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师老师也要多看少儿节目教学反思(共含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迪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老师也要多看少儿节目》教学反思
每天早上一来幼儿园,宝宝就会到阅读区拿书看。杨毅宝宝每次拿得都是阅读树中的儿歌篇,而且特别喜欢读春芽这一课。翻到就问,老师这是什么。我一看,图画书上的图片有点象小鸟的窝,又有点象路牌。我就随便说了,是路牌吧!他听了,和同伴说:是路牌。小芽芽从窗户里伸出手来,它要出来了。和太阳打招呼。非常高兴地阅读图画书。
一天早上,他又翻到了这一课,问老师,这是什么。我一看,又是问同样的图画。这次,我没有随便说说,而是告诉他正确的答案。是邮箱,春天到了,春姑娘把信放到了邮箱里,大家就知道了春天来了。他一听,哦了一句,是邮箱呀!这时,连忙告诉旁边的`的宋毅航,老师说是邮箱。俩个好朋友就大声地读起儿歌,非常开心。
从孩子的两次问话中,我得到了信息,第一次,孩子问我。我也不知道,所以就随便给了一个答案,结果孩子第二次问了同样的问题。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肯定认为不是路牌。固第二次又问,这次我看了智慧树中的咕咚信箱就是这种,才肯定地说是是邮箱。孩子们也接受了。
针对上面的情况,我觉得作为老师,在不知道正确的答案时,不能随便给出答案,不知就不知。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而不要给孩子错误的信息。同时,也要多看看少儿频道,了解幼儿喜欢的节目,知道一些孩子的喜好,这样更有利于和孩子沟通。
只有我们融入到孩子中间,孩子一定会喜欢老师的。和孩子平等相处,一起看少儿节目,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
幼儿教师小朋友是否能直呼老师的名字的教学反思
视点扫描:班上的流行语——“老师的名字”
之一:睡午觉时,小朋友们在寝室里,脱衣服的脱衣服、扔枕头的扔枕头、聊天的聊天,乱成一团。张老师见此情景,大声请小朋友赶快睡觉,可是没人理会。张老师忍不住沉下脸,大声地点出了几个闹得最凶的孩子的名字。果然,寝室里霎时安静下来。但在张老师的背后突然传来一个怪声怪气的声音:“呦,张春丽发脾气喽!张春丽发脾气喽!”张老师转身一看,原来是文文小朋友在大声叫嚷。顿时,寝室里又炸开了锅。小朋友们有的哈哈大笑,有的'跟着叫嚷:“张春丽发脾气喽!张春丽发脾气喽!”
之二:体育活动时,小朋友们正在草地上做游戏。庄老师恰好经过,一个小朋友喊道:“庄老师,庄丽萍。”于是,孩子们跟着一起有节奏地嚷:“庄老师,庄丽萍。”又有一位孙老师带着小朋友走来了,孩子们转过来一起喊:“孙老师,孙丽萍。”其中一个突然发现什么似的:“庄丽萍,孙丽萍,这两个老师的名字里都有丽萍两个字,真有趣。”大家就嘻嘻哈哈地议论起老师的名字来,十分尽兴。
背景提供:小朋友们怎么啦?
原来最近一段时期,我园邱老师组织幼儿开展了主题为“人的姓名”的活动。孩子们在邱老师的带领下,果真认识了幼儿园的大部分老师,记住了许多老师的名字。邱老师再三叮嘱他们:“邱老师在上课请你们讲的时候才能讲出老师的名字,平常的时候可不能随便讲出老师的名字,要对老师有礼貌。”所以,当张老师问文文为什么要喊出老师的名字,只见他振振有辞地说:“是邱老师叫我们说的,邱老师的名字叫邱向琴。”这令张老师左右为难,只好草草地批评了文文小朋友。可他仍不服气,嘴里嘟囔着:“是邱老师叫我们说的,邱老师的名字叫邱向琴。”
在线搜索:哪些孩子热衷于老师的名字?
第一类: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以性格外向、大胆的男孩子居多。
第二类:以前偶然间听父母说起过有关老师名字的孩子,现在正好有机会“露一手”。
第三类:喜欢跟着起哄、随大流的孩子。
深度解析
造成文文等小朋友如此固执地认为老师的名字可以随便叫的原因,一是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分不开的。孩子小,分不清什么场合可以说,什么场合不可以说;二是与孩子的认知特点有关,他们本来就对老师的姓名充满了好奇,好奇心驱使他们探究这个问题;三是与成人的“打压”有关,有的孩子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想了解老师的名字,就被家长们呵斥:不许叫老师的名字。甚至有的老年人还吓唬他们:你叫老师的名字,老师会骂你们的。所以平常孩子们总是将好奇心深埋在心底,现在终于有机会爆发了。
焦点话题:小朋友能喊老师的名字吗?
传统说法认为,师道尊严重于泰山。教师和家长一直以来都谆谆教诲孩子们要对老师有礼貌,最典型的一点就是不能直呼老师的名字。
今日说法认为,名字只是一种符号,它本身就是给大家来加以识别和认知的。《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要在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让幼儿感受教师、同伴群体的情感支持。幼儿可以知道老师的名字,这样能增加亲切感;但是《纲要》又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让幼儿直呼教师的名字似乎有损文明礼貌,教师应该帮助幼儿内化社会规范。但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
教育支招
1、教师与教师间应增进互动,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间的教学进程,以便达成教育共识。当张老师向邱老师反映了班上出现的情况时,两位老师马上意识到: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教育脱节了,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寻找教育对策。
2、理性说服,再议“老师的名字”。在班上开展讨论:你们喜欢老师还是喜欢老师的名字?你们自己的名字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可以叫老师的名字?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不可以叫老师的名字?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对于“老师的名字”有了认识上的提高。
3、情感升华法,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情景表演:有礼貌的好宝宝。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老师,我找到“相邻数”啦!
在数学教学活动《相邻数》的活动中我首先复习了10以内的数字,然后出示数字卡片,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活动中,很多孩子基本都能够掌握,理解什么样的才是相邻数,他们纷纷举手,想要回答问题。只有陆晨飞总是拖着个腮帮,皱着个眉头,一次手都没有举过。于是,我关切的问:飞飞,你会了吗?不会,徐老师可以慢慢教你的。飞飞的眉头皱得更厉害了,“徐老师你说相邻数就是它的邻居,那我怎么知道是谁呢?数字那么多”。看来小家伙上课是没有认真听我说啊,我一点点小生气,声音有点响亮,“你怎么没听好呢!相邻数就是比它多1和少1的数啊!”,很明显飞飞对于这句话很不理解,抓了抓头皮说,“徐老师,你在说什么呀!”哎,看来它是不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啊!于是,我拿着数字卡片想让他明白这个多1和少1的关系,可是还是没有任何进展,飞飞反而被我越说越乱了。算了,我还是放弃吧!我无奈地说:“算了,下次再来学吧!”
事后,我一直想要找找什么办法能够帮助飞飞,解决他的问题,可是一直找不到什么好办法,终于我想到了多媒体课件,何不把相邻数的内容做到课件中,用实物来让飞飞理解数字的多与少,再让他明白什么是相邻数。
我借助复习相邻数的环节中用到了这个课件,首先出示汽车、小熊、草莓等10以内的实物让孩子们来数一数有多少,飞飞一下子就能点数出正确的数量。在比较2个数字之间的多少时,画面中的小汽车和小熊一个一个对齐排列,孩子们一眼就能看出哪个多,哪个少。“飞飞,小熊有几个?小汽车有几辆?谁多?”飞飞认真的点着:“1、2、3、4、5,小熊有5个,1、2、3、4,汽车有4辆,小熊多”,我接着问:“小熊比小汽车多几?”通过画面上的排列和闪动的效果,飞飞一下子就明白小熊比小汽车多1,他自信的说:“多1”,我利用同样的方法让飞飞比较其他相邻数的关系,飞飞也逐渐掌握了,说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也来越高。在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之后,我利用“搬新家”寻找门牌号码的游戏来巩固。在动态的画面和特殊的音效中,飞飞终于掌握了。
课后,飞飞兴奋地跑过来说:“徐老师,你做的动画片太好看了,我一下子就找到了相邻数,真是太好了。”看着飞飞灿烂的笑容,我也为此感到非常高兴。
相邻数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是抽象的,而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推理无明显反应。所以在面对相邻数的抽象的概念时,飞飞不能理解和掌握。但利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对象用实物来代替,把原来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具体可观的事物,从而使飞飞得到更多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形成数学概念、掌握知识打好基础。飞飞在活动中逐步掌握了相邻数的概念,之后还会兴奋地告诉老师:“我终于找到“相邻数”啦!”
★ 少儿节目主持词
★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 老师教学反思
★ 老师教学反思
★ 幼儿教师反思