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等不到了余秋雨语录(共含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qwh200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等不到了余秋雨语录
1、最美丽的月色,总是出自荒芜的山谷。最厚重的文物,总是出自无字的旷野。最可笑的假话,总是振振有词。最可耻的诬陷,总是彬彬有礼。最不洁的目光,总在监察道德。最不通的文人,总在咬文嚼字。最勇猛的将士,总是柔声细语。最无聊的书籍,总是艰涩难读。最兴奋的相晤,总是昔日敌手。最愤恨的切割,总是早年好友。最动听的讲述,总是出自小人之口。最纯粹的孤独,总是属于大师之门。最低俗的交情被日夜的酒水浸泡着,越泡越大。最典雅的友谊被矜持的水笔描画着,越描越淡。
2、浑身瘢疤的人,老是企图脱下别人的衣衫。已经枯萎的树,立即就能成为打人的棍棒。没有筋骨的藤,最想遮没自己依赖的高墙。突然暴发的水,最想背叛自己凭借的河床。何惧交手,唯惧对恃之人突然倒地。不怕围猎,只怕举弓之手竟是狼爪。何惧天坍,唯惧最后一刻还在寻恨。不怕地裂,只怕临终呼喊仍是谣言。太多的荒诞终于使天地失语。无数的不测早已让山河冷颜。失语的天地尚须留一字曰善。冷颜的山河仍藏得一符曰爱。地球有难余家后人不知大灾何时降临。浮生已过余姓老夫未悟大道是否存在。万般皆空无喜无悲唯余秋山雨雾依稀。千载如梭无生无灭只剩月夜鸟声凄迷。
3、我说:“何惧交手,唯惧对峙之人突然倒地.”
您说:“不怕围猎,只怕举弓之手竟是狼爪.”
我说:“何惧天坍,唯惧最后一刻还在寻恨.”
您说:“不怕地裂,只怕临终呼喊仍是谣言.”
我说:“太多的荒诞终于使天地失语.”
您说:“无数的不测早已让山河冷颜.”
我说:“失语的天地尚须留一字曰善.”
您说:“冷颜的山河仍藏得一符曰爱.”
我说:“地球有难余家后人不知大灾何时降临.”
您说:“浮生已过余姓老夫未悟大道是否存在.”
我说:“万般皆空无喜无悲唯余秋山雨雾依稀.”
您说:“千载如梭无生无灭只剩月夜鸟声凄迷.”
4、对于假话脏话,倾听就是鼓励,反驳就是对弈。
余秋雨《我等不到了》内容简介
要领悟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死亡美学,请读这本书。
不玩耍象征的象征,是最大的象征,这是从海明威开始的现代作家的至高目标。《我等不到了》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作品。一个文明古国的近代坎坷,一种文化人格的寂寞悲剧,很难写得比它更好了。
推荐年轻的读者都能读读这本书。它会告诉你们,在你们出生之前,父辈们有过什么样的精神历程,这种精神历程又如何渗透到今天,成了你们的`生存背景。这是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写到了当今很多人都知道、都看到的一些事情。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把这些事情的逻辑关系一清理,竟然是那么震撼人心。
这是继创作《借我一生》7年后,余秋雨的又一部力作。
书中,余秋雨以平静的语调叙述了家族的历史,从曾祖父、曾外祖父由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写起,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姨妈、叔叔、“我”以及妻子马兰,众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在近一个世纪历史光影中沉浮。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余秋雨在开篇说明创作初衷:“七年前,我写了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没想到,这本书出版后在很多长辈、亲友、同事、邻居间引发了一场回忆热潮。他们不断向我指出需要补充和更正的地方。连一些以前并不认识的读者,也拐弯抹角地为我提供各种参考资料。一位教授对《借我一生》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什么一生,你和妻子近十多年的经历最为惊心动魄,但你显然顾虑太多,写得不清不楚。’他的批评很对,中国文学不应该回避当下的切身磨难,因为这不仅仅是自己的遭遇。”对前景,余秋雨表示:“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话,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书。有了它,《借我一生》可以不再印刷,尽管新作在篇幅上还不到那本书的一半。”
余秋雨称《我等不到了》是“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是他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写作速度有点慢,因为右手坏了”。说起“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这个绕口的原创概念,余秋雨感性地说:“也许这个奇怪的名称能够引发读者的一种想象: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握笔支颐,想想,写写,涂涂,改改,抄抄,再把一页页手稿撕掉,又把一截截稿纸贴上……这种非常原始的“纯手工写作”,与“记忆”两字连在一起,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余秋雨作品《我等不到了》简介及经典语录
《我等不到了》简介:
这是一部不用史诗的样子写出的真正的史诗。最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最悲壮的集体挣扎,直到今天。今天,风光无限,又风雪弥漫。
要领悟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死亡美学,请读这本书。
不玩耍象征的象征,是最大的象征,这是从海明威开始的现代作家的至高目标。《我等不到了》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作品。一个文明古国的近代坎坷,一种文化人格的寂寞悲剧,很难写得比它更好了。
推荐年轻的读者都能读读这本书。它会告诉你们,在你们出生之前,父辈们有过什么样的精神历程,这种精神历程又如何渗透到今天,成了你们的'生存背景。这是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写到了当今很多人都知道、都看到的一些事情。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把这些事情的逻辑关系一清理,竟然是那么震撼人心。
这是继创作《借我一生》7年后,余秋雨的又一部力作。
书中,余秋雨以平静的语调叙述了家族的历史,从曾祖父、曾外祖父由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写起,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姨妈、叔叔、“我”以及妻子马兰,众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在近一个世纪历史光影中沉浮。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余秋雨在开篇说明创作初衷:“七年前,我写了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没想到,这本书出版后在很多长辈、亲友、同事、邻居间引发了一场回忆热潮。他们不断向我指出需要补充和更正的地方。连一些以前并不认识的读者,也拐弯抹角地为我提供各种参考资料。一位教授对《借我一生》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什么一生,你和妻子近十多年的经历最为惊心动魄,但你显然顾虑太多,写得不清不楚。’他的批评很对,中国文学不应该回避当下的切身磨难,因为这不仅仅是自己的遭遇。”对前景,余秋雨表示:“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话,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书。有了它,《借我一生》可以不再印刷,尽管新作在篇幅上还不到那本书的一半。”
余秋雨称《我等不到了》是“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是他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写作速度有点慢,因为右手坏了”。说起“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这个绕口的原创概念,余秋雨感性地说:“也许这个奇怪的名称能够引发读者的一种想象: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握笔支颐,想想,写写,涂涂,改改,抄抄,再把一页页手稿撕掉,又把一截截稿纸贴上……这种非常原始的“纯手工写作”,与“记忆”两字连在一起,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经典语录:
(1)最美丽的月色,总是出自荒芜的山谷。最厚重的文物,总是出自无字的旷野。最可笑的假话,总是振振有词。最可耻的诬陷,总是彬彬有礼。最不洁的目光,总在监察道德。最不通的文人,总在咬文嚼字。最勇猛的将士,总是柔声细语。最无聊的书籍,总是艰涩难读。最兴奋的相晤,总是昔日敌手。最愤恨的切割,总是早年好友。最动听的讲述,总是出自小人之口。最纯粹的孤独,总是属于大师之门。最低俗的交情被日夜的酒水浸泡着,越泡越大。最典雅的友谊被矜持的水笔描画着,越描越淡。
(2)浑身瘢疤的人,老是企图脱下别人的衣衫。已经枯萎的树,立即就能成为打人的棍棒。没有筋骨的藤,最想遮没自己依赖的高墙。突然暴发的水,最想背叛自己凭借的河床。何惧交手,唯惧对恃之人突然倒地。不怕围猎,只怕举弓之手竟是狼爪。何惧天坍,唯惧最后一刻还在寻恨。不怕地裂,只怕临终呼喊仍是谣言。太多的荒诞终于使天地失语。无数的不测早已让山河冷颜。失语的天地尚须留一字曰善。冷颜的山河仍藏得一符曰爱。地球有难余家后人不知大灾何时降临。浮生已过余姓老夫未悟大道是否存在。万般皆空无喜无悲唯余秋山雨雾依稀。千载如梭无生无灭只剩月夜。
余秋雨散文我等不到了
【作品简介】
我等不到了是余秋雨写的一本书籍名。七年前,余秋雨出版了《借我一生》。他的许多亲友读后不断向他指出书中需要补充与更正之处,还有读者批评说书中叙述他自己与妻子近十多年来经历的部分顾虑太多,写得不清不楚。于是,余秋雨重新整理了新增的资料,直面他的家族与他本人经历的现代传奇,创作了这部记忆文学。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不用史诗的样子写出的真正的史诗。最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最悲壮的集体挣扎,直到今天。今天,风光无限,又风雪弥漫。
要领悟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死亡美学,请读这本书。
不玩耍象征的象征,是最大的象征,这是从海明威开始的现代作家的至高目标。《我等不到了》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作品。一个文明古国的近代坎坷,一种文化人格的寂寞悲剧,很难写得比它更好了。
推荐年轻的读者都能读读这本书。它会告诉你们,在你们出生之前,父辈们有过什么样的精神历程,这种精神历程又如何渗透到今天,成了你们的'生存背景。这是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写到了当今很多人都知道、都看到的一些事情。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把这些事情的逻辑关系一清理,竟然是那么震撼人心。
这是继创作《借我一生》7年后,余秋雨的又一部力作。
书中,余秋雨以平静的语调叙述了家族的历史,从曾祖父、曾外祖父由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写起,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姨妈、叔叔、“我”以及妻子马兰,众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在近一个世纪历史光影中沉浮。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余秋雨在开篇说明创作初衷:“七年前,我写了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没想到,这本书出版后在很多长辈、亲友、同事、邻居间引发了一场回忆热潮。他们不断向我指出需要补充和更正的地方。连一些以前并不认识的读者,也拐弯抹角地为我提供各种参考资料。一位教授对《借我一生》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什么一生,你和妻子近十多年的经历最为惊心动魄,但你显然顾虑太多,写得不清不楚。’他的批评很对,中国文学不应该回避当下的切身磨难,因为这不仅仅是自己的遭遇。”对前景,余秋雨表示:“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话,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书。有了它,《借我一生》可以不再印刷,尽管新作在篇幅上还不到那本书的一半。”
余秋雨称《我等不到了》是“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是他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写作速度有点慢,因为右手坏了”。说起“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这个绕口的原创概念,余秋雨感性地说:“也许这个奇怪的名称能够引发读者的一种想象: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握笔支颐,想想,写写,涂涂,改改,抄抄,再把一页页手稿撕掉,又把一截截稿纸贴上……这种非常原始的“纯手工写作”,与“记忆”两字连在一起,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余秋雨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日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大陆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事实上,要谈论余秋雨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真是谈何容易。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这是一部不用史诗的样子写出的真正的史诗。最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最悲壮的集体挣扎,直到今天。今天,风光无限,又风雪弥漫。
要领悟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死亡美学,请读这本书。
不玩耍象征的象征,是最大的象征,这是从海明威开始的现代作家的至高目标。《我等不到了》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作品。一个文明古国的近代坎坷,一种文化人格的寂寞悲剧,很难写得比它更好了。
推荐年轻的读者都能读读这本书。它会告诉你们,在你们出生之前,父辈们有过什么样的精神历程,这种精神历程又如何渗透到今天,成了你们的生存背景。这是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写到了当今很多人都知道、都看到的一些事情。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把这些事情的逻辑关系一清理,竟然是那么震撼人心。
这是继创作《借我一生》7年后,余秋雨的又一部力作。
书中,余秋雨以平静的语调叙述了家族的历史,从曾祖父、曾外祖父由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写起,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姨妈、叔叔、“我”以及妻子马兰,众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在近一个世纪历史光影中沉浮。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余秋雨在开篇说明创作初衷:“七年前,我写了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没想到,这本书出版后在很多长辈、亲友、同事、邻居间引发了一场回忆热潮。他们不断向我指出需要补充和更正的地方。连一些以前并不认识的读者,也拐弯抹角地为我提供各种参考资料。一位教授对《借我一生》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什么一生,你和妻子近十多年的经历最为惊心动魄,但你显然顾虑太多,写得不清不楚。’他的批评很对,中国文学不应该回避当下的切身磨难,因为这不仅仅是自己的遭遇。”对前景,余秋雨表示:“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话,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书。有了它,《借我一生》可以不再印刷,尽管新作在篇幅上还不到那本书的一半。”
余秋雨称《我等不到了》是“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是他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写作速度有点慢,因为右手坏了”。说起“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这个绕口的原创概念,余秋雨感性地说:“也许这个奇怪的名称能够引发读者的一种想象: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握笔支颐,想想,写写,涂涂,改改,抄抄,再把一页页手稿撕掉,又把一截截稿纸贴上……这种非常原始的“纯手工写作”,与“记忆”两字连在一起,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等不到了是余秋雨写的一本书籍名。七年前,余秋雨出版了《借我一生》。他的许多亲友读后不断向他指出书中需要补充与更正之处,还有读者批评说书中叙述他自己与妻子近十多年来经历的部分顾虑太多,写得不清不楚。于是,余秋雨重新整理了新增的资料,直面他的家族与他本人经历的现代传奇,创作了这部记忆文学。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不用史诗的样子写出的真正的史诗。最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最悲壮的集体挣扎,直到今天。今天,风光无限,又风雪弥漫。
要领悟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死亡美学,请读这本书。
不玩耍象征的象征,是最大的象征,这是从海明威开始的现代作家的至高目标。《我等不到了》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作品。一个文明古国的近代坎坷,一种文化人格的寂寞悲剧,很难写得比它更好了。
推荐年轻的读者都能读读这本书。它会告诉你们,在你们出生之前,父辈们有过什么样的精神历程,这种精神历程又如何渗透到今天,成了你们的生存背景。这是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写到了当今很多人都知道、都看到的一些事情。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把这些事情的逻辑关系一清理,竟然是那么震撼人心。
这是继创作《借我一生》7年后,余秋雨的又一部力作。
书中,余秋雨以平静的语调叙述了家族的历史,从曾祖父、曾外祖父由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写起,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姨妈、叔叔、“我”以及妻子马兰,众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在近一个世纪历史光影中沉浮。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余秋雨在开篇说明创作初衷:“七年前,我写了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没想到,这本书出版后在很多长辈、亲友、同事、邻居间引发了一场回忆热潮。他们不断向我指出需要补充和更正的地方。连一些以前并不认识的读者,也拐弯抹角地为我提供各种参考资料。一位教授对《借我一生》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什么一生,你和妻子近十多年的经历最为惊心动魄,但你显然顾虑太多,写得不清不楚。’他的批评很对,中国文学不应该回避当下的切身磨难,因为这不仅仅是自己的遭遇。”对前景,余秋雨表示:“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话,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书。有了它,《借我一生》可以不再印刷,尽管新作在篇幅上还不到那本书的一半。”
余秋雨称《我等不到了》是“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是他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写作速度有点慢,因为右手坏了”。说起“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这个绕口的原创概念,余秋雨感性地说:“也许这个奇怪的名称能够引发读者的一种想象: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握笔支颐,想想,写写,涂涂,改改,抄抄,再把一页页手稿撕掉,又把一截截稿纸贴上……这种非常原始的“纯手工写作”,与“记忆”两字连在一起,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余秋雨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日
经典语录
1、最美丽的月色,总是出自荒芜的山谷。最厚重的文物,总是出自无字的旷野。最可笑的假话,总是振振有词。最可耻的诬陷,总是彬彬有礼。最不洁的目光,总在监察道德。最不通的文人,总在咬文嚼字。最勇猛的将士,总是柔声细语。最无聊的书籍,总是艰涩难读。最兴奋的相晤,总是昔日敌手。最愤恨的切割,总是早年好友。最动听的讲述,总是出自小人之口。最纯粹的孤独,总是属于大师之门。最低俗的交情被日夜的酒水浸泡着,越泡越大。最典雅的友谊被矜持的水笔描画着,越描越淡。
2、浑身瘢疤的人,老是企图脱下别人的衣衫。已经枯萎的树,立即就能成为打人的棍棒。没有筋骨的藤,最想遮没自己依赖的高墙。突然暴发的水,最想背叛自己凭借的河床。何惧交手,唯惧对恃之人突然倒地。不怕围猎,只怕举弓之手竟是狼爪。何惧天坍,唯惧最后一刻还在寻恨。不怕地裂,只怕临终呼喊仍是谣言。太多的荒诞终于使天地失语。无数的不测早已让山河冷颜。失语的天地尚须留一字曰善。冷颜的山河仍藏得一符曰爱。地球有难余家后人不知大灾何时降临。浮生已过余姓老夫未悟大道是否存在。万般皆空无喜无悲唯余秋山雨雾依稀。千载如梭无生无灭只剩月夜。
图书简介
写下来才发现,真实,比文学还文学。从古典,到荒诞,从平静,到高潮,应有尽有。但是,“真实”又是什么?我重复地陷入了从庄子到西方现代哲学家都描述过的苦恼之中。这个世界需要真实吗?如果需要,又需要到什么程度?对这些问题,我都不清楚。经过层层筛选,我能够肯定的真实只有一项: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活,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书。直到今天,我还未曾使用电脑,这部书稿仍然是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不知道今后还会有多少人保持这种书写方式,因此我十分珍惜地把这部书称为“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
阅读连载收藏本书
连载
第1部分 作者说明
这一切既使我高兴又让我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连一个小小家庭的历史,也不能仅靠自家人的回忆就梳理清楚,而是有着无限可补充、可校正的余地。那么,我们经常要面对的那一部部宏观大历史,又会怎么样呢?
1.作者说明
一位八十多岁的韩国老人,满脸皱纹,但身板挺直,带着助理和翻译,出现在我面前。
1.历史(1)
2.历史(2)
3.还是历史(1)
4.还是历史(2)
5.还债(1)
6.还债(2)
7.墓碑(1)
8.墓碑(2)
9.朱家小姐(1)
10.朱家小姐(2)
11.乡下(1)
12.乡下(2)
13.那天下雨(1)
14.那天下雨(2)
爸爸、妈妈很想能经常见到我,却完全不想知道我在外面做什么。对于我写了什么书,走了什么路,怎么做了院长,又怎么辞职,他们都不清楚。几个弟弟有时会提起一句半句,也进不了他们的耳朵。
1.历险和逃跑(1)
2.历险和逃跑(2)
3.历险和逃跑(3)
4.历险和逃跑(4)
5.继续逃跑(1)
6.继续逃跑(2)
7.继续逃跑(3)
8.继续逃跑(4)
9.守护(1)
10.守护(2)
11.守护(3)
12.我等不到了(1)
13.我等不到了(2)
14.我等不到了(3)
15.这样结束(1)
16.这样结束(2)
17.这样结束(3)
18.这样结束(4)
19.这样结束(5)
20.这样结束(6)
21.这样结束(7)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chunqiubi 发表时间:2010-12-15 16:45
秋雨.高才,文质而彬彬;人多仰之!
支持(9) 反对(0)
网友:xh931 发表时间:2010-12-15 16:08
凤凰网读书频道是最公正的`平台。
支持(6) 反对(0)
网友:zzhkmj 发表时间:2010-12-15 14:48
余先生,你才思缜密,驾驭能力超群,我喜读你的作品,我钦佩你。我们长久以来冤气重重,却绝没有哪怕一丝带亮的侠气可以穿透厚黑的。为此,全体中国人都该沉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我同情你,也同情一切受冤人,但是中国人千万年来大大小小,多多少少,就没有不冤之人。中国人必有可恨之处,必是受到永远的诅咒了。另一方面,先生自称信佛,巧妙文字显得心气太重,过于在意,这与佛的意境有差距。
支持(3) 反对(0)
网友:岳峻峰 发表时间:2010-12-15 21:13
世无英勖,随使竖子成名。
支持(0) 反对(0)
网友:卢燕飞 发表时间:2010-12-15 21:09
急切期待先睹为快!
支持(0) 反对(0)
网友:nasdaker 发表时间:2010-12-15 19:51
不是说封笔吗,看来只不过是文字游戏。
支持(0) 反对(0)
我要评论
共有评论6条 点击查看
shangglh 凤凰网欢迎您???退出
★ 我等不到了
★ 余秋雨语录
★ 余秋雨的语录
★ 余秋雨座右铭
★ 余秋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