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孩子,你那边有雨》有感(共含1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雷梓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今天下午,刚下完一场小雨,天还是阴沉沉的,我坐在窗前,翻开一本作文选。读完《孩子,你那边有雨》一文,我眼前不停出现父亲与儿子通话,告诉儿子有雨的小情景。
“孩子,明天带上伞,你那边有雨。”读者这句话,我感到了父亲浓浓的爱,也使我心中感觉酸酸的。多么好的父亲啊!即使远隔千里,却依旧关注着作者,即使在千里之外,却还能如此准确的报出天气。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对我的爱从不用语言表达,只用他的行动表示。虽然有时会责备我,但从话语中任能感受到父爱。在他责怪我的那时候,我曾认为他不喜欢我,而且很讨厌我,但现在我明白了,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很爱自己的女儿。
文中还写了父亲、得知儿媳因煤烟熏病住院,便越过千山万水,带着朴实粗糙的维修工具,细心的帮儿子修好暖气炉。这种爱是多么地伟大我不禁潸然泪下。稳重的父亲为了儿子,收了多少苦?磨破了多少鞋?恐怕一路走来都没吃过什么东西。
从文中父亲的行为来看,我现在真的很想对父母说声:“对不起!以前我总是不听你们的话,还常常惹你们生气。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我要努力改掉所有的坏毛病,听您的话,做一个您心目中的好女儿。
孩子,你那边有雨作文
去年暑假,为了锻炼我的自立,母亲决定让我自己坐火车去远在锦州的哥哥家玩。
在哥哥家玩的不错,但毕竟平时跟父母住惯了,时间长了总会想家。一天夜里,就要睡觉时,我突然想给千里之外的父母打个电话。我拨通了那串解密思念的.数字,接电话的是母亲,他着实为我深夜来电吃了一惊。“怎么了?!这么晚打电话?出了什么事?!”我忙说没事,只是想家,便听到话筒里一声呼气声。我便想与母亲说说话,“说什么话,深更半夜的,你爸睡了。”母亲肯定还在埋怨我来电不合时宜,但言语中掩饰不住她的意外惊喜。就这样,母亲怕惊动父亲,我害怕吵到哥嫂,我们两个像淘气的孩童般,小声小气的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感觉天不早了,我说“太晚了,妈,你挂电话吧。晚安。”母亲哽咽了一下“是不早了,你也早睡,对了,明天出去玩,记得带伞!你那边明天有雨。”我诧异的问“你怎么知道啊?”只听见话筒里传来一句“偶然看到的。”
放下电话,我如何也睡不着。千里之外,母亲却时刻关注我的阴晴冷暖。
与母亲深夜通话的第二天,我到景区游玩,原本晴朗的天空,转眼间乌云密布,“果真下起了雨!”我喃喃道。整个景点只有我一个人带伞。我站在雨中,大雨如注,我不知道家的那边是晴天还是雨天,但我知道,她一定望着我这边。
母亲也有一定年纪了,她不能再轻易地把我托起,但千山之远,万水之隔,母亲仍能为我送来一把“伞”,在这把浸透母爱的伞下,我以后的每个雨天都晴空万里,灿烂如花。
现在想起,心中总会默叹“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孩子,你那边有雨情感散文
一天夜里,就要熄灯睡觉时,我突然有些想家,想念千里之外年迈的父母。我拨通了那串解密思念的数码,接电话的是父亲,他着实为我的深夜来电吃了一惊:出了什么事儿?我赶紧说没事,刚才突然想家,想说说话。说什么话,深更半夜的,你妈睡着了。威呢?是不是也睡了?父亲肯定还是怪我的来电不合时宜,但言语中掩饰不住意外的`惊喜。
其实我的妻威也甜甜的地睡了,我和父亲怕惊动各自的妻子,像两个淘气的小孩,小声小气的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父亲说家里很好,他和母亲身体都很好,要我别惦记这边,好好照顾威,好好的工作。我说我俩也很好,都比刚结婚是胖了,过几天我们还打算照张相寄回去。最后我说,时间不早了,爸你撂了电话,睡觉吧。父亲停顿了一会儿,我猜是抬头望了一望那座老钟。是不早了,你也歇吧,对了,你明天上班带上伞,你那边有雨。你怎么知道呢?偶然从电视上看的,说你那边有雨。
放下电话,我怎么也无法睡着。千里之外,父亲却时刻关注着我这边的阴晴冷暖。记得我上大学临行前,母亲放心不下,又是棉衣又是药物地往包里给我塞。父亲说,不用挂念他,他不是孩子了。说归说,我走以后,父亲却每天都要到车站转上一圈。结婚后,我和妻子住在一间平房里,有一天卧室钻进了很多煤烟,妻子反应强烈,住进了医院。父亲得知后没几天,居然一个人拄着手杖背着包,坐了一天一宿的火车来了。我接过包感觉很重,打开一看,竟装满了斧头、瓦刀、泥板子之类的工具。父亲说,我来给你们拾掇拾掇暖气和炉子,总冒烟哪儿能行。
年届七旬,胃被切除四分之三的父亲可能一路也没舍得吃一片面包,坐下来一口气吃了两大碗面条。妻在厨房看着那堆粗糙的维修工具禁不住落泪。我安慰妻说,老爷子一辈子了,就这样。去打个电话告诉家里,爸平安到了。
与父亲深夜通话的第二天,原本晴朗的天空,转眼乌云密布,果真下起了雨。全单位只有我一个人带伞,大家感到非常惊奇。我站在窗前,窗外大雨如柱,我不知道父亲那边下雨还是天晴,但我知道,他一定站在老屋窗前翘首望着我这边。父亲老了,不能再为儿子撑起一片天空,但千山之远,万水之隔,父亲仍能为我和妻送来一把温暖的伞,在这个宽厚如昔日父亲臂膀的伞下,我们每一个日子都晴空万里,灿烂如花。
孩子你那边有雨优美散文
时隔几天,我们两个都会给父母打电话。有时候,将要睡觉的时候,会特别的想家。而电话打过去,多数打的不是时候,可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却非常的高兴。
公公和婆婆似乎比我们更关心这里的天气。千里之外,公公却时刻关注着我这边的.阴晴冷暖。老公上班的地方离家里有一段距离,每隔一周才回一次家。然而,这里的一场雨,一下,最少也20天。在公公和婆婆的印象中,这里是崎岖的山路。尤其是夏天,暴雨的季节,妈妈也会问,那里发大水了没有,其实,我们所在的地方,和电视上报道的山区是有些差别的。尽管我们轻松的说没事,父母还是难以掩盖内心的担心。有他们关心的日子,每天都是灿烂如花。同时,我手机里天气的主页也换成了阳泉。
子欲养而亲不待。明天是重阳节。不知道妈妈有没有时间给爸爸包爱吃的饺子,不管怎样,还好有弟弟陪着。公公和婆婆两口子又会怎样过这个特殊的日子呢?其实从小到大,都依偎在父母的身边,从来不会去理会这样的节日。若不是和嫂子聊起霜降,我早已忽略了重阳节这一天。
养大的儿子成了客。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初回到家的几天,父母都会把你惯惯的,舍不得用你一下。开水热饭都会摆在你的面前。在他们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需要照顾。每时每刻都是感动的瞬间。
希望我们的父母,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①一天夜里,就要熄灯睡觉时,我突然有些想家,想念千里之外年迈父母。我拨通了那串解密思念的数码,接电话的是父亲,他着实为我的深夜来电吃了一惊:“出了什么事儿?”我赶紧说:“没事,刚才突然想家,想说说话。”“说什么话,深更半夜的,你妈睡着了。成呢?是不是也睡了?”父亲肯定还是怪我的来电不合时宜,但言语中掩饰不住意外的惊喜。
②其时我的妻成也已甜甜地睡了。我和父亲怕惊动各自的妻子,像两个淘气的孩子,小声小气地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父亲说家里很好,他和母亲身体都挺好。要我别惦记这边,好好照顾成,好好工作。我说我俩也很好,都比刚结婚时胖了,过几天我们打算照张相寄去。最后我说:“时间不早了,爸,你撂了电话,睡觉吧。”父亲停顿了一会儿,我猜一定是抬头望了一眼那座老钟。“是不早了,你也歇吧,对了,你们明天上班带上伞,你那边有雨。”“你怎么知道呢?”“偶然从电视上看的,说你那边有雨。”
③放下电话,我怎么也无法睡着。千里之外,父亲却时刻关注着我这边的阴晴冷暖。记得我上大学临行前,母亲放心不下,又是棉衣又是药物地往包里给我塞。父亲说:“不用挂念他,他不是孩子了。” 说归说,我走以后,父亲却每天都要到车站转上一圈。结婚后,我和妻住在一间平房里,有一天卧室钻进了很多煤烟,妻子反应强烈,住进了医院。父亲得知后没几天,居然一个人拄着手杖背着包,坐了一天一宿的火车来了。我接过包感觉很重,打开一看,竟装满了瓦刀、泥板子之类的工具。父亲说:“我来给你们拾掇拾掇暖气和炉子,总冒烟哪儿能行。”
④年届七旬、胃被切除四分之三的父亲可能一路也没舍得吃一片面包,坐下来一口气吃了两大碗面条。妻在厨房看着那堆粗糙的维修工具禁不住落泪。我安慰妻说:“老爷子一辈子了,就这样。去打个电话告诉家里,爸平安到了。”
⑤与父亲深夜通话的第二天,原本晴朗的天空,转眼乌云密布,果真下起了雨。全单位只有我一个人带伞,大家感到非常惊奇。我站在窗前,窗外大雨如注,我不知道父亲那边下雨还是天晴,但我知道,他一定站在老屋窗前翘首望着我这边。父亲老了,不能在为儿子撑起一片天空,但千山之远,万水之隔,父亲仍能为我和妻送来一把温暖的伞,在这个宽厚如昔日父亲臂膀的伞下,我们每一个日子都晴空万里,灿烂如花。
1.第①段“怪我来电不合时宜”和“意外的'惊喜”是否矛盾?为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第②段“偶然从电视上看的,说你那边有雨”中的“偶然”的?
3.第④段中“妻在厨房看着那堆粗糙的维修工具禁不住落泪”,请你描绘“妻”这时的心理活动。
4.说说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参考答案
1.不矛盾。“怪我来电不合时宜”是因为深夜来电,让人担心是出了什么事,而且怕打搅别人休息;而“意外的惊喜”是因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突然来电,父亲非常高兴。(意对即可)
2.父亲说是“偶然”,其实他时刻关注着儿子的日常生活,只是不愿意让儿子知道罢了。(意对即可)
3.心理活动一是要反映妻子为父亲的行为而感动得落泪,二是为给父亲添了麻烦而自责。(意思对即可)
4.父亲虽然老了,但父爱却像一把伞一样,时刻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感到生活无比温暖、美丽、幸福。(意对即可)
孩子,你那边有雨
利州中学校 七(1)班 余林峰
像往常一样,下自习的铃声响了,我们蜂涌向宿舍。
路上,轻纱似的薄雾散开来,模糊了视线。我迷蒙的眼仰望着夜空,没有月亮,只是寥落的挂着几颗若隐若现的星星。突然,一股寒气钻进我的衣襟,我不由得打了个惊颤,这秋天还真带着萧杀的味儿。
“喂,儿子,你……别忘了,广播里说明天你那里有雨哈。”回到宿舍,从老师手里接过电话,又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你身子骨弱,秋雨是淋不得的,感冒了就不好了。爸爸上次帮你收拾柜子时,将伞放在了衣箱底,明天可要记得带伞啊!”
一个电话,两三句话。多么平凡,却又多么让我为之震撼……
“爸,我知道了,你别担心。”
“雨天凉,千万别感冒,影响你学习啊!”说罢,又是一个轻轻的挂断声。
我在外时,很少记起父母或与父母联系交流,但父母心中却无时不牵挂着我们。“孩子,你那边有雨……”冰凉的身体似乎被某种温暖包裹着,秋风已不再寒冷,这也许就是父爱的力量吧!
忽然,我想起了一位哲人的话:在生命的长河中,最能震撼人心的不是苦难和艰辛,而是在苦难个艰辛时的那至纯至善的亲情。也许是轻轻抚摸下你的头,也许是为你煮一个荷包蛋,也许是一声亲切地问候……都是那么深情而震撼!
多年了,那熟悉的温暖与关爱伴随着我走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指导教师:罗正健
公众号:留守儿童报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从微信上看到这句话,我认识了这样一位母亲——龙应台。这句话震撼了我,所以趁着休息的时间买了她的书来看。
从龙应台与两个孩子的交流相处,我觉得他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他有自己的教育智慧。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只有真切的感受,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我们做父母的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它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孩子,你慢慢来,深刻的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的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
龙应台的文字不仅告诉我要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他还告诉我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孩子。真正的尊重就要允许他说“不”,允许他不完美。当龙应台要求孩子把字重新抄写一遍时,安安理直气壮的回答:“”为什么?为什么我要再多写一行?你总是要我写的好,写的漂亮,我只是一个小孩,我没办法写得像你那么好啊…”孩子有权利说不,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美丽。
我是一个母亲,我的孩子总是不按照我的要求行事,也不按照我希望的方向发展。我很无奈,也很着急,但孩子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急不得也急不来,我在适应中,也在学习中,学习做好母亲这个角色。
由此我也想到自己的工作,我面对37个孩子,就有37种语言,37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却试图把他们变成一样的,变得一样优秀,一样听话,不禁觉得自己太可怕。他们并不完美,会犯错,也会调皮,作为老师我需要的是一个宽容的心,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从错误里学习,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少一点怨气,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菲薄,多一点耐心。是不是会让我们自己的心境明亮起来?会不会使我们自己的内心充盈起来?苦闷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呢?
教育是一项工程,也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成绩提高上来,让自己有一种学生成功成名就时的自豪与欣慰。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是一项慢速过作用的过程,母亲需要静静陪伴,老师也是这样。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人生的路很长,他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启,所以这条长长的路我们要慢慢的走。
读龙应台老师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深有感触,不禁想到了自己孩子的一路成长的历程,我没有龙应台老师那样的幸运,可以身处国外感受自由开放的育儿的环境,但是,我对自己现处的生活也是满意的。
还记得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我送他去的,当时我的心情如此的紧张,我中间观察了一下他,他好像比我更加的从容淡定,老师们让家长们稍作停留之后,便开始下“逐客令”了。
我想,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家长独自面对生活的,当天孩子回来之后,我与他交流了在幼儿园一天的情况,他用稚嫩的声音说,“好多小朋友都哭了,快要把我的耳朵的震聋了”,我当时就笑了,问到“那你有没有哭啊”,他很自豪地说没有,他还安慰别的小朋友不要哭了,你妈妈一会就来接你回家。
回想起与孩子的每一次分离,孩子都会哭闹,小点的时候是大声哭闹,稍微大一点儿了便是抱住不放,现在孩子也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了,我不禁在想,孩子,我能陪你走多远呢?
我也是第一次做母亲,有了孩子之后,我与人生和解了许多,我也有了与这个世界重新开始的可能,孩子教会了我成长,教会了我责任,希望他今后平安健康。
今后,我也要对我儿子说“孩子,你慢慢来”。
偶然,在书店翻到龙应台著作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下子被封面上的这段话吸引:“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段文字,让我温暖,也让我感动,更让作为班主任的我思绪万千。
记得那是高一下学期的某天,上午课间操结束后,我去教室里溜达一下。一进门发现平日班级里那个调皮捣蛋的学生H蹲在地上,手里拿着几张沾满血迹的纸巾,面对他的是班级里一个平日不怎么爱说话的孩子Z,鼻子里留着血。看到这个情况,我未加思索的就大声训斥H,你怎么弄的,是不是又调皮捣蛋了,怎么把人家弄出血了。H一脸委屈的说:不是的,老师。而我,没有继续听他说下去。转头问候流鼻血的孩子怎么样了,要不要去医务室。那个孩子却告诉我:老师,是我鼻子有点发干,自己弄碎的。H给我拿纸巾,帮我呢。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很差劲。思维定势认定了H的不对,却不想是我自己错怪他了。在帮着Z清理好鼻子,确认没事后。我把H叫到办公室,诚恳的向他道了歉:老师错怪你了,你在做好事,却被老师误解。是老师不对,向你道个歉。谁知H笑嘻嘻的对我说:没事,老班,我都习惯大家这样看我了。说实话,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有一片蓝天,只属于他自己,从未让别人看到过。如果我当时能有耐心一点,先听他讲完,或者当时我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用定势去贸然判定一个人,或许会让他的这片蓝天更开阔明亮。下午的课外活动课,我在教室讲台上,面向全班同学讲了H今天做的好事以及我做的错事,真诚的表扬了他,肯定了他的品质,我看到他羞涩的微微笑了,也看到其他同学转头对他投去了肯定与微笑。再后来,我时不时的让他为班级做事,慢慢的我发现,他越来越自律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皮来皮去,对老师非常礼貌,成了同学们愿意主动找他帮忙的红人。一句表扬,一次肯定,一种相信给了他更大的天空。我知道,慢慢的,H会越来越好,教师对你有耐心。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时,难免会控制不好情绪,对孩子们有一定的冲动和训斥,对孩子们缺乏耐心和等待,缺乏爱心与关怀。细细品读《孩子,你慢慢来》,让我更加坚定:我们应该学习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母子之间的相处理念,让我们慢慢来,让我们耐着性子学会等待我们的学生。相信我们带的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慢慢的变的越来越好。
我相信,教育的成功,不是只盯住现在的一时,而是要放眼于未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力量,只是还未找到释放点。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肯定自己的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个优点,给与他们空间尽情释放,让他们心中的蓝天更蓝。而我们班主任也要与孩子们一起不断地改善自身的缺点,相互监督进步。与孩子们一起慢慢来!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950字
故事的主角是两个孩子和一个母亲。他们平平常常的生活着,好好的扮演者自己的角色。
老大华安和老二华飞常常打闹嬉戏,而妈妈则在边上温和的看着他们。所记录下来的,是平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同样,也像是孩子成长的记录册。妈妈怀着平淡的心情将孩子的生活用平淡的语言记录下。但却能真切的感受到那朴素文字中流露出的细碎的爱。
孩子,你慢慢来。一个小生命逐渐长大,慢慢的学习、明白,正如书名一半,我们也应该慢慢来,慢慢地做,慢慢地想,以致去做的更好,而不是去急切的完成。当一个生命慢慢成长,途中必定会遇见一些变故,只有细心地将它清除,才能继续向前。正如龙应台所说,长长的路,慢慢的走。她是作家也是一位母亲。她既要作思索,也要毫不思虑的爱。这便是对生命的礼赞。
那时的天还很蓝,碧绿的草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清晨的雾气早已退去,而温和的.阳光挥挥洒洒,散落在地上。草地上是孩子和他的妈妈,他就像一个平常的其他的孩子一样,个子小小,身体肥嘟嘟的。他抬着头,脸上绽开了笑容,两条肥肥短短的手撑在地上,妈妈微笑着也看着他,蹲下来拍拍他。他吃力的抬起身子,在妈妈的辅助下站起来,妈妈的动作轻柔小心,仿佛面对易碎品。最后,他还是站了起来,小小的身子轻轻晃动,在轻柔的温暖的风里试图迈开步子,微微的倾斜身子,看起来却要跌倒,却仍是跨开步子,稳住了身体。像渴望飞翔的鸟儿,又在渴望新的一步。妈妈站在身后,淡淡的微笑。下一秒,他却趴倒在绿色的地上,嚎啕大哭,不愿起来。
他挥动小手,他的母亲面上带着微笑,再次蹲下拍了拍他的背,像是有魔力的手,让他慢慢平静停止了哭泣。金色的阳光,落在身上,照起了一层光辉。在这短短的时刻,他慢慢走远,妈妈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心里仿佛在说: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静静地专心干着同一件事,妈妈也专心地做着同一件事――看着孩子。他们都幸福,天地是如此和谐。母爱是不怕时间的磨损的。妈妈愿意花上一辈子的时间来看着孩子长大,纵使岁月苍茫,侵蚀了她的身躯。妈妈,希望在你慢慢变老时,也能像你拉着我一样,我也能拉住你的手,对你说:“妈妈,你慢慢来。”
你是否也能感受到细碎的母爱?文里她对孩子讲,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是必要的。我们能否感知其中的轻?
轻轻抚摸着这本书,我也有些感触,甚至对华安,华飞有些思索,羡慕,他们所拥有的是更多幸福,在这阴雨绵绵的季节,温暖包围我心。
文|樱桃班 许凌玲老师
一切是从孩子们的脸上开始的。
早上薇薇老师带着我第一次去接南湖的校车,牵着宝宝们往回走的路上,呼啸的西北风刀割似的划过每个人的脸庞,所有人都带着帽子,我情不自禁的说:“好冷呀…”,牵着肖子粟的手便更加收紧了,他们也都低着头,有些宝宝皱起了眉头。又一阵大风划过,整个人的身体都快要吹翻了。
突然,肖子粟把帽子一摘,大声喊着:“老师,好凉快呀!”边喊边笑着,左右摇晃着他圆溜溜的小脑袋,连着身体也一起随着刮过的北风摆动着,牵着小火车的小朋友们突然都把帽子摘掉了,一起喊着:“老师,老师,好凉快呀…好凉快呀…好凉快…”都跟着猖狂而过的西北风一起摇摆着。
我也笑了,这是在表演一出反转剧吗?也太有意思了吧,他们不冷吗,干嘛骗自己。后又想着,可能他们还小,不过也好,他们的世界没有冬天。看着这些还叫不出名字的小脑袋们,在无数次大风刮过后,心里也没有再觉得冷,尽量挺直身子,以免背情不自禁的往下驼。幼儿园到处都是孩子,我这是到了一个没有冬天的工作环境吗?
前三天都是很不习惯的,尤其是第一天,他们的世界除了玩,就是玩,还是玩,有别于之前高压高效的工作节奏,属于孩子的节奏都掌控在老师的心里,几点吃饭,几点喝水,几点洗手睡觉,几点起床吃水果…教室的门口粘贴了幼儿园一整天的时间作息表,可我整个人依然像被抽空了一样,没有明确的目标。
刘丹让我跟他们建立连接,可是这些小萝卜头们总用各种各样的眼神打量着我,虽然已经做了详细的自我介绍,但那些怀疑和好奇,走近后他们拔腿就跑掉的种种细节和不信任的小眼神,让我即使听着三位老师讲课也会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看着他们的小脑袋惴惴不安…
这也太难了吧,什么是建立连接,什么程度算连接上了,应该只有马克思主义能解释这么抽象的概念和定义吧…还有,老师们都坐的好稳,是不是我的屁股太大了,我该减肥了,我是真的不太舒服!
打破惶恐不安的现状,是第二天的午睡。
肖博禹是第一个跑过来叫凌玲老师并主动做了自我介绍的孩子,中午睡觉就一直叫着要我陪,我就像模像样的学着陈琴她们,可还不敢大胆的直接钻进被子和他们一起睡,他就这样翻来翻去,翻来翻去,我边拍着被子边仔细观察着他,他总睁着滴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我,好吧,你的'睫毛比我长多了,“你怎么还不睡呀,大家都睡着了,我都轻轻拍你好久了…”,耳边响起了其他小朋友深深的呼吸。
“我睡不着,你陪我…”薇薇老师抱着睡不着的泽泽起床去走走了,肖博禹顺势半个身子直接钻进了我怀里,“我也要抱…”看着薇薇老师离开的背影,泽泽安静的趴在她的肩头,快要睡着了。
我就这样半抱着他,他也安静的闭上了眼睛,借着上方玻璃的光线,仔细看着他,呼吸越来越深,将来也是一枚小帅哥,嗯,小孩子皮肤真好。
只是一瞬间会有些恍惚,是不是我的母亲在我小时候也是这样静静的看着我,欣赏着我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大学毕业后的这几年,习惯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旅游,一个人看病,一个人带着一个人的自由,突然怀里揣着一个热乎乎的娃娃,有点儿想丢又不好丢,不舍得丢了。
保罗的体温就这么直接的传过来,好暖,外面还是冬天呢,暗笑着自己一直不惧怕坚硬,这会儿偏偏还怕起柔软来了。
头开了,和孩子们就这样拉开了序幕,从“你是新来的老师吧…”,到星期四第一次去严老师团讨开会回来,陈琴说“你走了,他们一醒就都在问,凌玲老师呢,凌玲老师呢…”;从第一次一个人接南湖的校车他们四散逃开用各种行动抗拒着我的存在,到一下校车就过来自觉的牵好了小火车,从完全不跟你说话,到拽着你的衣服主动让你帮他们穿罩衣。
欣喜的看着他们的变化,欣喜的接受这一切,也欣喜的欣赏这一切。
有条不紊且循序渐进的幼儿园生活,让老师可以看到每一个孩子的变化,星期一在去绘本馆的路上,有新的红色花骨朵迎着寒风快要盛开了,每次,陈琴总会停下来,让他们看一下,摸一摸,他们会像对待娃娃家的娃娃一样,用怜惜的眼神看着花骨朵,轻轻的抚摸,一脸虔诚。
书中说“我的母亲也曾经坐在草地上远远地看着我爬行吧?现在,母亲的手背上布满了老人斑,那只曾经牵过我、抚过我头发的手。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行的孩子”.
生命课每个人都要修习一辈子,静待花开,静静看着他们的变化,也许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也许每个人到现在也都是孩子,未来,我也想自己是个大孩子,简单善良的相信很多事物,跌倒了再自己爬起来。
邹君妍曾经跟我说,“做老师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他们对你的依赖信任和他们因为你而发生的改变”.
我嘴倔的说:“才没有,他们都是会离开的,会上小学,会上初中,将来会读大学,等到了你我这个年龄,哼哼,他们就什么都不记得了,不记得我们了!”
邹凑过来的脸和逐渐升高的语调彰显着她的不满:“那你享受现在就好呀,难道他们现在不是跟你在一起,他们会的东西不是你教的,你现在没有陪着他们一起玩…再说了,你怎么知道他们长大了就什么都不记得了,我告诉你,小孩子记忆力很好的。还有,你敢说你不喜欢他们依赖你,你敢说吗,你敢吗…?”
对话结束的那天中午午睡,我难能可贵的终于能在幼儿园愿意躺下眯一下了。
之前的作息是不允许午休的,摘掉眼镜,伴随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呼吸声,突然,小悠从背子里面猛的站起来,大声叫着:“凌玲老师,我要尿尿,我要尿出来了”,吓得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戴上眼镜,跨到小悠面前,脱掉小悠的裤子,打横抱着小悠去了厕所,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后让她舒服的尿完回到床上,我也缓了一口气,之前听说她和添添多这样的情况算是遇见了。
惊讶的发现,三位老师都睡的好好的,主班老师就睡在小悠的身边,哎,也就是说小悠被尿憋醒,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她们三个,而是我,仔细回想一下,那会儿我已经躺下了呀,再三确认后开始自顾自的在内心欢呼。
哦~~也,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为这一发现惊喜了整整一中午。是否用马克思定义来解释,这就是跟孩子连接上了,为刘丹告诉我的这一事项能够达成而开心万分。
在幼儿园惊喜天天有,感动常常在。
肖子粟会说他将来要取我结婚,果果会在每天早上来了之后告诉我他好爱我,就连偶尔被调到K3班帮忙,将小朋友的东西弄丢了说自己会赔给她,(w w w . f w s i r . c o m)换来的是刘诗颖的一句:“我不要!”,问她“为什么?要不老师赔个更大的给你!”,她用力摇着头说:“我不想老师花钱…要不,我们再找找,反正老师你今天还没出教室,可能还在教室里面呢…”
无法形容那一瞬间的震撼,即使更多的爱和尊重,规则和自由,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或者说中国式家庭孵化出的孩子仍旧无法逃脱自私的主旋律,聪明是一种天分,善良是一种选择,小孩子似乎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小心眼,有的时候,我会被他们兜的团团转,要不要耍这点小心眼,在幼儿园的大环境里考验着他们的情商。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让我们一起,慢慢来,慢慢进化成更好的人。
”做教育的人要慢下来“,忘记这句话是谁说的,只是总觉得”做教育“这三个字过大了,做自己还行。
小时候的我情商智商双低,不像情商智商双高的成鸿锐,其他班的小朋友找他玩,要将他从自己班的小朋友分离一会儿借玩一下,自己班的小朋友不干,他说:”你们别吵了,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以前的我是耿直还是无知,喜欢谁就是谁,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总是容易伤害到别人,甚至伤害了别人都还不自知。
在慢下来之后,总是可以发现性格上的过多缺陷,也因着这些人和事的美好,渐渐将残缺的部分补全,也终于可以丢掉那个自卑的自己。
忘记了是在哪次的对话中,当李宇华说到跟家庭中父母甚至亲戚的沟通时,我居然勇敢的承认”从小单亲家庭长大,我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也不知道怎么被别人爱,或者不知道什么样的方式去主动爱和接受别人的爱才是对的,一不小心就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
我想以前的我是羞于承认这些东西的,它会潜藏在内心的最深处,那些父母因为不会爱和不懂爱而起的纠纷和冲突带来的彼此伤害就会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席卷而来,最终归于平静的原因,是李宇华聊到班上的小萝卜头们带给她的惊讶,诸如XX事情他们是XX解决的,他们怎么可以这么聪慧等等,孩子总能将她带回生命爱的起点。
她也总能慢下来,并影响着我,光是每天十点半准时睡觉,就已经带动着我杂乱的作息从身体开始归于平静。
而让心归于平静的,是去年最后一天偶然听到李倩玲上课的时光,无法想象那个于我而言总是穿着粉红睡衣半趴在宿舍上下铺栏杆上对着门口掰着手机可以保持这个姿势几个小时不变的妞,有着上善若水的魅力,短短几十分钟的讲课,快则快,慢则慢,小萝卜头们的注意力因她带动而变化,因为能够完全的掌控全局被我心里取了”淡定姐“的外号。
当然,我是天生的急性子,欣赏慢得下来又有节奏的人。细致的课程背后有着对孩子极致的观察和对于教学深厚的积累。心的平静,瞬间就找到了出口,榜样的作用总是巨大的。
我也试着让自己静下来,毕竟天生的心浮气躁,经常上火。
试着欣赏Lily家的花花草草,试着多些时间坐在她家阳光充足的三米多观景阳台上看着那一大堆多的叫不出名字的多肉植物,听着她为她的多肉们做着自我介绍,多肉妈妈总是觉得多肉会说话似的,每种多肉都是一个故事。
端上一杯水,拿上一本书,让太阳给我杀杀毒,也给脚边的小白消消菌,小白会用蠢萌蠢萌的眼光看着我,偶尔想要跳到腿上来抱抱,都会让我挡回去。
她问我跟大家相处的怎么样,工作怎么样。我说好呀,认识了好多人,我心目中的圣母玛利亚凌老师,她能用爱感化所有的小朋友…在整理樱桃班杂物的时候翻到了大大老师以前做老师的笔记了,那我现在不是正经历着她以前经历的么,她以前什么样的呀?…
对了,上次坐538被党梦杭从起点站笑到下车,我腰都酸了,这帐我还没跟她算呢…腾爸文笔好好,每天穿的好潮,他写别人我不了解,可是刘丹就是他写的那样有血有肉…还有好多…
话匣子打开了就停不住,我想我是想念刘丹了,在过完年之后想她了。
犹记得第一天来幼儿园,她开心的跟我说了好多好多,我能记住的很少,就那么三点,”第一,有孩子的地方就要有老师,明白了这句话你就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第二,团队合作很重要;第三,随时随地跟孩子建立连接…“我一直以为是只有这三点刘丹语录留在脑海里。
在看了《孩子,你慢慢来》之后,我想是有第四点的,那最最重要的第四点是:”听起来挺多的,没事,不要急,你慢慢来!"当初的我,一直忽视了这最最重要的第四点。
只有懂得停下来的人,才能更好的前进。不要急,慢慢来。
.2.24樱桃班―许凌玲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以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智慧妈妈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巧妙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读完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悟到宽容与等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要怕孩子做不好,要用时间等待孩子慢慢做好一件事;不要责备孩子没做好,要用宽容的心对待孩子没有做好,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经历中成长,在尝试中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责怪埋怨孩子,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懂得尊重孩子,不够有耐心。我们往往责怪孩子“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我们往往忘记了,孩子还小啊,这些事对大人来说也许十分简单,但对孩子来说却并不容易!我们老师有时也这样批评孩子:“别人都学会了,你为什么学不会?”其实,我们忘记了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尊重个体差异,只要孩子尽力了我们就应当给予肯定。
教育是一项工程,也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成绩提高上来,让自己内心有一种学生问候与念及的满足,让自己有一种学生功成名就时的自豪与欣幸,这就是耐心的老师吧。
春风是冰河的等待,收获是秋天的等待,阳光是万物的等待,孩子是我们的等待。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抱着“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看天外云卷云舒”闲适、平静的心态,多点耐心,多点时间,等待孩子的长大,用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去爱每一个孩子,还他们一个自己主宰的童年!
时光在飞,连同自己的记忆力也随着掌中时间的流逝变得健忘起来。喜欢看书却不喜欢写读后感,我觉得自己很难写好一篇读后感,看书更多地享受看这个过程,看完之后书中情节啥的都会一并遗忘。那一天,班里的小记者们从晋江机场采风回来,怕孩子们对观后感产生畏难情绪,我这样开导他们,凡走过就需要留下痕迹。今晚,没想到我也是用这样的话来对自己说。
很快地又把龙先生《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留在脑袋瓜里的东西很少,却也足以让我细细回味。故事的帷幕是这样拉开的:“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绳子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不仅仅是这个细节,文章中的好多个章节都彰显龙应台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慢”的节奏,她会不厌其烦地跟孩子对话,会用很有趣味性地答案解答孩子在听故事时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
天生急性子的我,做事风风火火。我爱我们班的孩子,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对待他们,我更多的是简单粗暴,缺乏耐心。今天《跳水》语文课堂上,当我抛出跳水一文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时,孩子们个个脑袋一个低得比一个低时,我更多地气愤大于谅解,更多地缺乏耐心地引导。当孩子们因为纠纷而前来打小报告的时候,我常常很少能静下心来听他们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因为我觉得这是小孩子的无理取闹。面对学生的反复提问,面对学生的重复错误,面对学生的调皮捣蛋,我想我在龙先生的身上获益许多。还记得在街道教育随笔交流活动中,何萍娥老师的《牵着蜗牛慢慢走》一文,她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们各种赶,对于自己儿子放学后慢吞吞地收东西各种赶。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别人。那该怎么办呢?别急,慢慢来,不要为了去追赶别人,就不顾脚的疼痛,就不顾自己心的劳累。
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作为老师,需要地是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慢慢来!
自打记事以来,耳边就常常充斥着“快吃,要迟到了!”“快点儿做,看,都这么晚了!”“呦,你怎么会这么慢啊?”这一类的话语。没错,这些话基本上都来自于我亲爱的妈妈。“快”几乎就是她的口头禅,所以,我也只得在她的指令下,尽可能地快一点,再快一点。好像钟面上一根被拨快了的分针,更像一个不停被抽打的陀螺。所以当我拿起华人女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时,便被这书名给吸引了――就像封面上那金色的落叶般拂过我的脸庞,撩拨我的心弦。我忍不住打开它,慢慢的,慢慢的,看了起来。
当8个多月大的安安嘴里发出“啵”时,他的妈妈竟如没教养的女人般扯着喉咙高喊,这该有多么惊喜啊。不知道我牙牙学语时,说出的第一个词是什么,我的妈妈当时是怎么的表情。可惜,记忆里,妈妈似乎从没有说起过。
安安的妈妈给他讲《女娲补天》的故事时,安安突然用两只手指撑开妈妈的眼睑,惊喜地告诉她“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对!对!我也曾经在妈妈那不太深邃的瞳孔中看见过小小的我,甚至连表情都那么清晰真切,宛如一泓清水。安安的那如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我能体会。
飞飞出生,安安不再像从前那样可以独享父母的爱了。他变得敏感,认为自己不如弟弟可爱;他有点儿紧张,担心妈妈更爱弟弟;甚至有些叛逆,不刷牙,不吃饭,只为能像弟弟那样得到妈妈的宽容。看到这儿,我忍不住会心一笑――安安的情感变化或许别人无法体会,但我却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家也有两个孩子,和安安、飞飞不同的是,我们是双胞胎。从小到大,除了无数次被提问“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外,还老被拿来比较:“来,让我仔细看看你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嗯,眼睛好像姐姐大一些,个子似乎妹妹更高一点。”大有一种不分个子丑寅卯誓不罢休的意味。好在我们的妈妈会摸摸我们的头,笑着说:“是啊,你看,老二的眼睛是不是特别有神?老大腿长,是班上的跑步运动员呢!”这看似不经意的回答,总让我们姐妹俩觉得很舒服。
于是,我的视线离开书本,向妈妈的方向望去。她正将米饭平整地铺在海苔上,做着我们爱吃的寿司。夏日的余晖透过窗棂照射在她的脸上,她静静地将黄瓜、蛋饼放在米饭上,用竹帘轻轻卷起……那样仔细,那样专注,竟察觉不到我就这样一直看着她。就如龙应台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那个五岁男孩从从容容地把蝴蝶结扎好一样。这一刻,我感受到“长长的路,慢慢的走”这一句从容不迫的话中,饱含着的是一位母亲发自内心深处的最浓烈的爱;同样的,“快一点,再快一点”里,不也蕴藏着满满的爱吗?只是,我的妈妈与龙应台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 读向孩子学习有感
★ 读与你相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