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革命烽火之万金——读梁启超家书有感(共含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杜鹃花语”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提倡“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从蒙学的《朱子家训》,《颜氏家训》,一直到清末的《曾国藩家训》,任何一篇关于教导自己子女立身、处世、做学问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严峻的教训面孔,板着,端着,让孩子和家人觉得惧怕。
有此印象,对于写这类文章的父亲们,便都有了一种固定的认识。甚至读《傅雷家书》时,也羡慕傅聪有如此博学多才,循循善诱,同时又严格要求孩子的`父亲。
而近日,读得一本旧书――《梁启超家书》,忽然发现,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写《少年中国说》的梁任公(启超)曾经这样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参加戊戌变法之前之后,曾经想着君主立宪,而后又支持民主宪政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变,兴趣多变,唯有对他儿女的拳拳爱意从未改变,为了少年中国梦,梁任公仁慈地呵护着子女,精心培育着子女,引导着子女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发展,梁启超的9个儿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长,当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两人是他的孩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此外有才女梁思顺,图书馆学家梁思庄,毕业于西点军校任十九路军校官早年病逝的梁思忠,研究经济学的梁思达,参加革命的梁思懿和梁思宁,已经第三个成为院士的火箭专家梁思礼。
家书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第一篇便可看见梁启超指导时年十九岁的女儿梁思顺学习宪政行政法、经济学、财政学、国际法,等等,“因思若吾爱女在侧,当能令我忘他事……”“汝求学不可太急……”,接下来便是给思成思永的“若缘怠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子弟矣。”
随着儿女们的成长,梁任公说:“人生之旅历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着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头下畏”“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紧接着,梁任公便开始教导“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人之生也,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则安之若命。”“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有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梁任公在本书里的文笔很活泼的,古文和白话相间的,亲切动人。有意思的是,梁任公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思顺”,“没出息的小庄庄”“老baby”,他是非常平等亲和地与孩子们交流,当孩子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梁启超是给出了这样的安排,他说“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激烈,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而且,当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定下之后,梁启超会问女儿思顺“你的意见怎样呢?”
此书选择的大部分是梁任公给子女谈为学和做人的书信,后附三篇演讲和谈话录,其实也是总结了梁任公认为为学做人的思想――所谓三达德――即为“智、仁、勇”。
一如梁任公说的:“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皆在于此。
原创: 宗华
最近学习了《红色家书》这本书,读完之后,感觉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书中那一篇篇红色家书,每一篇都是一幅震撼心灵的感人画面,都是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是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真挚的至爱亲情,炙热的家国情怀,坚定的革命信念,使我思绪万千,感慨万千。
一、经营好小家是基础。在书中老一辈革命家无一不对家庭经营非常重视,不断地以家书为纽带,言传身教,进行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例如毛泽东致舅文正兴中“闻家母病势危重,不得不赶回服侍,亲侍汤药,未尝废离”,对母亲躬行孝道;彭雪枫致妻子林颖中“花前谈心、月下互勉”,对爱人相敬如宾;朱德致女儿朱敏中“脑力同体力都要同时并练为好”,对子女谆谆教诲,等等,都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教育。习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爱的港湾。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任务也日益繁重,挑战也日益艰巨,自己的家庭都不团结、不和睦,还怎么有精力、有能力处理好急难险重的改革难题呢?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就要把自己的小家庭经营好,孝顺长辈,尊重配偶,教育子女,营造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向上向善的良好家风。只有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才能够充分享受到幸福的生活,才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党的事业,才能够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才能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二、服务好大家是关键。单位是一个大家,组织是一个大家,党也是一个大家。在书中先烈们无时无刻不再想着组织安排的工作,想着党的事业和形象。彭德怀致侄女彭梅魁“不要再挂念,以免妨碍工作”,谢觉哉致儿子谢子谷“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吴玉章致侄子林宇“好好执行政府的法令,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邓颖超致侄子周尔均“不要辜负了光荣的'共产党员的称号”,等等。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之情,跃然纸上。如何找准定位,积极作为?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干好家里活”.就是干好本职工作,要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领导交办的工作,本职工作就像是家务活,是自己的份内之事,是自己该干而且必须干好的,我们要继续传承先烈的精神,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服人,不愧组织的培养和重托;另一方面“不丢家里人”.就是不能给组织抹黑,必须心中有纪,心中有戒,时刻绷紧纪律之弦,既不能触及党纪国法的红线,又要做一身正气的表率。要学习革命先烈对清廉的坚守,做质朴纯粹、一身正气的模范者,让忠诚、干净、担当的优良形象伴随始终。
三、心中有国家是根本。读《红色家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家国情怀,革命先烈们无论处在何时、何地、何位、何种处境,都在时刻思考关注着党的命运,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危亡,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全体同胞的美好明天,时刻准备着抛头颅、洒热血,例如江诗咏烈士说他“加入共产党,是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夏明翰烈士在牺牲前呐喊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真可谓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尤未悔”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处党的重要岗位上,首先必须做到坚定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做忠诚领袖、维护核心、履职担当的坚定践行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其次就是要勇于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教导过,“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先烈们连宝贵的生命都可以奉献,我们现在没有生命之虞,更应该做执着、奋进、担当、实干的先行者,为党的事业奉献终身。面对党的新部署,对标新时代新要求,重任在肩,我们必须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执着奉献、实干担当。在服务中心大局中体现作为、彰显力量,干出一流业绩,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先烈英灵。
――读《红色家书》有感
黎卓玲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字字泣血,力透纸背。近日,我怀着无比敬畏崇敬之情,仔细拜读了《红色家书》,封封家书,无不闪耀着革命先烈满腔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不畏牺牲的英雄气节、坚定无私的不屈信念、舍家为国的红色情怀,让心灵为之震撼、心潮为之澎湃、热血为之沸腾,心绪久久不能平复。掩卷深思,我仿佛看见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们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英勇奉献、视死如归,“头可断,血可流,革命精神不可灭”,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不断在我的脑海中闪过,不禁潸然泪下,令人镌骨铭心,更加激励我们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的决心,定时刻谨记先烈们的遗愿和嘱托,传承好、发扬好红色基因,在传承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信仰是奋斗者的追求。“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这是革命先烈方志敏在狱中直抒胸臆“自白书”,即使面对死亡,他也无所畏惧,“你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今和平年代,血与火的考验虽然少了,但信仰和意志的考验仍无处不在,并且更加隐蔽与复杂,防止信仰动摇显得更为紧迫。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把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更加牢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担当是奋斗者的精神。“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这是李大钊为谋中华民族之解放,发出的庄严承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离不开革命战争时期,先烈们无私忘我、舍家为国的牺牲精神,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持续的奋斗奉献。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些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拼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敢挑重担,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只争朝夕,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业绩。
干净是奋斗者的底色。刘伯坚在给兄嫂的家书中写到,“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红军的高级干部方志敏,经手的钱财以百万计,被捕时身上却只有一块手表、一支钢笔和两个铜板。无数先辈们为了革命事业,舍小家顾大家,不存一点私心。这种一身清廉的浩然正气,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直抵人心、触动灵魂。作为党员干部,要把时刻“规矩”“纪律”挺在身前,记在心间,坚守廉洁自律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要自觉净化朋友圈,多交铮友、挚友、益友,远离各种“小圈子”、“小兄弟”,坚决杜绝低俗的投桃报李的行为;要培养健康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时常以“畏己知”之心审视自我;要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唯有不忘过往、不忘历史、不忘初心,将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在灵魂里,生动践行在行动上,用奋斗书写时代新 篇章,如此方能不负革命先烈们的流血牺牲,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不负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不负这个伟大的美好时代!
★ 读傅雷家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