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中顶真的句子是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今我来思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木兰诗中顶真的句子是(共含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今我来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木兰诗中顶真的句子是

篇1:木兰诗中顶真

1.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2.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古典诗词中顶针手法

顶针是古典诗词常见的修辞艺术手法,其基本格式是用上句末尾的字词移作下句开头的字词。若用一连串的顶针的句子首尾相连,就构成了连环套般的结构形式。更有在组诗的连章之间,以整句的形式构成顶针,首尾相连,蝉联而下,构成一种大连环,这又被人称为连环法。顶针连环,使得诗中结构严密,环环相套,一气流转,音韵和谐。

一、比邻断续式

在相邻的句间某处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或在断续处采用顶针修辞的现象。

汉代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起头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中的“远道”,“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中的“梦见”,以及“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中的“他乡”,都是修辞技巧中的“顶针”句法。这样的连缀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体现了绵密的.情思。“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运用了起兴和对比的手法,写女子寒门独居,表现其孤独和凄凉的感情。最后一段,情节发生了转折。忽然有客从远方带来丈夫木质双鲤鱼夹封的信函,呼儿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书中也获得了远方传来的,对她坚定不移的情意。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文字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悠远。

二、通篇连环式

通篇运用一连串的顶针句环环相套的这种形式,称之为通篇连环式。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这是一具有民歌风味的诗作,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三、连章蝉联式

连章蝉联式是指在组诗中,下一章的首句与上一章的末句构成顶针,蝉联而下,直至末章的形式。

王安石《忆金陵三首》

覆月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

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尘迹故难忘。

追思尘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

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舟。

三首诗之间,运用顶针,蝉联而下,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巧,实在是妙不可言!

篇2:木兰诗中的顶真句

木兰诗中的顶真句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那就是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那么相关的诗篇《木兰诗》大家是否了解呢?

木兰诗文章修辞手法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木兰诗文章其它修辞手法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故事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篇3:木兰诗中的顶真句

木兰诗中的顶真句3句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木兰诗中反复的句子

木兰诗中比喻的句子

木兰诗中的一词多义

木兰诗中扑朔迷离的意思

木兰诗中对偶的诗句

木兰诗中的重点句

木兰诗中的实词有哪些?

顶真对联

对联拾趣――顶真

木兰诗中的古今异义词有哪些

木兰诗中顶真的句子是(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木兰诗中顶真的句子是,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