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经典名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关西5G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郦波经典名言(共含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关西5G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郦波经典名言

篇1:郦波经典名言

1. 男人就像女人手里的风筝,风筝是属于天空的,事业就是男人的天空,你不放他去飞,他就失去了作为一支风筝的意义。要拴住天空里那只拼命飞翔的风筝,钱、财、物都做不得线,只有你自己,只有你自己丰富的内涵与情感,才是那根细细的,却又是坚韧的线。

2. 每一只蜗牛都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所以蜗牛王国的公民,大概从来都不会像杜甫那样,产生“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叹。

3. 一个女人一生会被多少男人爱过?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男人一生会爱上多少个女人一样,让人难以回答。

4. 事实上我们对生活对环境的麻木,大多缘自于我们对自身的麻木。当你能够以发现自我的内涵为乐趣,你也就能够以发现别人发现外物的内涵为乐趣。

5. 我们沿着时光的轨迹,从远古走到唐五代,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都体现出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是人性的力量赋予了爱情吸引我们的力量,是命运的力量赋予了爱 情震撼我们的力量。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每一场经典的爱情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一种深刻的存在。 6. 说到把夫妻比作鸳鸯,我觉得这种比喻很形象,也很温馨;但同时也让我觉得又有些恐惧,又有些隐忧。原因有两个:第一,其实鸳鸯不是一种一夫一妻制的动物;第二,是因为有一个词,叫做棒打鸳鸯。

7. 听说过“花为媒”的,可没听说过“树为媒”的。这棵老槐树居然成了媒婆!怪不得槐树的“槐”字是一个“木”加一个“鬼”,一棵树都能当媒人,还不成鬼成精了!

8. 一段美丽的爱情,一定可以感觉得到,却一定难以诉说得清。当十七岁的卓文君立在屏风后,听着那个为她而来的俊美男子为她弹奏那首《凤求凰》的时候,那种怦然心动的爱的滋味,一定是最美最美的!

9. 十七岁的卓文君嫁人不久,就成了寡妇,换句话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刚刚开始燃烧就被命运熄灭了,好在上帝又送来了另外一团叫做“司马相如”的火苗!

10. 一个妻子,或者说一个女人决定着一个家庭的离婚进程。

11. 男人被女人的美丽所震撼后,一般会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像段誉看到王语嫣之后,那敬爱之情会上升为一种圣洁的情感,所以他只肯远远地追随王语嫣,开始连碰下手都认为是对王语嫣的亵渎;另一种就是像这个蔡侯见到息夫人之后,喜爱之情立即会变成污浊的无耻情调。

12. 嫦娥的形象变得光辉、伟大起来。为了捍卫爱情和理想,她像刘胡兰一样义无反顾,最后告别了她的爱人、她的人间,飞到了寂寞的广寒宫里,可以说是——“生的伟大,飞的光荣!”

13. 爱情就是这样,如“一树一树的花开”,却也有花败的时候;如“燕在梁间的呢喃”,却也有劳燕分飞的时候;如“人间的四月天”,却也有“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时候。

14. 女人读不懂男人的寂寞,就像男人读不懂女人的眼泪。

15. 戚继光这帮参加武举考试的考生,有功夫、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四有青年啊!

16. 民间经常说夫妻打架叫“床头打架床尾和”;所以解决家庭矛盾,套用句广告词,叫“一切皆有可能”。

17. 七仙女都说这姻缘是天注定了,董永还是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这表现出董永同志极好的品德修养——路不拾遗嘛,连天上掉下来的美丽老婆都不肯捡。

18. 17岁的卓文君嫁人不久,就成了寡妇,换句话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刚刚开始燃烧就被命运熄灭了,好在上帝又送来了另外一团叫做“司马相如”的火苗!

19. 她的举案齐眉不是一种谄媚、依附或者屈从,它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甚至是光明的交流与沟通。在夫妻间,这种相互沟通、相互尊重,甚至是相互迎合,是最好的幸福添加剂。

20. 我们经常会在当爱已经往事时,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事实上,没有爱可以重来,所以留给我们的只有如深渊般的悔恨与苍凉。这种感觉不论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地方,对于人类来说都是一样。

21. 是那些让人产生爱与恨、悔与痛的感觉,让我们在解读梁祝故事的时候,产生了最为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注定曾与一些人、一些事失之交臂、擦肩而过。

22. 在情爱的世界里最深的痛不是杨过与小龙女的两世相隔,而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一世错过。

23. 我从来就不同意在爱情上也有进化论一说,唯独爱情是不可能与时俱进的。

24. 曹操、刘备、关羽,这些男人为了表现自己的政治智慧,把貂蝉一个弱女子当皮球、当道具,踢来踢去,斩来斩去。在对待女性、对待貂蝉上,他们都不如那个鼠目寸光却帅气简单的吕布。

25. 要知道爱情是不讲道理的,有时跟一个人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全无干系,要不然张爱玲也不会爱上那个汉奸胡兰成了。

26. 为什么一段生命只能有一段真挚的爱情呢?枯木尚能逢春,老树还发新芽,只要在前后每一段婚姻与爱情里你都是真情、真心地投入,我觉得那就是值得称颂的人间真爱。

27. 说到情感的丰富、细腻、摇摆和起伏,大概没有比恋爱中男女的表现更让人叹为观止的了。前一分钟还冷如冰,后一分钟可能就热如火。所以爱情,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28. 爱情不如意的时候,总是后来,总是结局。所以纳兰容若才会满怀依恋地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生若永远只如初相遇的那一刻,便会少了多少苦痛与无奈啊!

29. 男人们推崇苏小小,是因为男人在骨子里都希望可以遇见这样不计较的女子,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出现,又可以在任何不需要的时候悄无声息地走开,这样多好,不麻烦,没负累,若天下都是这样的痴情女子,那可算是男人的“大同世界”、理想社会了。

30. 爱情与道义是没有关系的,柳毅和我们生活中许多人一样,总是把太多的社会责任感强加在情感生活之中。

31. 柳毅之所以肯为小龙女传书,是因为两个人同是天涯沦落人,是有着共同的情感基础的。一个是人间好男儿,一个是水底小龙女,完全可以演绎一段人鱼公主或者蓝色生死恋嘛。结果柳毅一冲动,却把自己的幸福给堵死了,所以说“冲动是魔鬼”嘛。

32. 我们说一个男人在女人悲伤的眼泪面前,是很容易激起那种男子汉的责任感的。但做语言的巨人很容易,做行动的巨人可就难了。

篇2:郦波经典语录

1. 是那些让人产生爱与恨、悔与痛的感觉,让我们在解读梁祝故事的时候,产生了最为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注定曾与一些人、一些事失之交臂、擦肩而过。

2. 在情爱的世界里最深的痛不是杨过与小龙女的两世相隔,而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一世错过。

3. 我从来就不同意在爱情上也有进化论一说,唯独爱情是不可能与时俱进的。

4. 曹操、刘备、关羽,这些男人为了表现自己的政治智慧,把貂蝉一个弱女子当皮球、当道具,踢来踢去,斩来斩去。在对待女性、对待貂蝉上,他们都不如那个鼠目寸光却帅气简单的吕布。

5. 要知道爱情是不讲道理的,有时跟一个人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全无干系,要不然张爱玲也不会爱上那个汉奸胡兰成了。

6. 说到把夫妻比作鸳鸯,我觉得这种比喻很形象,也很温馨;但同时也让我觉得又有些恐惧,又有些隐忧。原因有两个:第一,其实鸳鸯不是一种一夫一妻制的动物;第二,是因为有一个词,叫做棒打鸳鸯。

7. 听说过“花为媒”的,可没听说过“树为媒”的。这棵老槐树居然成了媒婆!怪不得槐树的“槐”字是一个“木”加一个“鬼”,一棵树都能当媒人,还不成鬼成精了!

8. 一段美丽的爱情,一定可以感觉得到,却一定难以诉说得清。当十七岁的卓文君立在屏风后,听着那个为她而来的俊美男子为她弹奏那首《凤求凰》的时候,那种怦然心动的爱的滋味,一定是最美最美的!

9. 十七岁的卓文君嫁人不久,就成了寡妇,换句话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刚刚开始燃烧就被命运熄灭了,好在上帝又送来了另外一团叫做“司马相如”的火苗!

10. 一个妻子,或者说一个女人决定着一个家庭的离婚进程。

11. 男人被女人的美丽所震撼后,一般会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像段誉看到王语嫣之后,那敬爱之情会上升为一种圣洁的情感,所以他只肯远远地追随王语嫣,开始连碰下手都认为是对王语嫣的亵渎;另一种就是像这个蔡侯见到息夫人之后,喜爱之情立即会变成污浊的无耻情调。

12. 嫦娥的形象变得光辉、伟大起来。为了捍卫爱情和理想,她像刘胡兰一样义无反顾,最后告别了她的爱人、她的人间,飞到了寂寞的广寒宫里,可以说是——“生的伟大,飞的光荣!”

13. 爱情就是这样,如“一树一树的花开”,却也有花败的时候;如“燕在梁间的呢喃”,却也有劳燕分飞的时候;如“人间的四月天”,却也有“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时候。

14. 女人读不懂男人的寂寞,就像男人读不懂女人的眼泪。

15. 戚继光这帮参加武举考试的考生,有功夫、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四有青年啊!

16. 民间经常说夫妻打架叫“床头打架床尾和”;所以解决家庭矛盾,套用句广告词,叫“一切皆有可能”。

17. 七仙女都说这姻缘是天注定了,董永还是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这表现出董永同志极好的品德修养——路不拾遗嘛,连天上掉下来的美丽老婆都不肯捡。

18. 17岁的卓文君嫁人不久,就成了寡妇,换句话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刚刚开始燃烧就被命运熄灭了,好在上帝又送来了另外一团叫做“司马相如”的火苗!

19. 她的举案齐眉不是一种谄媚、依附或者屈从,它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甚至是光明的交流与沟通。在夫妻间,这种相互沟通、相互尊重,甚至是相互迎合,是最好的幸福添加剂。

20. 我们经常会在当爱已经往事时,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事实上,没有爱可以重来,所以留给我们的只有如深渊般的悔恨与苍凉。这种感觉不论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地方,对于人类来说都是一样。

21. 男人就像女人手里的风筝,风筝是属于天空的,事业就是男人的天空,你不放他去飞,他就失去了作为一支风筝的意义。要拴住天空里那只拼命飞翔的风筝,钱、财、物都做不得线,只有你自己,只有你自己丰富的内涵与情感,才是那根细细的,却又是坚韧的线。

22. 每一只蜗牛都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所以蜗牛王国的公民,大概从来都不会像杜甫那样,产生“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叹。

23. 一个女人一生会被多少男人爱过?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男人一生会爱上多少个女人一样,让人难以回答。

24. 事实上我们对生活对环境的麻木,大多缘自于我们对自身的麻木。当你能够以发现自我的内涵为乐趣,你也就能够以发现别人发现外物的内涵为乐趣。

25. 我们沿着时光的轨迹,从远古走到唐五代,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都体现出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是人性的力量赋予了爱情吸引我们的力量,是命运的力量赋予了爱 情震撼我们的力量。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每一场经典的爱情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一种深刻的存在。

26. 为什么一段生命只能有一段真挚的爱情呢?枯木尚能逢春,老树还发新芽,只要在前后每一段婚姻与爱情里你都是真情、真心地投入,我觉得那就是值得称颂的人间真爱。

27. 说到情感的丰富、细腻、摇摆和起伏,大概没有比恋爱中男女的表现更让人叹为观止的了。前一分钟还冷如冰,后一分钟可能就热如火。所以爱情,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28. 爱情不如意的时候,总是后来,总是结局。所以纳兰容若才会满怀依恋地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生若永远只如初相遇的那一刻,便会少了多少苦痛与无奈啊!

29. 男人们推崇苏小小,是因为男人在骨子里都希望可以遇见这样不计较的女子,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出现,又可以在任何不需要的时候悄无声息地走开,这样多好,不麻烦,没负累,若天下都是这样的痴情女子,那可算是男人的“大同世界”、理想社会了。

30. 爱情与道义是没有关系的,柳毅和我们生活中许多人一样,总是把太多的社会责任感强加在情感生活之中。

31. 柳毅之所以肯为小龙女传书,是因为两个人同是天涯沦落人,是有着共同的情感基础的。一个是人间好男儿,一个是水底小龙女,完全可以演绎一段人鱼公主或者蓝色生死恋嘛。结果柳毅一冲动,却把自己的幸福给堵死了,所以说“冲动是魔鬼”嘛。

32. 我们说一个男人在女人悲伤的眼泪面前,是很容易激起那种男子汉的责任感的。但做语言的巨人很容易,做行动的巨人可就难了。

33. 两个人,一个无声地坐在草堂前,一个站在满树桃花下默默静立。四下里山野寂寂,悄然无声,只有春天的气息和两人静静的呼吸。在这种情况下,一对正常的青年男女,我以为心里很难不荡起一圈圈细密的涟漪来。

34. 我想,一个女人如果让其他女人嫉妒的话,一定是因为她的容貌、财富,甚至是权力;但一个女人如果让其他女人羡慕的话,那一定是因为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深爱她的男人。

35. 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子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牢牢地抓住了她,人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

谢谢观赏

篇3:郦波讲解元稹离思

郦波讲解元稹离思

郦波讲解元稹离思

今天我们要品读的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名作《离思》第四首,诗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实诗意不难理解,字面意思是说:曾经到临过苍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了;曾经见过巫山的云蒸霞蔚,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我仓促的从花丛中走过,甚至懒得回头去顾盼一下,其中的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你。如果仅从字面意思,诗也不足称奇,但如果你读不出字后面的伤感,也许你将错过最美的情诗。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元稹为悼念亡妻所做。这首诗有两个典故,“曾经沧海难为水”取自《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高山,鲁国就变小了,登上泰山,天下都变小了。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很难被其它水所吸引,而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很难被其它言论吸引。这里“观于海者难为水”其实是为了证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是一种比兴的手法运用。但元稹只取“观于海者难为水”化为“曾经沧海难为水”甚是巧妙,所以这一联最后还浓缩成一个成语曾经沧海。

第二句“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白天睡着了,梦见一妇人走入梦中,愿荐枕席,男欢女爱之罢,此女即巫山之女,最后在离别的时候,她对楚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醒来亲自去看过,果如其言,就在巫山之下为她立庙,庙号叫朝云。这也是巫山云雨的典故出处。宋玉所言巫山之云也就是朝云,其实是巫山之女的化身。

元稹说“除却巫山不是云”,字面的意思是曾经见过巫山的云,别处的云便不足为观。其实他是巧妙的运用了朝云的典故,把她比喻为心爱的女子。充分表达了对那个女子,也就是她的发妻韦丛的真挚感情。

元稹还有好多诗怀念爱妻,《离思》、《遣悲怀》,写的都真切感人。但后人都怀疑元稹对妻子的真情,因为在韦丛去世的元和四年,元稹就和薛涛有一段轰轰烈烈的姐弟恋。即使他信誓旦旦的说“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之后,他又娶了同事的妹妹做小妾。又过了几年,再度续弦,取了裴淑为妻。加之他在年轻的时候和一个崔莺莺的女子有过一段著名的西厢情。事实上我们熟知的王实甫的《西厢记》主本就来自元稹的《莺莺传》。而在莺莺为他付出真情之后,他始乱之,终弃之,也最终为人所不齿。所以后人认为元稹的感情并不忠贞,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感情不忠贞,为什么他对韦丛的怀念如此亲切感人?最美的情诗背后难道不应有一颗最真的心吗?我个人认为,元稹的情感经历和他的成长经历和他的性格息息相关。

元稹的童年非常不幸,他出生在唐大历十四年,祖先是鲜卑贵族拓跋氏,汉化后以元为姓,从北魏到隋代,地位都非常显赫,到元稹时,家簇已经衰落,不过元稹多少有鲜卑族的特性在里面。所以他的性格也算是特立独行的。元稹的母亲是个填房,和他父亲相差20岁,元稹有三个哥哥,大哥二哥都不是他母亲所生,只有三哥是。元稹八岁时他父亲去世,大哥二哥拒绝养他和母亲,只好回他姥姥家,从小寄人篱下,生活贫困又读不起书。这种人生经历在元稹的心中一定留下了深刻阴影。

后来在舅舅和其他亲戚的帮助下,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寄人篱下的日子,这种心境造成了他以后的.人生中为了成功,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后来考中科举,最好的运气是找到了位好妻子,交了一位好朋友,好朋友就是比他大八岁的白居易,二人并称为“元白”,后来他们二人也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和旗帜性人物。最好的妻子就是韦丛。元稹官卑位微,却被朝中重臣韦夏卿看中,把最小的女儿韦丛许配给元稹,想来也是有道理的。

元稹人长的特别帅,白居易曾羡慕的称他为“异形美丈夫”。而且多才多艺,擅长书法、音乐,尤其是诗歌,他的诗歌在当时流传的非常广,以至于皇帝经常让嫔妃吟唱他的诗,曾御封他为“元才子”。但毕竟家贫,官卑位微,加上多次生育,在元稹31岁时,27岁的韦丛就去世了,我相信当时元稹对妻子的思念确实是发自真心的。韦丛刚去世之后,刚30出头的他,突然长了很多白头发。他邀请大文人韩愈为妻子撰写墓志铭,他则写下很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除了像曾“经沧海难为水”这一组《离思》之外,还写过《遣悲怀》三首,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二首,诗中写到“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尾联最有名,“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是说,曾经一起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一旦永绝,比起共富贵的夫妻来说更加让人悲伤。“贫贱夫妻百事哀”后来成为中国对家庭生活最有概括力的名言之一。

尽管后来元稹急功近利不择手段,还投靠宦官为人所不齿,但我想,在韦丛去世那一刻,他的伤痛是真实的,是真切的,他的痛彻肺腑并不是做秀而是发自本心的。人终归是复杂的,但最美的情诗却是永恒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郦波讲解元稹离思]

篇4:郦波和我的青春梦演讲稿

郦波和我的青春梦演讲稿

高1422孟令宇

当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在我的脑海里,并没有浮现出诸如名人警句或是其它的东西,而是回想,回想起了我所经历的一些看似微小而又意义深远的小事。

从我小时候,便喜欢上了历史。所以在那时最火热的一档文史节目《百家讲坛》,便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它作为我的精神午餐,每天带给我的或是欣喜,或是慰藉,直到郦波的出现。他从大明王朝的故都南京而来,带着一副迷人的微笑。”这是在当时《百家讲坛》给他的介绍词。确实,郦波带着江南的温文尔雅,他的微笑,他的举止,他的言语,都令我打心里喜欢,发自于肺腑的认可他,以至于渐渐的他成了我心目中的偶像,以至于我也像追星族一样,追寻着他的足迹,追寻着他的背影,探寻他的故事,收藏他的`信息。随着认识的深入,便从简单又初步的了解,深刻成了亦步亦趋的追寻。在我最低落的时候,开始了一场旅行,去追寻先生的足迹。就在临行前,我特意准备了一支笔藏在我的身旁,期待在那里我能与他相遇,留下他的笔迹。南京城的景致固然是美的,无论是栖霞寺的钟声,还是阅江楼的浪屿,无论是紫金山的月光,还是八卦洲的江水。可是在我心中,没有他的景色总是不够优美,当我游历在古典的金陵女子学院的雕梁画栋里,何尝不热切地渴望在石径旁彳亍过先生的足迹,在狭窄的折道间能与他相遇。然而人海茫茫,两个浪头能相遇的该是多么巧合,在我身旁准备的签字笔并没有用上。

假如我们不惮于茫茫的波浪,把求学的过程当做一个人生中不可逃避的远征,那么我们现在就应该是处于最汹涌的破涛之上,在这次远航中,所阻挡我们的不只是疾风骤雨,不只是骇骨礁浪,最值得我们恐惧的恰恰我们自己,在自己内心中对远航的怀疑,对前途的绝望。

“其实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在于恐惧本身”,作为一个优秀的航海家,一个真正的勇者,无论所处的是惊骇的波涛还是隐匿的海雾,不计是如何的现实,都能够保持一种纯粹的赤子般的不放弃。就像航海家哥伦布在他的艰难远征中,每天都在他航海日志的末尾所记录的――“我们正在前进”。

我清楚的在我拜访我心目中那神圣的殿堂时,发现在门口正树立着的鲁迅的胸像,上面镌刻着一句话――“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诚然,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不放弃手中的火石,就能一定能够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我想,与我们而言则是:“梦想不竭,希望常在”!

篇5:百家讲坛听郦波教授讲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万民空巷看运河,

千里归舟老东坡。

浪涛卷雪听风雨,

天地有泪润沧波。

篇6:郦食其简介

郦食其

郦食其,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人),少年时就嗜好饮酒,常混迹于酒肆中,自称为高阳酒徒。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打起“伐无道,除暴秦”的旗帜,于是天下群雄起而响应。项梁、项羽起兵于会稽,刘邦发难于沛县。

当陈胜、项梁等起义军,路过高阳时,郦食其等非常轻视他们,认为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辈,不足以举大事,只有对刘邦十分敬仰,说他有雄才大略,可以和他一起共事。

一天,刘邦正在洗脚,忽报乡里有位儒生要求见。刘邦一向轻视儒生,曾经拿儒生的帽子当尿盆,以此来污辱儒生。今天忽听有儒生求见,非常愤怒,他说:“我以天下大事为重,没有时间接见读书人。”在外等候已久的郦食其瞪大眼睛,手握利剑,叱骂看门人说:“你再进去对沛公说,我是高阳酒徒,不是读书人!”看门人报告刘邦,刘邦一听是高阳酒徒,连脚都来不及擦,赶忙起身迎接,赐酒款待。郦食其见了沛公,只是拱一拱手说:“你不是想要诛暴秦吗?为何用这样傲慢的态度对待长者?你是想助秦攻 诸侯呢,还是要率领诸侯破秦?”刘邦被责问得不知所措,马上谢罪说:“过去听人说过先生的容貌,今天见面才知先生的来意,不知如何破秦?”这位高阳酒徒慷慨激昂地说:“你带领的乌合之众,还不到一万,现在竟然要攻打强秦,这不过是羊入虎口罢了。陈留这个地方,是天下的要冲,交通四通八达。城中又积了很多粮食,我又认识县令,让我来劝说他投降,如不投降,你可以举兵攻打,我作内应,大事就可成功。”

刘邦觉得有理,就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

郦食其回到县城,向县令陈说利害,希望他能投降刘邦。县令因惧怕秦法的苛重,不敢贸然从事,予以拒绝。就在当天,郦食其率众杀死了县令,并将县令人头抛到城下。一面又派人报告刘邦。刘邦见大事已成,就引兵攻打县城,并大声疾呼:“交士们赶忙投降,你们的县令已被砍头了!要不然,你们也要被砍头的。”城上守军见县令已死,无意再守,遂开城投降。刘邦进城,得到了许多兵器和粮食,投降的士兵也有一万多,这样,为刘邦西提提供了物质条件,这全是高阳酒徒郦食其的功劳

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时,郦食其又建议刘邦说:“楚汉相争久持不下,这样百姓骚动,海内动荡,人心不安。希望你急速进兵,收取荥阳,有了粮食,并且占据了险要地方,天下就归属于你了。”并说自己愿意去说服兵众将广、割据一方的齐王田广。高阳酒徒的这一建议,成为刘邦夺取天下的战略思想。

郦食其到了齐地,向齐王晓以利害,齐王欣然同意。罢兵守城,天天和郦食其纵酒谈心。这时由于韩信乘机攻齐,为田广所误解,认为这是郦食其出卖了他,遂将郦食其烹杀。临死前,田广对他说:“你能阻止汉军,我就放了你。”丽食其说:“举行大事,就不要顾及细小的事,大的德行,我不会推辞,你也不必多说了。”说罢就慷慨就义。郦食其为汉朝立下了汗马攻劳,但他的名字却往往不为人所知道,但只要一提起“高阳酒徒”,就家喻户晓。

郦波和我的青春梦演讲稿

孙建波心得体会

钟祥范文波

波莉安娜读后感

心得体会廖俊波

美食之波作文

鼓浪屿之波教案

周立波 语录

周立波语录

波浪谷畅想散文

郦波经典名言(整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郦波经典名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