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麻雀的美文欣赏:麻雀戚戚(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夕阳无限好”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见一麻雀落地,欣喜中走上前去,未至近前,麻雀早飞远了。我早已习惯了这种景象。你的心还很激动,你的脚步还很轻很慢,生怕惊扰了它,但它却并不领情,它飞走时毫不犹豫,毅然决然,我常驻足茫然、怅然。
乡村是麻雀的老家,角角落落都落满了麻雀们的叽叽喳喳。麻雀不怕人,你走你的路,它跳它的道,也没有谁想去吓唬它,就是吓唬,它盯着你,以为是在打招呼,就顿几下头,以示礼貌,并不飞开。
麻雀也被称为家雀,我完全赞同。夏天中午,我们家往往都在过道里吃饭,透风凉快。麻雀并不见外,徘徊在饭桌附近,好像我们家的仆人,随时伺候主子。
碗筷的碰撞声,嘴里的咀嚼声,夹杂着热风吹来,我常觉着无聊,就用筷子指着麻雀作挥赶状。我的仆人们只是往后退两步,并不走远。筷子甩出的菜和饭汤,倒似乎是给予的福利,它们点头哈腰地啄着,还不时看着我,又爱又怕的样子。我又用煎饼屑驱赶它们,来的麻雀更多了,母亲就唠叨说我败家。
有时母亲吩咐我收拾碗筷,他们就下地干活了。我也随后出去玩了,等我回家打开门,乖乖,只见饭桌上的几只麻雀重新开了席,大吃特吃起来了,还叽叽喳喳似乎在评价饭菜。一见我,呼啦一下,飞到院子里的树上,叫个不停,好像在诉说着惊吓又或在求我这个小主人让它们再吃一会儿。
我才不理会它们,而且非常讨厌它们。因为它们不让我好好玩儿,尤其在晒麦子的时候。
晾晒麦子一定在太阳最好的时候,一场的麦子,毒辣辣的阳光,我是不能离开麦场到处玩的,我有两件事要做。
一是看麦子,确切地说是看麻雀和鸡鸭等,防止它们偷吃和糟蹋。鸡鸭好办,我把它们赶得远远的,让它们忘记还有这个好事。我吆喝着,恐吓着,乱甩着枝条,等我满头大汗地回来,麻雀们却悠闲自在地吃着麦子。我哇呀呀冲过去,它们飞到树上看着我,喳喳叫。说我小气吗?我也觉着,丁点大的鸟能吃多少,但想起母亲严厉的眼神,我拾起一个土坷垃扔上去,麻雀们哄的一声散了,下落的土屑迷住了我的眼。
我不会傻乎乎地在麦场里看着鸟雀,得找个阴凉地。但麻雀不让我安闲,我走它们来,我来它们走。太阳真有毒啊,脖子、胳膊晒得红红的,我恨死了小不点的麻雀们。
第二件事是翻麦子,用木锨一锨一锨地把底下的麦子翻上来,一排翻完了,后退一步,横着往回,再一锨一锨地翻,如此往返。麦场子太大,翻几下要回看一下后面还剩多少,看得心急。更气的是麻雀们在我后面偷吃。我不得不翻两下,就用木锨向后拍下麦子,吓飞它们。我与它们的仇恨不是吃了多少麦子,而是它们诚心在耍弄我。脚下的麦子热烘烘,脚趾丫里粘着的麦子黏糊糊的发闷。现在想来都觉着麻雀的嘴脸和叫声实在可恶至极。
于是我开始报仇——掏鸟窝,要来就来狠的——直捣黄龙。
麻雀的窝都在屋檐下的草缝或瓦缝里。那时农村都是土墙,屋顶有的用茅草苫上,后来用瓦盖顶。我只记得在瓦缝里掏鸟的印象。
我们那时候的称呼不叫“掏鸟窝”,叫“摸鸟”。
“摸鸟不?”
“走。”
三个孩子出发了,摸鸟不是一个人的活,需要配合才好。谁家的瓦也不愿让人揭,于是,捡中午时分,村民大都下地干活的时候,我们三个顺着屋后一溜走过,寻找麻雀窝。极好找,有的麻雀儿不会过日子,估计窝里弄得一团糟,出窝进窝也不知打扫干净,瓦缝下就会漏出一两根细细的草来,垂着,这样的鸟窝一逮一个准;有的只要看哪片瓦下的空隙大就可以了;也有聪明的窝,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有时找不到鸟窝,就一个不漏地掀瓦,准会有收获。赶巧时候,有只麻雀会从窝里飞出来。
摸鸟怎么配合呢?一个先蹲下,把肩挺立,另一个双脚踩在他肩上,说声好后,两个都用手掌撑着墙,下面的慢慢弓起,上面的人就高起来了。都稳定后,上面的就一手撑开瓦,一手往窝里摸。嘴必须要闭上,脸要侧向一边,防止碎草屑和灰土掉进嘴里和眼里。
有时摸的是小小的雏鸟,光溜溜的,还闭着眼,不知道叫唤,估计以为妈妈给它们搬个家或逗他们玩的呢,全然不知生死一瞬间。最喜欢摸的是快长成的鸟,好拿回去逗着玩。记得常摸到的是鸟蛋,泛白色上点缀许多大大小小的黑斑,大人们常说,不要摸鸟蛋,脸上会长黑斑。摸出的鸟蛋根据数量的多少决定怎么处理。多的话,就每人分一些,互击;少的话,就往石头上摔着玩。
要是正摸的时候鸟的父母来了,就有点麻烦。它们急速地叫,围着我们的头顶叫,卧在屋顶上叫,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地叫,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或辛苦孵出的蛋被一个一个摸出。我们并不怕,只是觉着有些烦人,怕惊扰到房屋的主人。摸出来的小鸟要是一起跟着叫,我们就有些慌了,下面弓着的就说,可以了,我累死了。接鸟的人就说,快点,快被人听见了。摸鸟真是一件体力加冒险活。
许多时候,都是空窝,根本没小鸟,连个鸟蛋都没有,就生气地把窝里的草全部抓完,撒完。
当时也没有谁去关心麻雀的感受,一个个生命就在我们手里丧失,大人们又阻止了多少,不知道,现在想来,罪过罪过。
当然,摸鸟窝是我们小时候常做的一件事,并不是因为麻雀吃了谁家的麦子。此外,我们还喜欢用弹弓打麻雀。
那时,我最喜欢弹弓了,但做弹弓是一件麻烦的事,光是凑齐材料就要好多天。弹弓把,还好弄,没有硬铁条,就成天到地里瞧着柳树的枝丫,掂量着枝丫的规范、粗细、轻重。皮筋是自行车轮胎气门芯上的胶管最好,弹力大,威力好,但实在难找。包子弹的皮块,更难找,那时节,就盼望着家里的自行车、平车(一种拉东西的车)爆胎,别人家的爆也行。那真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这样的材料都一时无法凑齐。
做好弹弓,需要先训练“弹技”。我把姐姐“传启”(俗语,即订婚)来的肥皂盒用绳子挂在树上,歪着头,眯起一只眼,天天训练射击。一天中午,一个本家叔叔,比我大一岁,来到后,只一弹就把肥皂盒打烂了。应该是我先打烂,但技不如人,我无话可说。
练的差不多了,倒霉的就是麻雀了,谁让它们多又不怕人呢。有的打伤了,来不及叫就飞了,有的打死了,丢了,有的打残了,凄惨地叫着,贴着地挣扎着,我逮住后,小心地给包扎好,在家里养着。当然,由于我的弹技较差,和那个叔叔无法比,所以收获不大,也因此,我会十分怜惜打死的麻雀,精心喂养受伤的麻雀。麻雀们估计都不明白我的行为,一边打一边揉,这是干的哪门子事呢?
麻雀也是有记忆的吧,那段时间,我一抬手,麻雀嗖的一声就飞了,我给那些受了惊吓的麻雀们,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幸亏我的“弹技”差。
现在,鸟儿不相信人了,是它们的错吗?
还有屋檐没有了,麻雀到哪里去作窝?
连带着那些年被麻雀叫醒的日子也没有了。
公众号:红罗山书院
小麻雀美文
济南的冬天是暖暖的,原来寒风刺骨的东北的的冬天也是暖暖的。温柔的`阳光满满地铺在床上,窗台上的君子兰正茁壮热情饱满地孕育着花蕾。
我偶一抬头,啊,好美的风景,外面的窗台上挤着一排小麻雀。大概十多只吧。浑身的深灰色羽毛蓬松着象一个球,缩着小脖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纤细的小脚刚好被胸口上的绒毛盖住了,阳光暖暖地照在它们身上,看它们睡得多熟,正尽情享受着冬日暖阳。
我拿起手机刚找好角度,想给它们留个影。也许有一只是站岗放哨的,还没睡熟,发现了我,霍地飞到了邻家窗台。有几只也蒙蒙地跟着飞了过,就剩下这几只。大概睡得太熟,或许还在做梦。我屏住呼呼,静静地看着它们,生怕惊扰了它们。一会儿。它们还是睡醒了,懒懒地睁开眼,睡眼朦胧,优雅地在窗台上开始散步。
我笔尖一动。流泻出这美好的风景,这可爱的小尤物!
微风吹过,黄色的稻田像一片大海一样波涛起伏,只有一个稻草人站在那片大海中,昂首挺胸,保护着那一棵棵弱小生命的稻谷。那个稻草人穿着一件破旧的白衬衫,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围着一条红色条纹的围巾。稻谷们互相依靠着,沉沉地睡去了。
这天,一只幼小可怜的麻雀在天空中打转,对稻草人一点儿也不害怕,而是轻轻地用它那小巧玲珑的脸擦了擦稻草人的脸。稻草人怎么也没想到,这么个小东西,竟一点儿也不害怕他。
秋高气爽,稻草人站在那儿风雨无阻,可身上的稻草也慢慢褪去了原本艳丽的颜色。它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幼小的生命,稻草人似乎想给那只小麻雀带来什么。
一天,农民把稻谷收了回家,只有它――那个为稻谷守护了无数个夜晚的稻草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皎洁的月光洒下大地,月亮像一位美若天仙的仙女偷偷的揭开了面纱。远处的高山被雾笼罩着,若隐若现。稻草人眼里透出了忧伤的眼神。
过了几天,就有几只麻雀来玩,那麻雀和稻草人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吸引了不多孩子游玩。它们俩好像每天一起聊天,见到了问好,道别时说再见,它们还有一个约定:每次来都有稻谷吃,可是不能吃太多也不能抢。
这个地方越来越热闹,不少游客来游玩,拍照。这天,那稻田格外热闹,让正在午休的农民也忍不住出来瞧一瞧。农民走进一看,看见有一群麻雀,大喊:“不好了,麻雀来吃我家稻谷了呀!”农民眼疾手快地跑过去。“怎么回事?”麻雀竟然对稻草人百依百顺,还在为游客们表演才艺,让游客们又是鼓掌又是欢呼。
稻草人和麻雀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也让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不少呢。
回家的路上,我正打着伞在雨中走着。忽然,看见一只麻雀忽东忽西地飞着,最后落在了我的脚下。一种无名的力量促使我把它抱起来。它全身都被雨水淋湿了,冻得瑟瑟发抖,双眼紧闭,奄奄一息的样子。我赶紧跑回家,把它安置在一个铺着垫子的纸箱里。我又把热水瓶放在它身旁,给它暖一暖。
很快,它就恢复了生气。我伸手抚摩它,但它似乎很不情愿,左躲右闪。我正纳闷时,它忽然展开双翅,直直地朝着窗户飞去,“咣”,一头撞在了窗户上,被我逮了个正着。我把它放回纸箱里,不料,它又飞了出去,撞在了玻璃上。反复几次后,它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我万万没有想到它会有这样惊人的举动。我很想让它重新获得自由,但是,窗外依旧下着大雨,我怕把它放了,又会出现开头那可怜的一幕。于是,我很不情愿地在它腿上系了一根绳子,把它拴住,不让它到处乱飞。
雨停了,天空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我想起了那只丧失了自由的麻雀,想起了它一次次“撞”向窗户的举动。我明白了,它需要的不是我,不是这样的家,它需要自由!它的家是蓝天!它要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我把它抱到窗前,依依不舍地松开了手,小鸟蹿出了我的手掌心,欢快地飞向了蓝天。
从此,每逢听到树上那些麻雀“叽叽喳喳”地叫,我就会想到它――那只向往自由的麻雀!
我的窗子上有一大块突出的窗台,每天都有几只麻雀落在上面。对于许多人而言,麻雀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鸟,喜欢吱喳,跳上跳下――尤其当它追求一位异性的时候。可是,谁听到过麻雀的说话?比方,当它落在窗台上时,看见你正看着它,它便对身边的朋友说:“瞧吧,那里有个傻家伙正盯着我呢!”或者警告它的朋友:“你没看见吗?里面那个人不怀好意!”说老实话,开始的时候,我也是听不懂麻雀们在说什么。麻雀的话是我听懂它们说话以后才明白的。既然我们人能互相听得懂人的话,那么麻雀就互相能听懂麻雀的话。我想:我能不能听懂麻雀的话呢?
于是我的就那里仔细听。哟,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把一只话筒藏在窗台上的一道细细的缝里,把线牵到电脑上。同时,在窗台的顶部,我还安装了微型摄像头。这样一来,只要窗台上有了一只麻雀,只要它说话,我就能坐得舒舒服服地看它们表演节目、又说又唱了。
很多时间过去了,我没听懂它们在说什么。我只是想:是什么事使它们这样高兴?每天几乎有说不完的话似的。不过这样的好处是我认识了起码一百只麻雀,它们每个都与其他麻雀不同,就像我们人一样。脾气不同,说话的声音不同,长相也不一样。而且,我还可以看出它们的血缘关系,比方马里――我对一只健康雄伟不可一世的麻雀起的名字――有一天和它的儿子打了一架后就一直呆在我的窗台上发呆,半天没说一句话。它在想什么呢?我真感到纳闷。要是我能问它就太好了。
直到――对了,那是一个大清早,我正睡得迷迷糊糊,突然听到麻雀们都在说一句话:
“天哪,太可怕了!”
那一刻,我的瞌睡没影儿了。我一骨碌爬起来,赶紧往电脑跟前走。一眼我就看到马里、28、7、花表情恐惧地在窗台上吵架。
“天哪,太可怕了!”花还在说着同样的话。我知道这句话已经成了那天早晨的流行语。
“别吵!要想个办法!”马里扭头瞪了妻子一眼。
28跳了几下,他本来想说什么,可是看到马里严峻的表情,把话换成了:“该怎么办?”
为了更好地观察麻雀,我把头凑到窗玻璃上。
“你没看见吗?里面那个人正在听呢!”马里说。
哎,这是怎么回事?我赶紧把头缩回来,装出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的样子。真奇怪啊,我怎么会听到麻雀的说话声呢?
“天哪,太可怕了!”花没有理睬马里严肃的语气,她似乎更关心她所要讲述的内容,可是也许由于巨大的惊吓,她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句话。所有的麻雀都是重复,其他几只麻雀也从远出飞来,加入了讨论:
“是啊,可怕!”
“是啊,是啊。”
过了一会儿,争论仍然没有结束,可我却听不清一句:它们一定是遇到麻烦了。可是我却不知道,也帮不上忙。
我还是写我的文章吧。我又回到电脑旁。
当我打开电脑,我突然想起我长久的观察,为什么等我听见了麻雀的话以后,却立刻感到乏味呢?不行!我强迫自己做了这样的工作:
把摄像头接到窗台前,把麦克风也贴到窗玻璃上。
这样,我的电脑里立刻出现了所有的画面。麻雀们在争论,他们的声音我虽然一时听不清,但我可以录下来,他们的样子有些有点变形――那该死的摄像头经常不能准确地反映世界的样子。
等我做好这一切,我就倒了下去。头里面有什么东西爆炸了。
很长时间,我都是药水气味里度过。每天都有护士来换药,问候我。我却总是想着那些麻雀,想着它们的话:天哪,太可怕了!到底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曾问过妻子,也问过看望我的朋友,他们谁也不知道答案。
“你这人,它们不过是麻雀!”他们说。
半年之后,我回到家里。一切都没有变化。为了使我心情愉快,他们保持了我生病前的布置。可是,我的窗台上再也没有一只麻雀了。
“麻雀呢?”我终于忍不住了,问妻子。
“哦,你不知道,窗台四周有许多裂缝和空调洞,麻雀在里面做窝,你生病以后,物业的工人来把它们全都清除了……”
……我一时感到震惊!原来如此!麻雀们知道自己要被清除,那就是说,它们一定知道我的病!
我打开电脑,找到了当时的录音,却一句也听不清,只是一片嘈杂声,麻雀的嘈杂声。我记得我生病前一分钟,尚且能听见它们说“可怕”呢!是不是它们的可怕有两层含义:窗里的人要生病,我们要被清除?我不得而知。也许本来就没有答案。
我的窗台上,从此变得寂寞。
麻雀们被清除了,毋宁说它们抛弃了我!
在这个钢筋水泥的都市,哪里是它们的安家之所?
电脑里的麻雀跳跃着,争吵着,我却认不出他们谁是马里,谁是28,谁是7,谁是花。它们看上去都一样!
中,麻雀们那活泼的身影,随处可见,在枝头末梢上跳跃,忽儿成群地飞过天空,留下“叽叽喳喳”的美妙歌声。麻雀是每时每刻都那么欢快的小鸟。
让我们仔细欣赏麻雀它那滑稽的打扮吧!一顶土灰色的帽子带在头上,黄澄澄的小眼睛总是好奇地瞅着四方;那有光泽的小肚皮上盖着一层软软的灰白色的绒毛。还有它那迷彩服的羽毛也很有特色。这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麻雀,好像一个十分机灵的小顽童,十分惹人喜欢。每天早晨,我总能看见不远处的老柳树上一群小麻雀在叽叽喳喳的高谈阔论,它们或在树枝上蹦来蹦去地锻炼身体。或凑在一起,海阔天空地侃起大山。若有情况,一群麻雀就忽地一下惊慌地飞起,在天空中盘旋,等了好久,确定并没有什么危险时,才小心翼翼地回到柳树上,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麻雀又是一种噪音监测器,这是科学家下的定论。不错,每当中午,我家门前出现人流不息,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时,麻雀便躲起来,它好像对人类的热闹情形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反感呢!当夕阳懒洋洋地躺在云端里,熙熙嚷嚷的人流,声竭力嘶的车马总算安静下来时,顽皮的小麻雀便又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跳出来,怕着翅膀,舒展舒展筋骨,滋润被废气呛哑的嗓子,高歌几声,它总能给疲劳一天的人们带来大自然的轻松气息,让人感到生活的乐趣。
当月亮爬上了树梢,麻雀各自回到窗里,或谈谈今天的见闻,或说说明天的打算……小麻雀实在讨人喜欢。哦!差点忘了,告诉你吧,过去除“四害“运动中也有麻雀的名字呢!幸亏科学研究发现麻雀每年要吃许多害虫,为麻雀们极力申冤,才使无辜的麻雀得以“平反昭雪”,才使今天的麻雀又能重见天日,快乐地在大自然里生活。
麻雀貌不惊人,平淡无奇,可它是一种益鸟,它是大自然中的小精灵,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珍惜它,保护它!
麻雀是一种人们常见的鸟儿。它不像丹顶鹤那样珍贵,也不像孔雀绚丽多彩,而我却在百鸟中独爱它。
麻雀的确可爱,它的脑袋很小,只有栗子那么大,眼晴虽小却非常有神,它的身体小巧成蛋状流线型,放在手上只占手掌的一半。它浑身长着灰褐色羽毛,和树皮色相似,是一种保护色,它颈部和腹部的毛发白,显得很匀称,它的尾巴像半张开的小扇子。它飞得很快,也很有趣,那么一窜窜的。
麻雀是益鸟,似乎也不全是。它有时吃些小昆虫,但也有时到庄稼地去偷吃粮食。麻雀多半喜欢群居,有时为了吃些人们掉在地上的米粒,馒头渣儿,常几十只围在一起,见到有人来了,便呼地一下全飞走,它们常常在树上做窝,有时也在屋檐下或古建筑上做窝。
我爱麻雀,因为它酷爱自由,绝不屈从人们的囚禁,供人们玩耍,它有宁死不屈的可贵精神。听爷爷讲,他曾经逮过麻雀,把它放在精致的鸟笼里,像待百灵,画眉那样珍贵的鸟一样,喂它小米吃,可以说让它过不愁吃,不愁喝的生活了,可它对这些舒适的条件,不屑一顾,整天不吃不叫,几天“绝食”后,就奄奄一息了,不久,便“含恨”死去,对于麻雀这样顽强不屈的精神,我非常佩服。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这种气节,不慕虚荣,不见异思迁,那就好了,难道我们还不如一只小小的麻雀吗?
还有一件我亲眼目睹的事,使我很受感动。我在姥姥家,看见山村的几个孩子在屋檐下掏走几只小麻雀,那些孩子欢呼着跑了。不一会儿,我看见一只麻雀从空中飞掠下来。落在了树枝上,嘴里叼着一只大青虫,它并不马上飞进窝去,却警惕地向四周张望了一下,似乎没有什么危险,然后得意地耸耸翅膀——它为捉到一只大青虫而骄傲吧。它嗖地箭也似地飞到屋檐下的窝,把头伸进窝里去喂它的小宝贝,可是很快又抽回头,四处惊奇地张望,弹起翅膀,跳到了屋檐上,然后又飞回窝伸进脑袋,又一次出来飞到屋檐上,嘴里仍然叼着那只大青虫,瞪着圆圆的小眼睛四处惊恐地寻找着,忽然,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地上,放下嘴里的虫子,大声地聒噪起来,那声音尖利而凄楚——那是为了丢失的小麻雀而伤心吧。眼前的情景真让我动了感情,麻雀的爱子之心多么可敬啊!
貌不惊人的麻雀讨人喜欢,它热爱自己的家园,热爱自己的亲生骨肉,我喜爱麻雀。
★ 《麻雀》教案设计
★ 麻雀说课稿
★ 麻雀读后感
★ 麻雀教学反思
★ 麻雀教学反思
★ 《麻雀》教学反思
★ 小麻雀教案
★ 麻雀作文800字
★ 小学生说明文麻雀
★ 麻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