦胧,氤氲弥漫,月光衬得恰到好处。眼前的花草依稀可见,月光暗藏在花草间微微泛动,宛然一幅流动的画卷,令人意外的是,夜间竟有楚楚动人的蝴蝶,它轻盈的从耳际划过,在脸颊边掠起微弱的柔风,拂在脸上凉凉的,我仿佛能听见它扑动羽翼发出细碎的颤动声,让人久久沉醉。
岁月静好,岂在少年时独享。淳朴的民风,稚嫩的孩童,儿时的伙伴,又怎能将他们遗忘。
他总是穿着好似永远也洗不干净的外套,裤子上总是洒落着一枚枚细小的洞眼。我知道,那里曾有点点铁星闪烁着绽放了最后的光辉。他皮肤黝黑,泛出如铁块一样的光芒,头上只有几根零星的“枯草”,即使沉默时,他的瞳孔的最深处也是依旧燃着熊熊炉火,他是一尊铁铸的雕像,屹立在我的生命中。他就是我的外祖父,故乡的岁月,将他的面容隐藏,而林清玄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又何曾与我不是一样的。
故乡情,不可断。
多年以后,当我们再回忆起青春,也许会笑那时年少轻狂,也许会遗憾步伐匆匆,没来得及将那长安的飞花细细看来,转眼即逝,融入平庸。然而,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做过的事,生命中会留下轨迹;你没做过的事,生命会留下空白。总有风景可循,前路漫漫,流年依旧。
岁月斑驳,红颜不在,往事如烟,我们从以前的岁月中走出来,慢慢的,又回到梦最开始的地方,这便是人生。常忆孩时,罗扇轻摇,星辰不改,而今望月悲怀,闻啼伤感,尔等今又念去,而去已不再来,明又怨今……
愿流年韶华,以梦为马,不负初心,我们来日方长。
林老先生的文章看得越多,越容易成为他的粉丝。最初不懂他为什么会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会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看过他的散文之后,就知道了各种缘由。本以为读散文,我是拒绝的。显然,林清玄的散文刷新了我的认知。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是节选的散文集,第一章的标题是《经百千劫,又不能报父母深恩》,从各个角度去讲作者的父亲母亲。父亲母亲的爱就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原因,缺失父爱和母爱的孩子,本能的会质疑自身存在的意义,这样的心境之下,有作奸犯科的行为其实不难理解。作者在描述父爱母爱的时候,描写童年生活的时候,用词随不华丽,却总能给与读者温暖的感受,这样的感受来源于夕阳西下的农人回家,来源于父亲母亲对兄弟姐妹们的谆谆教导,来源于小时与哥哥一起去看电影的甜美回忆,乡间生活的刻画很生动,很容易就将读者领入儿时的田园生活。
第二章描写的是《阅读故乡的一百种方法》。白岩松曾经在一期节目中说:“中国人的信仰,第一是孩子,第二是吃”,深以为然。这个篇章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都在谈“吃”,谈吃的食物是什么,谈与自己一起吃的人是谁,为了吃小时候都经历过什么...故乡的味道就是吃的味道,就是打小开始一直食用的,刻印在脑海中、味觉里、血液中的味道。阅读故乡,就是通过食物打开入乡的大门,感受着深入内心的味道,感慨着周遭的变更。
第三章《幸好人生有离别》描述了爱情的甜蜜、苦涩、求不可得,也讲述了作者寄托于“植物”中的感情。作者引用了诗词、禅语,把自己对感情的领悟、对人世的感悟写入其中。文章《枯萎的桃花心木》是小学时期曾经学习过的课文,再读的时候很是亲切。
第四章《好雪片片》是作者的一些代表作,读起来很精彩。
林清玄的文章文辞没有过于华丽,却也很美,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共鸣。尤其在描写乡间的生活场景时,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铺展在眼前,背景的颜色是暖暖的,步调悠悠的随着作者一起在田间漫步,惬意也生趣。
“以欢喜心过生活,以温柔心除挂碍。”是这本书的宗旨。当然,这也是我想要的轻松生活,可以想象到,在田野处有一户人家,过着虽然贫穷却简单、欢乐又充满爱的生活,每天起床都能闻到田野的清香,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任何问题,是朴素的,是阳光的,是快乐的。
当作者长大后,离开了这个简单的村庄,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在这个都市里的人,喜爱荣华富贵,没有了年少时的朴素简单,心灵的善意。这里人心复杂,电梯里浓郁的香水味压的人喘不过气来。但幸运的是,在这繁华的城市里,仍然有心灵善良又单纯朴素的人。作者的初心没有变。仍用在山村里的乐观心态活着,没有一丝污染。
其实,我们都在人生的道路上孑然独行,或许受苦,或许疲惫,但爱的微光总在记忆的最初,纵使太阳和星月都冷了,也有一股温柔的力量,从故乡的群山之间超拔而出,温暖你心。在作者的心中的温暖,是父母的爱,不惜千里来温暖作者。作为作者心中的力量,拒困难与千里之外…
不知道作者再回到他的故乡时,是不是还是那个调皮的男孩?不知作者的心灵经过岁月的磨砺,是否内心还如现在一般干净,善良?是否内心不会变的沧桑?这本书记载了作者在不同岁月中的人事牵绊,包含对故土与亲人的怀念,对万物的珍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那一刻起,一股清甜的田野气息就扑面而来,纯净,质朴,令人流连忘返。原作者,回到故乡时,与我刚翻开书的第一篇文章一样,调皮,简单;愿岁月不会将作者的心灵改变,仍像“好雪片片”中,他写的流浪老人一样,明净之雪落下,灌溉了他的心田,纯净、美好;愿你…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只是听这个名字就被吸引,他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经典散文集。在书中,他谈论亲情,但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母亲在莹火下的面庞,父亲从乡间带来的蔬菜种子,路边小店飘出的歌声,都让他从中汲取绵密的温柔力量。
愿远行人都看到最美的风景,
愿归来者中等到温暖的灯光。
也许是文字的力量,也许是那些其中的情怀,正中你的内心某一部分的柔弱,读了这本带着质朴乡村情结的人生感悟散文,我那颗烦躁不安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在《红心番薯》一章中,进来看主人公吃完两个红心番薯后,放心的转身离开,走的时候落寂的说了一句:“为什么不找个有土地的房子呢?”看似普通的红心番薯,对主人公而言,是遥远家乡的美好回忆,是浓浓的父爱。父亲带着红心番薯远道而来。却不曾知晓主人公的住处是根本容不下一点绿色的地方,甚至长不出一株狗尾草,更别提番薯了。我想父亲朱那句话心中是多么的心酸,无奈,落寂。
在第二章的《无风絮自飞》一节中,作者写道“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然后主人公想要彻底分辨出两者的不同,却把丝瓜和肉肉的茎叶都扯断了。于是父亲对主人公说了这样一席话:“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要在他们的根部不浇水施肥,好好的照顾,让他们长大,到丝瓜和肉豆长出来,摘下来吃就好了,丝瓜和肉豆都是用来食用的,不是种来分辨的呀!”就是这样简单的一段话,却给了主人公很好的启示:被人称一切关系的对应上也是如此,一个人要站稳脚跟,努力的向上生长,有时候不免和别人纠缠,但又有什么要紧的呢?不忘师自己的立场和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时,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已经开学了,可是在寒假里读了一本让我回味无穷的书籍。它是林清玄经典散文集,甄选林清玄的极致美文。是它让我登上爬往书山的路,是它让我沉浸在书的海洋……这本书就是《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翻开这本书,顿时间的油墨香扑面而来。书中那一个个质朴而又真实的故事,仿佛让我身临其境。它教会我们要孝顺父母,要不失那儿时的天真与单纯。 在书中,林清玄先生谈论亲情,讨论逝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母亲在萤火下的面庞,父亲带来的蔬菜种子,路边小店飘出的歌声,都让他从中汲取绵密的温柔力量。愿远行人都看到最美的风景,愿归来者终等到最暖的灯火。
漫长人生,我们总是一开始明确了目标,后来恍恍惚惚地过了一段时间,直到我们看到真正的自己,我们只有把自己藏在心底才能好好保护自己,也才算是真正认识了自己,才能有效地逐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各山的萧然洒脱。
幼儿时的我们最喜欢的游戏莫过于过家家,模仿者大人们说话做事的深情姿态,幻想着自己长大后的生活模样,便开始对未来有了憧憬。青春时我们叛逆但又怀有理想,对于感情,生活和工作等等都充满了向往,都充满了期待。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即使跌倒摔跤撞得头破血流也只是微微一笑爬起拍拍土继续前行。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也只是笑着去面对,不会因此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向往。也许,青春期的我们正是有了坚持的这一个特点,才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而成年以后,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揽镜自照,竟然发现,有些不认识自己了。曾经那个意气风发而又单纯善良的我去哪了?
人生总是会在得到与失去这两个选择之间徘徊,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好东西全部为你所有,但也不可能所有的烦心事都被你一人经历。人生就是这样,有好也有坏,但这些事物都变成了我们快速成长的养料,让我们懂得什么事情要选择放下……我们慢慢地成长起来。
林清玄先生,用一篇篇的散文记述了离开家乡的几年间,在外游荡的经历。这不是一本心灵鸡汤,这只是作者对过往生活的一场感悟,一场怀念而已。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篇文章的文字中或多或少的寻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伴随着退伍季的来临,在微博上各大军恋博主po出了各种微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有许多人在等待的路上终成眷属,手牵手把家还;还有一部分人仍在等待的道路的上仍在努力,或甜蜜或悲伤;还有一部分在牵手以前分手,那么多年等待终化为一句:一别两宽,各自生欢。
对于一个在拥军这个圈子里呆了4年的人,对以上各种我只能说祝幸福。
那些手牵手把家还的情侣,祝幸福!这么多年的等待最后修到善果。比起眼前的甜蜜,但是感觉未来你们将要应对更多的挑战,比如说离开部队的你的他怎样适应社会,你们要怎样相处,比起以前你们隔着国家和手机,此刻应对面可能要更换模式,只期望你们会过的.更好。期望你们能够克服以后会遇到的风雨,毕竟那么苦的军恋都过去了,此刻的困
难又算什么了。
那些还在进行军恋的妹子们,祝幸福奥!愿你们能长久!毕竟你们此刻正在经历的是为数不多比较纯洁的感情。因为除了学生时代的感情,就应不会再有感情比这段感情更纯真。因为这段感情大多数妹子或者兵哥都是飘洋过海去看一个人,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全力以赴,不会涉及金钱、利益,只为那个人是对的人。愿你们不忘初心,不要让顾忌和猜疑毁了一段感情。
那些在退伍季,分手或被分手的人啊。不要悲哀,你看看啊,幸好此刻分手了。如果等到结婚的时候你们才发现不适宜分手,那多尴尬,是不是,那时候你赔上的更多。在一切都还没发生的时候结束这一切,对大家都是解脱啊。你要相信,你此刻所不能放开的事情,来上两斤啤酒,一顿烧烤,那都不是事。对不对,毕竟太阳每一天都会正常的升起。或者更文艺一点:不经历渣渣,怎样能遇见对的人。所以请放下你的脚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对你很好。
对于许多还在苦苦寻找另一半的人来说,其实你要明白你不要要求太多。你想想,当有些拥军妹子在等待兵哥的日子里,你在自我洒脱。当有些拥军妹子,一个人跨越千里去看兵哥的时候,你还是在自我洒脱。所以你就应平衡了,你所经历的和你所得到绝对是对等。然而有些妹子也会说,你也经历过等待、飘洋过海只为一个人,而你还是不得善终。是为什么呢?因为你要明白啊,先苦后甜,你所经历的总要以另一种形式反馈给你,你所要做的就是以自己最好的姿态去迎接那天的到来。
愿所有的拥军妹子,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可能到最后发现那个人不是和兵哥或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个人,但还是请你不要忘记人比职业重要,真心更重要。
光阴如刀,
它闯入你的生活,
掠夺你的青春和激情。
光阴似酒,
它酝酿人世悲喜,
给予无私的馈赠。
光阴又如禅,
把最美妙的东西,
落在修炼它的人身上。
几番风雨,几度春秋,
光阴不曾更改,
变换了的是人事,是情怀,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拈一支素笔,掬来散落在记忆中与你有关的零星记忆,随心安排,或悲或喜,在纸上留下痕迹。
彭,最初的相识波澜不惊,你是邻家女孩的样子,那样清澈且明亮。
世间最好的你,从前每每遇到不公之事,总是咬牙切齿的愤愤不平,张牙舞爪的发泄自己的情绪,你有你的狂妄不羁,年少轻狂。但我始终相信,在一点一滴的成长中,经历会把你打磨的温润如玉。锋利的棱角随着年华的老去也必定会消失殆尽,你一定会变得更加坚强,尽管早已遍体鳞伤。
丽质天成,我总这样对别人讲起你。你清透的眸子,淡然的微笑,暖了岁月的枝桠,渗出淡淡余香,阳光下,你明媚的笑靥那样纯净。若我擅丹青,必平摊一纸画卷,碾开温柔,轻轻将你勾勒。
曾经想象那是怎样一颗纯净无染的心,宛似长了白色的翅膀。炽热,坦率,却又带些淡淡的忧伤,你以一份纤细的心境,细数着那些尘埃落定的过往,红尘太深,纸页太浅,你不寐的愁苦里有些泪水好碎片,洇透了青春的画页。
季节哗哗流动,焚一柱香,氲开出一朵零落的心情。我静伫在凤舞柳摆的夜,锦瑟的心事栖息在江南的老树,你乘一叶莲舟,御万里的风,一袭轻纱,是我百看不厌的衣裳。搁着的思绪里,我用柔情荡漾的文字,轻抚你眉间的落红,无关乎繁华或荒芜。
你是一阵风,吹散满室馥郁幽香。我斜倚排排轩窗,静思、默想,看桃花绕指间旋舞流转。轻轻地拂过玉颜,散落薄肩的愁丝,像极了你慰抚的玉指,耳畔的淡淡声响,像极了你明丽的温软低语 。
你有一双诗意的眼睛,清澈透亮,有着小鹿般的狡黠;一双灵巧的手,白皙娇嫩,有着落花般的美妙;一张柔美的面庞,温婉可人,如水晶般的圣洁。
在一程霜雪的淡水桥边,踏着缠绵的舞步,光芒穿越了透明,一瞥风情,弯弯如许,跃入我眼底的,是你衣袂上时隐时现的花影。
我期盼着有一日,你踏歌而来,带着明媚笑容,不言悲伤,不追过往,美丽倾国,美好倾城。
彭,愿那些极温柔极温柔的月光,保佑你平安。
影片《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上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出生于上海大户人家的陆焉识被迫害入狱。因思念深爱的妻子冯婉喻,陆焉识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回了家。可是,他的逃跑让一直梦想成为芭蕾舞演员的女儿丹丹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她想方设法阻止父亲回家,使这对彼此深爱的夫妻虽然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后来,丹丹又在别人的诱骗下告发了自己的父亲。
十年动荡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回家,但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丹丹没有如愿当上芭蕾舞演员,她当年对父亲的伤害,也成了他们彼此心中无法跨越的鸿沟。而他深爱的妻子冯婉喻,因在他身陷牢狱的那段日子里遭受了小人的侵害,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已经认不出眼前的他。
《归来》,归而无回的岁月,归而无聚的爱。一段荒唐的历史,便是这样由无数个被扭曲和被伤害的灵魂谱写的。
十年离散,十年沧桑,归来,更像是一声绝望的呐喊:归来,我逝去的青春;归来,我曾经的梦想;归来,我蹉跎了的岁月;归来,我心心相印的爱人……
为了唤醒妻子的记忆,陆焉识一遍遍地努力重现之前的幸福时光。影片的最后,是他坐在钢琴前,聆听着她的脚步声靠近,然后轻轻敲响琴键。她在他身后驻足,音乐在静得让人窒息的空气里流淌,她终于落下泪来,走过去,轻轻拥住他,两个人的头紧紧依偎在一起,满头的白发……
严歌苓的文字里,总是有这样一道深深的伤痕,勒进岁月的咽喉,让你喘不过气来,却又不得不挣扎着活下去。
这让我想起了她的另一部作品,《小姨多鹤》。
多鹤全名叫竹内多鹤,是抗战胜利后,被遗弃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善良的日本垦荒团的女人。
奄奄一息的多鹤在逃亡中被张俭的父母救回了一条命,便决定用余生所有的岁月来报答这份恩情。张俭的妻子小环在一次逃避日本人的追杀时跳崖受伤,丧失了生育能力,多鹤知道后,自愿给张俭做生育机器,为张家生下了一女二男。
新中国成立后,在那段特殊的时期里,多鹤的身份成了一个敏感的雷区。为了能让多鹤继续在这个家里安全地活下来,小环把她认作妹妹,并让不会讲汉语的多鹤装作哑巴。
小环也是个善良的女人,她像爱惜生命一样爱着三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听着他们叫自己“妈妈”就觉得无比的幸福。
她爱自己的丈夫,也爱多鹤。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像多鹤一样留在中国的日本都没有得到善终,她们有的被在中国的家庭无情地抛弃在门外,有的虽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日本,但同样遭到了本土人的歧视和欺凌。
多鹤是幸运的,在小环的护佑下,她安全地活了下来,虽然她生养的三个孩子都叫她“小姨”,但她终究是可以与她亲近的人朝夕生活在一起的。
可当一切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最先对他们的灵魂发起拷问的,竟然是被他们视作生命的孩子。孩子们为了获取所谓的荣耀,揭发了家庭的丑事,张俭为了让多鹤免受伤害,主动承担了所有的罪名。他被拉去游街,他的孩子冲着他吐吐沫,扔石子;他被罚去做苦力,他的孩子做监工,揍他就像揍一头猪……
历史酿下的苦果,最终都将由善良的人买单,那些被扭曲了的灵魂,又有谁可以救赎?
终于又熬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可丈夫张俭在长期的迫害中患了重病。为了给他治病,多鹤带着他来到了日本,孩子们也相继离家谋求更好的出路。
小环和多鹤拼尽一生的努力,只不过想要换取家人的团圆相守,可到头来,离散总是都是最后的盛宴。
小环爱了一辈子的丈夫和孩子,在她暮年时一个个地离开了她,而多鹤呢,在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后,才发现自己最牵挂的地方并不是这里……
刘珂矣有一首歌,叫《缥缈醉》,歌中这样唱道:君不见,谁在问,驮经白马自西来,黄衣啊,少年人,已不在……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可是,等你终于回来了,你才痛心地发现,归来的,仅仅是你的脚步,那段刻在你记忆里的岁月,再也回不去了!
我们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踽踽独行,幸好有相爱的人可以彼此取暖。其实我们想要的都不多,每一个日出,每一个黄昏,春来听莺啼,秋至看花落,纵使青丝已白发,纵使流水不复西,纵使千山万水,纵使天涯海角,只要你一直在身边,就够了!
★ 愿你坚强随笔
★ 初二愿你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