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瘦,何时了美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只是一个网友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西风瘦,何时了美文(共含7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只是一个网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西风瘦,何时了美文

篇1: 西风瘦,何时了美文

西风瘦,何时了美文

独倚窗前,西风拂面,与谁细细诉说那满怀的愁绪?

无人知我惆怅,更无人倾听我的喃喃细语。

有的人,我不能找,因为已经没有了最基本的.信任;

有的人,我不敢找,因为已经没有了联系的理由;

有的人,我找不到,因为已经失去了联系很久了……

西风瘦,何时了?时光太瘦,何时才能紧握那些舍不得的瞬间?

流年似乎早已替我写好了故事的结局,只等我一步一步地将其成为现实。

有些人,早已消失在清风明月之中,令我向往却又不可得;

有的人,悄悄飘零到落花流水之间,使我痛心却又怀念不已。

是否所有人都会离我而去,只给我留下片段式的记忆,从此再无相见之日?

我留不住西风,更握不住时光,害怕身边的人都随风而逝,更害怕所有记忆会被时光带走。

可否再次相见,确定各自安好,拥有一份稳稳的幸福,再各自天涯,后会无期。

曾经的情谊已被西风吹散了,被时光冲走了,剩下的碎片只有我愿意收藏,却再无分享之人了。

西风瘦,何时了?岁月静默,只有我独享西风,留恋时光,不知何时才能终止此番悲凉。

篇2: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李煜的一生,如梦似幻,幽婉而悲伤。哀伤着,只听见一江不羁的春水,向东潺潺流去,叮咚着,却再没有那钟鼓的美乐;早春的一帘雨,阑珊春意,寒惊梦中之人,梦里的残影,温柔的,微波还在心头荡漾着,只是,可望不可即;仰望明月,月华如同一地洒满了的凄凉,映照着黑夜里的雕栏玉砌,回首,眼波扭转,只见朱红栏杆,却不知,月下之人已经黑鬓皆霜,白发苍苍。

李煜总是喜欢沉浸于他以前短暂的欢乐之中,从他那婉约而凄凄惨惨戚戚的诗词中便显而易见了。他总是在哀叹时光荏苒,光阴飞逝。

李煜,不是君临天下的王者,终究不是。

我希望他只是一个优柔寡断的词人,仅此而已。

可这只是我的希望而已。

其实他无心去做他的南唐国君,他没有强大的政治野心和对权利的强烈渴望。他只是希望一直过着被丝竹箜篌,紫盖香车,罗裙翠袖所充斥的日子。他只不过想享受舒心的生活,只不过想回转于悲戚的宋词之间,只不过想徘徊在短暂的梦境里。

天下人皆可,唯独,他不行。

残酷的皇权争夺终于结束了,最后这场荒诞的演出终于落幕,只剩下了李煜。李煜,这个杰出的书法家,画家,诗人。他的.命运,就是如此的令人捉摸不透。

李煜,他终究是一个亡国之君。结局既然不会改变,于是,他选择了绝路,便开始了醉生梦死的日子。

夜夜笙歌。

李煜的梦境使他欲罢不能,梦境美好,却美得不真实。他的梦如同蜘蛛所精心编织的蛛网,丝丝缠绕,纠缠在了一起,他陷得太深了;他的梦似一场镜花水月,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而他却还在不停的寻求着;他的梦像一场无比绚烂的烟花,只是一晌贪欢,烟花易冷,终究也只是黄梁一枕,南柯一梦罢了。

林花谢了春红,的确太匆匆。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却不知昨日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热闹非凡的景象,现已不复从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她,是周娥皇。美得惊心动魄,美得令人垂涎欲滴。微微一笑,倾国倾城,六宫粉黛全无颜色,眼波流转,就连宋太宗赵光义都对她痴心一片。

而当厄运降临,李煜却只能苦苦凄叹。什么违命侯啊,只是虚名,只是那个时时让他心如刀绞痛不欲生的紧箍咒。

面对赵光义的好意,周娥皇笑了,坚定的笑了。自己的尊严和李煜的生命,她选择了后者。她为李煜撑起了最后的一片天。

思绪,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如同盘丝洞的妖精,喷涌出千万缕蛛丝,最终,只纠缠到了自己。

那代表着相思的红线啊,最终只成为了两人之间深深的羁绊。

李煜无心顾及赵匡胤的千军万马。他只沉浸在自己梦里的良辰美景中,如醉如痴。

他知道,一直都知道,死神越发近了的脚步。

他静静地等待着,只是继续做他的黄粱美梦,继续泼洒他寂寥的笔墨。

如果,他不是南唐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如果,他只是一个青衣素衫,放荡不羁的风流才子。江山才子两不干涉,也就没有了“问君能有几多愁”。

但,只是如果。

篇3:古道西风瘦杂文随笔

古道西风瘦杂文随笔

在我的家乡,因为一条溪的名字,西风吹来也瘦。

瘦的还不只是西风,还有溪流,因为树的枯竭连山脊也瘦。

这当然是上个世纪的事了。那时我因母亲残病而辍学,就像一粒风干的草籽,又飘落到古道溪。从此我瘦弱的肩膀,扛起沉重的犁铧,跟在牛的身后,开始翻耕瘦瘦的稻田。因为不甘沉沦,我不希望自己心灵也瘦,于是爱上了写作。

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的日子不再瘦如西风。到了春天,翻过一个叫冬的季节,我听见了破冰的声响,那是大地解冻的声音。我从那条古道走出来,去了镇政府。那时候桂塘还不是镇,只是个乡,我有幸成为驻村的一员,我与农民之间似乎有了一层隔膜。虽然那时我还未褪去农民的外壳,我觉得那些日子似乎也很瘦。人与人之间,或者说一个基层干部与农民之间,似乎总有那么一道看不见的鸿沟。我在反省自己,我不想披上干部的外衣连良知也瘦,那是我所不愿看到的。随后我去当了管水员,看上去应该是件美差,那个管理处在一个中型水库里,四周是高大茂密的树,和蓝天倒影在碧水里,与人世间似乎也有了一层隔膜。但我不再觉得日子也瘦,瘦的只是那些倒映在水中的事物。为此,在那些平静的日子里,我的心灵已不再平静,因为我的爱情依然是瘦瘦的,就像冬天的树枝,试图萌芽。我渴望属于自己的那些丰盈的日子。

那个美丽的季节,应该是秋天,吹来的秋风虽然瘦瘦的,树枝上却结满了硕果。我完成了人生的一个转变,由一个单身汉变成了男人,再变成一个父亲。那些瘦瘦的日子不见了,我的生活日渐丰满。可我内心深处渴望的,依旧是告别那枯干的生活。天道酬勤,我终于如蝉又完成了一次蜕变。透明的壳再无法包裹我的梦想。我由一个企业职工又变成了个吃皇粮的人。然而不堪回首的是,我因蹉跎了太多的岁月,我已不再满足那些瘦瘦的.日子。一灯如豆,我于是再次拿起手中的笔,开始耕耘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那是我心灵的感悟。

我觉得自己是一茎草根,很普通但很坚韧的那种草根。恰如一粒草籽,我想破土而出,呼吸大地新鲜的空气。我想这种顽强的毅力就来自于这么一种草,甚至连草也算不上,还只是深埋在地下的草根。这就是我的本色,草根的本色。我不求华贵,但求新生。这样的破土而出,让我发现了更宽广的天地。而我的记忆深处,依旧浮现的是故乡的古道,那条以古道命名的溪水,依旧潺潺地在我的心灵上流过……那些瘦瘦的日子已渐渐远去……

虽然我依旧是清贫的,但我的日子不再瘦了,那些吹过田园的秋风不再瘦,山水不再瘦,心灵也不再瘦。这个世道人心更不能瘦——我想人类的良知总有发现的时候。

这本小小的散文集,共收入本人散文作品49篇。这些文字大多是我在基层工作、生活期间断断续续写的,作品拙朴、稚嫩,但却透着泥土的芬芳,它关乎的是草根们的生存状态——悲与喜,苦与乐,以及它们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该书之所以能够顺利出版,得力于县委、县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以及县老科协的大力支持。另有彭梁心、曾祥辉、刘昌儒、梁厚能诸位先生,为本书提供了大量图片,在此一并感谢!

篇4:试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美文

试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美文

这一世安然,怎堪不恋?一纸素笺,愿倾尽千丝万缕般的柔情。

——题记

心似琉璃,静美年华。季节更迭,听风轻吟,看雨飘落。花开花又零,零落又重开,仅道是寻常,不求最美,但求最真!素来不喜欢争,事事随遇而安就可。向往清雅,宁静,向往宁静之时仅有我个人的万千情丝。静美,随之而来;清灵,随之飘至;温馨,亦随之拂面。此时此刻,贫穷也心安,寂寞也温柔,郁闷也快乐。这一世安然,怎堪不恋?一纸素笺,愿倾尽千丝万缕般的柔情。

感动岁月,锦绣华年,初见的美,纯净的情,总是以另一种姿态回馈,绵绵暖暖。掬一抹恬淡,在所有的故事雅致,漫卷时光韵脚,清灵成诗,将心情放飞,做回真实,本质的自己,然后轻松一笑。佛曰:“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心如莲花开。”或许,归于平平静静之中,心,才会如此虔诚;魂,才会如此明澈;性格,便会如此温和;心态,才会如此平息。少了些喧嚣,浮躁,却又多了份耐心,稳重。岁月深处,如若山水能相依,便是安好。

坎坎坷坷人生路,坦坦然然随缘而行。想一些事,恋一些物,拨弄过去的旧照,在斑斑驳驳的记忆里,把经年的心事一一轻拾,小心串起,挂在年华的门栏。闲来品读,也许,不怎么成文,但总归于心德,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许,还年少,天天简单地回味,缓缓地书写心情,静静地思索,始终如一,守候着一颗琉璃般的心,期待一切安好。人生在世,总会染上人情世故,染上人间烟火,如若删繁就简,会不会多一份从容?人生尘埃,多欲生烦忧,执着会负累,无忧便是净地。捻一份简单的心境,对待复杂的人生,会不会将得失看淡?或许是吧,我想。心变简单了,世界也就简单了,或许快乐自然便会生成。任潮起潮落,世事烦心,而我一自恬然。

所有的苦痛,想必都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曾经的悲悲喜喜,抑或许真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直至沉淀。学会和过往温柔相拥,体会岁月的静好,品尝一杯茗茶的清香,一支曲子的婉转优雅;学会用微笑去接纳生活的'不如意。浅望幸福,把一切无法遗忘的交给时间去淡忘,把一切不能够卸下的交给风儿去抚慰。因为,深深知道:这世界上,走的最急的,总是最美的风景;痛得最深的,总是沧桑老去的心。不是每个人都如我一样喜欢含泪微笑,但是微笑,总可以让心里装满阳光。几经轮回,几经辗转,有许多事,记住了,并不会代表永恒;忘记了,也并不代表没有发生。人生,总在漂泊的是脚步,成熟的是心灵,挥挥衣袖,才能学会让一切云淡风轻。

也许,我感性,也理性;感时伤怀,多情敏感,也不愿抛掉过往。试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也许,是我的唯唯诺诺。我只是,不想让自己的伤,再多一些。也不想,让爱自己或者自己爱的人身上,因为自己,也有了岁月的伤。因为,岁月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也许,有些事情,就只能凭着心灵的感觉,一点点的摸索,思虑。有些事,也就真的选择了就不再后悔了;有些人,错过了也就不愿再去挽回了。因为懂得,一世红尘里,也有爱,也有错。所以舍得,留记心间,悄然离开。

朋友们都说是我想得太多,有些抑郁。我只是也渐渐地习惯了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想些事,比起曾经几度叛逆,现在算是较为稳重理智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待风起之时,吹乱所有的是这环环绕绕的心事,花开时节,我依约而来,倘若无情,又怎会做一个惜花的人?如若有情,又怎会过花而去?爱别离,久别长,情丝惘,终难忘却。

这一世,只如南柯一梦,红尘里,我们都在寻找可以永远的东西,烟雨楼台中,想要抛却的仍然是一种叫作永远的概念。永远,属于谁?那些追随之心,还是一些美好过往?每一天,总有人离去,也有人归来,还有人继续再等候。一曲离殇,一泓深情,惊醒了手中满满墨韵,柔柔心音,痴痴暖暖,只是握笔之手,却渐渐微凉……往事已远,幻离依旧。

昨夜小楼柔雨,情缘未了,梦绵延。在一杯茗的光阴里,默默怀念些点点滴滴;脉脉情丝氤氲在袅袅茶中,馨香着如痴如醉。时隔境迁,我心,情怀未变。红尘里有太多选择,情感亦是如此,我选择了如此的对待,也习惯了如此而已。或对或错,我也不知,或许,也不太重要了。随心随性随缘,顺其自然,便是安好。

篇5:西风胡杨美文欣赏

西风胡杨美文欣赏

潘xx

①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愤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飙忽在天边的如诉如泣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②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虽断臂折腰,仍死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痕伤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它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

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它们不在乎,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我生平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胡杨林中有梭梭草、甘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容与和,正是儒学的真髓。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二十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古人的气节,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当初,伍子胥劝夫差防备越国复仇,忠言逆耳,反遭谗杀。他死前的遗言竟是:把我的眼睛挖下来镶在城门上,我要看着敌军入城。他的话应验了。入城的敌军怀着深深的敬意重新厚葬了他与他的眼睛。此时,胡杨林中飘过阵阵凄风,这凄风中指天画地的条条枝干,以及与这些枝干紧紧相连的棱棱风骨,如同一只只怒目圆睁的眼睛。眼里,是圣洁的心与叹息的泪。

⑥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她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她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这又使我想起远在天涯海角,与胡杨同一属种的兄弟,他们是红树林。与胡杨一样,他们生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注定长得俊美,生得高贵,活得清白,死得忠诚。

⑦胡杨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胡杨们孕育了整个人类文明。然而拓荒与争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今天,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⑧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成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更不是传教士的无奈。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⑨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

2.(1)第五段中,作者赞扬中国人具有“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时,运用了什么叙写方式?

(2)第六段作者写胡杨的同时,为什么要写红柳和红树林?

3.第七段中作者说“胡杨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根据文意,请指出“西域文明”的具体内涵。

4.文章第八段作者写“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成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想象、对比、铺排和景物描写。(答出两点即可)渲染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凸现了胡杨坚韧的品性和令人震撼的壮美。

2.(1)先概括叙述,后具体描写。(或“由面到点,点面结合”)

(2)说明胡杨并不孤独,写红柳、红树林,突出了胡杨与它们一样有着牺牲精神和高贵、清白、忠诚的品质,共同孕育了人类文明。

3.①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坚韧精神;②不贪虚名,无私奉献的精神;③和谐共生,包容一切的儒家精髓;④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⑤高贵、清白、忠诚的品质。

4.①表达了作者对人为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的状况(或“西域文明的流失”)深沉的忧虑之情;②表达了作者期望人们能关爱胡杨,拯救西域文明(或“人类文明”)孕育者的殷切期盼之情。

篇6:何时的美文随笔

关于何时的美文随笔

晚风,带着寂寞

黄昏,怀有苦涩

心中的皎洁,何时变得清澈

我在这里等待

期望,途中的何时

何时晚风赶走孤单人的寂寞

何时黄昏带来愉悦人的快歌

无论何时,在这片汪洋

勇敢的.人一定,一定何时

何时晚风带来愉悦人的快歌

何时黄昏告离孤单的寂寞

无论何时,在这片汪洋

何时的光明,光明存在

当晚风吹过的时候

伤感增添了一丝丝忧愁

当夕阳挥手的那一刻

眼里描绘了淡淡的昏色

当从孤单到寂寞时

心中的黎明何时光明

没有人回应的世界

光明何时降临,绽放

篇7:书摊何时了议论文

我爱书,也爱买书。只要有空,我就会到书店或书摊上去转转、看看。有时买上一二本——当然是自己喜欢的——科技书之类、童话书之类和作文书之类的。

一天晚饭后,天气正好。奶奶要我陪她去逛街。我们到街上已是华灯四射,加上店前的霓虹灯闪烁,如同白昼。各种小摊随着夜幕的降临,春笋般地长了出来。

我和奶奶漫步到一书摊前。摊主操着外地口音招呼我们:“买书吧,我这里有好书”。我见地上有大大小小的各种书,便驻足停步。奶奶见我俯身翻书时,便说:“你选好,我给你买”。

我左翻右看的,实在选不出一本我喜欢的书。我正准备起身离去时,摊主殷勤地说:“好书在这里,你看”。摊主随手从小凳下抽出几本花花绿绿的书递给我。只见书面上尽是些袒胸露背或“三点式”的妙龄少女,加上一些不堪入目的目录提示语,真叫人恶心。我随之往地上一丢,摊主又“献上一计”:便宜,很便宜,10元三本随你选,机会难得。奶奶见状,拉起我便离开了书摊。

摊主见旁边又走来了两对男女,便喋喋不休地重演起给我们演过的戏。那两对男女像乌苍蝇嗅到了臭味,一头扎进了书摊,

很快成交了在我里没有成交的那笔生意。只见那摊主美滋滋地收下了二张10元币。两对男女各自捧着书,边走边贪婪地浏览起来。

转吧一小时后,我与奶奶回到了家里。卖书与买书的情景萦绕在我的'脑际,触发了我不解的疑惑:国家三令五申,严禁出版销售低级庸俗的书刊。而那些摊主却是屡禁不止。

就因为还有市场。卖书人与国家的法律不顾,散“毒”,实在可恨!买书人昏庸的法盲,实在可悲!

下雨了美文

繁花散落何时败尽情感美文

人何时变老现代情感美文

西风独自散文

西风胡杨 说课稿

西风的话教案

《西风的话》教案设计

西风胡杨课文内容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

何时的我才学会伪装美文欣赏

西风瘦,何时了美文(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西风瘦,何时了美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