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读后感(共含19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春风得意罗一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读后感
最近,最美这个词非常地流行,什么最美女儿,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等等。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当然要数最美妈妈了,在她伸出双臂的那一刻,让我们再度感受到了母爱之无穷力量。
景色优美的杭州,正值盛夏时节,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人们正惬意地享受这夏日的美好,一切是那么的祥和平静。可伴随着一阵啼哭,这一切被瞬间打破了,只见一个幼小的孩子爬出了十楼的阳台,身体摇摇欲坠,这可着实吓坏了楼下的人群,人们惊慌失措,有大呼小叫的,有打110的,可一切都似乎太晚了,孩子像断翅的小鸟似的,坠落下来……
就在这生死攸关的一瞬间,一个黑影闪了过来,稳稳地接住了孩子,但因为惯性作用,她的左手也断成了三截。她就是当代英雄吴菊萍,她又是一位平凡的母亲,一个七个月大男孩的妈妈,在这一时刻,她无疑是最美的妈妈,最伟大的母亲。
到了医院,吴菊萍一刻也没闲着,她不停地询问自己救下的那个孩子怎么样了,全然忘了自己也是深受重伤……这就是作为一个母亲的本能吧?张开双臂,抱住孩子,这一刻似乎永远定格在了我们的心中。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吴菊萍穿着华丽的礼服走上舞台,脸上依旧泛着母亲独有的慈善的笑容,她真诚地鞠躬,挥手,她的笑容如一缕阳光,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大屏幕继续播放着,那个被救的.孩子映入了每个人的眼帘,“这是我的女儿―妞妞,那天,她趁奶奶不注意,独自爬到了阳台上,如果没有吴菊萍,恐怕我就再也听不到她叫我爸爸了,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报答她的救命之恩。”画面上,孩子的爸爸述说着,声音有些哽咽,有些激动。看着大屏幕,吴菊萍坦然地说,如果当时还有一位母亲,她一定也会这么做的,因为在母亲看来,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儿女,救自己的儿女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掌声再次如潮水般响起,我知道,台下的观众一定像我一样,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吴菊萍还在与主持人进行着交流,不管话题怎么变,只要聊到自己的孩子与快要康复的妞妞,她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瞧她那只骨折的左手,她那慈爱的笑容,我有些坐不住了。她貌似有双柔弱的臂膀,但那无疑也是最有力的臂膀。
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晃。吴菊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出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足以让我们驻足仰望。
生命的托举
生命的托举―这是一个平常的词,但是它有不平常的意义!
今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叫中国骄傲,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里面的人都是让中国骄傲的伟人。
今天的节目是生命的托举,讲的是为营救落水游客母子而牺牲的公安边防战士DD李小化,在死后他依然保持着救人时托举的姿势。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刻呀!就在救援人把李小化救上来的时候,他依然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伟大!在给李小化颁奖时,是他的妻子上台领的。主持人问他的妻子:你对他的行为理解吗?他的妻子平静的说:我理解。然后主持人又问:你狠过他,怨过他吗?他的妻子终于制不住的哭了出来。没有,妻子哽咽的`说。他的妻子说:在小化走后我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我没有留下我们爱情的结晶。主持人说:我想如果当时小化没有去救人的话,这才是小化的遗憾!
多么感人的对话,多么感人的事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的人吧!
坐在电视机前,泪已经在眼眶打转,多么感人的一幕。发生在杭州的这座城市,一个两岁的小女孩在十层楼的窗户挣扎,就在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时候,一位刚下班赶回家的平民妇女看见了,连忙脱下脚下的高跟鞋,弱小的小女孩也因挣扎太久从那十楼高的地方瞬间摔下,那位妈妈急速的跑去接那位从高层摔下的小女孩,我想那时候她跑的速度可以跟刘翔较量,又或许比刘翔更胜一筹,就因为这位妈妈的举动,小女孩才有了获得重生的机会,而这次的重生因为这位平凡的母亲的举动,变得那么不平凡,变得那么的神圣,这位母亲在救那个小女孩的时候,她的心里或许没有去为自己考虑过,如果小女孩她接不住的话,砸中自己的头或身体部位,有可能变残疾或死亡,幸庆老天让好人有好报,我想这就是我们崇高无私的母爱。我爱你们,妈妈们。
网络上这位妈妈被网友们叫做、最美妈妈。她永远都是我心目中的最美 ,也是最善良无私的妈妈,希望她和小女孩妞妞都能快快恢复。让我们记得这感人的一面。
人美的不是看外表,而是看内心,不需要什么来修饰,我不漂亮,但我善良,我没有富贵权力,但我会为新的一天去改变。
翻开阅读年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妈妈的最丑与最美,看到题目我感到很好奇,妈妈的最丑是什么?最美又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扎进了文章里。
√文讲的是一位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叫回家找一找妈妈身上最难看的地方。第二天的班会上,每位学生都讲述了自己妈妈身上最难看的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才知道,妈妈身上最难看的地方,是最美丽、最可爱、最神圣的地方。
合上书,我静静地坐着。作者的话语像涓涓细流,流入我的心田,我思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母亲,从我们发出第一声啼哭起,你就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我们,用母爱的.甘露滋润着我们。
想着,想着,我便回想起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最难看的,是她的手臂。她是一位工人,在宝石厂工作,每天起早贪黑,手臂上的疤痕一道道,像十几条蚯蚓盘在手臂上,每次看到这些疤痕,我就隐隐心疼。为了让我和妹妹在这异乡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有个温暖舒适的家,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妈妈付出了更多,更多……泪眼蒙中,我仿佛看到了妈妈不再光滑的脸颊,看到了妈妈日益粗糙的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我们爱您,爱您的美,更爱您的丑。
自从读了《最美妈妈吴菊萍》这篇文章后,我非常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20xx年7月2日13时30分,有人发现2岁女童妞妞从10楼的窗台即将坠落,人们叫起来。在叫声中,孩子从窗台坠下,就在那一刻,一位年轻女子冲到楼下用双手硬生生的接住了坠下的女孩,挽救了女孩的生命。一个从10楼坠落的15公斤重的孩子会产生多大多大冲击力?据测算,大约会产生300公斤重量。孩子妞妞很幸运,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受了一些内伤。而救人的年轻女子则因为巨大的冲击力导致左手尺桡骨粉碎性骨折。这位见义勇为的好心人,是位叫吴菊萍的年轻的母亲。她的孩子也才只有7个月大。许多人问她,你当时没想到危险吗?吴菊萍总是微笑着说,这是出于母亲的一种本能吧,觉察到孩子的危险,自然上前一步去接女童。这是人间真情的告白,更是伟大的母性的流露。
我从吴阿姨身上学到了善良,英勇,无私。那一伸手,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接手,更是一位母亲在危急关头显示出来的大爱。这一伸手,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人性的善和美。作为小学生,我可能没有能力去做这样的事,但我可以去学习,去宣传,让一个个“我”的善意汇聚成“我们”的自觉行动。
母爱似水,清澈、甘甜,滋润万物;坚毅、刚强,不畏险阻。卧病在床的父亲,年幼求学的孩子,家庭的重担无情的压在了柔弱的母亲的肩上,母亲没有抱怨,没有绝望,毅然担负起全家的重担,为家庭撑起一片蓝天,因为她知道,她的坚强是丈夫继续有勇气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理由,是孩子能够继续求学,不断上进的希望,母亲的脚步总是匆匆,因为她清楚自己身上的分量,母亲总是义无反顾,因为她必须为自己也为家庭点燃生存的希望,一股不服输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着母亲,使她的脚步总是那么坚定,使她的目光总是那么坚毅,使她成为天底下最美的母亲,也正因为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这个民族才能更有希望。
文中最感动我的是这样一段话:“这学期开学的时候,我提出不想再上学了,相帮母亲干农活。躺在炕上的父亲眼眶里满蓄着泪水,不说话,母亲在炕上坐着也不作声。弟弟还小,在炕边玩,整个屋子里静静的。末了母亲说:‘上吧,再苦也把你供出来!’”一句“上吧,再苦也要把你供出来”说明了母亲在艰难的生活中苦苦挣扎,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去支撑家庭,去供养孩子上学,不怕累,不言苦,把泪水一个人吞尽。母亲心中也许会这样想:有孩子分担当然好,可是这些年来辛辛苦苦不就是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么,孩子已经够懂事了,我不能耽误了还,再累再苦我也得坚持下去。这样的母亲被称作“天下最美的母亲”难道不是是当之无愧的吗?
这种母爱不仅包含了孩子,也含有对丈夫的爱。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最美妈妈》。
这本书中,主要讲了一个叫马小花的小女孩,她的妈妈脸上有很大一块疤。同学们都不喜欢她妈妈,老师知道了,叫同学们写一篇作文《我的妈妈很美丽》。马小花写了她妈妈是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在一场火灾中被烧伤的。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了,去看望小花的妈妈。马小花的妈妈解释说,她的疤是天生的,并不像小花写的那样是在火灾中烧伤的。并说了马小花的身世是因为小花小时候得了一种病,被自己的父母遗弃,她捡到小花后,因为没钱给小花治病,所以去卖血,然后把小花的病治好,把小花养大……
通过书中的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人不应该注重外表美,人的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只要求漂亮的衣服、鞋子,而是应该要努力学习,讲文明、讲礼貌,做心灵更美的小朋友。我觉得马小花的妈妈是最美丽的妈妈。
通过这个故事,我更加知道了母爱的伟大,母爱是单向的,它指向孩子,却从不希求孩子半点回赠。无论孩子如何嫌弃,母爱都只会是有增不减的,它容纳着孩子的优点与缺点,却从来都没有埋怨。马小花因为母亲丑而讨厌母亲,而母亲却没有半点怨言。母亲给了我们一比翅膀,让我们展翅高飞,当我们拥抱蓝天时,请别忘了那个给我们翅膀的母亲。我们要记着老舍先生的一句话:失去了母爱就像花插在瓶子里,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读了这本书后,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在家里再也不会对爸爸妈妈发小脾气,要做一个心灵美的好孩子。
这个礼拜的星期三下午,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在阶梯教室观看了电影《生命的托举》。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
故事发生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汶川的一个中心小学的教室里,老师正在为即将临近的“六一”儿童节给大家排练节目。同学们正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袁老师示范着舞蹈动作,袁靖跳的舞蹈又漂亮又优美,简直是人见人爱。但是随之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老师和孩子们永远地失去了欢乐的歌声。一分钟前还在唱歌跳舞的老师和同学们,如今已被破碎的瓦砾永远地压在了废墟地下。剩下的只有那个学校的校长全然不顾自己的安慰和警察以及幸存的老师们一起没日没夜地找寻着灾难后的生还者……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当他们在破碎的瓦砾中再次听到《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声音时,敬爱的袁老师、周老师和尚老师已经再也听不到这优美的歌声了,而幸存的是他们竭尽全力用生命去保护的学生!
当看完这部片子时,我的眼睛已经哭得肿了。想想灾区的同胞,再想想幸福的自己,我觉得我更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分分秒秒。珍惜安逸的学习和生活!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十二月二十七日,学校组织我们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一部名叫《生命的托举》的电影,看完之后,我深有感触。
故事发生在四川绵阳的一所小学。四川省发生了大地震,四川的许多地方都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绵阳市也不例外,许多学校也难逃这次大灾难。在灾难中,在教学楼坍塌的一瞬间,老师们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保护学生。影片中常校长为了救其他孩子的生命,而牺牲自己的孩子的生存机会,真是令人敬佩。
常校长是向阳小学的校长,他在地震后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救援。他在救援时没顾上喝一口水,没顾上吃一口饭,就这样在废墟中不停地挖着,不放弃一丝生的希望。当他发现废墟中的儿子常斌,正准备奋力营救时,却发现了另外一双小脚裸露在废墟外面,他陷入了艰难的抉择:是先救儿子还是先救这个孩子?情况的危急不容他有过多的思考,最终他选择了那个孩子,当他把那个孩子从废墟中救出后再救儿子时,此时的儿子已停止了呼吸。观看到这儿,我的心里好难受,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这是怎样的一种大爱啊!常校长是多么的无私,我想他的儿子在天堂里会理解他的爸爸。
影片中有太多常校长这样的事例:老师在灾难来临时舍生忘死先救学生、学生逃生后回来救老师、废墟下互不相识者相互鼓励……他们都是凡人,但是他们做出了非凡的事,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致敬!
今天,终于可以看电一影《生命的托举》了。本来是件高兴事,可邰老师却要我们带上纸巾,为什么呀?我怀着好奇心随着大家进入了电一影放映室。
哇!放映室内黑压压的一片,依稀可见人头攒动,还有叽叽喳喳的谈话声,显然同学们对于看电一影都比较激动。由于室内两边的窗子都蒙上了幕布,所以光线十分昏暗,看来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待所有的班级都到齐后,激动人心的电一影终于开始了!当播放到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我的内心也随之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当幸存者没日没夜地救被埋的人,而自己却不顾劳累时,我终于控制不住情绪,眼睛湿润了;当原本可以逃生的.老师却返回摇摇欲坠的教学楼救学生时,我的泪珠在眼眶里直打转转;当原本可以得救的老师却毫不犹豫地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时,我的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滚滚而下……这时,我才发觉四周一片呜咽声,同学们都深受感动,纷纷抹开了眼泪。是啊,天灾无情,可人是有情的!
影片中,抗震救灾的人们舍生忘死,在随时发生余震的情况下争分夺秒,不顾一切地抢救被埋的幸存者。多少人为此与死神擦肩而过;多少人尽管家人杳无音信,却不顾一切地抢救别人……他们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值得我们学习!
当影片的主人公——常校长发现被埋的儿子时,儿子哭喊着:“爸爸妈妈!你们不要丢下我,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也不调皮,惹你们生气了!爸爸妈妈,快来救救我啊!”这声声求生的呼唤,重重地震憾着我的心灵。我不禁想起自己平日里一不顺心或遇到挫折时就乱发脾气,并且对父母的劝告经常充耳不闻。影片中校长的儿子到了生命快结束时,才发出痛苦的悔悟,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暗暗下了决心:从现在起,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亲情、友情!
这部用生命托举生命的感人肺腑的影片,让我深深懂得:虽然天灾会结束人的生命,却结束不了浓浓的爱!
今天,我看了,《生命的托举》这部影片。讲述四川汶川玉树遇到7。0地震,一所中心小学里的老师保护同学牺牲自己的影片。
这部影片十分感人,让我最感动的人物是;周老师,尚老师,常校长和袁老师。周老师为了不能让教室里的孩子受伤,自己承受着痛苦――背着水泥板,不让水泥掉下来,因为太过劳累,再加上困在废墟里一晚而死。周老师还有个两岁半的儿子,这个孩子真可怜。
尚老师本来要去省里的学校教书的,结果地震了,为了救孩子,自己死亡了。
常校长为了救埋在较浅的学生,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救。在救孩子的过程中,不小心把腿变残疾了。
还有袁老师,为了让孩子先逃出去,自己困在废墟里死亡。
影片中还很多感人的时候。如;学生王霞知道袁老师的生日,凑钱买了个蛋糕送给袁老师,结果,天灾发生地震了,王霞保护好早已变了型的蛋糕,在废墟里王霞和袁老师度过了袁老师的生日。袁老师许的愿望是;希望这里的每一个人能平安地出去。
这部影片告诉我;生命是无价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保护和珍惜生命,多做防震演练,多知道防震小常识,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生命。
看了这部电影,我被这部电影深深的感动了。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四川地震的事情。地震时,同学们都很慌张,而老师叫他们不要慌,要沉着冷静。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们先让同学们出去,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学们,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后来,有很多老师都为了救学生而牺牲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谭千秋老师。地震来时,他还拼命地叫同学们快跑,而自己却被深深的埋在了废墟之中。当我看到这一幕时,心里非常难受,他真是一个好老师啊!为了救同学们,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很多人都哭了,真的,我想对谭千秋老师说:“老师,您很善良,我相信,您在天堂一定会很好的!”地震后,好多志愿者都来帮忙,还有很多人捐了钱和衣物。孩子们还在路口举着标志牌,上面写了一些鼓励志愿者的话。我真的好感动,感谢他们,也感谢祖国,感谢国家这么关心我们。在这儿,我想对那些已经牺牲的老师们说:“你们真棒!我要向你们学习!安息吧!我相信,您们的.学生一定不会令你们失望的!
你们等着吧!加油!”中国加油!汶川加油!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的!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生命的托举―这是一个平常的词,但是它有不平常的意义!
今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叫中国骄傲,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里面的人都是让中国骄傲的伟人。
今天的节目是生命的托举,讲的是为营救落水游客母子而牺牲的公安边防战士DD李小化,在死后他依然保持着救人时托举的姿势。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刻呀!就在救援人把李小化救上来的时候,他依然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伟大!在给李小化颁奖时,是他的妻子上台领的。主持人问他的妻子:你对他的行为理解吗?他的妻子平静的说:我理解。然后主持人又问:你狠过他,怨过他吗?他的妻子终于制不住的哭了出来。没有,妻子哽咽的说。他的妻子说:在小化走后我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我没有留下我们爱情的结晶。主持人说:我想如果当时小化没有去救人的话,这才是小化的遗憾!
多么感人的对话,多么感人的事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的人吧!
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人,他叫老师;世界上有一种最勇敢的人,他叫老师;世界上有一种最无私的人,他还叫老师,老师用他们的爱化作翅膀,托起了生的希望,用爱照亮了整个世界。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两年多的时间了,但今天当我们再一次看到那些画面,泪水仍然忍不住流了出来,那一个个的镜头仿佛就是刚刚发生一样,是那样历历在目。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令我感动:一位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重物,不让孩子们受伤,可把她救出来时,她已经死了她有一个仅仅两岁的儿子,给儿子唯一的留言是:“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你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观后感《学生作文《生命的托举》观后感》。”仅仅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但这句话中包含着多少亲情,多少慈母的爱啊!为了不让学生们受伤,他抛弃了自己的儿子,救回了更多的.生命,这种精神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么?一个仅仅两岁的小生命失去了母爱,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但我相信,爱的接力棒会传递下去,这个孩子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
还有个场面让我感动:常校长的儿子,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出了这样一些话:“爸爸,妈妈,快来救我,我出去后一定好好学习,不惹你们生气了。”可是作为校长,忙着去救别人家的孩子,耽误了救自己孩子的时间,他就这样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儿子。这本来是个将要破裂的家庭,儿子临死前在水泥板上刻下了五个字:“爸妈不分开”,小小的孩子这么懂事,他的父母看到后还有什么理由再闹呢?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啊!
我们这些没有经受过磨难的孩子,应该珍惜自己的宝贵生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生命中每分每秒的时间,不是么?
生命的托举作文
七月的杭州,满城尽是荷花的香气。接天的荷叶染绿了西湖水,远远望去,一只只荷叶像一只只大手,高高地托举起一朵朵或是洁白,或是羞红的荷花。微风起处,花儿与荷叶都摇曳起来,人们纷纷驻足流连。
一个妈妈,给怀里七个月大的儿子喂完奶,换上她那件漂亮的淡绿色的长裙,抱起儿子轻轻地放在推车里,准备带儿子去西湖边看荷花。产后不久的她,身体才刚刚恢复。
小家伙睁大好奇的眼睛,这看看,那看看。他挥舞着小手,依依呀呀个不停。他第一次要跟妈妈去西湖。
还没出小区的门口,妈妈分明听到一阵阵撕裂的叫喊声。她匆忙带着儿子,循声疾步往回走。
小区里的保安,下班的男人、女人,往日在小区凉亭打牌的大爷,那些平时聚在一起摘菜的大妈,他们都围在一起。
小区的保安忙着报警,男人们束手无策,女人们捂起了脸,大爷大妈们满是皱纹的眼角流下了泪水。人们只能失声地一遍一遍地叫喊:“孩子,别动”。
顺着视线望去,一个孩子站在了窗台上。是的,那分明是个孩子,一个很小的孩子,小到不知道自己身在十楼,不知道随时而来的危险将是要命的。
人们的叫喊声让孩子似乎感觉到了自己的处境,却不知如何进退,孩子撇着嘴哭了起来,声音稚嫩的和她的儿子一样。她的心紧紧地揪了起来,和自己的儿子在哭闹时候一样,她的.心紧紧地收成一团。
孩子一只脚已经站到了窗台的边沿,孩子无助地大声哭了起来。
她看了一眼推车里的儿子,儿子正忽闪着眼睛看着她。
他放开了紧紧握住推车的手,向孩子可能掉下的位置跑了过去。长裙摆动起来,像风中摇曳的荷叶。
就在刚站定的那一刻,孩子从十楼一脚踏空,掉了下来。她明白,假如落下的孩子砸到自己的头,她可能连和自己七个月大的儿子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她也明白,就算她伸出手能接住落下的孩子,她的手臂也将因为承受不住瞬间巨大的冲击力而断裂。
人们怔怔地望着她,望着这个穿着淡绿色连衣裙的女人。
黑影急速下坠,和儿子一样稚嫩的啼哭已近在耳畔,她向裹胁着危险的黑影伸出了自己并不有力的双臂。远远望去,像张开怀抱的碧绿的荷叶。
她稳稳地托住了孩子,就像一片荷叶,稳稳地托举起一朵荷花。
裹胁着危险刹那呼啸而来,以命相搏的她和怀中的孩子,一起晕倒在了地上。
鲜血从那柔弱而有力的左臂流淌。她的左臂断成了三截,骨头戳穿了皮肉。
这股殷红,比那西湖的荷花还要红艳。
人们流着泪把她的孩子抱在怀里,目送着她被抬上救护车。
七月的杭州,人们的眼眶里浸满了泪水;七月的杭州,人们的目光里尽是柔情;七月的杭州,人们仰望星空,默默祈祷;七月的杭州,人们的耳旁响起诵读“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清朗的童声;七月的杭州,人们默默地念着一个名字——吴菊萍。
十天后,被救下的孩子妞妞奇迹般苏醒。
躺在病床上的吴菊萍面色苍白,听说妞妞醒来,她的脸上露出和七个月前生下儿子后一样的微笑。
七月的杭州,满城尽是荷花的香气。七月的杭州,游人如织,人们慕名的不仅是西湖的接天莲叶,还有一个完成生命托举的像荷花一样美丽的人。
生命的托举观后感
《生命的托举》观后感作者:凤鸣小学303班 陈 铖
这个礼拜的星期三下午,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在阶梯教室观看了电影《生命的托举》。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
故事发生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汶川的一个中心小学的教室里,老师正在为即将临近的“六一”儿童节给大家排练节目。同学们正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袁老师示范着舞蹈动作,袁靖跳的舞蹈又漂亮又优美,简直是人见人爱。但是随之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老师和孩子们永远地失去了欢乐的歌声。一分钟前还在唱歌跳舞的老师和同学们,如今已被破碎的瓦砾永远地压在了废墟地下。剩下的只有那个学校的校长全然不顾自己的安慰和警察以及幸存的老师们一起没日没夜地找寻着灾难后的生还者……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当他们在破碎的瓦砾中再次听到《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声音时,敬爱的袁老师、周老师和尚老师已经再也听不到这优美的`歌声了,而幸存的是他们竭尽全力用生命去保护的学生!
当看完这部片子时,我的眼睛已经哭得肿了。想想灾区的同胞,再想想幸福的自己,我觉得我更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分分秒秒。珍惜安逸的学习和生活!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今天,终于可以看电影《生命的托举》了。本来是件高兴事,可邰老师却要我们带上纸巾,为什么呀?我怀着好奇心随着大家进入了电影放映室。
哇!放映室内黑压压的一片,依稀可见人头攒动,还有叽叽喳喳的谈话声,显然同学们对于看电影都比较激动。由于室内两边的窗子都蒙上了幕布,所以光线十分昏暗,看来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待所有的班级都到齐后,激动人心的电影终于开始了!当播放到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我的内心也随之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当幸存者没日没夜地救被埋的人,而自己却不顾劳累时,我终于控制不住情绪,眼睛湿润了;当原本可以逃生的老师却返回摇摇欲坠的教学楼救学生时,我的泪珠在眼眶里直打转转;当原本可以得救的老师却毫不犹豫地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时,我的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滚滚而下……这时,我才发觉四周一片呜咽声,同学们都深受感动,纷纷抹开了眼泪。是啊,天灾无情,可人是有情的!
影片中,抗震救灾的人们舍生忘死,在随时发生余震的情况下争分夺秒,不顾一切地抢救被埋的幸存者。多少人为此与死神擦肩而过;多少人尽管家人杳无音信,却不顾一切地抢救别人……他们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值得我们学习!
当影片的主人公――常校长发现被埋的儿子时,儿子哭喊着:“爸爸妈妈!你们不要丢下我,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也不调皮,惹你们生气了!爸爸妈妈,快来救救我啊!”这声声求生的呼唤,重重地震憾着我的心灵。我不禁想起自己平日里一不顺心或遇到挫折时就乱发脾气,并且对父母的劝告经常充耳不闻。影片中校长的儿子到了生命快结束时,才发出痛苦的悔悟,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暗暗下了决心:从现在起,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亲情、友情!
这部用生命托举生命的感人肺腑的影片,让我深深懂得:虽然天灾会结束人的生命,却结束不了浓浓的爱!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反映汶川地震的影片――《生命的托举》,其情节感人至深,让我终生难忘。
在学校的礼堂里,我心里非常地难受。在一个半钟头的时间里,我始终在泪水中度过。我为地震发生后带来的不幸而伤心地流泪,我时刻为尚老师、周老师、袁老师他们为了救出孩子们,能够无悔地献出宝贵的生命而高歌。
走出学校的礼堂,我心里暖融融的。一方面,为学校的倒塌而惋惜,为这么多人失去生命而痛心;另一方面,我又为袁老师、熊镇长、常校长的高尚行为感到安慰。他们展示了人类共同追求、共同需要的东西――爱。不是吗?袁老师为了救出自己的学生,宁愿牺牲自己,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熊镇长由于爱他的人民群众,能够在生死考验面前临阵不慌,镇定自若地指挥救援工作,常校长为了救护其他的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孩子……他们是美的使者,是一首壮丽的赞歌。
现在,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是生命的守护神――在危险的时候扛下一切重担;老师,是生命的保卫者――用自己的双手拯救了无数的生命;老师,是生命的延续者――因为他们拯救的生命会把这种精神无止境传播。
地震中失去生命的老师们,您们是光荣而伟大的。虽然现在远离了我们,但您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们的学生世世代代想念您们,因为您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怀念,更多的是闪光的精神财富!
老师,我们向您们致敬了!
《生命的托举》,一听这个题目,我就想,莫非这是说教篇?一走进放电影处,我还是疑问成筐。看完电影,我才知道这部电影是讲的汶川地震的故事,讲述了老师救人不顾己的精神,他们用爱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影片中,地震来临,周老师正在上课,她果断地指挥同学逃生,自己拌住门框,不让门倒下和学生的拥挤,她虽然是乡长的妻子,但她不顾自己的安危,用爱救了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生命。
周老师说的一声又一声撕心裂肺的“快点”,让人的心不觉揪了了起来。真是:地震无情人有情,为人师表尽芬芳。舍己救人不为利,幼小生命出死海。周老师发扬了舍己救人的精神,在危难中抛弃自己年轻的生命,用爱托举出一个又一个明天的太阳。
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大悲大难,但老师的爱也温暖着我们的心房。记得有一回,我学完数棋,匆匆走进教室,错过了老师讲题的时间,老师轻轻走到我的身边,耐心地给我讲解,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我不懂的题目和提出的问题。
一点点灾难算不了什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也是对那“一朵朵白花”最好的安慰。
★ 最美妈妈事迹材料
★ 生命读后感
★ 生命生命读后感
★ 妈妈读后感
★ 润泽生命读后感
★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
★ 读后感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