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亡羊补牢的出处与成语故事(共含3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jii12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亡羊补牢的出处与成语故事
【出处】
《战国策》。
在战国时,楚怀王因不听屈原的劝告,沦为了秦国的.囚徒。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即位,他仍然是个不成器的国君,丝毫未吸取父亲的惨痛教训,和怀王一样贪图享乐,不顾国政。
大臣庄辛心中非常焦急。一次,他终于忍不住了,对襄王大声疾呼道:“大王,您整日和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四个小人在一起鬼混,吃喝玩乐,不管国家的大事。
照这样下去,国家必定灭亡!”襄王哪里听得进去?大骂庄辛老糊涂,故意耸人听闻。庄辛说:“既然您不愿听,那就允许我躲到赵国去,看我的话会不会变为事实。”
五个月后,秦国果真出兵入侵楚国,接连占领了许多城池。最后,楚都也沦陷了,襄王流亡到城阳,这才相信了庄辛的话。于是,襄王派人到赵国把庄辛请了回来。他恳切地对庄辛说:“过去我没有听先生的话,结果落到这种地步,现在我该怎么办呢?”庄辛见襄王确有悔过之意,于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牧民养了一群羊。一天早上,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于是,他就围着羊圈转了一圈,原来是圈栏上坏了个洞,夜间狼钻进羊圈。把羊叼走了。邻居劝他说:“把其他的活放一下,先堵上这个窟窿吧!”牧民生气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嘛啊?”第二天早上,羊圈里又少了一只羊。牧民这才后悔未听邻居的劝告,赶快修好了羊圈。以后,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吃羊了。牧民感慨万分,逢人就谈“亡羊补牢”的道理。
庄辛讲完故事,对襄王说:“牧人尚且知道亡羊补牢的道理,何况楚国还有几千里的国土,只要您肯改过自新,还怕治理不好国家吗?”
释义
丢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比喻出了差错,就及时设法补救。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出处与成语故事
【出处】
《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张三的`人赚了三百两银子。他想把银子藏起来,可又不知藏在哪里才好。
张三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决定把银子藏到箱子里,箱盖上贴上封条,箱外加上两把大锁。但是,他转念一想,觉得这样做也不安全,如果小偷搬走箱子,银子也就保不住了。
后来,张三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他趁着天黑在院内东屋墙下掘了一个坑,把银子用油纸包好埋进坑里。可是,他心里仍然不踏实,觉得别人会怀疑这地方埋了银子,冥思苦想了好久,才又想出一条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妙计,便将一张写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纸条贴到东屋墙上,这样才放心地回屋睡觉了。
张三的秘密被隔壁王二看在眼里。到了半夜,王二摸到东屋墙下,悄悄地把三百两银子挖出来,带回自己家去了。
王二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笨蛋。他害怕张三怀疑自己偷了银子,灵机一动,就学着张三的样子,在东屋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隔壁王二不曾偷。”
释义
比喻本想隐瞒、掩饰一件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
病入膏肓的出处与成语故事
【出处】
《左传》。
传说,春秋时期晋景公卧病在床,久治不愈。秦桓公得到这一消息后,就向晋国推荐了一位名叫缓的医生,让他去给晋景公治病。
缓立即从秦国出发。当他还在途中赶路时,晋景公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梦见两个小人的对话。一个小人忧心忡忡地说:“缓是本领高强的良医,咱们要赶快找个地方躲避一下才好呢!”另一个小人却若无其事地说:“没关系,我们只要躲进膏和肓的中间,他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缓赶到晋国后,马上去见晋景公,他观察了晋景公的.脸色,看了他的舌苔,又仔细地搭了脉,最后摇摇头说:“这个病没法治了。病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膏肓之间是药力无法达到的(病入膏肓),因此,这个病没办法医治!”
晋景公听了缓的话,想起梦中的情景,叹了一口气说:“你的诊断很对,你真是个了不起的良医啊!”说完,赠给缓一份贵重的礼物,派人送他回秦国去了。
不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释义
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亡羊补牢成语故事
★ 亡羊补牢教案
★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
★ 亡羊补牢《下》
★ 亡羊补牢造句
★ 亡羊补牢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